GB/T34616-2017

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ofpedestrianautomaticdoo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4616-2017。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共有25页,发布于2018-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3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060.50
  • 实施日期2018-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5页
  • 文件大小3.24M

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 GB/T34616一2017 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technicealrequiremenmtsofpedestrianautomaticdoors 2017-10-14发布 2018-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4616一2017 次 目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规格与标记 材料与配件 -般要求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20 0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2 1 使用和维护 22
GB/34616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宝盾门业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北京信步自动门有限公司、比业电子(北京)有限公 司、多玛门业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门老爷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鼎丰铝业有限公司、天津津贝尔建筑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德普尔门控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乘方自动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秦戈尔盛邦科技有限公司,亚萨合莱自动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洪祷,刘会涛,费向红、林自立、戴建国、孟嘉、苏丹,刘彬、谢斌、杜万明、姚树搀 兰晓梅、夏新国、王跃进、吴怀兵、张景峰、邱铭阎强、田晨
GB/34616一2017 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建筑用人行自动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规格与标记、材料与配件、一般要求,要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使用和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中供人通行的平滑自动门旋转自动门、平开自动门和折叠自动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766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3785(所有部分电声学声级计 GB/T3797电气控制设备 GB4343.1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1部分:发射 GB470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4706.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闸门、房门和窗的驱动装置的特殊要求 GB 5823建筑门窗术语 GB 5824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 GB 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7106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 8484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 8485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 8478铝合金门窗 GB 12350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 GB/T13306标牌 GB/T14155整膛门软重物体撞击试验 GB/T14683硅酮建筑密封胶 GB15763.3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 GB15763.4建筑用安全玻璃第4部分;均质钢化玻璃 GB/T15969.1可编程序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信息 GB/T16776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GB/T17454(所有部分机械安全压敏保护装置 GB/T19436(所有部分机械电气安全电敏防护装置 GB/T19889.5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的隔声测量第5部分:外墙构件和外墙空气声隔声的现 场测量
GB/T34616一2017 GB/T20909钢门窗 GB21556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 GB/T24498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 GB/T29498木门窗 GB/T30591建筑门窗洞口尺寸协调要求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c/T635建筑门窗密封毛条 JG305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 jG;/T310人行自动门用传感器 G/T455建筑门窗幕墙用钢化玻璃 JGJ11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58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人行自动门pedestrianautomaticdoor 自动门 通过采集信号、由外源动力驱动控制门扇的启闭,供人通行的门系统的总称 3.1.1 平滑自动门slidingautomaticdoor 推拉自动门 门扇沿水平方向线性往复移动实现启闭的人行自动门 3.1.2 旋转自动门revolvimgatomatiedoor 两扇或多扇门扇绕中心竖轴转动启闭的人行自动门 注,旋转自动门一般由固定曲壁,旋转活动翼,华盖、驱动装置、感应装置、控制装置等组成 3.1.3 平开自动门swingautomatiedoor 转动轴位于门侧边,门扇向门框平面外往复旋转启闭的人行自动门 3.1.4 折叠自动门fodingautomatiedoor 用合页(钦链)连接的两个或多个门扇以折叠方式启闭的人行自动门 3.2 传感器 sensor 感应装置 感应器 能感受被检测的人或物体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电气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JG;/T310-2011,定义3.1] 3.2.1 运动传感器 m0tionsens0r 检测指定区域内运动的人或物体,并向控制装置发出电气信号的传感器 [JG;/T310-2011,定义3.2]
GB/34616一2017 3.2.2 存在传感器presencesensor 检测指定区域内静止或存在的人或物体,并向控制装置发出电气信号的传感器 JG/T3102011,定义3.3] 3.2.3 对射传感器photobeamsensor -端发射另一端接收的光束被遮挡时,向控制装置发出电气信号的传感器 G:/T310-2011,定义3.4打] 3.2.4 压敏传感器pressuresensitiesensor 受到一定压力产生相应的压缩量,并向控制装置发出电气信号的传感器 [JG/T3102011,定义3.5] 3.3 rOISarea 危险区域damger 活动门扇运行过程中,可能造成夹持或撞击伤害的空间区域 3.3.1 主危险区域maindangerousarea 人行自动门运行过程中,可能对人体造成夹持伤害的空间区域 3.3.2 次危险区域 secondarydangerousarea 人行自动门运行过程中,可能对人体造成撞击伤害的空间区域 3.4 抗风性能windresistaneeperformance 人行自动门正常运行所能抵御的最大风力的能力 分类、规格与标记 4.1分类 4.1.1按开启方式分类 人行自动门按开启方式分类及代号见表1 表1按开启方式分类及代号 开启方式 平开自动门 平滑自动门 旋转自动门 折叠自动门 代号 PHZ XZZ PKZ DZ 4.1.2按主要受力构件材料分类 人行自动门按主要受力构件材料分类及代号见表2 表2按主要受力构件材料分类及代号 材料种类 钢型材 铝合金型材 木材 其他材料 代号 M
GB/T34616一2017 4.1.3按活动扇数量分类 人行自动门按活动扇数量分类及代号见表3 注旋转自动门的活动扇也称为活动翼 按活动扇数量分类及代号 扇 活动扇数量 二扇 三扇 多扇 一 代号 注:多扇时,注明门扇的数量 4.2规格 4.2.1旋转自动门 旋转自动门的规格用门体内直径和通行高度表示,常用规格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3300mm,3600 200 门体内直径尺寸系列为:2400mm,2700mm,3000 mm.3 a mm,4 mm 4800mm; b通行高度尺寸系列为:2200mm,2400mm,2700mm,3000mm. 4.2.2平滑自动门,平开自动门和折叠自动门 平滑自动门、平开自动门和折叠自动门的规格尺寸用洞口标志尺寸表示,洞口标志尺寸宜符合 GB/T5824和GB/T30591的规定 4.3标记 4.3.1标记方法 以人行自动门开启方式代号、主要受力构件材料代号、活动扇数量,规格和本标准号组成 GB/T×XXX一201× -自动门规格 活动扇数量 主要受力构件材料代号 自动门开启方式代号 4.3.2标记示例 示例1 平滑自动门,主要受力构件材料为钢型材,2个活动扇,适用洞口宽度为3600mm,高度为2400mm,标记为 PHZG2-36002400GB/T346162017 示例2 旋转自动门,主要受力构件材料为铝合金型材,2个活动扇,门体内直径为4200mmr 1,通行高度为2700mm,标 记为 XZZ-I-2-42002700GB/T346162017
GB/34616一2017 材料与配件 5.1门体结构材料 自动门门体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门体结构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木材、玻璃面板及 其他材料,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钢材应符合GB/T20909钢门窗型材的要求; a 铝合金材料除应符合GB/T8478对铝合金型材的规定外,型材壁厚还应根据计算确定 b 木材应符合GB/T29498对木材料的要求; c 以玻璃面板作为结构材料时,面板应符合5.2.1的要求,且强度和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d 其他结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5.2面板材料 5.2.1人行自动门用玻璃面板应采用安全玻璃,安全玻璃的选用应符合JGJ113的要求 采用的安全 玻璃应符合以下要求 采用的钢化玻璃应符合JG;/T455的要求; a 采用的夹层玻璃应符合GB15763.3的要求; b) 采用的均质钢化玻璃应符合GB15763.4的要求 c 5.2.2人行自动门用其他面板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5.3驱动和制动装置 5.3.1 人行自动门驱动和制动装置应满足人行自动门正常运行的需要.,且应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使门扇 安全运行和停止运行,驱动装置可采用电器装置,液压装置和气动装置,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电器装置应符合GB4706.98的要求; a b 液压装置应符合GB/T3766的要求; 气动装置应符合GB/T7932的要求 c 5.3.2人行自动门用电机应符合GB12350的要求,且IP等级不应低于IP44 5.4传感器 人行自动门用传感器可分为运动传感器、存在传感器(包括对射传感器)和压敏传感器,传感器除应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T310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运动传感器所采用无线电频率应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要求; a b 电敏传感器应符合GB/T19436的要求; c 压敏传感器应符合GB/T17454的要求 室外用传感器P等级不应低于IP5! d 5.5控制装置 5.5.1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符合GB/T15969.1的要求 5.5.2其他电气元件应符合GB/T3797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5.6密封材料 5.6.1密封胶条应符合GB/T24498的要求,密封胶应满足GB/T14683的要求 5.6.2密封毛条应符合Jc/T635的要求
GB/T34616一2017 5.6.3硅酮结构密封胶应符合GB/T16776的要求 5.7五金 五金配件应根据其承载能力要求进行设计和选用,且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5.8锁具 锁具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且应符合GB21556的要求 一般要求 6.1人行自动门应在环境温度一20C+50笔,相对湿度不大于85%,安装处地面水平度误差不大 于4mm,且室外侧有防雨设施的条件下可靠运行 6.2用于建筑外门的人行自动门的面板和主要受力构件抗风荷载值应按GB50009的建筑围护结构要 求进行计算 6.3人行自动门用于室外时,产品技术说明文件应明确说明该产品的正常启闭抗风性能 正常启闭抗 风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在垂直于门安装洞口的风速为20m/s的情况下,旋转自动门应能正常启闭 a D在垂直于门安装洞口的风速为10m/s的情况下,平滑自动门应能正常启闭 6.4人行自动门往复启闭的活动扇应在其运行的终端位置安装限位装置 6.5人行自动门宜安装具备故障输出功能的制动器,在制动器出现故障时,自动门应停止运行 6.6对于容易发生碰撞行人的门扇边缘,宜使用橡胶类吸震材料 玻璃门扇周边宜加装框架,未加装 框架的玻璃门扇,应采用措施避免玻璃发生硬撞击 6.7人行自动门宜具备遇阻停止或反弹功能 6.8人行自动门应采用独立电源开关 采用交流电源时,电源频率应为50Hz,电压为220×(1士 10%)v 6.9人行自动门宜安装漏电保护开关,漏电电流不应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不能安装 漏电保护开关时,应连接至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且门体接地极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 6.10人行自动门有电磁兼容要求时,应符合GB4343.1的要求 6.11旋转自动门整个区域内距地面1m的光照度不应小于50lx 6.12旋转自动门缝隙有气密性要求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缝隙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6.13人行自动门具有无障碍要求时,应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的要求 要求 7.1外观 7.1.1人行自动门产品表面应平整,无毛刺、无油污,无磕碰,无明显划痕 人行自动门不应存在可能 造成人身伤害的锋利边缘或尖角 7.1.2人行自动门的表面处理应无脱落,无花斑,无明显色差 7.2尺寸偏差 人行自动门尺寸偏差应符合表4的要求
GB/34616一2017 表4人行自动门尺寸偏差要求 项目 平滑自动门 平开自动门 折叠自动门 旋转自动门 上框、平梁水平度 1/1000 1/1000 1/1000 上框、平梁弯曲度 2/1000 2/1000 <2/1000 <1/1000 1示 竖框垂直度 <1/1 <1/1000 000 000 导轨和平梁平行度 mm 门框固定扇内侧尺寸(对角线》 mm 动扇与框、横梁、固定扇,动扇间隙差 s1/1000 s1/1000 S/1000 !/1000 mm 板材对接接缝高度差 0.3 C0.3 0.3 0.3 mm 7.3性能要求 7.3.1抗风荷载性能 7.3.1.1 抗风压性能 平滑自动门、平开自动门和折叠自动门用于外围护结构时,活动扇关闭状态下,抗风压性能以安全 检测压力值P进行分级或满足工程设计值要求,分级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抗风压性能分级 单位为千帕 分级 0.52.0 注;第4级在分级后同时注明具体检测压力差值 7.3.1.2抗动态风压性能 旋转自动门在关闭状态下,抗动态风压性能以其承受的动态风压表示,在此压力作用下,旋转自动 门不应发生破坏,试验后仍能正常使用 抗动态风压性能分级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抗动态风压性能分级 分级 100 150 250 350 500 700 1000 >1000 分级指标值P 校准风速V 28.3 40 40 12.6 15.5 20,0 23.7 33.5 m/s 注1,第8级在分级后同时注明具体动态风压值 注2:表中数据参照GB/T29907一2013
GB/T34616一2017 7.3.2气密性能 平滑自动门、平开自动门和折叠自动门用于外围护结构时,活动扇关闭状态下,气密性能以单位开 启缝长空气渗透量q和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g 进行分级,分级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气密性能分级 分级 单位开启缝长分级指标值g 4.5>qi>4.0 4.0>q>3.5 3.5>qi>3.,0 q<3.0 m/m,h 单位面积分级指标值g 12.0>g>10.5 0.5>4 3.5>9>12.o 9.0 9<9.o nm/nmh 注1,根据人行自动门的设计要求,适用时采用 注2:第4级在分级后同时注明具体指标值 7.3.3空气声隔声性能 人行自动门用于外门时,以“计权隔声量和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R +C)”作为分级指标;用 于内门时,以“计权隔声量和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R 十C)”作为分级指标 分级应符合表8的 要求 表8人行自动门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 单位为分贝 分级 外门分级指标值 内门分级指标他 530 R.十C>30 7.3.4 保温性能 以分级指标值K进行分级,人行自动门关闭时保温性能分级应符合表9的要求 表9保温性能分级 分级 分级指标值 K>5.0 5.0>K>4.0 4.0>K>3.5 3.5>K>3.0 3.0 W/m'K 注根据人行自动门的设计要求,适用时采用 7.3.5运行噪声 室内用人行自动门的运行噪声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60dB,室外用人行自动门运行噪声的 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65dB
GB/34616一2017 7.3.6耐软重物撞击性能 人行自动门的门扇耐软重物撞击性能分级应符合表10的要求 表10耐软重物撞击分级 单位为毫米 分级 200 软重物下落高度 100 300 450 700 950 7.3.7反复启闭耐久性能 人行自动门的反复启闭耐久性能可分为50万次和100万次两个等级 注:对于平开门、平滑门和折叠门,一个循环由一个完整的开门和关门运动组成;对于旋转门,一个循环指通行一次 所需要完成的动作 7.4功能要求 7.4.1启闭 7.4.1.1感应启闭 7.4.1.1.1正常使用情况下,人行自动门应采用感应启闭方式 当人运动到自动门的感应区域时,自动 门应能自动开启;通过后,应能自动关闭 保持开启的时间应能满足通行要求 7.4.1.1.2安装在人行自动门前方的运动传感器,其感应区域宽度不应小于人行自动门的通行开口宽 度,感应深度不应小于1000mm;对于平开自动门,感应区域深度外沿距离完全开启的门扇前槌还不应 小于1000 mm 感应区域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7.4.1.2非感应启闭 7.4.1.2.1手动启闭 人行自动门可安装手动启闭装置 手动启闭装置宜安装在通行时便于操作的位置,并粘贴有门扇 开启方向标识和使用标识 7.4.1.2.2远程启闭 人行自动门可安装远程启闭系统,通过远程指令控制自动门的启闭 7.4.2运行速度 人行自动门的设计运行速度除应满足通行要求外,还应符合表11的要求 表11人行自动门的运行速度 单位为毫米每秒 平滑自动门 折叠自动门 平开自动门 旋转自动门 活动 扇数 开启速度关闭速度开启速度关闭速度开启速度关闭速度正常速度残障慢行速度 单扇 二500 <350 <350 二350 <300 二300 750 350 二400 300 <300 双扇 300 300 二300 注1:自动门的运行速度在允许的范围内能够训整 注2:旋转自动门的运行速度指旋转门翼外边沿的线速度
GB/T34616一2017 7.4.3旋转自动门特殊功能要求 7.4.3.1旋转自动门正常运行时,宜为逆时针方向单向旋转 7.4.3.2两翼旋转门配置的平滑自动门,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7.4.3.3旋转自动门出人口应设置急停按钮,按钮距离地面高度为1200mm士100nmm 急停按钮宜 安装在出人口右侧竖框或便于操作的单独立柱上 7.4.3.4旋转自动门应具备残障慢行功能,出人口右侧竖框或便于操作的单独立柱上应设置残障按钮, 按钮距地面高度900nmm士100mm 残障按钮启动后自动门应降为残障速度,旋转一个周期后,自动 恢复为正常速度 7.5安全要求 7.5.1手动开启力 人行自动门在断电状态下,应能手动开启,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旋转自动门开启力不应大于220N,其他自动门开启力不应大于150N; a b)开启力超出要求时,应有备用电源系统 在主电源系统发生故障时备用电源可支持自动门至 少运行一个循环,将门停在预置的安全位置 7.5.2反向阻止力 人行自动门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应能手动阻止,阻止力不应大于220N 在阻止力作用下,自动门 应停止或反弹 7.5.3危险点的安全间隙与安全间距 7.5.3.1人行自动门各个相对运动部件之间易造成人体伤害的危险点应保留一定的安全间隙,安全间 隙应满足下列要求 对于手指的安全间隙不应大于8 ,或不小于25 mm mm; a b)对于头部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200 mm; 对于身体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500mm. c 7.5.3.2平滑自动门活动扇在运行过程中与相邻墙体,固定扇等部位的安全间隙不应大于8mm或不 应小于25mm(见图1. 单位为毫米 挤压保护 剪切和挤压保护 b 说明 图a)中,x和Y表示位置为安全间隙" 图b)中,如果S<8mm,则>8mm;如果S>8mm,则1>25mm 平滑自动门活动扇安全间隙示意 10
GB/34616一2017 7.5.3.3旋转自动门的门翼刚性外缘与相对运动的弧壁内侧任何部分之间的距离d不应小于25 mm 见图2a) 么 么 A(3:1) 门翼外缘与门框内弧壁安全间隙 门翼下边缘距与地面安全间隙 b 说明: 门翼刚性外缘与相对运动的弧壁内侧任何部分之间的距离" -门翼下边缘距相对运动的地面间隙 图2旋转自动门活动扇与固定扇,地面安全间隙示意 7.5.3.4门翼下边缘距相对运动的地面间隙h[见图2b)]应符合下列规定之 间隙不应大于8mm; aa 间隙大于8mm时,门翼下边缘运行前方应安装存在传感器或压敏传感器 b 7.5.3.5平开自动门活动扇开启后,应与邻近构件具有足够的安全间隙,见图3 活动扇开启后与墙体的安全间隙 b 活动扇开启后与门框钞链位置的安全间隙 说明: 图a)中,S500mm. 图b)中,如果S>250mm,则1>200mm 图3平开自动门活动扇开启后的安全间隙 7.5.4防夹手措施 使用于有儿童活动区域的折叠自动门,应对可能引起手指夹伤的合页位置进行防护 平开自动门 活动扇与门框之间危险点的间隙应采用构造措施或防护措施以避免对手指造成夹持伤害,见图4 折 叠自动门活动扇与门框,活动扇与活动扇之间的危险点应采用构造措施或防护措施以避免对手指造成 夹持伤害,夹持危险点见图5 注:可采用改变型材样式,加装额外保护装置等 11
GB/T34616一2017 说明: 采用防护措施以避免对手指造成夹持伤害 1,2 -采用构造措施以避免对手指造成夹持伤害 图4平开门手指危险点及防护示意 图5折叠自动门的夹持危险点 7.5.5制动距离 两翼旋转自动门在设定运行速度运行时,制动距离不应大于活动扇前竖挺和门右框安装的压敏传 感器防护外套(或吸震材料)的压缩之和 7.5.6冲击力 7.5.6.1 动态冲击力 人行自动门活动扇以设定运行速度运行,当存在传感器被屏蔽,活动扇碰撞到人或障碍物产生夹持 撞击时,活动扇产生的动态冲击力值应符合表12的要求,活动扇冲击力-时间变化曲线区域示意见图6 注无设计要求时,以话动扇最大设计允许速度运行 表12人行自动门动态冲击力要求 活动扇前概与运行前的、框之间的距离 动态冲击力F mm 200 Fa400 300 Fa<700 500 F<1400 注:上述数值为在最大时间为0.75s(Ta<0.75s)的范围内所允许的最大值 12
GB/34616一2017 150N 80N 80N 说明: 在动载荷作用时间T内所测得的最大动态冲击力; F -在动载荷作用时间T之后所测得最大静态冲击力; T 动态冲击力作用时间在载荷达到150N时开始计时,最长时间不超过0.75s; T -冲击力作用总时间,在载荷达到80N时开始计时,包含动载作用时间T 在内,共计5s 图6冲击力-时间作用曲线区域示意图 7.5.6.2静态冲击力F,残余冲击力F, 静态冲击力F,不应大于150N,作用时间不应大于4.25s,残余冲击力F,不应大于80N 7.5.7危险区域 7.5.7.1平滑自动门 平滑自动门主危险区域为门扇关闭过程中,关闭宽度为500mm、距离门扇200mm的区域;次危 险区域为门扇开启和关闭过程中,运行前方的区域(见图7) 13
GB/T34616一2017 n 单扇平滑门危险区域 b 双扇平滑门危险区域 为次危险区域 图中; 为主危险区域 图7平滑自动门的危险区域 7.5.7.2旋转自动门的危险区域 旋转自动门的主危险区域为活动扇前竖槌与门右框(或运行前方框、槌)相距500mm,前竖艇两侧 各200nmm的区域;次危险区域为旋转自动门活动扇运行前方200mm的区域(见图8) 单位为毫米 Lo 50O b 两翼旋转门主危险区域 三翼旋转门主危险区域 四翼旋转门主危险区域 20n 两翼旋转门次危险区域 三翼旋转门次危险区域 四翼旋转门次危险区域 d 图8旋转自动门危险区域范围示意图 14
GB/34616一2017 7.5.7.3平开自动门危险区域 平开自动门的主危险区域为活动扇前竖艇与门右框(或运行前方框、艇)相距500mm,两侧宽度各 200mm的区域;次危险区域为活动扇运行前方200 的区域,见图9 mm 单位为毫米 200 500 单扇平开门 双扇平开门 b 说明 次危险区域 主危险区 图9平开自动门危险区域示意 7.5.7.4折叠自动门危险区域 折叠自动门的主危险区域为活动扇前竖糙与运行前方的框、糙相距500mm,门两侧宽度各200mm 的区域,见图10 单位为毫米 图10折叠自动门危险区域示意 15
GB/T34616一2017 7.5.8安全传感器设置 7.5.8.1 人行自动门危险区域应安装存在传感器,主危险区域宜安装具备故障输出功能的存在传感器 存在传感器感应范围应覆盖整个危险区域,距地面盲区高度不应大于200 当人或物体进人危险区 mm, 域时,传感器应被触发,活动扇应减速并停止运行 注:安装具备自身故障自检功能的存在传感器时,自动门每一循环周期内至少进行监控检测一次,如果确认感应器 有故障时自动门将停止运行 7.5.8.2平滑自动门的存在传感器为对射传感器时,应至少安装两道对射光线束组,发射和接收应该在 两侧交替安装,最低的对射传感器安装位置距离地面高度应为150mm一300mm,最高的传感器,安装 位置距离地面高度应为1100mm11200mm 7.5.8.3旋转自动门的传感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两翼旋转自动门的活动扇前竖挺前沿应安装具备故障输出功能的存在传感器;活动扇前竖挺 a 和出人口右框应安装压敏传感器,防护高度不应小于2000mm,压敏传感器被触发时,活动扇 应停止运行,且应满足7.5.5规定的制动距离要求; 三翼旋转自动门和四翼旋转自动门出人口右框宜安装压敏传感器,防护高度不应小于 b 2000mm,压敏传感器被触发时,活动扇应停止运行;活动扇下艇前方应安装存在传感器,传 感器被触发时,活动扇应减速并停止运行 7.5.8.4平开自动门活动扇下艇前方应安装存在传感器,传感器被触发时,活动扇应减速并停止运行 7.5.8.5折叠自动门活动扇下怔前方应安装存在传感器,存在传感器为对射传感器时,应至少安装两道 对射光线束组,发射和接收应该在两侧交替安装,最低的对射传感器安装位置距离地面高度应为 150mm300mm,最高的传感器,安装位置距离地面高度应为1100mm1200mm 7.5.9电气安全 7.5.9.1抗电强度 7.5.9.1.1人行自动门采用交流供电时,控制装置的带电主回路与金属外壳之间应能承受电压为1000V 频率为50Hz/60Hz的交流电压在1min内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7.5.9.1.2人行自动门采用直流供电时,控制装置的带电主回路与金属外壳之间应能承受1500V的直 流电压,在1min内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7.5.9.2绝缘电阻 在温度为一2050,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条件下,相间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n. 7.5.10安全标识 7.5.10.1人行自动门所安装的玻璃表面应有明显标志 7.5.10.2人行自动门应在明显位置粘贴符合下列要求的安全标识 旋转自动门应清楚标识在一个扇区内适宜通过的人数 a 旋转自动门应粘贴无行为能力人需要由有行为能力人携领的标志[图11a)] b c 禁止闯人的警示标志[图11b)]; d 禁止在危险区域内停留和玩耍的标志[图1lc)] 安全标识尺寸应符合GB2894的规定,外圆直径宜为l10mm 16
GB/34616一2017 儿童、老人、智障者监护! 禁止闯入! 禁止玩耍!! """ PIayProhibited EntryProhibited 儿童、老人、智障者监护标识 禁止玩耍标识 a b 禁止闯入标识 图11安全标识示意图 试验方法 8.1试件要求 旋转自动门检测时,应采用一膛门进行检测;其他类型的自动门,试件数量应满足各项目检测判定 试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的需要 8.2外观 在条件良好的自然光条件下,距离试件1m处目测观察 8.3尺寸偏差 尺寸测量可采用金属直尺,塞尺、铅垂,水准仪等 8.4性能检测 8.4.1人行自动门的抗风压性能应按GB/T7106的规定检测,抗动态风压性能参照GB/T29907的规 定检测 8.4.2人行自动门的气密性能应按GB/T7106的规定检测 8.4.3平滑自动门平开自动门和折叠自动门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按GB/T8485的规定检测;旋转自 动门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可采用GB/T19889.,5规定的噪声现场测量法检测 人行自动门的保温性能应按 8.4.4 GB/T8484的规定检测 人行自动门的运行嗓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8.4.5 噪声检测用声级计应符合GB/T3785的规定; a 检测前应使人行自动门调整为设计正常运行条件; b 检测前,应先检测环境噪声,环境噪声不宜大于40dB c 声级计应放置在距离人行自动门边缘1.0m,高度为1.5m的位置,检测人行自动门稳定运行 d 不少于三个周期的等效连续A声级值; 人行自动门的内、外两侧分别检测,取最大值; 当噪声检测结果与环境噪声之差小于10dB时,应设法降低环境噪声并重新进行检测 8.4.6人行自动门的耐软重物撞击性能应按GB/T14155的规定检测 17
GB/T34616一2017 8.4.7人行自动门的反复启闭耐久性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调整程序使自动门能持续稳定运行; b采用计数器对自动门的反复启闭周期进行计数; 检测过程中可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维护保养; c d 耐久性检测宜有影像记录 8.5功能检测 8.5.1启闭 采用8.6.7.1规定的检测箱,进人到感应区域,人行自动门应能正常开启,检测箱离开感应区域后 人行自动门应能正常关闭 8.5.2运行速度 8.5.2.1平滑自动门、平开自动门、折叠自动门的运行速度检测,测量自动门从全闭状态到全开状态以 及从全开状态到全闭状态所用的时间和运行的距离,计算自动门的运行速度,检测三次,取平均值 8.5.2.2旋转自动门的运行速度检测,检测旋转自动门连续正常运转不少于三个循环所用的时间和运 行的距离,计算自动门门扇边缘的平均线速度 8.5.3旋转自动门特殊功能检测 旋转门在正常设定条件下运行,目测和采用钢卷尺进行检查和检测 8.6安全检测 8.6.1 手动开启力 人行自动门处于断电状态,采用精度不低于1N的测力计进行检测,检测位置应为执手位置或自动 门竖艇距地面高度为1200mn的位置,施力方向为活动扇的开启方向 8.6.2反向阻止力 人行自动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采用精度不小于1N的测力装置进行检测,检测位置应为执手位置 或自动门竖挺距地面高度为1200mm的位置,施力方向为活动扇运行的反方向 8.6.3危险点的安全间隙与安全间距 采用精度不小于0.5mm的金属直尺和精度为1mm的钢卷尺进行检测 8.6.4防夹手措施 正常光照条件下,距离0.5m,进行目测或手试 8.6.5制动距离 人行自动门的制动距离检测按JG305的规定进行 8.6.6冲击力 人行自动门的冲击力检测方法按JG305的规定进行 8.6.7危险区域 8.6.7.1危险区域的检测箱及检测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8
GB/34616一2017 检测箱应为长方体,尺寸为0.7m×0.3mX0.2m(见图12) 三个阴影面的材料,对存在传感 a 器的波长反射率在2%~5%范围内;其他三侧的材料,对存在传感器的漫反射率值在80% 90%的范围内; 检测箱应能被检测到,并且门扇在接触到检测箱之前,应该减速或停止 b c 检测箱的每个面应能被不和门扇一起运动的存在传感器检测到 ion 图12危险区域检测箱 8.6.7.2旋转自动门的次危险区域检测脚块及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检测脚块(见图13)应使用邵氏A硬度为70士5的哑黑弹性体,其漫射系数为传感器发射器波 长的10%90%; b 检测脚块应放在旋转自动门的次危险区域的地面上,旋转门在探测到检测脚块后,应在发生碰 撞前停止运行,或进人低速状态 -15×45" I 6 图13次危险区域检测脚块 传感器设置 8.6.8 人行自动门危险区域的传感器检测按JG305的规定进行 8.6.9 电气安全 8.6.9.1抗电强度检测按GB4706.l的规定进行 8.6.9.2绝缘电阻检测按GB/T3797的规定进行 8.6.10安全标识 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目测检查,并采用精度为1 的钢卷尺检测 mm 19
GB/T34616一2017 9 检验规则 g.1检验类别 分为出厂检验,现场综合检验和型式检验 g.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13 出厂检验为全数检验,全部指标合格时判定该产品合格 表13出厂检验,现场综合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 章条号 项 目 出厂检验 现场综合检验 型式检验 7.l 外观 尺寸偏差 7.3.1.1 抗风压性能 7.3.1.2 抗动态风压性能 7.3.2 气密性能 7.3,3 空气声隔声性能 7.3,4 保温性能 运行噪声 7.3.5 7.3.6 耐软重物撞击性能 7.3,7 反复启闭耐久性能 7.4.l 启闭 7.4.2 运行速度 7.4.3 旋转自动门特殊功能要求 7.5,l 手动开启力 7.5.2 反向阻止力 7.5.3 危险点的安全间隙与安全间距 7.5,4 防夹手措施 7.5.5 制动距离 7.5.6 冲击力 7.5.7 危险区域 7.5.8 安全传感器设置 7.5.9 电气安全 7.5.1o 安全标识 注,“"为必检项目;“公"为选检项目;“-"为非检项目 9.3现场综合检测 9.3.1现场综合检验项目见表13 20
GB/34616一2017 9.3.2现场综合检测时,应对每橙门进行检验 当某一项目不合格时,可进行调整、返修或更换部件 复检合格后方可交付验收 现场综合检验应提供相同类型、相同配置,有代表性规格尺寸的自动门型式 检验报告 注:大规格尺寸的自动门的型式检验报告可代表相同类型、相同配置、较小尺寸的自动门的型式检验报告 9.4型式检验 g.4.1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3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翠式检脸"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 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正式生产后.产品的原材料.构造或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b 停产一年以上重新恢复生产时 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d 旋转门的动态风压检测在上述情况下进行选择检验; e f 正常生产时应每三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9.4.2组批规则 检验批 当产品的配置相同,尺寸不同时,型式检测可采用大尺 相同分类和规格的出厂合格批为 寸产品覆盖小尺寸产品的原则 9.4.3抽样方法 同一检验批中随机抽取检测项目所需要的数量作为试样 9.4.4判定与复验规则 9.4.4.1抽检样品全部符合要求,判定该批产品型式检验合格 9.4.4.2全部检验项目中安全性能若有不合格项判定为不合格;其他性能不合格时可从该批产品的剩 余产品中再次加倍随机抽取试件,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合 格,否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0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10.1包装 10.1.1包装箱的箱面标志应符合GB/T6388的要求 0.1.2包装箱上应有“防雨”“小心轻放”及“向上”等标志,且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要求 10.1.3包装箱应有足够强度保证运输中不受损坏 10.1.4包装箱内应用无腐蚀作用的材料包装,防止在搬运途中,浸水及振动、冲击产生的破损 10.2标志 在产品明显部位应标明下列标志 制造厂名与注册商标; -产品名称、,型号和标志; 额定电压、电源频率及其他内容 产品应贴有标牌,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要求; 21
GB/T34616一2017 制造日期或编号 0.3运输 10.3.1运输过程中避免包装箱发生相互碰撞 10.3.2运输过程中应有防雨措施,并保持清洁无污染 10.3.3运输装卸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严禁摔,碰,撞,应保持几何形状不变,表面完好 10.4贮存 0.4.1产品应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不应与酸,碱盐类物质接触并防止雨水侵人 10.4.2产品不应直接置于地面,底部垫高不小于100mm 使用和维护 11.1人行自动门的维护应由自动门生产商或其授权公司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 维护间隔时间不应超 过六个月 维护内容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应包括 11.2 确认门体及紧固件是否有松动或发生位移; 全部传感器是否灵敏可靠; 驱动、制动、控制、监控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冲击力是否符合要求; 制动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安全标识是否齐全 11.3维护的结果应记录在维护日志中,维护日志存档备查并以书面形式通知业主或代理人 维护日 志应包括维护日期、维护人员、设备名称及编号和维修情况 22

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GB/T34616-2017

一、什么是人行自动门?

人行自动门是指能够自动打开和关闭,以便通过的门。它们通常使用感应器或其他设备来检测门外的人员,并打开或关闭门。

二、人行自动门的优点

相比于手动门,人行自动门有以下优点:

  • 方便快捷:不需要手动开启门,可以更加轻松地进出场所。
  • 节省能源:自动门的开关速度更快,从而减少了门打开时的能量损失,也更容易控制室内外温度的流通。
  • 卫生环保:手动门可能会被多人触摸,导致交叉感染。而自动门避免了这种情况,更加卫生环保。

三、GB/T34616-2017标准内容

GB/T34616-2017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规定人行自动门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术语和定义:对于人行自动门的相关术语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解释。
  • 技术要求:包括门体结构、尺寸、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 安全要求:规定了人行自动门应具备的安全措施和保护措施。
  • 测试方法:提供了对于人行自动门各项指标的测试方法。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人行自动门?

在选择合适的人行自动门时,需要根据GB/T34616-2017中的要求来进行筛选。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因素:

  • 门的尺寸:需要根据实际场地情况,以及人员流量进行选择。
  • 材料:需要选择符合标准材料,以确保门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 功率:需要根据门的大小和使用频率来选择功率适中的电机,以防止过载和能耗浪费。
  • 安全性:需要选择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自动门,以确保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结论

GB/T34616-2017标准为人行自动门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在选择合适的人行自动门时,需要根据该标准中的要求进行筛选,以确保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的相关资料

和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类似的标准

光伏玻璃温和气候下城市环境自然曝露试验方法及性能评价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光伏玻璃温和气候下城市环境自然曝露试验方法及性能评价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光伏玻璃温和气候下城市环境自然曝露试验方法及性能评价的编号:GB/T34614-2017。光伏玻璃温和气候下城市环境自然曝露试验方法及性能评价共有9页,发布于2018-09-01
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的编号:GB/T34617-2017。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共有23页,发布于2018-09-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