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0856-2006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技术条件

Doubleturbinetorqueconverter―Specific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0856-2006。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技术条件共有11页,发布于2007-01-012007-01-01实施,代替GB/T10856-1989,GB/T6821-1986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J1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3.100
  • 实施日期2007-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468.65KB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10856一2006 代替GB/T6821一1986,GB/T10856一1989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技术条件 DoubleturbinetorqueconverterSpecification 2007-01-01实施 2006-07-19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0856一2006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有效直径,公称力矩,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 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运输及港口机械、石油机械、林业机械用功率为29.4kw~ 235.2kw,转速范围为1500r/min一2800r/min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75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的配合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8.1一2003,IsO2859-1:1999,IDT) GB/T3858液力传动术语 GB/T7680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方法 刚性转子平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 GB/T9239 GB/T10095.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GB/T10095 2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9712液力变矩器叶轮铸造技术条件 JB/T10223工程机械液力变矩器清洁度检测方法及指标 JB/T53423液力变矩器可靠性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GB/T385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转换工况点转速比speedratioattransition 在牵引工况下,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由二个涡轮共同工作输出力矩转换到第二涡轮单独工作输出力 矩,或由第二涡轮单独工作输出力矩转换到二个涡轮共同工作输出力矩的转速比 3.2 高转速比区rangeofhigherspeedrati0 在牵引工况下,转速比大于;的区间 低转速比区rangefowerspeertio 在牵引工况下,转速比小于z的区间
GB/T10856一2006 3.4 公称力矩nomminaltorque 在牵引工况区的变矩段,泵轮转速等于1000r/nmin和高转速比区最高效率工况时,泵轮所吸收的 力矩 公称力矩按式(1)计算 M M . n0003 式中 M8 公称力矩,单位为牛米(N m 在牵引工况区的变矩段,泵轮转速等于n和高转速比区最高效率工况时泵轮所吸收的力 Mn 矩,单位为牛米(N m) -泵轮试验转速,单位为转每分钟(r/min) 川g 3.5 低转速比区的最高效率maxefrieieneyinlowerspeedratiorange 1mux 在牵引工况下,低转速比区中效率的最大值为最高效率 3.6 mmaxeffiei 低转速比区的最高效率工况 ieneyconditioninlowerspeedratiorange 在牵引工况下,低转速比区中最高效率所对应的工况 高转速比区的最高效率maxefficieneyinhigherspeedratiorange 7nmax 在牵引工况下,高转速比区中效率的最大值为最高效率 3.8 高转速比区的最高效率工况maxeftieieneconditioninhigherspeedratiorange 在牵引工况下,高转速比区中最高效率所对应的工况 泵轮标定力矩系数deelared torquefactorofi mpeller A助 在牵引工况下,高转速比区中相应于最高效率工况的泵轮力矩系数值 3.10 第一涡轮firstturbine 液流从泵轮流出后沿液流流动方向排列的第一个涡轮为第一涡轮 3.11 第二涡轮seeondturbne 液流从泵轮流出后,沿液流流动方向排列的第二个涡轮为第二涡轮 主要参数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主要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GB/T10856一2006 表1 有效直径 公称力矩 最高梨轮转速 功率范围 极限输人力矩" Nm Nm W mm r/min 280 2800 400 26.0一59,0 29.4一74.5 31s 2600 765 46.0~105.4 40,4~122.6 355 84.0192.0o 2400 58.8176.4 1099 380 119.0257.0 2300 88.2235.2 1472 380为优先数系R10的化整数,作为保留系列尺寸 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 技术参数及性能指标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性能指标应包括下列内容 5.2. 公称力矩M,或泵轮标定力矩系数入;; a 零速工况时,泵轮转速等于1000r/min时的泵轮力矩M; bb 泵轮的最大力矩系数入im; 最高转速 d 泵轮转速为所匹配动力机标定转速时的指标 低转速比区和高转速比区的最高效率, 71mux、nmnx; 零速变矩系数K,; -效率大于75%的高效范围 5.2.2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产品,各主要性能参数值的极限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公称力矩M%或泵轮标定力矩系数入I及M 的极限偏差为士5% a b)零速变矩系数允许下降的极限偏差为6%, nu,的下降值分别不得超过0.02和0.03 c 刀和 主要使用性能 产品的可靠性;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不得小于3000h 5.3 5.3.2内部清洁度;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内所含异物量;当循环圆直径D=280mm一355mm时不得超 g;当D=380mm时不得超过0.95g 外渗漏;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在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内,各接合面、密封面不允许有外渗漏现象 5.3.4内泄漏;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正常运转时,通过旋转密封环等的内泄漏量不得超过1.2L/min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外观要求 5.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表面不应有图样未规定的凸起、凹陷和粗糙不平,零部件接合面边缘不得有 5.4 明显的错位 5.4.2铸件表面应光洁,不沾沙,无飞刺 焊缝应平整,不得出现焊渣、缩孔 5.5零件的加工及装配质量 5.5.1 零件的加工 5.5.1.1双涡轮液力变矩器零件的加工应符合图样规定的要求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主要零部件的机 械加工精度见附录A
GB/T10856一2006 5.5.1.2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叶轮的铸造应符合JB/T9712的规定 5.5.1.3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各项齿轮精度值应按表2规定的等级参照GB/T100951、 GB/T10095.2进行计算或选取 表2齿轮偏差精度等级 精度等级 齿轮偏差 l'、士、",F、F F'、F、F、F"、F, 5.5.1.4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叶轮(包括第一涡轮总成)、驱动轮等主要旋转零件应进行静平衡,旋转 件的不平衡量可用重径积G rg”mm)表示 铝合金铸造的叶轮及其组件,其平衡精度等级不低于GB/T9239中规定的平衡品质等级 a G16级; bb 铸铁或钢制零件的平衡精度等级应不低于GB/T9239中规定的平衡品质等级G6.3级 c 叶轮的不平衡量可在图样规定或允许的部位,用减(或加)质量的方法调整,但调整的总量不得 超过零件质量的1% 联结在一起作静平衡的零件,静平衡后各零件的位置应固定或用永久性符号做出标记 5.5.1.5泵轮和罩轮加工后进行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应不低于0.98MPa1.47MPa,加压时间为 min 5.5.1.6零件不得有渗漏现象 5.5.2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装配 5.5.2. 自制的零部件,必须有质量检测部门的合格标记或记录 外购件和协作件须有证明其合格的 文件,并按规定验证质量合格,方可进行装配 5.5.2.2装配时,零、,部件的配合面、止口、摩擦表面不允许有锈蚀,划痕和碰伤 5.5.2.3装配前 须 对所有零件进行清洗,以保证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清洁度的要求 变矩器的进出口 管路必须清洁畅通 5.5.2.4轴承允许在90C~100C的油中加热后进行装配 轴承装配后不得注人润滑脂 5.5.2.5油封及O形密封圈等橡胶制品的工作油温为一25C135C 各种油封和密封圈不得有损伤 安装时应在油封唇部、密封圈表面及轴表面上涂润滑油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装配完成后,各旋转件间不得有碰擦现象 用手使输人、输出轴旋转时,应 能自由旋转,且转动轻快、无异常声响 当使输出轴反向旋转时,超越离合器应锁止 5.5.2.8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装配后,应进行空运转试验,各联结处不得有松动现象 涂漆及防锈处理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壳体,端盖等铸铁件的未加工内壁应保证不发生锈蚀,可以在其未加工内 5.6.1 壁涂耐油漆,漆层应光滑平整 涂漆前应将影响涂漆质量的毛刺、油污、脏物等清除干净 装配后的产品外表面应涂面漆 5.6.3产品外露紧固件、螺塞及接头等零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试验方法 性能试验方法按GB/T7680的规定 空运转试验和性能抽查试验规定如下 min,运转时间不少于10min 空运转试验;试验转速n>1000r/ 试验要求为 a 不得有因内部干涉而引起的振动; -不得有异常噪声; -不得有任何外渗漏现象 性能抽查试验 抽查试验的工况为
GB/T10856一2006 零速工况(i); -效率为75%的工况(im); 低、高转速比区的最高效率工况(ii,in,) 6.2试验报告中应标明试验转速及齿轮机构的速比 6.3液力变矩器的清洁度检测方法按JB/T10223的规定 6.4可靠性试验一般可随配套主机的可靠性试验同时进行,也可单独做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试验方法 按JB/T53423进行 6.5双涡轮液力变矩器阀的试验:液力变矩器不运转(n=0),通过阀的流量为标定流量士5%,阀前的 油压应为标定油压士0.05MPa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每台双隔轮液力变矩器出 前应进行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的项目如下 产品规格检查 a 外观质量检查 bb) 装配质量检查; c 配套完整性及包装检查; d 空运转试验; e 性能抽查试验; 清洁度检验 g h)双涡轮液力变矩器阀的检验 第7.1.1.2中,a~e项为必检项目,f~h项为抽检项目 对稳定生产的批量产品必须进行定 期的抽检 每批产品抽检数量不少于批量的2%(且不少于2台),检查结果如不合格,应加倍数量复 检,如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型式检验 7.1.2.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试制时; a 结构、工艺或材料有变化并足以影响性能时; bb 定型的产品其检验数据与产品定型鉴定的型式检验数据产生不允许的偏差时 e 成批生产中每4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7.1.2.2型式检验项目: 全部出厂检验项目; a bb 性能试验 内泄漏量的检查; d可靠性试验; e 主要零,部件的拆检 7.1.2.3凡更换叶轮模具后的首批产品,应进行性能试验 7.2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按接收质量限(Ao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检验抽样计划符合GB/T2828.1的规定
GB/T10856一2006 7.2.1不合格的分类 被检项目凡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均称为不合格 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A类不合格、B 类不合格和c类不合格 不合格分类见表3 表3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不合格分类 备 不合格分类 不合格内容 注 因零部件,配套件的制造、保管、装配缺陷影响产品的 正常运转或造成损坏 A类不合格 产品可靠性指标没有达到要求 台架试验及作业考核时外渗漏不符合5.3.3的规定 产品主要性能指标(" 、K、M、M未达每个性能指标均按一项不合 1mx、mx 到要求 格计 清洁度测定未达到要求 B类不合格 内泄漏未达到要求 零件的加工合格率未达到要求 泵轮、罩轮耐压试验和叶轮的静平衡不符合标准要求 含叶轮组件 铸铝合金的机械性能无化验单,或不符合技术要求 叶轮流道表面粗糙度未达到要求 叶轮有效直径,叶片节距未达到要求 铸件表面质量或焊缝质量不符合要求 涂漆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涂漆的零件备件有锈蚀 不用包装箱供货在检查前应 C类不合格 变矩器开口处未封闭及包装箱不符合要求 声明 产品标牌不符合要求 随机文件不齐全 未进行出厂试验或出厂试验不符合标准要求 不能提供用户评价意见书或用户屡有投诉,反映产品 l0 质量未达到相应要求者 7.2.2抽样检查 7.2.2.1抽样检查必须在型式检验合格后进行 7.2.2.2接收质量限(AQL);按不合格的分类分别规定不同的接收质量限,见表4 表4接收质量限 不合格分类 A类不合格 B类不合格 C类不合格 AQL.值 25 40 6.5 注表中AQL值以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 7.2.2.3产品抽样 抽样方式:采用在用户或生产厂人库的产品中随机抽样方式 产品抽样后立即封存,不得再作 a 调整、修理或更换;
GB/T10856一2006 抽样方案: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见表5; bb 检验水平:采用检验水平S-2; c 抽样批量:一般情况下抽样批量数不应大于15台 但在用户中抽样时,抽样批量数N的大小 不限 样本量字码;样本量字码为A,抽取样本量n=2 为保证清洁度的检验准确,另外加抽1台作 清洁度检查,即总抽取台数为3台 表5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不合格分类 样本量 AQL Re Ac A类不合格 6.5 B类不合格 25 C类不合格 40 注,表3中Ac和Re是样本的不合格品数 Ae表示接收数,Re表示拒收数 抽样检验的评定 根据7.2.2.3b)规定的抽样方案,对样本检验,把结果填人汇总表6中,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小于 或等于Ac值,评为合格 大于或等于Re值时,评为不合格 各类要全部评为合格时,则最终评为合 格 任一类别或多个类别评为不合格时,则最终评为不合格 检查结果为不合格,应加倍数量复验,如 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表6汇总表 产品型号 生产 评定单位 日期 A类不合格 B类不合格 C类不合格 AQL AQL= AQI= 最终 批量 评定 抽样方案 抽样方案 抽样方案 不合 不合 不合 评定 评定 评定 格项 格项 格项 Ae Ae Re Re Ac Re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标牌应固定在总成外部明显部位 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8.1 8.1 2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标牌上应标明 产品的型号及名称 a b)公称力矩; 最高转速 c d 制造厂名称及厂家标志; 产品编号及出厂年、月 包装 8.2. 产品的包装箱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 8.2.2产品总成上的外露孔应用可靠的措施封堵
GB/T10856一2006 8.2.3产品包装前应做防锈处理,防锈的有效期为1年 8 .2.4产品的包装 产品的包装应能使液力变矩器在运输过程中和有效存放期内免遭损害和腐蚀; a b)产品总成的外露口应采用可靠的保护措施 产品应牢固的固定在包装箱底座上,一般应采用 轴线垂直放置的方法; 产品的技术文件应在塑料袋中装好,随机装箱 8.2.5产品的备件和附件应同时做好防锈处理并牢固地固定在包装箱内,必要时可根据双方协议将附 件和备件集中包装 8.2.6每台产品出厂时应随机附带下列技术文件 产品说明书; a b)产品合格证; 装箱单 c 产品包装箱外应标明以下内容 8.2.7 产品的型号及名称 a 产品的编号及出广 b 年、月; 防锈有效期; c d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收货单位及地址; 毛重及净重; 发货及到货站(港)的名称; g h)运输及贮存标记 8.3运输和贮存 8.3.1产品在运输和存放时应有防雨,防潮措施 8.3.2产品遮盖存放或运输包装在露天存放.如用户遵守贮存条件,制造厂应保证液力变矩器自出厂 之日起一年内,零件不生锈 三包期由订供货双方商定
GB/T10856一2006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主要零,部件的机械加工精度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主要零件的主要部位的尺寸公差等级、形位公差等级及表面粗糙度分别不低于 表A.1一A.3的规定 表A.1主要零件主要部位的尺寸公差等级 位 零件名称 部 公差等级 泵轮、导轮、第二涡轮、罩轮、驱动轮 止口及配合部分 IT7~IT8 中心定位孔 IT6IT7 箱体 定位止口 IT7~IT8 齿轮制造精度应符合GB/T10095,1,(GB/T10095,2规定 齿轮类 与滚动轴承相配合的部位 IT6~IT7 T7 与密封件接触的表面 超越离合器 T6 与滚子接触的内、外环道表面 表A.2主要零件主要部位的形位公差 零件名称 部位及形位公差项目 公差等级 配合止口对轴线的同轴度 泵轮 配合端面对轴线的全跳动 78 第二涡轮 轴承配合面对袖线的同轴度 配合端面对轴线的全跳动 导轮座 轴承配合面对轴线的同轴度 齿轮 与密封环配合面的同轴度 78 第 ,第二涡轮轴 轴承定位面对轴线的同轴度 配合面的表面圆度 与油封唇口配合的零件 外环齿轮与滚子接触表面的全跳动 超越离合器 与轴承配合表面对轴线的同轴度 表A.3主要零件的主要部位的表面粗糙度 单位为微米 表面粗糙度 零件及部位 Ra 尺寸公差等级为IT6、IT7止口定位面 3.2 与密封环相配合的环槽工作面 3.2" 与密封环外圆相配合的密封面 超越离合器内外环齿轮的滚子工作表面 0.8 与油封唇口相配合的表面 0.8 不加垫 密封端面 加垫 6.3 与滚动轴承配合的部位 按GB/T275选用

纳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纳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纳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的编号:GB/T20307-2006。纳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共有16页,发布于2007-02-012007-02-01实施
汽油机油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汽油机油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汽油机油的编号:GB11121-2006采。汽油机油共有19页,发布于2007-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