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6508-2018

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

Inflatablelifepreserversforavi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的编号:GB/T36508-2018。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共有19页,发布于2019-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V4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9.095
  • 实施日期2019-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9页
  • 文件大小1.42M

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


国家标准 GB/T36508一2018 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 Inlatalettepreeerversforaniationm 2018-07-13发布 2019-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6508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分类 技术要求 4.1使用性能 4.2材料 试验方法 5.l非金属材料 5.2模制非金属零件 .3金属零件 5." 外观与结构 5.5 气密性 5.6 充气 工作温度范围 57 5.8 气囊强度 5.9 浮力 .10漂浮姿态 n" 穿着 5.12救生定位灯 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6.2鉴定检验 6.3质量一致性检验 10 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 标志 7.1 1l 7. 标签 12 7.3随行文件 12 包装,运输和贮存 12 8.1包装 12 8.2运输 12 8.3贮存 12 1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加速老化试验方法 烘箱法 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接缝剥离强力的试验方法 16 附录c规范性附录幼儿假人物理特征
GB/36508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文吉标、万曲、牛京华、周华、黄艳平、,黄孝武、高飞、张胜平、张鹏、王慧丹
GB/36508一2018 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以下简称“教生衣”)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 及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达 GB/T1038 压差法 GB/T3923.2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2部分:断裂强力的测定 抓样法 GB/T5573胶布耐撕裂性能测定 FZ/To1010涂层织物涂层剥离强力的测定 HB5469民用飞机机舱内部非金属材料燃烧试验方法 HB6167.11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l部分:霉菌试验 HB6167.12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2部分;盐雾试验 CTsO-C85a救生定位灯 分类 救生衣分为“成人”“成人/儿童”“儿童”和“幼儿”四类(见表1) 表1救生衣分类表 救生衣类别 穿着者体重/kg 序号 成人 >16 成人/儿童 儿童 16~4l 幼儿 <16 技术要求 4.1使用性能 4.1.1防差错性 反穿救生衣时,救生衣应能保证预定的功能
GB/T36508一2018 4.1.2气密性 -件充气救生衣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相互独立的气囊,每个气囊充压至14kPa,12h内压力损失应 不超过3.5kPa 4.1.3救生衣防磨损和擦伤的保护 在包装或充气状态下,应对金属和非金属零件进行保护,防止其对气囊织物材料造成磨损和擦伤 4.1.4救生衣的充气 4.1.4.1 嘴充气 4.1.4.1.1要求 应提供一个装置,使穿着者或协助幼儿穿着的成人未经事先说明或讲解就能通过吹气嘴向每个气 囊充气 吹气嘴应便于穿着者使用,又不妨碍脸部和身体 幼儿和儿童救生衣的嘴充气装置应便于协 助人员使用 4.1.4.1.2吹气嘴 吹气嘴的开启压力应不大于3.0kPa;反向压力为0kPa一69kPa时,历时30s不应泄漏;吹气嘴与 气囊之间的连接强度应不低于445N 4.1.4.2手动机械充气 4.1.4.2.1要求 每个气囊均应提供一个装置,使穿着者或协助幼儿穿着的成人未经事先说明或讲解便可通过手动 操作给救生衣每个气囊充气 机械充气装置上应装有启动气瓶充气的拉索组件 拉索长度应相等,清 晰可见,并超出救生衣的下边缘38mm一76 mm 每个拉索组件的端头应连接一个红色的圆形或倒圆 形拉片 4.1.4.2.2气瓶 应提供一个装有适量压缩气体的容器给救生衣的每个气囊充气 如果使用二氧化碳气瓶,则气瓶 应能在71C条件下经历至少30min而不出现变形或漏气,并且逐渐升温至破裂时,气瓶应无分离、破 碎或密封帽焊点破坏 4.1.4.2.3机械充气装置 机械充气装置的操作力应不超过67N;拉索强度应不小于267N;承受不小于10.3MPa的水压时 不应变形或泄漏;承受13.8kPa的气压时不应泄漏;承受276kPa的气压时压力损失应不大于3.5kPa 4.1.4.2.4充气装置安装座 充气装置安装座在进口压力为276kPa时,应能提供不小于4L/min的空气流量;在反向真空度为 3.1kPa时,不应泄漏;与气囊之间的连接强度应不低于1120N 4.1.5救生衣的放气 应提供一个使穿着者或协助幼儿穿着的成人可以快速地放出每个气囊内气体的装置 使用放气装
GB/36508一2018 置不应妨碍随后用嘴或机械充气装置给气囊充气 应防止气囊在无意中放气,特别是应防止儿童或幼 儿活动时无意识和故意放气 4.1.6工作温度范围 救生衣在一40C60C温度下历时5min后进行充气,应在10s内充满气囊 4.1.7 气囊强度 当嘴吹气至不低于7.0kPa的压力时,随之用机械充气系统充气时,气囊不应损坏 4.1.8浮力 救生衣提供的浮力应不小于表2所示的最小浮力 救生衣的浮力应等于救生衣完全浸没在淡水中 的排水量 表2最小浮力 序号 救生衣类别 浮力/N 成人 156 成人/儿童 156 儿童 l12 幼儿 90 4.1.9漂浮姿态 4.1.9.1成人、成人/儿童和儿童救生衣 救生衣应在5s内将水中脸部朝下的穿着者自动扶正 救生衣应为穿着者的头部提供侧面和后面 的依托,以使完全放松的穿着者的嘴和鼻子离开水面,使其身体躯干从垂直位置向后倾斜不小于30° 4.1.9.2幼儿救生衣 救生衣应防止穿着者的上部躯干(腰部以上)与水接触 应有一个将穿着者限制在适当位置而又不 被穿着者释放的装置,该装置应能防止重量和位置未达到最合适状态的穿着者从救生衣中脱出或使上 部躯干与水接触 救生衣还应有防雨和防浪装置 4.1.10幼儿救生衣系绳 幼儿救生衣应连接一根长度不少于1830mm的系绳 系绳连接应设置成当成人在水中充分拉紧 绳子时可使穿着者保持4.1.9.2规定的姿态 救生衣应有收藏或固定系绳的措施保证系绳既容易接近 又不松弛地吊着,以免在应急撤离时造成危险 4.1.11穿着 将救生衣固定在穿着者身上的方式应要求穿着者扣紧不多于一个附件,并为合身做不多于一个穿 着合适的调节 按5.11规定进行的穿着试验时,至少受试人员总数的75%,以及每一年龄组中至少 60%的受试者应能在25s内从包中取出并穿上救生衣,数据圆整时不可增加百分数计算结果;未经他 人帮助,在30s内,应能将一件类别合适的救生衣穿在另一名成人或儿童身上;按5.11规定的穿着试 验,60%的成人受试者应能在90s内将一件幼儿救生衣穿在一个幼儿假人身上
GB/T36508一2018 4.1.12舒适、合身和适应性 救生衣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穿着后,不会因穿着者无意的动作而松脱; 穿着者或协助儿童及幼儿穿着的成人可在水中进行调整 b) 不应遮挡穿着者(包括幼儿前方和侧方的视线,如果遮挡了幼儿的视线,协助人员可为其调 c 整改善 穿着者的血液循环不受限制 d e 穿着者的呼吸不受限制 4.1.13救生定位灯 救生衣应配备满足cTS0-C85a要求的救生定位灯,该灯应在与水接触时自动激活 4.1.14包装袋 应提供一个将救生衣安装在飞机上的包装袋 包装袋开包应简单明了,且无需用任何工具或过多 的体力一次操作完成 4.1.15 颜色 救生衣的颜色应是国际橙黄色或类似的高能见度的颜色 机组人员救生衣的颜色可为橙红色或类 似的高能见度的颜色 4.2材料 4.2.1非金属材料 4.2.1.1通用要求 4.2.1.1.1应清洁且无任何可能影响其功能的缺陷 4.2.1.1.2应不利于霉菌生长 4.2.1.1.3教生衣(包括包装袋)应使用水平燃烧率不大于63mm/min的材料制成 4.2.1.2涂覆织物 4.2.1.2.1耐老化性 成品中使用的涂覆织物包括粘接缝)按5.1进行加速老化试验之后,其物理性能应至少保持原织 物的90% 4.2.1.2.2强度 涂覆织物在老化试验之后应满足以下要求 拉伸强度(抓样试验) a 1) 经向;934N/25.4 mm; 2)纬向:801N/25.4 mm b 撕裂强度: 1 经向:45N; 22 纬向:36N
GB/36508一2018 4.2.1.2.3涂层黏附力 在分离速率为50.8mm/min一63.5mm/min,温度为21士1C的条件下,老化试验后涂覆织物 的涂层黏附力应不低于45N/25.4 mm 4.2.1.2.4透气性 在25C条件下,制造气囊所用的涂覆织物的24h透缸量应不大于5L/m 4.2.1.3接缝 4.2.1.3.1粘接缝 采用粘接方法制造救生衣时,应采用最小宽度为30mm的带子进行密封 粘接缝应满足以下强度 要求 接缝剪切强度(抓样试验) a 在24C条件下为800N/25.4mm; 22 在60C条件下为179N/25.4 mm 剥离强度(剥离试验): b 在21丫条件下为45N/25.4 mm 4.2.1.3.2热合缝 采用热合方法制造救生衣时,热合缝应满足以下强度(抓样试验)要求 21C条件下为200N/25.4n mm; b)60C条件下为134N/25.4 mm 4.2.1.4密封带 如果使用密封带,密封带织物的拉伸强度(抓样试验)在经纬两个方向均应不小于223N/25.4mm 当用于接缝区域时,其粘接强度应满足4.2.1.3.1规定的粘接缝强度要求 4.2.1.5涂覆织物以外的材料 4.2.1.5.1编织带 将救生衣固定在穿着者身上所用的编织带应具有不小于1025N的拉伸强度 4.2.1.5.2缝线 救生衣所用的缝线应具有不小于38N的拉伸强度 4.2.2模制非金属零件 模制非金属零件在一51笔71C温度条件下,应保持其物理性能 如果采用聚氨酯弹性体,在 C和相对湿度95%条件下历时15d后,其拉伸强度应不低于原始强度的90% 80 4.2.3 金属零件 所有金属零件均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或经过适当的防蚀处理
GB/T36508一2018 5 试验方法 5.1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性能应按表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试验结果应符合4.2.1的要求 表3材料性能试验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 霉菌 HB6167.11" 燃烧性 HB5469" 加速老化 见附录A 拉伸强度(抓样试验 GB/T3923.2 撕裂强度(梯形试验 GB/T5573 涂层黏附力 FZ/T01010 GB/T1038 透气性 样件由最宽51tmm,最长127mm的两片材料构成 采用粘接缝时,将两片 材料沿宽度方向最多搭接19mm粘接或热合在一起 采用热封时,接缝最 小宽度应为3mm士0.8mm 样件两自由端放在GB/T3923.2所述的试 接缝剪切强度 验机内夹紧,并以305mm/min士13mm/nmin的速率分离 应记录两样件 的平均值 为了防止材料过早的破坏,样件可以是多层的 可横向将 宽样件全部夹紧 5lmm" 接缝剥离强度 见附录 长霉等级不应劣于2级 仅气囊涂覆织物及包装袋材料进行该项试验 拉伸速度(305士13)mm/min,钳口距离76mm 相75mm.拉伸速度(5土13) 样条的梯形两底边分别为25mm mmm/min 用制造救生衣使用的胶粘剂和加工方法准备样件,分离速率应为51mm/min64mm/min 5.2模制非金属零件 模制非金属零件在一51C和71C温度条件下分别保持至少4h,离开该温度环境后5nmin内检测 其强度;聚氨酯弹性体零件,在80C和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历时15d后,检测其拉伸强度,并与初始 强度对比 试验结果应符合4.2.2的要求 5.3金属零件 所有金属零件按HB6167.12历时不少于100h盐雾试验后,其表面不应出现影响产品正常使用的 锈蚀 试验结果应符合4.2.3的要求 5.4外观与结构 目视检查救生衣的设计结构,应满足4.1.1、4.1.3、4.1.4.1.1、4.1.4.2.1、4.1.5、4.1.10、4.1.12、4.1.14 以及4.1.15的要求
GB/36508一2018 5.5气密性 给每一个气囊充以不小于14kPa的空气,悬挂在架上历时至少12h后,测量每个气囊的剩余压 力 测量剩余压力时,环境温度比初始环境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C,则测量的剩余压力应减去或增加 0.35kPa;大气压比初始大气压升高或降低1kPa,则测量的剩余压力应增加或减去1kPa 试验结果应 符合4.1.2的要求 5.6充气 5.6.1吹气嘴 在没有反向压力时,吹气嘴的开启压力应不大于3.0kPa 当施加0kPa一69kPa反压时,历时至 少0,吹气嘴在整个过程中不应泄漏 当445N的拉力沿气囊表面垂直方向向外作用于树门连接点 时,在3s内,吹气嘴和气囊之间的连接不应失效 为了在施加载荷时支承气囊织物,在连接点应使用 -个内径比阀门外径至少大19mm的衬套 试验结果应符合4.1.4.1.2的要求 5.6.2气瓶 用天平称量气瓶重量,将气瓶放置在71C条件下历时30min后,重新称量气瓶重量,并检查气瓶 表面状态.不应出现变形或漏气 将气瓶置于带有防护装置的烘箱内.逐渐升温至气瓶破裂,检查气瓶 破裂后的状态,应无分离、破碎或密封帽焊点破坏 试验结果应符合4.1.4.2.2的要求 5.6.3充气装置 5.6.3.1操作力 将符合规定的气瓶完全旋人充气装置中,将充气装置固定在试验台上;在拉手上施加不大于67N. 方向与气瓶轴线呈120"150"的拉力;该拉力应使摇臂完成一个动作周期,且气瓶中的气体应立即释 放 试验结果应符合4.1.4.2.3的要求 5.6.3.2拉索强度 对拉索施加不小于267N的负荷,历时3s,拉索不应损坏或与机械充气装置分开 如果拉索为启 动后与机械充气装置分离的结构,则拉索应能承受不小于134N的拉力,历时3s不损坏 试验结果应 符合4.1.4.2.3的要求 5.6.3.3耐压试验 机械充气装置应承受不小于10.3MPa的水压而不变形或泄漏 当承受13.8kPa空气压力时,机 械充气装置不应泄漏 当承受276kPa空气压力时,机械充气装置的压力损失应不大于3.5kPa 每种 试验压力施加时间应不少于30s 试验结果应符合4.1.4.2.3的要求 5.6.4充气装置安装座 在276kPa进口压力状态下,充气装置安装座应提供不小于4.0L/min的空气流量 在出口施加 3.1kPa真空度,历时30s,充气装置安装座不应泄漏 当对阀门连接点沿垂直于气囊表面向外施加 1120N载荷3,时,同门与气囊之同的接合处不应失败,为了在加载时保护连接处;应用一个其内径比 连接点活门外径大至少19mm的衬套 试验结果应符合4.1.4.2.4的要求
GB/T36508一2018 5.7工作温度范围 救生衣分别在一40C和60C环境中放置5min,然后启动机械充气装置对气囊进行充气,气体应 在10s内充满气囊 试验结果应符合4.l.6的要求 5.8气囊强度 通过吹气嘴将救生衣的每个气囊分别充压至69kPa,保持至少5min,气囊应不开胶不破裂 另外 抽取一件救生衣,通过吹气嘴将救生衣每个气囊分别充压至7.0kPa,然后启动机械充气装置给气囊充 气,气囊应不开胶,不破裂 试验结果应符合4.1.7的要求 5.9浮力 浮力试验方法如下 a 调节试验池水温至21C土3C,并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此温度; 起浸人水 b》将一弹簧科悬挂在水槽上方,将网篮,重物(钢质,20k以上),未充气的救生衣一 中,5min后称出上述物品在水中的秤示值Ww 用符合4.1.4.2.2规定的气瓶给救生衣的两个 气囊充气.不应另外用嘴吹气; 将救生衣缚于网篮内,挂上重物一同浸人水中,调整救生衣在水下深度,使救生衣的最高点离 d 水面610mm以上,并挂在弹秤上; 救生衣浸人水中5min后,记下秤示值,以后每隔30min记录一次秤示值,如果连续4个秤示 值已稳定,则试验可停止,否则试验应持续8h,记录试验停止时的秤示值w,; 计算救生衣提供的浮力;F=w一w f) 试验结果应符合4.1.8的要求 5.10漂浮姿态 5.10.1成人,成人/儿童和儿童救生衣 当穿着者以任何姿态从距水面1.6m以上高度跳人水中时,救生衣应固定在穿着者身上,且未造成 穿着者受伤(轻微的皮肤擦伤不作为受伤考虑) 跳水后救生衣应无任何损伤 在协助者的帮助下,使 试验者脸朝下,然后协助者松开,此时开始计时,检查救生衣能否在5s内将穿着者恢复至脸朝上的姿 式,检查完全放松的穿着者的嘴和鼻子是否离开水面,其身体躯干是否从垂直位置向后倾斜不小于 30 试验结果应符合4.1.9.1的要求 5.10.2幼儿救生衣 -个穿着充好气的救生衣的成人抱着穿救生衣的幼儿假人,从距水面1.6m以上高度跳人水中,检 查幼儿救生衣是否保持充气状态且未损伤,幼儿假人是否从救生衣中脱出或上部躯干与水接触 检查 防雨或防浪装置是否完好 试验结果应符合4.1.9.2的要求 5.11穿着 5.11.1受试者 受试者人数应不少于25人 下列每个年龄组的受试者最少为5人:20岁一29岁;30岁39岁; 0岁49岁;50岁59岁和60岁69岁 任何年龄组的受试者,同性别应不多于60%,且人数应不 超过受试者总数的30% 幼儿救生衣的穿着试验应由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二种性别均有,最少5名成人受试者完成
GB/36508一2018 成人受试者应无穿着救生衣的经验) 5.11.2幼儿试验假人 穿着试验用幼儿试验假人应重12.4kg、高864mm并具有24个月和50%幼儿的基本物理特征(见 附录C),应有关节连接,用于水中试验的不应吸水 5.11.3试验准备 受试者应坐在真实的或模拟航空客机的座椅上,在受试者的前面间距不超过787mm有一排座椅 每位受试者应系紧座椅安全带 受试者可以单独进行试验,或成组并排坐着进行试验 进行幼儿救生 衣穿着试验时,邻座的成人不应帮助或妨碍抱幼儿的成人进行幼儿救生衣穿着试验 除了有关救生衣 典型的介绍和穿着演示外,受试者应无穿着方面知识 5.11.4试验程序 穿着试验从包装袋拿在试验者手中开始 应对每个受试者单独计时 当受试者双手放在包好的救 生衣上时,发信号开始计时,至救生衣正确穿好,固定和调节合身时停止计时 试验时,受试者可以解开 座椅安全带并站起来,但不可随意走动 试验结果应符合4.1.l1的要求 5.12救生定位灯 将救生定位灯浸人21C士1C的淡水中,检查救生定位灯是否在5min内自动激活和照明 在此 条件下保持8h后,检查教生定位灯是否仍能照明 试验结果应符合4.1.13的要求 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为: 鉴定检验; a b 质量一致性检验 6.2鉴定检验 6.2.1鉴定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检验 a 新产品鉴定时; b) 批量生产后,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订购方或上级鉴定机构提出鉴定检验要求时 c 6.2.2鉴定检验项目 鉴定检验按表4规定的项目进行 6.2.3鉴定检验顺序 除另有规定外,检验顺序应按表4的规定进行 6.2.4 合格判据 若鉴定检验项目全部符合要求,则为鉴定合格 若有不合格项,则应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
GB/T36508一2018 析,采取纠正措施,并在故障排除后,重新对该项目和可能有影响的项目重新进行检验,直到所有项目全 部符合要求为止 表4检验项目表 质量一致性检验 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鉴定检验 要求章条号 章条号 A组 D组 非金属材料 4.2.l 5.l 模制非金属零件 5.2 4.2.2 5.3 金属零件 4.2.3 4.1.l 4.1.3 .4.1. 4.l 4.l.4.2.1 外观与结构 4.1.5 5.4 4.1.10 4.1.12 4.l.14 4.l.15 4.1.2 气密性 5.5 4.l.4.1.2 4.l.4.2.2 5.6 充气 4.l.4.2.3 4.1.4.2.4 5.7 工作温度范围 4.l.6 4.1." 5.8 气囊强度 浮力 4.1.8 5.9 9 漂浮姿态 4.1.9 5.10 11 穿着 4.1.11 5.ll1 12 救生定位灯 4.l.13 5.12 注1 "为必检项目;"-”为不检项目 注2:鉴定检验用一个试样受检 6.3质量一致性检验 6.3.1检验分组 质量一致性检验分为以下两种 A组检验:非破坏性的逐批检验,检验易受生产工艺或生产技能影响的特性以及对达到预定要 a 求至关重要的性能 检验项目应按表4的规定进行100%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 b) D组检验;仅在少数样品上进行的一种周期性的破坏性试验或消耗全部或相当大部分设计使 用寿命的长时间试验 受试样品数量与产品数量或生产周期有关 经过D组检验的样品,原 10
GB/36508一2018 则上不应作为产品交付,但经订购方同意,修整后可作为产品交付 6.3.2A组检验 6.3.2.1检验项目和顺序 A组检验项目和顺序见表4 6.3.2.2检验数量 产品100%进行A组检验 6.3.2.3合格判据 符合A组检验项目要求的产品为合格产品 如有不合格时,允许在规定范围内返修,并重新提交 检验 如仍不合格,应予以剔除 6.3.3D组检验 6.3.3.1 D 组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D组检验 aa 首次生产时; b批量生产时; 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C 6.3.3.2检验项目和顺序 D组检验项目和顺序见表4 6.3.3.3检验数量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相同工艺、零部组件和相同批次号的同一材料连续生产的且已通过A组检验的 每批(100台)产品中随机抽取一件样品进行D组检验 对订货数较少的批次是否抽取样件进行D组 检验由生产方及订购方协商确定 6.3.3.4合格判据 D组检验项目全部满足要求,则该批产品合格 若D组检验项目中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应找出 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排除故障,之后在同一批次产品中另抽取双倍数量产品进行复检,若仍不合格,则 该批产品不合格 经D组检验后的样品不应作为产品交付使用 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 7.1标志 应标明下列的信息和说明 图示说明 a 有关救生衣使用的正确穿着程序和其他使用的说明,应简单、明了并用最少的文字说明 1 22 与正常操作有关的说明,应面对一定方向,以便穿上救生衣后,穿着者或协助儿童及幼儿 的人员在水中可以看到, 33 使用图片和文字说明时,其大小,位置及对比度应在低照度情况下,易于辨认和阅读 标 1
GB/T36508一2018 记和说明应能使具有20/20视力的人,在609mm视距,不大于0.05烛光的照度条件下 读出 对于文字说明,应使用笔划宽约1.2mm,高约5.6 的黑体字 mm b)织物制造的日期(月、年) c 尺码类型 -“成人”“成人/儿童”“儿童”“幼儿”按类别和重量限制分别标出 d)包装袋 应清楚地标明装有一件救生衣、尺码类型和重量限制以及件号 7.2标签 每件救生衣上应永久标明下列内容 a 产品型号及名称; b)产品生产日期; c 制造厂商名称 7.3随行文件 产品出厂时应随机附带下列文件 装箱单; a b产品合格证(或适航标签); 产品使用说明书(或维修手册 c 包装运输和贮存 8 8.1包装 包装袋表面应清晰标明产品型号,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及制造商 8.1.1 包装前应抽空救生衣囊内气体 8.1.2 8.1.3救生衣应采用抽真空包装或包装袋包装 8.2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水,避免撞击 8.3贮存 产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 12
GB/36508一201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烘箱法 加速老化试验方法- A.1方法概述 利用高分子材料在热老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是时间的函数呈线性关系 这一特点,将材料置于空气循环式烘箱中至规定的时间,评价材料的抗热老化性能 A.2试验设备 试验仪器采用鼓风干燥箱,应满足下列要求 应有恒温控制装置和空气循环装置 aa b)温度误差范围为士2c A.3试样 试静应在距匹嘴0;m以上,距布边1/10寞以上部位剪敢 A.3.1 A.3.2除采购文件另有规定外,一般每个样品单元应测试的试样数量为10个,热老化试验前、后各 若需要进行其他特性参数的试验,则测试的试样数量应符合测试特性的试验方法的要求 A.4试验程序 A.4.1除非采购文件另有规定,将试样在温度为100C105C的鼓风干燥箱中加热48h A.4.2将试样垂直地悬挂于鼓风干燥箱中,试样与试样间、试样与烘箱壁间不应接触,在规定的温度下 加热至规定时间 加热结束后,应将试样从鼓风干燥箱中取出冷却,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放置16h 96h A.4.3调湿结束后,可按相关标淮进行热老化试验前后的材料特性试验 应对热老化的和未经老化的 试样进行相同的特性测试,以便比较确定老化试样的老化程度 A.4.4表A.1列出了多种常用织物的热空气老化试验的加热条件,老化试验后可据此进行评定 常用织物热老化试验加热条件 表A.1 织物类别 热老化后的试验 温度/C 时间/h 耐火、耐水、耐气候性 9396 120 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涂层特性 涂层织物 聚氨酯涂覆织物 70 168 断裂强度 弹力丝编织物或针织织物 70 168 伸长率及永久变形 叠层织物 100 5 断裂强度及层间结合力 经防霉菌处理的织物 100105 48 抗微生物性 13
GB/T36508一2018 A.5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定 断裂强度或断裂伸长率或其他特性的变化值按式(A.1)或式(A.2)计算 O ×100% F A.1 ×100% 或 A.2 式中 F 特性变化百分率; O 老化前值; E 老化后值 A.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试样名称; a) b 试验日期; 仪器型号; c d 试验大气条件; 试验结果; e 试验者; f) 任何偏离本方法的细节和试验中出现的其他异常情况,均需予以说明 8 14
GB/36508一2018 录 附 B 规范性附录 接缝剥离强力的试验方法 B.1方法概述 通过冷粘或热焊接等形式对产品的接缝部位进行粘接,在规定条件下,对接缝部位的粘接缝进行剥 离,测定粘接缝与基布剥离时所需要的负荷,评价接缝部位的粘接性能 B.2试验设备 拉力试验机应为等速伸长型 试验时牵伸夹持器的移动速度应保持恒定,每个夹钳的钳口表面尺 寸应不小于25mm×51mm,且其长尺寸方向应垂直于施加负荷的方向 使用该试验机时,试样的最 大断裂强度应不大于该机全量程的85%或小于该机全量程的15% B.3试样 B.3.1试样应在距匹端1m以上,距布边1/10幅宽以上部位剪取,应有代表性,无任何影响试验结果 的疵点 B.3.2除采购文件另有规定外,,一般接缝采用冷粘时应取5个试样,接缝采用热焊接时应取3个试样 B.4试验程序 B.4.1试验开始前将上、下两夹钳之间的距离调整为51n mm mm76mm B.4.2用手将冷粘粘接缝撕开64mm76mm用密封条热封时应预留64 n的自由端 B,4.3将撕开的或未热封的两头固定在试验机的上、下夹钳上,除非另有规定外,夹钳应以305 mm min士13mm/ /min的速度牵拉,直至大约76 长的缝被撕开,并进行记录 mm B.5试验结果处理 试样的粘合性为每厘米宽的粘接缝在被撕开76mm时的5个拉伸负荷的峰值的算术平均值 B.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样件名称; a 试验用大气条件, b 试验设备的型号; c 试验过程中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和现象; d 试验日期及试验人员 15
GB/T36508一2018 C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幼儿假人物理特征 幼儿假人物理特征见表C.1 表C.1幼儿假人物理特征 身体段 长度/mm 重量/g 体积/% 191 1591.6 12.9 头顶至肩上部 肩上部至肘基点 152 876.0 7.1 肘基点至腕基点 127 530.5 4.3 腕基点至手指尖 88.9 123.5 l.0 肩上部至两腿分叉处 305 5564,4 45. 两腿分叉处至膝盖基点 140 579.9 4.7 膝盖基点至脚底 203 481.1 3.9 864 12338.0 100 总计 234 肩宽 胸宽 168 单位为毫米 胸厚 l17 腰宽 150 腰厚坐势 150 185 臂宽 脚 1322 52 围长 127 头 488 88.9 颈 234 胸 488 腰 460 470 臀 252 大腿中部 196 小腿 美 踝 135 上臂 150 夏2 前臂 147 腕 130 16

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GB/T36508-2018

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是一种适用于飞机紧急事态下提供人员水上逃生并保持浮力的装备。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操作模式,气胀式救生衣可以分为自充式和手动充气两类。

标准定义

GB/T36508-2018《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是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气胀式救生衣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等内容。

分类

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操作模式,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 A型:适用于海上飞行的长程客机;
  • B型:适用于海上飞行的短程客机和直升机;
  • C型:适用于内陆水域飞行的客机和直升机。

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气胀式救生衣还可以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两类。

性能要求

GB/T36508-2018对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的性能要求做出了详细规定:

  • 气密性:在规定时间内,衣体不得漏气,充气后不得有明显变形;
  • 浮力:充气状态下,成人型救生衣应提供至少145N的浮力,儿童型救生衣应提供至少60N的浮力;
  • 耐磨性:经过一定次数的摩擦、弯曲等试验后,救生衣不得出现破损、裂口或渗漏等情况;
  • 耐气候性:在规定环境下,救生衣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抗紫外线性能;
  • 易穿脱性:救生衣应易于穿戴,并能够适应不同身材的人员;
  • 可见性:救生衣应具有良好的可见性,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容易被发现。

测试方法

GB/T36508-2018对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的测试方法做出了详细规定,包括气密性试验、浮力试验、耐磨性试验、耐气候性试验、易穿脱性试验和可见性试验等。

通过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测,可以确保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为飞行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结论

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GB/T36508-2018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飞行安全、提高紧急事态下人员的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各航空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救生衣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工业车辆使用、操作与维护安全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车辆使用、操作与维护安全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车辆使用、操作与维护安全规范的编号:GB/T36507-2018。工业车辆使用、操作与维护安全规范共有16页,发布于2019-02-01
滑翔伞结构强度要求及测试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滑翔伞结构强度要求及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滑翔伞结构强度要求及测试方法的编号:GB/T36509-2018。滑翔伞结构强度要求及测试方法共有14页,发布于2019-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