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314.7-2019

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第7部分:多体船尺寸的确定

Smallcraft—Hullconstructionandscantlings—Part7:Scantlingdeterminationofmultihull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第7部分:多体船尺寸的确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第7部分:多体船尺寸的确定的编号:GB/T19314.7-2019。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第7部分:多体船尺寸的确定共有16页,发布于2019-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U1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7.080
  • 实施日期2019-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1.25M

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第7部分:多体船尺寸的确定


国家标准 GB/T19314.7一2019 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 第7部分:多体船尺寸的确定 Smallcraft一Hullconstruetionandscantings一 Part7:Seantlingdeterminatonofmmultihulls 2019-05-10发布 2019-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9314.7一2019 前 言 GB/T19314《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共分为9个部分: -第1部分:材料:热固性树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基准层合板; 第2部分;材料:夹层结构用芯材、埋置材料; 第3部分:材料:钢、铝合金、木材、其他材料 第4部分:车间和制造 -第5部分:单体船设计压力,设计应力、构件尺寸的确定; 第6部分;结构布置和细则 第7部分;多体船尺寸的确定; 第8部分;舵; 第9部分;帆艇附体 本部分为GB/T19314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小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1)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O八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军、朱佳帅、张伟东、李江涛、刘群
GB;/T19314.7一2019 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 第7部分多体船尺寸的确定 范围 GB/T19314的本部分规定了按GB/T19916测量的艇体长度不大于24m的多体船设计载荷、压 力、应力以及构件尺寸的确定 本部分适用于完整条件下满载排水量航速不大于50kn的艇 当评估稳性、干触和浮性,所有结构 整体部件、其他高负载区域(例如:压载龙骨、中披水板、舵、链盘等)时,通常包括小艇上假定为水密或风 雨密的所有部件 本部分仅适用于新建小艇 本部分不适用于水翼艇、小水线面双体船和水面效应船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314.5一2019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第5部分;单体船设计压力,设计应力、构件 尺寸的确定 GB/T19314.6一2019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第6部分:结构布置和细则 GB/T19314.8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第8部分;舵鸵 GB/T19314.9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第9部分帆艇附体 GB/T19916小艇主要数据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设计类别designcategories 根据适用的海况和风力,对按本部分进行评定的艇的设计划分 假定艇驾驶正确,航速与主要海况 相适应 3.1.1 设计类别A(“远洋”deineeryA(“ean" 适于航行在有义波高超过4m且风速超过蒲福8级但不包括诸如飓风等异常情况的海况的艇 注计算波高取7m. 3.1.2 B(“ofrshore” 设计类别B(“近海”)designeategory 适于航行在有义波高不超过4m且风速不超过蒲福8级的海况的艇 3.1.3 C(“inshore” 设计类别c(“沿海”)designcategry 适于航行在有义波高不超过2m且风速不超过蒲福6级的海况的艇
GB/T19314.7一2019 3.1.4 设计类别D(“遮蔽水域”)designeategoryD(“shelteredwaters”) 适于航行在有义波高不超过0.5m且风速不超过蒲福4级的海况的艇 3.2 满载排水量huoadeddisplaetment aSS mlLIx 满载出港状态的艇及其所有附体的总质量 注1:排水量包括所有可能的装载(发动机、空调等 注 2 满载排水量的单位为千克(kg). 3.3 帆艇sailingcraft 主要靠风力推进且A、>0.07mrc)?的小艇,其中A、是帆拉起后同时使用时所有帆的总侧投影 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注1:对于桅前帆,A、是前三角帆的面积 注2;计算A、时,翼枪的面积计算在内 多体船设计类别系数designcategoryfactorformultihlls kIx 根据设计类别而降低要求的系数,其值见表1 表1多体船设计类别系数值 设计类别 A的值 0.6 0.4 0.8 GB/T19314,5一2019中的规定相同 注:ke与! 3.5 湿甲板wetdeek 连接船体结构的下部区域 注:某些多体船没有湿甲板但有连接桥 符号 除特殊规定外,表2中给出的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表2符号、系数和参数 符号 单位 符号的名称/含义 涉及章条 Be 浮心间的宽度 6.l mm m Bu 上侧支索链盘间的宽度 9.3.3 GB/T19916 m 6规定的水线宽 6.1 Bwn 型深 mm 9.4.2 Lw nm GB/T19916规定的水线长
GB;/T19314.7一2019 表2(续 符号的名称/含义 符号 单位 涉及章条 满载排水量 me kg 3.2 满载情况下的最大艇速 kn 6.2 6. 相对风迷 kn vw Zw 水线上湿甲板干舷 7.8 m 用于局部载荷的计算数据、系数和压力 区域压力分布系数 7.1 多体船设计类别系数 k 3.4 艇底斜度压力衰减系数 7.2 KR" K 纵向压力分布系数 7. 7.4 湿甲板纵向压力分布系数 kLwn 上层建筑和甲板室压力分布系数 7.6 速度修正系数 7.5 K2么 垂向压力分布系数 7.7 人zwD 湿甲板垂向压力分布系数 7.8 多体船动载荷系数 7.9 m/s ncGMH 多体船底部压力 kN/m Psm kN/m 8.2 多体船基准底部压力 P'AsE: 多体船最小底部压力 8.2 PN kN/m PMm kN/m 多体船甲板压力 8,4 PM kN/m 多体船最小甲板压力 8.4 PHBAsE kN/m 多体船基准甲板压力 8.4 Ps kN/m 体船舷侧压力 8.3 kN/ 多体船最小舷侧压力 8.3 Ps#My /m kN/m 8. 多体船上层建筑压力 PspM Ppm kN/nm 8.5 多体船最小上层建筑压力 P kN/m 多体船湿甲板压力 8.6 wM kN/m” 多体船最小湿甲板压力 8.6 PwMAs8 kN/m 多体船基准湿甲板压力 8.6 m 艇体吃水 8.2 0,4 L凯处的艇底斜度 A" x处的艇底斜度 6.I 用于总载荷的计算数据、系数和压力 帆艇面积 3.3 As m 方形开口的长度 12.4.3.2 mmm
GB/T19314.7一2019 表2(续 符号 符号的名称/含义 单位 涉及章条 方形开口的宽度 12.4.3.2 mm 芯材厚度 12,4,2.2 mm CM 桅杆压力 9,3.3 迎风链盘的垂向载荷 Few 9.3.3 Fcp 顺风链盘的垂向载荷 9.3.3 G N/mm 芯材勇切模量 12.4.2.2 2. 面板弹性模量 .2.2 N/mm H 满载水线上A、平面的中心高度 9.3.1 nm Hw 腹板高度 12.4. mm Mm和Mmn之间的最小比例 kD 9.3.1 尽9 12.4. 剪切弯曲系数 H 横向水下压力的中心高度 9.3.1 mm 板的小尺寸 mm 12.4.2.2 12.4.2.2 板的大尺寸 mm M Nm 每个艇体的纵向弯曲力矩 9,4,2 M Nm 圆形开口处的次弯矩 12.4.3.2 M 12.3. 枪杆横梁处的最大弯矩 lMs M Nm 多体船设计扶正力矩 9.3.1 N m Mn 最大稳性扶正力矩 9.3.1 M 风压横倾力矩 9.3.1 Nm n Mn Nm 侧支索加强设计扶正力矩 9.3,1 Rus 上侧支索极限强度 9,3.1 多体船在用m 9.3.1 RMa miu条件下的设计扶正力矩 N,mm 面板厚度 12.4.l mmm Nm 海水引起的扭矩 9.4.3 Tm 首帆升降索张力 9.3.3 Ts 前支索张力 9.3,3 T 主帆或升降索张力 9.3.3 Ts 上侧支索张力 9.3.3 腹板厚度 12.4 mm 拉伸与压缩设计应力 N/mm 10.2 有效剪切应力 N/mm' 12.4 N/mm 临界剪应力 12.4.2 N/mm 设计剪切应力 12.4 腹板临界屈曲应力 N/mm 12.4.3.l
GB;/T19314.7一2019 一般要求 艇体及构件的尺寸应根据以下情况确定 -对于局部载荷,应使用第8章和10.1中的参数; -对于总载荷,应使用第9章第12章中的方法 本部分没有给出的参数、系数和机械性能见GB/T19314.5一2019 本部分的使用还应结合GB/T19314.62019,GB/T19314.8和GB/T19314.9 尺寸面积和数据 6.1尺寸 与GB/T19314.5相同的尺寸可按GB/T19314.5一2019选取,本部分专门用到的尺寸如下 Lw为小艇静止时满载水线长; L为双体船两片体最大水线宽的总和或三体船主船体最大水线宽" Bw7 wL B为双体船浮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艇底斜度;若艇底为近似平底形状,则船底斜度为实际斜升角;若艇底为圆形,船底斜升角应为 艇底最低点(艇体中心线)和艇底与水平方向正切50°的点之间的角度 ,为娓部末端前方0,4Lw的艇底斜升角,不小于10"且不大于30" Bo.A -8,为娓部末端前方任一截面距离处的斜升角,不小于10°" 多体船的结构和主要尺寸见图1 >0.04l 典型多体船平面图 典型多体船尺寸
GB/T19314.7一2019 Bwx/2 Awa/? Ba/2 Bap/2 10 B/2 Bn/2 ZSM ZSMs BwD/2 B/2 Z<0 0 本20 注:vAwK是收帆前的相对风速,是实践中得出的理论值 受帆型、帆的张力、结构等影响,相对风速与实际风速有 所不同
GB;/T19314.7一2019 6.4区域 u/Lw<5时,底部和触侧之间的界线为水线 u/、Lw>5时,底部和舷侧之间的界线为毗缘线 若毗缘线没有清楚界定,则应在与艇体水平线 正切50"处选择一点(见图1) 湿甲板区域为连接艇体或舷外支架的任意平台的底部和前部区域,包括与艇体或舷外支架的连接 构件 对于局部负载,连接桥的前部和底部看做湿甲板的一部分 舷侧分为外侧和内侧,其中内侧承担较少的局部载荷 压力调整系数 7.1区域压力分布系数ke 对于所有多体船(包括机动艇和帆艇),k从参数与GB/T19314.5中规定相同,但人RM是专门针 对机动艇的 注区别产生的原因是多体帆艇并不像单体帆艇那样在前部干舷受到猛烈撞击,因为多体船不会产生明显横倾 7.2艇底斜度压力衰减系数K 艇底斜度压力衰减系数K睡按式()进行计算 90一 二A 且0.530",该系数会降低 艇底压力并等于0.,5户,=60"为压力降低的极限 7.3纵向压力分布系数k, 除nMm替代n外,其他要求和计算方法按GB/T19314.5 7.4湿甲板纵向压力分布系数kwm 湿甲板纵向压力分布系数kIw按式(2)一式(4)进行计算 两点之间应使用线性插值法 湿甲板 水平)区域和内板(接近垂直)之间连接部分的设计压力取值为湿甲板压力 -<0.35时 \ 2 kwD=0.286 十0.4 Lw 当0.35 <0.6时 w kLwD=2 0.2 Lw 当0.6之 -<1时, w ! kLwD=1 7.5速度修正系数k 帆艇速度修正系数k按表4取值 对于速度更快的轻质帆艇,该系数提高了计算航速
GB/T19314.7一2019 表4k、值 k值 设计类别 A、B 1,当mc>4.3Lw时 C、D 2.65Lwn ,当mr<4.3且不大于2时 VmiIx 7.6上层建筑和甲板室压力分布系数ksp 上层建筑和甲板室压力分布系数ksup按GB/T19314.5进行计算 7.7垂向压力分布系数K 垂向压力分布系数K,按GB/T19314.5进行计算 7.8湿甲板垂向压力分布系数kam 湿甲板垂向压力分布系数kzw按式(5)和式(6)进行计算 当kwD<0.06LwL时, 2 0.06Lw (5 且kzw不大于2 kzwD ZwD 当kwD>0.06LwL时, 1.5 /0.06L wt 且kzw不大于0.5 kzwD Zt 7.9多体船动载荷系数naC cGH 多体船动载荷系数na按式(7)进行计算 1.25×Lw×BwL× ncM 1LIc 对于机动艇,ncaMu应不小于1.2且不大于式(8)的计算值 0.5×U ncGMH m密 对于多体帆艇,nca应取1.2 局部载荷计算 8 8.1一般要求 本部分应与下列部分联合使用 -般尺寸和局部载荷,与GBy/"T19314.5联合使用 一 对于 对于结构设计细节,与GB/T19314.6联合使用 对于舵,与GB/T19314.8联合使用; -对于帆艇附件,与GB/T19314.9联合使用
GB;/T19314.7一2019 8.2多体船底部压力Pwm 水线下的多体船底部压力P取式(9)和式(10)的较大值 9 M=PMHE×KL×kAR×KR 10 nHM=0.3×m是+0.66×Lw1 注:系数0.3×m表示10×T的近似值 Pems按式()计算 0.1× LC ×(1十×nem 1 PMHBAsE= Lw×Bwm 注:k指数0.5表示设计类别没有完全影响滑行速度 8.3多体船舷侧压力尸sm 多体船(包括帆艇和机动艇)触侧压力尸取式(12)和式(13)的较大值: Ps=[P1 十K2×(P PmAsE]×kA×ke×K,×K(12 MHBASE HBASE .(13 尸MN=(0.24×Lw十6)×kx Ps为船底与甲板间基准压力的插值,甲板压力见8.4 多体船内舷侧设计压力应不大于外舷侧设计压力的85% 8.4多体船甲板压力Pm m 多体船甲板压力尸为式(14)和式(15)中的较大值 =P ×kR×k 'M HBAsE PoM=5 15 P按式(16)计算 =0.3×LwL十15 PMHBAsE= (16 甲板压力施加于暴露在大气环境中的下层甲板 不暴露在大气环境中的甲板为上层甲板见 GB/T19314.5一2019). 8.5多体船上层建筑压力P甲m 暴露于大气环境中的多体船上层建筑和甲板室的压力尸s甲x取式(17)和式(18)中的较大值 =P (17 P pHE×kR×k×KL×ks 'sUPM ####### 18 srwMn=5(人员通行区域和P以wMN=3.5(非通行区域 8.6多体船湿甲板压力P wDI 从水线往上到舷侧甲板施加的湿甲板压力Pw取式(19)和式(20)中的较大值: PwMmm 19 PwwBaE×kx×人×k kewk会 zwD Pw=11×kIwD×ki×、Iw 20 Pw按式(21)计算 w=3×na”m8 21 PwM 总载荷计算 g.1双体帆艇 双体帆艇的总载荷应按9.3的规定进行计算
GB/T19314.7一2019 侧支索和枪杆底部之间的载荷路径在第9章一第12章中进行了系统分析 应使用9.3的计算方法在下列位置计算来自帆装和海洋的扭转载荷 艇体与一组连接桥(管路或平板)连接的位置; -艇体与视作湿甲板和连接桥且作为整体结构一部分的梁连接的位置 g.2三体帆艇 三体帆艇的帆装和帆载荷按9.3的规定,并作为结构分析的基础 9.3来自帆装和帆作用力的双体帆艇总载荷 9.3.1最大稳性扶正力矩MlDr 对于A类和B类多体船,kvs=l时的最大稳性扶正力矩NMH是最大扶正力矩 对于C类较轻的多体船,kvs大于1时,受狂风中的高加速和船人水的快降速等动态影响,最大稳 性扶正力矩M可大于最大扶正力矩 22 MH=ks×RNMnM 对Lw<12m的多体船,索具系统(侧支索和主帆面)有时不能承受最大稳性扶正力矩,而是仅可 以承受第一次收帆时在相对风速下的扶正力矩 该力矩NMx为由风产生的扶正力矩,见式(23). Mg=0.16×k、 ,(H.十H 23 kvs×AsuAwK 对LwL>12m的多体船,其最大扶正力矩在开始时较大,索具系统(侧支索与主帆面)不能承受过 大的衡倾力矩,其扶正力矩的极限为满足上层侧支索设计载荷的力矩Me,见式(24) 24 M=0.25×Rs×Bc 为保证最小的索具强度,Mu应不小于更nMu,b值见表5 注;艇长大于12m时,NM是主要指标,但只有当该指标表示抗横倾能力且与M的实际部分相比过小时,该力 矩可能在狂风时达到上限 表5K值 Lwn k,值 12GB;/T19314.7一2019 若Lwt>12m,M应取Mg,M和KM三者的最大值 9.3.3主侧支索链盘与桅杆压缩的简化载荷 式(26)~式(29)主要用于通过左触和右触上侧支索和上前桅支索将桅杆连接到艇体结构的情况 若桅杆由上侧支索和下侧支索支撑,则该方法也适用于起枪杆加强筋作用的下侧支索 Fw=Ts十0.5×T职十0.5×Ts十0.5×Tm 26 27 CM=Ts十Ts+Ts+Tm 28 cH=0.5×Ts十0.5×Tws十0.5×Tm 2×MD 29 Ts= Bem 9.4波浪载荷计算 g.4.1通则 艇应考虑 与艇轴线垂直的艇体(中拱或中垂)垂直弯矩 艇体水平弯矩(侧面压力等); 与艇轴线夹角45"的扭矩,既可为有独立连接桥的艇(例如运动双体船),也可为箱式结构; -独立连接桥艇的水平剪切载荷和弯矩(例如运动双体船); 其他 9.4.2每个艇体的纵向弯矩 每个艇体的纵向弯矩按式(30)计算 30 M=0.5×mLIx×LwL 在此力矩下艇体任意位置的弯曲应力 应不大于表6中的可 当LwL/D>12时应进行验证,D为水线中点处的型深 9.4.3扭矩 扭矩按式(31)计算 31 T=1.25×LwL×mur×ncat 艇体上任意位置由该扭矩T产生的应力,应不大于表6中的设计应力 10尺寸方程和设计应力 0.1局部压力载荷的设计应力和尺寸计算 GB/T19314.5一2019的第10章为板的局部载荷设计应力和尺寸计算,第11章为加强筋的局部载 荷设计应力和尺寸计算 10.2帆与索具作用下整体载荷的设计应力和尺寸计算 0.2.1整体载荷产生的设计应力见表6 11
GB/T19314.7一2019 表6加强构件的设计应力 设计剪切应力 拉伸与压缩设计应力d 材料 N/mtm N/mtm 纤维增强塑料(FRP 0.33与0.33m 0.33r 铝合金 0.5a, 0.3a" 0.5a 0,3a 木架结构 0.3i 0.3r 注设计应力和极限应力的区间小于GB/T19314.5一2019中的规定,这是因为整体载荷的持续时间更久 压缩应力o,通常针对加强筋顶部边缘与拉伸应力d,通常针对板)均应计算确认 对于采用娜接或粘合等连接方式的加强筋,则不按表6要求 本部分给出的尺寸计算只涉及连接桥,其他尺寸计算应由其他合适的方法计算得出 0.2.2应使用GB/T19314.6一2019的附录B以确定设计剪切应力 若连接桥腹板由胶合板制造,则 胶合板边缘的数据见GB/T19314.5一2019的附录E 部分胶合板腹板可水平调整为士45°的板,以获 得更高的设计剪切应力 注:整体载荷产生的剪切应力,尤其是抗剪腹板的剪切应力为面内剪切应力或板内剪切应力 整体载荷分析 结构布置应能通过下列方法来适应由整体载荷产生的应力 对机动艇,应对不同挠曲连接桥进行扭转力矩分析 a b)对帆艇,应使用下列方法分析由帆装和帆产生的应力: 1D 桅杆舱壁可看做双体船主舱壁 该隔板距离桅座足够近,以从台阶,侧支索和板上传递不 同载荷 该舱壁应按照第12章进行分析 其他梁应按照第12章进行分析 22 注:对帆艇,帆装和帆载荷的组合可视为满足扭转力矩标准 桅杆横梁分析 12 12.1概述 下列分析忽略了艇体重量影响以进行简化 桅杆横梁可看做工字梁,其舱壁是腹板.且甲板或上层建筑和艇体或湿甲板分别是上下凸缘 这些 凸缘通常强度不足,需要通过额外的凸缘进行强化(FRP结构的UD锻压薄片,木质结构的木片等》 对于一个高腹板工字梁,通常使用以下设定 剪力只由腹板承担; a b)弯矩只由上下凸缘承担 假定使用完整工程,可以使用其他复杂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2.2剪力 最大剪力Fcr见式(26) 12
GB;/T19314.7一2019 侧支索链板上剪力的传递需要进行验证(详见GB/T19314.9) 该剪力可直接从舱壁传递,但若存 在开口,则在开口周围会有应力集中且存在二次弯矩 剪力也可通过舷侧传递到其他舱壁或桅杆舱壁, 但剪力传递是可实现的 12.3弯矩 2.3.1最大弯矩 最大弯矩位于中心线处,按式(32)计算 Ma这=0.5×Few×B的 32 在上述简化分析中,只有凸缘能够承受弯矩 12.3.2尺寸,截面、中轴线 上下凸缘由以下组成: 上甲板壳体,宽b.,截面b×(lw十tw). -底部湿甲板壳体,宽 ,截面b×t十t); 其他上凸缘,宽b和截面b×tm 其他下凸缘,宽b和截面b×ti 顶部和底部壳体截面的宽度与GB/T19314.5中定义的宽度相等 在简化和保守计算过程中计算只使用其他顶部和底部凸缘,忽略顶部和底部镀层的影响 总截面、中轴位置、次弯矩和截面模量应进行计算,以确认压缩设计应力的范围 该值越小越不好 应使用GB/T19314.5一2019中H.4关于加强筋计算的内容,特别针对使用了不同材料的梁 12.4腹板的剪应力 12.4.1剪切屈曲分析 在简化分析中,只有腹板承受剪力 可使用GB/T19314.52019中H.4关于加强筋计算的内容 特别是针对使用了不同材料的梁 对于腹板工字梁,腹板剪力可按式(33)进行近似计算 该应力应为r 与0.33r.的较小值 33 HwX 2.4.2剪切屈曲分析 12.4.2.1临界剪应力 受到剪力的大型板会导致变形并在45"时产生褶皱 在这种条件下,板的边缘会受力过大而需要 进行详细分析 使用垂直加强筋可减小腹板的尺寸,单壳板的临界剪应力按式(34)进行计算 -(6十)xEx(货 34 2.4.2.2夹层剪切屈曲 夹层结构应避免剪切屈曲 临界剪切屈曲应力按式(35)计算 剪应力宜不超过临界剪切屈曲应力 的33% EX十)1 5 T=2.98×ksB× 剪应力系数视作简单支撑板)按式36)计算 13
GB/T19314.7一2019 ,a十4x(货 ks= (36 震XX[a斗x 1+5.4× 以上计算只适用于对称的夹层结构 12.4.3腹板开口剪力 2.4.3.1剪应力 ? crw 最初剪力流为s -,通道开口的腹板顶层和底层剩余部分最终剪力流为s;= H十a十H Fcpw ,其他腹板的剪应力为了= 因舱口区域的s:>s1,腹板通常应通过 六且应小于 祁 H十a十H ” 切割方式加固 若H与H不相等,由于上层和底层工字梁的惯性,剪切力应分散在上层和底层腹板上 2.4.3.2次弯矩 s1×a×b 若为圆形开口 若为矩形开口(aXb),则由于剪力的作用,在切角处的次弯矩为M郎= 4×10 可按式(37)近似计算 0.7X1X4X M熊=" (37 4×10 为承受不超过表6弯曲载荷引起的弯矩,截面通常做成工字梁,且在开口周围进行加强(上层凸缘 为甲板或艇体镀层). 12.5其他梁的分析 对于多体帆艇,除非有特殊情况,该船除桅杆梁之外还需要至少一根梁 娓部梁通常接近主帆的帆叶点,在迎风艇体处受到了来自上层侧支索载荷Fcrw×Lr/L的部分 载荷在中线处受到了主帆叶牵引力T出 该梁可看做完全固定在顺风艇体中心线(c)处 14

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第7部分:多体船尺寸的确定GB/T19314.7-2019

小艇是一种轻便的水上交通工具,其结构、构件及尺寸的确定对于小艇的航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GB/T19314.7-2019标准是针对小艇多体船的尺寸设计制定的国家标准,其中对其结构、构件及尺寸的确定方法做出了具体规定。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该标准的要求:

1. 结构要求

小艇多体船的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

  • 船体应按照运动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设计;
  • 各个部位之间应合理安排,并考虑整个船体的强度和刚度;
  • 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小艇多体船结构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2. 构件要求

小艇多体船的构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 所有构件应具备良好的耐磨损、防腐蚀等性能;
  • 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小艇多体船构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3. 尺寸确定方法

小艇多体船的尺寸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确定:

  • 应采用小艇多体船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或者按照实物测量数据进行计算;
  • 在确定尺寸时需要考虑船体的稳定性、安全性、运动性能等因素;
  • 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小艇多体船尺寸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综上所述,GB/T19314.7-2019标准为小艇多体船的结构、构件及尺寸的确定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保证了该类型船只的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对于使用小艇多体船的企业和个人,务必按照标准要求选购和使用,以保障航行安全。

和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第7部分:多体船尺寸的确定类似的标准

船用刷式收油机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用刷式收油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用刷式收油机的编号:GB/T37446-2019。船用刷式收油机共有17页,发布于2019-12-01
海洋平台起重机索具应用技术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洋平台起重机索具应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洋平台起重机索具应用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7444-2019。海洋平台起重机索具应用技术要求共有7页,发布于2019-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