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543-1992

数字通信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Environmentaltestmethodsfordigitalcommunicationequipmen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数字通信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数字通信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的编号:GB/T13543-1992。数字通信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共有26页,发布于1993-03-011993-03-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20
  • 实施日期1993-03-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6页
  • 文件大小2.25M

数字通信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13543-92 数字通信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Environmentaltestmethodsfordigital communicationequipments 1992-07-01发布 1993-03-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数字通信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GB/13543-92 Environmentaltesmethodsfordigital communicationequipments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通信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环境试验的通用要求,试验顺序、单项试验的严酷度等 级和常用单项环境试验的方去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通信和数据通信的环境试验 本标准不适用于宇航用的数字和数据通信设备的环境试验 通用要求 2.1标准大气条件 2.1.1试验的正常大气条件(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 温度:15~35C; 相对湿度;45%75%" 气压;试验场地的气压 2.1.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23士2c; 相对湿度;45%一55%, 气压;86~106kPa 2.1.3恢复条件 温湿度条件的综合必须不使试验样品表面在试验样品转送到测量室内时出现凝露 受控恢复条件如下: 温度;实际试验室温度士1C,但要保持在1535C范围内 相对湿度:73%~77%; 气压86~106kPa 2.1.4催干用的标准条件: 温度;55土2; 相对湿度;<20%; 气压;86~106kPa 2.2试验条件的容差 若无其他规定,试验条件的容差如下 温度;试验样品附近温度测量系统的温度应在试验温度的土2c以内,其温度梯度不超过 1c/m,或总的温差为2.2c(试验样品不工作); 相对湿度;湿度传感器附近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在被测值的士5%以内; 气压;士5%;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07-01批准 1993-03-01实施
GB/T13543-92 振幅;正弦振动士10%; d: 频率;士2%,低于25Hz为士0.5Hz; 加速度土10%. 其他未规定的容差由本标准中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 2.3仪器仪表和测试装置的精度 用于控制或监测试验参数的仪器仪表和测试装置的精度在试验前必须检验,并符合国家规定的有 关标准或计量部门的检定规程 其误差不应低于试验条件容差的三分之一 当此精度与本标准中任- 试验方法中的规定不一致时,以试验方法规定为准 2.4试验温度的稳定 2.4.1在试验样品处于工作状态下,若无其他规定,当试验样品中热容量最大的部件每小时温度变化 不大于2C时,则认为该试验样品达到了温度稳定 2.4.2在试验样品处于非工作状态下,若无其他规定,当试验样品中热容量最大的部件的温度与规定 的温度相差在2C之内时,则认为该试验样品达到了温度稳定 结构件或无源件通常不用考虑温度稳 定 为了缩短达到温度稳定的时间,试验箱(室)内的空气温度可以允许在1h内调到超过试验规定终 点温度5C,但不能因箱(室)温超过规定温度而影响试验样品的性能 2.5 -般的试验程序 2.5.1预处理 必要时,在试验开始之前,为了消除或部分消除试验样品过去所受的影响,需要对试验样品进行预 处理 2.5.2初始检测 在进行任何环境试验之前,试验样品应在试验的正常大气条件之下进行电性能机械性能和其他性 能的测量以及外观检查,并记录检测数据 2.5.3试验样品在试验设备中的安装 若无其他规定,试验样品在试验设备中应模拟实际使用状态安装,连接,并按需要附加测试设备 实 际工作中使用而在试验中不用的插头、外翠及检测板应保持原状.实际工作中加以保护的而在试验中不 用的机械或电气连接处应加以适当的覆盖对于那些要求控制温度的试验,试验样品应当在试验的正常 大气条件下进行安装,并应尽可能安装在试验设备中央,如果规定试验样品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工作,则 安装时应考虑满足工作要求 被安装的试验样品之间,以及试验样品与试验箱壁、箱底及箱顶之间应有适当间隔,以使空气能自 由循环 试验样品安装完后,如需要,应工作并进行检查,不应发生因安装不当而造成的故障 2.5.4试验 对试验样品施加规定的环境条件,以便确定这种条件对试验样品的影响 2.5.5中间检测 在试验期间要求试验样品工作时,为将其试验时的性能与初始检测的性能进行比较,应进行中间检 中间检测应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测 2.5.昏恢复 在试验之后最终检测之前,为使试验样品的性能稳定,应在试验的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恢复处理 2.5.7最后检测 恢复期结束后,试验样品应按设备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进行电性能、机械性能和其他性能的 测量以及外观检查,并与初始检测数据进行比较 2.5.8合格判据
GB/T13543-92 当试验样品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则应认为不合格 性能参数指标的偏离值超出了试验样品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的允许极限 结构上的损坏影响了试验样品功能 不能满足安全要求,或出现危及安全的危险; 试验样品出现某些变化(例如;某一部分被腐蚀)使其不能满足维修要求; 与设备的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的其他不合格判据 2.6试验中断处理 2.6.1容差内的中断;当中断期间试验条件没有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中断时间应作为总试验持续时 间的一部分 2.6.2欠试验条件中断;当试验条件低于允许误差下限时,应从低于试验条件的点重新达到预先规定 的试验条件,恢复试验,直进行到完成预定的试验周期 2.6.3过试验条件中断当试验条件高于允许误差上限时,最好停止此试验,用新的试验样品重做 如 果过试验条件不会直接造成影响试验样品特性的损坏,或者此试验样品可以修复,则应从高于试验条件 的点重新达到预先规定的试验条件,恢复试验,一直进行到预定的试验周期 如果以后试验中出现试验 样品失效,则应认为此试验结果无效 2.7综合试验 综合试验与一系列的单项试验相比能产生更接近实际的环境影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 用综合试验 2.8试验设备 用于本标准的试验设备(包括仪器仪表等)应能满足试验要求 2.9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应包括全部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计量结果、试验时的大气条件、所采用的试验程序、试验 顺序、试验中记录的试验条件和试验样品性能的检测数据等 试验记录应有试验人员签字 3 试验顺序 推荐的试验顺序如下 低温(贮存,工作)试验一高温(贮存,工作)试验一低气压(高度)试验一C温度(高度)试验]一C温度 冲击试验]-[C太阳暑射试验]-淋雨试验-C浸溃试验-[秒砂尘试验-C加速度试验-嫌炸性大气 试验]一冲击试验一振动试验一交变湿热试验-[霉菌试验]-C盐雾试验]-[噪声试验]-C温度,湿度 高度试验. 以上顺序中带[者为特殊要求的试验,在一般设备试验顺序中可略去 单项试验的严酷度等级 根据数字通信设备所应用的范围,推荐单项试验环境参数严酷度如下(特殊情况按合同要求). 4.1温度 4.1.1低温 一55,一40,一25,一15,一5,十5C 4.1.2高温 十40,55,十60,70C 温度变化 4.2 变化率 3
GB/T13543-92 C/min;l,5C/s 4.3湿度 相对湿度 75%,95% 4.4气压 106,53,20kPa 4.5气压变化 气压变化率 0.1,1.0kPa 4.6淋雨 强度 1,2mm/min 4.7太阳辐射(热效应 强度 300,700,1120w/m' 4.8砂尘 4.8.1 尘 尘沉积率 30mg/m' h 4.8.2砂 单位体积空气中的含砂量 0.1,l,3g/m' 4.9冲击(基本设计试验 冲击峰值加速度 150,300m/s' 4.10振动(正弦 当f<时,峰值位移7.5mm; 当f广>f时,峰值加速度20m/s f.~10H2z) 低温试验方法 试验目的 5.1 确定数字通信设备在低温条件下贮存和工作的适应性 5.2试验条件 521低温贮存试验 521.1试验谢度为一55C或按产品标难(或技术文件)为规定 5.2.1.2试验时间为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后,再保持12h或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 5.2.2低温工作试验 .2.2.1试验温度为试验样品的最低工作环境温度,可按4.1.1条选取相应的严酷等级 5 5.2.2.2试验时间为试验样品在非工作状态下达到温度稳定,然后启动试验样品进行工作,直至试验 样品达到温度稳定或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的工作时间 5.3对试验箱(室)的要求 5.3.1试验箱(室)中应装有传感器,用于监控试验条件 为保持试验条件的均匀性可采用强迫空气循
GB/T13543-92 环,但试验样品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超过1.7m/s,以防止试验样品内产生不符合实际的(冷或热 传导 5.3.2试验条件的容差,若无其他规定,应符合2.2条的规定 5.3.3为了限制辐射,试验箱(室)内壁的温度与试验温度之差不超过试验温度(按开尔文(K)值计算 的8% 这一规定适用于整个试验箱(室)内壁,而试验样品不经受任何不符合这一规定的其他加热和冷 却因素 5.3.4若无其他规定,温度变化速率不应超过10c/min 5.4试验程序 5.41低温贮存试验 5.4.1.1预处理 将试验样品置于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直至达到温度稳定 5.4.1.2初始检测 按2.5.2条要求进行 5.4.1.3试验 试验样品按2.5.3条要求放置在试验箱(室)内,然后按5.2.1条规定条件进行试验 5.4.1.4恢复 试验样品应在试验箱(室)内按5.3.4条规定恢复到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直至试验样品的温度达 到稳定 5.4.1.5最后检测 按2.5.7条要求进行 5.4.2低温工作试验 5.4.2.1预处理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直至达到温度稳定 5.4.2.2初始检测 按2.5.2条要求进行 5.4.2.3试验 试验样品按2.5.3条要求放置在试验箱(室)内,然后降温到试验样品最低工作环境温度,并保持不 变,直至达到温度稳定 然后启动工作,直至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或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的 工作时间,并进行中间检测,检测项目和要求由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 5.4.2.4恢复 试验样品停止工作,并在试验箱(室)内按5.3.4条规定恢复到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直至试验样品 的温度达到稳定 5.4.2.5最后检测 按2.5.7条要求进行 5.5试验中断处理 当出现预想不到的试验中断时,一般应按2.6条规定进行处理,如果使用其他方法,则应在试验报 告中加以说明 5.6合格判据 由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 6 高温试验方法 6.1试验目的 确定数字通信设备在高温条件下贮存和工作的适应性 5
GB/T13543一92 6.2试验条件 6.21高温贮存试验 6.2.1.1试验温度为60C或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 6.2.1.2试验时间为24h或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 6.2.1.3试验相对湿度不大于15% 6.2.2高温工作试验 6.2.2.1试验温度为试验样品的最高工作环境温度 6.2.2.2试验时间为试验样品在非工作状态下达到温度稳定,然后启动试验样品进行工作,直至试验 样品的温度达到稳定或者按产品标难(或技术文伸)规定的工作时间 6.3对试验箱(室)的要求 6.3.1试验箱(室)应装有传感器,用于监控试验条件,为保持试验条件的均匀性可采用强迫空气循环 但试验样品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超过1.7m/s,以防止试验样品内产生不适合实际的(冷或热)传 导 6.3.2若无其他规定,试验条件的容差,应符合2.2条的规定 63.3试验箱(室)内的绝对湿度不超过20g/m'(相当于35C时50%的相对湿度》. 6.34为了限制相射,试脸箱(室)内壁的温度与试验温度之差不超过试验温度(按开尔文(K)值计算 的8%.这一规定适用于整个试验箱(室)内壁,而试验样品不经受任何不符合这一规定的其他加热和冷 却因素 6.3.5若无其他规定,温度变化速率不应超过10c/min. 6.4试验程序 6.4.1高温贮存试验 6.4.1.1预处理 将试验样品置于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直至达到温度稳定 6.4.1.2初始检测 按2.5.2条要求进行 6.4.1.3试验 试验样品按2.5.3条要求放置于试验箱(室)内,然后升到60c,高温贮存试验温度或按产品标准 《或技术文件)规定,并在相对湿度不大于15%的试验条件下,保温24h或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 定的时间 6.4.1.4恢复 试验样品应在试验箱内按6.3.5条规定恢复到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直至试验样品的温度达到稳 定 6.4.1.5最后检测 拨2.5.7条要求进行 6.42高温工作试验 6.4.2.1预处理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直至达到温度稳定 6.4.2.2初始检测 按2.5.2条要求进行 6.4.2.3试验 试验样品按2.5.3条的要求敢置在试验箱(室)内,然后升温到试验样品最高工作环境温度,并保持 不变,直至达到温度稳定 然后启动工作,直至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或者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 定的工作时间 并进行中间检测,检测项目和要求由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
GB/T13543一92 6.4.2.4恢复 试验样品停止工作,并在试验箱(室)内按照6.3.5条规定恢复到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直至试验样 品的温度达到稳定 6.4.2.5最后检测 按2.5.7条的要求进行 6.5试验中断处理 当出现预想不到的试验中断时,若无其他规定,一般应按2.6条的规定方法处理 如果使用其他方 法,则应在试脸报告中加以说明 6.6合格判据 由产品标难(或技术文件)规定 6.7引用本低温与高温试验方法时应规定的细则 预处理条件; 检测的项目和要求 b 合格判据; 试验样品安装状态 若试验条件与本方法中规定不同,应予以说明; 若恢复不按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应另行规定,并予以说明 其他 g 低气压(高度)试验 7.1试验目的 确定数字通信设备在贮存,运输和使用中对气压环境的适应性 7.2试验条件 7.21试验气压 7.2.1.1贮存试验;5s3kPa(600m). 7.2.1.2工作试验;53kPa(G000m). 7.2.1.3快速减压试验;20kPa(a1500m). 722 试验持续时间 7.2.2.1贮存试验;不少于1h 7.2.2.2工作试脸;进行性能检测所箭时间 7.2.2.3快速减压试验;不少于10nin 7.2.了气压变化率 7.2.3.1贮存试验;不大于0.1kPa/ 乙.2.3.2工作试验;不大于1.0kPa/s .233快迷贼压试验 减压时间不大于15s; b. 气压恢复迷率;不大于1.0kPa/s 7.3对试验箱(室)的要求 7.3.1试验箱(室)应能满足7.2.1条中规定的试验条件要求,并有监控各种试验条件的辅助仪表 7.3.2复压时,注入试验箱(室)的空气应干燥,清洁、不污染试验样品 7.4试验程序 7.4.1贮存试验 贮存试验适用于在高海拔地区贮存或以运输和(或)贮存结构状态运输的设备
GB/T13543一92 7.4.1.1预处理 使试验样品在正常大气试验条件下达到温度稳定 7.4.1.2初始检测 按2.5.飞条要求进行 7.4.1.3试验 7.4.1.3.1使试验样品处于贮存和(或)运输结构状态,按2.5.3条将其放在低气压箱内 整个试验期 间低气压箱内的温度保持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温度 7.4.1.3.2以不大于1.0kPa/的速度将箱内气压降到53kPa,保持此气压不少于1h. 7.4.1.3.3以不大于1.0kPa/的速率将箱内气压恢复到正常的试验条件气压 7.4.1.4恢复 试验样品取出箱外,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达到温度稳定 7.4.1.5最后检测 按2.5.7条或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7.4.2工作试验 工作试验适用于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设备 7.4.2.1预处理 使试验样品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达到温度稳定 7.4.2.2初始检测 按么品.2条或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伸)的规定进行 7.4.2.3试验 7.423.1使试验样品处于工作结构状态,按2.5.3条将其放在低气压箱内,整个试验期间低气压箱 内的温度保持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温度 7.42.3.2以不大于1.0kPa/s的速率将箱内气压降到53kPa 7.423.3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规定使试验样品工作并进行性能检查,记录结果 7.4234以不大于1.0kPa/s的速率将箱内气压恢复到正常试验大气条件的气压 7.4.2.4试验样品取出箱外,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达到温度稳定 7.4.2.5最后检测 按2.5.7条或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7.4.3快速减压试验 快速减压试验作为增压舱内运输的设备的补充试验,只适用于空运货舱突然减压会导致失效的设 备,它可以与工作试验一起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 7.4.3.1预处理 使试验样品在正常的试验条件下达到温度稳定 7.4.3.2初始检测 按2.5.2条或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7.4.3.3试验 7.433.1使试验样品处于贮存和(或)运输结构状态,按2.5.3条将其放在低气压箱内 整个试验期 间低气压箱内的温度保持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温度 7.433.2以不大于1.0kPa/s的速率将箱内气压降到53kPa 7.43.3.3在不大于15s的时间内,尽可能快地将箱内气压由53kPa降到20kPa,并保持此气压不 少于10min 7.433.4以不大于1.0kPa/s的速率将箱内气压恢复到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气压 7.4.3.4恢复
GB/T13543-92 试验样品取出箱外,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达到温度稳定 7.4.3.5最后检测 按2.5.7条或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7.5试验中断处理 按2.6条或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7.6合格判据 按2.5.8条或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入.7引用本低气压试验方法时应规定的细则 检测项目和要求 a 试验样品的结树状态 b. c 若本方法规定的各试验条件不适用时,则应另行规定 d 要做哪一个或哪几个低气压试验以及试验的顺序 其他 冲击试验方法 本项试验适用于装在飞行器及地面设备中在使用和装卸时可能遭受非重复性冲击的设备 当产晶标准规定试验样品进行随机振动试验和冲击试验时,如根据规定的随机激励谱求得的一系 列单自由度系统3口响应谐在预定的自然频率范围内均大于或等于根蠢规定的冲击激励求得的冲击响 应谱,则随机振动试验后可免去神击试验 8.1试验目的 考核,评定设备在冲击作用下的电性能机械性能及结构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8.2试验条件 若有可用的实测冲击响应谱且又能实现肿击响应谱的模拟时,则应优先采用;若不具备上述条件按 下列方法进行 8.2.1冲击脉冲 本项试验规定有半正弦和后锯齿波两种冲击波形脉冲,其波形和容差见图1和图2 试验时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可从图1和图2中任选一种冲击脉冲波形 容差极限 1.15A -0.85A 正弦波下移0.154 正弦波上移0.5A 理想正弦波 0.05A 军点 基准线 0.34 0.05A 0.3D 图1半正弦冲击脉冲波形及容差
GB/T13543-92 理想后峰银齿波 l.15A 容差拔限 0.07D 0.05A 0.2A 军点 基准线- 0.34 D.05A 0.3D 图2后峰锯齿冲击脉冲波形及容差 冲击脉冲波形是将试验样品安装在冲击台面上,在台面或安装夹具上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测出的 冲击脉冲波形 8.2.2严酷度 根据受试验设备的用途及选定的冲击脉冲波形,由表1选取严酷度的确定数值 如有可用实测教据,则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试验严酷度 表1 颇值加速度A 速度变化量A士0.1v 持续时间D m/s' m/s ms 形 波 地面设备 地面设备 飞行器设备 地面设备 飞行器设备 飞行器设备 2AD 2AD 半正弦波 1 150 300 11 1.05 2.10 A 2 后峰锯齿波 200 400 11 1.10 2.20 8.3试验设备 8.3.1冲击设备 冲击设备应满足试验对冲击脉神波形、蜂值加速度、持续时间以及有效载荷等方面的要求 8.3.2测量仪器 冲击测量系统应满足其频率响应及加速度传感器等有关规定要求 8.4试验程序 8.4.1初始检测 8.4.1.1试验样品的安装 试验样品应直接或用安装夹具刚性地固定在试验台面上,且载荷应尽可能均匀分布,质量中心尽可 能靠近台面中心 试验样品带有的减震器或支架在试验安装中照旧使用,若不能使用时,应预先规定试验用的减震器 或支架 试验样品的通电、液、气等用的电缆、导管的连接方式和质量分布应尽可能与实际使用情况一致,尽 量避免附加的支承物和约束 10
GB/T13543-92 8.4.1.2加速度传感器的安装 监测用的传感器应刚性地连接在试验与台面或试样与安装夹具的靠近台面中心的固定点上 8.4.1.3冲击波形的调校 试验前应进行冲击波形的调校,对于复杂昂贵的试验,允许使用动力学特性与试样相近的模拟件进 行调校,待冲击波形连续两次满足要求后换上试样进行试验 若试验样品对冲击波形影响不大时,允许用相同质量的刚性质块作为模拟件进行调校 a.41.4特殊情况的处理 当试样质量大,动态特性严重影响冲击波形而难以满足容差要求时,经供需双方同意,允许扩大谷 差,在试验报告中应记录试验时的波形和有关参数 &.41.5检测 检查试验样品的安装质量,按有关规定对试样进行外观检查和电性能、机械性能等的检测,将结果 记入试验报告 8.4.2试验 842.1着试验样品在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应在最大额定工作状右下工作15mim后施加冲击 8.4.2.2给试样施加符合8.2.2条要求的冲击 B.42.3除试验样品有特殊要求者外,试验应沿试验样品的三个互相垂直的六个输向的每个方向施加 三次(共十八次)冲击 B424相邻两次冲击的间隔时间以两次冲击在试验样品上造戚的响应不发生相互影响为准,一般不 应小于五倍的冲击脉冲持续时间 8.4.2.5若能确认试样有对冲击最敏感、最薄弱的方向时,则只需对该方向进行冲击试验 8.42.6若试验在结构上和性能上具有对称性,则只箭对对称方向中任一方向进行试验 8.42.7在冲击过程中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对试样进行检测,将结果记入试验报告 8.4.3最后检测 每个试验方向试验结束后,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要求对试样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性能、机械性能 的检测,将检测结果记入试验报告 8.4.4合格判据 在冲击后试验样品结构出现残余形变、裂纹,划伤和其他机械损伤时;在冲击过程中需检测性 8.4.4.1 能的样品,肿击过程中或冲击后出现工作不正常,性能参数指标超出了产品标准规定的允许极限时,在 冲击过醒中不要求检测的试样,在冲击后出现工作不正常,性能参数指标超出了产品标准规定的允许极 限时,均应判为不合格 8.4.4.2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其他合格判据 8.5引用本冲击试验方法时应规定的细则 试验序号及名称; 试验样品的安装方法(见8.4.1.1条); b 重力影响 c. d 试样可严重影响冲击波形时的容差(见&.41.4条); 冲击脉冲波形,峰值加速度和持续时间(见8.2.2条): 特殊情况下的冲击方向及冲击次数(见&.4.2.3,8.4.2.4和.4.2.5条); 试样在试验中是否工作及其运行方式(见乱.41条); 初始检测项目和要求(见8.4.1.5条); 中间检测项目和要求(见8.4.2.7条) 最后检测项目和要求(见8.4.3条); 合判据(见8.4.4条); 11
GB/T13543-92 其他 9 振动试验方法(正弦振动 g.1试验目的 确定设备经受振动的适应性并评价其结构的完好性 9.2试验条件 振动的严酷程度用振幅(或加速度),频率,振动时间来表示 并由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按表2中 的分类选取 表2 频率范围 位移(双振幅 扫描时间 加速度 试验时间 设备类别 Hz mm min min 15 固定使用” 30 10~50 5~50~5)Hz 15 510 车载设备(卡车 30 7.50 10~200 (5~200~5》Hz 15 5~1 机载设备 2 7.50 180 1~500 55005)Hz 110 15 船载设备 7.50 120 (103010)Hz 030 注;1包括卧车(小汽车)上使用的设备 9.3试验设备 9.3.1振动台的基本运动应为时间的正弦函数 试验样品各固定点应基本上同相沿平行直线运动 g9.3.2振动加速度波形失真的测量应在控制点上进行,其谐波分量应包含直到5000Hz的频率或驱 动频率的五倍,采用其中较大者 加速度的波形失真度应不超过25%,如果失真不符要求,则应按生产方和使用方协商的文件,并记 录在试验报告中 9.3.3振动台的振幅容差应在土25%,如果在个别频率下达不到这一要求,则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协商 一个较宽的容差,并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9.3.4振动台的频率容差应在下列范围内 50Hz以下时应为土1Hz; 大于50Hz应为2% g.3.5振动台应能连续扫描 其扫描方式为对数式或直线式 扫描的速度应为每分钟一个倍颓程,其 容差为士10% 9.4试验程序 9.4.1初始检测 按2.5.2条或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g.4.2试验 9.4.2.1将试验样品按正常的安装方式或利用夹具紧固于试验台面上,安装方式与夹具应符合有关标 准的要求 9. 4.2.2对试验样品进行振动响应检查,在试验严酷度(见表2)要求的整个频率范围内,在三个互相 垂直的轴线上依次进行 振动响应检查在一个扫频循环上完成 12
GB/T13543-92 在进行振动响应检查时,应检查试验样品是否在某些频率上出现下列现象 由于振动而使试验样品出现故障或性能变坏失灵等; 出现机械共振及其他现象 应记录出现上述现象的频率及所加的振幅值,试验样晶性能的变化. 对于出现的共操点,应采取措施消除后再重复以上步骤 若实在无法消除,则应在共振点(频率)L 作耐共振试验 g.423按表2或有关标准选取的频率范围、振幅值和试验时间进行扫频试验 必要时,可将频率范围 划分成几段进行,但不能减少试验样晶所受的应力 g.42.4如果要求试样在振动试验的整个过程或某几个阶段上必须处于工作状态并进行中间检渊时 则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对振动试验的要求,检测时间和合格判定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 9.42.5在循环扫描振动试验后,如有必要,可以再进有一次振动响应检查.前后两次响应检查应在相 同的振动幅值下用相同的方法进行 对试验样品在试验前后的危险颜率(易出现故障或其他破坏的教 率)进行比较,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应规定在危险频率发生变化时所应采取的措施 9 4.2.6在表2所规定的预定频率上作定频振动,以确定试验样品可经受的累积效应,即疲劳和机械 变形 9.4.3最后检测 按2.5.7条或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9.5试验中断处理 -般应按2.6条规定处理,如果使用其他处理方法,则应在试验报告中加以说明 g.6合格判据 g.6.1在振动试验样品的结构出现残余形变、机械损伤以及元器件脱焊等情况时;在振动过程中需检 测性能的样品,振动过程中出现工作不正常,性能参数指标超出了产品标准规定的允许极限时;在振动 试验过程中不要求检测的试验样品,振动后出现工作不正常,性能参数指标超出了产品标准规定的允许 极限时,均应判为不合格 9.6.2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其他合格判据 g.7引用本振动试验方法时应规定的细则 试验样品试验前的履历; a 检查试验程序,包括检查要求、检查标准、仪器设备、数据要求、合格判据等 b 列出所有试验设备,包括激振设备、分析设备、紧固装置及夹具, 试验样品的定向,包括施加振动的轴向 用于控制和测量振动的加速度计传感器的位置 共振频率及选定的试验频率; 减振器特性,包括摆动振幅和以频率为西数的传递特性, 施加的试验量值,持续时间和频率范围, 所有性能测量的结果,包括整个试验的结果 各种破坏的分析及提出的改进措施 分析带宽" 合格判据; 试验条件(严酷程度); m. 其他的特殊要求,如漏磁,重力影响等 10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10.1试验目的 13
GB/T13543-92 确定数字通信设备在湿热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 10.2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见表3 表3 高温高湿阶段 低温高湿阶段 别 类 温度, 相对湿度,% 温度,C 相对湿度,% 地面及舰船用设备 40 95 20 95 60 95 机载设备 30 96 试验周期为3个或按产品标准规定执行 10.3对试验箱(室)的要求 10.3.1试验箱(室)应满足10.2条的试验条件 10.3.2试验箱(室)的工作空间中应装有传感器,用以监控试验箱(室)内的温湿度 10.3.3试验箱(室)应能防止冷凝水漓落到试验样品上,箱(室)内的冷豪水要不断排出 0.34 加湿用水应为蒸瘤水,其电阻率不少于500Q1 m 10.3.5试验箱《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工作空同的风迷在0.5一2m/s 10.3.6试验箱《室)应具有绝缘良好的接线柱或提供电缆出人的装置,以便对试验样晶进行检渊 0.37试脸箱《室)应设有照明装置和观察窗,以便现察箱(室>内试验样品及温湿度情况 10.3.8除燕僧水以外,锈蚀或腐蚀污染物或其他任何不需要的物质不得引入试验箱(室)内 10.4试验程序 10.4.1预处理 将试验样品置于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直至达到温度稳定 舰船用设备或其他类设备必要时可在温度40C至55C的条件下干燥2h,然后在温度25士5C,相 对湿度50%的条件下放置24h 10.4.2初始检测 按2.5.2条要求进行 0.43试验样品在试验箱(室)内的安装 按2.5.3条要求进行 10.4.4试验 本试验以24h为一个周期,每周期分为升温、高温高湿、降温租低温高湿四个阶段 试验按图3湿 热条件控制图进行 0.441升温阶段 在2h内,将试验箱(室)内的温度由低温(20/30c)升到高温(40/60c)相对湿度升到95%,温湿 度的控制应能保证试验样品表面不凝露 0.442高温高湿阶段 在40/60c及相对湿度95%条件下保持6h. 10.4.4.3降温阶段 在8h内将试验箱(室)内温度降到20/30c,此期间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上 10.4.4.4低温高湿阶段 当试脸箱(室)温度达到20/.0c后,相对湿度应为95%,在此条件下保持8h 10.445重复10.44.1~10.4.44条,共进行3个周期试验 14
GB/T13543-92 RH(%》5 T(c) 40/0 20/30 16 24 26 t(h 图3湿热条件控制图(一个周期 10.4.5中间检测(特殊要求时进行 在每一周期接近结束前,试样处于温度20/30C,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按产品标准规定对试样 的性能进行检测 10.4.6恢复 试验样品应在试验箱内恢复到正常试验大气条件,直至达到温度稳定 10.4.7最后检测 按2.5.7条要求进行 10.5试验中断处理 按2.日条规定进行处理 10.6合格判据 按有关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 10.7引用本湿热试验方去时应规定的细则 初始检测; 检测项目及要求; b 恢复, 最后检测 不是3个试验周期时,应给出周期数 合格判据; 其他 g 11 有特殊要求时几种常用试验的试验方法 11.1浸溃试验方法 1.1.1试验目的 确定通信设备浸溃在水中,防止水渗入壳体内的能力. 11.1.2试验条件 11.1.2.1水箱中水温;控制在8~28C,在整个试验期间的水温变化不大于3C 11.1.2.2试验样品浸溃前温度;控制在高于水温27C 11.1.2.3漫溃持续时间120土5min 15
CB/T13543一92 11.1.2.4浸溃深度;试验样品在水中的最高点距水面为1m,或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 11.1.3对试验箱的要求 11.1.3.1浸溃试验用的水箱或高压水箱,应能满足11.1.2.1条要求 11.1.3.2水箱应有足够的容积放置试验样品,并能满足11.1.2.4条的要求 11.1.3.3采用高压水箱进行试验时,该水箱应能产生所需要的压力,其压差与浸溃深度见表4 表4各种深度下的水压 没遗深度" 压 差 浸溃深度 差 压 kPa kPa m 0.15 1.4? 4.00 39.23 0.30 2.94 5.00 49.00 0.50 4.90 6.00 58.84 1.00 9.81 10.00 98.07 1.50 14.71 15.00 147.10 注1海水的浸溃深度是在产生同样压差条件下淡水浸溃深度的0.975倍 1.1.3.4为便于确定或分析试验样品漏水位置,可在试验用水中加入水溶性染料,如荧光素等 11.1.4试验程序 11.1.4.1预处理 11.1.4.1.1将试验样品放置于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直至达到温度稳定 11.1.4.1.2对试验样品在正常使用时可能处于打开的门和盖,应开启和关闭三次,以证明其工作正 常 1.142初始检测 按2.5.2条的要求进行 11.1.4.3试验 1.143.1按11.1.2.2条规定将试验样品加热到高于水温27c,加热期间,试验样品上能打开的部 位一律处于开启状态,直至达到温度稳定 11.1.4.3.2试验样品按2.5.3条要求放置到符合11.1.3条的要求的水箱中,每隔30min应对水温 进行一次测量,整个试验时间为120nin. 11.1.4.4恢复 从试验箱中取出试验样品,擦干其外表面,特别是密封件和安全阀的四周 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 下,直至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 11.1.4.5最后检测 按2.5.7条的要求进行 11.1.5试验中断处理 一般按2.6条规定的方法处理,如果用其他方法,则应在试验报告中加以说明 11.1.6合格判据 由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 11.1.7引用本浸溃试验方法时应规定的细则 预处理条件; a. 检测的项目及要求; b 试验期间试验样品的状态,例如,是否在水中工作等, d 浸溃深度; 恢复; 16
GB/T13543-92 f 合格判据; 其他 g 11.2砂尘试验 11.2.1试验目的 确定数字通信设备对飞散砂尘环境的适应能力 11.2.2试验条件 11.2.2.1吹尘 尘粒为有棱角的硅石粉,按质量计算,其二氧化硅含量为97%一99%,由下列尺寸组成 a 100%通过孔径为150m的筛网; 96%~100%通过孔径为1064mm的筛网; 88%一92%通过孔径为75m的筛网, 一77%通过孔径为45m的筛网 73% 试验温度23C或60C,视设备应用环境定; b 试验风速10m/s;相对湿度30%; c. 吹尘浓度10一12g/m,在上述风速下相当于30mg/m'h的尘沉积率; d 试验吹尘持续时间为6h 11.2.2.2吹砂 砂粒应为石英砂,按质量算,其中二氧化硅含量在95%以上,由下列尺寸组成 a 0.5%~1.5%通不过孔径为850m的筛网 1.2%~2.2%通不过孔径为600Am的筛网 13.8%~15.8%通不过孔径为425Am的筛网 36%38%通不过孔径为300Am的筛网, 27.6%~29.6%通不过孔径为212m的筛网 11.7%~13.7%通不过孔径为150Am的筛网 4.2%~6.2%可通过孔径为1504m的筛网 吹砂浓度根据设备使用的环境分别取为0.1g/m',1g/m,3g/m',三种严酷等级它们分别相 b 应于自然风砂,地面车载、机载设备在未铺砌的地面上发动时所受到的吹砂应力 试验温度60c:; c. d 试验湿度30%; 试验风速30m/s; e f 试验吹砂持续时间1h 11.2.3对试验箱(室)的要求 11.2.3.1试验箱(室)的密封性应良好 11.2.3.2试验箱(室)的工作空间的横截面积应大于试验样品横截面积的2倍;有效容积应大于试验 样品体积的3.3倍 11.2.3.3试验箱(室)应装有能监测,控制砂尘浓度、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仪器以及其他辅助装置 11.2.3.4吹尘试验箱(室)内充满尘埃的空气在作用到试验样品之前允许是近似的层流流动 11.2.3.5吹砂试验箱(室)应有砂分离器,使风扇能在无砂条件下使空气反复循环 11.2.4试验程序 11.2.4.1初始检测 按2.5.2条要求进行 1.242试验样品在试验箱(室)内的安装 按2.5.3条和有关标准规定的安装方向进行,应使试验样品最关键,最薄弱的表面朝向吹尘或吹砂 17
GB/T13543 92 方向 11.2.4.3试验 将试验箱(室)温、湿度调控至1.2.2.1条或11.2.2.2条要求的温,湿度,并按11.2.2.1条或 11.2.2.2条要求施加吹尘或吹砂的应力和时间 11.2.4.4恢复 试验箱(室)停止工作,使试验箱(室)内条件恢复到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取出试验样品,抖掉或用 刷子刷掉积聚在试验样品上的尘砂,注意避免其他砂尘落到试验样品上,不允许用吹风机或吸尘器来清 除试验样品上的砂尘粒 11.2.45最后检测 按2.5.7条要求进行.在外观检查时,应注意检查试验样品的轴承、油脂密封,润滑部位等是否有尘 粒积聚及积聚的多少;注意检查砂粒对试验样品的腐蚀和堵塞情况及砂尘的渗透影响 然后,按2.5.8 条要求评定试验结果 11.2.5试验中断处理 按2.6条要求进行 11.2.6引用本砂尘试验方法时应规定的细则 检测项目和要求 a b 合格判据 试验期间试验样品的安装方向 c d 试验期间试验样品需要工作时,工作要求和测量时间的规定; 试验的严酷度等级及持续时间 e f 其他 11.3霉菌试验 11.3.1试验目的 确定数字通信设备的抗霉能力 11.3.2试验条件 1.3.2.1试验周期 若试验样品仅作外观检查时试验周期为28d 若需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时,试验周期为84d. 1.3.2.2试验温度与湿度 试验在温湿度交变循环条件下进行,每24h循环一次 前20h保持温度30士1c,相对湿度(90士 5)%,在以后的4h中,保持温度25士1、相对湿度(90士5)%,最少2h;用于温湿度变化的过渡时间最 长不超过2h 11.3.2.3试验菌种 试验菌种见表5 表5 种 菌种编号" 称 3.3928 黑曲霉 AI niger 3.3950 黄曲霉 Aspergiluslavus 3.3885 杂色曲着Al versicolor 3.3875 绳状曲霉Penieilliumfonieulosun 3.4252 球毛壳霉Chaetomiumgiobosum 注:1菌种编号为中科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的编号 18
GB/T13543-92 11.3.2.4根据试验样品使用环境的不同需要,除上述五种菌种外,可增加已经证明对产品确有腐蚀性 的菌种,但必须在试验记录中说明 11.3.2.5试验前应对试验用菌种逐株进行检验,不得使用不纯、变异或超过培养时间或保存时间的菌 株 11.3.3对试验箱(室)的要求 11.3.3.1试验箱(室)应满足11.3.2.2条的要求,并应设有监测温湿度的辅助设备和自动连续记录装 置 11.3.3.2霉菌试验箱(室)应设有防止箱内空气气压增高的通风孔及换气装置 换气期间箱(室)内温 度不得低于24C,相对湿度不得小于80% 11.3.3.3试验箱(室)工作空间的风速,应能控制在0.5一2m/s 1.3.3.4试验箱(室)应能防止冷凝水滴落在试样上 11.3.3.5霉菌试验箱(室)的温度及湿度的检测,采用干湿球温度计或等效仪器,箱(室)内湿度值,应 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球部的风速进行修正 1.33.6莓菌试验箱(室)内用水为蒸溜水,其电阻率不低于500n 不得把蒸汽直接导入箱(室 m 内使用 1.3.3.7不得将试验设备的锈蚀物质或其他污染物带到试验样品的表面 1.3.4试验程序 注意本试验必须由掌握微生物操作技术的人员进行 11.3.4.1试验设备 1.3.4.1.1试验所用化学试剂不得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三级纯度 11.3.4.1.2无机盐溶液的制备 制备袍子悬浮液用无机盐痞液,组成如下 磷酸二氢钾(KH,PO 0.7g 磷酸氢二钾(K,FHPO, 0.7 g 硫酸镁(MgSO,7H,O 0.7 硝酸铵(NHNO, 1.0 g 氧化钠(NaCl 0.005 g 硫酸亚铁(FesO,7H,O) 0.002 g 硫酸锌(ZnsO,7H.O Q.002s 硫酸(MnsO.7H.O 0.001g 蒸溜水(H,O 0o0ml. 无机盐溶液的pH值应在6.0~6.5之间,否则应重新配制 1.3.4.1.3袍子悬浮液的制备 a. 制备袍子悬浮液采用11.3.2.3条规定的菌种,接种前应在培养基上培养14一21d 分别制备每一菌种的袍子悬浮液 其方法是菌株中倾入每升含0.05g的吐温80(聚羚基乙烯 油酸山梨醉酥)或吐温60(聚羚基乙烯硬脂酸山梨醇酥)湿润剂的无菌水溶液10mL 用玻璃棒轻轻刮 菌集表面,然后,将含抱子的液体注入容积为125mL的有盖锥形烧瓶中,该瓶中含有45m无菌水和 50~70粒直径为5mm的玻璃球 摇动烧瓶,使袍子充分分散后,将悬浮液用有《mm厚玻璃纤维层的玻璃漏斗过遮,以去掉菌 丝体碎块和琼脂块; d用离心机分离袍子悬浮液,抛弃其上层清液,然后在沉淀的袍了中加入无菌水至50mL,再次 悬浮和离心重复三次; 用11.3.4.1.2条规定的无机盐溶液稀释最后沉淀的抱子,制成单一菌种袍子悬浮液,用计数 19
GB/T13543一92 器测定其袍子含量,每毫升袍子悬浮液应含有10×10'士2×10个袍子数; 将各种单一的抱袍子悬浮液以相等体积混合,制成混合袍子悬荐液 抱子悬浮疲应当天使用 11.3.4.1.4抱子活力检验 在制成混合抱子悬浮液以前,将每种菌的单一菌种袍子悬浮液a.2~0.了mL分别接种在土豆 葡萄糖琼脂平板上,并使袍子悬浮液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分布; 将接种的培养基平板置于24一31C条件下培养7一10dn 检查菌种生成情况,任一试验茵种在培养基平板上均应生长正常 否则,用该混合袍子悬浮液 进行的试验无效 1.3.4.1.5对照样品的制备 对照样品用于检查莓菌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的环境条件 a. 对照样品的基质为纯棉布 b 浸溃溶液组成如下 甘油 10.0& 磷酸二氢钾(KH,PO 0.1 8 硝酸铵(NH,NO 0.1 g 硫酸镁(MgSO,7H,O 0.0025x 酵母膏 0.05g 蒸水 加至1000mL 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值至5.3 将棉布条浸入浸溃溶液中,浸透后取出悬挂晾干,用纸包封,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d. 对照样品在每次试验中不得少于3件 其长度应与试验样晶的高度相同 11.3.4.2试验 11.3.42.1本试验不得采用经过盐雾,砂尘等影响霉菌试验效果的试验样品 1.3.42.2试验样晶一般不进行清请处理,当产品标准要求清诸处理时,应增加试脸样品,以作对比. 试验样品清洁处理应在喷抱子悬浮液的72h以前完成 清洁试验样品时,必须避免污染试验样品表面 11.3.4.2.3试验样品在受试前需要进行外观检查,特别注意污染表面、缺陷及存在的其他任何有助于 霉菌生长的情况,并作详细记录 13.42.4试验样品需要进行影响使用与性能的测试时,在受试前应按试样的技术条件进行测试,井 记录原始数据 1.3.425试验样晶一般按委托试验单位交付的状态(或按产品标准规定的状态)置放在霉菌试验箱 室)内的样品架上,试验样品与样晶架的接触面应尽量小 样品周围的空气应保持自由循环 1.3.42.6将对照样品垂直地放置于接近试脸样晶处 但不得与试验样品接触 113.42.7试验样品稠对照样品在11.3.2.2条规定的条件下预处理24h方可接种 n.342.!试验样晶相对照样品同时楼种,用喷雾器(或其他类似的雾化装登>将M.a4 4.1.3条规定 的混合袍子悬浮液以雾状喷在试验样品的嗓露的内外表面上 1.3.42.9试验样品相对照样品接种后,在试验箱(室)内保持1.3.2.2条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培养 7d,检查对照样品的长霉悄况,其表面霉磨覆盖面积最少应为90%,否则试验为无效 若对照样品表面 长霉情况符合要求时,从控种之日起计算试验时间. 1.342.10试验期间,霉菌试验箱(室)内每7d换气一次.换气时间在温湿度循环交变时为宜,换气 期间的温度应符合11.3.3.2条规定 换气总量为试验箱(室)容积的五分之一 11.3.4.3最后检测 1343.1试验结束时,立即检查试验样晶表面霉菌生长情况,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1.3.43.?检查试验样品时应记录霉菌生长部位、覆漩面积、颜色、生长形式,生长密度和生长厚度, 20
GB/T13543一92 必要时可拍摄照片 按表6评定霉菌试验结果 表6 长霉程度 霉菌 等级 情 生 长 况 不长霉 未见莓菌生长 霉菌生长和繁殖稀少或局限 微量生长 生长范围小于试验样品总面积10%,基质很少被利用或未被破坏 几乎未发现化 学、物理与结构的变化 霉菌的菌落断续蔓延或松散分布于基质表面,祥菌生长占总面积30%以下,中址 轻微生长 程度繁殖 中量生长 莓盖较大量生长和紫殖,占总面积0%以下,基质表面呈化学,物理与结构的变化 严重生长 我菌大量生长紫殖占总面积70%以上,基质被分解或迅速劣化变质 11.3.4.3.3试验结束时,试验样品表面允许非试验用菌的生长,其生长情况应参与试验结果的评定 11.3.4.3.4试验样品经外观检查后,按产品标准规定进行性能测试 11.3.4.3.5将外观检查与性能测试结果与11.3.4.2.3条和11.3.4.2.4条的原始数据作比较分析 1.3.43.6试验样品应分批从裤菌试验箱(室)内取出检查,当天检查完毕,当天未检查完的样品应仍 置入霉菌试验箱(室)内,箱内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 11.3.5试验中断的处理 由于试验设备在试验过程中产生故障而中断试验时,应分析产生故障原因记入试验报告,并按下列 规定进行处理 11.3.5.1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前7d,试验应重新进行 11.3.5.2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7d之后,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中断时间应扣除 1.3.5.21试验箱(室)内温度升高时,若有下列情况之-,试验应重新进行 温度升高达40c以上; a. 温度超过31C达4h以上; o 对照样品上霉菌因超温影响有衰退现象 温度升高期间相对湿度降低到50%以下 d. 除上述情况外,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并从中断点起继续试验 1.3.5.2.2试验箱(室)内试验温度降低,相对湿度仍符合标准时,对照样品上生长的霉菌未有衰退迹 象,可恢复试验条件,并从温度恢复到规定的容差点起继续试验 11.3.5.2.3试验箱(室)内相对湿度降低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 相对湿度降低到50%; a. b. 相对湿度降低到70%以下达4h之久; 对照样品上的霉菌因相对湿度降低而产生了衰退现象 c 除上述情况外,相对湿度稍有偏低,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并从中断点起继续试验 11.3.6引用本霉菌试验方法时应规定的细则 试验持续时间 a. 样品的试验状态,对试验样品清洁处理的要求; b 是否进行性能测试,如需要测试应给出测试项目,测试时间等有关内容; c d 由于试样性能的特殊要求对规定试验条件的更改; 21
GB/T13543-92 合格判据 其他 11.4盐雾试验 1.4.1试验目的 确定数字通信设备抗盐雾大气影响的能力. 1.4.2试验条件 11.42.1盐溶液的配制 盐溶液是用化学纯氧化钠(NaCD)和电阻率不低于50000.Q m的蕉榴水或去离子水制成 用5份 质量的氯化钠和95份质量的水,经充分混浴,制成氯化钠含量为5士1%的盐溶液 11.4.2.2盐溶液的pH值 每次配制的盐溶液,温度在35C时,经喷雾后的收集液,其pH值为6.57.2 允许用稀释后的化 学纯盐酸或氢氧化钠调整pH值 可用酸度计或pH精密试纸检测pH值 1.4.2.3盐雾沉降率 在试验有效空间内,任意一个位置上的洁净收集器,连续收集喷雾时间最少为16h,平均每小时在 约80cm'的水平收集面积(直径为10cm)内,盐雾沉降率为1~2mL 11.4.2.4试验温度 试验有效空间内的温度为35C 11.4.2.5试验时间 试验样品承受连续喷雾的试验时间为48h或者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但至少为48h 1.4.3对试验箱(室)的要求 1.4.3.1试验箱(室)及其附件的材料应能抗盐雾腐蚀和不影响试验结果 11.4.3.2盐雾不得直接喷向试验样品,试验箱(室)内及附件上的聚集液不得滴在试验样品上 11.4.3.3盐雾应均匀地沉降在试验样品上,接触过试验样品的盐溶液不得回收再用 11.4.3.4试验箱(室)应有适当的排气孔,防止产生压力差,影响盐雾均匀分布 11.4.3.5雾化器应耐腐蚀,不变形,耐磨损,互换性好,应能产生细密、潮湿、分散均匀的盐雾 11.4.3.6喷雾用压缩空气应无杂质、袖污,并应加温,加湿,气压平稳 喷雾压力应能满足所要求的喷 雾速率 11.4.3.7试验箱(室)结构要坚固耐用,并有足够大的容积(试样体积的五倍以上) 1.4.4试验程序 11.4.4.1预处理 用不产生腐蚀或不产生防护膜的溶剂清洗试验样品表面的污物或临时防护层,直至表面清洁干净 不挂水珠 有机涂层不应使用有机溶剂清洗 不需要试验的端面或接触面,均应涂上腊层或其他类似物 质加以保护 1.4.4.2初始检测 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对试验样品进行全面直观检查及性能检测,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 定进行 全面直观检查包括;金属表面,涂层,防腐蚀用的表面处理层多金属按触区,无涂层电子部件及电 路、易发生故障的机械系统、电热绝缘、高应力区、聚集盐液区、缝隙等 11.4.4.3试验 11.4.4.3.1空载试运行 试验前,试验箱(室)需经过连续喷雾时间为1624h的空载试运行 当确定可保持稳定的试验条 件时,方可投入试验样品进行试验 在5d内曾使用过的试验箱(室)可免做空载试运行 11.4.4.3.2测定盐溶液的沉降率和pH值 22
GB/T13543一92 -般应至少采用两个收集器,一个放在接近任-喷嘴处,另一个则放在远离所有喷嘴处 收集器的 位置不应被试验样品遮盖,试样和其他物体上的聚集液不得滴落到收集器中 沉降率应满足11.4.2.3 条的要求,否则需经调整后再作测试 可合并所有的收集液,在35c下测量氧化钠的含量和pH值 11.4.4.3.3试验样品的放置 试验样品按2.5.了条的要求放置在试验箱(室)内 平面试验样品应与试验箱(室)的垂直平面成15 30"角放置 试验样品不应互相接触或遮盖,也不应和其他金属或吸水材料接触 聚集液滴不应由一个试样滴到 另一个试样上 试验样品的间距应能使盐雾自由沉降到每个试验样品的受试表面上 11.4.4.3.4受试样品的预热 将试验箱(室)的温度调到35C,使试验样品的温度稳定时间至少2h后,才可喷雾 11.4.4.3.5连续喷雾时间 按11.4.2.5条规定进行.连续喷雾时间,每24h(或12h)检测盐雾沉降率相p值一次,沉降率不 符合H.42.3条要求时,则此段时间的试验需按1n.45条有关要求处理 1.444恢复 试验结束后,试验样品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放置48h,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进行恢 复、干燥 知直现检查需要,可用不超过38c的谎动水轻轻地冲洗,允许用请洁的压缩空气吹去水珠 11.4.4.5最后测量 试验样晶按11.44.2条要求进行全面直观检查及性能检测,或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进 行 11.4.5试验中断处理 11.4.5.1欠试验中断 当出现试验条件低于容差下限时,应对试验情况作出判断 经对试验样品进行全面直观检查,认为 能继续试验时,再在试验条件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下继续试验 试验时间由低于试验条件容差下限的中 断点之前的符合试验条件要求的最后一个测试点继续算起 11.4.5.2过试验中断 当出现试验条件超过容差上限时,应中断试验,经对试验样品进行全面直观检查,认为不会对最终 试验结果有不利影响或能及时修复时,可在试验条件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下,继续试验 高于试验条件 上限的中断点之前的试验时间有效,试验时间由中断点继续算起 如果无法对最终结果作出判断,则需 用新的试验样品重新进行试验 11.4.6合格判据 由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 11.4.7引用本盐雾试验方法时应规定的细则 预处理条件; a 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b 试验样品的放置状态; 合格判据; d 试验时间及注意事项; 恢复和干燥时间 其他 1.5温度-湿度-高度试验 1.5.1试验目的 确定机载数字通信设备在使用期间非工作状态下,对实际可能遇到的低温低气压和高温高湿两者 23
GB/T13543-92 循环综合作用的环境条件适应性 11.5.2试验条件 11.5.2.1低温低气压 温度;一55C; a. b.高度:15250m(11.6kPa) 11.5.2.2高温高湿 温度:60C; a 相对湿度95% 1.5.2.3循环吹数 不少于4次 11.5.3对试验箱(室)的要求 11.5.3.1应采用温度-湿度-高度综合试验箱(室)进行试验 试验箱(室)应满足11.5.2条中规定的各 种试验条件,并具有监控这些试验条件的辅助仪表 1.5.3.2试验样品上引出线长度要适当,引出线经过试验箱(室)壁时应不留缝隙,并要有足够的密封 绝缘 11.5.4试验 试验过程中各试验条件的控制见图4. 11.5.4.1预处理 使试验样品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达到温度稳定 11.5.4.2初始检测 按2.5.2条或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进行 S 11.5.4.3试验 按2.5.3条将试验样品放在低气压箱内 a 箱内温度在2h内下降到一55c; b 箱温不变,箱内气压以3.5一5kPa/min的速率下降到11.6kPa并保持之.该步骤从开始到完 c. 成所用的时间是2.5h 箱内气压和温度在30min内上升到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的温度 d 温度、气压不变,箱内相对湿度升高到95%,保持2.5h e. 保持相对湿度95%不变,箱内温度在30min内升高到60c:; 保持60C和95%相对湿度不变,时间6h; g 保持相对湿度不变,箱内温度在8h以内均匀下降到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的温度; h 保持箱内相对湿度95%和正常试验大气条件的温度2h; 重复b至i的作法至少3次; 恢复到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 箱内温度在2h内下降到-55C; 保持一55C温度不变,箱内气压以3.5~5kPa/min的速率下降到11.6kPa 此步骤从开始到 m. 完成所用时间为2.5h; 在30min内箱内恢复到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 11.5.4.4恢复 试验样品取出箱外,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达到温度稳定 1.545最后检测 按2.5.7条或产品标难(或技术条件)中的规定进行 24
GB/T13543-92 5%, 0o 湿 " 度 C 60 40 2x 55 60 3050 6100 9100 度 12200 15250- 15250n 1525Um 时间h 2.50.52.5 2.5 13 12 算 初始检测 0重复第二步至第九步至少3次后接第十一步 最终检测 图例说明.O温度达到稳定;-设备不工作;x×××设备工作并检测性能 图4温度-湿度-高度试验控制图 11.5.5试验中断处理 按2.6条和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的规定进行 11.5.6合格判据 按2.5.8条或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的规定进行 11.5.7引用本温度-湿度-高度试验方法时应规定的细则 检测项目和要求; a. 若试验条件不适用时,则另行规定并加以说明, b 恢复若不是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应另行规定,并加以说明 其他 d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第54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长新

工作空间人体尺寸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作空间人体尺寸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作空间人体尺寸的编号:GB/T13547-1992。工作空间人体尺寸共有8页,发布于1993-04-01
大气降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新氟试剂光度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大气降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新氟试剂光度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大气降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新氟试剂光度法的编号:GB/T13580.10-1992。大气降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新氟试剂光度法共有4页,发布于1993-03-011993-03-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