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428-2014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Codeforearthquakelossestimationandits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编号:GB/T19428-2014。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共有43页,发布于2015-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1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20.25
  • 实施日期2015-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3页
  • 文件大小620.26KB

以图片形式预览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19428一2014 代替GB/T194282003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Codeforearthquakelossestimationandits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 2014-12-22发布 2015-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9428一2014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地震动影响场生成 场地分类与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建筑物震害预测 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 次生灾害估计 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估计 l0 ll 防震减灾对策 信息管理系统 12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建筑物信息调查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生命线工程信息调查表 25 附录c规范性附录)次生灾害源信息调查表 28 附录D(规范性附录)人口与经济数据信息调查表 30 附录E(规范性附录)数据分类与代码 3 附录F(规范性附录)建筑物调查数据代码 38 参考文献 39
GB/T19428一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428一2003《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与GB/T19428- 2003相比技术变化如下 -第3章中增加了“地震灾害预测”和“建筑物震害影响因子”的术语和定义,修改了“设定地震” 和“场地效应”的定义,删除了“地震环境”和“构造类比”的术语和定义(见3.2.3.3,3.5,3.8) -第4章中通过列表规定了不同级别工作相应的内容和详细程度;增加了对行业、小城市、县城、 社区的工作级别的规定见表1、4.1.4、4.1.5); 第5章中增加了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的比例尺要求,增加了地震烈度作为震害预测地震输人 的规定见5.8、5.l0、5.ll); -第行章中增加了何种情况下可不编制场地类别划分图的条放(见.4.37 第了章中细化了结构分类;给出了详查,抽查和普查的适用范围和调查肉容;规定了不同级别 工作的抽样率最低限;强调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应与实际震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见7.1、7.2、 7.5); -第8章中补充了隧道等部分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的规定,给出了利用震害率并考虑地震地质 灾害影响进行供水、燃气管网震害预测的分析方法(见8.1.5,8.1.6,8.2); -第9章中删除了甲级工作对其他次生灾害的要求;删除了对策内容要求;删除了火灾蔓延、毒 气扩散等灾种的数值模拟内容;修改了调查内容的具体要求(见9.1.3,9.2); 第10章中增加了建筑物室内装修损失,生命线工程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内容(见10.1.3 10.4.4); -第11章将“震前预防对策”改为“地震灾害防御辅助对策”;将“地震应急辅助对策”改为“地震 灾害预测信息”见11.1、l1.2); 第12章重新编写了“信息管理系统”各条款内容; 按结构类型细化了“建筑物信息调查表”作为附录A;增加了“生命线工程信息调查表”作为附 录B;增加了“次生灾害源信息调查表”作为附录C;增加了“人口与经济数据信息调查表”作为 附录D;将原来的附录D按数据大类给出了具体的数据代码作为附录E;将原来的附录C进行 了修改和完善作为附录F 修改和完善了部分条款的表述 本标准由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四川省地震局,海洋大学,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广东省地震局、福建 省地震局、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山东省地震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柏涛,冯启民、李谊瑞、孙景江、李山有、郭恩栋,张令心、聂树明,李志强、 林均岐、戴君武、黄宏生、余世舟、陈洪富、赵风新、王东明、冯义钧、肖兰喜、范灵春、张桂欣 本标准于2003年12月首次发布,2013年第一次修订
GB/T19428一2014 引 言 GB/T19428一2003自颁布实施以来,指导了全国二十几个城市和诸多大型企业的地震灾害预测 工作,其产出成果在我国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地震应急等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促成修订本标 准的主要原因是 -该领域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原标准的部分条文已不适合当今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 -地震灾害预测数据成果的服务范围已经扩展到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地震应急管理以及社会服 务工程等方面;面向不同的服务对象,需要提供多尺度,多精度的技术数据服务和支持" 针对我国新的结构类型和设防结构的多样性,需要吸收一些新概念、新方法和新的研究成果" 兼顾几个方面的方法、模型、数据,结果与结论等服务支持需求
GB/T19428一2014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行地震灾害预测以及建立其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内容,技术方法、技术要求及成果 表达形式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乡镇(社区)以及由若干城市所组成的区域,也适用于行业、大中型企业等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923一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B/T18208.4一2011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 GB18306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218一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20258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B/T23705一2009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 GB/T24335一2009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GB/T24336一2009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GB/T27932一2011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震灾害earthquakedisaster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和社会功能的破坏 [GB/T18207.1一2008,定义5.1] 3.2 地震灾害预测earthquakedisasterpredietionm 对未来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作出估计 估计某一区域在遭遇一定强度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可能 发生的破坏程度,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等 注,修改采用GB/T18207.1一2008,定义5.9. 3.3 设定地震 scenarioear urhquake 为进行地震灾害预测而给出的对某一区域可能产生震害或可以体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结果的具
GB/T19428一2014 体地震,包括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和震级 注:修改采用GB/T18207.2一2005,定义6.3.1 3.4 工程结构地震易损性seismiculnerabiltyofstructure 与地震动参数相关的工程结构的条件破坏概率 3.5 场地效应siteefrteet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 3.6 生命线工程系统lifelineengineeringsystem 能源(电、气、油、热)供应、,通讯,交通、供水等工程系统的总称 地震次生灾害earthquakeindueeddisaster 地震造成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 例如,火灾、,爆炸、瘟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以及水灾、泥石流和滑坡等对居民生产和生活区的破坏 [GB/T18207.1-2008,定义5.3] 3.8 建筑物震害影响因子seismtedameeimpac'tatrfbulding 影响建筑物抗震性能和震害程度的参数, 例如,场地类别、结构类型、建造年代、层数、用途、抗震设防标准、材料强度和使用现状等 基本规定 4.1 工作分级与内容 4.1.1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工作按工作内容、工作详细程度以及精度要求分为甲级、 乙级和丙级 4.1.2甲级,乙级和丙级的主要工作内容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不同级别工作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工作要求 序号 专题名称 甲级 乙级 丙级 B 地震动影响场生成 B 场地分类与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建筑物震害预测 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 次生灾害估计 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估计 防震减灾对策 B 信息管理系统建立 注:表中的“A”表示专题工作的详细程度和精度要求“高”,“”表示“较高”,"C”表示“一般”,具体要求分别在各 专题中详细规定;“一"表示该专题可不做
GB/T19428一2014 4.1.3大中城市建成区宜按不低于乙级工作要求开展工作 4.1.4其他城市,县,乡(镇,街道、社区等宜按丙级工作要求开展工作 4.1.5大中型企业,医疗卫生,教育等行业宜按不低于乙级工作要求开展工作 4.2数据 各专题数据、多专题共用的基础数据以及图件比例尺应分别按甲、乙、丙级工作内容要求获取 4.3基本资料收集 4.3.1在进行详细资料调查前,应收集工作区内人口、经济、环境等基本信息,各类工程结构的总体分 布情况,当地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结构类型和各类建筑物所占比例,各类生命线工程基本信息等 4.3.2若所调查区域内、周边地区或同类地区近期遭受到破坏性地震,宜补充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的 震害特点、震害分布等资料 地震动影响场生成 5.1地震动影响场的表征参数为地震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以及地震灾害预测所需 的其他参数 5.2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对应关系应采用GB18306的相关规定 5.3甲级工作应满足下列要求 地震动影响场对应的超越概率水平应为50年63%,10%、2%以及更小超越概率水平 a 如1%); 地震动影响场应按GB17741工作要求编制的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确定 b 乙级工作应满足下列要求 5.4 地震动影响场对应的超越概率水平应为50年63%、10%和2%; a b)地震动影响场可根据按GB17741工作要求编制的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确定,或按照 GB18306的规定经场地类别调整后确定 5.5丙级工作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地震动影响场对应的超越概率水平应为50年10%; b 地震动影响场可按照GB18306的规定经场地类别调整后确定 5.6已经做过地震动参数小区划的工作区,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与地震活动性参数有重大变动时应重新 进行小区划工作,在场地工程地质资料有显著补充时应重新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和地震动参数 区划 5.7甲级和乙级工作的工作区面积小于1km且场地条件均一时,地震动影响场可按单个场地给出 5.8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的比例尺宜不小于1:250000,对某些占地范围较小的场地宜采用 : 1:50000- 1 10000. 5.9甲级工作和乙级工作应根据工作区及邻近地区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考虑13个设定地震,其中 a)设定地震的确定可采用地震构造法、历史地震法等; b)设定地震的地震动影响场,可利用适合工作区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得到,场地条 件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可采用GB18306给出的经验系数调整 5.10地震动影响场对应的地震烈度小于度时,可不做该参数下的后续各项地震灾害预测 5.11当采用地震烈度作为地震灾害预测的影响场表征参数时,宜选取、、、、X度设定地震烈 度作为地震灾害预测
GB/T19428一2014 场地分类与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般规定 6.1.1甲级工作,应开展或补充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与调查工作,进行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编绘 场地类别分区图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 工作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应符合GB17741的规定 6.1.2乙级工作,可利用已有资料和数据,需要时可适当补充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与调查工作,采用规范 方法或其他经验方法进行场地类别划分和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编绘场地类别分区图和地震地质灾 害小区划图 6.1.3丙级工作,可利用已有资料和数据,采用现行国家抗震设计规范和抗震鉴定标准的方法或其他 经验方法进行场地类别划分和场地地震地质灾害影响程度的简单判断 6.1.4已经做过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的工作区,如有最新工作成果应予以补充 6.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与调查 6.2.1勘察与调查工作,应符合GB17741,GB50011和GB50021的规定 6.2.2勘察工作内容,应包括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动力和静力参数测试及地震活动断层探测等 6.2.3调查工作内容,应包括收集、整理和分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和地震构造等资料 6.2.4场地类别划分应符合GB50011的规定 6.3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6.3.1地震地质灾害包括地震作用引起的地表破裂、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及岩土崩塌与滑坡等灾害 6.3.2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按照现行国家抗震设计规范和抗震鉴定标准的方法或其他经验方法进行 6.4成果表达方式 6.4.1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可以是一幅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地表破裂,岩土崩塌与滑坡等多种类型 灾害信息综合表示图,也可以是多幅单一类型灾害信息表示图 表达方式上除了平面图之外,宜以必要 的柱状图与剖面图辅助说明 6.4.2场地类别分区图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的比例尺,宜与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一致,但结合具 体场地和灾害类型,图件比例尺可以适当放大,缩小 6.4.3工作区场地类别单一时,可不编绘场地类别分区图 建筑物震害预测 7.1 -般规定 7.1.1确定工作区内的重要建筑物,并逐栋详细调查和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 7.1.2工作区内量大面广的建筑物,应按结构类狠分类,每类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 给出相应的易损性矩阵 7.1.3计算分析得出的各种结构类型的易损性矩阵应与实际震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别较大时应提 供充分理由,否则应参照实际震害资料对易损性矩阵进行调整 7.2建筑物分类 7.2.1现有建筑物可分为重要建筑物和一般建筑物
GB/I19428一2014 7.2.2重要建筑物应包括: a)党政机关,抗震救灾指挥部等部门的主要办公楼; b)公安、消防、医疗救护,学校、幼儿园等单位的主要建筑物 用于应急避难的大型公共场所及其他重要建筑物; c d)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重要建筑物,如主要的水厂,电厂,变电站,通讯中心,火车站、汽车站地铁 地下车站等交通枢纽、航空港等 7.2.3 -般建筑物指除重要建筑物以外的建筑物 7.2.4 -般建筑物分类时,对当地量大面广的建筑物应进行明确的结构类别划分,非量大面广的特殊 类型建筑物,普查时按实际结构类型填表,数据管理归属其他结构 一般建筑物可分为 多层砌体结构 a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b c 高层建筑; d 自建民宅 e)工业厂房 f 其他结构 7.3建筑物破坏等级划分 建筑物破坏等级可按GB/T24335一2009进行划分 7.4单元小区的划分 建筑物现场调查和地震易损性分析可根据工作区的具体情况划分单元小区 单元小区可按下列标 准划分 a)按街道围成的区域划分; 按城市各行政区划或街道办事处、乡镇、居民委、居民小区等划分 b) e)按社区划分; d 将工作区划分为若干个等面积和等形状的网格单元 7.5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 7.5.1调查和收集建筑物的有关数据,调查方式可分为下列三种 a)详查;逐栋收集建筑物的图纸资料和有关数据,填写建筑物详查表,表格形式可参考附录A中 表A.1一表A.6; 抽查;抽查样本应兼顾建造年代、层数,设防标准、场地情况,地域分布及用途等诸多因素合理 b 选取,抽样率应满足7.5.2e)要求或7.5.3e)要求 但每种类型结构的样本量不宜少于50栋,对 于高层建筑和工业厂房可适当减少 抽样样本建筑物的信息调查宜采用详查方法,并逐栋填 写详查表,表格形式可参考表A.l表A.6 普查;调查建筑物的主要信息,宜包括建筑地点、建造年代、层数、结构类型、建筑面积,使用现 状等,填写建筑物普查表,表格形式可参考表A.7 7.5.2甲级工作及调查内容包括 对工作区内的建筑物进行普查; a b)采用详查方法调查重要建筑物 采用抽查方法调查一般建筑物,抽样率不宜低于4%,且不少于7.5.1b)样本量要求; c d根据需要,可对典型建筑物进行现场动力特性测试 7.5.3乙级工作及调查内容包括
GB/T19428一2014 按单元小区调查建筑物的统计信息,包括单元小区内的建筑物总数量、各种类型建筑物数量和 建筑面积、建筑年代分布和现状概况等信息; b)采用详查方法调查重要建筑物; 采用抽查方法调查一般建筑物,抽样率不宜低于2%,且不少于7.5.1b)样本量要求 c 7.5.4丙级工作及调查内容包括 按单元小区调查建筑物的统计信息,包括单元小区内的建筑物总数量,各种类型建筑物数量、 a 结构特征,建筑面积,建筑年代分布和现状等信息 采用详查方法调查重要建筑物 7.6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7.6.1甲级和乙级工作 7.6.1.1重要建筑物应按单体进行抗震分析,可选用下列方法 a)弹塑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方法; 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的其他简化方法 b 7.6.1.2 -般建筑物的抽样建筑物除可采用7.6.1.1规定的方法外,还可采用模式判别法、震害影响因 子法等简化方法 7.6.1.3普查的建筑物可按类比法、经验判定法进行易损性分析 7.6.1.4特殊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如古建筑、重要的大型工业设施设备等,宜进行专门的地震易损性 分析 7.6.2丙级工作 重要建筑物可按7.6.1.1规定的方法,进行易损性分析;其他建筑物可按类比法、经验判定法或群体 易损性分析方法进行易损性分析 7.7 主要成果 主要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基础资料调查汇总; a b 重要建筑物的单体易损性分析结果; 甲级工作和乙级工作的抽样建筑物单体易损性分析结果; c d 不同类型建筑物的地震易损性矩阵; 工作区各类建筑物抗震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地震高危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抗震薄弱环 e 节等 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 8.1 -般规定 8.1.1生命线工程中的建筑物,应按第7章的规定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 8.1.2生命线工程的数据资料调查,可采用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并按附录B填写生命线 工程调查表 8.1.3生命线工程中各类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等的破坏等级,可按GB/T24336一2009进行划分 8.1.4工作级别可分为甲级工作和乙级工作,按不同工作级别对各类生命线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等进 行地震易损性分析
GB/T19428一2014 8.1.5甲级工作可 a)采用统计分析法,规范校核法,抗震性能评估简化方法等进行桥梁、隧道结构的震害预测 b)采用7.6给出的方法进行容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物,如变电站主控制楼、配电装置室等 的震害预测 对主要的高压电气设备,应按其结构特点进行抗震可靠性分析 d) 采用变形或强度校核法进行泵房、水池的震害预测 e)采用抗力校核法进行储气柜(罐)等的震害预测 采用抗滑移和抗倾覆能力校核法进行通信设施、设备震害预测; g 采用震害率法并考虑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供水,燃气管网的震害预测 h)采用网络连通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各生命线工程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地震影响范围分析 8.1.6乙级工作可 采用统计分析法、规范校核法、抗震性能评估简化方法等进行桥梁,隧道结构的震害预测 a 采用简化方法对电力系统中的构筑物进行震害预测 b 采用经验破坏概率方法对高压电气设备进行震害预测 c 采用变形或强度校核法进行泵房、水池的震害预测 D 采用抗力校核法进行储气柜(罐)等的震害预测 采用抗滑移和抗倾覆能力校核法进行通信设施、设备震害预测; f 采用震害率法并考虑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供水,燃气管网的震害预测 g 采用经验方法进行各生命线工程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地震影响分析 h 8.2交通系统 8.2.1工作区内的主干道路、主要桥梁、隧道等,应进行震害预测 8.2.2数据资料的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a)交通网络平面图,应注明主要桥梁、隧道、交通枢纽建筑等的位置, b 主干道路的名称,宽度、长度、场地条件等资料,可参考表B.1填写调查表 e)主要桥梁、隧道的图纸及场地条件等资料,可参考表B.2,表B.3填写调查表 8.2.3甲级工作内容包括 a)主要桥梁、隧道的震害预测 b) 主干道路的震害预测: e)交通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分析 8.2.4乙级工作内容包括 主要桥梁、隧道的震害预测; a b 交通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经验估计 8.2.5主要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a)主要桥梁、隧道震害预测结果; b 主干道路震害预测结果; e) 交通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分析或经验估计结果; d)交通系统抗震薄弱环节 8.3电力系统 8.3.1电力系统中的单机容量为300Mw及以上和规划容量为800Mw及以上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建 筑物、110kV及以上的变电站主控制楼,配电装置室等主要建筑物和高压电气设备应进行震害预测 8.3.2数据资料的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GB/T19428一2014 a)电网地理接线图、电网主结线图; b 主要高压电气设备名称、,型号,安装方式等资料,可参考表B.4填写调查表; c工作区内各电厂,变电站的图纸及其服务范围 d)发电厂,变电站之间,发电厂之间,变电站之间的关系 8.3.3甲级工作内容包括 a)建筑物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b)高压电气设备的抗震可靠性分析; 供电网络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分析 c 8.3.4乙级工作内容包括: 建筑物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a 主要高压电气设备的抗震可靠性估计 b 供电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经验估计 c 8.3.5主要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建筑物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 a b高压电气设备抗震可靠性分析结果 电力系统网络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分析结果; C d)电力系统抗震的薄弱环节 8.4供水系统 8.4.1供水工程中的取水构筑物、输水管道,水质净化处理厂中的主要水处理构筑物和泵房、氧库等 应进行震害预测 8.4.2数据资料的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a)供水主干管网平面布置图,应注明水厂,泵站的位置,可参考表B.5填写调查表 各管段的材料,接头型式,直径、壁厚,埋深及场地条件等资料; b) e)对水厂,泵站中的水处理池、泵房等,收集图纸等资料,可参考表B.6和表B.7填写调查表 8.4.3甲级工作内容包括 主干管网的震害预测: a b) 系房,水池的震害预测; c)供水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分析 8.4.4乙级工作内容包括 a)主干管网的震害预测 b 泵房、水池的震害预测 供水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经验估计 c 8.4.5主要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a)主干管网震害预测结果; b 建筑物、构筑物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 e供水系统功能失效及影响分析结果; d 供水系统抗震薄弱环节 8.5供气系统 8.5.1工作区内的供气主干线管网以及气源厂、门站、调压站中的重要建筑物、储气罐(柜),应进行震 害预测 8.5.2专题数据资料的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GB/T19428一2014 a供气主干管网平面图,注明气源厂、门站,调压站的位置; b)各管段的材料,接头型式,直径,壁厚,埋深、工作压力等资料 c 对气源厂,调压站中的重要建筑物储气柜(罐)等,收集图纸等资料,可参考表B.8和表B.9填 写调查表 8.5.3甲级工作内容包括: 主干管网的震害预测 a 储气柜(罐)等的震害预测 b e)供气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分析 8.5.4乙级工作内容包括 气管网的震害预测; 供 a b) 储气柜(罐)等的震害预测 c供气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经验估计 8.5.5主要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供气管网震害预测结果; b建筑物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 c储气柜(罐)等震害预测结果; d供气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分析结果 供气系统抗震薄弱环节 8.6通信系统 8.6.1工作区内的重要通讯建筑物、通信设施和重要通信设备,应进行震害预测 8.6.2专题数据资料的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a)重要通信设备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重量、尺寸,固定情况,所在建筑物的总层数及所在楼层 等资料,可参考表B.10填写调查表; b 重要建筑物结构图纸、现状等资料; 重要设施(基站、通信发射塔等)图纸、现状等资料 c d) 各重要通信部门的服务范围 8.6.3甲级工作内容包括: 通信设施、设备的震害预测; a b)通信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分析 8.6.4乙级工作内容包括: 通信设施、设备的震害预测 b)通信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经验估计 8.6.5主要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a)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 b通信设施、设备震害预测结果; e)通信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分析结果; d 通信系统抗震薄弱环节 次生灾害估计 9.1 -般规定 g.1.1甲级和乙级工作宜进行火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水灾、海啸等地震次生灾害的
GB/T19428一2014 估计,给出危害性等级,丙级工作可不做此项工作 g.1.2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应按第6章的规定进行 9.1.3按灾害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将地震次生灾害的危害性划分为三级 I级,蔓延大片区域或可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a 级,影响范围小但可造成少量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b c) 匪级,影响范围小并不会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9.2数据调查 9.2.1对次生火灾,应调查下列内容 a)易产生次生火灾的老旧民房集中区的位置、主要火灾隐患; b)油气站的名称、位置及其易燃品种类、贮量,可参考表C.1填写调查表; e大型油库、气库的名称,位置及其易燃品种类、贮量,可参考表C.1填写调查表; d)生产或贮存易燃品的工矿企业及其易燃品仓库的名称、位置及其易燃品的种类、贮量,可参考 表C.2填写调查表 重点防火单位名称、位置及其易燃品的种类、贮量,可参考表C.3填写调查表 9.2.2对工作区可能造成次生水灾危害的大中型水库、江河堤防、湖海堤围、主要水闸等,应调查下列 内容; 大中型水库名称、位置、建造年代,库容,坝体类型与坝高、设防烈度、隐患与维修加固情况等 a 可参考表C.4填写调查表; 江河名称、长度,河流的洪水期、流经主要区域,江河堤防的建造年代.,设防标淮,隐患与维修加 b 固情况等,可参考表c.5填写调查表 湖海堤围名称、所在水系,堤围长度、建造年代、设防标准、隐患与维修加固情况等,可参考 表C.6填写调查表; 主要水闸名称、位置、所属提防或堤围、建造年代,用途、责任单位、水闸结构、闸门类型,设计流 D 量、隐患与维修加固情况等,可参考表C.7填写调查表 9.2.3对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等灾害,应调查这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名 称、,位置,责任单位及危险品的种类、贮量等信息,可参考表C.2填写调查表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界定可依据GB18218进行 9.3次生灾害影响范围估计 9.3.1根据调查信息和灾害种类,采用相应的简化算法或经验估计方法,估算次生灾害的影响范围 9.3.2根据灾害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的估算结果,划分次生灾害的危害性等级 9.4主要成果 主要成果应包括 a)次生灾害源调查与估计结果或信息表格 b)次生灾害源分布图; 次生灾害影响范围图; c d)次生灾害危害性等级 10 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估计 10.1一般规定 10.1.1人员伤亡估计主要进行因地震造成的死亡、受伤人员数量的估计,以及需安置人员数量的 10o
GB/T19428一2014 估计 10.1.2经济损失估计主要进行直接经济损失估计 10.1.3直接经济损失估计主要进行因地震造成的建筑物主体结构损失,装饰装修损失、室内财产损失 及生命线工程系统损失等的估计 10.2数据调查 0.2.1甲级和乙级工作应调查 工作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人均居住面积,城市各区的人口分布等,可参考表D.1填写 a 调查表,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内的人员在室率(工作日、节假日、黑天,白天等)可参考表A.7填 写调查表 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指数、基础建设投资等,可参考 b 表D.2填写调查表; 建筑物的平均重置造价及单位面积平均室内外财产值; c d)生命线工程重置造价 10.2.2丙级工作应调查 a 工作区人口总数、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人均居住面积、人员在室率(工作日、节假日、黑天、 白天等)等 有关经济方面的统计资料,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年收人等 b 10.3人员伤亡估计 10.3.1各级工作均应分别给出在不同地震动参数下工作区白天和夜间的死亡、重伤及需安置人员的 总数 10.3.2甲级和乙级工作均应以单元小区为单位给出死亡,受伤、需安置人员的分布 10.3.3丙级工作应按估计单元给出死亡、受伤、需安置人员的总数 10.4经济损失估计 10.4.1各级工作都应按不同的地震动参数下给出工作区的直接经济损失估计总值,直接经济损失估 计可依据GB/T18208.4一2011第7章进行 10.4.2甲级和乙级工作应以单元小区为单位给出直接经济损失的分布估计 10.4.3丙级工作应按单元小区给出直接经济损失估计 条件具备的甲级或按甲级要求的工作区,可做间接经济损失估计,间接经济损失估计可依据 0.4.4 GB/T279322011进行 10.5主要成果 主要成果应包括 a)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需安置人员估计方法,间接经济损失的估计方法 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结构,室内财产、生命线系统经济损失估计及其汇总结果及图件; b e地震作用下死亡,受伤和需安置人员等估计结果及图件 11 防震减灾对策 11.1 -般规定 11.1.1防震减灾对策建议的内容应包括地震灾害防御辅助对策和地震灾害预测信息 11
GB/T19428一2014 1.1.2地震灾害防御辅助对策建议应服务于防震减灾规划,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 1.1.3地震灾害预测信息应服务于地震发生时的盲估阶段 11.1.4 当地震灾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为地震应急服务时,可以扩展地震火害预测信息至应忽辅助决 策建议,应急辅助决策建议内容不在本标准中定义 11.2地震灾害防御辅助对策 11.2.1地震灾害防御辅助对策应确定 抗震薄弱环节,应提出相应的抗震措施; a b危旧房屋集中地段,提出优先改造建议; e)高危害小区,提出相应的防灾措施 生命线工程系统及其重要节点的抗震薄弱环节,分别提出相应的抗震措施,并提出生命线工程 d 系统的震时功能保障措施 e)重大火灾,爆炸、有毒、放射危险源等各类次灾害源,提出次生灾害避让,防治,防范等建议 f 地震地质灾害影响区域,提出主要防灾措施 区域和城市土地利用的防震减灾效能分区,划分为有利建设区,不利建设区、危险建设区三类、 提出土地利用防灾规划建议 11.2.2依据以上各类工作结果,考虑区域地震风险、,设防水准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 a)抗震救灾物资的储备预案建议,内容应包括储备物资的构成与数量、储备仓库的分布和物资管 理方式等 b 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的规模,数量及建设,改造建议; 政府和相关行业制定、修订地震应急预案的依据 1.2.3综合以上各类工作结果、区域经济、人文和社会发展特点,提出区域防震减灾规划内容建议 11.3地震灾害预测信息 地震灾害预测信息包括 a)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建筑物地震破坏严重区域: b 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严重区域; d)次生灾害严重区域 地震灾害级别和应急响应级别 11.4各级别工作的内容 甲级和乙级工作应完成本章规定的全部工作 丙级应完成11.2.1a)~11.2.1e)规定的工作 12 信息管理系统 12.1 -般规定 甲级和乙级工作都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丙级工作的信息管理系统可归属在甲级或乙级工作区内 -并完成 12.2信息管理系统结构与组成 12.2.1系统体系结构 地震灾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可基于B/S或C/Ss的体系结构,也可基于B/S和C/S相结合的体系 12
GB/T19428一2014 结构 12.2.2系统层次结构 地震灾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三层结构,即由资源管理层,业务分析层和应用表示层组成 a)资源管理层,包括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 b) 业务分析层,包括分析模型和方法; 应用表示层,提供应用和服务,将业务分析处理后的数据生成图表,文档等信息 c 12.2.3系统组成 信息管理系统可分为以下版本 专业版,面向地震科技人员提供震害防御专业信息服务; a b政务版,面向政府提供防震减灾辅助决策信息服务; 公众服务版,面向公众提供震害预测结果信息服务 12.2.4系统软硬件平台构成 系统软硬件平台应根据系统体系结构及系统涉及的数据规模配置 12.3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12.3.1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内容 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地震动影响场模拟; b 震害分析与损失估计; 次生灾害分析 c d) 地震灾害预测报告; 地震灾害防御辅助对策; 数据库管理 专业信息服务; g h 系统安全管理 12.3.2地震动影响场生成 地震动影响场可采用以下方式生成 a)采用第5章规定的设定地震等方法得到地震动影响场; b)采用人工输人或地震目录给出的地震参数,利用烈度衰减关系公式得到地震动影响场 读取地震监测台网实测的烈度速报数据,经插值得到地震动影响场 选择历史地震烈度等震线绘制地震动影响场 dD 采用数值模拟的加速度时程输人的地震动影响场 12.3.3震害分析与损失估计 震害分析与估计是在已知地震动影响场和震害预测的基础上,应用GIs平台展现震害的空间 分布 a 建筑物震害分析,给出各类建筑物震害空间分布; b生命线工程震害分析,给出各类生命线工程震害空间分布; 13
GB/T19428一2014 经济损失估计,按单元小区给出经济损失估计结果; c d)人员伤亡估计,按单元小区给出人员伤亡估计结果 12.3.4地震次生灾害分析 地震次生灾害分析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各类地震次生灾害源分布图; b)典型地震次生灾害数值模拟结果与显示; 典型地震次生灾害影响范围估计; c d)典型地震次生灾害的危害性等级分析 12.3.5地震地质灾害分析 地震地质灾害分析包括下列内容; 各类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 a b 建筑物、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源、重大工程结构等遭受各类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 12.3.6地震灾害防御辅助对策 地震灾害防御辅助对策包括下列内容 a)地震避难场所分布; 地震疏散道路分布 b 城市土地利用防灾规划建议; d)抗震救灾物资的储备预案建议; 危旧房屋分布和改造建议 地震高危害小区分布和处理对策; f 地震灾害级别判别 g h)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判别 12.3.7地震灾害预测报告 根据当前地震的震害分析与损失估计结果,及相关辅助对策信息,生成灾情报告文档 灾情报告可 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地震参数 地震震中位置图 b 地震动影响场 c d) 震害空间分布图, e)灾区基础数据; f 震害分析与估计数据; g)物资需求信息; h 辅助对策信息 12.3.8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管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数据字典,元数据的设计与管理; a b)空间数据管理与维护; 基础属性数据管理与维护; c 14
GB/T19428一2014 d)数据更新、查询、检索和统计 12.3.9专业信息服务 专业信息服务包括下列内容 a)震害预测结果查询,浏览与分析; D 各类专题图定制 空间数据交换 12.3.10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管理包括下列内容 a)用户身份认证管理; b 用户权限管理; c)用户注册信息管理; d)安全审计 运行日志管理 e 12.4数据组成与数据字典 12.4.1数据组成 震害预测数据主要由下列数据组成 a)基础地理数据; b 建筑物震害预测数据; 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数据; d)次生灾害估计数据 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估计数据; e) f 辅助对策数据 g)社会经济数据; h)地震地质背景数据; i 预测模型数据 12.4.2数据字典 12.4.2.1地震灾害预测数据字典应包括下列内容: a)数据分类及代码,见附录E b数据表名,基础地理数据表名应采用GB/T139232006附录B给出的分类代码,地震灾害预 测其他数据表名应采用表E.2给出的分类代码; 数据表结构,其格式见表2 表2数据表结构格式 序号 字段名 字段长度 注 字段中文描述 数据类型 12.4.2.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表结构参照GB/T20258给出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12.4.2.3地震应急数据表结构可参照GB/T24888一2010附录A给出的数据格式 15
GB/T19428一2014 12.4.3建筑物调查编码 建筑物调查编码见附录F 12.4.4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文件 信息管理系统可根据需要确定系统各项技术文件和内容 各技术文件内容参见GB/T8567一2006. 16
GB/T19428一2014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信息调查表 A.1砌体结构调查表见表A.1 表A.1砌体结构调查表 编号 单位(街道 建筑面积 层 数 建筑年代 m" 总高度 各层标高 m m 建筑宽度 设防标准 地基,基础 IIl 平、立面 场地条件 平面:规则不规则 立面;规则不规则 各层墙厚 用途 m 女儿墙高度、墙厚 各层砂浆强度等级 Tm 各层建筑面积 m 各层1/2高处墙体水平截面面积 各层横墙最大间距 屋盖类别 楼盖类别 砌体类别 结构承重体系 横墙承重 纵墙承重 纵横墙承重 1砖(石、砌块强度等级 16m 梁 圈梁闭合 圈梁不闭合 3 1未设构造柱 构 2外墙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及电梯间横墙与纵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 3隔开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设构造柱 柱 (4每开间内外墙交接处设构造柱
GB/T19428一2014 表A.1(续 有歪闪 无腐蚀,酥碎 有腐蚀、酥碎 l墙体;无歪闪 房 墙体;无明显裂缝 局部有明显裂缝 多处明显裂缝 2 有不均匀沉陷 3 基础;无不均匀沉陷 状 4楼、屋盖构件;无变形、腐朽或开裂 有变形、腐朽或开裂 备 注 填表人 校核人 负责人 注:简图另附 工业厂房调查表见表A.2 A.2 表A.2工业厂房调查表 编 单 位 层数 建筑面积 有无天窗 建筑年代 m 高 度 用 途 场地条件 m 圈梁道数 设防标准 地基,基础 各跨跨度 各跨长度 跨 数 m 各跨柱距 各跨墙高 各跨墙厚 m m mm 各跨柱截面尺寸 上柱 下柱 混凝土强度等级 m×m 各跨柱变截面处标高 各跨屋架下弦标高 砂浆强度等级 m m 屋面类别 屋架形式 吊车吨位 屋盖体系 无椁屋盖 有棕屋盖 结构类型 钢柱 砍柱 砖柱 等高 不等高 1围护墙与柱:无连接 有连接 每隔十皮砖有筋与柱拉结 围护" (2 女儿墙;无拉结 有拉结 高度<500mm 高度> 500mm 墙及 3)屋架端部上弦和柱顶:无圈梁 有一道圈梁 各有一道圈梁 圈梁 圈梁间距<6m 间距>6m 沿墙高;无圈梁 4 1屋架上弦;无水平支撑 厂房单元端开间 端开间及有柱间支撑的开间 2屋架下弦;无水平支撑 厂房单元端开间 端开间及有柱间支撑的开间 3屋架跨中竖向支撑;无支撑 厂房单元端开间 端开间及有柱间支撑的开间 撰 (4屋架两端竖向支持;无支撑 厂房单元端开间 端开间及有柱间支撑的开间 5)天窗两侧 天窗端开间;无支撑 有支撑 竖向支撑 间 <42m 42m 距:18m 30m 6柱间支撑;无支撑 单元中部有一道柱间支撑 单元两端各有一道柱间支撑 18
GB/T19428一2014 表A.2(续 1 混凝土柱;无裂缝 有裂缝 多处裂缝 有变形 2 屋盖构件;无变形 无开裂 有开裂 有明显裂缝 多处明显裂缝 3 墙体;无明显裂缝 现 4墙体:无歪闪 有歪闪 无腐蚀酥碎 有腐蚀酥醉 有不均匀沉陷 5基础;无不均匀沉陷 备 注 填表人 校核人 负责" 注:简图另附 A.3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调查表见表A.3 表A.3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调查表 单 位 编 建筑面积 建筑年代 层 数 m 高 度 平、立面 平面;规则不规则 立面;规则不规则 楼盖类别 屋盖类别 地基、基础 设防标准 场地条件 用 途 框架 结构类型 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 各层标高 l 各层宽度 mm 各层长度 mm 各层混凝土强度等级 柱 剪力墙 各层剪力墙最大间距 剪 力 墙 高度 厚度: 长度 0 各层框架柱截面 边柱: 尺寸及纵向配筋 中柱 mXm 各层柱距 m 各层柱跨度 IIl 19
GB/T19428一2014 表A.3(续 填充墙材料及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填充墙厚度 填充墙最大间距 m 框架型式;单向 双向 结构 有拉结 高度<500mm" (2 女儿墙,无拉结 高度> 500mm 构造 3填充墙与柱;无拉结 有拉结 间隔600mm与柱拉结 1梁、柱:无开裂 有开裂 多处开裂 2填充墙:无明显裂缝 多处明显裂缝 有明显裂缝 3基础:无均匀沉陷 有不均匀沉陷 备 注 填表 校核人 负责人 注,简图另附 底部框架和内框架结构调查表见表A.4 表A.4底部框架和内框架结构调查表 编 单 位 建筑面积 建筑年代 层 数 m 建筑高度 途 用 m 设防标准 地基、基础 地形类别 结构类型 底部框架 底部内框架 多排柱内框架 各层标高 各层砍强度等级 各层墙厚 各层砂浆强度等级 IIl 各层横墙最大间距 圈梁道数 屋盖类别 楼盖类别 底层 其余各层 各层建筑面积 m” 各层1/2高处墙体水平截面面积 m 各层柱截面尺 边柱 寸及纵向配筋 中柱: Xm m 各层柱距 各层柱跨度 m TO 20
GB/T19428一2014 表A.4(续 各层宽度 各层长度 m 框架层勇力墙材料类型 砌体填充墙 锅筋盼 框架层剪力墙尺寸 间距: 厚度 高度: 长度 m 圈梁;未设 屋盖处设圈梁 隔层设置 每层设置 结 2 圈梁最大水平间距/ 12 16 16 /m:8 3女儿墙;无拉结 有拉结 高度<500mm 高度>500mm 4构造柱;未设 设构造柱 隔开间设 每开间设 1梁、柱:无裂缝 有裂缝 多处裂缝 (2墙体;无明显裂缝 有明显裂缝 多处明显裂缝 现 3墙体;无歪闪 有歪闪 无腐蚀酥碎 有腐蚀酥醉 状 基础;无不均匀沉陷 有不均匀沉陷 注 填表人 校核人 负责人 注:简图另附 A.5空旷结构调查表见表A.5 表A.5空旷结构调查表 编 单 位 层 数 建筑面积 建筑年代 用 途 m 高 度 平,立面 平面:规则不规则 立面;规则不规则 m 地形类别 设防标准 地基,基础 屋面类别 屋架型式 圈梁道数 结构类型 大厅;混凝土柱 砖柱 其他部分:无柱 混凝土柱 砖柱 大 厅 高度 宽度 长度 IIl 其他部分 高度 宽度 长度 砍柱截面尺寸 栓强度等级 mXm 砖柱截面尺寸 砂浆强度等级 m×mm 21
GB/T19428一2014 表A.5(续 跨 度 柱距 砖或砌块强度等级 m m 墙厚 柱顶标高 柱变截面处标高 m m mm 屋架下弦标高 1屋架上弦;无支撑 单元端开间 端开间及有柱间支撑的开间 (2屋架下弦;无支撑 单元端开间 端开间及有柱间支撑的开间 支 3屋架跨中竖向支撑:无支撑 单元端开间 端开间及有柱间支撑的开间 布 4屋架两端竖向支持;无支撑 单元端开间 端开间及有柱间支撑的开间 置 木屋架;无支撑 单元两端第二开间各设一道上弦横向支撑 5 6柱间支撑;无支撑 单元中部有一道柱间支撑 单元两端各有一道柱间支撑 (1屋架底部标高处;无圈梁 有圈梁 2)沿墙高;无圈梁 有一道圈梁 有两道以上圈梁 其 女儿墙;无拉结 有拉结 高度<500 高度>500mm 3 mm 他 (4围护墙与柱:无拉接 有拉接 每隔十皮砖有筋与柱拉结 (5舞台口墙体:无构造柱 有构造柱 1)梁、柱;无裂缝 有裂缝 多处裂缝 有明显裂缝 (2)墙体;无明显裂缝 多处明显裂缝 3屋盖构件;无变形、开裂 有变形、开裂 状 4)基础:无不均匀沉陷 有不均匀沉陷 填表人 校核人 负责人 注:简图另附 A.6高层建筑调查表见表A.6 表A.6高层建筑调查表 编 建筑名称 单 位 设计单位 建筑面积 建筑年代 层 数 m 地上层数及高度 地下室层数及结构形式 m 22
GB/T19428一2014 表A.6(续 总高度 平、立面 平面;规则不规则 立面;规则不规则 m 屋盖类别 楼盖类别 地基、基础 设防标准 用 场地条件 途 钢筋於框架钢筋栓框架-剪力墙钢筋栓剪力墙钢筋栓框架-筒体 结构类型 钢筋砍简体钢结构其他(说明结构形式 各层标高 nmm 各层宽度 IIl 各层长度 m 各层混凝土强度等级 柱 剪力墙或筒体: 各层剪力墙最大间距 剪力墙或筒体 厚度 高度 长度 m 各层框架柱截面 边柱 尺寸及纵向配筋 中柱: m×mm 层柱距 备 m 各层柱跨度 填充墙材料及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填充墙厚度 填充墙最大间距 m m 裙房情况(层数、面积、结构形式及与主楼连接形式 4)梁、柱剪力墙;无开裂 有开裂 多处开裂 房 屋 填充墙;无明显裂缝 有明显裂缝 多处明显裂缝 (2 状 3)基础;无均匀沉陷 有不均匀沉陷 备 注 填表人 负责人 校核人 注:另附一张标准层平面图纸(可由原图复印或缩小复印.
GB/T19428一2014 建筑物普查表见表A.7 表A.7建筑物普查表 单位(街道) 编 建筑面积 建筑年代 层 数 m 建筑高度 度 用途 m m 唇 设防标准 数 室内资产 夜 墙体厚度 结构类型 平、立面 规整不规整 nmm 结构现状 完好 开裂 歪闪 变形 腐蚀 不均匀沉陷 其他说明 24
GB/T19428一2014 附 录B 规范性附录 生命线工程信息调查表 生命线工程信息调查对象包括道路、桥梁、隧道、高压电气设备、管线与管网,取水和供水构筑物、 井,泵设备、燃气场站设施设备、储气(柜)罐和通信设施,调查信息见表B.1一表B.10 表B.1道路调查表 地址 道路等级 道路名称 道路结构 竣工时间 序号 道路宽度 长度 单位造价 场地类别 元/米 m IIl 运行现状描述及照片编号 审核人 调查人 日期 日期 表B.2桥梁调查表 桥址 所属道路 序号 桥梁名称 结构形式 竣工时间 长度 造价 设防烈度 场地类别 元 m 运行现状描述及照片编号 调查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表B.3隧道调查表 地址 所属道路 序号 隧道名称 结构形式 竣工时间 长度 造价 设防烈度 场地类别 元 m 运行现状描述及照片编号 调查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25
GB/T19428一2014 表B4高压电气设备调查表 地址 所属单位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生产厂家 造价 场站名称 场地类别 安装方式 元 运行现状描述及照片编号 调查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表B.5管线与管网调查表 所属单位 地址 序号 管网名称 设防烈度 建设年代 埋深 造价 场地类别 工作压力 元 不同材质、不同接口形式、不同管径的管道长度统计资料汇总 运行现状描述 调查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表B.6取水和供水构筑物调查表 所属单位 地址 序号 名称 结构形式 竣工时间 容量 造价 设防烈度 场地类别 m” 元 运行现状描述及照片编号 调查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表B.7井,泵设备调查表 地址 所属单位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生产厂家 造价 厂房名称 安装时间 安装方式 元 运行现状描述及照片编号 调查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26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19428-2014解读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方面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规范地震灾害预测和信息管理工作,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其中就包括GB/T19428-2014《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主要针对地震灾害预测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规范,旨在提高地震预测和信息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靠性。根据该技术规范,地震灾害预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具备以下的基本功能:

  • 地震监测、分析、预报和预警
  • 灾害评估和影响分析
  • 救援指挥和调度
  • 信息发布和共享
  • 数据存储和管理
  • 用户服务和应用支持

除了基本功能外,该技术规范还对地震预测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各种技术标准、流程和方法,以确保地震预测和信息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总之,GB/T19428-2014《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其规定科学、系统、严格,为地震灾害预测和信息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深入了解该技术规范,并积极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以提高地震预测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相关资料

和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类似的标准

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第1部分:古籍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第1部分:古籍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第1部分:古籍的编号:GB/T31076.1-2014。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第1部分:古籍共有9页,发布于2015-07-01
起重机械检查与维护规程第1部分:总则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起重机械检查与维护规程第1部分:总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起重机械检查与维护规程第1部分:总则的编号:GB/T31052.1-2014。起重机械检查与维护规程第1部分:总则共有12页,发布于2015-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