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040.5-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

Leakdetectionsystems―Part5:Tankgaugeleakdetectionsyste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的编号:GB/T30040.5-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共有25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5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9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3.020.10
  • 实施日期2014-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5页
  • 文件大小541.11KB

以图片形式预览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


国家标准 GB/T30040.5一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 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 Leakdeteetonsystems一 Part5:Iankgaugeleakdleteetionsystems 2013-12-17发布 2014-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0040.5一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及符号和说明 概述 动态渗漏检测(A类 统计静默期间的渗漏检测[B(1)类 静态渗漏检测[B(2)类 渗漏警示装置 A类和B(1)类储罐液位仪用于渗漏检测系统的型式试验程序 B(2)类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的型式试验程序 l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建立A类和B(1)类测漏软件系统的标准数据库以及在现场获取数据 的方法 参考文献 22 表1各类测漏系统的性能要求 表2根据储罐容积和环境温度对数据文件进行分选 表3A类和B(1)类渗漏检测的试验顺序 表4定性评估结果的汇总 10 表5B(2)类测漏试验的进度 1 表A.1参数范围 18
GB/T30040.5一2013 前 言 GB/T30040(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分为7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 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 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燕气传感器系统; 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 第6部分:监测井用传感器显示系统; 第7部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及防渗漏外套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30040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技术内容与BsEN13160-5;2004《渗漏检测系统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英文 版)一致 本部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铸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特种设备检测研 究院、郑州永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冷成冰、宋光武、赵彦修、张庆强
GB/T30040.5一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 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 范围 GB/T30040的本部分规定了储存对水有污染的液体的级渗漏检测系统的概述、动态渗漏检测 A类),统计静默期间的渗漏检测[B(1)类],静态渗漏检测[B(2)类]、渗漏警示装置、A类和B(1)类 储罐液位仪用于渗漏检测系统的型式试验程序和B2)类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的型式试验程序 本部分适用于储存对水有污染的液体,且仅限于趴N1352所定义的液体的N级渗漏检测系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408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17930车用汽油 GB/T19147车用柴油(V GB/T30040.1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1部分;通则 GB/T30040.2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 GB/T30040.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 GB/T30040.4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燕气传 感器系统 GB/T30040.G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6部分;监控井传感器显示系统 AQ3020钢制常压储罐第一部分;储存对水有污染的易燃和不易燃液体的埋地卧式圆简形单 层和双层储罐 EN976-1玻璃增强塑料(GRP)地下储罐非压力存储液体石油燃料水平圆柱状贮罐第一部 分;单壁贮罐的试验方法和要求 EN13352;2002储罐自动检测仪表性能规范 术语和定义及符号和说明 3.1术语和定义 GB/T3004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定量输出 quantitativeoutput 以数值形式表示试验系统的渗漏速率 3.1.2 定性输出qaltativeotput 以某一特定渗漏速率为参考线,以通过或失败作为试验的判定结果
GB/T30040.5一2013 3.2符号和说明 下列符号和说明适用于本文件 偏差 L 检测概率的置信区间下限 um 检测概率的置信区间上限 MSE均方误差 PD检测准确概率 PFA误报率 PI(all所有记录中无效记录的比重 PI(lealk发生渗漏的储罐中无效记录的比重 PI(tight)密闭性储罐中无效记录的比重 模拟渗漏速率 指示渗漏的标准或极限 系统的估算偏差 B sD标准差 两样本t试验的偏压 概述 4.1通用技术要求按照GB/T30040.1 4.2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根据其操作方式可分为两类 -A类;诊断储罐和与储罐相连管道是否发生渗漏的系统; B类:只能诊断储罐是否发生渗漏的系统 4.3各类系统应满足表1中对应的性能参数 表1各类测漏系统的性能要求 种类 检出所需的最长时间 渗漏速率/(L./h 4.0 24h A动态渗漏检测 2.0 7d 0,8 14d 4.,0 24h B(1)类统计静默期间的渗漏检测 2.0 7d 0.8 14d B(2)类静态渗漏检测 0.4 6h 4.4除了表1规定的以渗漏速率表示的性能要求外,在发生300L或更大损失时,储罐液位仪测漏系 统所需的最长检出时间应不超过30min 4.5根据EN13352;2002,以上各类的储罐液位仪测漏都应具有检测是否有水存在的功能
GB/T30040.5一2013 动态渗漏检测A类 该类液位仪应与加油机的计量系统建立数字通信,以获得所有储罐外加油的信息 在表1规定的 渗漏速率下,系统的检测准确率应至少为95%,误报率不超过5% 统计静默期间的渗漏检测[B(1)类 该类系统应在表1规定的渗漏速率下检出渗漏,且系统准确率应至少为95%,误报率不超过5% 静态渗漏检测[B(2)类] 该类系统应在无加油、无卸油状态下进行渗漏检测,且系统准确率应至少为95%,误报率不超 过5% 渗漏警示装置 8.1系统应带有渗漏警示装置 A类和B类储罐液位仪测漏还应满足EN13352:2002中关于液位仪 控制台的相关要求 当检测到大于或等于表1所规定的渗漏速率时,警报器应响应 8.2若无法在要求的准确率下实现表1规定的性能,则试验报告应注明“未达到标准要求” A类和B(1)类储罐液位仪用于渗漏检测系统的型式试验程序 9.1试验目的 9.1.1试验目的是为了评估渗漏检测系统软件的适配性,该软件利用液位仪的数据对储液的渗漏损失 进行检测,可分成如下类型 A类中,储罐或输油管线,或者 -B(1)类中,储罐 进行试验以证明 a)出现4L/h的渗漏速率时,最长检出时间不超过24h,准确率不低于95%,误报率不超过5% b)出现2L/h的渗漏速率时,最长检出时间不超过7d,准确率不低于95%,误报率不超过5%; 出现0.8L/h的渗漏速率时,最长检出时间不超过14d,准确率不低于95%,误报率不超 c 过5%; 每种情形的试验都应在初始化阶段结束以后进行,这段时间内储罐液位仪测漏应在无模拟渗 D 漏的正常操作环境下进行,初始化阶段不超过28d 9.1.2按照附录A的方法建立标准测试数据库,将数据库中预先记录的数据输人到测漏软件 预先记 录的数据应在以下条件下进行采集(每一个罐). a)环境温度:一5C30C; b) 储罐容积:10000L50000L e日均吞吐量(单罐);每天1000L12000L. d) 单罐单次卸油量;2750L95001 I; e 卸油温度;-5C25C; 卸油频次:每周27次;
GB/T30040.5一2013 g单次加油的误差:加油量的士0.3% 9.1.3输人受检系统的数据应来自在9.l.3.1,9.1.3.2或9.l.3.39.13.6其中一种的储罐系统所建立 的数据库 9.1.3.1自吸系系统(系体在加油机内部 9.1.3.2潜系系统(油品由潜系从储罐输送到加油机 9.1.3.3掺合分配系统(其中来自两个或更多个储罐的储液在加油机处混合). 9.1.3.4储罐歧管系统(其中两个或更多个储罐连接在一起,而燃料可从各单罐中吸出. 9.1.3.5储罐虹吸管系统(其中两个或更多个储罐连接在一起一次抽吸将使燃料从各单罐中同时吸 出 9.1.3.6多加油机系统(每个储罐最少连接两个加油机,通过潜泵或自吸泵发油) g.1.4受检系统应通过鉴定获得A类或B(1)类测漏系统的资格合格证书后才能被使用 9.1.5受检系统在做性能鉴定时,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油品,例如汽油按GB17930,柴油按 GB/T19147 9.2试验装置 试验中要用到以下试验装置 一台电脑以及相关的数据传输外设; a b)渗漏模拟和数据分析软件,该软件将标准测试数据库中的文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数据 模拟渗漏的目的,如9.3中所述,并将数据提交至被测液位仪中的系统软件 9.3试验方法 9.3.1目的 9.3.1.1试验目的是为了检验当渗漏检测软件模拟不同的渗漏速率时,被检系统返回的渗漏检测结果 是否符合9.1.1中的标准 g.3.1.2送检液位仪的生产制造商应将测试系统以装载在电脑软件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或者检测单位, 该软件能够读取并运行标准测试数据库中的预置文件 预置文件的格式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且无需 任何预处理即可读取运行 9.3.1.3制造商还应给出受检系统所需的初始化时间(最长不超过28d) 9.3.2文件分类和选择 9.3.2.1从标准测试数据库中选择一组文件,所选文件中的应用数据应符合9.1.3,9.1.4和9.1.5中的 相关要求,这些数据将用于受检系统的合格鉴定 9.3.2.2无论哪一种抽油方式和油品类型,所选文件都应满足以下条件 a)对于9.1.3中的每一种抽油方式和9.1.5中的每一种燃料,被选数据文件中的25%一75%应取 自对应的油品抽油方式和燃料种类 同一个数据文件可能被使用两次或更多,比如多台加油 机使用一个潜泵抽油的连通储罐 b)受检测漏系统应给出定量或定性的输出结果 定性输出应以表1为参考,将结果显示为通过 或者失败 各类型受检系统应选数据文件的最少样本数如下 9.3.2.3 输出定量结果的系统;大于或等于100个文件(同一个储罐选取的样本数不超过15个). a 输出定性结果的系统;大于或等于240个文件(同一个储罐选取的样本数不超过36个). b 9.3.2.4将所选数据文件中记录的环境温度范围第20、40,60和80个百分点作为划分点,将数据库文
GB/T30040.5一2013 件分为5组,使之形成有序的数据组 再将这5组中的每一组记录的储罐容积范围第33和67个百分 点作为划分点进一步等分为3个副组,这样得到的5个副组是相互独立的 9.3.2.5对于输出定量结果的系统,应当从15个副组中每组随机选出3个文件,形成评估程序中使用 的具有45个文件的样本 9.3.2.6输出定性结果的系统,应当从15个副组中每组随机选出8个文件,形成评估程序中使用的具 有120个文件的样本 示例将符合9.1.2a)和9.1.2b)中环境温度和储罐容积定义范围的数据,按表2所示进行文件分类,从每个副组中选 出n个文件形成评估数据文件包 其中定量系统中=3,定性系统中n=8 表2根据储罐容积和环境温度对数据文件进行分选 环境温度 储罐容量 -5C一第20个第20第40个第40第60个第60~第80个 第80个百分 百分点 百分点 百分点 百分点 点一30c 随机选取 10000L一 随机选取 随机选取 随机选取 随机选取 第33个百分点 个文件 个文件 个文件 n个文件 n个文件 第33 随机选取 随机选取 随机选取 随机选取 随机选取 "个文件 第67个百分点 n个文件 个文件 n个文件 n个文件 第67个百分点 随机选取 随机选取 随机选取 随机选取 随机选取 个 文件 文件 个 文件 个文件 文件 n个 一50000L 9.3.3模拟储罐渗漏(常量 9.3.3.1以恒定速率模拟罐内油品的渗漏 将之前所有时段的渗漏损失量进行累加,并从存量中减去 渗漏损失量在每次卸油时,也应进行累加,因此减去的数值单调递增 因此,第i次存量数据将由记录u',代替,按式(1)计算 U,=u 1)R 一i- 式中 R 模拟渗漏速率; -第j次时间标记: t -第-1次时间标记 l- 9.3.3.2当储罐之间通过吸虹管相连时,规定时间间隔内的渗漏量应除以吸虹管连接的储罐数量,再将 此值从单个储罐的记录中减去,从而计算出罐内存油量 9.3.4模拟储罐渗漏(变量 9.3.4.1随着罐内存油量的减少,渗漏速率也逐渐变小,以此规律进行的模拟渗漏被称为变量渗漏模 拟 记录中代表罐内存油体积的数值应减去当前记录和前次记录间隔时间内在特定速率下所造成的储 液损失量 将记录文件分为几组,每组应包括一次卸油与相邻下次卸油期间的所有记录 每组数据中 的存油体积呈现为递减趋势 当某组数据有n个记录时,第个记录的剩余储液容量为u,该记录的 渗漏速率r,是模拟名义渗漏速率R的函数,如式(2)所示: nU 2 r VU
GB/T30040.5一2013 9.3.4.2因此,第i个记录的存油体积量的数值由u'代替,其计算见式(3)所示: 3 u,=u;一 >o 一1-)r 9.3.4.3将先前的模拟损失进行累加,并同样从存油体积量中减去 每次卸油时也应将这段时间的渗 漏损失量进行累加,因此减去的数值单调递增 9.3.4.4当储罐之间通过吸虹管相连时,某一时间间隔内的渗漏量应除以吸虹管连接的储罐数量,再将 此值从单个储罐的记录中减去 9.3.5模拟管道渗漏自吸泵和潜泵 9.3.5.1这种渗漏模拟方式是假定加油机工作时油品以恒定的速率从加油管线中渗漏 处理每个数据 文件时,首先计算通过该管道抽油的总时间 计算出在恒定渗漏速率为R,持续时间为丁的时间段内 损失的储液总体积,再除以抽油总时间,从而得到发油期间的渗漏速率R',见式(4). R× R' tS te 式中: 第j次加油的终止时间 te 第次加油的起始时间 ts 文件中加油的总次数; 文件起止所用的时间 T 9.3.5.2记录中代表存油体积的数值减去两次记录间隔时间内渗漏速率为R'时造成的储液损失量,但 只有加油机在此期间进行了发油工作时才适用 将之前所有时间段内的模拟损失进行累加,并从存油 体积中(包括加油机未处于工作的期间在内)减去 每次卸油时也应将渗漏损失量进行累加,即减去的 数值单调递增 9.3.5.3因此,第i个记录的体积数值u由u'代替,其计算见式(5)所示 5 te;一ts,)R" U=w 式中 加油次数 9.3.5.4当储罐通过连通管线贯通时,规定时间间隔内的渗漏量应除以贯通储罐的数量,再将此值从连 接的储罐记录中减去 9.3.6模拟渗漏速率 -定量系统 9.3.6.1将选出的45个文件样本进一步随机分为4组,其中一组有15个文件,另外3组各有10个文 件 以表1中的渗漏速率为基础渗漏速率,计算出下列各分组加人模拟渗漏后的数据文件 15个文件;模拟渗漏速率为零; a b10个文件;模拟渗漏速率为基础渗漏速率乘以0.5; 10个文件;模拟渗漏速率等于基础渗漏速率; c d)10个文件,模拟渗漏速率为基础渗漏速率乘以1.5 9.3.6.2按9.3.6.1的a)~d)进行渗漏模拟时,每组文件的实际渗漏速率应在模拟速率的士20%范围内 随机选取,以防止受检系统将计算出的渗漏速率四舍五人 9.3.6.3按9.3.6.1的a)~d)进行渗漏模拟时,应使用同一组原始文件进行常量渗漏和变量渗漏两组模 拟,以方便后续对比液位仪分辨不同类型渗漏的性能
GB/T30040.5一2013 9.3.7 模拟渗漏速率- -定性系统 将选出的120个文件样本随机分为两个副组,每个副组60个文件 对规定的各渗漏速率,按如下 方式对这些小组进行渗漏模拟 60个文件:零渗漏速率; a b60个文件规定的渗漏速率 9.3.8试验顺序 9.3.8.1每项试验中各小组中的文件,应按照9.3.6和9.3.7的要求进行处理 处理完成后依次输人受 检系统 系统进行文件处理时与正常操作时收集这些数据相仿,在要求的检测时间内[9.1.la)、9.1.1b 或9.1.le)中有相关规定]获取有限数据,根据对获取数据的分析处理生成一个估计的渗漏速率,或者给 出通过或失败的指示 每项试验前,应将文件(数据组成来自同一储罐,但无模拟渗漏)提交至受检系 统 这些文件应在制造商规定的初始化阶段过后进人系统 9.3.8.2试验顺序应根据表3及如下 试验1;模拟储罐渗漏常量)根据9.1.la); 试验2;模拟储罐渗漏(常量)根据9.1.1b); 试验3:模拟储罐渗漏常量)根据9.1.lc); 试验4;模拟储罐渗漏(变量)根据9.1.la); 试验5;模拟储罐渗漏(少量)根据9.1.1b); 试验6;模拟储罐渗漏(变量)根据9.1.le); 试验7;模拟管道渗漏根据9.1.la); 试验8;模拟管道渗漏根据9.1.1b); 试验9;模拟管道渗漏根据9.1.le) 注;对于B(1)类系统的检测不含试验7一试验9. 表3A类和B(1)类渗漏检测的试验顺序 渗漏速率 数据持续时间 试验编号 模拟渗漏的类型 L./h 储罐常量 0;2.0;4.0;6.0 储罐常量 0;l.0;2.0;3.0 14 储罐常量 0;4.0;8.0;l.2 储罐(变量 0;2.0;4.0;6.0 储罐(变量 0;l.0;2.0;3.0 储罐(变量 0;0.4;0.8;l.2 2 管道 0;2.0;4.0;6.0 管道 0;l,0;2.0;3,0 14 0;0,4;0.8;l,2 管道
GB/T30040.5一2013 9.4试验结果分析和报告 9.4.1模拟渗漏试验结果 9.4.1.1应根据9.3.8中试验1一试验3和试验7试验9的结果,按9.5给出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评 估 试验4一试验6(变量渗漏速率)只需进行平均差测试 所有进行的试验都应通过,即在要求的时 间和要求的检出准确率与误报率,对模拟渗漏予以指示 若某一相关试验不符合9.1.la)9.1.le)中 的任一项标准,则该系统不能获得型式认定 此外,如果常量和变量模拟渗漏速率的平均差小于0,则 系统也不能给予型式认定 因此,如果实验获得通过,应满足以下条件,见式(6): r 一,> 式中: 变量模拟渗漏的平均指示渗漏速率; 常量模拟渗漏的平均指示渗漏速率 g.4.1.2定性系统的变量渗漏速率中通过/失败结果的次数应当至少同常量渗漏速率中的一样 注:由于规定储液渗漏为正,而储液增加为负,若要试验通过,变量速率减去常量速率应大于零 9.4.2使用资格 按9.3.2完成文件筛选的基础上,应对9.1.3,9.1.4和9.1.5要求的试验条件进行确认 只有实验结 果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给予型式质量认证 所有使用条件下,无论是否有模拟渗漏,储罐渗漏试验结果的 方差都应满足9.5.12规定的要求,否则该使用条件则不能得到型式认可 但当某模拟渗漏试验结果满 足性能要求,而这些数据不在使用条件范围内时,应同样给予形式质量认证 9.5统计分析 g.5.1概述 每项模拟渗漏试验记录下的估计渗漏速率和通过或失败指示,都可用于估计受检系统的准确率和 误报率性能是否符合标准 本部分分别对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描述 9.5.2定量系统中的基本统计 取n对指示及模拟渗漏速率数据,计算试验系统的均方误差MSE,偏差和方差,具体方式如下 g.5.3不确定或无效的结果 9.5.3.1如果某次试验未产生有效结果,即受检系统的测漏软件将会确认为运行出现故障,这意味着数 据不充分以至于无法估计有效渗漏速率,因此试验无效 这样的结果应记录为无效 9.5.3.2评估要求有效试验数量应超过某一最小值 返回定量结果的系统,45次计划试验中要求最少 有40次为有效试验 此外,每组名义渗漏速率中,无效结果不应多于25% 返回定性结果的系统 120次计划试验中要求最少有90次应为有效试验 g.5.4均方误差 均方误差MSE的计算见式(7) (L,-S,'/n MSE 式中: 受检系统所显示的渗漏速率;
GB/T30040.5一2013 -实际发生的模拟渗漏速率; -从1到"的各个数据库 偏差B的计算见式(8) -s,)/" 8 1-习(u, 偏差B,是显示的渗漏速率与模拟渗漏速率的差额除以试验次数得到的平均值 偏差衡量的是受 检系统的准确度,可正可负 g.5.5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计算见式(9): '-习[(L-s,)一B]'/(n-1) 9 方差表示为SD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g.5.6零偏差的试验 为检验受检系统在统计学意义上与零是否具有显著偏差,对上述计算得到的偏差B进行以下检 验 根据式(10)计算1统计量 (10 !=/B/SD 根据(n-1)自由度和双侧为5%的显著性水平从/-界值表中查到临界值/ 比如,n=45,自由度为 44,在5%的双侧显著性水平下查到的临界值为2.015 将此值记为t 比较! 和的绝对值 如果计 算值的绝对值小于临界值,则偏差没有明显偏离零,可以假定系统无偏差 如果偏差B为正值,则系 统高估了渗漏速率 如果B为负值,则系统低估了渗漏速率 9.5.7误报率,PFA 误报率PFA,是当储罐或管道实际密闭时,显示的渗漏速率超过系统应显示渗漏的边界条件或标 准的概率 通常,如果估算出的渗漏速率超过了某一特定值或边界条件c(如0.9L/h),受检系统将判 定储罐发生渗漏 如果C表示指示渗漏的阂值或标准,B为系统的估计偏差,SD为标准差,那么误报 率可以用式(11)表示为: (11 PFA=P(>C一B)/SDy 式(11)中,利用自由度和标准差通过1分布计算出概率,即进行45次试验时的自由度为44 该公 式假定误差近似呈正态分布 如果偏差B没有明显偏离零,则可认为B为零 9.5.8某一特定渗漏速率下的准确率,D 准确率PD,是指系统能够正确识别某一大小渗漏速率的概率 在渗漏速率为R时,PD由式(12 得出 (12 PD=P(>C一R一B)/SD 式(12)中C,B和SD如前所述,概率的计算是通过与SD一致的自由度利用!分布查得,即进行 45次试验时的自由度为44 9.5.9无模拟渗漏试验结果的平均方差和标准方差 无模拟渗漏(密闭储罐)试验可将密闭储罐上测试得到的结果直接用于受检系统性能的评估 利用 前文所述相关公式计算出无模拟渗漏试验记录的平均值和标准方差,数据范围仅限定于密闭储罐上进 行的试验,比如,如果有15组无模拟渗漏试验的记录,则样本大小n=15
GB/T30040.5一2013 9.5.10定性系统的统计 该类受检系统测试结果应报告为被测储罐或管道状态为密闭或渗漏 如前文所述,试验中可能会 产生某些无效结果 将这些结果汇总并制成表4的表格 表4定性评估结果的汇总 报告的情况 实际情况 总计 密闭 渗漏 无效 T 十X 十Li T N 密闭 X V N ! X 渗漏 T 表4的数值可直接用于估计PFA和PD 密闭被误认为发生渗漏的试验次数除以密闭试验的总数 就为PFA,见式(13). (13 PFA=L1/(N一X 其中,表4单元格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所属类别的试验结果次数 类似的,PD的估算可根据准确识别的渗漏试验结果次数,见式(14) (14 PD=L2/(N 一X 表4中,N为无模拟渗漏的试验次数,N 为模拟渗漏的试验次数,通常都为6o 分别对密闭、渗漏以及结果总数中的无效结果的比例予以说明 这些比例应当分别按照式(15),式 16)和式(17)计算 P1密闭=X/N (15 PI(渗漏)=Xe/N 16 PI总计)=(XY1十X,)/(N十N, (17 以上三式分别表示了密闭、渗漏和全部结果试验中出现无效记录的比例 无效记录在所有储罐记 录中的占比可用于评估在基础测试数据库中对这种测试方法的无效数据占总体的比例 受检系统的性能标准应达到PFA小于或等于0.05(5%),PD不小于0.95(95%) 如果记录(无论 结果为密闭或渗漏)的总数为60,则受检系统在60个记录中最多可有3个错误才能认为符合要求 系 统可能不出现任何错误,对应的评钻FA为0或D为1,但考虑到现实中没有不出现错误的系统," 此,为误报警或准确检出的离散比例计算出一个置信区间十分重要,以便给出实践中PFA或PD的期 望范围 如果对数据库(无模拟渗漏)的评估没有发生错误,则PFA的置信上限由式(18)给出 (18 UL=1一a'IN -般取0.95 如果出现一个或 一a)为置信度, 一个以上的错误,置信范围可以用二项式分 其中(1 布参数的置信范围计算得出 以上内容可查阅CRC编写的《概率统计表手册》 如果对模拟渗漏的评估没有发生错误,则应根据式(19)为PD计算出一个较小的置信下限: LL=alN (19 式(19)中,(1一a)为置信度,一般取0.95 如果在检漏中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错误,则应用二项 式的置信范围 g.5.11定量、变量渗漏速率的成对比较 变量渗漏模拟是通过模拟数字信号改变原有储罐记录数据,从而实现模拟渗漏 几种名义渗漏速 1 见参考文献 10o
GB/T30040.5一2013 率的使用频次应大致相同 在此需要重申的是,变量和定量渗漏速率成对进行试验时所使用的基础储 罐数据应相同 系统将成对地建立渗漏模拟结果,其中一个渗漏模拟速率为常数,另一个渗漏模拟速率为变量,但 两者的平均速率相同或者模拟的渗漏损失量相同 对于输出定量结果的系统,来自基础测试数据库的同一数据,经定量和变量渗漏模拟处理后,应计 算出派生数据之间的差值 用变量渗漏速率模拟产生的数据减去用定量渗漏速率模拟产生的数据 再 计算这些差额的平均数(注意这些平均数并非用于计算PD和PFA) 这些差值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零 时,定量系统才能通过型式认定 换句 鉴定定性系统时,系统识别出的变量渗漏模拟次数应至少与定量渗漏速率的模拟次数相同 话说,系统正确识别的变量渗漏占变量渗漏测试的比例应该不低于定量速率渗漏试验的所占比例 该 比例应至少为95% 如果模拟渗漏有60次记录,若有3次被错误地归类为密闭,则可认为95%的标准 已达到 如果被错误地记录为4次,则未达到 9.5.12使用条件的验证 9.5.12.1若要评估系统在某特定使用条件下的有效性,则基础评估数据的25%一75%应当来自该使 用条件下的储罐运行数据 9.5.12.2若要证明在某一特定使用条件下受检系统仍然适用,则该条件下进行上述试验所给出的结果 应与常规条件下的测试结果相似 比较时,应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将数据记录分成两组 对输出定量 结果的系统,每组中的数目并不重要;但对输出定性结果的系统,则要求每组中应至少有21个无渗漏的 记录和21个模拟渗漏的记录 9.5.12.3对于定量输出系统,按照9.5.4和9.5.5的公式分别计算出两个组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使用 两样本F检验证明两组的方差是否相同,见式(20): .(20 F=(SD/SD. 式中,SD和SD分别为两组中计算得出的标准差 9.5.12.4计算F比值时.将较大的样本方差作为分子将计算所得的检验值与尸=0.05的下-界值表中 分子自由度为(n一1),分母自由度为(n;一1)的下界值进行比较 样本大小分则为,和" n2 若检验 值F小于界值,则证明两个总体方差无明显差异 这种情况下,不管该系统是否处于特殊使用条件,该 系统均适用 9.5.12.5如果计算的检验值大于边界值,则两个方差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差异 这一结论说明系 统性能受使用条件影响 这种情况下,分别计算两个组的PD和PFA值 若两个组都符合性能标准、 则系统不论是否处于特殊条件都可以使用 若两个组中只有一组符合性能标准,则系统只适用于符合 性能标准的一组(无论该组是否处于特殊条件) 9.5.12.6如果标准差没有显著差异,则需测试两组储罐的偏差是否存在差异 使用两样本t-检验证明 偏差是否有显著差异,见式(21): t=(B一B.)/[S/nn1 (21) 式(21)中S是两组共用的标准差,其计算见式(22): SDnISD 22 711十72 9.5.12.7将与在显著水平为5%的条件下自由度为(n十n;一2)的1分布双侧临界值进行比较,如 果,的绝对值小于界值,则证明两样本的偏差无明显差异,因此两种情况下系统都适用 9.5.12.8如果的绝对值大于!分布的对应界值,则系统在两种情况下的偏差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 情况下,分别计算两组的PD和PFA值 若两组都符合性能标准,则系统不论是否处于特殊条件都可 以使用 若两组中只有一组符合性能标准,则系统只适用于符合性能标准的一组(无论该组是否处于特 11
GB/T30040.5一2013 殊条件) 9.5.12.9对于定性系统,按照9.5.10对每组分别计算PFA和PD值 如果两组都符合性能标准,则无 论使用条件应用与否系统都适用 如果其中一组不符合性能标准而另一组符合,则系统仅适用于符合 性能标准的一组(无论该使用条件应用与否) 10B(2)类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的型式试验程序 10.1 试验目的 10.1.1评估当无加油、卸油操作时,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检测储罐内油品损失功能的有效性 试验要 证明: 发生0.dL小的渗漏时,液位仪系统的最长响应时同不超过6h,且检出准确率不低于5%,误报率 不超过5% 油品被转移到试验储罐后,允许稳定5h 注,这一试验方法仅适用于体积式测谢系统,即报告定量渗谢速率的系统 该方法不适用于只提供通过或失败的 定性输出结果的系统 10.1.2试验在盛有无铅汽油的储罐中进行,周边的环境条件参照测试场地的常年环境条件 注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油品 10.2评估 10.2.1统计和分析多个条件下受检系统测得的渗漏速率,从而确定在规定的检测准确率和误报率下 系统可测得的渗漏速率 若该渗漏速率小于或等于10.1的规定值,则认为试验通过 10.2.2测试中包括的变量有模拟渗漏速率和存油温度的变化 此外,重复进行油品注人和储罐清空, 通过上述操作使储罐形成不同程度的形变,在这样的条件下液位仪检漏下限仍应达到符合规定值 10.3试验设备 试验中将用到以下设备: a 由双层罐工厂制造的卧式试验储罐应符合AQ3020或EN976-1的要求,最小容积为30000L. 埋地储罐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操作指南安装 该储罐应装配一套独立于受检液位仪,且通过 标准认定的.符合GBT301.GBT300.3(I级涉漏检渊系统).GBT30.31级法 漏检测系统)或GB/T30040.4皿级渗漏检测系统)要求的渗漏检测系统 -套符合EN13352:200中A级要求的自动液位仪,用于测量罐内的油品 试验储罐还应装配 液位 试验储罐还应安装配套的温度监控设备,用于持续监控罐内油品的温度,其最大允许误差(绝 对值)应小于0.27K,同时重复性好于0.13K 温度传感器沿试验罐的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其 间距为(30士1)emm -定量的无铅汽油,体积量为储罐公称容积的95% dD 注: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油品 公称容积不小于15000L的另一容器(容器形式可以是地上罐、埋地罐或油罐车),油泵和输 油软管,用于油品注人和储罐清空两项操作 热交换器或其他合适的加热装置,能加热或冷却进人油罐前的无铅汽油,油温变化幅度士3K, 精度士0.5K g变频蠕动泵或能以0.2L/h0.8L/h的速率将油品从试验储罐中抽出的其他泵,精度2% h)计时器,时间显示步进为1s,总量程最少24h,精度为5s i 大气压和大气温度测量仪器,持续监控受检系统测试地点周边的环境条件 12
GB/T30040.5一2013 观测井,应符合GB/T30040.6 j k卷尺,测量观测井内的地下水位 10.4试验方法 10.4.1准备 10.4.1.1将待检的测漏液位仪(指探测杆)按生产制造商的说明书要求安装至试验储罐 制造商提供 的设备应在所有可能的安装位置使用 受检的测漏液位仪与安装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的控制台相 连接 10.4.1.2给液位仪系统通电,随后根据生产制造商的操作指南对其进行初始化,将系统激活至完全运 行状态 10.4.1.3安装气压和温度监控设备,对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部件周围的气压和温度条件进行监控 随 后的整个试验过程中该设备都将处于监控状态,以保证所有的试验都在EN13352;2002中6.1规定的 环境条件范围内进行,确保受检系统组件安装的位置是合适的 10.4.1.4为确保储罐始终处于密闭状态,与试验储罐同时安装的独立测漏系统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也应 处于运行状态 每次试验的开始和结束都应执行独立测漏系统的自检程序,以确保试验储罐密闭 10.4.2稳定化和试运行 正式开始试验之前,将液位仪系统调至完全运行状态,注人无铅汽油至其公称容积的95% 随后 按10.1规定的时间内使罐内油品自行稳定 再根据生产制造商的操作指南运行受检系统,进行渗漏试 验 该试验目的在于确定试验系统的安装和运行是否正确,以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一旦系统没有正 确运行,则应进行调整并重复试运行 10.4.3试验程序 10.43.1成对地进行试验,交替进行储罐清空和油品注人操作 每项试验都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a)用泵将储液抽出直到存油降至储罐容积的50%,测量并记录存油温度 b 将加热或冷却到某一试验温度的油品再次注人到储罐容积的95%,测量并记录注人油品的 温度 测量并记录罐内油品的温度,随后在10.1规定的一段时期内使储罐自行稳定 开启罐内油品温度的监控设备 测量并记录监控观测井中的地下水位 将蠕动系速率调至第一组规定速率士20%的范围内,并记录实际的泵送速率 开启蠕动泵并将计时器归零 测漏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生产制造商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运行受检系统 m 开启计时器 当液位仪控制台指示渗漏试验完成,或超过10.1规定的最长检测时间时,停止计时 按生产制造商说明书中规定的方法记录检出渗漏速率,或记录渗漏试验未完成如果是由于设 备出错,调整后则重复试验) 测量并记录试验储罐中油品的温度 m检查试验进行中温度是否超出试验开始时记录温度值的士0.5K 关闭蠕动泵 n 将蠕动泵速率调至第二组规定速率士20%的范围内,并记录实际的泵送速率 0 p)开启蠕动泵并将计时器归零 13
GB/T30040.5一2013 q按生产制造商说明书运行受检系统,启动第二次渗漏试验 这一步可以在首次测漏试验结束 后15min开始 r 开启计时器 当控制台指示测漏试验完成,或超过10.1规定的最长检测时间时,停止计时 S t 按生产制造商说明书中规定的方法记录检出渗漏速率,或记录渗漏试验未完成(如果是由于设 备出错,调整后应重复试验) 测量并记录试验储罐内油品的温度 u 检查试验进行中的温度是否超出试验开始时记录温度值的士0.5K V 关闭蠕动泵 w x 测量并记录观测井中的地下水位 10.4.3.2如果在任一试验中监控到的罐内油品温度变化大于士0.5K,则应舍弃试验结果,并重复进行 试验 10.43.3如果任何一对试验始末测量的地下水位差值大于10 ,则应舍弃试验结果,并重复进行这 mm 对试验 10.4.4试验进度 10.4.4.1以下系列中的试验都应进行 表5B(2)类测漏试验的进度 渗漏速率 注人温差 试验序号 L/Ah士20% 0.2 清空/注人循环 0.0 0.4 清空/注人循环 十3 0.2 0.0 十3 清空/注人循环 0.8 十3 0. 清空/注人循环 0.0 0.2 清空/注人循环 10 0.8 11 0.8 清空/注人循环 12 0.0 十3 13 0.0 清空/注人循环 14 0,8 15 0.0 清空/注人循环 16 0.2 17 0,4 清空/注人循环 18 0.2
GB/T30040.5一2013 表5(续 渗漏速率 注人温差 试验序号 L/h士20% 19 0.8 清空/注人循环 20 0.4 0. 21 十3 清空/注人循环 22 0.4 十3 23 0.8 清空/注人循环 0.4 10.4.4.2注人温差由储罐中的油品和即将注人储罐中的油品之间的温度差计算得出 10.4.4.3由于表5要求的模拟渗漏速率并不精确(可以接受士20%的误差),因此应对实际的渗漏速率 进行单独测量和记录 10.5试验结果 按10.6的统计分析方法评估10.4.4中试验124的结果 对要求的检测准确率和误报率范围内 能检测出的最小渗漏速率予以计算 如果该渗漏速率大于10.1规定的最小值,则该系统将不能通过型 式鉴定 如果任一项试验无法在规定的最长检测时间内给出渗漏速率指示,该系统也不能通过型式 鉴定 10.6统计分析 10.6.1概述 将每项渗漏试验中记录的估算渗漏速率用于评价系统性能是否符合检测准确率和误报率的标准 10.6.2定量系统中的基本统计 n对(列在试验清单上的n=24)指示及模拟渗漏速率数据用于计算以下试验中系统的均方误差 MSE、偏差和方差 10.6.3均方误差 均方误差MSE的计算见式(23): MsE-习(L,-s)y/" 23) 式(23)中,IL,为受检系统所显示的渗漏速率,s,为实际发生的模拟渗漏速率,i为从1一的各个 数据库 偏差B的计算见式(24): B = 一S,/" 24) ( 偏差B是显示渗漏速率与模拟渗漏速率的差额除以试验次数得到的平均值 偏差衡量的是受检 系统的准确度,可正可负 10.6.4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的计算见式(25) 15
GB/T30040.5一2013 0? -.-s (25 一B]'/(n一1) 方差表示为SD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10.6.5零偏差试验 为检验受检系统在统计学意义上与零是否具有显著偏差,对上述计算得到的偏差B进行以下检 验 根据式(26)计算1统计量: .(26 !=B/SD 根据(n-l)自由度和双侧为5%的显著性水平从1-界值表中查到临界值1 比如,n=24,自由度为 23,在5%的双侧显著性水平下查到的临界值为2.07 将此值记为e 比较 和的绝对值 如果计 算值的绝对值小于临界值,则偏差没有明显偏离零,可以假定系统无偏差 如果偏差B为正值,则系 统高估了渗漏速率 如果B为负值,则系统低估了渗漏速率 0.6.6误报率,PFA 误报率PFA,是当储罐或管道实际密闭时,显示的渗漏速率超过系统应显示渗漏的边界条件或标 准的概率 通常,如果估算出的渗漏速率超过了某一特定值或边界条件c(如0.9L/h),受检系统将判 定储罐发生渗漏 如果C表示指示渗漏的闵值或标准,B为系统的估计偏差,sD为标准差,那么误报 率可以用式(27)表示为 PFA=P(t>C一B/SD 27 式(27)中,利用自由度和标准差通过-分布计算出概率,即进行24次试验时的自由度为23 该式 假定误差近似呈正态分布 如果偏差B没有明显偏离零,则可认为B为零 10.6.7某一特定渗漏速率下的准确率,PD 准确率PD,是指系统能够正确识别某一大小渗漏速率的概率 在渗漏速率为R时,PD由式(28) 得出 P=P{>C一R一B/SD 28) 其中c,B和sD如前所述,概率的计算是通过与sD一致的自由度利用/-分布查得,即进行24次 试验时的自由度为23 16
GB/T30040.5一2013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建立A类和B(1)类测漏软件系统的标准数据库以及在现场获取数据的方法 目的 A.1 A.1.1目的是通过采集试验现场(机动车加油的场地)的数据建立标准数据库,用于评估测漏系统中的 软件在检测储罐或输油管线发生渗漏时分析的准确程度 数据描述的细致程度是为了充分准确地界定 现场(一个或多个储罐用于数据收集)应收集哪些数据 该数据库将用于型式试验 A.1.2从每个储罐收集以下所示参数范围内的数据 a)每日环境温度;一5C30C; b 储罐容积:10000L50000L 日均吞吐量(每罐):每天1000L12000L c 每罐卸油量;2750L9500L dD 25 e 卸油温度 送油频率;每周2次一6次; 单台加油机的流量精确度:输送量的-0.3%+0.3%; g 按照A.2的限定条件,42天内应对每个储罐进行上述参数的计算或测量; 从具有以下输油管线类型的加油站中收集数据 自吸泵系统(泵包含在加油机内); k潜泵系统(使用远程泵将油品从储罐送至加油机); 掺合分配系统(其中来自两个或更多个储罐的储液在分配器处混合); 储罐歧管输送系统(其中两个或更多个的储罐连接在一起,而燃料可从各单罐中吸出); m n)储罐虹吸管路输送系统(其中两个或更多个的储罐连接在一起,一次抽吸将使燃料从各单罐中 同时吸出):; 多重排出物(每个做罐最少有两个吸人式或压力式的分配器》 O 从供应汽油和柴油燃料的储罐中收集数据 p A.2要求 A.2.1在正常营运加油站内的储罐或管道中安装数支储罐液位仪系统(符合该类型液位仪的精确度要 求,用来收集数据库文件) 正常运行的加油站是指有规律地进行卸油和发油等日常操作,同时满足A.1 要求的加油站 A.2.2对于每个现场都应记录以下数据 储罐个体代号(储罐_ID); a b)油枪个体代号(喷嘴ID); 虹吸管的连接布局储罐1_ID,储罐2_ID); d)歧管的连接布局(储罐1_ID,储罐2_ID); 每日平均环境温度[T =(T,十T)/2]; 油气回收装置的等级(1B阶段2阶段) f 注,每天的T,值来自数据收集期间的气象记录 17
GB/T30040.5一2013 A.2.3对于每个储罐都应记录以下数据 结构型式[(钢|玻璃钢),(单层壁「双层壁]; a b)储罐直径,单位" m; 储罐容积,单位L. d)储存油品的类型,例如符合GB17930的无铅汽油 储存油品(输人到液位仪以计算体积修正系数VCF)的规格化热膨胀系数 f 泵形式(自吸泵|潜泵); 相连的加油机(加油机1_ID,加油机2_ID,加油机3_ID); h)储罐罐容表是根据液位高度查出对应储存油品体积的工具 罐容表应有至少20个点(体积增 量刻度),这些点为储罐直径方向的等分点,且等分点的位置误差应小于液位仪的最大允许 误差; iD 与油气回收连接的加油枪(加油机1_ID,加油机2_ID,加油机3_ID). 因潮汐作用导致地下水位在7d内变化超过储罐直径15%的加油站,不能用来收集数据 A.2.4每支加油枪应收集以下数据 仪表准确度[与计量认证值(不超过1年)的偏差百分比%] a b集中式发油的布局形式[加油机_ID,(储罐1_ID.,%),(储罐2_ID,%)] 从以上系统收集运行数据并汇于文件,其中每个文件中包舍的数据是米自单独一个储罐最少连 A.2.5 续42d(28d用于启动,l4d用于检漏)的数据 按时间排列文件可能有所重叠,但任意两个文件中应 至少有连续14d的数据没有重叠 A.2.6选择采集数据的试验现场,应使这些文件中包含的数据满足以下与A.1中对应要求的各项 条件 所有收集的所有文件中的)数据记录中有大于或等于1%的记录,其上述数量的平均值小于 或等于A.1中各个范围的下限值 b所有收集的(所有文件中的)数据记录中有大于或等于1%的记录,其上述数量的平均值大于 或等于A.1中各个范围的上限值 在这些收集的数值中,平均参数值的分布应符合表A.1的规定 参数范围 表A.1 参数范围占量程的百分比/% 范围内的文件所占的最小比例/% >100 75100 10 5075 10 2550 10 025 10 A.3设备 要求具有以下设备: 电脑以及相关数据传输外设 a b数据分析软件,用于处理提交的数据文件,按照A.2的要求确定A.l范围的要求是否得到了 18
GB/T30040.5一2013 满足 个个经计量认证过的容器,最小容积应符合国家计量标准,该容积应按国家标准至少每年校准 次 按照A.2的要求,将数量充足的要求类型(罐内探测杆尺寸不同)的液位仪安装在测试站点 该设备应经过全面调试、通过适当的罐表进行校准并且处于运行状态 液位仪系统的数据存储设备(例如,硬盘)容量应足以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记录数据 A.4方法 准备 A.4.1 A.4.1.1收集数据前,应对每个液位仪通电、初始化并使之完全运行,正确设置系统的时间和数据 对 A.2列出的信息进行验证并与相关的时间和日期同时记录 A.4.1.2确定与加油机相连的所有储罐和管道都未发生渗漏 使用独立的密闭性试验可以为此提供 恰当的证明 试验的方法和结果连同在线检漏方法的细节(如对双层罐双层间隙进行的监控)都应予以 记录 理想状态下,应进行管道的液压试验和精细的储罐试验 这些试验在数据收集开始之前和结束 之后都应报告“无渗漏”的结果 A.4.2储罐容量数据记录 A.4.2.1每个储罐液位仪系统都应在运行状态下记录以下所需的分析数据 A.4.2.2对一个加油机连接若干个油罐的系统而言,储罐容量记录应包括每台加油机的仪表读数 A.4.2.3每次加油操作(交易结束1min内)或者在无交易发生时不超过0.5min的时间间隔内至少记 录一次液位高度、储液容积和温度的读数 每个储罐以42d为周期,创建单独的文件 文件中的记录 应当用逗号隔开,并按规定的格式包含以下数据 日期数序号(0一41){DD) a b)时间标记,根据GB/T7408,分辨率1s(hhmmss); 储罐中储液的容积,分辨率到0.01I(VVvvVV); 储液的液位高度,分辨率为(MPE/10)mmLLLLLL 储罐中油品的平均温度,分辨率为(MPE:/10)CTTTT); 除了油品的平均温度,探测杆上的每个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也应一同记录存储; 温度传感器的数量ss) h)单个探测杆的温度传感器位置精度为0.1mmLLLLL} 单个探测杆的温度传感器数值精度为(MPE:/10CTTTT; 注:MPE是用于收集数据的储罐液位仪的类型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记录样本 -储罐容积 A.4.2.4所有文件都应包含AsCI数字数据,与引导空格或零右对齐 例如下列数据:04.095630.02564588,.187525.0860.03.03000.10000.17000.0840.0860.0880代表 的是“在第4天09;5630的时间上,液体容积为25645.88L,液面高度为1875.25nmm,平均温度为 8.0C,位于300.0mm、100.0mm和1700.0mm的三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分别为8.4C,8.0C和 8.8C” A.4.2.5每个储罐在每42d的时间内,其加油交易应在单独的文件中储存为独立的一组记录 文件中 的记录应当由逗号隔开,并按规定的格式包含以下数据 日期序号(041{DD); a b)交易开始时间,根据GB/T7408,分辨率1、(hhmmss) 19
GB/T30040.5一2013 交易结束时间,根据GB/T7408,分辨率1s{hhmmss}; c d) 油枪ID{FFFF); e 交易量(发油数量),分辨率0.01L.(VVVVVVVV); f记录样本 -加油交易 A.4.2.6所有文件都应包含AsCI数字数据,与引导空格或零靠右对齐 例如下列数据:12,l12325,112652,0017,004588代表的是“在17号加油位置(油枪)进行的交易, 开始时间为第12d的1l;23;25,结束时间为ll:26:52,交易量为45.881” A.4.3卸油记录 A.4.3.1现场记录不能明确地反映卸油状态(卸油进行中或没有卸油) 该状态由A.4.6所述的方法进 行识别 A.4.3.2卸油数据应分次记录,卸油记录应包括; 卸油开始的日期和时间,分辨率1s1 a b)卸油量,以油罐车离开时的指示结果为准,分辨率1L e)卸油温度,分辨率(MPE/10)c 注,卸油温度的计算见A.4.5 A.4.4数据复检 在确定所有与加油机相连的储罐和管道都未发生渗漏,数据收集结束时,进行数据复检 重复进行 A.4.1所述的试验 A.2列出的信息应再次被验证,并连同相关时间和日期一起记录 A.4.5卸油温度 在获取卸油量的同时,从相关储罐的记录信号中读取卸油前油品的温度和体积量 卸油30 后 min 油品的温度和体积量也从数据文件中读取 已知储罐中油品体积量V初始平均温度T,卸油量Va, 输送后储罐中油品体积量V,平均温度T,根据式(A.1)可以计算出输送液体的温度T: T=(V.T -vT,)/N (A.1 注;30nmin是一个经验时间值,可定义为卸油后罐内油品温度稳定所需的时间 A.4.6卸油状态的确定 A.4.6.1将低通滤波器用于获得的油位时间系列数据中,以减少随机性和间发性噪声 可使用简单的 IR递归滤波器或滑动窗口平均值 式(A.2)所举的例子是取样频率为30s的IR滤波器 过滤的高度=上次过滤的高度十K(高度一上次过滤的高度 A.2 式中K=0.2 A.4.6.2以下逻辑顺序使用的是经滤波器过滤的高度结果 将所有时间内(使用最小的检漏器)的最小高度保留为h.h样本的时间为! a 'mimn; 当目前的高度超过h.的高度为阔值高度H,时,(其中H,=10mm),将输送状态设定为话 b 动,用当前高度(M.)对最大的检漏器进行装载,将h的时间保留为 1max; c继续把hm和/m用当前高度和时间替代,直到当前高度小于或等于hm A.4.6.3 将输送状态设定为不活动 要求的输送参数如下所示 输送量;Ve起=[M高度时的容积)-(h二高度时的容积] a 输送开始时间a" b :lmin; c)输送结束时间:t ;/max 2o0
GB/T30040.5一2013 A.4.6.4分别将目前的高度和时间加载为h和'mm,在检测下次输送时重复以上逻辑顺序 A.5数据的上传和确认 A.5.1通常将液位仪记录的文件上传到在电脑中预设的用于分析的数据库中 文件遇到数据记录的 困难(如硬盘区域损坏),应当将其舍弃 但在任何系统中如果舍弃的文件超过总数5%,则应认为该系 统中的数据不可靠,不得使用 A.5.2根据A.4.1和A.4.4记录的信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软件分析,以证明A.2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在A.1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国家气象部门从距离试验现场最近的气象站获得数据 而在A.1.2的第g 种情况下,则使用A.4.5所述的方法对输送温度进行计算 一超过42天记录时间的文件,都应将其分为最大具有为期42天的几儿部分 A.5.3任 对收集的数据做进一步的软件分析,以证明A.I所定义的各项应用满足A.2.3的要求 随后数 A.5.4 据库可以对适用于A.1中各项用途的系统进行试验 如果任何一条要求未得到满足,则重复进行数据 记录(A.4.2和A.4.3)和数据复检(A.4.4) 21
GB/T30040.5一2013 参 考 文 献 []Beyer,williamHl.,cditor,Hanmdlhook.ofTableforProbabityandSiat istics,TheChemical RubberCo.1968,ISBN#0-8493-0692-2.Beyer,williamH.编辑,《概率统计表手册》,化学橡胶公司 1968,ISBN井0-8493-0692-2 22

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GB/T30040.5-2013

储罐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贮存和运输设备,但由于长期使用和外界因素等原因,储罐存在泄漏和安全隐患。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渗漏检测系统。其中,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GB/T30040.5-2013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该系统主要由液位计、控制器、报警器等组成。它通过监测储罐内的液位变化来确定是否存在泄漏,并能够自动报警。当储罐内的液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器,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检修。

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GB/T30040.5-2013具有以下优点:

  • 准确性高:该系统可以精确地测量液位变化,能够及时发现渗漏问题。
  • 可靠性强:液位仪和控制器等关键部件采用进口元器件,保证了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 自动化程度高:系统能够自动触发报警器,无需人工干预。操作简单便捷,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总之,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GB/T30040.5-2013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渗漏检测方法,可以有效保障工业生产中储罐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的相关资料

和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类似的标准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6部分:监测井用传感器显示系统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6部分:监测井用传感器显示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6部分:监测井用传感器显示系统的编号:GB/T30040.6-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6部分:监测井用传感器显示系统共有6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5号公告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的编号:GB/T30040.4-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共有18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5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