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6650-1996

TDM/FDMA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通用规范

GeneralspecificationformicrowavecommunicationsystemswithTDM/FDMApoint-to-multipoin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TDM/FDMA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通用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TDM/FDMA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通用规范的编号:GB/T16650-1996。TDM/FDMA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通用规范共有14页,发布于1997-07-011997-07-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60.30
  • 实施日期1997-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页
  • 文件大小797.81KB

TDM/FDMA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通用规范


国家标准 GB/T166501996 TDM/FDMA点对多点 微波通信系统通用规范 Generalspeeificationformicrowavecommunication systemswithTDM/FDMApoint-t0-multipoint 1996-12-17发布 1997-07-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国家标准
GB/T16650-1996 次 前言 范围 引用标准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箱、贮存 附录A(标准的附录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工作频段及其波道配置 1(
cB/T16650-1996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抛出 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第烈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建新,王文贤、贾文元
国家标准 TDM/FDMIA点对多点 GB/T16650-1996 微波通信系统通用规范 microwaveconnunication Generalspeeifieattonfor systemswithTDM/FDMApoint-t0-mt multipoint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下行(中心站外围站)采用时分复用(TDM)方式,上行(外围站-中心站)采用 我分多址DMA)方式的点对多点微被通信系统的要求,试验方去,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逗输,贮 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TDM/FDMA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 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1一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047.1一1995高度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 GB3384一82模拟载波通信系统网路接口参数 GB3873一8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6431-86通信设备条形机架基本尺寸 GB7611-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 GB9410一88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 卫星通信地球站无线电设备测量方法 GB11299.989 GB12638一90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 12640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设备测量方法 90 GB13159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91 GB13421 92 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电平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3426一92数字通信设备可靠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GB/13543 91 数字通信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GB14050一93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JB151.4一86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 地面装置(固定的和移动的包括履带式和轮式车辆)内的设备和分系统的要求 (A3类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 GJB152一86 YD508.1一912米微波接力通信抛物面天线技术条件 D508.2一913.2米微波接力通信抛物面天线技术条件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12-17批准 1997-07-01实施
GB/T16650一1996 要求 3.1系统组成 TDM/FDMA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一般由中心站,接力站、外围站,天愤系统和操作维护系统等 组成,如图1所示 定向天线 扇波束天线 定向天线 中继线接口 全向天线 交 站 站 换 机 定向天线 " 用户线接口 站 定向天线 定向天线 站 定向天线 中继线接口 外 中继线接口 交 或用户线接口 图1中继线型点对多点通信系统示图 3.2一般要求 结构形式与尺寸 3.2.1 系统中各设备的结构可分为柜式或挂式(积木式),其设计应按GB/T3047.1和GB6431的要求进 行,具体形式与尺寸由产品标准或合同规定 3.2.2表面状况及颜色 设备具体的颜色,表面涂层,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和特殊工艺要求(如防潮、防霉菌、防盐雾等)由产品 标准规定 3.2.3外观质量 a组成系统的各种设备布局应合理、美观,大方;机柜面板颜色与工作环境协调,仪表、开关、操作 台及人工调整部位设计合理,便于操作和维修 b表面不应有损伤沟痕烧灼,表面涂层不应起泡,龟裂、脱落,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等缺陷;结构 坚固,经运输应无损坏不变形 3.3安全要求 3.3.1辐射 系统和设备的辐射应符合GB12638一90中第4章的规定 3.3.2接地 设备和系统的接地应符合GB14050一93中第4章要求 3.4环境适应性 3.4.1使用环境条件 温度;室内设备;一5C45C; 室外设备;-30C60C; b相对湿度:45%~75%(15C25C);
GB/T16650一1996 气压;86kPa~106kPa c 3.4.2贮存环境条件 a温度;一40C60C; b相对湿度;低于85%(25C); c气压;86kPa~106kPa 3.4.3振动 系统中各设备的振动严酷等级按GB/T13543一92中9.2的要求,具体由产品标准规定 3.5运输 包装好的设备,应严格按照包装箱上的运输标志进行作业,应能承受在三级公路上汽车以20km/h 40km/h的速度行驶不少于200km,试验结束后,设备不应出现明显的机械损伤,在常温条件下经调 整后测试,应符合技术要求 3.6性能特性 3.6.1工作频段与配置 3.6.1.1工作频段;1.5GHz 3.6.1.2频率范围1427MHz1525MHz;中心频率(f.)=1476MHz 3.613工作信道数;24个双向信道(对30路),12个双向信道(对60路),6个双向信道(对120路) 3.6.1.4相邻信道间隔;2MHz(对30路),4MHz(对60路),8MHz(对120路. 3615同一信道收发中心频率间隔;49MHa. 36.1.6中心站发/收频率(8MH间隔)计算公式见式(1)、式(2).: f,=f,-53.58n f =f 一4.5十8n 式中;f,n信道发射频率,MHz; 一n信道接收频率,MHz; -1,2,3,4,5,6 n 3.617外围站发/收频率(8MH间隔)计算公式见式(3),式(4).: 53.5十8刀一4.25十N m f = 一 =一45十着一425十N. 式中f..、f同式(I)式(2),N,m为常数 当传输速率为512kbit/时,N=0.5m=1,2 16; 当传输速率为1024kbit/s时,N=! m=1,2 8; 当传输速率为2048kbit/s时,N=2m=1,24 3.6.2传输速率 下行(中心站--外围站);2048kbit/s、2×2048kbit/s,8448kbit/s, 上行(外围站-中心站);256,512,1024,2048kbit/s 传输速率选用1024kbit/s,2X1024kbit/s,2048kbit/时的频率配置分别见附录A(标准的附 录)的表A1,表A2,表A3. 3.6.3多址方式 下行:TDM; 上行:FDMA 36.4信道分配方式 信道分配方式为预分配 3.6.5调制方式 推荐选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4PsK),未满容量的情况下可选用二相相移键控调制(2PsK)
GB/T16650一1996 3.6.6话音编码方式 a)64kbit/s;PCM脉冲编码调制 D32kbit/s;ADPCM 3.6.7接口方式 a数字接口;应符合GB7611的规定; b 模拟接口;应符合GB3384一82中第3章的规定 3.6.8设备驻波比(机柜端口至馈线连接端面 驻波比;<1.5 3.6.g天线性能要求 3.6.9.1全向天线 a)增益G>10dB; b方向图不圆度:士1.5dB; c)极化;垂直或水平; d驻波系数;<1.5; e 接口:;天线端的标称阻抗N型座时为50Q,特殊情况由产品标准规定 3.6.9.2扇形天线 a增益;G>20dB(扇形波束角<90'); 极化:垂直或水平; b 驻波系数;<1.5 c 接口,天线端的标称阻抗N型座时为50.Q.,特殊情况由产品标准规定 d 3.6.g.3定向天线 定向天线性能应符合YD508.1- 一91和YD508.2一91的有关规定,具体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 3.6.10发射机频率稳准度 发射机频率稳准度应优于士3X10- 3.6.11发射机输出功率(双工器出口 中心站:30,33,36dBm; 外围站;24,27,30dBmm 3.6.12发射机杂散辐射 发射机杂散辐射应符合GB13421一92中第4章的规定 3.6.13接收机噪声系数N(双工器端口) N<5.5dB. 3.6.14自动增益控制能力 自动增益控制能力应优于50dB 3.6.15接收机门限电平 a)速率为256kbit/s时,误码率P=1×10-接收门限电平;-98dBm; b速率为512kbit/s时,误码率P=1×10-'接收门限电平;-97dBm(4PsK); c 速率为1024kbit/s时,误码率P,=1×10-接收门限电平-96dBrm(4PSK) d 速率为2048kbit/s时,误码率P,=1×10-接收门限电平;一94dBrm(4PsK); e 速率为8446kbit/s时,误码率P =1×10-"接收门限电平;一88dBm. 3.6.16系统误码率 按GB1315991中第4章的规定 3.6.17音频信噪比 音频信噪比大于或等于30dB.
GB/T16650一1996 3.6.18勤务话 提供一路勤务话 a)64kbit/sPCM脉冲编码调制 b)32kbit/sADPCM 3.6.19监视 根据系统需要可配置监视,以完成主要故障显示及工作状态监测等功能 3.7电源适应性 在下列条件下系统中各设备应符合技术要求: 直流电压;一24V; -48IV 或电流电压;220V士10%; 电源频率50Hz士5% 特殊情况由产品标准规定 3.8可靠性 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e)由产品标准规定 系统的有效度按合同中的规定 3.9电磁兼容性 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应按GJB151.4一86中第1章的有关规定在产品标准中作出具体要求 试验方法 4.1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15C35C; 相对湿度;45%~75% 气压86kPa106kPa; 电源电压;:220v士10% 电源频率,50H2士5% 4.2结构形式与尺寸 目测和用标准量器量 4.3表面状况与颜色 用目测和手感检查 4.4外观质量 用目测和手感检查 4.5安全 4.5.1辐射 牺射测试按GB12638一90中附录A(补充件)的方法进行. 45.2接地 接地检测按GB14050一93中附录A(补充件)的方法进行 4.6环境适应性 环境试验中的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及最终检测项目由产品标准规定 4.6.1低温 系统或设备的低腿试验按GB/T13543一2中第百章的方法进行 4.6.2高温 系统或设备的高温试验按GB/T13543一2中第6章的方法进行
GB/T16650一1996 4.6.3振动 系统和设备的振动试验按GB/T13543一92中第9章的方法进行 4.7运输 运输方式按本标准3.5的规定进行,也可在运输仿振机上进行 4.8性能特性 4.8.1工作频段与配置 用频率计进行测量 4.8.2传输速率 用计数器进行测量 48.3多址方式 检测方法由产品标准规定 48.4信道分配方式 检测方迭由产品标准规定 48.5调制方式 用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 48.6话音编码方式 检查方法由产品标准规定 48.7接口 数字接口测量按GB/T128640一90中6.1的方法进行; a b)模拟接口测量按GB38(一82附录A(补充件)中的方法进行 4.8.8设备驻波比 设备驻波比的测量按GB12640一90中3.4的方法进行 4.8.9天线 4.8.g.1全向天线 4.8.9.1.1增益 增益测量按GB9410一88中3.3.2的方法进行 4.8.g.1.2方向图不圆度 方向图不圆度测量按GB9410一88中3.3.2的方法进行 4.8.g.1.3驻波系数 驻波系数测量按GB9410- -郎中a.34的方法进行 4.8.9.2扇形天线 4.8.9.2.1增益 增益测量同4.8.9.1.1 4.8.9.2.2驻波系数 驻波系数测量同4.8.9.1.3 48.9.3定向天线 定向天线测量按YD508.1一91,YD508.2一9的方法进行 4.8.10发射机频率稳准度 发射机频率稳准度测量按GB/T12640一90中3.2的方法进行 48.11发射机输出功率 发射机输出功率测量按GB/T128640一0中3.1的方法进行 4812发射机杂散辐射 发射机杂散辐射测量按GB13421一2中5.1的方法进行
GB/T166501996 48.13接收机嗓声系数 接收机嗓声系数测量按GB/T12640-90中4.1的方法进行 48.14自动增益控制能力 自动增益控制能力测量按GB/T12640一0中4.5的方法进行 4.8 15 接收机门限电平 接收机门限电平测量按GB/T12840一90中g.1的方法进行 4.8.16系统误码率 系统误码率测量按GB/T12640-90中9.1的方法进行 4.8.17音频信噪比 音频信嗓比按GB11299.g一89中第25章的规定进行. 4.8.18勤务话 勤务话测量按GB/T12640- -89中第8章的有关方法进行 4.8.19监视 按产品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目视检查 4 .9 电源适应性 电源适应性试验按GB/T12640一90中g.4的方法进行 4.10可靠性 系统或设备的可靠性试验按GB/T13426一92中第5章的规定进行,具体方法由产品标准规定 4.11电磁兼容性 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试验按GJB152一86中第3篇规定的方法进行 检验规则 5.1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为 a定型检验; b交收检验; c例行检验 5.2定型检验 产品设计定型,生产定型及转产试制定型时应进行定型检验 521样品数量 定型检验的样品数量一般为1一2台(套). 5.22检验项目 定型检验项目如表1所示 523合格判定 所有检验项目检验合格判为定型检验合格 若有任一项目检验不合格,应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后,可重新进行检验 若重新检验仍不合格,则判为定显检验不合格 5.3交收检验 交收检验由制造厂质量部门进行,必要时请用户代表参加 5.3.1检验项目 交收检验项目如表1所示
GB/T16650-1996 表1 交收 例行 定型 试验方法 号 序 目 要求章条号 项 章条号 检验 检验 检验 结构形式与尺寸 3.2.1 4.2 O 表面状况与颜色 3.2.2 4.3 外观质量 3.2.3 4.4 3.3.1 4.5.1 牺射 3.3.2 4.5.2 接地 3.4.1,3.4.2 4.6.1 低温 高温 心" 4.1,3.4.2 4.6.2 振动 4 3 3. 4.6.3 运输 3.5 4.7 工作频段与配置 3.6.1 4.8.1 传输速率 1 3.6.2 4.8.2 12 多址方式 3.6.3 4.8.3 13 3.6.4 信道分配方式 4.8.4 3.6.5 调制方式 4.8.5 14 话音编码方式 15 3.6.6 4.8.6 16 数字接口 3.6.7a 4.8.7a 模拟接口 17 3.6.7b 4.8.7b) 设备驻波比 18 3.6.8 4.8.8 19 全向天线 增益 3.6,9.la) 4.8.9.1.1 方向图不圆度 3.6.9.1b 4.8.9.1, 3.6.9.1d 驻波系数 4.8.9.1.3 20 扇形天线 增益 3.6.g.2a 4.8.9.2.1 驻波系数 3.6.9.2c 4.8.9.2.2 定向天线 3.6.g.3 4.8.9.3 发射机频率稳准度 3.6.1o 48.10 发射机输出功率 23 3.6.1n 4.8. 1 2 发射机杂散辐射 3.6.12 4.8.12 狼 接收机噪声系数 3.6.13 4.8.13 5 自动增益控制能力 3.6.14 4.8.14 27 o o 接收机门限电平 3.6.15 4.8.15 g 系统误码率 3.6.16 4.8.16 音频信嗓比 o 3.6.17 48.17 30 勤务话 3.6.18 4.8.18 31 监视 3.6.19 19 4.8. 电源适应性 3.? 4.9 3 可靠性 3.8 4.10 34 电磁兼容性 3.9 4.11 注 表中符号“"为必做项目 表中符号“A"为选做项目 表中符号“-"为不做项目 检验顺序由产品标准规定
GB/T16650一1996 5.3.2抽样 交收检验采用全数检验 产品的不合格品分类及不合格品率由产品标准规定 53.3合格判定 根据检验结果,若发现的不合格品率小于或等于规定的不合格品率,则判为交收检验合格,若发现 的不合格品率大于规定的不合格品率,则判为交收检验不合格 对于不合格的批,生产方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可重新检验 重新检验合格,则仍判交收检验 合格,否则,判交收检验不合格 534样品处理 交收检验合格批中有缺陷的产品,生产方应负责修复并经检验合格后,可按正品交付 例行检验 5.4 新产品的首批产品,批量生产时每投产批的首次提交批,应进行例行检验但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在主要设计、工艺及元器件有重大改变时,也应进行例行检验 检验项目 5.4.1 例行检验项目如表1所示 5.42抽样 例行检验样晶应从交收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样品数量由产品标准规定 5.43合格判定 若所有检验项目符合产品标准规定,则判为例行检验合格,否则,判例行检验不合格 若例行检验不合格,应停止产品的交收,在查明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后,将样品数量加倍,可重新 检验 若重新检验合格,则仍判例行检验合格 5.4.4样品处理 经过例行检验的样品,生产方应对发现的或潜在的损伤进行修复,并经检验合格后,可按正品交付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标志 6.1.1产品上应有制造厂名称、商标和型号 6.1.2产品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 a)制造厂的名称、商标、厂址; b 产品的名称、型号; 制造日期(或编号或生产批号); 小 重量(含包装),kg 包装箱尺寸,mm;l,b、h; f 防潮、向上、小心轻放、堆码层数等储运标志和字样,其标志应符合GB191的有关规定 包装 产品应有牢固的包装,并有防振、防潮措施 产品包装应符合GB3873的规定 经交收检验合格的产品连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附件等按设计文件的规定分别包装 运输 包装完好的产品可用正常的陆、海、空任一种交通工具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雨雪直接淋袭或裂 日暴晒 6.4贮存 包装完好的产品应贮存在温度为 一15C45C,相对湿度不大于80%,周围没有酸性或其他有害 气体的库房中 贮存期不超过一年,否则,出厂前应再次进行交收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GB/T16650-1996 录A 附 标准的附录)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工作频段及其波道配置 A1工作频段及其波道配置 工作频段及其波道的配置见表A1、表A2、表A3 表A1 波道 频率 波道 频率 MHz 序号 MH 序号 1428.5 1477.5 1430.5 2 1479.5 1432.5 1481.5 434 5 483.5 1436. 5 485.5 5 1438. 487.5 1440.5 489.5 5 1442. 4915 1444.5 9 493.5 10 1446.5 495.5 10 448. 5 497.5 12 1450.5 499.5 12 1 Ts 1452.5 1501.5 1 1454.5 1503.5 14 I 1 1456.5 1505.5 1458.5 1507.5 16 17 17 1460.5 1509. .5 1 462.5 18 1511.5 19 464.5 1513.5 1 20 0 466.5 1515.5 21 n 1468.5 1517.5 2 1470.5 1519.5 1472.5 1521.5 24 1474.5 1523.5 10
GB/T16650?1996 A2 ? ? MHz MHz 1428.5 1477.5 1432.5 1481.5 1436.5 485.5 1440.5 489.5 1444.5 493.5 1448.5 497.5 1452.5 1501.5 1505.5 1456.5 1460.5 1509.5 513.5 10 1464.5 10 1m 1 1468.5 1517.5 12' 1 1472.5 521.5 A3 ? ? MHz MHz 1430.5 1479.5 2 1438.5 487.5 1446.5 495.5 1454.5 1503.5 5 462.5 5 1511.5 6 1470.5 1519.5

软管快速接头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软管快速接头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软管快速接头的编号:GB/T16693-1996。软管快速接头共有29页,发布于1997-08-011997-08-01实施
母树林营建技术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母树林营建技术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母树林营建技术的编号:GB/T16621-1996。母树林营建技术共有14页,发布于1997-07-011997-07-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