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2130-2020

氧舱

Hyperbaricoxygenchambe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氧舱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氧舱的编号:GB/T12130-2020。氧舱共有30页,发布于2021-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4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1.040.60
  • 实施日期2021-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0页
  • 文件大小3.16M

氧舱


国家标准 GB/T12130一2020 代替GB/T121302005、GB/T19284一2003 舱 氧 Hyperbarieoxygenehambers 2020-09-29发布 2021-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2130一2020 次 目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分类 5 要求 6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和使用说明 18 包装、运输、储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氧舱用窗 19 2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医用氧舱用医疗设备的建议
GB/T12130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和GB/T19284一2003《医用氧气加压舱》 本标准与GB/T12130一2005,GB/T19284一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本标准适用范围既包括GB/T12130一2005和GB/T19284一2003所适用的氧舱类型,也包 括高气压舱(见第1章); -修改了氧舱各组成部分名称,与TsG24一2015《氧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相一致(见第5章、第 6章,GB/T121302005的第5章); 增加了特殊截面结构型式筒体设计方法,焊接型式、无损检测方法的要求(见5.1.1,5.1.2.2、 5.1.2.3和5.l1.2.6); 增加了压力调节系统压力介质质量的要求(见5.2.2): -增加了医用狐舱产品标志.的牌.说明书应符合区疗器械管理规定的要求(见.&la.&23和 8.5.2); 增加了“ “氧帕用窗"规范性附录(见附录A 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一研究所、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山西省锅炉 压力容器监督检验研究院、,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烟台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浙江省医疗器 械检验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深圳人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烟台宏远氧业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冰轮 高压氧舱有限公司、上海打捞局芜湖潜水装备厂,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健、林彦群,周裕峰,袁素霞、李晓路李培中,孙瑜、曲瑾,王培嵩、龙颖、丁建章、 贾春遐、哪占香、柯文海、贺龙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21301985,GB121301995,GB/T121302005 GB/T1928!一2003
GB/T12130一2020 氧 舱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氧舱产品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记和使用说明及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TsG24一2015规定的医用氧舱和高气压舱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0.1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50.2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 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 GB/T150.3 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GB/T150.4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040.1-2018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1040.2一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 GB/T7134一2008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 GB9706.1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GB50222一201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751一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 JB/T4732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 NB/T47013(所有部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同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餐 TSG212016 TsG242015氧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术语和定义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氧舱hyperbarienygenchambers 采用空气、氧气或者混合气体等可呼吸气体为压力介质,用于人员在舱内进行治疗,适应性训练的 载人压力容器 3.2 医用氧舱mediealhyperbariechamberpressurized 采用空气或氧气为压力介质.用于人员在舱内进行治疗的载人压力容器 3.3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medicalhyperbariechamberpresurizedwithair 采用空气为压力介质,用于进行治疗的载人压力容器
GB/T12130一2020 3.4 医用氧气加压氧舱 mediealhyperbarieehamberpressurizedwithmediealoygenm 采用氧气为压力介质,用于进行治疗的载人压力容器 3.5 chamber 婴幼儿氧舱inalyen 采用氧气为压力介质,用于对婴幼儿(含新生儿)进行治疗的载人压力容器 3.6 高气压舱highpressureechamber 采用空气或者混合气体为压力介质,用于进行舱内活动的载人压力容器 3.7 主舱mainehamber 配有必要的医疗设施或其他设施,供进舱人员进行治疗或其他舱内活动的舱室 3.8 过渡舱transferchamber 在主舱处于高于大气压的状态下,能使人员在同等气压下出人主舱的舱室 分类 4.1按照品种,氧舱分为医用氧舱和高气压舱 医用氧舱分类见表1 表1医用氧舱分类 类型 工作介质 工作压力表压/MPa 额定进舱人数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 空气 s0.3 18人/单个舱室 氧气 医用氧气加压氧舱 0.2 氧气 婴幼儿氧舱 0.l 4.2按照进舱人数,氧舱分为多人氧舱和单人氧舱 5 要求 5.1舱体 5.1.1通用要求 氧舱金属舱体及配套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TsG.24一2015,GB/T150.1.GB/T150. 及GB/T150.4的有关规定 对超标准局部大开孔、带T型加强结构等特殊部位,没有可依据的相关现 行国家、行业标准以及GB/T150.3不适用的截面结构形式的简体,应采用分析方法进行设计 5.1.2壳体 5.1.2.1壳体金属材料的选用应符合TsG21一2016和GB/T150.2的有关规定 壳体有机玻璃材料 的选用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1.2.2金属壳体符合GB/T150.1规定的A,B类焊接接头应当采用全截面焊透形式;C类、通舱件与 金属壳体的焊接接头、非圆形截面金属筒体与加强结构的焊接接头、平盖封头与金属筒体的焊接接头、 圆形金属筒体与平底板的焊接接头应采用全熔透焊透形式
GB/T12130一2020 5.1.2.3非圆形截面金属筒体与加强结构的焊接接头,应满足JB/T4732强度校核结果要求,加强结构 之间的间距应便于焊接作业及无损检测操作 平盖封头与金属筒体的焊接连接、焊接工艺应能有效控 制焊接变形,必要时应进行去应力热处理 5.1.2.4凸形封头(隔舱封头)与圆形金属简体应采用对接或搭接接头形式,搭接接头型式见图1,且不 准许在被封头覆盖的对接焊缝和封头与筒体搭接连接的角焊缝上开孔 单位为毫米 切线 13 对接州缝 密封舞或角焊缝 s" 15”20" 图1凸形封头(隔舱封头)与圆形筒体的搭接型式 5.1.2.5对于名义厚度<12mm金属壳体的无损检测应采用射线检测(RT)和磁粉检测(MT),射线检 测、磁粉检测按照NB/T47013的规定执行,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AB级,合格级别不低于级,磁 粉检测合格级别为I级 金属壳体对接接头进行局部射线检测,检测比例>20%;下列情况需进行 00%的射线检测;氧舱舱门门框的对接纵焊缝;递物简接管等其他穿舱接管的对接纵焊缝;被凸形封头 隔舱封头)覆盖的对接焊缝;舱体耐压试验介质为气体或气、液体组合的 5.1.2.6对于名义厚度>12 金属壳体的无损检测方法由设计人员确定,可按照5.1.2.5的规定,也 可按下列方法确定:氧舱金属壳体对接接头按NB/T47013进行局部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检测比例 >20%,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B级,合格级别不低于级;采用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的焊接接头,合格 级别不低于级;角接接头、T形接头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B级,合格级别不低于I级 5.1.2.7舱门门框、递物筒接管、观察(照明)窗法兰等与金属壳体的焊接接头需要进行100%磁粉检 测;不锈钢通舱件与金属壳体的焊接接头需要进行100%渗透检测.合格级别为I级;氧舱设置有2个 以上(含2个)舱室的,隔舱封头与金属筒体焊接角焊缝需要进行100%磁粉检测 5.1.2.8有机玻璃筒体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附录A的有关规定,设计转换系数应不小于15,筒体 上不允许有开孔等导致应力集中,突变的结构形式,除承受压力介质以及轴向端面密封载荷以外,不允 许施加其他外部载荷 5.1.2.9单人氧舱金属筒体的内径应不小于800mm,单人氧舱有机玻璃筒体的外径应不小于650 mm 其中婴幼儿氧舱有机玻璃筒体外径应不小于5001 mm 5.1.2.10多人氧舱应在舱外设舱底积水排放阀,舱内排水口应设在筒体最低位置 5.1.3舱室 氧舱舱室内装饰隔层,地板、柜具的构架以及隐敞在装饰层内的物料应选用GB50222一2017 5.1.3.1 中规定的A级材料 舱室内床、椅等包覆面料应选用不低于GB502222017中规定的B1级难燃、阻 燃材料,医用氧气加压氧舱舱室内包覆材料应选用抗静电织物 舱室内壁的涂料应采用食品容器漆或
GB/T12130一2020 饮水舱漆等无毒型涂料 5.1.3.2舱室内部件的表面应避免出现粗糙、尖角及锐边,并应当固定牢靠 5.1.3.3多人氧舱每个舱室人口处应当醒目且永久标注额定进舱人数 5.1.3.4 多人氧舱应至少包括一个过波舱和一个主舱,单独做治疗用的相邻舱室可互为过渡舱使用 多人医用空气加压氧舱舱室内应留有不小于0.6m宽和1.8m高的自由通道,主舱的人均舱容应不小 于3m 5.1.4舱门 5.1.4.1多人氧舱舱门的设计应满足舱内人员及设施进出的需要,矩形舱门的透光宽度应不小于 650mm, 高度应不小于1500mm,圆形舱门的透光直径应不小于750 mm 5.1.4.2采用快开式外开舱门时,应设有安全联锁装置,其锁定压力应不大于0.02MPa,复位压力应不 大于0.01MPa 采用电动[或气(液)动]机构操作的舱门,舱门两侧有压力差时安全联锁装置应保证自 动切断动力源 5.1.4.3采用电动[或气(液)动]机构操作的舱门应配置手动操作机构和防夹安全保护装置 手动操作 应能在无传动能源的情况下进行,开启时间不得超过1min 防夹安全保护装置应能在异物进人门间 隙范围内时,立刻停止舱门移动 5.1.4.4现场组焊的舱门门框,应在检验合格后对现场组焊部件进行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5.1.5观察窗 5.1.5.1氧舱每个舱室应设置至少一个观察窗,观察窗的透光直径应不小于150 mm, ,实际数量及布置 方式应满足舱外人员可以观察到舱内每个人员的活动 5.1.5.2观察窗玻璃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附录A中的规定,设计转换系数应按照其在设计压力下 运行过程中所预计的最高持续环境温度确定,圆形平板窗玻璃的设计转换系数应不小于8 5.1.6递物筒 5.1.6.1多人氧舱主舱应设有内径不小于300mm的递物筒 递物简上应配置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 应与控制台上的舱内压力的压力表一致,精度不低于1.6级 5.1.6.2递物简采用快开式外开门时,应设置连通阀和安全联锁装置,安全联锁装置的要求与5.1.4.2 相同 5.1.7耐压试验 氧舱舱体组装完成后,应进行耐压试验,耐压试验压力和试验介质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耐压试验压力和试验介质 耐压试验压力/MPa 舱体材料 试验介质 气压试验压力 液压试验压力 金属 1.25 1.10p 水/氮气或空气 有机玻璃 1.15p 氮气 注:表中力为设计压力 5.1.8气密性试验 氧舱总装完成后,应进行整体气密性试验,泄漏率应符合表3的规定
GB/T12130一2020 表3整体气密性泄漏率 氧舱类型 试验压力/MPa 泄漏率 试验介质 <15%/小h 0.03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 5.,0%/h 工作压力 0.03 s1.0%/4h 空气或氮气 高气压舱 工作压力 1.0%/4h 医用氧气加压氧舱 工作压力 二5.0%/h 注:氧舱舱门采用快开式外开门时,舱体气密性仅做工作压力的试验 5.2压力调节系统 5.2.1压力调节系统的空压机宜选用无油润滑空压机,空压机排气管出口应采用柔性连接 多人氧舱 应配置不少于2组空压机,每组空压机的排量应满足对1组储气罐的充气时间不超过2 5.2.2空压机进气口应避开各种污染源,压力调节系统压力介质质量应符合TsG24一2015的要求 5.2.3多人氧舱应配置2组储气罐,空压机出口处或空气冷却器出口处压力介质温度不超过37C时, 可设置1组 每组储气罐工作压力应不低于配套空压机的额定排放压力 每组储气罐容量均应满足多 人氧舱所有舱室以工作压力加压1次和过渡舱再加压1次 单人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可配置1组储气 罐,储气罐容量应满足舱室以工作压力加压4次 储气罐内剩余压力介质压力应不低于氧舱工作压力 的1.2倍 5.2.4氧舱配套压力容器内壁的涂料应采用食品容器漆或饮水舱漆等无毒型涂料 5.2.5多人氧舱舱内、外部均应当设置机械式快速开启的应急排放装置,单人氧舱可仅在舱外部设置 应急排放装置,舱外应急排放装置应设置在控制台附近,应急排放装置排放口及压力调节系统排放口应 引至室外安全处 应急排放装置不得以任何物品遮挡,并配以红色警示标志,应急排放装置手柄开,关 方向的标志,操作说明及防止误操作措施的警示文字标志 应急排放时,氧舱各舱室从工作压力降至 0.01MPa的时间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应急卸压时间 舱型 单人氧舱 多人氧舱 卸压时间 1.0min 2.5min 5.2.6氧舱每个舱室应分别设置独立的压力调节装置,采用气、电动调节阀门时,还应配置1套手动机 械阀门 5.2.7多人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主舱的升、降压速率在0.004MPa/min~0.02MPa/min范围内可调.过 渡舱升、,降压速率在0.008MPa/min0,08MPa/min范围内可调,单人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的升、降压速 率在0.004MPa/min0.03MPa/min范围内可调 成人医用氧气加压氧舱的升、降压速率在 0.004MPa/min一0.03MPa/min范围内可调,婴幼儿氧舱的升、降压速率在0.004MPa/min 0.01MPa/min范围内可调 高气压舱的升降压速率按设计要求 5.2.8氧舱舱内进气口与排气口应有效隔离,避免气体短路 舱内进气口应设有消声器,医用氧舱最 大供气噪声应不大于65dB(A);高气压舱最大供气噪声应不大于90dB(A),平均供气噪声应不大于 65dB(A 5.2.9压力调节系统气密性试验泄漏率应符合表5的规定
GB/T12130一2020 表5压力调节系统气密性泄漏率 试验部位 试验压力/MPa 泄漏率/(%/h) 与储气罐相连的供气管道 该管道系统工作压力 S0,5 与储气罐不相连的供气管道 该管道系统工作压力 6.0 5.2.10压力调节系统管道用垫片应采用非石棉类材料 除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的排放管子可采用碳钢 无缝钢管外,其余管子及阀件应采用铜或不锈钢材料 5.2.11压力调节系统管道的加工及安装要求应符合GB50751一2012中10.2.1一10.2.13的规定,管道 元件在安装前应进行脱脂、吹扫和清洗处理 对DN>50mm的供气管道焊接接头,射线检测比例不小 于5%,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AB级,合格级别不低于川级 5.2.12压力调节系统管道安装后,应当进行表面防腐处理,涂色和标注介质名称及流向 5.3呼吸气系统 5.3.1呼吸气系统采用瓶装氧气的多人氧舱应当设置氧气汇流排 5.3.2呼吸气系统中工作压力高于0.8MPa的阀门应当采用渐开式阀门 5.3.3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的呼吸气源经减压后输人氧舱内的供气压力应高于舱压0.4MPa一0.7MPa 当舱内满员同时吸气时,呼吸气供气压降应不大于0.1MPa 5.3.4设有普通呼吸装具的氧舱,在控制台上应配置呼吸动态显示装置或者对每个呼吸装具配备气体 流量计,舱内呼吸装具前应设置截止阀;设有急救呼吸装具的氧舱,在控制台上应配置截止阀,舱内应配 置气体流量计 5.3.5舱内人员呼出的废气应通过呼吸气系统排气管道接至室外且无消防隐患处,排废气放散口应当 呈“n”形,并且高出地面3m,在排废气放散口附近的明显位置设置“严禁烟火”标志 当舱内呼吸气系 统排气管不与舱内连通时,呼吸装具与排气管道之间应设置截止阀 5.3.6压力介质为空气的氧舱舱内氧浓度值应不大于23% 5.3.7呼吸气系统气密性试验泄漏率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呼吸气系统气密性泄漏率 试验部位 试验压力/MPa 泄漏率/(%/h) <1.0 呼吸气系统的高压供气管道 该管道系统工作压力 呼吸气系统的低压供气管道 该管道系统工作压力 <4.0 5.3.8呼吸气系统管道元件应采用紫饷或不锈钢材料,单人氧舱呼吸气系统管道也可采用软管,软管 材料宜选用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或橡胶,密封垫片应采用铜质或聚四氟乙烯材料 5.3.9呼吸气系统管道的加工及安装要求与5.2.1l,5.2.12一致,并应按照一定方向倾斜倾斜角 3/1000安装 5.4舱内环境调节系统 5.4.1氧舱每个舱室应当在控制台上配置舱内温湿度监视仪表,温度示值误差应不大于土2C,湿度示 值误差应不大于士5%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和高气压舱的温湿度传感器应设置于舱室中部两侧装饰板 外,医用氧气加压氧舱的温湿度传感器应设置于舱内中下方空间部位 温湿度传感器应设置防护罩 5.4.2多人氧舱主舱应设置舱内环境调节系统,系统的驱动,控制及加热、制冷(蒸发器除外)等装置应
GB/T12130一2020 设置在舱外,控制装置应设置在控制台上 5.4.3氧舱在工作压力下,舱内环境调节系统的电机应满足:在额定电压的90%时能启动;在额定电压 的110%时不过载,电机应配备相应的短路及过载保护装置 5.4.4舱内环境调节系统应当控制舱内温度值在18C一26C范围内,稳压时舱内温度变化率应不大 于3C/min 5.4.5医用氧气加压氧舱应设置加湿装置,稳压时应能使舱内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 5.4.6舱内环境调节系统工作时噪声应不大于60dB(A. 5.5消防系统 5.5.1应在氧舱出人口的显著位置标注“严禁烟火”等醒目标记 5.5.2多人氧舱应设有独立的消防系统 每个舱室应当设置独立的消防控制装置,且能从舱内和舱外 任意一侧通过手动操作阀门开启向舱内地板及座位均匀喷水,消防控制装置应具有防止误操作功能 min),供水时间应 5.5.3 消防系统的喷水动作响应时间应不超过3s,喷水强度应不小于50L/(m 不少于1min 消防系统的管道和通舱件应采用不锈钢材料,压力水柜应配置带有防护装置并便于观察的液位 5.5.4 指示器,水柜内部应作防腐涂层处理 5.6电气系统 5.6.1氧舱进舱电压应不高于24V 5.6.2医用氧气加压氧舱的进舱电气设备应只限于通信设备(婴幼儿氧舱可不设)、监测传感元件和生 理监护传感元件 进舱电气设备总功率不超过0.5w 5.6.3除采用自然光照明外,氧舱照明应采用冷光源外照明且工作时照明所用窗玻璃外表面温度应不 大于其设计温度 舱内平均照度应不小于6olx,多人氧舱照度不均匀度应不大于60% 5.6.4氧舱控制台与各舱室之间应配置双工对讲通信系统和应急呼叫装置(婴幼儿氧舱可不设) 应 急呼叫装置的舱内按钮应采用无电气触点式按钮,在控制台上应设置声光信号发生装置,在按动舱内按 钮时应持续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声光信号应只能由操作人员在控制台上切断 5.6.5氧舱应配置带有过放电保护的应急电源装置(婴幼儿氧舱可不设),当正常供电网路中断时,该 电源能自动投人使用.保持应急呼叫,应急照明、对讲通信、消防系统和呼吸气体浓度测定装置正常工作 时间不少于30min 5.6.6氧舱设置的保护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Q,舱体与保护接地装置之间宜用镀锌扁(圆 钢可靠连接,在舱体及保护接地装置的连接处应附有接地符号标记 5.6.7医用氧气加压氧舱内应设静电接地通道,使患者人体或氧舱内抗静电织物可通过静电接地线经 通道与舱外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接地装置导通 静电接地线应采用挠性铜芯线,截面积应不小于 mm" 5.6.8氧舱配置生物电插座时,生物电插座各插针(接线柱)之间、各插针(接线柱)与舱体间的绝缘电 阻应不小于100MQ. 5.6.9氧舱的对地漏电流应符合GB9706.1中的规定 5.6.10氧舱的电源输人端与舱体及控制台之间的绝缘强度,应符合GB9706.1中的规定 5.6.11不用电源软电线的氧舱,其保护接地端子与已保护接地的所有可触及金属部分之间的阻抗不 应超过0.1Q 具有设备电源输人插口的氧舱,在该插口中的保护接地连接点与已保护接地的所有可 触及金属部分之间的阻抗不应超过0.1Q 带有不可拆卸电源软电线的氧舱,其网电源插头中的保护 接地脚和已保护接地的所有可触及金属部分之间的阻抗不应超过0.2Q. 5.6.12氧舱进舱电线(缆)应采用铜芯线,中间不得有接头 舱内电线(缆)敷设应采用暗装方式,应带
GB/T12130一2020 有保护套管,管口处应设有防磨塞 舱内电线(缆)与舱内电器的连接点应采用焊接形式并裹以绝缘 材料 5.6.13医用氧舱用医疗设备的建议参见附录B 5.7安全附件及仪表 5.7.1安全阀 5.7.1.1氧舱每个舱室应设置不少于2只弹簧式安全阀 5.7.1.2安全阀的整定压力,排放能力计算和安装要求应符合TsG21一2016第9章的规定 5.7.2呼吸气体浓度测定装置 5.7.2.1在氧舱控制台上,氧舱每个舱室应配置带有记录功能的呼吸气体浓度测定装置用于监测舱内 氧浓度,其示值误差不大于士3% 5.7.2.2压力介质为空气的氧舱舱内氧浓度超标时,呼吸气体浓度测定装置应当同时发出声、光两种信 号报警,其报警误差不应超出士1% 5.7.2.3呼吸气体浓度测定装置的采样口应当分别与舱室和标定气体(或大气)连通 多人氧舱舱内应 一个应位于舱内压力调节系统排气口位置附近,另一个应位于舱内预计氧浓度 设置不少于2个采样口, 最高位置附近;单人氧舱可设置1个采样口 采样口应当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污物堵塞 采样流量 计的量程应不大于1L/min 5.7.3压力表 5.7.3.1选用的压力表应与所测量部位的介质相适应,量程应为所测量部位介质工作压力的1.5倍 2.0倍,压力表表盘工作压力值处应标有红线 氧舱控制台上应设置呼吸气气源压力表、呼吸气供气压力表,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和高气压舱控制 5.7.3.2 台上还应设置压力介质气源压力表、压力介质供气压力表和压力水柜压力表,精度均应不低于1.6级 5.7.3.3氧舱控制台上对应于每个舱室应设置2只指示舱内压力的压力表,其中1只应为机械指针式压 力表 2只压力表的量程应一致,精度应不低于1.6级,多人氧舱至少应有1只压力表精度为0.4级 6 试验方法 6.1舱体 6.1.1壳体 检查压力容器的有关质量证明资料是否符合5,1.2的要求 6.1.2舱室 6.1.2.1舱室材料安全性能 检蠢材料.涂料制造厂的产品合格证或认可的鉴定证书,安全性能是青符合5.1.31的规定 6.1.2.2舱室内部件 检查舱室内部件的表面质量及固定情况是否符合5.1.3.2的规定 6.1.2.3额定进舱人数标识 检查额定进舱人数标识的位置及标记方式是否符合5.1.3.3的规定
GB/T12130一2020 6.1.2.4舱室设置 检查多人氧舱的设置是否符合5.1.3.4的规定 6.1.2.5舱室内自由通道 用通用量具测量舱室内通道高度及宽度是否符合5.1.3.4的规定 6.1.2.6人均舱容 按式(l)计算,氧舱主舱的人均舱容是否符合5.1.3.4的规定 K - 式中 人均舱容,单位为立方米每人(m/人); 按舱室几何尺寸计算所得的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 额定进舱人数 N 6.1.3舱门 6.1.3.1舱门尺寸 用通用量具测量舱门尺寸是否符合5.1.4.1的规定 6.1.3.2快开式外开门安全联锁装置 升压至联锁装置的锁定压力,然后降压至联锁装置的复位压力,分别记录锁定压力值和复位压力 值,试验时的升、降压速率应不大于0.01MPa/min,结果是否符合5.1.4.2的规定 6.1.3.3电动或气液)动式舱门安全联锁装置" 向舱内加压,使舱内带压,检查电动或气(液)动开门装置的状态是否符合5.1.4.2的规定 6.1.3.4电动或气液)动式舱门手动开门时间 用秒表记录手动开门的时间是否符合5.1.4.3的规定 6.1.3.5电动或气(液)动式舱门防夹安全保护装置 驱动舱门关闭的同时,将异物放置在门间隙内,检查舱门动作状态是否符合5.1.4.3的规定 6.1.3.6现场组焊舱门门框部件 在现场对舱门门框组焊部件进行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方法应符合 TsG24一2015的规定 6.1.4观察窗 用通用量具测量观察窗的尺寸是否符合5.1.5.1的规定 6.1.5递物筒 6.1.5.1递物筒内径及压力表 用通用量具测量递物筒内径,并检查递物筒上的压力表是否符合5.1.6.1的规定
GB/T12130一2020 6.1.5.2递物筒安全联锁装置 打开递物筒内门,关闭舱门及递物筒外门,升压至联锁机构的锁定压力,然后降压至联锁机构的复 位压力,分别记录锁定压力值和复位压力值,试验时的升、降压速率应不大于0.01MPa/min,结果是否 符合5.1.6.2的规定 6.1.6耐压试验 对2个以上(含2个)舱室的氧舱,应分别对每个舱室进行耐压试验,当各个舱室耐压试验符合 6.1.6.1 要求后,再进行氧舱整体耐压试验 6.1.6.2试验时,以不大于0.01MPa的升压速率将舱室内压力升至表2要求的试验压力,保压101 min, 试验用压力表精度应不低于1.6级,舱体是否无异常响声、无泄漏、无可见变形 6.1.7整体气密性试验 6.1.7.1对2个以上(含2个)舱室的氧舱,应分别对每个舱室进行气密性试验,当各个舱室气密性试验 符合要求后,再进行氧舱整体气密性试验 6.1.7.2试验时,以不大于0,01MPa/min的升压速率将舱体内压力升至表3要求的试验压力,分别关 闭进气阀1h,泄漏率是否符合表3的规定 6.2压力调节系统 6.2.1空压机配置 检查压力调节系统空压机的配置情况,启动1组空压机向1组储气罐充气至额定压力,记录充气时 间是否符合5.2.1的规定 6.2.2压力介质质量 在储气罐后空气过滤器出口处和舱内供气管路终端组件处,使用专用气体分析仪器分别进行检测 被测压力介质在过滤器出口处测定的质量是否符合5.2.2的规定,终端组件处气体主要组分浓度与过 滤器出口处的差值是否不超过1% 6.2.3储气罐容量 6.2.3.1设置2组储气罐的多人氧舱,仅用1组进行试验 开启空压机对储气罐充气至工作压力后停 机 分别打开进气阀,对主舱和过渡舱充气至工作压力,然后降压至过渡舱压力表指“0”后,再对过渡舱 充气至工作压力,储气罐内剩余压力介质压力是否满足5.2.3的要求 6.2.3.2单人氧舱充气至工作压力,然后降压至压力表指“0”后,再充气至工作压力,重复试验2次,储 气罐内剩余压力介质压力是否满足5,2.3的要求 6.2.4储气罐内壁涂层 检查涂料制造厂的材质证明或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是否符合5.2.4的规定 6.2.5应急卸压时间 将氧舱舱内压力升至工作压力,打开舱外应急排气阀及其他排气阀,用秒表测量压力降至 0.01MPa的时间是否符合表4的要求 6.2.6手动操作机械阀门的检查 检查控制台上的手动操作机械阀门是否符合5.2.6的规定 10
GB/T12130一2020 6.2.7舱室升、,降压速率 6.2.7.1升压速率 将氧舱舱内压力由常压少 升至压力力,用秒表测量升压所需时间t,按式(2)计算所得值是否符合 5.2.7的要求 一 U 三 式中: 舱室升压速率,单位为兆帕每分(MPa/min) U -升压后的舱内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对于医用氧舱,力>0.02MPa 舱内原有压力(常压),单位为兆帕(MPa); 升压时间,单位为分(min) 6.2.7.2降压速率 将氧舱舱内压力由常压户 升至压力p,关闭进气同门,;将舱内压力降至/,用秒表测量降压所需 时间t,应急排气阀不准许加人检验,按式(3)计算所得值是否符合5.2.7的要求 u= 式中 舱室降压速率,单位为兆帕每分(MPa/min); U 氧舱原有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对于多人氧舱户为0.2MPa; 对于单人氧舱声为工作压力 -降压后的舱内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对于多人氧舱,p'<0.18MPa: 对于单人氧舱,户'<0.5P 降压时间,单位为分(min) 6.2.8舱内供气噪声 声级计及测试点的要求 6.2.8.1 选用声级计的精度不低于】级,声级计放置在单人氧舱的活动床头部位置,多人氧舱放置在离氧舱 地坪1m高且距嗓声源】m远的渊点上 6.2.8.2测试方法 关闭医用空气加压氧舱舱门及递物简门,调整进气阀,以0.01MPa/min的升压速率向舱内供气,当舱 压由0.02MPa升至0.03MPa过程中,按6.2.8.1规定的噪声测试点测出的噪声值是否符合5.2.8的规定 关闭医用氧气加压氧舱舱门,以0.01MPa/min(婴幼儿氧舱以0.005MPa/min)的升压速率向舱内 供气,按6.2.8.1规定的噪声测试点测出的噪声值是否符合5.,2.8的规定 关闭高气压舱舱门,打开递物筒门,使舱内为常压,调整进气阀,以0.2MPa/min的升压速率向舱 内供气,测得舱内最大供气噪声 连续供气20min,每4min记一次读数,取算术平均值求得连续供气 时的平均噪声,按6.2.8.1规定的噪声测试点测出的噪声值是否符合5.2.8的规定 6.2.9压力调节系统气密性 将压力调节系统管道压力升至工作压力,关闭进气阀10h,泄漏率是否符合表5的要求 1
GB/T12130一2020 6.2.10压力调节系统管道元件材质 检查压力调节系统管道元件的材料证明是否符合5.2.10的规定 6.2.11压力调节系统管道加工、安装 检查管道脱脂处理和清洗、吹扫记录,检查管道焊接无损检测报告是否符合5.2.11的规定 6.3呼吸气系统 6.3.1呼吸气系统组成 检查呼吸气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是否符合5.3.1的规定 6.3.2呼吸气系统阀门 检查工作压力高于0.8MPa的呼吸气系统阀门是否符合5.3.2的规定 6.3.3供气压力稳定性 在氧舱舱内压力为工作压力和进舱人员为满员戴面罩呼吸的情况下,呼吸气供气压力按规定设定, 在10min内观察呼吸气源压力表,压降是否符合5.3.3的规定 6.3.4呼吸装具 检查吸氧动态显示仪或流量计的配置,在舱内检查每一路呼吸装具前的截止阀,检查急救供气管路 中截止阀和流量计的配置是否符合5.3.4的规定 6.3.5排气管道 检查排气管道中的阀门和排气口的设置是否符合5.3.5的规定 6.3.6舱内氧浓度 在氧舱舱内压力为工作压力和进舱人员为满员的情况下,呼吸气供气压力按规定设定,在氧舱工作 全过程中读取和记录呼吸气体浓度测定装置数值,舱内氧浓度值是否符合5.3.6的规定 6.3.7呼吸气系统气密性 呼吸气系统气密性试验介质为氮气或者氧气,将呼吸气系统管道压力升至工作压力,关闭进气阀 10h.泄漏率是否符合表6的规定 6.3.8呼吸气系统管道元件材料 检查呼吸气系统管道元件的材料证明,应符合5.3.8的规定 6.3.9呼吸气系统管道加工、安装 检查管道脱脂处理和清洗,吹扫记录,检查管道焊接无损检测报告等是否符合5.3.9的规定 6.4舱内环境调节系统 6.4.1温湿度监视仪表的配置 检查氧舱控制台上温湿度监视仪表的配置情况是否符合5.4.1的规定 12
GB/T12130一2020 6.4.2温湿度监视仪表示值误差 将温度量程0c一0c,相对湿度量程0%一100%,误差不超过士0.7C的数字式标雅温湿度仪 探头放在被检测温湿度仪探头同一位置,常压下静置2min后,计算两者测量数值的绝对误差,其最大 差值是否符合5.4.1的规定 6.4.3温湿度传感器的设置 检查温湿座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及防护情况是杏符合瓦.Al的规定 6.4.4舱内环境调节系统的设置 检查多人氧舱环境调节系统的设置情况是否符合5.4.2的规定 6.4.5电机及保护装置 6.4.5.1舱压升至工作压力,在额定电压的90%时,使空调断电并再启动,观察空调出风口是否出风以 确定电机是否启动运转是否符合5.4.3的电机启动要求 6.4.5.2舱压升至工作压力,在额定电压的110%时,使空调启动 将热电偶或点温计的测温点紧贴电 机外壳,当温度达到稳定值时,温度仪上的读数不应超过150C 或将电流表串人馈电电路,电流表的 读数不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值 后者为仲裁方法 6.4.5.3分别模拟电机短路和过载状态,保护装置是否符合5.4.3的规定 6.4.6舱内温度调节效果 氧舱加压前半小时启动环境调节系统 氧舱以0.01MPa/min的速率升压至工作压力,稳压1h 观察整个稳压过程中舱内温度数值,计算温度变化率是否符合5.4.4的规定 6.4.7加湿装置 检查氧舱加湿装置的设置情况 氧舱以0.01MPa/min的速率升压至工作压力,稳压时开启加湿 装置,观察整个稳压过程中舱内湿度数值是否符合5.4.5的规定 6.4.8环境调节系统工作噪声 关闭舱门在常压下启动环境调节系统,用精度不低于级的声级计进行测量 测量多人氧舱时. 声级计放置在离氧舱地坪1m高且距噪声源1m远处;测量单人氧舱时,声级计放置在活动床头部位 置 测出的噪声值是否符合5.4.6的规定 6.5消防系统 6.5.1标记 检查标记的内容及设置位置是否符合5.5.1的规定 6.5.2消防系统配置 检查氧舱消防系统的配置情况是否符合5.5.2的规定 6.5.3消防系统效果 6.5.3.1关闭舱门,加压至氧舱工作压力,开启消防系统,用秒表记录启动手动开启控制机构至系统中 最远点的喷头喷出水的时间其结果是否符合5.5.3的规定 6.5.3.2喷水试验中,记录的喷水时间是否符合5.5.3的规定 计算压力水柜的供水量是否符合5.5.3 13
GB/T12130一2020 的规定 6.5.3.3消防系统启动前,记录压力水柜液位计的起始高度,消防系统启动后开始喷水时用秒表计时至 喷水结束止,记录喷水结束后压力水柜液位计的终止高度,计算实际供水量,并按式(4)计算所得的平均 喷水强度值是否符合5.5.3的规定 B= X 式中 平均喷水强度,单位为升每平方米每分[L/(m* min)] B G 实际供水量,单位为升(L); 作用面积按舱内地板实际面积加上座位实际面积计算,单位为平方米(m= 喷水时间,单位为分(min) 6.5.4消防系统管道元件材料 检查消防系统管道元件的材料证明是否符合5.5.4的规定 6.6电气系统 6.6.1氧舱进舱电压 检查进舱的电压是否符合5.6.1的规定 6.6.2进舱电气设备 检查医用氧气加压氧舱的进舱电气设备种类是否符合5.6.2的规定 6.6.3舱内照度值和照度不均匀度 6.6.3.1单人氧舱照度测试 测量单人氧舱时,舱内照明电源电压调整在额定值,照度计置于活动床头部位置上,在无自然光照 的前提下测定1点,测得舱内照度是否符合5.6,.3的规定 6.6.3.2多人氧舱照度测试 测量多人氧舱时,舱内照明电源电压调整在额定值,照度计置于离舱内地坪800mm高处 在无自 然光照的前提下,主舱照度测试点为图2中所示的A,B,C,D,E、F6个点,需含氧舱两端头的座椅 A、,D.,C,F),过渡舱照度测试点为图2中的A'B两点,测得舱内照度并计算照度不均匀度是否符合 5.6.3的规定 图2多人氧舱照度测试点 6.6.3.3照度计算 氧舱的舱内平均照度值按式(5)计算 14
GB/T12130一2020 式中: 舱内平均照度值,单位为勒克斯(Ix); 各测点的照度值,单位为勒克斯(Ix) E 测试点数 6.6.3.4照度不均匀度计算 氧舱的舱内照度不均匀度按式(6)计算: E E ax 6 万 式中 照度不均匀度; E 该次测量中所得的最大照度值,单位为勒克斯(Ix); 该次测量中所得的最小照度值,单位为勒克斯(lx); En I -该次测量中所得的舱内平均照度值,单位为勒克斯(Ix) 6.6.4通信装置 检查氧舱的通信装置是否符合5.6.4的规定 6.6.5应急电源 氧舱工作中,切断正常网电源供电,检查应急电源对应急呼叫应急照明、对讲通信、消防系统、呼吸 气体浓度测定装置等的工作情况,并用计时表记录上述设备持续工作时间是否符合5.6.5的规定 6.6.6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 使用接地电阻测定仪,量程范围调整为0Q10Q,两个测量用插针尽可能远离接地装置,断开接 地导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点,测量接地装置对大地的电阻是否符合5.6.6的规定 6.6.7静电接地通道 检查静电接地线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否符合5.6.7的规定 6.6.8生物电插座的绝缘电阻值 选用量程250Mn,试验电压250V,精度不低于1.0级的兆欧表,分别测量生物电插座各插针(接 线柱)之间和各插针(接线柱)分别对舱体的绝缘电阻是否符合5.6.8的规定 6.6.9对地漏电流 使用漏电流测试仪测量电气设备电源输人端流人保护接地导线或未保护接地外壳的漏电流是否符 合5.6.9的规定 6.6.10电介质强度 使用交流耐压测试仪试验电气设备电源输人端与舱体及控制台之间的绝缘强度是否符合5.6.10的规定 6.6.11保护接地阻抗的检验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网电源插头中的保护接地脚(或保护接地端子)与电气设备可触及金属外 壳之间的阻抗是否符合5.6.11的规定 6.6.12进舱电线缆 检查进舱电线(缆)的设置情况是否符合5.6.12的规定 15
GB/T12130一2020 6.7安全附件 6.7.1安全阀 6.7.1.1检查各舱室安全阀的设置情况是否符合5.7.1.1的规定 6.7.1.2检查厂方提供的安全阀质量证明书和校验证书是否符合5.7.1.2的规定 6.7.2呼吸气体浓度测定装置 6.7.2.1检查呼吸气体浓度测定装置的配置,检查制造厂提供的呼吸气体浓度测定装置产品合格证和 性能检测报告中的示值误差是否符合5.7.2.1的规定 ,将被检呼吸气体浓度测定装置的预置报警值设置在2%一23%中的任 6.7.2.2在常压下 一值,向采 样口通人氧气,当被检呼吸气体浓度测定装置发出声,光报警一瞬间,记下被检呼吸气体浓度测定装置 的实际报警值,计算预置值与实际值的绝对差值,重复3次,检查平均值是否符合5.7.2.2的规定 检查呼吸气体浓度测定装置采样管路的连接、舱内采样口的位置,采样流量计的量程是否符合 6.7.2.3 5.7.2.2的规定 6.7.3压力表 检查压力表的质量证明书和检定证书是否符合5.7.3.1的规定 6.7.3.1 6.7.3.2检验控制台上各系统压力表的设置情况是否符合5.7.3.2和5.7.3.3的规定 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7.1.1氧舱产品的检验分出厂(交付)检验调试和安全性能监督检验两类 7.1.2氧舱制造厂应在产品出厂(交付)前进行检验调试,检验调试合格后应出具质量证明书(含产品 合格证、氧舱产品及安装调试数据表)和检验调试报告 出厂(交付)检验调试应为逐台进行 7.1.3安全性能监督检验由具有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按照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对氧 舱制造厂出厂交付)前的氧舱进行逐台监督检验,合格后,按相关要求打监检钢印,并出具特种设备制 造/安装监督检验证书(氧舱) 7.2检验项目和判定原则 7.2.1检验项目 7.2.1.1氧舱设计文件鉴定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监督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承担 7.2.1.2对于5.6.10规定的电介质强度试验,经检验合格后,不应重复进行 7.2.1.3氧舱安全性能监督检验项目按照TsG24一2015第7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7.2.2判定原则 氧舱产品出厂(交付)检验调试和安全性能监督检验项目全部合格,方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8 标志和使用说明 8.1产品标志 8.1.1氧舱产品标志应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a 16
GB/T12130一2020 额定进舱人数; b c 生产企业的名称、住所生产地址、联系方式及生产许可证编号; d 生产日期,使用期限或者失败日期 电源连接条件、输人功率; e 根据产品特性应当标注的图形、符号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fD 必要的警示、注意事项; g h)特殊储存、操作条件或者说明 8.1.2医用氧舱产品标志还应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的要求 8.2铭牌 8.2.1氧舱铭牌应包括下列内容 产品名称及型号; a 制造单位名称; b 制造许可证编号和许可级别 c d)产品标准; 压力介质 e 工作压力 fD 设计温度 g h 呼吸气体名称或者化学元素符号; 产品编号; 设备代码按照TsG21一2016的规定); kb 制造日期3 额定进舱人数 m人均舱容(设置多舱室的应当分别标识各舱室人均舱容):; n 舱体重量; o 设计使用年限 产品铭牌的右上角应留出制造监检标识的位置 8.2.2 8.2.3医用氧舱产品铭牌还应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的要求 8.3包装箱标志 氧舱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 a)产品名称及型号; 产品标准; b 出厂编号; c ) 出厂日期3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ee D 制造厂联系方式 毛重; hh 体积(长×宽×高); 储运图示标志的方法及图形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8.4产品合格证 8.4.1产品合格证上应包括下列内容: 制造单位名称和地址; a 17
GB/T12130一2020 制造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b 制造许可证编号; ) 氧舱类别 产品名称; D 产品编号和产品型号; 产品图号; 9 b) 设备代码; i 执行标准; j 制造日期 k 检验责任人签章; 单位质保工程师签章 8.4.2产品合格证应附产品数据表 8.5产品使用说明书 8.5.1产品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产品名称、型号、标准号、商标 a 制造厂名称和地址; b e 制造厂的联系方式; d)结构原理 e 规格及技术性能; 操作使用方法 fD 安全注意事项; 8 h)定期检验内容 8.5.2医用氧舱使用说明书还应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的要求 包装、运输、储存 9 g.1单人氧舱应使用木箱或栅状木箱包装,包装箱应符合以下要求 氧舱装箱前应予以清理,箱内不准许有污染物,氧舱管道接口应密封以防止污染物进人; aa b) 包装箱内垫的水膜(层)防止雨水和尘埃与飘舱直接接触 c 氧舱在包装箱内应牢固定位,压木与产品接触面之间应垫有软性垫料,防止运输中松动和 擦伤 9.2多人氧舱的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氧舱窗玻璃应进行防护; a 所有管道接口应密封,以防止污染物进人 b) es 舱体上应设置吊耳及运输捆绑点; d)在绑带与舱体接触面之间应垫有软性垫料,防止运输过程中对产品的擦伤 g.3包装箱内应附有装箱清单 装箱清单应列出下列项目 装箱设备名称和型号; a 配件名称及其数量; b c 完工资料及随机文件 g.4装人包装箱内的备件及文件应用塑料包装袋封装 9.5包装后的氧舱应储存在不受雨淋和阳光直接照射的室内,储存环境无污染,且通风良好 9.6氧舱的运输方式及要求应按订货合同执行,且应避免造成设备损害和污染 18
GB/T12130一2020 录 附 A 规范性附录 氧舱用窗 A.1总则 A.1.1适用范围 本附录适用于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有机玻璃)为窗玻璃材料的氧舱用窗 A.1.2使用条件 本附录适用的使用条件: 工作温度应在一18C66C范围; 工作压力不超过5MPa 所接触的介质仅限于水、空气或者呼吸气系统用呼吸气体; 使用中加减压速率应不大于1MPa/s; 在使用寿命期内,设计使用次数应不超过5000次,并且设计使用年限不超过10年,先到 为准 A.2材料 A.2.1氧舱用窗的材料应选用浇铸有机玻璃板材或浇铸有机玻璃管材 A.2.2不允许通过将几块有机玻璃板材层压的方式来获得期望的窗厚度 A.2.3有机玻璃板材的外观质量、物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134一2008第5章的规定 A.2.4有机玻璃管材的外观质量、物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表A.1、表A.2的规定 表A.1有机玻璃管材的外观质量 质量指标 项 银纹 不准许 气泡 不准许 直径0.5mm3mm不超过3个 杂质密度应1个/16cm连续体积 外来杂质 相邻杂质间隔6mm 表面不准许有杂质 收缩痕 不准许 s0.25mm 划痕 内壁波纹 准许轻微存在 19
GB/T12130一2020 表A.2有机玻璃管材物理和力学性能 项 性能指标 拉伸强度/MPa 62 透光率/% 90 抗溶剂银纹性 浸泡1h无银纹出现 A.3形状 A.3.1氧舱用窗玻璃应采用图A.1中所示的标准形状 1>12.5mm 1/D.>0,08 圆平板形窗 />12.5 mm 1/D>0.125 a>60" 圆锥形窗 !>12.5mm 1/D>0,.25 a>60 <0.25 双斜边圆形窗 图A.1标准形状窗玻璃 20
GB/T12130一2020 t>12.5mm a30° 1/R>0.09,对a>60' 们 t/R0.06,对a>90° 1/R>0.03,对a=180" 锥边部分球形窗 >12.5mm 30"a15o" 1/R0.03 D,=2R ,sim学 D.=2Rsin R =R+1 =!sin(90°一a/2) 方边部分球形窗 1>12.5mm /R>0.03 入十2M) D.=(D Rm>3.0mm 0.5mmR.s0.125t 1.5/M2.01 R=R十 R+2r 整圆边半球形窗 fD >12mm 9 圆柱形窗 图A.1(续 21
GB/T12130一2020 A.3.2凡采用图A.1以外的非标准几何形状窗玻璃,应将其设计资料和可靠的短时临界压力试验数据 提交审核 A.4设计 A.4.1标准形状窗玻璃尺寸由其短期临界压力值(STCP)确定,并考虑最高环境温度下的转换系数 CF)的影响 A.4.2短期临界压力指在21C25C环境温度范围内,当窗玻璃承受以4.5MPa/min等速加载的静 水压力时最终发生严重损坏的压力 A.43窗玻璃的工作压力按式(A.1)计算 p=sTcP/CF (A.1 式中 STCP -短期临界压力,单位为兆帕(MPa),由图A.2查得; CF 转换系数,根据窗玻璃形状、压力范围和最高温度由表A.3查得 单向观察窗设计 软密封垫片 硬支承垫片 o形者国 1.25GB/T12130?2020 50 40 O?? 30 ?? 20 10 0.05 .25 0.3 0.35 0.15 /D ??δ????(?2 MPa50MPa ?? 30 oη? 20 ??е? 0.l1 0.05 0.15 0.2 0.25 0.35 0.3 uD δ????(?5Pa~50MPa) ?A.2( 23
GB/T12130一2020 横拉杆 观察窗 内部密封 内部承压观察窗 0.02 0.04 0.06 0.08 D 内部增压的圆柱形窗的短时临界压力(压力1MPa~8MIPa) 图A.2续 表A.3标准形窗的转换系数 转换系数 窗玻璃形状 工作压力范围 <10 二24 二38C <52C <66 N=1 =5 圆平板形窗 CF- CF=6 CF=8 CF=10 CF=16 17.2MPa N=1 CF=5 CF=10 CF=16 圆锥形窗、双斜边圆形窗 CF=6 CF=8 17.2MPa =1 CF=16 徘边部分球形窗 CF=4 cF=6 CF=8 CF=10 17.2MPa 10.3MPa 方边部分球形窗、 N=1 CF=17 CF CF=7 CF CF=11 整圆边半球形窗 17.2MPa 10.3MPa N=1 CF=15 CF=20 圆柱形窗 CF 25 CF=13 CF=l4 1.7MPa A.5尺寸公差及表面光洁度 A.5.1窗玻璃的厚度应均匀,且应不小于按照A.4确定的名义厚度 A.5.2圆板形窗玻璃外直径的尺寸公差取决于密封布置形式,具体为 0.25 窗座上用径向压缩的O形密封圈时,允许误差范围为0mm a mm; 24
GB/T12130一2020 b 在固定环,窗玻璃斜角与窗玻璃座柱面间的环形间隙内嵌人密封圈做密封时,允许误差范围 为-i mm; 用固定环轴向压紧的扁平橡胶垫圈做密封时,允许误差范围为",mm A.5.3圆柱形窗玻璃的最大不圆度不应超过名义外半径的+0.5% A.5.4圆锥形或锥边部分球面窗玻璃圆锥夹角的允许误差范围为+p A.5.5锥面大端直径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0.002D.(D 为大端名义直径). A.5.6部分球形窗玻璃的球面与标准球面的局部偏差应不超过球面名义外半径的士0.5% A.5.7方边球形窗外直径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0.0005D. A.5.8窗玻璃的支承表面应平整光洁,平均表面粗糙度小于Ra0.75m,且不得开有沟槽 A.6制造 A.6.1在窗玻璃的制造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会使有机玻璃材料的原始物理属性退化的制造工艺、溶 剂清洁剂或者冷却剂 A.6.2每块窗玻璃在完成全部的成型、机加工和机械抛光之后都必须进行退火处理,所有退火处理必 须在强制空气循环的烘箱中进行 退火处理工艺由窗玻璃制造企业制定 A.6.3在最终退火之后,可对窗玻璃进行手工研磨和手工抛光 A.7 试验方法 A.7.1有机玻璃板材试验方法 有机玻璃板材外观质量,物理和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按照GB/T7134一208第6章的规定执行. A.7.2有机玻璃管材试验方法 A.7.2.1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的检查应在自然光充足的室内或额定功率不小于40w、色温为6500K士650K的日光 型荧光灯照射下,距产品300mm一400mm处用目视法进行 A.7.2.2尺寸 管材的直径和壁厚应采用精度不低于0.05mm的量具进行测量 直径距两端4mm以外测量 6点,壁厚测6个点(两端各测量3个点) A.7.2.3拉伸性能 管材的拉伸强度及拉伸断裂应变按GB/T1040.1一2018和GB/T1040.22006的规定进行测定 mm/min士1mm/min 使用1B试样,拉伸速度为5" A.7.2.4抗溶剂银纹性 按GB/T7134一2008中6.9.4的规定进行,浸泡不少于1h后进行观察 A.7.2.5透光率 按GB/T2410-2008的规定进行测定 A.8标记 窗玻璃上的所有标记不得采用可能引起裂纹传播的标记方式 25
GB/T12130一202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医用氧舱用医疗设备的建议 B.1概述 本附录所述医疗设备是为治疗患者所需的任何设备,如呼吸机、负压吸引装置等 本附录描述: 某些医疗设备存在的潜在危险; 拟用于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可能在医用氧舱中使用的医疗设备引人的风险 对医疗设备和医用氧舱的用户及厂家的建议,以满足患者及相关人员最高安全等级 B.2 压力 B.2.1潜在危险 医用氧舱可以在大气压环境中形成舱内压力增加 B.2.2风险 设计和制造用于大气压力条件的医疗设备不能在高压条件下使用 引人医用氧舱中会导致几类问题 a 在压力变化的影响下出现粉碎,内爆或某些组件的爆炸,同时有次级影响如短路,故障的风险、 形成火花、溢出、喷射碎片或液体; b 特定情形会改变设备的额定特性 通过探测器记录的测量出现退化; c d 显示的度数与测量值出现不一致的退化; 设备分配给患者医疗产品的流量、压力和频率的退化; e f 减压时医疗设备可能形成或传导液体内所含气泡 B.2.3建议 在医用氧舱内安装医疗设备之前 确保该医疗设备未含有任何大气压力下的密团部件并且该装置的所有部件在舱室中所受压力 a 与舱室环境相同或是等效耐压 确保进行高压试验,特别是 b 1控制机构,如键盘垫,不会堵塞; 2)装置上的探测器性能没有退化或可以纠正 3)该设备内置电子设备操作没有退化 该装置的显示没有退化; 4 5)设备分配医疗产品给患者的流量,压力和频率没有退化或至少经评估准确 如果不能确认,不得在高压舱室中安装医疗设备 6 26
GB/T12130一2020 B.3氧气 B.3.1 潜在危险 医用氧舱舱内环境氧气局部压力随着舱室内部压力增加而成比例增加 患者在高压舱脸中通过佩就吸氧装置或通过其他呼服系统进行纯氧和或富氧混合呼吸气治疗 类呼吸系统不能完全保证密封性,纯氧以及富氧混合物可能泄漏到舱室空气中,这样会导致舱室中的氧 气百分比上升,在舱室中氧气最大允许极限为23% B.3.2风险 医用氧舱空气中高局部压力和高氧气比例相关危险 与易燃产品 与起火点,如火花,加重火灾风险因素 此外,引人医用氧舱的医疗器械 在富氧环境中用易燃产品润滑从而引起火灾; 在富氧环境中由易燃材料制成或传导易燃物质; 在富氧环境中所制材料由于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物质 B.3.3建议 在医用氧舱内安装医疗设备之前 确保该医疗设备不包含任何与富氧环境不兼容的润滑油 如果存在,应将所有油脂去除并用 与纯氧兼容产品润滑; 确保设备材料不是由易燃材料或不传导任何易燃产品制成,如凝胶或酒精; 确保没有包含与富氧环境发生反应的材料; 如果不能确认,不得在医用氧舱中安装医疗设备 B.4电气 B.4.1潜在危险 医疗和其他电气设备有潜在起火源,在压缩空气的压力室中的氧分压上升潜在起火问题更为突出 B.4.2风险 起火源,例如与下列相关产生火花或过热: 与氧化剂,如氧气,舱室空气局部高压和百分比 舱室中的材料,该材料在氧存在条件下呈现出更多的可燃性,能引起火灾 B.4.3建议 单一故障不应导致危险 用于医用氧舱的医疗电气设备不应导致起火风险 制造商应考虑: 使用低能量(低电压,低电流)设备 在舱室外部放置装置电源; 在舱室外部放置装置电源开关 任何不确定的医疗设备不应安装在医用氧舱中

氧舱GB/T12130-2020:一种用于航天器的氧气贮存设备

氧舱是航天器中重要的氧气储备设备,直接关系到宇航员生命安全。氧舱必须可靠、稳定地储存氧气,并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地释放出来。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氧舱采用了真空绝热技术和先进的控制系统。

GB/T12130-2020标准规定了氧舱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 氧舱的基本架构和设计要求;
  • 氧舱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要求;
  • 氧舱的关键技术指标,如贮氧量、泄漏率、寿命等;
  • 氧舱的运行和测试方法,包括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和环境适应性测试等;
  • 氧舱的质量控制要求。

氧舱采用真空绝热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气体泄漏和能量传递,提高气体储存效率。同时,氧舱还具有先进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监测。

关键技术指标是评估氧舱性能的重要参数。GB/T12130-2020规定了氧舱的关键技术指标,包括贮氧量、泄漏率、寿命等。这些指标对于保障宇航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在设计和测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氧舱的运行和测试方法也在标准中得到详细描述。氧舱需要进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和环境适应性测试等多项测试才能满足要求。在测试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并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测试。

总之,GB/T12130-2020为氧舱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有助于提高氧舱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航天器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和氧舱类似的标准

氧舱

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23部分:汞含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23部分:汞含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23部分:汞含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法的编号:GB/T8151.23-2020。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23部分:汞含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法共有7页,发布于2021-08-01
社区教育服务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社区教育服务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社区教育服务规范的编号:GB/T39054-2020。社区教育服务规范共有11页,发布于2021-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