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244-2006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

Fiberopticdevicesforimagetransmiss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光学纤维传像元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光学纤维传像元件的编号:GB/T20244-2006。光学纤维传像元件共有15页,发布于2006-11-012006-11-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3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7.020
  • 实施日期2006-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5页
  • 文件大小469.09KB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


国家标准 GB/T20244一2006 光学纤维传像 元 件 Fiberopticdevicesforimagetransmission 2006-11-01实施 2006-05-08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0244一2006 前 言 本标准是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光学和光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长城微光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根海、田群戌、张淑琴,朱欧英、刘秀琴、陈钢、李江、李峻斌、田勇、汤志广、 王晓会
GB/T20244一2006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学纤维传像元件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像增强器,变像管、像增强型cCD等光电器件中使用的光学纤维传像元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eqvIsO78o;1997)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SO2859-l;1999,IDT 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11447光学纤维面板测试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rtiheroptiedevieestorimagetransmision 由光学纤维按一定规则排列,能把图像从输人端面传输到输出端面的元件 3.2 光纤中心距fiberpiteh 相邻两根光纤的中心距离 3.3 蛇形畸变grossdlistortion 对所传递的通过中心轴的直线所成的弯曲线图像对该中心轴线的位移 光纤倒像器fiberoptic inverter 由光学纤维按一定规则排列后经熔压,输出端面相对于输人端面整体绕中心轴扭转180'",从而使 输出端面的图像与输人端面的图像互为倒立的光纤传像元件 3.5 像倒转imageinversion 有效区内图像围绕倒像器中心轴旋转180 像位移framerun-out 以输人图像面及通过其中心轴线基准,输出图像相对输人图像出现的整体位移
GB/T20244一2006 S 光锥 iheroptictaper 锥状的光学纤维传像元件,使输出图像与输人图像具有一定放大/缩小比 要求 4.1光纤板 4.1.1光纤中心距 光纤中心距不大于6 m 4.1.2理论数值孔径 理论数值孔径不小于1 4.1.3斑点 质量区的划分见表1 表1 典型有效区直径/mm 质量区 区 18 25 40 5,6<14.7 7.6<内21.5 15<<30 21.5<中25 30<40 14.7<18 斑点数或斑点总面积不大于表2所列允许值 非圆形斑点的大小按其等效圆面积的直径计算;若两斑点的最小间距小于其中较大斑点的等效直 径时,应把这两斑点和它们的间隔带看作一个斑点统计 典型有效区直径 斑点直径D/um 18mmm w25mm 40mm I区 区 I区 区 区 I区 M区 I区 区 D25 斑点总面积不大于本区面积的0.5% 4个 25150 0个 0个 0个 1个 个 90D120 2 3 12018o 0个 0个 4.1.4鸡丝 鸡丝宽度不大于2倍光纤中心距;按要求划分的各个质量区内的鸡丝要求为 -不允许长度大于1mm;若长度不大于1mm,个数允许值见表了. I区 l、区-不允许长度大于2mm;若长度不大于2 mm, ,个数允许值见表3 鸡丝宽度大于2倍光纤中心距,按斑点处理
GB/T20244一2006 表3 质量区 典型有效区直径 l区 mmm I区 川区 2个 0个 18 25 3个 8个 5个 40 3个 5个 8个 4.1. 蛇形畸变 5 蛇形畸变不大于40Am 4.1.6剪切畸变 剪切畸变不大于30xm 4.1.7像位移 像位移不大于100am 4.1.8透射比 4.1.8.1准直光透射比 准直光透射比不小于65% 4.1.8.2朗伯光透射比 朗伯光透射比不小于57% 4.1.8.3光谐透射比 nm900nm 厚度为6.35mm光纤板在波长430 范围内,任意两波长的朗伯光透射比之差不大 于18% 4.1.g分辨力 中心应不小于100lp/m mm 4.1.10真空气密性 在450C烘烤1h后的漏率应不大于2.026×10-!Panm 4.1.11线膨胀系数 在20一450C温度范围内,应与封接合金和玻璃焊料相匹配 4.1.12化学相容性 应与光电阴极、荧光粉等材料相容 4.1.13耐热性 应能耐580C烘烤不少于1h 4.1.14耐高压测试 引起电流泄漏的相应电压和电流值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4.1.15外观质量 根据外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三类 1类:不允许有裂纹 I类;破边及在有效直径或有效面积范围内的擦伤应符合相关详细规范的规定 类;在有效直径或有效面积范围内不应有附着物、污斑 4.2倒像器 .2.1光纤中心距 44 光纤中心距不大于6m 4.2.2理论数值孔径 理论数值孔径不小于0.65
GB/T20244一2006 4.2.3斑点 质量区的划分见表4 表4 典型有效区直径/mm" 质量区 区 18 25 7.5 12.5 7.5<18 12.5之20 川 20<25 斑点数或斑点总面积不大于表5所列允许值 非圆形斑点的大小按其等效圆面积的直径计算;若两斑点的最小间距小于其中较大斑点的等效直 径时,应把这两斑点和它们的间隔带看作一个斑点统计 表5 典型有效区直径 斑点直径D/4m1 8mnm 25mm I区 I区 I区 W区 D尽25 斑点总面积不大于本区面积的0.5% 25150 0个 D<50 斑点总面积不大于本区面积的0.5% 50GB/T20244一2006 4.2.7像位移 像位移不大于250am 4.2.8透射比 4.2.8.1准直光透射比 准直光透射比不小于57% 4.2.8.2朗伯光透射比 朗伯光透射比不小于45% 4.2.8.3光谱透射比 厚度为6.35nmm倒像器坯板,在波长430nm一900nm范围内,任意两波长的朗伯光透射比之差不 大于18% 4.2.9像倒转 像倒转角度为180"士1 4.2.10分辨力 中心;不小于100lp/mm 距中心4/5有效区半径处;不小于70lp/mm 4.2.11真空气密性 在450C烘烤1h后的漏率应不大于2.026×10-!Pam 4.2.12线膨胀系数 在20C一450C温度范围内,应与封接合金和玻璃焊料相匹配 4.2.13化学相容性 应与光电阴极,荧光粉等材料相容 4.2.14外观质量 根据外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三类 I类:不允许有裂纹; I类;破边及在有效直径或有效面积范围内的擦伤应符合相关详细规范的规定 类:在有效直径或有效面积范围内不应有附着物、污斑 光锥 以下要求除特殊说明外,均指大端 4.3.1光纤中心距 光纤中心距不大于15Am. 4.3.2斑点 质量区的划分见表7 表7 典型有效区直径/mm 质量区 区 18 26 48 6 25 25<40 6ll 15<<26 40<48 11<<18 斑点数或斑点总面积不大于表8所列允许值 非圆形斑点的大小按其等效圆面积的直径计算;若两斑点的最小间距小于其中较大斑点的等效直 径时,应把这两斑点和它们的间隔带看作一个斑点统计
GB/T20244一2006 表8 典型有效区直径 斑点直径D/4m 18mm 26mm 48mm I区 l区 ll区 I区 l区 区 I区 区 川区 斑点总面积不大于本区面积的0.5% 33 33D60 3个 9个 60110 0个 0个 3 60150 斑点总面积不大于本区面积的0.5% 76 25个 76D127 15个 25个 1273.00 0个 0个 0个 0个 0个 0个 6 个 L1.71 8个 1. 4个 5 .7111.38 0个 0 4.3. 4 蛇形畸变 蛇形畸变不大于有效区直径的2.0% 4.3.5剪切畸变 剪切畸变不大于150m.
GB/T20244一2006 4.3.6放大率相对误差 放大率相对误差范围应不超过士3% 4.3.7像位移 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4.3.8桶形畸变 桶形畸变不大于4.0% 4.3.g枕形畸变 枕形畸变不大于3.0% 4.3.10外观质量 根据外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三类 1类,不允许有裂纹 类;破边及在有效直径或有效面积范围内的擦伤应符合相关详细规范的规定 皿类;在有效直径或有效面积范围内不应有附着物,污斑 试验方法 5.1光纤板 光纤中心距,理论数值孔径,斑点、鸡丝,勇切畸变,像位移,透射比、,分辨力,真空气密性、线膨胀 5.1.1 系数、化学相容性、,耐热性、耐高压测试等按GB/T11447的规定进行试验 5.1.2蛇形畸变 5.1.2.1试验工具 投影仪一台,最小读数1am,放大率不小于10倍; a 十字基准分划板及夹具 b 5.1.2.2试验程序 将光纤板置于十字基准分划板的夹具中,并使其清晰成像显示在投影仪上 a b)旋转光纤板,沿通过中心轴的水平或垂直线找到并测量最大正向位移X,和最大负向位移 Xi,(Xi十X./2即为蛇形畸变,如图1所示 天 图 5.1.3外观质量 在6倍放大镜下目视检查 5.2倒像器 5.2.1光纤中心距,理论数值孔径,斑点、鸡丝、剪切畸变、透射比,分辨力、真空气密性、线膨胀系数、化 学相容性等按GB/T1l447的规定进行试验 5.2.2蛇形畸变 按本标准中5.1.2的规定进行试验 5.2.3像位移 5.2.3.1试验工具 投影仪一台,最小读数! n,放大率不小于10倍; a Atm 十字基准分划板及夹具 b
GB/T20244一2006 5.2.3.2试验程序 调整夹具上十字基准在投影屏上的投影,使它与投影屏上的十字分划线完全重合 a b)将倒像器放人夹具中,调整高度使成像清晰显示在投影屏上 旋转倒像器找到水平(垂直)线的最大偏移,移动载物台使所成最大偏移线与投影屏水平垂 c 直)线重合并标记零位 应将倒像器靠住夹具的一边旋转,以减少测量误差 再次旋转倒像器找到与它相对的最大偏移;移动载物台使所成最大偏移线与投影屏水平(垂 直)线重合并记录这段偏移值D,将此值除以2即为所测像位移,如图2所示 第一次最大偏移 第二次最大偏移 标记“零”位 分划板 第一次偏移 第二次偏移 a b n 图2 5.2.4像倒转 5.2.4.1试验工具 投影仪一台,要求角度分划值为1',放大倍数10倍 5.2.4.2试验程序 调整十字基准分划板在投影屏上的投影,使它与投影屏上的十字分划线完全重合; a b)把倒像器直接放在刻有十字线的夹具内,测量投影屏上十字线与夹具上十字线投影像之间的 夹角,即为像倒转的正负偏差量 5.2.5外观质量 在6倍放大镜下目视检查 5.3光锥 5.3.1光纤中心距、斑点、鸡丝、剪切畸变、像位移等按GB/T11447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蛇形畸变 按本标准中5.1.2的规定进行试验 5.3.3放大率相对误差 5.3.3.1试验工具 投影仪一台,最小读数1Am,放大率不小于10倍; a b 十字基准分划板及夹具 5.3.3.2试验程序 在测量件小端输人长度为L,的直线段; aa b)在投影仪上读出经大端输出的该线段的图像两端距离La; 实测放大率M如公式(1)所示 c M=La/L 放大率相对误差如公式(2)所示 M-M 放大率相对误差= 上×100% M 式中 M 规定要求的放大率
GB/T20244一2006 5.3.4桶形/枕形畸变 5.3.4.1试验工具 投影仪一台,最小读数1Am,放大率不小于10倍; a b)十字基准分划板及夹具 5.3.4.2试验程序 在投影仪上放置并调整好分划板; a b)将测量件小端放置在分划板上; 选取与有效区内接的正方形测试图样; c d 在投影屏上读取图样经测量件输出后正方形边长的最大的变形量H或H,见图3a),图3b) 畸变按公式(3).(4)计算 " 桶形畸变 ×100% 3 枕形畸变一 ×100% " 桶形畸变 b 枕形畸变 图3 5.3.5外观质量 在6倍放大镜下目视检查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出厂检验包括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种 6.2.1全数检验 如一件产品有一项检验项目不符合规定要求,则为不合格 检验项目见表10,表11,表12相应的 规定 6.2.2抽样检验的抽样方案 按GB/T2828.1一2003规定的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特殊检查水平S2,接收质量限(AQL 2.5进行检验验收 检验项目见表10,表11,表12相应的规定 6.3型式检验 样品抽取方法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检验合格的产品批中随机抽取 6.3.2抽样方案 按GB/T28292002中一次抽样方案,各类不合格以项目计;各类不合格的判别水平DL,不合格 质量水平RQL和抽样方案应符合表13的规定 6.3.3型式检验周期 型式检验的周期一般为一年
GB/T20244一2006 在两次型式检验的周期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材料或主要工艺方法改变,并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a bb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性能和质量发生了较大变化时;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停产较长时间再次投产或转厂生产时; c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表10 出厂检验 不合格分类 光纤板 要求的 试验方法 型式 条款号 的条款号 检验项目 全数检验 检验 抽样检验 光纤中心距 4.11 5,1,1 斑点 4.1.3 5,1,1 鸡丝 4.1.4 5.1.1 蛇形畸变 4.1.5 5.1.2 剪切畸变 4.1.6 5.1.1 像位移 4.1.7 5.1.1 透射比 5.. 分辨力 5.1.1 4.l.9 真空气密性 4.1.10 5.1.1 线膨胀系数 5.1.1 化学相容性 4.1.12 5.1.1 耐热性 4.1.13 5.1.1 耐高压测试 4.1.14 5.1.1 I类 外观 I类 4.1.15 5,1.3 质量 类 注:、表示该项目需检验 表11 出厂检验 不合格分类 倒像器 要求的 试验方法 型式 条款号 检验项目 的条款号 检验 全数检验 抽样检验 光纤中心距 4.2.1 5.2.1 斑点 4.2.3 5.2.1 鸡丝 4.2.4 5.2.1 蛇形畸变 4.2,5 5.2.2 剪切畸变 4.2,6 5.2.1 4.2." 5.2. 3 像位移 4.2.8 透射比 5.2. 像倒转 4.2.9 5.2.4 分辨力 4.2.l0 5.2.l l0
GB/T20244一2006 表11(续 出厂检验 不合格分类 要求的 型式 倒像器 试验方法 条款号 的条款号 检验 检验项目 全数检验 抽样检验 真空气密性 4.2.ll1 5,2.1 线膨胀系数 4.2.12 5.2.1 化学相容性 4.2.13 5.2.1 类 外观 I类 4.2.14 5.2.5 质量 川类 注、/表示该项目需检验 表12 出厂检验 不合格分类 锥 要求的 试验方达 型式 光 条款号 检验项目 的条款号 检验 抽样检验 B 全数检验 光纤中心距 4.3.l 5.3.l 斑点 5.3.1 4.3.2 鸡丝 4.3.3 5.3.l 蛇形畸变 4.3.4 5.3.2 剪切畸变 4.3.5 5.3.1 4.3,6 放大率相对误差 5.3.3 像位移 4.3.7 5.3.1 桶形畸变 4.3.8 5,3,4 枕形瞄变 4.3.9 I类 外观 4.3.1o 5,3.5 类 质量 类 注;、表示该项目需检验 表13 抽样方案 不合格类别 RQL DL. nlAe,Re) 65 51,2 B 80 5(2,37 100 5(3,4 标志 收发货标志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的收发货标志应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名称,型号,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a b)商标名称及注册商标图案 11
GB/T20244一2006 执行标准编号 ce d 生产日期年、月、日; 包装质量;kg; e fD 装箱箱体外型尺寸:L×B×H,单位为cm g)到货站及收货单位 7.2储运图示标志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储运图示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7.3标志方法 采用不干胶或不褪色的涂料或油墨,准确、清晰,牢固地标志在箱体的两个端面或侧面上 包装运输和贮存 8.1包装 每块光学纤维传像元件应用对光学纤维传像元件光学面无损害的材料包装; a 把包装好的光学纤维传像元件相互之间用软性材料隔开,装在包装盒内 b 把包装好的包装盒装人适当大小、内壁充有防震材料的外包装箱内,同时附上相应的检验合格 c 证及质量报告 包装箱上要有防潮、防撞击的标志 8.2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得遭受强烈颠簸、震动,不得受潮、雨淋 装卸时必须小心,应轻拿轻放 8.3贮存 产品应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内 a b)产品不得和化学腐蚀物品混合存放 12

用于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系统结构与通信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用于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系统结构与通信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用于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系统结构与通信规范的编号:GB/T20171-2006。用于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系统结构与通信规范共有206页,发布于2006-11-012006-11-01实施
铝及铝合金连续挤压管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铝及铝合金连续挤压管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铝及铝合金连续挤压管的编号:GB/T20250-2006。铝及铝合金连续挤压管共有10页,发布于2006-10-012006-10-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