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408-2013

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

Muti-Functioncomputercontrolhouseholdsewingmachin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的编号:GB/T30408-2013。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共有17页,发布于2014-12-012013年第27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Y1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1.080
  • 实施日期2014-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7页
  • 文件大小415.19KB

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


国家标准 GB/T30408一2013 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 MutiFunctioncomputercomtrolhouseholdsewingmachine 2013-12-31发布 2014-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0408一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缝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新飞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维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恒强针车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工(申贝)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缝纫机质量 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淮主要起草人;叶普昌、卢锦军,应建平、钱毅、周玉丝、张健、,陆坚勇
GB/I30408一2013 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的产品型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 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912008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线迹的分类和术语 GB/T45152008 GB/T4518-2013家用缝纫机缝料层潜移量测试方法 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缝纫线 GB/T68362007 GB/T9969一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BB/T00362006缝纫机包装 QB11752004家用缝纫机曲形线缝锁式线迹机头 QB/T1177一2007工业用缝纫机噪声级测试方法 QB/T15142011家用缝纫机机针 QB/T1572一1992缝纫机零件电镀通用技术条件 产品型式 3.1型式 本机系简台型机体,采用连杆挑线、针杆摆动、摆梭钩线、内置式电动机驱动、缝纫采用送布牙下送 料,刺绣采用由计算机控制绣框进行X,Y方向的送料机构,形成按GB/T4515一2008规定的301及 304线迹 自带LCD显示或配置计算机可直观实现刺绣信息跟踪、花样管理、编辑及设计,可进行单色 或多色刺绣(自动提示手工换色),输人花样采用标准通讯接口 3.2基本参数 产品的基本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最高缝纫速度;直形曲形线缝;不低于600针/nmin,刺绣缝纫;不低于300针/min(针距2mm时) a b)最大线迹长度;不小于3.6mm 最大线迹宽度:不小于4 c mm:
GB/T30408一2013 d)压脚提升高度:不低于5mm附属压脚除外); e)数据编码方式;二进制; D 绣框尺寸;l64mmX134mm或285mmX168mm(可选); 采用机针;Nm75一Nml10(按GB/T1514一2011); g 采用缝线;l4.5tex/3sZ一7.5tex/3S棉缝纫线或类似涤纶缝纫线(按GB/T68362007); h 工作环境 i 电源电压;Ac(220土22)V/Ac(110士11)V; 电源频率;(50/60士1)H2; -环境温度;5C40C 相对湿度:40%80%(无冷凝水). 技术要求 4.1外观质量 4.1.1机头表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a)涂层附着牢固,色泽基本一致; b机壳外表的主要易见部位应无明显的起泡、流漆、脱漆及其他影响外观的现象; e)装饰图案和文字应清晰、位置正确,应无明显伤痕、断裂等现象 d) 塑料件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基本一致,无明显伤痕 4.1.2电镀件镀层表面应符合QB/T1572一1992中的6.1.1规定 4.1.3凡与缝线、缝料接触的零件表面应光滑无锐棱 4.2机器性能 4.2.1最高缝纫速度 最高缝纫速度,应符合3.2a)的规定 4.2.2最大线迹长度,最大线迹宽度 最大线迹长度、最大线迹宽度应符合3.2b),3.2e)的规定 4.2.3针板、推板开闭灵活,针板不低于机头工作面 凡有推板翻板)装置机型的推板翻板)应开闭灵活,针板应不低于机头工作面 4.2.4机针与针板容针孔的间隙 机针(Nm110)在运动时,不应碰擦针板容针孔的边缘 4.2.5松线作用 压脚提升应灵活,当压脚提升到极限位置时,应能起放松针线张力的作用 4.2.6停车精度 正常停车时,机针应停在上针位,重复停车精度应不大于士2.5" 4.2.7上、下停针位切换 停车时,按动上、下停针位选择按纽,机针应能在上、下停针位切换,且位置正确
GB/T30408一2013 4.2.8断线检测 针、梭线用完或断线时,应能自动停车 4.2.9自动调速 刺绣速度应能在刺绣过程中自动调节 4.2.10绕线器性能 绕线器性能良好,绕线均匀 凡有满线装置的绕线器,绕线至梭心外径75%95%时应能自动停 止绕线 4.2.11调节机构 线迹长度、线迹宽度,针、梭线的张力和压脚压紧缝料的压力,应均能调节;调节后不应有自动改变 位置的现象 4.2.12针迹间宽度最大时,左右针迹对针基点的对称度 针迹间宽度最大时,其左,有右针迹对针基点的对称度应不大于0.生mm. 针基点的偏移量 4.2.13 针基点的偏移量应不大于0.1 mm 4.2.14顺,倒向线迹长度相对误差 线迹长度在3mm时,顺向与倒向送料的线迹长度应基本一致,其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5% 4.3计算机控制功能 4.3.1显示功能 刺绣缝纫时,计算机应能正确显示相关的工作参数和状态 4.3.2镜像变换 应能进行花样的垂直和水平镜像变换 4.3.3花样缩放 花样应能整体或分别沿X,Y轴方向缩小,放大 4.3.4花样旋转 花样应能在平面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按45"旋转 4.3.5花样编辑 应能对花样进行复制,分割和删除等编辑 4.3.6换色停车 刺绣过程中,花样需要换色时,应能自动停车
GB/T30408一2013 4.3.7手动移框 停车时,框架应能在刺绣范围内移动至任一位置 4.3.8框架退回 刺绣结束后,框架应能退回到设定位置 4.3.9退针 刺绣中断时,框架应能根据需要一针一针地退回 4.3.10复位功能 开机或绣完后按初始化键,应能复位至初始状态 4.3.11暂停功能 接到暂停指令后应能立即停车 4.4缝纫性能 4.4.1普通缝纫 普通缝纫时不应有断针、,断线、跳针及浮线等现象 4.4.2薄料缝纫 薄料缝纫时不应有断针,断线,跳针及明显起皱等现象 4.4.3厚料缝纫 厚料缝纫时不应有断针,断线、跳针及送料卡阻等现象 4.4.4层缝缝纫 层缝缝纫时不应有断针,断线,跳针及浮线等现象 4.4.5密缝缝纫 密缝缝纫时不应有断针、断线及跳针等现象,线迹排列应整齐均匀 4.4.6装饰性缝纫 装饰性缝纫时不应有断针、断线及跳针等现象,每个周期的花样应一致 44.7锁钮孔缝纫 锁钮孔缝纫时不应有断针、断线及跳针等现象,线迹排列应整齐均匀 4.4.8锁钮孔缝纫时顺、倒向线迹长度相对误差 锁钮孔缝纫时顺、倒向线迹长度应基本一致,其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2% 4.4.9普通刺绣 普通刺绣时不应断针、断线、浮线、跳针,刺绣花样应与输人花样相符
GB/T30408一2013 4.4.10薄料刺绣 薄料刺绣时不应断针、断线、浮线、跳针,试料应无明显皱缩,刺绣花样应与输人花样相符 4.4.11连续刺绣 连续刺绣时断线应不超过3次,刺绣花样应与输人花样一致 4.4.12缝料层潜移量 缝料层的潜移量在500mm长度内应不大于5 mm 4.5运转性能 4.5.1运转噪声 运转嗓声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最高转速时,运转应平滑,无异常杂声 b)噪声声压级 1)直形、曲形线缝空载运转时,噪声声压级(A计权)应不大于75dB 2)刺绣缝空载运转时,噪声声压级(A计权)应不大于70dB 4.5.2运转状况 在最高转速时,运转应轻滑,无卡轧现象; 4.6电器安全性能 4.6.1电器装置 电器装置应安装牢固 机头电源线应具有耐油性,不应与运动部件接触 4.6.2电源线的要求 电线长度规定为;从缝纫机上的插座至脚踏式控制器之间的电线长度应不短于1.2m;从插座至电 源线插头的电线长度应不短于1.9m 4.6.3脚踏控制器性能 控制器应启闭灵活,接通电源后,控制器从初始状态到电动机转动,应有过渡性的空行程 调速时 应能平滑地加速或减速 4.6.4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应大于2MQ 4.6.5耐电压性能 耐电压性能应能经受1min频率为50H2或60H么基本为正弦波的电压 基本绝缘1250V,加强 绝缘3750V 耐压试验时漏电流为5mA 4.6.6电压变动性能 电压变动特性:额定电压在士10%内变化时,应能正常运转
GB/T30408一2013 4.6.7启动特性 启动特性;额定电压在90%时,应能启动缝纫 附件和备件 4.7 每台机头配备的附件和备件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或装箱单的规定 试验方法 5.1 外观质量 在光照度为600lx士200lx光线下,检验距离为300 ,用目测判定 mm 5.2机器性能 5.2.1最高缝纫速度 按表1的规定,最高缝纫速度在普通缝纫和普通刺绣试验项目中,用非接触式测速仪测试 5.2.2最大线迹长度和最大线迹宽度 按表1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缝纫,在两层试料上作直形和曲形线缝各一行,用精度不低于0.02 mm 的游标卡尺在直形线缝上,取最短的10个连续线迹,求其算术平均值即为最大线迹长度;在曲形线缝 上,选取3个最小宽度线迹中的 5.2.3针板、推板开闭灵活,针板不低于机头工作面 目测辅以手感判定 5.2.4机针与针板容针孔的间隙 用手转动上轮,目测检查机针(Nml10)在左、中,右基点运动时,是否碰擦针板容针孔的边缘 5.2.5松线作用 放下压脚扳手,转动上轮使挑线杆位于最高点,按使用说明书要求穿绕针线,针线穿过挑线杆的穿 线孔后垂直悬下,线端挂结质量为50g的肤码 提升压脚并锁住,在插线钉端拉动针线使砝码距离底 板平面约20mm时打结固定之,用剪刀剪断插线钉和机头上过线勾之间的线段,砝码应能自行落下 5.2.6停车精度 在正常刺绣过程中停车5次,目测机针是否停在上针位; 以上针位为零度,在机壳靠上带轮处标记一条零针位位置线,对应在上带轮一侧粘贴一条经过角度 细分的标尺条,任意启动缝纫机后停车,目测停针位置线与标尺线的相对位置,计算角度误差,连续试验 5次,取5次的最大差值 5.2.7上、下停针位切换 停车时,按动上、下停针位选择按钮,机针应能在上、下停针位间切换,目测判定 5.2.8断线检测 剪断针线,目测检查是否能停止刺绣
GB/T30408一2013 5.2.9自动调速 在普通刺绣试验中,目测刺绣能以低速开始,若干针后提速到设定的刺绣速度 5.2.10绕线器性能 以最高缝纫速度试验,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绕线直径 5.2.11调节机构 在“缝纫性能试验”项目中,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调节 5.2.12针迹间宽度最大时,左、右针迹对针基点对称度 按QB11752004中6.2.1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5.2.13针基点的偏移量 按QB1175一2004中6,2.1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5.2.14顺、倒向线迹长度相对误差 按QB11752004中6.2.1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注意将线迹长度调至3mm 5.3计算机控制功能 5.3.1显示功能 在刺绣过程中目测判定 5.3.2镜像变换 在计算机上分别设定垂直、水平镜像变换,刺绣后按原花样目测判定 5.3.3花样缩放 在计算机上分别按整体或沿x、Y轴方向缩小,放大花样,刺绣后按原花样目测判定 5.3.4花样旋转 在计算机上分别设定旋转角度,并进行刺绣,用量角器测量花样的旋转角度 5.3.5花样编辑 在计算机上分别对花样进行复制、分割和删除等编辑,刺绣后目测判定 5.3.6换色停车 在刺绣过程中,花样需要换色时,目测检查是否自动停车 5.3.7手动移框 停车后通过按键使绣框在允许的移框范围内移动至任意位置,目测判定 5.3.8框架退回 刺绣过程中任意停车,手动移框至任意位置后,进行框架退回试验,目测判定
GB/T30408一2013 5.3.9退针 刺绣中断时,逐下按动退针按钮,目测检查绣框是否根据原花样一针一针地退回 5.3.10复位功能 刺绣完成后,在计算机上设定按初始化,目测检查是否复位至初始状态 5.3.11暂停功能 在试验过程中按动暂停按键,目测判定 5.4缝纫性能 5.4.1试验前准备 试验前按照下列要求准备: 试验前将机头外表擦净,清除针板、送料牙、摆梭或旋梭以及过线部分的污物,加润滑油后,以 最高缝速的80%运转5min,再按4.4技术条件及表1规定的试验条件逐项试验; b)缝纫速度用非接触式测速仪测试,试验缝纫速度允差为一1%; e)每项试验前允许调节压脚压力、缝线张力、线迹长度并进行试缝,但在正式试验时则不允许再 调节 表1 线迹 线迹 缝纫 试 料 缝纫速度 采用采用 序号 试验项目 长度八 宽度 长度 机针缝线 针/min 规格 尺寸/mm层数 mmm mmm mm 直形线缝 600X100 500 普通缝纫 中平布 最高缝速 2.5 曲形线缝 600X100 2 最大 500 薄料缝纫 绸料 400×100 300 2 按 层缝缝纫 中平布 QB11752004中6.3,4的规定 最高缝速 基 缝厚 纱卡其400×100 300 8 的80% 随 本 400×100 最大 密缝缝纫 S0.4 50 机 中平布 装饰性缝纫 参 400×100 自动控制3×50 机 锁钮孔缝纫 中间值 3X10 最高缝速 400×100 针 锁钮孔缝纫时,顺倒 按QBl1752004中6.3.8的规定 缝线迹长度相对误差 用 普通刺绣 中平布 2000针 按绣框 按输人 10 薄料刺绣 涤棉布 最高缝速 花样 尺寸 11 连续刺绣 中平布 10000针 缝料层潜移量 12 按GB/T4518一2013的规定 5.4.2普通缝纫 按表1规定,直形线缝和曲形线缝各缝纫5001 目测判定 mm
GB/T30408一2013 5.4.3薄料缝纫 按表1规定,缝纫300mm,目测判定 5.4.4厚料缝纫 按表1规定,缝纫300mm,目测判定 5.4.5层缝缝纫 按QB11752004中6.3.4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5.4.6密缝缝纫 按表2规定,缝纫50mm,目测判定 装饰性缝纫 5.4.7 按表1规定,任选3个花样,每个花样缝纫50mm,目测判定 5.4.8锁钮孔缝纫 拨表1规定,缝制3个长于1o n的钮孔,目测判定 mm 5.4.9锁钮孔缝纫时,顺,倒向线迹长度相对误差 按QB1175一2004中6.3.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5.4.10普通刺绣 按表1规定,应在试料下加一层无纺布后开始刺绣,刺绣完一个有2000针以上、具有不同长度线 迹和颜色的花样,目测判定 5.4.11薄料刺绣 按表1规定,应在试料下加一层无纺布后开始刺绣,刺绣完一个有2000针以上,具有不同长度线 迹和颜色的花样,目测判定 5.4.12连续刺绣 按表1规定,应在试料下加一层无纺布后开始刺绣,刺绣完一个有10000针以上、具有不同长度线 迹的花样,目测判定 5.4.13缝料层潜移量 按GB/T45182013规定的方法进行 5.5运转性能 5.5.1运转噪声 运转噪声试验按下列方法 将线迹长度调至3.6mm,线迹宽度调至4 mm," ,提升压脚并锁住,以最高转速空载运转,用耳 听法判定
GB/T30408一2013 b噪声声压级的测定 直形曲形线缝时,将线迹长度调至3.6mm、线迹宽度调至4mm,转速按最高缝速的 90%空载运行; 2)刺绣缝纫时,转速按最高刺绣速度的90%,在正常刺绣空载中测试 3)除满足上述二项试验要求外,其余按QB/T1177一2007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5.5.2运转状况 在普通缝纫项目中试验,目测判定,有无卡轧现象 5.6电器安全性能 5.6.1 电器装置 目测判定,电源线的耐油性可由供货商的质量保证书保证 5.6.2电源线的要求 电源线的长度用2m的钢卷尺测量 5.6.3脚踏传感器性能 缝纫机在空载情况下,抬起压脚,绕线器脱开,线迹长度和宽度调至最大的状态下,操纵传感器,目 测判定 5.6.4绝缘电阻 按GB4706.1200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5.6.5耐电压性能 按GB4706.1一200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5.6.6电压变动特性 将额定电压在士10%范围内变化,按直形线缝普通缝纫条件(见表1)试缝3001 mm 5.6.7启动特性 将电源电压调到额定值的90%,按直形线缝普通缝纫条件(见表1)试缝300" mm 附件与备件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或装箱单逐项点数检查,符合规定数 检验规则 6.1 出厂条件 出厂产品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方可出厂 6.2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10o
GB/T30408一2013 6.2.1出厂检验 产品交货时,收货方有权按本标准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验收 6.2.2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需对产品进行全面考核,应进行型式检验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正常生产三个月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上级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2.3产品质量特性及检验分类 产品质量特性及检验分类见表2 表2 检验分类 不合格分类 检验项目 序号 要求 试验方法 B 出 型式 机头表面质量 4.1.1 外观质量电镀件表面质量 4.1.2 5.1 零件表面质量 4.l.3 最高缝纫速度 4.2.1 5.2.1 最大线迹长度和最大线迹宽度 4.2.2 5.2.2 推板翻板)开闭灵活,针板不低 4.2.3 5.2.3 于机头工作面 5.2.4 针板容针孔间隙 4.2.4 松线作用 4.2.5 5.2.5 停车精度 4.2.6 5.2.6 机器性能上、下停针位切换 4.2.7 5.2.7 断线检测 4.2.8 5.2.8 自动调逃 4.2.9 5.2.9 绕线器性能 4.2.10 5.2.1o 调节机构 4.2.11 5.2.11 左、右针迹对针基点对称度 4.2.12 5.2.12 针基点的偏移量 4.2.13 5.2.13 顺倒向线迹长度相对误差 4.2.14 5.2.14 显示功能 4.3.1 5.3.l 计算机 4.3.2 5.3.2 镜像变换 控制功能 花样缩放 4.3.3 5.3.3
GB/T30408一2013 表2(续 不合格分类 检验分类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B 型式 出 花样旋转 4.3.4 5.3.4 花样编辑 4.3.5 5.3.5 换色停车 5.3.6 4.3.6 手动移框 4.3.7 5.3.7 计算机 控制功能 框架退回 4.3.8 5.3.8 退针 4.3.9 5.3.9 复位功能 4.3.10 5.3.10 4.3.11 5.3.11 暂停功能 普通缝纫 4.4.l 5.4.2 薄料缝纫 4.4.2 5.4.3 厚料缝纫 4.43 5.4.4 层缝缝纫 4.4.4 5.4.5 密缝缝纫 4.4.5 5.4.6 装饰性缝纫 4.4.6 5.4.7 4.4.7 5.4.8 缝纫性能锁钮孔缝纫 锁钮孔缝纫时,顺倒向线迹长度 4.4.8 5.4.9 相对误差 普通刺绣 4.4.9 5.4.1o 薄料刺绣 5,4.11 4.4.10 连续刺绣 4.4.ll 5.4.12 缝料层潜移量 4.4.12 5.4.13 异常杂声 4.5.1a 5.5.1a 运转 直形、曲形线缝噪声 .5.1b)15.5.1b)1 运转性能嗓声 刺绣缝噪声 4.5.1b)2)5.5.1b)2) 运转状况 4.5.2 5.5.2 电器装置及电源线要求 4.6.1 5.6.1 电源线长度 4.6.2 5.6.2 脚踏传感器性能 4.6.3 5.6.3 电器安 5.6.4 绝缘电阻 4.6.4 全性能 4.6.5 5.6.5 耐电压性能 电压变动特性 4.6.6 5.6.6 启动特性 4.6.7 5.6.7 附件与备件 4." 5.7 12
GB/T30408一2013 6.3出厂检验规则 6.3.1样本的抽取 样本应从提交检查批中随机抽取 6.3.2抽样方案及严格度 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见表3,检验严格度的确定按GB/T2828.1一2012中的第9章的规定执行 表3出厂检验抽样方案 检验水平 S-3 抽样方案 正常检查一次抽样 不合格类别 24 样本单位检验项目 接受质量限(AQL) 2.5 25 100 样本字码 批量范围 样本大小 Ae Re Ae Re Ae Re 1~15 B 1650 51150 c 10 1 151500 D 14 15 注1表中箭头的使用方法按GB/T 中的10.3规定执行 2828.12012 注2:样本单位为每台缝纫机机头; 注3;A类的Ae.Re以不合格品计,B.c类的Ae.Re以不合格数计 6.3.3可接收性的确定 根据样本检查的结果,若在样本中发现的A类的不合格品数和B,C类的不合格数,分别不大于对 应的接收数(Ae),则判该检查批是可接收的 若在样本中发现的A类的不合格品数和B,C类的不合 格数有一类不小于对应的拒收数(Re),则判该检查批是不可接收的 6.3.4不接收批的处置 不接收批的处置按GB/T2828.l一2012中7.2的规定执行 6.4型式检验规则 6.4.1样本的抽取 样本应从本周期制造的并经检验合格的某个批或若干批中抽取,并要保证所得到的样本能代表本 周期的制造技术水平 6.4.2抽样方案 型式检验的一次抽样方案见表4 13
GB/T30408一2013 表4型式试验抽样方案 判别水平 抽样方案 -次抽样 不合格分类 B 28 样本单位检验项数 17 不合格质量水平(RQL 65 150 300 样本大小 R Ae Re Re AC AAe 注1样本单位以每台缝纫机机头; 注2:A类的Ac,Re以不合格品计,B,C类的Ac,Re以不合格数计 6.4.3型式检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 根据样本检查的结果,若在样本中发现的A类的不合格品数和B,C类的不合格数,分别不大于对 应的合格判定数(Ae),则判定该批型式检验为合格 若在样本中发现的A类的不合格品数和B,C类 的不合格数有一类不小于对应的不合格判定数(Re),则判定该批型式检验为不合格 6.4.4型式检验后的处置 型式试验后的处置,按GB/T2829-2002中5.12的规定执行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7.1.1产品标志 机头上应有下列标志 产品型号; a) b)商标, 制造商名称 c) d)制造日期或编号 7.1.2产品外包装储运标志 按GB/T191一2008的规定,应有下列储运标志 a)怕雨 b)向上 小心轻放; c d 堆码层数极限 7.1.3产品标准号标志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应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号 14
GB/T30408一2013 7.2产品使用说明书 产品使用说明书应符合GB/T99692008的规定 7.3包装、运输、贮存 按BB/T0036一2006的规定

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GB/T30408-2013

随着家庭智能化的趋势,家用缝纫机也开始引入计算机控制系统,以满足人们对于家居服装等方面的需求。为了保证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GB/T30408-2013《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该标准规定了家用多功能缝纫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性能指标、测试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基本要求

根据GB/T30408-2013的规定,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应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 系统应稳定可靠,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和自适应能力。
  • 系统应具备通用性,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型号、规格的家用多功能缝纫机。
  • 系统应易于维护和升级,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性能指标

除了基本要求外,GB/T30408-2013还规定了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的性能指标。其中包括:

  • 系统的速度、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 系统对缝纫材料的兼容性和适应性。
  • 系统的功耗、噪声等环保性指标。

测试方法

为了保证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的质量和性能,GB/T30408-2013还规定了一系列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这些标准主要包括:

  • 系统的静态测试方法:检测系统是否符合性能指标。
  • 系统的动态测试方法:模拟实际使用过程,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测试:检测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总结

GB/T30408-2013是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必须遵循的重要标准,它对于保证家用多功能缝纫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通用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时,必须严格按照该标准的要求进行。

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的相关资料

    和计算机控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类似的标准

    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0407-2013。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共有21页,发布于2014-12-012013年第27号公告
    家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家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家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0409-2013。家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共有21页,发布于2014-12-012013年第27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