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2101.1-2008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1部分:棉铃虫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valuatingresistanceofcottontodiseaseandinsectpests-Part1:Cottonbollworm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1部分:棉铃虫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1部分:棉铃虫的编号:GB/T22101.1-2008。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1部分:棉铃虫共有8页,发布于2008-12-012008-1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
  • 实施日期2008-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551.37KB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1部分:棉铃虫


国家标准 GB/T22101.1一2008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棉铃虫 Technicealspecifieationforevaluatingresistaneeof cottontodiseaseandinseetpests一Part1:Cottonbollworm 2008-06-18发布 2008-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2101.1一2008 前 言 GB/T22101《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1部分:棉铃虫; 第2部分;棉蚜; 第3部分:红铃虫; 第4部分:枯萎病; 第5部分:黄萎病 本部分是GB/T22101的第1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武刚、.张水军吴孔明、郭来
GB/T22101.1一2008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 1部分;棉铃虫 范围 GB/T22101的本部分规定了转基因棉花将杂交棉花和常规棉花抗棉铃虫性鉴定方法和抗虫性评 价标准 本部分适用于棉花育种棉花生产和植保单位对转基因棉花,杂交棉花和常规棉花抗椭铃虫性鉴定 和抗虫性评价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2101的本部分 2.1 幼虫死亡率larvalnmortalitsy 棉铃虫幼虫取食棉花后死亡幼虫数占供试幼虫总数的百分率 2 2 蕾铃受害率damagedratesofsquareandbo 棉铃虫幼虫危害棉花蕾铃数占棉花植株蕾铃总数的百分率 2.3 初孵幼虫neonate 刚从卵中孵化出的棉铃虫幼虫 2 双重皿petridish 大小一致的培养皿相对扣在一起 2.5 标准感虫棉花品种eottoncultivaltorsusceptibilitytocottonbollworm 棉铃虫幼虫取食供试棉叶状况达到4级的非转基因相同棉种的棉花品种 供试棉铃虫的饲养 饲养棉铃虫的基本设施和条件 具有调温和光照设备的养虫室,温度保持在25C28C之间和保证>14h光照时间 培养m(直 径9cm)、养虫管(直径2.5cm,高8cm)、养虫架、饲喂幼虫的人工饲料(人工饲料配制参见附录A和附 录B) 饲养成虫用铁纱笼、纱布、剪子,锻子、毛笔等养虫用具和存放饲料的冰箱及操作台 3.2棉铃虫成虫饲养 将羽化后的雕、雄成虫混合放人铁纱笼内,饲喂以5%蔗糖水或蜂蜜水,由其自由交配在铁纱笼上 覆盖纱布,使雌蛾产卵于纱布上 3.3卵的处理 将同日产卵的纱布放在同一培养皿内,然后放在养虫室的养虫架上,等待卵的孵化
GB/T22101.1一2008 3.4幼虫饲养 孵化后幼虫接在人工饲料上,刚孵化幼虫用培养皿集体饲养,2龄3龄后分管单虫饲养 3.5供鉴定用棉铃虫 室内鉴定用孵化后在人工饲料上饲养2d的!龄幼虫 网室鉴定用棉铃虫成虫和卵或初孵 幼虫. 3.6对照材料 3.6.1转基因棉花鉴定以对应的非转基因棉花受体亲本为对照 33 .6.2转基因杂交棉花鉴定以对应的非转基因亲本为对照 3.6.3常规杂交棉花鉴定以标准感虫棉花为对照 3.6.4常规棉花鉴定以标准感虫棉花为对照 转基因棉花植株抗棉铃虫性室内鉴定 4 供试棉叶 供试转基因棉株的叶片为从植株顶部展开的第3片棉叶 4.2供试棉铃虫 1龄幼虫,即从卵孵化后在人工饲料上饲养2d的幼虫 4.3鉴定方法 4.3.1双重皿集体饲虫 将棉叶放在双重皿内(大叶放1片,小叶放2片),每皿接1龄幼虫8头,重复3次,M底放置1张湿 滤纸,用小湿棉球包紧叶柄底部,保持棉叶在供试期内不干 接虫后用纸条或封口膜将双重皿封严,防 止幼虫逃逸和保持皿内湿度 放人25C一28C的养虫室或培养箱中饲养 4.3.2分管单头饲养 将碎叶块放在管内,每管接1头1龄幼虫,每处理接24管 放人25C一28C的养虫室或培养箱 Se 中饲养 鉴定结果调查 调查2次,第1次调查在接虫后第3天,第2次调查在第6天,调查记录内容如下 4.4.1幼虫死亡状况 统计幼虫死亡数和活虫数,计算幼虫死亡率 需继续观察时将死亡虫挑出累计 4.4.2幼虫取食状况 以目测分4个等级;叶片未取食或取食很少(叶片被食的小孔或痕迹很少)记为“十”,即为1级;叶 片上有一些被食孔但不多,记为“+”,即为2级;叶片上有许多被食孔但未出现大片叶片被食缺口,记 “十十十十”,即为4级 ,即为3级;叶片大部被食或所剩无几为大量取食记为" 为“十十十”, 4.4.3幼虫生长状况 以目测法观察幼虫生长情况,幼虫没有生长发育记为“-”,生长发育比正常个体小记为“十/-”,正 常生长记为“” 另外,可用分析天平(精确度1mg)称幼虫体重并计算各处理平均单头幼虫体重以 幼虫体重比较幼虫生长情况 4.5鉴定结果计算与分析 每次鉴定均须设置非转基因棉株为对照 若对照组幼虫死亡率在5%以上,处理组的幼虫死亡率 需要进行校正 若对照组死亡率超过20%,则需要分析原因,重新进行试验 幼虫校正死亡率m,数值 以%表示,按式(1)计算 mm. m= ×100 1一m
GB/T22101.1一2008 式中: 处理组幼虫死亡率; m 对照组幼虫死亡率 m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以幼虫校正死亡率,取食量(棉花被害程度)和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综合评价转基因棉株对棉铃虫有 无抗虫性和抗虫性程度 棉花品种抗棉铃虫性田间网室鉴定 5.1鉴定方法 采用罩笼接虫法,通过对棉株受害调查,以蕾铃受害率与对照品种相比较评价鉴定材料的抗虫性 级别 5.2田间罩笼设计 罩笼高1.8m,面积在50m以上,每品种25株,不设重复,以HGBR-8为对照品种,罩笼四周设 有保护行 罩笼内棉花栽培方式同大田,苗期可以防治棉蚜,防治棉蚜药剂不可影响后期棉铃虫的存 语,后期不防治棉铃虫 5.3供试虫源和接虫量 供试昆虫为采自田间并经室内饲养的棉铃虫成虫,在养虫笼内任其自由交配,并喂以5%的蜂蜜 水 3d后选择活动力强的成虫释放于种植鉴定材料的罩笼内 接虫量为每10m4对雕雄比1:1 接虫后分别在第3天、第7天分两次调查卵量,第7天如果每100株累计卵量不足500粒,要进行补接 卵,每株补足5粒卵,补接的卵粒用稀浆糊粘接在棉株顶部 接卵时期与棉田2代棉铃虫的发生期- 致,棉花生育期为现蕾或开花结铃期 调查方法 接虫后第7天至第10天和第15天至第20天分两次调查各材料的被害蕾铃数、健蕾铃数和顶尖受 害株数(以生长点受害为准),分别计算蕾铃受害百分率和顶尖受害率,并计算两次调查的均值 5.5调查结果计算 5.5.1蕾铃(顶尖)受害率d,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 d ×100 dl一 式中: -调查棉株蕾铃(顶尖)被害数; n 调查棉株蕾铃(顶尖)总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5.5.2蕾铃(顶尖)受害减退率X,数值以%表示,按式(3)计算 1da 一d)x10 X= 3 式中: 对照品种蕾铃(顶尖)受害率; d d 鉴定材料蕾铃顶尖)受害率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抗虫性评价和分级 根据田间网室和室内抗虫性鉴定结果进行鉴定材料抗虫性综合评定,并按照表1评价棉花材料抗 棉铃虫的级别
GB/T22101.1一2008 表1棉花品种抗棉铃虫性评价标准 按照蕾铃(顶尖)受害 按照室内幼虫3d校正 按照室内幼虫6d校正 抗虫性级别 减退率(X)的分级/% 死亡率的分级/% 死亡率的分级/% 50 70 I高抗 X>50 l(抗) 50X30 3150 4170 30>XYlo 21一40 2130 I(中抗) 10>X>一6o <20 二20 低抗 V感 X<一6o 同对照品种 同对照品种 注:转基因棉花抗棉铃虫性评价依据室内幼虫取食嫩叶的校正死亡率和大田网室内蕾铃顶尖)受害减退率 x),综合评判其抗虫性程度 常规棉花品种抗棉铃虫性评价依据大田网室内蕾铃(顶尖)受害减退率 ),按照分级标准进行评定 (X
GB/T22101.1?2008 ?A ?? ??? A.1??? ?? ? ? 200g ? 100g ? 90g 50 8 ? ??? l.8g ?C 6,2g ?? 15ml (l1.2g/50ml 18ml (10ml/50ml) 40ml 15m ?(10ml/30mL) ? 912nmL
GB/T22101.1?2008 B ? ?? ?? B.1?? ? V 1.528g (Vg 1.525g ?(V 0.764g 0.382g ?B 0.382 ?B g 0.382g ?(Vre H(V 0.305g ?(V 0,.003g 500ml

航空轮胎激光数字无损检测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航空轮胎激光数字无损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航空轮胎激光数字无损检测方法的编号:GB/T22039-2008。航空轮胎激光数字无损检测方法共有7页,发布于2009-02-012009-02-01实施
锂原电池分类、型号命名及基本特性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锂原电池分类、型号命名及基本特性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锂原电池分类、型号命名及基本特性的编号:GB/T10077-2008。锂原电池分类、型号命名及基本特性共有10页,发布于2009-05-012009-05-01实施,代替GB/T10077-1988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