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9368-2012

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Technologyregulationforspawnproductionofwhitejellyfungu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的编号:GB/T29368-2012。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共有8页,发布于2013-07-012012年第42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X2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7.080.01
  • 实施日期2013-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315.01KB

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29368一2012 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Technologyregulationforspawproduetionofwhitejellyfungus 2012-12-31发布 2013-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9368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管理局、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古田县兴华真菌研究所、 古田县兴达银耳研究所、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淑珊,雷银请、朱坚、吴小平、黄丰善、邓优锦、温志强、彭冬祥、戴维浩 张汉文、赵理、曾丽平、高华娟
GB/T29368一2012 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耳菌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要求、一级种制作、二级种制作、三级种制作,接种室 箱)消毒处理、培养室处理,培养期检查、菌种生产档案和标志,包装,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银耳菌种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NY/T528一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62号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银耳whitejeyfungus 银耳隶属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银耳目(Tremellales),银耳科(Tremellaceae),银耳属 Tremella),其子实体由数片至十几片纯白或乳白色胶质瓣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 注:TremellafuciformisBerk 3.2 银耳菌丝myeeliumofwhitejellyfugs 银耳营养生长阶段,颜色白至黄色,纤细,具分枝及分隔,锁状联合明显 注:银耳菌种主要用银耳菌丝进行生产 3.3 香灰菌cohabitantfungus 银耳生长过程中与银耳菌丝伴生,并能分泌黑色素的一种羽毛状真菌 注,Hyparywnspp 白毛团 mmyceliumpellet 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混生在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白色菌丝团 3.5 耳基basaltissueofwhitejellyfungusfruitbodly 银耳子实体基部组织,呈桔黄色或平白色,硬实,俗称蒂头 6 3. 混合培养mixeulture 将培养成熟的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有生产价值的银耳菌种的过程,俗称
GB/T29368一2012 交合 基质块substratebhoek 在银耳耳基正下方,含有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的硬质层培养基 3.8 基内分离substrateisolation 在基质块内分离出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混合培养物的过程 分泌液liquidexudatiom 正常生长过程中在白毛团表面分泌的无色、黄色或红色液体,俗称吐水 10 3. 银耳母种stockewtureofIremnelafueijformis 经混合培养或基内分离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的混合培养物,包括基内分离,混 合培养的木眉种和混合培养的试管种,也称银耳一 级种 要求 人员要求、场地选择、厂房设置和布局、设备设施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和NY/T528 2010中第4章的规定 -级种制作 5.1培养基制作 5.1.1PDA培养基制作 55 .1.1.1配方应符合NY/T528一2010中附录A的规定 5.1.1.2按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基配制,装人试管,灭菌制成试管斜面 5.1.2木屑培养基制作 配方,银耳适生树种(见附录A)木屑 一25%,石背粉2%,料水比 63%73%、皮35%" 1;1.31:1.5 按常规方法,将培养基拌匀,装瓶,料高7cm一10cm,高压灭菌,121C~124,维持2h 5.2生产工艺 5.2.1混合培养生产工艺 5.2.1.1材料选择 选择培养28d左右,银耳子实体直径7em~8em,朵形圆正,耳片白且厚,香灰菌丝生长有力,培 养料表面黑色素分布均匀,无病虫害的银耳菌袋 5.2.1.2银耳菌丝分离 5.2.1.2.1制备基质块 切除银耳子实体,取出基质块,并切成约1 cm×1cm×1cm的硬方块做分离材料
GB/T29368一2012 5.2.1.2.2基质块脱水 将基质块用无菌纱布包好,置于装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脱水10d20d,或置于阴凉通风处风干 30d左右,直至香灰菌丝死亡 5.2.1.2.3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切开分离材料,取内部约1mm的基质块至表面无积水的PDA斜面上,每支斜面 放1块3块,接种后至21C士2C的温度下培养8d~10d 5.2.1.2.4转管 选取银耳菌落生长健壮、圆正的试管种,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挑取菌落边缘约1.5mm'的菌丝 块移至表面无积水的PDA斜面培养基上,于21C士2C下培养8d~10d,备用 5.2.1.3香灰菌丝分离 在无菌条件下,从银耳菌袋远离基质块的培养料中直接钩取约0.5rmm菌丝块至表面无积水的 PDA斜面培养基上,于21C士2C温度下培养7d10d 在无菌条件下,挑取菌落边缘约0.5mm'菌丝块至表面无积水的PDA试管斜面培养基上,于 21C士2C温度下培养7d10d 5.2.1.4混合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分别挑取直径为5mm 1一7mm的银耳菌丝块和直径为2mm的香灰菌丝块至菌种 瓶的培养基表面中央位置,确保两菌丝块相互接触,于21C士2C温度下培养30d35d,选其中香灰 菌丝长势均匀吃料快、白毛团胶质化快、出耳早、朵型圆正、耳片伸展好、无污染的菌种作为一级种 备用 5.2.2基内分离生产工艺 5.2.2.1 材料选择 同5.2.1.1 5.2.2.2银耳菌袋表面消毒 切除子实体,用75%酒精消毒菌袋表面 5.2.2.3基质块制备 无菌条件下,用接种刀将菌袋中基质块表面老菌丝铲除,取中下层基质块,挑取约0.5mm的基质 团置于菌种瓶的木屑培养基表面中央位置 5.2.2.4培养 置于21C土2C下培养,30d一35d后,选其中香灰菌丝生长健壮,分布均匀,分泌黑色素、白毛团 股质化快.出耳早,朵型圆正,耳片伸长好,无污染的菌种为 一级菌种
GB/T29368一2012 二级种制作 培养基配制 采用木屑培养基,其配方和制作同5.1.2. 接种 无菌条件下,切除一级种瓶内的银耳子实体,清除培养基表面的老化菌丝层 用拌种铲捣碎基质块 用接种匙取0.2g一0.3g的基质块醉粒,接人菌种瓶内木屑培养基表面中央位置 每瓶一级种扩接50瓶一100瓶的二级种 培养 置于21C士2c下培养15d30d,挑选已出现原基与小耳片、香灰菌丝生长健壮,分布均匀分 泌黑色素的菌种作为二级种 三级种制作 7.1培养基制作 采用木屑培养基,其配方和制作同5.1.2 7.2接种 同6.2 7.3培养 置于21C土2,避光、空气清新的菌种室内培养,经7d12d左右,香灰菌丝生长健壮,分布均 匀,分泌黑色素,培养基表面出现许多白毛团,即成三级种 接种室(箱)消毒处理、培养室处理、培养期检查 8.1接种室(箱)消毒 接种室(箱)用清水清洁,晾干,每批次接种前用气雾消毒剂消毒,接种室5g/m~10g/m',每个接 种箱10g 8.2培养室处理 清水清洁,晾干 8.3培养期检查 接种3d后开始不定期检查,剔除已被污染和发生病虫害菌种等不合格菌种
GB/T29368一2012 菌种生产档案 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规定 10 标志、包装,运输 10.1标志 二、三级菌种按出售批次贴上标签 标签内容应包括;菌种名称,编号、级别生产单位名称、 接种日期 包装 10.2 二级菌种单管或单瓶用干净棉花包好,外面套上牛皮纸,用橡皮筋扎紧,最后装在木箱中 三 -级、 级菌种原则上按一级、二级菌种包装,但是对于短途、量大的三级菌种可用纸箱、编织袋、篮筐等包装 10.3 运输 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GB/T29368一2012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银耳适生树种 壳斗科(Fag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桦木科(Bketul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漆树科 Anacardi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五加科(Araliaceae)、榛科(Corylaceae)、豆科(Legunminosaesp. 安息香科(Styrac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杨柳科(Salicaceae)

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GB/T29368-2012

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GB/T29368-2012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发布的一项标准。该标准明确规定了银耳菌种的品种分类、生产要求、检验方法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品种分类。银耳菌种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黑毛银耳、白毛银耳、红果银耳等多个品种。生产者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生产技术,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银耳。

其次是生产要求。在银耳菌种的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优质菌种,避免采用含有毒性物质或污染微生物的菌株;
  • 选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保证菌丝健壮、生长迅速;
  • 控制好培养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避免发生病虫害;
  • 定期对银耳菌种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规定的标准。

第三是检验方法和标志。银耳菌种的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菌丝生长情况、细胞形态结构等多个方面。而银耳菌种的标志则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单位名称、生产日期和批号等必要信息。

最后是包装、运输及贮存。银耳菌种应采用无菌包装,并在包装上标明相关信息。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挤压、震动等影响菌种品质的因素。贮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的环境,建议在低温干燥处储存。

总之,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GB/T29368-2012对银耳菌种的品种分类、生产要求、检验方法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保证银耳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的相关资料

    和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类似的标准

    轧花企业粉尘检测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轧花企业粉尘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轧花企业粉尘检测方法的编号:GB/T29367-2012。轧花企业粉尘检测方法共有6页,发布于2013-07-012012年第42号公告
    银耳生产技术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银耳生产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银耳生产技术规范的编号:GB/T29369-2012。银耳生产技术规范共有8页,发布于2013-07-012012年第42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