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3713-2017

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

Processcontrolandmeasurementmethodsforheatsetweboffsetprint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的编号:GB/T33713-2017。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共有16页,发布于2017-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1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7.100.01
  • 实施日期201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1.49M

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


国家标准 GB/T33713一2017 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 Presscontrlandmeasurementmethodsftorheatsewehoftsetprintimg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3713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上海中华商务联合 印刷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芬欧汇川()有限公司,金东纸业 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上海迪爱生贸易有限公司、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利丰雅高长城印刷有限公司,香港职业训练局、上海高斯印刷设备有限公 司、深圳中华商务安全印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同志强.、陈亚堆、吴亚勇朱敏、徐欣,朱水双.潘晓山哀眺字,吴国泉、王欣.,高继伟 徐红、梁利辉、陈杰文、高雪超、罗海平、胡跃辉、杨波、唐东芳、张红桥
GB/T33713一2017 引 言 本标准是在ISO12647-2《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2部分 胶印》的基础上,参考《美国出版物轮转胶印规范(SwOP)》、《日本轮转印刷颜色标准(JapanColor 2003)》等相关规范,并结合我国热固型轮转胶印相关原辅材料的现状而制定 作为主要的胶印方式之一,热固型轮转胶印具备ISO12647-2所描述的胶印的共性,同时也有其作 为热固型轮转胶印的个性 本标准本着继承共性,突出个性的原则,对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要求及 检测方法进行了规范 IN
GB/33713一2017 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技术要求、检测方法、环境 要求等,同时规定了分色、制版、印刷及联线喷胶、折页、裁切等工艺过程的相关参数和量值 本标准适用于热固型轮转胶印的过程控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720印刷技术印刷测控条的应用 GB/T30329.1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第1部分;单张纸和热固型卷简纸胶印 CY/T128印刷技术匹配颜色特征化数据集的印刷系统调整方法 ISO12647-l 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及印刷成品的生产过程控制第1部分:参数与测 rolfor ofhalf-tonecolour 试方法(Graphie echnology一Processcontrc theproduction separations,proof productionprints -Part1;Parametersandmeasurementmethods and IsO12647-2:2004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打样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2部分;胶印 Graphietechmology and Processcontrolfortheproducetion.ofhalftonecolourseparationsproof Part2.,ofsetlithographie productionprints icprocesses sO13655印刷技术印刷图像的光谱测量和色度计算(Graphie measure technologySpeetral gaphie. mentandcolorimetriccomputationfor artsimages 术语和定义 1sO1264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轮转胶印webofsetprinting 以卷筒纸或其他带状材料为承印物的胶印方式 3.2 热固型轮转胶印heatsetweboffsetprinting 使用加热干燥型油墨的轮转胶印方式 注修改Iso12647-2;2004,3.5 3.3 联线折页on-linefoding 将折页系统与轮转胶印机联线,一次性完成印刷、折页的生产过程 3.4 喷胶gluing 将胶水按一定的规律喷射在承印物指定位置上的过程
GB/T33713一2017 3.5 联线喷胶on-linegluing 将喷胶装置整合在轮转胶印机上,以达到对书页进行联线简易装订的目的 3.6 联线裁切on-lineeutting 将裁切设备整合在轮转胶印机上,以达到对书页进行联线裁切的目的 3.7 中间调扩展mid-tonespread 黄、品红、青三原色的中间调网点扩大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偏差 S用百分比表示,由下列公式确定 =Max[A 一A),(A前一Am),(A,一A]一Min[(A 一Am),(Am一Am),(A,一A] 式中 青原色中间调的测量值; 青原色中间调的规定值; -品红原色中间调的测量值; -品红原色中间调的规定值; 黄原色中间调的测量值; 黄原色中间调的规定值 A, 示例 测量值(A.,A丽,A,)=(22,l7,20)规定值(Aa,A,A)=(20,20,l8 s =Max[(22一20),(17一20),(20一18)]一Min[(22-20),(17一20),(20-18)]=2-(一3)=5 材料要求 4. 纸张要求 纸张的类型、定量、CIE白度、光泽度,色度值等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纸张技术要求 技术参数 纸张 有光型涂布纸 亚光型涂布纸 轻量涂布纸 纸张类型 非涂布纸(胶版纸 定量/g/m) 60l128 60l28 5090 50l20 105135 10135 100120 120150 CE白度 光泽度/% 5580 2035 3555 LAB b L 94 色度 M0 93 91 93 94 M1 93 -5.5 91 93 9.5 十3 宽容度 士3 士2 士3 士2 士3 士3 士2 士3 士3 士2 士3 注1表中给出的cIE白度测量是在D65,10"视场条件下测得 注2表中给出的光泽度是在75"人射角条件下测得 注3:表中给出的色度值是在D50,2"视场,分别使用1S(O13655M0和M1条件,白背衬下测得
GB/33713一2017 4.2油墨要求 所用油墨的颜色和透明度应符合GB/T30329.1的要求 技术要求 5.1设计及印前 5.1.1数据传送 交付印刷数据文件时应同时提供数字打样样张,或印刷机打样样张,或以前印刷时的付印样 交付的数据应采用CMYK或三通道颜色模式,宜使用PDF/X文件格式 对于交付的数据文件应指明所需的印刷条件,如果使用DF/X文件格式,应使用规定的数据格式 进行描述;如果使用其他文件格式,应明确印刷条件、特性数据集或用于输出的ICC特性文件 如果数据不是CMYK模式,应使用IcC特性文件或其他机制以色度方式来定义数据,而且应包含 用于输出CMYK的ICC特性文件,并明确使用输出特性文件时采用的呈色意图 如果提供的特性数据或ICC输出特性文件所对应的印刷条件与本标准中定义的印刷条件有冲突 应在印刷生产前,使用CY/T128中定义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整 如果各方同意,过程控制的目标值应 从特性数据中取得 这种情况下,通常无法获得密度阶调值,可使用色度阶调值 色度阶调值和密度阶 调值之间关系可参照cY/T128 注1,印刷机打样样张是用印刷机对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印刷的样张,可以作为系列印刷的参考 虽然大多数打样采 用数字打样,但对颜色和内容要求较高的印件,需要使用与最终印刷条件一致的印刷机打样 注2;三通道颜色模式包括RGB,L"a"b,.xYZ. 注3印刷条件定义为承印材料、颜色再现意图、加网油墨及印刷色序描述 注4,建议使用PDF预检功能,因为符合PDF/X并不能保证适当的图像分辨率及其他印刷条件 5.1.2印版质量 应对直接制版机的分辨率作适当的设定,以保证至少能复制出150个阶调级 示例使用常规调幅网目调加网名义加网线数为80cm'时,直接制版机的输出分辨率应不低于1000cm 5.1.3加网线数 对不同纸张宜采用如下加网线数 有光型涂布纸和亚光型涂布纸.60cm'70cm-'; b 轻量涂布纸,50em-'~70cm" 胶版纸:50em160cm c 注1:若加网线数在50cm-170cm范围之外,仍可参照本标准规定的基本原则,但量值可能会不同 注2;计算机加网时,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莫尔条纹,不同色版的加网线数可能有轻微的变化 注3:黑版或黄版的加网线数可大于其他色版的加网线数 5.1.4加网角度 对于无主轴的半色调网点,青版、品红版与黑版之间的网角差宜为30',与黄版的网角差宜为15° 主色版的网角宜为45°
GB/T33713一2017 对于有主轴的半色调网点,青版、品红版与黑版之间的网角差宜为60',与黄版的网角差宜为15° 主色版的网角宜为45"或135" 5.1.5网点形状及其与阶调值的关系 宜使用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网点 对于有主轴的网点,第一次连接发生在不低于40%的阶调值处 第二次连接发生在不高于60%的阶调值处 5.1.6阶调值总和 对于涂布纸印刷,阶调值总和不应超过300%;对于胶版纸印刷,阶调值总和不应超过270% 注在阶调值总和高的情况下会发生诸如叠印不良,透印等现象 5.1.7图文处理及设计 5.1.7.1 线条 细的线条、纤细的衬线(如“T”左右两端的细线)宜仅用一种印刷原色或专色 线条图案的最细部 分宜不小于0.2mm 纤细衬线不宜使用反白形式,线条颜色与周围颜色应有足够的反差 5.1.7.2文字 小号文字宜仅用一种印刷原色或专色,且不宜使用反白形式 反白字最细部分宜不小于0.2mm,其底色要根据字体的形状选择一种印刷原色作为主色阶调值 宜高于70%),实际操作中,在不影响观察的情况下,次要印刷原色的边缘要稍大一些,以减少印刷机上 出现的套准问题 反白字周围的色调要足够深,以保证字体容易辨认 需叠印文字宜尽可能少用几种印刷原色.其最细部分宜不小于0.1mm,背景的任何一种印刷原色 阶调值都不宜高于30%,四色套印后的总色调值不宜高于90%,以确保字体容易辨认 5.1.8测控条 在印刷版面上应放置符合GB/T18720要求的测控条 注:测控条及版面信息参照附录A 5.2印刷 5.2.1颜色 用表1中所列4种承印物印刷,印张上的印刷原色实地的CIELAB色度坐标应与表2的目标值一 致,并在表3规定的偏差值范围内;二次和三次叠印色(均不含与黑墨的叠印)的CIELAB色度坐标也 应与表2的目标值一致 实地色和叠印色CIELAB值的色度坐标见图1 印刷生产中的付印样印刷原色的实地色与客户确认稿之间的色差应符合表3中规定的偏差范围 如果没有客户确认稿,以表2中数值为目标值 印刷品印刷原色的实地色的波动应符合以下条件:至少68%的印刷品,其印刷原色实地色与付印 样之间的色差不应超过表3中规定的相应的允差 注色差的分布是偏斜的高斯分布 考虑到一致性,把68%的印刷品的色差上限定义为容差 类似于高斯分布 68%的样品位于正负一个标准差之内
GB/33713一2017 表2实地色和叠印色的cIELab值色序为青-品红-黄 纸张类型 颜色 有光型和亚光型涂布纸 轻量涂布纸 胶版纸 b L 19.0 1.5 3.,0 21.5 1.5 2.0 38,0 1.5 1.5 白背衬 黑色 1.5 黑背衬 19.0 1.5 2.,0 20.5 2.0 37.0 1.5 1.5 55.0 -32.5 -50.5 58.5 54.0 白背衬 -33.0 48.0 -20.0 46.0 青色 黑背衬 53.0 -32.5 -50.0 52.0 -31.0 47.0 57.5 -19.5 45.0 7.0 7. 白背衬 7.0 71.o 一5.0 74.0 一5.5 54.5 一4.0 品红 46.0 72.0 -6.0 46.0 68.0 -6.0 53.5 55.5 -5.0 黑背衬 白背衬 88.0 -7.0 88.0 85.0 -7.0 84.0 88.0 -6.0 72.5 黄色 86.0 86.0 83.0 82.0 86.0 -7.0 70.5 黑背衬 -8.0 8.0 白背衬 47.0 66.5 45.0 46.5 65.5 44.0 52.5 56.0 26,0 红色 47.0 67.5 44.5 45.0 42.0 51.5 54.o 25.0 黑背衬 63.0 白背衬 49.0 -66.0 24.0 49.0 -65.0 24.5 52.5 -44.0 13.5 绿色 黑背衬 48.0 一66,0 25.0 48.0 一63,0 24.0 51.5 -43.0 13.5 24.0 21.0 -47.0 24.0 9.0 46.0 38.0 9,0 -32.0 白背衬 蓝色 黑背衬 -47.0 -32.0 23.0 21.0 23.5 9.0 46.0 37.0 8.5 23.0 一4.5 1.0 35.0 -2.5 23.0 白背衬 一4.0 1.0 -5.0 青十品十 黄 黑背衬 22.0 -4.0 1.0 22.0 一4.5 1.0 34.0 -2.5 -5.0 注1:表中给出的数据是在ISO13655“M0”条件下测量得的 数据包含黑色衬底和白色衬底两种 注2:印刷到表2中L ’值时所对应的白背衬下的密度值可参照附录 a” B. 注3:ISO13655“M1”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参见附录C
GB/T33713一2017 100 80 60 有光型和亚光 型涂布纸 轻量涂布纸 级 20 胶版纸 品红 -20 -40 蓝 -60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注:图中所用到的数据来源于表2中白色衬底测量数据 图1实地色和叠印色cIEL.AB值在a”一b平面的坐标 表3印刷实地色公差 偏差 允差 参数 付印样 印张 AE0 H AE E Eo 黑 青 3,5 2.8 3.5 2.8 品红 3.5 2.8 AE容差值仅供参考 5.2.2阶调复制范围 在下面的阶调值(在数字文件中)复制范围内,网目调网点形状应稳定一致地转移到印刷品上 表1中3种涂布纸:2%~96%; a b)胶版纸:2%一94% 重要图像信息都应该包含在上述阶调复制范围内 5.2.3套印位置误差 任意两色之间的图像套印误差不应大于0.1 正反面中心十字线位置误差不应大于1 mm mm n,版 面左右十字线上下位置误差不应大于1mm.
GB/33713一2017 5.2.4阶调值增加 5.2.4.1 目标值 印刷和打样时阶调值增加应符合表4的规定,也可参照图2 校准时应使用表5 表4不同承印物测控条上色块的阶调增加值 测控条上色块的阶调值(%) 承印物类型 50%处 25%处 75%处 有光型和亚光型涂布纸 16 15 20 16 轻量涂布纸 20 15 19 24 胶版纸 18 注:表中的数据是用1s状态T响应且无偏振滤镜条件下测量得到的(Iso13655"M0"). 表5不同承印物上的阶调值增加 阶调增加值 阶调值/ % B/% A 0.0 0.0 4. 5.5 10 8.0 10,5 20 3.5 17.0 30 17.3 21.2 40 19.7 23.5 50 20,4 23.8 2.5 60 19.3 70 16.6 19,5 12.7 80 14.8 90 7.3 8.0 95 3.8 4.2 100 0.0 0.0 “Mo”) 注表中的数据是用Iso状态T响应且无偏振滤镜条件下测量得到的(Iso13655”
GB/T33713一2017 30 25 20 30 7 100 20 O 40 0 说明: 有光型和亚光型涂布纸,轻量涂布纸 B -胶版纸 图2不同承印物上的阶调增加值曲线 5.2.4.2阶调值增加和中间调扩展 付印样的阶调值增加和中间调扩展与规定的目标值之间的偏差,不应超出表6中规定的偏差值 对于印刷生产,至少68%的印张,其阶调值增加与目标值间的差异不应超过表6中规定的相应的 允差值 至少68%的印张,中间调扩展不应超过表6中规定的最大中间调扩展值 表6付印样和印张阶调值增加的偏差,允差和最大中间调扩展值 偏差/% 允差/% 测控条上的阶调值/% 付印样与目标值之间 印张与付印样之间 25 50 75 最大中间调扩展 5.3联线印后加工工艺要求 5.3.1联线喷胶 联线喷胶以目标位置为基准,左右偏差不应大于1mm,喷胶均匀,无漏胶、溢胶现象
GB/33713一2017 5.3.2联线折页 5.3.2.1常用折法的折页精度见表7 表7折数、纸张最大定量与折页偏差对照表 涂布纸 非涂布纸(胶版纸 折页偏差 折数 折及以下折数 3 士lmm 128g/m" 120g/m 士1.5mm 其他折数 100g/m 90g/m 注折页偏差是指实际折痕偏离折页标记线的距离 5.3.2.2折页后,书贴应平整,无明显八字折,皱折、折角、破损等 5.3.2.3三折及三折以上书贴,应在折线处划口排除空气;骑马订或锁线订书贴不应在订口处划口 5.3.3联线裁切 裁切尺寸允差士1.5mm 印刷环境要求 印刷单元区域环境温度宜控制在(3士5)t,相对湿度宜控制在(60=h)%. 检测方法 7.1颜色测量及色差要求 色度测量应符合IsO13655的规定,色差计算按ISO12647-1的方法 7.2其他量值测量 7.2.1套印误差测量 用带刻度且分度值在0.05mm或以上的放大镜或其他电子测量仪器测量 7.2.2尺寸偏差测量 用0.5mm或更高分度值的检验合格的钢直尺或卡尺测量
GB/T33713一201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测控条和版面信息排列 为指导印刷操作,印刷版面上可包含如图A.1所示信息 版边 图像区域 十 测控条 中心十字线 9 乙 折线热切线 套准通踪标 &出血线 16 13 帖标 印版分色标识 印件信息 吸墨条 起印线 图A.1测控条和版面信息排列 0
GB/33713一201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不同类型纸张对应的实地密度参考值 密度值对于高速运行的印刷机控制是既简捷又实用的量值 印刷原色实地色块的密度值对油墨膜 厚度墨量)的变化反映很灵敏 只需很少的测量动作操作者就可以获得当前墨量和阶调值增加的状 况,从而作出调整判断 然而,密度值不适合用于准确、唯一地定义颜色 对于不同的油墨和纸张,相同 的颜色外貌(视觉感受),可能对应不同的密度值 因此,操作者应该首先将印张上各实地色块的颜色 (L”a”b值)调整到与表2中的目标值一致,然后测量付印样上各色块的密度值,用测得的密度值控制 后续的印刷过程 还可将测得的密度值用于以后相同油墨和纸张印刷时参考 表B.1给出的密度值是 用几种同类型纸张印刷达到表2目标值时测得的密度值的平均值,仅供没有测量L”a”b”值条件时 参考 表B.1不同类型纸张对应的实地密度参考值 K M 纸张类型 0.9 有光型和亚光型涂布纸 1.55 1.35 1.35 轻量涂布纸 l.25 1.25 .4 0,85 0.86 0.86 0.75 胶版纸 0.9 注:密度测量条件为Iso状态T响应且无偏振滤镜条件下测量 11
GB/T33713一2017 录 附 C 资料性附录) so13655M0和M1条件测得的cIEL.AB值 使用ISO13655M0和M1条件测得的CIEL.AB值见表c.1 表c.1M0/M1测量条件下的cIELAB值 纸张类型 颜色 涂布纸 轻量涂布纸 胶版纸 M0 19.0 1.5 3.0 21.5 1.5 2.0 38.0 1.5 1.5 黑色 Ml 1.5 21.5 37.1 19.3 2.3 l.4 l.9 2.0 M0 55.0 -32.5 -50.5 54.0 -33.0 -48.0 58.5 -20.0 -46.0 青色 -32.7 -50.6 -33, 48.9 -20.0 M1 54.4 54.4 58.5 46.7 M0 47.0 74.0 -5.5 47.0 71.0 -5.0 54.5 57.5 -4.0 品红 M1 47.0 73.9 一6.2 47.8 71.0 -6.6 54.0 58.,0 -5,0 M0 88,0 -7.0 88.0 85,0 -7.0 84.0 88.,0 -6.0 72.5 黄色 M 88,o 85.0 88.0 2" -7.0 88.5 83.8 -6.0 一7,0 M0 47.0 45.0 26.0 66.5 6.5 65.5 52.5 56.0 44.0 红色 Ml 47.0 66.5 45,.0 46.6 66.2 44.5 52.1 56.2 26.0 M0 49.0 -66.0 24.0 49.0 65.0 24.5 52.5 -44.0 13.5 绿色 Ml 49.0 -66.0 23.6 49.6 -66.7 25.7 52.0 -44.1 13.5 M0 24.0 21.0 -47.0 24.0 19.0 -46.0 38.0 9.0 -32.0 蓝色 -47.5 -31.4 Ml 24,0 21.0 24.1 20.5 47.0 38,9 9,0 M0 23,0 -4.0 1.0 23,0 4.5 1.0 35.0 -2.5 -5.,0 青十品十黄 Ml 23.0 1.0 22.8 4.2 2.3 35.0 -2.8 -5.5 注表中给出的数据是使用Iso13655M0和M1条件,白背衬下测得 12

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GB/T33713-2017

热固型轮转胶印是一种利用凹版在烤干后阻挡墨水,只让墨水停留在凹槽内的印刷方式。在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中,需要对多个环节进行控制,以保证印刷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印刷效率的提高。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发布了《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GB/T33713-2017》。

该标准主要包括了热固型轮转胶印的过程控制要求和检测方法两个方面。其中,热固型轮转胶印的过程控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色彩的控制:对于不同的印刷品,需要选择合适的颜色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产生印刷时所需的各种颜色
  • 墨量的控制:根据印刷品的具体需求以及胶印网点大小等因素,确定墨量的多少并严格进行控制
  • 温度的控制:在烫干、烤干等环节中需要针对印刷品和墨水的特性进行合理的温度设置
  • 湿度的控制:印刷品的湿度和干燥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印刷效果,需要严格控制
  • 压力的控制:印刷机的压力需要根据印刷品的特性进行合理调整
  • 速度的控制:印刷机的速度需要根据印刷品的特性、墨量等进行合理控制,以保证印刷品质量

与此同时,标准还明确了热固型轮转胶印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了墨水粘度、颜色对比、网点形态、线条清晰度等方面的检测。

总之,《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GB/T33713-2017》的发布为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提供了更加规范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对于提高印刷品质量和印刷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和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类似的标准

药品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药品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药品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3712-2017。药品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共有14页,发布于2017-12-01
纳米技术纳米颗粒尺寸测量原子力显微术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纳米技术纳米颗粒尺寸测量原子力显微术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纳米技术纳米颗粒尺寸测量原子力显微术的编号:GB/T33714-2017。纳米技术纳米颗粒尺寸测量原子力显微术共有19页,发布于2017-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