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4187-2017

城镇供热用单位和符号

Unitsandsymbolsforurbanheat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城镇供热用单位和符号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城镇供热用单位和符号的编号:GB/T34187-2017。城镇供热用单位和符号共有14页,发布于2018-08-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4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40.10
  • 实施日期2018-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页
  • 文件大小986.15KB

城镇供热用单位和符号


国家标准 GB/T34187一2017 城镇供热用单位和符号 Unmitsamdsymbolsforurbanheating 2017-09-07发布 2018-08-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4187一2017 城镇供热用单位和符号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供热领域中常用的单位和符号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供热行业工程建设、产品制造、文献出版所使用的单位和符号 常用单位和符号 常用单位和符号应按表1的规定执行 表1常用单位和符号 单位 序号 量的名称 量的符号 说明 名称 符号 单位时间内热用户或用热设备)的 热负荷 兆瓦[特 Mw 需热量(或耗热量) Mw .1设计热负荷 兆瓦[特 给定设计条件下的热负荷 Q 实际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热负荷的最 1.2最大热负荷 Qmn 兆瓦[特打 Mw 大值 供热系统不同时间实际发生的热 兆瓦[特 MW Q 1.3实时热负荷 负荷 Q 1.4基本热负荷 兆瓦[特 Mw 由基本热源供给的最大热负荷 基本热源供热能力不能满足时,由尖 1.5尖峰热负荷 兆瓦[特 Mw 峰热源提供的,实时热负荷与基本热 负荷差额 1.6平均热负荷 兆瓦[特 Mw 对应室外采暖平均温度下的热负荷 Q 维持供暖房间在要求温度下的热 Mw 供暖热负荷 兆瓦[特] 1.7 Q 负荷 加热从通风系统进人室内的空气的 Mw .8通风热负荷 兆瓦[特 Q 热负荷 与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气象参数对应 Mw 空调热负荷 兆瓦[特 1.9 Q 的热负荷 1.10生活热水热负荷 Q 兆瓦[特 制备生活热水需要的热负荷 Mw 生产工艺过程中,用热设备需要的热 Mw 生产工艺热负荷 兆瓦[特 1.11 Q 负荷 面积热指标 瓦[特每平方米 w/m 单位建筑面积的设计热负荷 2.1供暖热指标 瓦[特]每平方米 w/m 单位建筑面积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9" 单位建筑物外围体积在单位室内外 瓦[特]每立方米 2.2通风热指标 w/m 9 设计温差下的通风设计热负荷
GB/T34187一2017 表1续 单位 序号 量的名称 量的符号 说明 名称 符号 与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气象参数对应 瓦[特]每平方米 2.3空调热指标 w/m g 的单位建筑面积热负荷 单位建筑面积的生活热水供应平均 生活热水供应热指标 瓦[特]每平方米 w/m g 热负荷 单位建筑物外围体积在单位室内外 供暖体积热指标 瓦[特每立方米 w/m v 设计温差下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按不同建筑物的热指标,按面积加权 综合供吸热指标 瓦[特每平方米 w/m ga 平均后的数值 热用户或者供热系统一年内的总耗 年耗热量 吉焦[耳]每年 GJ/a 热量 采暖热用户在一个供暖期内的总耗 5.1供暖年耗热量 Q 吉焦[耳]每年 GJ/a 热量 通风热用户在一个供暖期内的总耗 5.2通风年耗热量 吉焦[耳]每年 GJ/a 热量 5.3空调年耗热量 吉焦[耳]每年 GJ/a 空调热用户在一年内的总耗热量 热水供应热用户在一年内的总耗 5.4热水供应年耗热量 Q: 吉焦[耳]每年 GJ/a 热量 G 供热量 Q 吉焦[耳 热源在一定时间内输出的热量之和 在一定时间供暖期或年)内总耗热 最大热负荷利用[小]时数 [小]时 量按设计热负荷折算的工作小时数 供热区域平均热负荷占设计热负荷 平均热负荷系数 l的份额,为 热电联产的额定供热能力占供热区 热化系数 域设计热负荷的份额 米 供热半径 热源至最远热用户的管道沿程长度 mm 平方米 供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供热面积 m" 特定范围内,集中供热的供热面积与 % 12集中供热普及率 百分率 总供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的百分比 注1:表中部分计量单位为使用方便及习惯使用,采用S单位的倍数单位 使用过程中可通过S单位的倍数单 位适当选择,使数值处于实用范围内 注2无量纲的量计量单位名称采用数字一,符号采用1 注3:单位的最大值可用下标max、最小值可用下标min表示,表中不再单独列出 注 4:无方括号的量的名称与单位名称均为全称 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消,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去 掉方括号中的字即为其名称的简称
GB/34187一2017 热源用单位和符号 热源用单位和符号应按表2的规定执行 表2热源用单位和符号 单位 序号 量的名称 量的符号 说明 名称 符号 热水锅炉在额定参数压力、温度 Mw 额定热功率 兆瓦[特] 额定流量,使用设计燃料并保证热效 Q 率时单位时间的连续产热量 MPa 额定出水压力 兆帕[斯卡 保证热水锅炉正常工作的最高压力 P 热水炉在额定工况下的设计出口 额定出口温度 摄氏度 处温度 热水锅炉在额定工况下的设计进口 额定进口温度 摄氏度 处温度 蒸汽炉在额定参数如蒸汽压力、 燕汽温度),额定给水温度、使用设计 额定蒸发量 吨每[小]时 t/h 燃料并保证热效率时单位时间的连 续蒸发量 燕汽锅炉在规定的给水压力和负荷 额定出口蒸汽压力 兆帕[斯卡] MPa 范围内、长期连续运行所必须保证的 锅炉出口的燕汽压力 燕汽锅炉在规定的给水压力和负荷 范围内、在额定出口蒸汽压力下,长 额定出口燕汽温度 摄氏度 期连续运行所能保证的炉出口的 蒸汽温度 单位时间内钢炉有效利用热量与所 % 锅炉热效率 百分率 消耗燃料输人低位热量的百分比 热源运行时,单位时间内固体、液体 因体(或液体)燃料耗量 千克每[小]时 kg/h 燃料消耗量 热源运行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燃料消 气体燃料耗量 立方米每[小]时 l0 B m'/h 耗量 1 耗电量 B 千瓦[特][小]时 kwh 热源运行时,电能消耗量 耗水量 立方米每[小]时 热源运行时,单位时间内水的消耗量 12 B m3/h 注1表中部分计量单位为使用方便及习惯使用,采用SI单位的倍数单位 使用过程中可通过S单位的倍数单 位适当选择,使数值处于实用范围内 注2单位的最大值可用下标max.最小值可用下标min表示,表中不再单独列出 注3;无方括号的量的名称与单位名称均为全称 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消、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去 掉方括号中的字即为其名称的简称
GB/T34187一2017 管网用单位和符号 管网用单位和符号应按表3的规定执行 表3管网用单位和符号 单位 序号 量的名称 量的符号 说明 名称 符号 设计工况下供热管道或设备承受的 pd 设计压力 兆帕[斯卡] MPa [压力 运行工况下供热管道或设备承受的 工作压力 兆帕[斯卡] MPa 压力 运行工况下供热管道或设备承受的 工作温度 摄氏度 温度 , 设计供水温度 摄氏度 设计工况下所选定的供水温度 设计回水温度 摄氏度 设计工况下所选定的回水温度 实际供水温度 摄氏度 运行时的供水温度 实际回水温度 摄氏度 运行时的回水温度 设计工况下用来选择供热管网各管 管网设计流量 立方米每[小]时 G" m/h 段管径及计算管网阻力损失的流量 实际运行时供热管网各管段通过的 管网实际流量 立方米每[小]时 m/h 流量 -级网供水温度 摄氏度 热源供给热力站的热水温度 -级网回水温度 摄氏度 从热力站返回热源的热水温度 1 1r 12 -级网水温差 摄民度 A! 711r 13 MPa -级网供水压力 " 兆帕[斯卡] 热源出口处的热水压力 14 级网回水压力 P MPa 热源人口处的热水压力 兆帕[斯卡] 15 二级网热力站供水温度 摄氏度 热力站出口处二级网供水管水温 16 二级网热力站回水温度 摄氏度 热力站出口处二级网回水管水温 "C l 二级网供回水温差 Ar 摄氏度 二级网供水压力 P 兆帕[斯卡 热力站出口处二级网供水管压力 MPa 18 MP 兆帕[斯卡 19 二级网回水压力 " 热力站出口处二级网回水管压力 单位时间内,管道、管路附件或设备 20热损失 AQ 瓦[特 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 单位时间内,以每平方米绝热外层表 单位面积热损失 AQ 瓦[特]/平方米 w/m 示的散热损失量 单位时间内,以每米长管道表示的散 22单位长度热损失 Q 瓦[特/米 W/m |热损失量 温度降 摄氏度 供热介质温度的降低值 23
GB/34187一2017 表3(续 单位 序号 量的名称 量的符号 说明 符号 名称 压力降 帕[斯卡 供热介质的压力损失值 24 Pa 25比摩阻 Pa/m 帕[斯卡]每米 供热管道单位长度沿程阻力损失 供热管道单位长度沿程阻力损失的 26平均比摩阻 帕[斯卡]每米 R Pa/m 平均值 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根据供热系 27 经济比摩阻 R Pa/m 帕[斯卡]每米 统在规定的补偿年限内年总计算费 e 用最小的原则确定的平均比摩阳 将管道局部阻力折算为同管径沿程 米 28局部阻力当量长度 L m 阻力的直管道长度 流体流经设备及管道附件所产生的 局部阻力与相应动压的比值 用于 29局部阻力系数 计算流体受局部阻力作用时的能量 损失 帕[C斯卡]每立方 Pa/ 30管路阻力特性系数 单位水流量下管路的阻力损失 米每[小]时二次方 m'/h) 混水装置中局部系统的回水量与混 3 混水系数 合 前供热管网的供水流量的比值 热水供热系统中热力站(或热用户) 32水力稳定性系数 的规定流量和工况变化后可能达到 的最大流量的比值 热水供热系统水力失调时,热力站 33水力失调度 或热用户)的规定流量与实际流量 之比值 为保证供热系统内必须的工作压力 34补水量 G 立方米每[小]时 m'/h 单位时间内向热水供热系统补充的 水量 热水供热系统单位时间的补水量占 补水率 百分率 35 系统循环流量的百分比值 蒸汽供热系统热用户用热后,蒸汽冷 凝结水量 立方米每[小]时 36 m'/h 凝形成的凝结水的流量 凝结水回收系统回收的凝结水量与 37 凝结水回收率 百分率 其从蒸汽供热系统获取的蒸汽流量 y 之百分比 38水溶解氧含量 mg/L 毫克每升 热鄙给水或补水中氧气含量 热源给水或补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 39水硬度 H mmol/1度,其中包括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 毫摩尔每升 硬度
GB/T34187一2017 表3(续 单位 序号 量的名称 量的符号 说明 名称 符号 包括外保护厚度、保温材料厚度、壁 40 外护管外径 mm 厚度在内的输送供热介质的管道的 D, 毫米 外缘直径 工作管内径 D 毫米 mmm 输送供热介质的管道内缘直径 包括壁厚度在内的输送供热介质的 12 工作管外径 D 毫米 mm 管道外缘直径 包括保温材料厚度、壁厚度在内的输 的 保温层外径 D. 毫米 mm 送供热介质的管道的外缘直径 保温层厚度 毫米 管道保温材料(包含空气层)厚度 44 mm 供热管道中心线深度处的自然环境 15 [管道中心线自然环境温度 摄氏度 温度,用来计算管道热损失 46保温层外表面温度 摄氏度 保温层最外的表面温度 47 管顶覆土深度 H 米 管道保温结构顶部至地表的距离 m 米 48管道中心覆土深度 H 地表至管道中心线的距离 mm 49管道轴向荷载 w.a 千牛[顿 kN 沿管道轴线方向的各种合成作用力 管道水平方向的荷载 包括轴向水 w kN 50管道水平荷载 千牛[顿 平荷载和侧向水平荷载 管道承受的垂直方向的荷载 包括 51 w 管道垂直荷载 千牛[顿 kN 管道自重和其他外荷载在垂直方向 l的分力 单位长度管道、管路附件、保温结构 w kN/m 管道自重 千牛[顿]每米 52 和管内介质的自身重力总和 管道上设置异径管,补偿器、弯头阀 门及堵板等管路附件处,由于横截面 53 管道内压不平衡力 千牛[顿 kN A 面积或流向发生变化,这些部件1 上求 受的介质压力引起的作用力 由于弯管补偿器,波纹管补偿器、自 然补偿管段等的弹性力或由于套筒 54补偿器反力 FR 千牛[顿 kN 补偿器摩擦力等对管道产生的作 |用力 保温管的外护管与管外土体(或滑动 单位长度摩擦力 千牛[顿]每米 支架)之间沿轴线方向单位长度的" 55 F kN/m 擦力 沿管道轴线方向施加给固定支座 I固定支座(架)轴向推力 F lkN 56 牛[顿们 架)的作用力 水平面上垂直于管道轴线方向施加 F 牛[顿们 lkN 固定支座(架)侧向推力 给固定支座(架)的作用力
GB/34187一2017 表3(续 单位 序号 量的名称 量的符号 说明 符号 名称 沿水平方向施加给固定支座(架)的 58 固定支座(架)水平推力 F 牛[顿 kN 作用力 包括轴向力和侧向力 固定支座两侧管段方向相反的作用 作用力抵消系数 力合成时,荷载较小方向作用力所乘 59 K 的小于或等于1的系数 计算所采用的供热管道安装时当地 60计算安装温度 摄氏度 温度 计算二次应力和管道热伸长量时所 61 摄氏度 工作循环最高计算温度 t 利用的管道循环计算最低温度 计算二次应力和管道热伸长量时所 82工作循环最低计算温度 摄氏度 ! 利用的最低计算温度 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管道轴线上某点 663 管道挠度 毫米 由挠曲引起的垂直于轴线方向的线 mm 位移 I 米 64固定支座间距 两相邻固定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m 两相邻活动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65活动支座间距 lm 米 m 直埋管道升温时,受摩擦力作用形成 米 66过渡段长度 m 的由锚固点至活动端的管段长度 温度变化时,弯头两臂产生侧向位移 67 弯头变形段长度 L 米 m 的管段长度 管壁横截面积 平方米 供热管道的管壁横截面积 68 nm 管道在设计压力、温度下,理论计算 69 工作管计算壁厚 毫米 mm 的最小壁厚 由于管段横向位移,使土壤随横向压 70土壤压缩反力系数 牛[顿]每三次方米 N/m' 缩变形,土对管道产生压缩反作用力 直埋管道受热时,管道上补偿器和弯 管等能补偿热位移的部位对管道伸 7 活动端对管道伸缩阻力 F 牛[顿 缩的阻力 预热管段长度,用于计算预热管段热 772 米 预热管段长度 m 伸长量 转角管段计算臂长 水平转角管段的计算臂长 73 La、Ld 米 k平转角管段的平均计算臂长,即 转角管段平均计算臂长 74 米 Ln m 竖向转角管段在臂长为过渡段长度 竖向转角管段变形段长度 米 l时的变形段长度
GB/T34187一2017 表3(续 单位 序号 量的名称 量的符号 说明 名称 符号 直埋管道由于温度上升变化引起的 76管段热伸长量 毫米 mm |热膨胀量 直埋管道在工作循环最高温度下,锚 71 F 锚固段轴向力 千牛[顿 kN r.西X 固段内的轴向力 管道工作循环最高温度下,考虑活动 伸缩阻力后,计算截面距活 端对管道" 代 F 计算截面最大轴向力 千牛[顿 lkN ,x 动端距离与管道最大单长摩擦力相 对应的轴向力 管道工作循环最高温度下,考虑活动 端对管道伸缩阻力后,计算截面距活 计算截面最小轴向力 千牛[顿 79 kN "min 动端距离与管道最小单长摩擦力相 对应的轴向力 米 80弯头曲率半径 R 管道中心到弯头圆心的距离 mm 当固定支座受力产生微量位移时,固 F" 81 固定支座承受推力减小值 千牛[顿 kN 定支座承受的推力减小值 工作管受到较大静土压和机动车动 Ax 毫米 工作管径向最大变形量 82 mm 土压时,管道出现的最大径向形变量 83转角管段折角 弧度 rad 转角管段的折角角度 直埋供热管道在满足安定性条件下 84 屈服温差 摄氏度 进人塑性屈服时的温度与计算安装 温度的差值 注1:表中部分计量单位为使用方便及习惯使用,采用SI单位的倍数单位 使用过程中可通过SI单位的倍数单 位适当选择,使数值处于实用范围内 注2:单位的最大值可用下标max、最小值可用下标min表示,表中不再单独列出 注3,无方括号的量的名称与单位名称均为全称 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去 掉方括号中的字即为其名称的简称 注4;无量纲的量计量单位名称采用数字一,符号采用1 5 主要设备用单位和符号 主要设备用单位和符号应按表4的规定执行 表4主要设备用单位和符号 单位 序号 量的名称 量的符号 说明 名称 符号 瓦[特]每平方米 w 换热器冷、热流体之间单位温差作用 换热器传热系数 摄氏度 m” 下,单位面积通过的热流量
GB/34187一2017 表4(续 单位 序号 量的名称 量的符号 说明 符号 名称 换热器换热面积 平方米 换热器中实际参与热交换的面积 m 换热表面污垢影响的传热系数与相 换热器污垢修正系数 同条件下清洁换热表面的传热系数 之比值 泵流量 立方米每[小]时 m'/h 单位时间内,水泵输送液体的体积 用被送流体柱高度表示的单位体积 H 米 泵扬程 液体通过水系后获得的机械能 风机风量 G m/h 单位时间内,风机输送气体的体积 立方米每[小]时 用被送气体压头表示的单位质量气 风机风压 帕[斯卡] Pa |体通过风机后获得的机械能 定 单位时间内,水泵或风机)输送 千瓦[特 泵(或风机)功率 kW 流量,扬程(风压)的流体所需的功 泵(或风机)转数 转每分 泵(或风机)轴每分钟的旋转次数 r/min 补偿器产生裂纹或断裂的应力循环 补偿器疲劳次数 10 次数 1 补偿器补偿量 X 毫米 补偿器所能承担的最大补偿量 mm 补偿器在伸长1m所产生的弹 补偿器刚度 牛[倾]每毫米 l12 N/mm W 性力 阀门在全开状态下,两端压差为 13阀门流量系数 K 10Pa,流体密度为1g/em'时,流经 阀门的以m='/h计的流量数值 阀门处于全开,通过设计流量时的压 14阀权度 差与处于全关时的压差之比 指减压阀输出压力的可调范围,在此 15 减压阀压力调节范围 兆帕[斯卡 MPa [AP1 范围内要求达到规定的精度 除污器,疏水器、汽动泵、减压阀等设 设备(阀)前压力 兆帕[斯卡 16 P MPa 备或阀人口压力 除污器,疏水器、汽动泵、减压阀等设 设备(阀)后压力 兆帕[斯卡 MPa 备或阀出口压力 在标准规定名义工况下,机组以同- 18名义工况性能系数 COP 单位表示的制冷量或制热量)除以 总输人电功率得出的比值 注1:表中部分计量单位为使用方便及习惯使用,采用SI单位的倍数单位 使用过程中可通过SI单位的倍数单 位适当选择,使数值处于实用范围内 注2:单位的最大值可用下标max,最小值可用下标min表示,表中不再单独列出 去 注3,无方括号的量的名称与单位名称均为全称 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掉方括号中的字即为其名称的简称 注4:无量纲的量计量单位名称采用数字一,符号采用1
GB/T34187一2017 6 通用单位和符号 城镇供热工程通用单位和符号应按表5的规定执行 表5通用单位和符号 单位 序号 量的名称 量的符号 名称 符号 Rad 弧度 [平面角 a,,Y,0,9 度 2.1 长度 1,L 米 米 2.2 宽度 m 2.3 高度 米 nm 厚度 米 2.4 d,心 m 2.5 半径 米 m R 2.6 d,D 直径 米 m 2.7" d, 米 距离 面积 A,(s) 平方米 m 体积 立方米 m 秒 分 min 时间 小]时 时间间隔" 持续时间 日,(天) 年 速度 米每秒 m/s u,w,o 7. 加速度 m/s 米每二次方秒 自由落体加速度 7.2" 重力加速度 千克(公斤) kg 质量 n 吨 千克每立方米 kg/m 体积质量, 吨每立方米 t/m' [质量]密度 千克每升 kg/1 ,(I 转动惯量,(惯性矩 千克二次方米 10 kg”m kg”m/s 动量 千克米每秒 12. 力 牛[顿 2.2 重量 w,(P,G 10
GB/34187一2017 表5(续 单位 序号 量的名称 量的符号 符号 名称 13 力矩 牛[顿]米 M Nm 14.1 压力,压强 14.2 正应力 帕[斯卡 Pa 14.3 切应力 15 线应变,(相对变形 16 泊松比泊松数 l, E 117 弹性模量 帕[斯卡 Pa 18 截面二次矩,截面二次轴距惯性矩 . 四次方米 m 19.1 动摩擦因数 ,f 19.2 静摩擦因数 丝,,(f. 20 [动力]黏度 刀,( 帕[斯卡]秒 Pas 221 运动黏度 二次方米每秒 m'/s 22 质量流量 千克每秒 kg/s qm" 2 体积流量 立方米每秒 qv m'/s w 功率 瓦[特 2 25 效率 26 K 热力学温度 T,(e) 开尔文 27 摄氏温度 1, 摄氏度 28 热,热量 Q 焦[耳门 瓦[特 W 29 耍 热流量 瓦[特]每 30 面积热流量,热流[量]密度 w/nm g,g 平方米 瓦[特]每 31 热导率,(导热系数 w/mK 入,K 米开[尔文] 传热系数 32.l K,( 瓦[特]每 w/mK 平方米开[尔文] 表面传热系数 32.2 h.a 开[尔文] 33 热阻 R K/w 每瓦[特 焦[耳门 34 热容 J/K 每开[尔文 35.1 质量热容,比热容 焦[耳]每 35.2 质量定压热容,比定压热容 J/(kgK 千克开[尔文 35.3 质量定容热容,比定容热容
GB/T34187一2017 表5(续 单位 序号 量的名称 量的符号 符号 名称 能[量 36.1 焦[耳] 啥 H 36.2 37 质量,比 焦[耳]每千克 J/kg 注1:表中部分计量单位为使用方便及习惯使用,采用SI单位的倍数单位 使用过程中可通过SI单位的倍数单 位适当选择,使数值处 于实用范围内 注2,单位的最大值可用下标nmax,最小值可用下标nmin表示,表中不再单独列出 注3;无方括号的量的名称与单位名称均为全称 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去 掉方括号中的字即为其名称的简称 注4:无量纲的量计量单位名称采用数字一,符号采用1 注5,当一个量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或符号,而未加以区别时,则它们处于同等的地位 注6:在括号中的符号为“备用符号”,供在特定情况下主符号以不同意义使用时使用

城镇供热用单位和符号GB/T34187-2017

城镇供热是指通过管道将集中供热的热水、蒸汽或热空气输送到用户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供热已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对于城镇供热的计量单位和符号使用存在差异,导致交流困难,影响了城镇供热的规范化和协调发展。

为此,国家标准委员会组织专家起草了《城镇供热用单位和符号》标准,于2017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1. 城镇供热用单位
  • 该部分详细列举了城镇供热常用的计量单位,如热功率、热能、热流密度等,并规定了每个单位的名称、符号和国际单位制前缀。

  • 2. 城镇供热用符号
  • 该部分规范了城镇供热用的符号,包括热力学性质符号、设备符号、管道符号和控制符号等。这些符号在城镇供热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 3. 使用说明
  • 该部分介绍了标准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使用者正确理解和应用标准。

GB/T34187-2017的实施,有利于城镇供热计量单位和符号的统一和规范化,提高了数据交流的精准度和效率,避免了因计量单位和符号不统一而带来的误解和错误。同时,该标准也为城镇供热行业的技术发展和管理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

耐火材料高温动态杨氏模量试验方法(脉冲激振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耐火材料高温动态杨氏模量试验方法(脉冲激振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耐火材料高温动态杨氏模量试验方法(脉冲激振法)的编号:GB/T34186-2017。耐火材料高温动态杨氏模量试验方法(脉冲激振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8-08-01
粘土质耐火砖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粘土质耐火砖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粘土质耐火砖的编号:GB/T34188-2017。粘土质耐火砖共有9页,发布于2018-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