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2453-2008

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质量测试方法

Non-linearopticalboratecrystaldevicesmeasuringmetho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质量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质量测试方法的编号:GB/T22453-2008。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质量测试方法共有8页,发布于2009-04-012009-04-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6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7.180
  • 实施日期2009-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614.01KB

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质量测试方法


国家标准 GB/T22453一2008 翻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 质量测试方法 Non-linearuptiealboratecystaldeiesmeasuringmethod 2008-10-07发布 2009-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2453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由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建光电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福建福晶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兰国政、吴少凡、林文雄,谢发利,吴季、李雄
GB/T22453一2008 础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 质量测试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棚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低温相偏碉酸颚BaB.O,简称BBO)和三棚酸锂 LiB,O.,简称LBO)的质量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BBO和LIBO单晶元件 能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其他础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也可 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297.1一2002激光棒波前畸变的测量方法 GB/T16601一1996光学表面激光损伤闵值测试方法第1部分:1对1测试eqvISO/ DIS11254-1.2;1995) JB/T9495.31999光学晶体透过率测量方法 主要测试项目 3.1物理性能 散射,光学不均匀性、特定波长吸收、倍频转换效率,激光损伤闽值、减反膜剩余反射率,波前畸变 3.2加工质量 尺寸公差、角度偏差、不平行度、不平面度、不垂直度、有效通光孔径,表面疵病 测试的环境要求 洁净等级;10000级 温度:23士2)C 相对湿度:(55士5)% 测试方法 5.1散射 测试原理 利用单晶元件内部的包络、气泡等缺陷对激光束的散射作用,观测单晶元件内部质量 当激光通过 元件的光路被散射变粗或出现发散光,表明元件存在包络、气泡等缺陷 5.1.2测试条件 样品单晶元件的激光人射面、出射面及观测面抛光 环境:在暗室内测量 5.1.3测试仪器 He-Ne激光器(波长632.8nm,功率40mw50mw,光斑直径大于或等于2 三维调节平 mm,
GB/T22453一2008 台,带标尺的50倍显微镜 55 .1.4测试步骤 1 .4.1将单晶元件放置于激光器检测光路中,使元件通光面与激光光束垂直 5 .1.4.2通过调整三维调整台,使激光光束相对于元件通光面作两维扫描,相邻扫描点的间隔为 2 mm 5.1.4.3扫描过程中用带标尺的显微镜观察,如发现有散射点,记录其个数、位置及大小 5.2光学不均匀性 5.2.1测试原理 测试光通过单晶元件后,被后标准镜反射,它与前标准镜反射的激光发生干涉,通过计算干涉条纹 的变化量,得出单晶元件的光学不均匀性 测试仪器 5.2.2 采用斐索干涉仪结构的高精度光学均匀性测量仪准确度为1X10-) 5.2.3测试步骤 5.2.3.1打开测量仪 5.2.3 2 将样品按图1放人测试光路中,调节旋钮至条纹出现2条3条,测试样品的透过波前 参凰镜 平面透镜 叫 图1测试光路图 5.2.3.3按图2方式测试样品的S面平面度 图2s面平面度测试方法 5.2.3.4按图3测试样品的S 面平面度 1喊 图3S面平面度测试方法 5.2.3.5按图4测试空腔的波前 参照镜 图4空腔波前的测试方法 5.2.3.6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得到样品的折射率变化值An
GB/T22453一2008 An=[n(T一C)一(n一1)(A 一A]/L 式中 单晶的折射率; 透过波前,单位为纳米(nm nm; 空腔波前,单位为纳米(nm); S 面平面度,单位为纳米(n An nm; S面平面度,单位为纳米(n nm; 单晶元件通光方向的长度,单位为毫米(nm 1m 5.3特定波长吸收 单晶元件特定波长吸收的测试方法按JB/T9495.3一1999的规定 倍频转换效率 5 测试原理 通过测量特定条件下基频光通过LB0单晶元件sHG(1064nm一532nm)和BB0单晶元件sHG (532nmm~266nm)后产生倍频光的功率/能量 倍频光与基频光功率/能量比值即为单晶元件的倍频 转换效率 4.2测试仪器 5 5.4.2.1激光器 a)L(sHG(106!nm一532nm)测试所用激光器;Nd.YAG电光调Q的1HH么脉冲激光器,波 长1064nm,激光为准TEM模、近平顶结构的输出,光束直径为7.5mmm,脉冲宽度 (8士2)ns,激光远场发射角0.7mm”mrad,能量800mJ BB0SHG(532nm一266nm)测试所用激光器;采用光纤稠合半导体端面泵浦Nd,GdVO单 b 晶产生1064nm声光调Q脉冲激光,经二倍频器倍频产生532nm倍频光,脉冲调制重复频 率为15kHz,脉宽约18ns,光束直径为1.7mm,激光平均功率600mw 5.4.2.2激光功率/能量计:测量偏差土5% 5.4.3样品 a)LB0SHG(1064nmm一532nm)所用单晶元件样品:长度15mm,I类非临界相位匹配,匹配角 0=90",夕=0 b) BBOSHG(532nm~266nm)所用单晶元件样品;长度8mm,I类临界相位匹配,匹配角0= 47.7”,声=0” 55 4.4测试步骤 .4.4.1LBoSHG效率 55 55 .4.4.1.1将电光调Q1064nm激光,垂直人射到5.4.3所述LBO样品的通光面上 在激光能量计 和LIBO间加人一片532nm高透(透过率>97%)、l064nm高反反射率>99.5%)的短波通滤波片 o .4.4.1.2当基波注人通过LB倍频器的能量E=800m时,用激光能量计测量产生532nm的倍 频光的能量E 5.4.4.1.3计算获得二倍频转换效率刀=E/E 5.4.4.2BBoSHG效率 5.4.4.2.1将532nm绿光经焦距=50nmm的凸透镜聚焦后垂直人射到5 4.3所述BBO单晶的通 光面上,BB0单晶置于透镜焦点附近 单晶温度/=25C,精度优于士0.1C; 在激光功率计和BBO晶体间加人一片266nm高透、532nm高反的短波通滤波片; nm的 5.4.4.2.3当注人通过BBO四倍频器的532nm激光功率为尸=600mW时,测量产生的266 激光功率为P; 5.4.4.2.4根据刀=P/P计算得到转换效率
GB/T22453一2008 5.5单晶元件的激光损伤闻值 将样品固定在两维平移角度可调的调整架上,人射激光垂直通光面,光束质量因子NMF<1.2,波长 为1064nm,脉冲宽度为(10士2)ns,重复频率为(10士1)Hz,每个测试点连续照射10个脉冲 具体操 作步骤按GB/T16601一1996的规定 5.6减反膜剩余反射率 5.6.1测量原理 采用比较测量法,测量标准片、待测样品、“空底”情况下的反射率,利用公式计算待测样品的反射 率R 检测仪器 5.6.2 带有G人射角反射支架的分光光度计 5.6.3测试步骤 5.6.3.1打开分光光度计,将仪器进行自检,并让其光源稳定15min以上; 5.6.3. 2 将反射支架装人分光光度计中,并选择需要测试的波段; 5.6.3.3将石英标准片放人仪器光路中,进行仪器自校准,得到R校准值; 5.6.3.4样品测试;仪器自校准后放人待测样品进行测量,得到R值; 5.6.3.5取出样品,测试“空底”情况下的反射率,得到R值; 5.6.3.6记录测试结果 5.6.3.7计算: 减反膜剩余反射率R按剩余反射率计算公式(2)计算 R=R一R.)/(Rm一R,×Rmm 2 式中 -校准值; Ro0 R 样品剩余反射率值; R “空底”剩余反射率值 5.7波前畸变 单晶元件波前畸变的测量按GB/T11297.1一2002的规定 5.8尺寸公差 5.8.1测试设备 螺旋测微器(最小刻度为0.01mm) 5.8.2测试步骤 用螺旋测微器轻轻夹住单晶元件,测量尺寸 注意用力不能过大,以防破坏单晶元件 5.9角度偏差 5.9.1测试原理 平行的X射线照射到单晶元件样品上,当符合布拉格公式时便产生相干衍射,此衍射线被计数管 接收并通过放大器的微安表显示,然后读出其衍射角,再与设计值对比,计算出被测晶品面的实测衍射角 与设计值的偏差值 5.9.2测试仪器 x射线定向仪(分辨率为10'"). 5.9.3测试步骤 测量时,首先龈据设计要求的切割角度计算出该面所对应的理论衔射角 平行的x射线照射到单 晶元件样品上,当符合布拉格公式时便产生相干衍射,此衍射线被计数管接收并通过放大器的微安表显 示,然后读出其衍射角,再与设计值对比,计算出被测晶面的实测衍射角与设计值的偏差值
GB/T22453一2008 5.10不平行度 5.10.1测试原理 -束平行光人射到单晶元件的两个相对面时,两个表面对平行光束进行反射,分别在自准直望远镜 的分划板上形成一个反射像,读出这两个反射像之间的夹角中,可以计算出两个相对面之间的相对倾 角,即不平行度 如果被测的两个面是平行的,那么两个反射像是完全重合的 5.10.2测试仪器 光学测角比较仪(分度值为2?'". 5.10.3测试步骤 5.10.3.1打开自准直望远镜的电源 5.10.3.2将单晶元件放到自准直望远镜(即平行光管)下,旋转单晶元件,直到视场中看到分划刻线方 向分开的距离为最大 5.10.3.3读出分化线上分开的距离,用公式0=内/2n算出待测单晶元件的不平行度(n为单晶的折射 率). 5 .11不平面度 .11.1测试原理 采用等厚干涉的原理,利用单晶元件表面和标准平面之间干涉条纹,来判断单晶元件表面的不平 面度 5.11.2测试仪器 激光平面干涉仪(准确度为1/20A.入为632.8 nm 5.11.3测试步骤 打开激光平面干涉仪 5.11.3.1 5.11.3.2将单晶元件放置在标准平面下,待测面朝上; 5.11.3.3调节旋钮,在视场内出现3条4条干涉条纹,然后根据图5判读其不平面度 入;1/48 1/24 1/12 1/6 /10 1/8 /12 1/6 1/5 1/4 1/3 N1/24 入;1/30 1/24 1/12 1/10 1/s 1/6 1/4 1s N;1/15 1/12 1/6 1/5 图5平面度判读示意图 5.12不垂直度 5.12.1测量仪器 光学测角比较仪(分度值为15"); 标准块两个垂直面夹角为90"士15") 5.12.2测试步骤 用比较测量法,先在测试平台上放上标准片(角度为90'),调节“调节旋钮”使标准片的反射像处于 某一刻度,比如0刻度线,再放上待测片(不再调节“调节旋钮”),看反射像与0刻度线的距离,(每一小 格为15s)即为单晶元件侧面与通光面之间的不垂直度
GB/T22453一2008 5.13有效通光孔径 5.13.1测量仪器 带标尺的50倍显微镜,二维调节平台 5.13.2测试方法 用显微镜测量单晶元件扣除倒角后的有效通光面积,再测量单晶元件通光面的总面积 计算有效 通光面积与通光面总面积的比值,即为有效通光孔径 5.14表面疵病 5.14.1测试仪器 带有测微尺的显微镜(200倍放大,准确度为0.001mm)、观测平台 5.14.2测试方法 在暗场照明显微镜下观测划痕的宽度和长度及麻点的直径

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22452-2008。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通用技术条件共有7页,发布于2009-04-012009-04-01实施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编号:GB/T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共有13页,发布于2008-10-072008-10-07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