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3854-2017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

Networkingspecificationforbroadbandcustomernetworkbasedonpublictelecommunicationnetwork—PLCnetwork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的编号:GB/T33854-2017。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共有147页,发布于2017-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4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40.50
  • 实施日期201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7页
  • 文件大小14.40M

以图片形式预览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


国家标准 GB/T33854一2017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 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 Networkimgspeifeatimtrradhandl lcustomernetworkbasedon publicteleeommunicationnetwork一PLCnetworking 2017-05-31发布 2017-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3854一2017 26 6.5.4映射参考 36 6.5.5AV控制(QPSK)的映射 36 6.5.6BPSK/QPSK/8-QAM/16-QAM/64-QAM/256-QAM/1024-QAM的映射 38 6.5.7ROBO-AV的映射 38 6.6符号生成 前导码 6.6.1 38 6.6.2AV控制 42 6.6.3净荷符号 12 优先级决定符号 6.6.4 43 6.6.5功率等级 44 6.6.6子载波模板 44 6.6.7幅度映射 45 6.7发射机电气规范 46 6.7.1发送频谱模板 46 4 6.7.2发射机精度 4 6.7.2.1PHY时钟精度容限 47 6.7.2.2发射星座误差 4?7 6.8接收机电气规范 6.8.1接收机动态范围 6.8.1.1接收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 6.8.1.2接收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 6.8.2接收机输人阻抗 6.8.3抗窄带干扰 18 6.8,.4物理载波监测 18 优先决定符号的检测 6.8.4.l 18 6.8,4.2前导码符号的检测 48 倾结构 48 7.1MAC帧结构 48 7.1.1概述 48 7.1.2MAC帧头 49 7.1.2.1概述 49 7.1.2.2MAC帧类型(MFT) 50 7.1.2.3MAC长度(MFI) 7.1.3完整性检查值 51 7.2MAC协议数据单元结构 51 7.2.1概述 51 7.2.2MPDU帧控制域 52 7.2.2.1概述 52 7.2.2.2定界符类型(DT_AV 52 53 7.2.2.3接人域 53 7.2.2.4短网络ID(SNID)
GB/T33854一2017 53 7.2.2.5变量域(VF_AV 53 7.2.2.6帧控制校验序列(FcCS_AV 54 7.2.3长MPDU净荷格式 54 7.2.4BeaconMPDU净荷的格式 55 7.2.5SoundMPDU净荷的格式 MAC层功能 56 Beacon周期结构和信道接人机制 56 8. 8.1.1 Beacon D周期和AC环路同步 56 8.1.2 Beacon周期结构 56 8.1.2.1 概述 56 59 CSMA-Only模式中的Beacon周期结构 8.1.2.3非协调模式中Beacon周期的结构 60 8.1.2.4协调模式中Beacon周期的结构 G 8. .1.3 信道接人 62 8.1.3.1CSMA/CA信道接人 62 8.1.3.2TDMA信道接人 65 65 8.2控制平面 8.2.1连接和链接 65 65 8.2.1.1连接和链接的概念 8.2.1.2连接和链接标识符 66 67 8.2.2传送业务 8.2.3 连接业务 67 67 8.2.3.1连接的建立 69 8.2.3.2全局链接的建立 8.2.3.3连接的拆除 68 8.2.3.4连接和网络模型 70 8 .2.3.5连接的重配置 cCo触发的全局链接的重配置 8.2.3.6 77 72 8.2.4 广播/多播的连接业务 88 .2.5 检测和报告流程 78 8.2.6 信道估计 71 Beacon重定位流程 76 桥接 8.3 71 76 路由和再生 76 作为单播MSDU再生器的AVSTA 78 8.4.2作为广播和组播MPDU再生器的AVSTA 78 8.5数据平面 78 8.6物理层时钟和网络时间基准同步 78 8.6.1网络时间基准(NTB) 79 8.6.2代理Beacon中的BTS 8.6.3 79 发现Beacon中的BTS 79 8.6.4MSDU抖动和时延控制的到达时间截
GB/T33854一2017 79 8.6.5PHY时钟修正 80 8.6.6分配分界 80 8.6.7帧间隔 82 汇聚层功能 82 9.1概述 9.2分类器 82 9.2.1功能 82 9.2.2分类器配置 83 9.2.3分类器启动的(自动的)连接建立 83 9.2.4分类信息参数 83 9.3解复用 84 9.4QoS监测 84 9.5自动连接业务 84 9.5.1概述 84 85 9.5.2数据流的评估 85 9.5.3ACS处理 86 9.6数据平滑(时延补偿,抖动控制 86 9.6.1点到点平滑 86 9.6.2端到端平滑 9.6.3平滑控制 86 10中心控制器 86 10.1上电网络发现流程 86 0.2网络实例化 88 0.2.1静默启动 88 0.2.2HomePlugl.0.1-Only启动 88 10.2.3混合启动 88 88 10.2.4AV-Only启动 10.3设备关联/认证/授权 88 88 10.3.1加人AVLN 92 10.3.2人机友好名字 92 10.3.3用户接口工作站(UIS) 92 10.3.4获取AVIN的完整信息 93 10.3.5关联方法 10.3.5.1关联 93 去美联 10.3.5.2 94 10.3.6授权方法(NMK预配置 94 10.3.6.1 概述 94 10.3.6.2使用默认NMK 95 0.3.6.3直接获得NMK 95 0.3.6.4用DAK或MDAK加密从AVLN获得NMK 95 10.3.6.5用MDAK从AVLN获得NMK的另一个方法 96 96 10.3.6.6用公用/私有密钥从AVLN获得NMK 96 0.3.7认证方法 IN
GB/T33854一2017 96 10.3.7.1加人AVLN 96 0.3.7.2离开AVLN 97 10.3.7.3从AVLN中删除STA 98 0.3.8TEI的分配和更新 10.3.8.1TEI 98 98 10.3.8.2消除了歧义的TEl 98 10.3.8.3TEI的租期和更新 99 10.3.8.4何时停止使用TEI 99 0.4CCo的选择 10.4.1 #*#*# 99 概述 99 0.4.2用户指定CCo 100 0.4.3自动选择CCo 10.4.3,1 CCo能力 100 10.4.3.2选择CCo的顺序 101 10.5CCo的转移/切换功能 101 10.6发现过程 102 概览 10.6.1 102 10.6.2发现Beacon 103 10.6.3已发现sTA列表和已发现网络列表 103 拓扑表 103 10.6,4 10.6.5发现周期 105 0.6.6流程 105 0.7网络连接代理 105 概述 10.7.1 105 0.7.2隐藏工作站的识别 106 0.7.3隐藏工作站的关联 106 0.7.4代理网络的实例化 107 0.7.4.1PxN建立 107 0.7.4.2选择PCo 108 0.7.4.3要求PCo的任务 108 0.7.5代理Beaconm 108 0.7.6向隐藏工作站提供NMK 108 0.7.7向隐藏工作站提供NEK(对HSTA认证》 109 0.7.8通过PCo交换MME 109 0.7.9STA到HSTA的转变 109 0.7.10HSTA到STA的转变 110 10.7.11PCo掉线恢复 110 0.7.12关闭代理网络 110 10.7.13代理网络限制 110 0.8带宽管理 110 0.8.1主要功能 110 0.8.2连接规范(CSPEC) 111 10.8.2.1 11l 概述
GB/T33854一2017 10.8.2.2连接描述符(CDESCy 115 10.8.2.3供应商定制的QS和MAC参数 116 10.8.2.4CSPEC中字段的排序 116 17 10.8.2.5剩余带宽 17 10.8.2.6QoS和MAC参数的最小集 17 10.8.2.7CSPEC重配置能力 Ir 10.8.3调度及带宽分配 m8 连接准人控制 10.8.4 19 10.8.5Beacon周期配置 19 0.9备份cCo和cco失败恢复 1I9 0.9.1备份CCo 1m0 0.9.2cCo失败恢 复 19 0.10安全功能 19 0.10.1概述 20 10.10.2安全模式 20 0.11网络功率管理 120 组网 卫20 1.1概述 21 1l.2Beacon周期结构 12 1l.3协调模式 相干网络列表 122 11.3.1 12 11.3.2网络组 11.3.3兼容调度的确定 122 1.3.4相邻CCo间的通信 124 1.3.5相邻网络实例化 124 1.3.5.1概述 124 11.3.5.2协调模式下建立一个新网络的流程 125 126 11.3.5.3改变Beacon时隙的数量 11.3.5.4设置SlotUsage字段的值 11.3.6协调模式下的带宽共享流程 28 1l1.3.7 调度策略 28 #*#*#*# 11.3.8释放带宽流程 129 1l.3.9关闭AVLN的流程 299 1.3.10协调模式下的AC环路同步 130 1.4CSMIA-Only模式下的被动协调 130 1.5运行在不同模式的相邻域间的传输 30 1.6相邻网络间的数据交换 12管理消息 131 12.1管理消息的格式 131 12.2原始目的地址(ODA) 131 12.3原始源地址(OSA) 131 12.4VLAN标记(Vlantag) 131 12.5MTYPE 131 订
GB/T33854一2017 131 12.6管理消息版本(MMV 132 12.7管理消息类型(MMTYPE 132 12.8管理消息项数据(MMENTRY 13服务访问点原语 135 13.1汇聚层信息 135 13.1.1H和M1接口 135 13.1.2协议适配层(PAL 135 13.1.3服务接人点(SAP) 135 13.1.4原语 135 135 13.2Hl服务访问点 13.2.1协议适配层(数据平面 135 控制sAP服务 13.2.2 135 136 3.3M服务访问点 136 13.3.1MAC业务定义 MAC数据业务 13.3.2 136 13.3.3MAC管理业务 136 附录A规范性附录 优先级映射 137
GB/33854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俊玮沈天堪,李云洁、程强
GB/33854一2017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 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电力线的宽带客户网络内部联网技术要求,包括系统结构、物理层,MAC层,汇 聚层、中心控制器、组网、管理消息和服务接人点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HomePlugAV技术的电力线宽带客户网络内部联网,采用其他技术的电力线 宽带客户网络内部联网以及多种电力线共存的宽带客户网络内部联网不在本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EE802.ID-2004局域网和城域网-MAC桥[Loe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一mediaAe essControlMAC)Bridges] IEEE802.1H信息技术系统间的通讯和信息交换技术报告和导则局域网和城市网在 EEE802局域网中Vv2.0以太网的媒体通道控制电桥[Informationtechnology一Telecommunications andinformationexchangebetweensystems一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Technical andguidelinesPart5:MediaAccessControlMAC)bridgingofEthernetV2.0inlocalarea rep0rtS networks EEE802.1Q-2005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 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 IEEE802.1x基于端口的网络接人控制(PortBasedNetworkAccessControl) EEE802.2逻辑链路控制(LIC;LogicLinkControD IEEE802.3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CSMA CD接人方式和物理层规范[Informationtee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exchange betweensystems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一SpecificrequirementsPart3:Carrier 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isiondeteeton(CSMA/CD)accessmethodandphysicallayerspecifica- ions IETFRFC2205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ReSerVationProtocol,RSVP) HomePlug1.0.1家庭插电1.0.1规范(HomePlug1.0.1Speeification)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力线宽带客户网络broadbandcustomernetworkonPLc 以电力线为传输介质、宽带客户网络环境中的网络系统,由中心控制器和其他工作站组成
GB/T33854一2017 3.2 工作站station;STA 电力线宽带客户网络中的能够相互之间进行通信的节点 3.3 HomePlwgAv工作站HomePugAVsTN 支持HomePlugAV规范的工作站 在本标准中,HomePlugAV也表示为HPAV和AV 3.4 HomePugAV系统Hmelug" Asystemm 由支持HomePlugAV规范的工作站组成的系统 在本标准中,HomePlugAV也表示为HPAV 和AV 3.5 中心控制器centrallcordinator(cCo 电力线宽带客户网络中协调、管理各个工作站通信的工作站 它负责建立和维护逻辑网络、管理线 路上的通信资源,并负责与在同一个线路资源上的相邻网络协同工作 一个网络中只有一个CCo. 3.6 代理控制器 proxycoordinator;PCo 电力线宽带客户网络中用于管理隐藏工作站的非cco工作站 一个网络中可以有一个或多 个PCo 3.7 隐藏工作站hiddenstationm;HSTA 不属于cCco的物理网络,但属于cCo物理网络中的某个(至少一个)工作站的物理网络 3.8 代理工作站proxystation;PSTA 属于cCo的物理网络,同时又属于某个HHsTA的物理网络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L.SF;AC线路环回同步标志位(ACLineCyeleSynchronizedFlag) ACS;自动连接业务(Auto-ConneetService) AESs;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EneryptionStandard AFE;模拟前端(AnalogFrontEnd AGC;自动增益控制/自动增益控制器(AutomaticGainControl/AutomaticGainControler) AIFs;间隔分配(A AllocationlnterframeSpaeing ;应用程序接口(A API ApplicationProgramlnterface 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ARQ;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RepeatRequest) ATS;到达时间戳(ArrivalTimeStamp) AV;音视频(AudioVideo) AVB:AV桥(AVBridge) AVLN;HomePlugAV家庭逻辑网络(HomePlugAVln-HomeL.ogiealNetwork) BBT;Beacon回退时间(BeaconBackoff'Time) BHCAsST:广播(Broadceast)
GB/33854一2017 ENTRYBeacon条目(BeaconEntry BIFSs;突发帧间隔(Burst lnterlrame Spacding) BIT:桥接信息表(Burst lnterrame Spacing) Phase shifKeyinE) BPSK;二相移相键控(Binary eaconPeriodStartTime BPST,Beacon周期开始时间Bea 与 B-BIFS;Beacon Beaeon倾间隔(Beaeom=toBeaconInterframeSpacing) BTO;Beacon传送偏移(BeaconTransmissionOffset) BTS;Beacon时间截(Beaconm Stamp BTT;Beacon发送时间(BeaconTransmitTime) CA:竞争接人(Contention CC;竞争控制(Cont ent1OnCOntrol CCo:中心控制器(CentralCoordinator CDESC;连接描述符(Conr nectiOnIDesCr1ptOr CEI:通道评估指示(ChannelEstimationlndicatiom) CFP:免竞争周期ContentionFreePeriod CFPl;免竟争周期启动(Contention-FreePeriodInitiation CFS:免竞争会话(Contention-FreeSession I,信道交织器(ChanelInterleaven CID:连接ID(Connectionldentifier cIFS;竟争帧间隔(ContentionInterframeSpacing) CINFO;连接信息(ConnectionInformation) CIsPR;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InternationalSpeeialCommitteeonRadiolnterference) CL:汇聚层(ConvergenceLayer) CLS;无连接服务(ConneetionlessService) CI.ST:汇聚层sAP类型(ConvergenceI.ayersAPType CM.连接管理器(ConnectionManager CN;中心网络(CentralNetwork) cOs;面向连接业务(Connection-OrientedService) CP;竟争周期(ContentionPeriod) CRC;循环冗余校验(CyelicRedundaneyCheck) CSMA/CD;载波监听/冲突检测(CarrierSenseMultipleAceess/CollisionDeteetion) CSPEC;连接规范(ConneetionSpeeification) CTs;允许发送(ClearToSend) Cw;竞争窗口(Contentionwindow DAK:设备接人密钥(DeviceAccessKey)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 DPLL数字锁相环(DgtalPhaseLockecdL.oop evicePassword DPw;设备密码(De EOF;帧尾(EndOfFrame Select EKS:加密密钥选择(Eneryption Key ETH:以太网(Ethernet) FC;帧控制(FrameControl FCAV:帧控制Av(FrameControlAV
GB/T33854一2017 FcCs_AVHomePlugAV赖控制检测序列(HomePlugAVFrameControlChecksSequenrce) orwardErrorCorrection FEC;前向纠错编码(Fon FFT: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FourierTransform) FL_AV帧长度(Fr ramel Length) GLID;全局链路ID(GlobalLinkID GLIDF;前向链路GLID(GLIDfortheForwardLink GLID-R:反向链路GLID(GLIDfortheReverseLink) HDTV;高清电视(HighDefinitionTelevision) HFID;人机友好ID(HumanFriendlyIdentifier) HLE高层实体(HigherlayerEntity HM;混合模式(HybridMode HOIP:切换进行中(Handoverin-Progre reSS HSTA:隐藏工作站(HiddenStation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D 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Oae 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 D,身份dtity7 1FFT;快速傅立叶道变换(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 NL;相干网络列表(InterferingNetworkList) IP;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 LBDAT;本地桥接目的地址表(L.ocalBridgeDestinationAddressTable) LCT;线路周期时间(LineCycleTime) LID链路标识(LinkIdentifier) LLID;本地链路标识(LocalLinkID) LSB;最低有效位(Least-significantbit) MAcC;介质接人控制(MediaAccessControl) MCAsT;组播(Multicast) MCF;组播标记(MultieastFlag MDAK.Meta设备接人密钥(MetaDAK) MFH:MAC帧头(MAcFrameHeader) MFL;MAC帧长(MACFramelength MFT;MAC帧类型(MACFrameType) MITM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 MMENTRY;管理消息项数据(ManagenmentMessageEntry MMTYPE;管理消息类型(ManagementMessageType MPDU:MAC协议数据单元(MACProtocolData aUnmn) MsB;最高有效位 Bit) Most-significant MSC;消息顺序图(MessageSequenceChart MSDU:MAC业务数据单元(MACSe DhtaUn) Service NCo;相邻网络控制器(NeighborCoordinators) NEK:网络加密密钥(NetworkEn Key) ncryption NID;网络ID(Networkldentifier) NMK;网络成员密钥(NetwrkMembershpKey NPSM网络功率节约模式(NetworkPower SavingMode
GB/33854一2017 NPw;网络密码(NetworkPassword NTB;网络时间基准(NetworkTimeBase NumSlots:Beacon n时隙数量(NumberofBeaconslot) ODA;原始目的地址(OriginalDestinationAddress) 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eyDivisionMultiplexing OPAD;字节填充(OetetPad) OSA;原始源地址(OriginalSourceAddress) oUI;IEEE分配的组织唯一标识符(OrganizationallyUniqueIdentifier) " PAL;协议适配层(ProtoeolAdaptationl ayer PB:PHY块(PHYBlock PBB;PHY块体(PHYBlockBody) PCo:代理控制器(ProxyCoordinator) PCS:物理载波监听(PhysicalCarrierSense PEKS:净荷加密密钥选择(PayloadEncryptionKeySelect) PHIY;物理层(PhysicalLayer) PhyCIk;物理层时钟[PHY(layer)Cloek PhyNet,物理网络(PhysicalNetwork) PID:协议lD(ProtocolID PK:公共密钥(PublicKey) PKcS;公共密钥密码系统标准(Public-KeyCryptographyStandards) PIC;电力线通信(PowerLineCommunication PLID;优先级链接ID(PriorityLinkID) PMN;协议消息号(ProtocolMessageNumber) PN;伪随机噪声(PseudoNoise) PPB;挂起的PHY块(PendingPHYBloek) PPDU;物理协议数据单元(PHYProtocolDataUnit) PPK;公共/私有密钥(Public/PrivateKey) PR:优先级解析(PriorityResolution) PRN;协议运行号(ProtoeolRunNumber) PRP;优先级解析周期(PriorityResolutionPeriod PRs;优先决定时隙(PriorityResolutionslots) PSD;功率谱密度(PowerSpeetralDensity) PSDU;PHY业务数据单元(PHYServiceDataUnit PsTA代理工作站(ProxyStation) xN:代理网络(ProxyNetwork) P QAM;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 QMP:QoS和MAC参数(QoSandMACparameters) PhasehiftKe Q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eying Qo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 RBAT:远端桥接地址表(Rer BridgedAddres、Table) emote RcCG;RTs/CTs间隙(RTS-to-CTsGap) stforComments RFC;互联网协议草案(Request RIFS,响应帧间隔(ResponseInterframe Spacing)
GB/T33854一2017 RMS;均方根(RootMeanSquare) ROBO;增强型OFDM(RobustOFDM RSVP: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ReservationProtocol RTS;请求发送(RequestToSend RTSBF:RTS广播标记位RTSBroadeastFlag SACK;选择确认(Sele eetiveAcknowledgement) SACKD;SACK数据(SACKDat ta SACKT:SACK类型(SACKType) sAP;服务访问点(ServieeAccessPoint) SBM:子网带宽管理(SubnetBandwidthManager) SDTV;标清电视(StandardDefinitionTelevision) SlotID:Beacon时隙D(BeaconSlotID SlotUsage:Beacon时隙用法(BeaconSlotUsage SNID:短网络ID(ShortNetworkldentifier SNR:信噪比(Signalto-NoisePowerRatio) SOF:起始(StartofFrame STA;工作站(Station STA_CIk:STA时钟[Stationfree-runningClock STDROBO_AV:标准ROBO模式(StandardROBOMode STEI;源终端设备ID(sourceTermminalEquipmentlIdentifer) TCC:Turbo卷积码(TurboConvolutionalCode)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TDMA;时分多址接人(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 TEl:终端设备ID(TerminalEquipmentIdentifier) TEK;临时加密密钥(Temr poraryEncryptionKey)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UE;用户体验(UserExperience UI: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 UIS;用户接口工作站(UserlnterfaceStation) VvCs;虚拟载波监听(VirtualCarrierSense) VF;变量域(VariantFields) VPBF;有效的PHY块标记(ValidPHYBlockFlag) ZPAD.0填充(ZeroPad) 系统结构 S 5.1网络参考模型 5.1.1系统参考模型 电力线宽带客户网络系统由图1所示的设备组成 系统中包括以下节点:中心控制器(cCo)、工作 站(STA;系统中还可能有代理控制器(PCo)、代理工作站(PsTA)和隐藏工作站(HsTA) 一个网络 中只能有一个CCo,其他的STA在cCo的协同下工作 不能与CCo直接通信的STA为隐藏STA HSTA),HSTA通过代理控制器(PCo)或代理工作站(PSTA)同系统内的其他节点通信
GB/33854一2017 PSTA PCo CC HSTA3 HSTA1 STA3 HSTA2 STA1 STA2 图1系统结构参考模型 5.1.2协议参考模型 协议栈模型如图2所示 桥按 高层应用 H1(Host) 接口 汇聚层(CL M1(MMAC) 接口 HPAVMAC PHIY 接口 HPAVHIY 图2协议栈模型 协议参考模型如图3所示
GB/T33854一2017 IP应用 UPnP 其他 其心 以太类栈 H接口 控制sAP ETHSAP 其他 控制平面数据平面 连接 ETH 其他 PANL 管理器 CC0 分类器及其他cL支持的功能 M1接口 汇聚层 汇聚-MMAcSAP MAC HIY接口 MAC-PHYSAP PHy 图3协议参考模型 图2和图3是电力线宽带客户网络的协议参考模型,规定了协议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接口 在发 送端,PHY层完成差错控制纠错.OFDM符号的映射和时域波形的生成;MAC层确定传输的正确位 置、将数据倾封装到用于信道传送的固定长度的实体,以及通过自动重传请求(ARQ)来保证及时无差 错的传输 涉及到用户净荷传输的协议实体构成了协议栈的数据平面,涉及数据流的生成、管理和终结的协议 实体构成了协议栈的控制平面 协议实体之间的通信是通过服务接人点(SAP),即通过定义完备的接 口和原语实现 本标准中的控制平面定义为一个单一的实体“连接管理器(CM)”,而没有定义控制平 面内部的接口和原语 每一个逻辑网络都有一个工作站作为中心控制器(CCo),它负责建立和维护逻 辑网络,管理线路上的通信资源,并负责与同一个线路资源上的相邻网络协同工作 CCo可以看作是 网络的控制平面实体 每一个网络中仅有一个激活的CCo 5.2网络概述 5.2.1物理网络 工作站(STA)的物理网络(PhyNet)是能和该STA在物理层通信(至少是在帧控和ROBO模式这 一层)的一批sTA,也就是说物理层可见的一批STA 在一个物理网络中的所有sTA都有相互影响的 可能性,但它们也有能力通过协作将互干扰降到最低 物理网络是与一个给定sTA相关的 图4中给 出了物理网络的3个示例,图中的线表明具备物理层通信的能力
GB/33854一2017 VLN CCol AVLN_1 cCoi cCo2 AVLN_2 b AVN CCo 图4PhyNet和AVLN的示例 在图4a)中,所有的STA都能彼此通信,所有STA的物理网络也都是相同的A,B,C,D,CCo) 在图4o中.D的物理网络不包指CCo 而且CCo的物理网络中也没有STAD,D是一个“隐藏工作 站” 隐藏工作站是说该工作站不属于Cco的物理网络,但属于cCo物理网络中的某个(至少一个)工 作站的物理网络 表1总结了图4中所有的sTA的物理网络 表1图4中的网络列表 物理网络PhyNets) STA 图4a) 图4b) 图4e) A,B,cCol A,B,cCol A,B,C,D,CCol B A,B,C,D,CCol A,B,CCol A,B,CCol A,B,C,D,CCol C,D,CCo2 C,D,CCol A,B.c,D,cCol c,D,cCo2 ID 1C.D CCol 1A,B,C,D,CCol A,B,cCol,cCo2 A,B,C,CCol c,D,cCol,cCo2 CCo2 注:N/A表示不适用
GB/T33854一2017 5.2.2逻辑网络 AV逻辑网络(AVLN)是一组典型的用于家庭环境的sTA,这些STA拥有相同的网络成员密钥 NMK),一个CCo工作站管理一个AVLN 一个AVLN可以是一个或多个STA的PhyNet,如图4a) 所示,也可以是一个STA的PhyNet的子网[如图4b)中的AVLN_1,是CCol的PhyNet的子网],还可 以跨越多个STA的PhyNet[如图4e)] 图4b)中的AVIN_1和AVLN_2可以组成一对相邻网络 5.2.3AVLN内的通信 如果AVLN中的两个STA在彼此的PhyNet中(见图4),那么它们之间能够通信 在一个AVLN 中存在着不是所有sTA都能收到同一个广播消息的可能性 例如,在图4e)中,sTAA发出的广播 STAC和D都收不到 而且cCol的广播STAD也收不到,这样就需要sTAC作为一个代理控制器 来管理作为AVLN一部分的STAD 5.2.4工作站 逻辑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有一个最小功能集 这样的节点就是工作站 除了最小功能集,STA还 可以执行可选功能 AVLN中管理网络的一个STA,它的最小功能集是 -新sTA的关联和认证; 终端设备ID的预配置; 全局链接ID的预配置; 与邻域媒质分配的协调 这样的STA叫做不支持QoS的中心控制器(CCo) 若一个STA除了支持上述功能,还支持接人 控制和调度,那它就是首选中心控制器(CCo) 本标准中的缩写cCo可以是其中的任一种类型,具体 类型需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CCo可以预先配置好,也可以进行自动选择 在同一时间,一个AVLN中 只能有一个工作站是中心控制器 AVLN中的一个或多个非CCo的工作站用于管理隐藏STA 这样的工作站叫做代理控制器 PCo) PCo的功能是可选的 AVLN中的某些工作站用于与其他网络的桥接 桥基于被桥接设备的 MAC地址表,在AVLN和其他网络之间路由业务流 桥还将它的MAC地址表提供给AVLN中的其 他工作站,使得它们能够在AVLN中使用单播流有效的发送业务流 5.3参数值 表2列出了本标准中的参数的取值 表2参数取值 参数 值 AIFS >304s AllocationTimeUnit 10.244s B2BIFS 90从s士0,5s BIFS 20从s士0,54s cco_Falure-" 周期 Time e10Beacon 10
GB/33854一2017 表2(续) 参数 值 CFP1_EIFS 250As CIFS 35.844s士0.5!s(从扩展符号的起点到PR9的起点》 1004s士0.5 CIFS_AV .514As CFIFS_AV 304s1s G 5.564s,7.564s,47.124s HP1_FC_Thresh HP1_FC_Thresh_Interval HPID ReportDuration DLE_BEAcON_sL.oT_TIMEoUT 0倍Beacon周期 100 LBDAT_EXPIRETIME LinkStatusTimmeout MaxDiscoverPeriod MaxBeaconSlot MAX_BIR_TIME 100s Max_Missed_Beacomn MaxFLAv 250.1210 Max_Reassembly_Timer 5msMax_Reassembly_Timer1 Max_Route_Update_Time 5min MaxTEKLifetime 120s MAx_ToNE_MAPs MMEResponse se_waitTime 5msGB/T33854一2017 表2续) 参数 值 MinCSMARegion 15004s MinScanTime 2s MincCoScanTime Min_Route_Update_Time 30min PRS 35,844s士0,5从s RBAT_ExPIRE_TIME l00s RDR 10% _Significant_Change 30sGB/33854一2017 符号加窗和块交叠,最后输出到模拟前端(AFE)模块将信号稠合到电力线媒质 在接收侧信号经过AFE与自动增益控制器(AGC)和时间同步模块的处理后,进人单独的帧控制 和净荷数据恢复电路 接收到的采样流经过512点的FFT变换(HomePlugl.0.1定界符)和4096点 FFT变换(AV模式),并经过HomePlugl.0.1和AV模式单独的控制解码器,恢复出帆控制数据 采样数据中的净荷部分只包含AV格式的符号,这部分经过4096点的FFT变换、解调、解交织、Turbo 卷积解码和解扩频,恢复出AV净荷数据 HomePlugl.0.1帧控制解码器不在本标准的讨论之内 TX 1a1帧控制 rbo柔积 械控制交织 数据输入 码编码器 加入前导码 101核控编码器 M环前缀 IFFT 似控制分集 然热制 512, 映射 树编码 复制器 加窗&交叠 数期物人 O AV顿控编码器 AFE 信道&ROBo Turto卷积 V净荷 扩颊器 编码器 交织器 数据输入 AV净荷数据编码2器 电力线 R AFE 101顿控制解码器 顿控制解 控刨解交 urto乘积码 101锁控制 AGc 512点F 解码器 数据输出 调器 织器 V倾控制解码器 领控制 懒经城 Turbo卷积码 时间 解调器 数据输出 096点FFT 复制器 同步 码器 AV净荷数据解码需 AV净荷 e Turto套积 解扩圳器 数据输出 码解码器 鲜交织器 图5OFDM收发器 6.2PPDU的结构和生成 6.2.1PPDU格式 PHY协议数据单元(PPDU)是在电力线上传输的物理实体 它有两种格式,见表3 PPDU由物 理层生成,在电力线的物理接口上传输 不同格式的PPDU与对应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相匹配 AVFC和HP1.0.1FC被MAC 层用于管理 MPDU比特映射得到对应的格式的AVFc,HomePlug1.0.1FC和PPDU净荷 13
GB/T33854一2017 表3PPDU格式 Homel ePlug1.0.1 PPDU格式 前导码类型 AV倾控制FC)y 净荷 控制FC) AV AV-only长PPDU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AVomly短P AV AV控制可以使用一个或两个OFDM符号传输 当使用子载波模板时,应使用一个OFDM符 号传输FC 使用两个OFDM符号传输FC的能力对于收发双方都是可选的 两个符号的AV帧控制 适合在模板中的子载波数量很大的网络中使用 这种情况可能在使用频分共存机制或是存在规则限制 的时候出现 当子载波模板被使用时,它应规定用于传输FC的OFDM符号的个数 PPDU净荷应使用以下格式 个或多个520字节的FEC块,经过协商的子载波映射(TM)的调制; 520字节的FEC块,,经过标准ROBO的调制; 两个或三个520字节的FEC块,经过快速ROBO的调制 136字节的FEC块,经过协商的TM的调制 136字节的FEC块,经过迷你ROBO的调制 6.2.2PPDU结构 AV-only模式的PPDU结构是;一个AV前导码、一个AVFc(一个或两个oFDM符号)和一个可 选的PPDU净荷,如图6、图7所示 PPDU的前两个净荷符号(D和D)之间有固定的756个采样的保护间隔 从第三个净荷符号 D.)开始,应使用表4列出的三种通用的GI中的一个 接收机应使用与PPDU使用的子载波映射表 相关联的保护间隔长度(通过解析AV_FC来确定). N前 AVFc l," D D. Gl,ei dn Grai D -5 1832 T56 4096 4096 4096 4096 0又512 图6AV模式PPDU结构(AVC使用一个符号 9 草中 G VFCr 'GlAVFC a :oal,叫 D. iGI" iln6" 4096 L纠 4096 L纠 4096 - 4096 75L XL 4096 10X512 图7AV模式PPDU结构(AVFC使用两个符号 净简符号由一个循环前缀加上一个4n采样的oFDM符号组成 净荷符号(从D到DU结 束)之间的保护间隔在PPDU持续时间内是固定的 可以基于每个链路来选择保护间隔的长度,或是 基于一个链路的AC环路的不同部分来选取 保护间隔长度的选择是作为信道估计程序的一部分,用 以优化吞吐量 不同长度的保护间隔取值见表4 6.2.3符号的时间控制 基于100MHz时钟采样的OFDM时域信号的定义如下 对于AV帧控制和净荷符号,来自映射 块的一组数据点,使用4096点的IFFT调制成子载波的波形,得到4096时域采样(IFFT区间 在 14
GB/33854一2017 IFFT末尾的固定数量的采样会被提取出来,作为循环前缀插人到IFF:区间的前面,以生成扩展的 OFDM符号 图8给出了OFDM符号的时序,参数具体定义见表4 OFDM符号 t=0 =RI 图8oFDM符号的时序 表4oFDM符号特性 符号 描述 时域采样 时间(ms) IFFT区间 4096 40.96 循环前缀区间 4.96十G1 RI+GI tpehx 扩展符号区间(T十tprefix) T T+tprefix 45,.92十(GIl R 滚降区间 496 4.96 符号周期 4096十G1 T 40.96十GI Gle 顿控制保护间隔 1832 18.32 G 净荷符号保护间隔,普通 556,756,4712 5.56,7.56,47.12 556 5.56 G sTDROBo_AV净荷符号保护间隔 Gl HSRO)BO_AV净荷符号保护间隔 556 5.56 MINIRoBo_AV净荷符号保护间隔 GlR 756 7.56 556 5.56 Gl 保护间隔,长度=556个采样 GIm8 保护间隔,长度=756个采样 756 7.56 Gl7n8 保护间隔,长度=4712个采样 4712 47.12 6.3A帧控制FEc 帧控制域有128个信息比特 这些比特在编码之后被一到两个OFDM符号进行相干QPSK调 制 使用频分模式是为了使控制信息的比特在接收端解码时得到更高的可靠性 恢控制可选使用两个 oFDM符号,这是为了在可用带宽较小的悄况下,增加赖控制的健壮性 图9是128个帧控制AV比特的FEC编码流程 AV帧控制FEC编码器由Turbo卷积编码器 帧控制交织器和分集复制器组成 Turbo卷积编码器将128个信息比特编码为256个比特,分集复制 15
GB/T33854一2017 器将256个交织后的带有冗余的比特映射到一个或两个OFDM符号中 256 蹲 #非模板载波 比特 128 Iuto卷积编码器 VFc交织器 分集复制器 比特 #AVFc符号 比特 图9帧控制Fsc编码器 编码器工作在1/2速率的模式下,128个信息比特生成256个编码比特 AV帧控交织用于将TcC编码器输出的比特随机化,之后再进行多次复制,在信道中发送 交织 器是16字节、1/2速率 对于QPSK映射,分集复制器将256个交织的比特复制到使用的(非模板的)载波 因为比特已经 过交织,分集复制器只需最大的扩展比特副本 对于单个AVFC符号的情况,这可以通过交织比特的 副本在同相(I)和正交(Q)信道顺序发送时,两个信道之间的地址位移设为128来实现 表5定义了这 个顺序,其中变量NumCarriers为非模板载波的总数,变量c为非模板载波的序号 对于标准的917载 波和一个AVFCOFDM符号的情况,每个比特至少被复制7次,某些比特被复制8次 表5分集复制器比特顺序 -单符号情况 使用的载波序号 I-信道交织比特地址 Q信道交织比特地址 128 129 130 c模256 c+128)模256 NumCarriers-1 NumCarriers-1模256 [(NumCarriers-1)十128]模256 当发送两个AVrcoFDM符号时,第一个符号的I和Q地址同表5 第二个符号的I和Q地址 是第一个符号的地址的偏移加上64,如表6定义 表6分集复制器比特顺序双符号 -信道交织比特地址 Q信道交织比特地址 I-信道交织比特地址 Q信道交织比特地址 使用的载波 符号 符号1 序号 符号2 符号2 6 128 192 129 65 193 130 66 194 "* c模256 e十128 模256 c十64 模250 (c+192》模256 16
GB/33854一2017 表6(续) 使用的载波 !信道交织比特地址Q信道交织比特地址 信道交织比特地址 信道交织比特地址 Q 序号 符号1 符号1 符号2 符号2 NumCarriers-1 [(NumCarriers-l十128[(NumCarriers-1l十64][(NumCarriers-1l十192 NumCarriers-1 模256 模256 模256 模256 6.4净荷FEC 6.4.1净荷FEC编码 净荷的前向纠错(净荷FEC)编码器由扩频器、Tubo卷积编码器和信道交织器(c)组成 如果使 用了RoB0模式,信道交织器后还有一个RoBo0交织器 净荷FEC块是520字节或136字节的物理 层块(PB),分别表示为PB520和PB136 对于在使用TM的链接中的PB,Turbo编码器应使用1/2速 率或16/21速率 如果发送ROBO-AVPB,应仅使用1/2速率的FEC 图10是净荷FEC编码器 扩频器 Tubo卷积编码器 信道交织器 图10净荷FEC编码器 6.4.2扩频器 数据扩频器模块能够帮助数据分布随机化 应使用下面的生成多项式(见图11)得到的伪随机 PN)序列,与数据流做异或运算 S(X)=Xl0十X8十1 在处理每个MPDU之前,应将扩频器中的比特都初始化为零 数据入 xi0x"x"x’x"xx' 扩频数据出 图11数据扩频器 6.4.3Iurb0卷积编码器 6.4.3.1Turb卷积编码流程 从扩频器输出的数据应使用Turbo卷积编码器进行编码见图12) Turbo卷积编码器使用了两 个速率2/3的递归系统卷积(RsC)分量编码器和一个Turbo交织器 编码器1和编码器2都有8-状 态 Turbo编码FEC模块支持的长度有520字节、136字节和16字节对应于PB520、PB136和 PB16) 删余之后,编码速率为1/2或16/21 17
GB/T33854一2017 u2 RsC 编码器1 删余 RSC Turbo 编码器2 交织 图12Iurb0编码器流程图 6.4.3.2分量编码器 图13给出了编码器1和编码器2使用的8-状态编码器 PB的第一个比特被映射到ul,第二个比 特被映射到2,以此类推 只有输出x0输出到删余电路 w2 x0 s3 s2 图13分量编码器 6.4.3.3终止 接龙终止被用于每个分量编码器 每个编码器需要被通过两次 第一次,编码器初始化为全零状 态S=[sls2s3]=[000],然后FEC块完整通过编码器(输出不被使用) 最终状态S、用于决定第 二次通过的起始状态(例如,s' =[s],其中s'表示第二次通过的状态) 选择函数[],使得在第 二次通过结束时,最终状态s'、将等于初始状态s' FEC块第二次完整通过编码器后输出到朋 余电路 第二次通过的初始状态S' 能够使用第一次通过的结束状态S、通过以下方程式得到 其中状态 S是一个lx3的列向量,其分量如图13所示 s',=[s]=S、M 在PB520和PB16的情况下,矩阵M为: [O M= 0 在PB520和PB136的情况下,矩阵M为 18
GB/33854一2017 o M 0 6.4.3.4删余 U1,u2系统比特不会被截短 它们按照天然顺序写人到数据输出缓存中 编码器1和编码器2输 出的pq校验比特被分别截短,按照天然顺序写人校验输出缓存 到表7给出速率1/2的删余模式(例 如,没有截短),表8给出了速率16/21的删余模式 表7速率1/2删余模式 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 表8速率16/21删余模式 1001001001001000 001001001001000 6.4.3.5Turb0交织 Turbo交织器需要为第二个分量编码器将原序列进行交织,如图12所示 Turbo交织器将PB以 双比特为单位进行交织,而不是单个比特,因此能够将原成对的比特保持在一起 因此,交织器的长度 也就是交织器输人和输出序列的长度)等于FEC双比特块的大小 虽然对每一种支持长度的FEC块 都需要一个种子列表,但Turbo交织器的输出也可以由算法计算生成 表9列出了每种长度的FEC块所使用的参数,相应的种子列表在表10,表11,表12中给出 种子 列表s、相应的种子列表长度N和交织长度L规定了每个交织器的映射关系I(.r). 表9交织器参数 PB长度(字节) N值 M值 交织器长度儿 16 64 136 34 16 544 520 40 52 2080 Turbo交织器的映射关系是通过以下交织器方程式来定义的 I(.r=[S(.rmodN一.rdivN)×N十L]modL, =0,l,,L-1) 其中,div是相除后取整运算,mod是取模运算 交织器映射I(r)按照下述方法对比特流进行交织 当输出序号工为偶数,它对应的被交织的信 息比特对(比特对中的比特0和比特1)被交换调动 19
GB/T33854一2017 .rmod2 i IntData(2 .r Data(2I(.r十1 IntData2.r一 十1=Data2 I(.r r=0,1,2, ,L for , .rmod2 i IntData(2.r =Data(2I.r ntData(2x十1=Data(2I(.r)十1 其中,Data和lntDAta分别指交织前和交织后的比特序列 表1016字节长度FEC块的交织种子列表 S(.r 54 23 61 12 35 25 表11136字节长度FEC块的交织种子列表 59 S(r 369 235 338 436 169 200 397 10 12 13 15 14 S(r 20 298 265 429 294 466 16 48 16 l7 20 23 21 18 19 22 S(r 187 86 387 4 525 461 216 142 30 24 25 26 21 28 29 31 S(r 79 486 103 476 247 314 512 345 32 33 S(r l05 表12520字节长度FEC块的交织种子列表 S(r 558 1239 871 790 315 1l14 437 956 10 12 13 14 15 S(.r 833 1152 147 506 589 388 1584 265 17 21 16 18 19 20 22 23 SC 981 220 183 102 1258 019 296 737 29 21 31 24 25 26 28 30 S(.r 694 1495 612 453 1049 450 531 47 36 37 34 32 33 35 38 39 S(r 368 645 166 322 1323 l404 881 6.4.4 信道交织 编码器是输出的比特流的自然顺序是前部分与输人到编码器的数据比特的顺序相同,后面跟随着 所有的奇偶校验比特,奇偶校验比特按照生成时的顺序排列 编码器生成的两个奇偶校验比特(图12 中的p和q)是交错的,p比特在前 一个完整的Turbo编码PB在映射前要先经过信道交织器 20
GB/33854一2017 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的缓存是R×4的矩阵(R的取值取决于块长度),使得能够使用多达4个解码 器引擎,并行地进行Turbo解码 以下方法使得能够从解交织器缓存的四个子组中同时读取数据,输 人到Turbo解码器的输人缓存中 在下面的示例中,表示信息比特的位数,(n一)表示奇偶校验比特的位数 信息比特被分成4个 相等的子块,长度为k/4比特,奇偶校验比特被分成4个相等的字块,长度为(n一/4比特 对于FC 来说,在PB520和PB136、编码速率为1/2和16/21的情况下,信息比特和奇偶校验比特的数量都能被 4整除 在编码器中,输出缓存被分成四个人/4比特的信息子组和4个(n一)/4比特的奇偶校验子 组 编码器将第一组k/4比特的信息(按照原本顺序)写人到第一个信息子组,将第二组/4比特的信 息写人到第二个信息子组,以此类推 然后,编码器将第一组(n一/4比特的奇偶校验比特(按照原本 顺序)写人到第一个奇偶校验子组,将第二组(n一k/4比特的奇偶校验比特(按照原本顺序)写人到第 二个奇偶校验子组,以此类推 每个信息子块在进行交织时,从子组中输出比特的方式都是相同的 四个长度k/4的信息子组可 看作是一个k/4列、4行的一个矩阵,第0行对应第一个子组,第一行对应第二个子组,以此类推 从第 0列开始,同一列的四个比特(每个子块一个比特)成一组,同时从矩阵中输出 当输出一列后、执行下 R 2 StepSize,,[k/4]一 列的输出之前,列指针按照步进长度(StepSize)进行自增加 0,StepSize, StepSize) 当输出了[k/4]/StepSize 个的列之后,就会到达矩阵的终点 列指针被初始化为“1”而不 是前一次的“0”),并且重复这个流程:输出列、列指针按照步进长度自增加、在输出[/4]/StepSize个 的列之后起始列自增加1 例如,第二次将输出(1, [k/4]-Sstep StepSize,l十2XStepSize,,l十 Size),第三次将输出(2,2十StepSize,2十2 StepSize) 因此,以StepSize 为 StepSize,,2十 次数,共输出([k/4]/stepSize)个的列之后,矩阵中的所有比特都输出了 编码速率为1/2的奇偶检验比特 在进行交织时,方式类似于信息子块 不同的是,不是从第0列开 始输出([n一]/4)×4的校验矩阵,而是以一个预定的偏移为开始输出校验矩阵,并在到达矩阵终点时 绕回,直到回到起始列 用1来表示奇偶校验子组的长度!=[n一k]/4 输出的第一列是偏移,(偏移 十StepSize)mod',,[偏移十!-StepSize)mod4],之后起始列指针自增1,并且再将这个流程重复 -)/4)/StepSize列 例如第二次输出列偏移+ stepSize1次,直到经过stepSize次输出了全部(n 偏移十1+StepSize)mod/,,[偏移十1十'-StepSize)mod] 编码速率为16/21的奇偶检验比特在进行交织时,方式类似于编码速率为1/2的奇偶检验比特 以某一个偏移为开始输出校验矩阵并且绕回,只是在后续的StepSize1次输出时,列指针不再初始化 同样,用!来表示奇偶校验子组的长度!=[n一k]/4 在输出了每一个列之后,列指针加上StepSize的 值再对取模(偏移,[偏移+StepSize]mod/,[偏移十2×StepSize]modt,) 这个流程重复进行(不 用进行列指针的重新初始化),直到输出了所有n一k奇偶校验比特 表13列出了每种PB长度和编码速率组合的奇偶校验偏移 表13信道交织器参数 PB长度 编码速率 偏移(奇偶校验 步进长度 16字节 1/2 16 520字节 1/2 520 16 36字节 1/2 136 l6 16/21 170 520字节 6 136字节 16/21 40 21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GB/T33854-201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企业需要实现网络联网,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没有光纤覆盖的地方,电力线联网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选择。而GB/T33854-2017标准则针对电力线联网进行了规范,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架构 该标准规定了电力线联网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宽带接入服务器、宽带交换机、通信网关、智能电表等组成部分。同时,该标准还规定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传输协议,以确保联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安全要求 在联网系统中,安全性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该标准规定了电力线联网系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要求,包括对数据传输的加密、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漏洞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联网系统不会因为安全问题而引发数据泄露或者其他风险。 3. 性能要求 联网系统的性能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该标准规定了电力线联网系统在带宽、时延、丢包率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联网系统在运行时可以保持稳定的性能水平,满足用户的需求。 总的来说,GB/T33854-2017标准的出台对于电力线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实际的电力线联网工程中,我们也需要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以保证联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性能表现。

和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类似的标准

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网络应用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网络应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网络应用要求的编号:GB/T33853-2017。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网络应用要求共有19页,发布于2017-12-01
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的编号:GB/T33855-2017。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共有8页,发布于2017-09-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