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378-2012

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Aciddyes-Determinationofdyeingshadeandrelativestrength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的编号:GB/T2378-2012。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共有6页,发布于2012-12-012012年第13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5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1.100.01;87.060.10
  • 实施日期2012-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页
  • 文件大小246.87KB

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国家标准 GB/T2378一2012 代替GB/T23782003 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Aciudys一Deteminationfdeingshaleamarehatiestrength 2012-06-29发布 2012-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378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378一2003《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2378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把结果评定内容合并为一条,并明确了结果评定的两种方法(见6.3,2003年版的6.1.5和 6.2.5); -修改了试验报告的内容(见第7章,2003年版的第7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金华双宏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惠如、王勇、章国栋,毛法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2378一1980、GB/T23782003
GB/T2378一2012 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GB/T2374一2007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66882008染料相对强度和色差的测定仪器法 原理 用酸性染料试样与同品种的标准样品于同一条件下,在适当的纤维(羊毛、锦纶)上进行染色 然后 以标准样品的染色强度为100分,以标准样品的色光为标准,进行目测比较,评定试样的色光和强度 或用测色仪进行测色,然后计算出试样的色光和强度 试剂和材料 试剂和材料应符合GB/T2374一2007中第3章的有关规定 仪器和设备 仪器和设备应符合GB/T2374一2007中第4章的有关规定 试验方法 6.1羊毛染色方法 6.1.1一般条件 染色一般条件应符合GB/T2374一2007的有关规定 染色方法的选择须根据具体品种、性能,以 给色力最高为原则 染色深度根据具体品种选定,以符合分档清晰为原则. 6.1.2染色条件 染色条件见表1
GB/T2378一2012 表1酸性染料染羊毛染色条件 方法和用量 纤维和助剂 强酸性染色法 弱酸性染色法 中性染色法 纤维(羊毛凡立丁或毛线/g 染色深度/%owfD 0.5一3 0.5一3 0.5 1:50o 染色浴比 1:50 l:50 10 10 无水硫酸钠/%owf 5一10 硫酸/%owf 30%乙酸/%owfD 乙酸铵/%(owf 58 染色温度" /"C 9095 100 100 30 保温染色时间/min 45 45 6.1.3染液配方 根据染料的性质,选定染色方法,按表1的要求配制染浴 以染色深度为1%(owf)的强酸性染色 法为例,染浴配方如表2 表2染浴配方 单位为毫升 染样编号及染浴中各组分的体积 染浴组分 1 40 g/1标样溶液 38 42 38 40 1g/L试样溶液 10g/L硫酸溶液 100g/儿碗酸钠溶液 燕溜水 150 148 146 150 148 6.1.4染色过程 按表2规定配制染浴,在室温下,把已编号并经煮沸的纤维顺序投人到各染浴中进行染色,染色过 程中不断翻动 染浴于30min一60min内升温到表1规定的温度,并按表1规定在此温度下保温染色 -段时间,把染缸从加热浴中取出,冷却到50C一60C后,把纤维从染浴中取出,用流水洗净,晾干或 于60C以下烘干 锦纶染色方法 6.2.1 -般条件 染色一般条件应符合GB/T2374一2007的有关规定 染色深度根据具体品种选定,以符合分档清 晰为原则
GB/T2378一2012 6.2.2染色条件 酸性染料在锦纶织物上染色,一般条件如下 -纤维:锦纶织物,4g; -染色深度:0.5%owf)3%(owf); 染色浴比:1:50; 乙酸铵:2%(owf)5%(owf); 染色温度,90C95C; 保温染色时间:30min 6.2.3染浴配方 以染色深度为1%owf)为例.染浴配方如表3 表3染浴配方 单位为毫升 染样编号及染浴中各组分的体积 染浴组分 38 42 1及/儿标样溶液 40 1g/L试样溶液 38 40 50g/L乙酸铵溶液 蒸僧水 158 156 154 158 156 6.2.4染色过程 按表3规定配制染浴,在室温下,把已编号并经煮沸的纤维顺序投人到各染浴中进行染色.染色过 一6o 程中不断翻动 染浴于30min~ min内升温到90C95C,并在此温度下保温染色30min,把染 缸从加热浴中取出,冷却到50C一60C后,把纤维从染浴中取出,用流水洗净,晾干或于60c以下 烘干 6.3色光和强度的评定 6.3.1 目测评定 按GB/T2374一2007中7.1的有关规定对各染样进行评定 仪器测定 6.3.2 按GB/T66882008中5.4.2的有关规定测定强度,按GB/T66882008中6.4的规定测定色差 和评定色光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被测染料的名称 a b)本标准编号,年代号 染色方法及染色深度; c
GB/T2378一2012 使用仪器的名称、型号 d 结果评定方法; e D 测试结果; 在测试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g h 与本方法的差异; 试验日期

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GB/T2378-2012

1. 引言

酸性染料是一种重要的化学颜料,广泛应用于纺织、皮革、纸张、食品等行业。了解酸性染料的染色色光和强度对于优化染色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制定相应的测试标准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相关标准

GB/T2378-2012《染料 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是国家标准,适用于所有酸性染料的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3. 测定方法

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1)色光度测定仪

(2)纯水

(3)分光光度计

(4)酸性染料样品

3.2 测定步骤

(1)将酸性染料样品称取一定质量,加入一定体积的纯水中,并加热搅拌至溶解。

(2)将上述溶液放置冷却,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3)将过滤后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

(4)在色光度测定仪中校准白色平衡板,然后依次测定酸性染料样品的L、a、b值。

(5)计算酸性染料样品的色差值,并记录。

(6)将酸性染料样品溶液稀释,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吸光度,计算酸性染料的强度值。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酸性染料的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方法,遵循 GB/T2378-2012 标准。该标准为酸性染料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科学的测试依据,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和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类似的标准

中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中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中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的编号:GB/T1866-2012。中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共有7页,发布于2012-12-012012年第13号公告
分散染料提升力的测定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分散染料提升力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分散染料提升力的测定的编号:GB/T2397-2012。分散染料提升力的测定共有6页,发布于2012-12-012012年第13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