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4583.6-2019

钒氮合金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Vanadium-nitrogen—Determinationofsulfurcontent—Infraredabsorptionmetho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钒氮合金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钒氮合金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的编号:GB/T24583.6-2019。钒氮合金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共有8页,发布于2020-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H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7.100
  • 实施日期2020-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614.98KB

钒氮合金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国家标准 GB/T24583.6一2019 代替GB/T24583.62009 钒氨合金硫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Vamadum-nitrogen一Determinationofsulfurcontent nfraredabsorptioethod 2019-08-3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4583.6一2019 前 言 GB/T24583饥氮合金的分析方法共分为8个部分 GB/T24583.1饥氮合金饥含量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GB/T24583.2饥氮合金氮含量的测定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 GB/T24583.3饥氮合金氮含量的测定蒸僧-中和滴定法; 钥氮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GB 24583.4 GB/T24583.5 钥氮合金磷含量的测定泌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24583.6饥氮合金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GB/T24583.7 饥氮合金氧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钥氮合金硅、暂、磷、铝含量的测定电感榈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24583.8 本部分为GB/T24583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红外线吸收法》 本部分与 碗含量的测定 本部分代替 GB/T24583.6一2009《饥氮合金 GB/T24583.6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9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原理的描述(见第3章,2009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试样的采取和制备方法(见第6章,2009年版的第6章); 修改了“分析结果的表示”(见第8章,2009年版的第8章) 用实验室间精密度共同试验数据统计的重复性限厂和再现性限R代替了允许差见第9章. 2009年版的第9章) 本部分由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生铁和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国家饥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交城义望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青岛中科联实验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冶金工 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新能、,李小青,周开著、张振全、冯宗平,成勇、李兰杰、罗平、钟华、章伟、曾晖、 羊绍松、卢明亮,黄平生、卢春生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4583.62009
GB;/T24583.6一2019 钥氨合金硫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警示- -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范围 GB/T24583的本部分规定了红外线吸收法测定钥氮合金中的硫含量 本部分适用于饥氮合金中硫含量的测定 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010%一0.150%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379.1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 GB/T6379.2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 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20567饥氮合金 原理 试料于高频感应炉的氧气流中加热燃烧,硫生成二氧化硫由氧气流载至红外线分析器的测量室,二 氧化硫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能,其吸收能与其浓度成正比,根据检测器接收能量的变化可测定硫含量 试剂和材料 4.1高氯酸镁,无水、粒状 4.2碱石棉,粒状 4.3玻璃棉 4.4钨粒,硫含量不大于0.0005%,粒度0.8mm1.4mm 4.5纯铁,硫含量不大于0.002% 4.6锡粒,硫含量不大于0.002% 4.7氧气,纯度不小于99.95% 4.8动力气源,氮气或压缩空气,其杂质水和油)含量小于0.5% 4.9陶瓷堆塌,23mm×23mm或克25nmm×25mm,在不低于1000C的高温加热炉中灼烧1h或 通氧灼烧至空白值为最低
GB/T24583.6一2019 5 仪器和设备 5.1红外线吸收定硫仪(灵敏度0.0001% 装置连接图如图1所示 5.1.1洗气瓶,内装碱石棉(见4.2). 5.1.2干燥管,内装高氧酸镁(见4.1) 说明 氧气瓶; 燃烧管 -两级压力调节器 -除尘器 -洗气瓶; 流量控制器; 10 4,9 干燥管; 1m 氧化碳转化器 压力调节器; -除硫器 12 高频感应炉; 13 二氧化碳红外线检测器 图1红外线吸收定硫仪装置连接图 5.2气源 5.2.1载气系统包括氧气瓶,两级压力调节器及保证提供合适压力和额定流量的时序控制部分 5.2.2动力气源包括动力气(氮气或压缩空气),两级压力调节器及保证提供合适压力和额定流量的时 序控制部分 5.3高频感应炉 应满足试样熔融温度的要求
GB;/T24583.6一2019 5.4控制系统 控制功能包括自动装卸堆蜗和炉台升降、自动清扫、分析条件选择设置、分析过程的监控和报警中 断,分析数据的采集、计算、校正及处理等 5.5测量系统 主要由微处理机控制的电子天平(感量1.0mg>、红外线分析器及电子测量元件组成 取样和制样 按照GB/T20567的规定进行试样的采取和制备,试样应全部通过0.125mm筛孔 分析步骤 7.1测定次数 对同一试样,至少独立测定2次 7.2试料 称取试样0.15g,精确至0.001g 7.3分析准备 7.3.1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调试检查仪器(主要进行气密性检查),使仪器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7.3.2选择设置最佳分析条件 7.3.3应用试样及助熔剂按7.6进行两次试测,以确定仪器是否正常 7.4空白试验 称取0.5g纯铁(见4.5),0.2g锡粒(见4.6)和1.5g粒(见4.4)置于堆蜗(见4.9)中,于同一量程 或通道,按7.6进行测定 重复测定直到读数比较稳定为止 记录最后三次读数,计算平均值,并参考 仪器说明书,将平均值输人到红外线吸收定硫仪中,则仪器在测定试料时会进行空白值的电子补偿 7.5校正试验 7.5.1根据待测试样的硫含量,选择相应的量程或通道,并选择三个标准样品(标准样品硫含量范围应 覆盖待测样品碗含量) 依次进行校正,测得结果的波动应在再现性眼R范围内以确认系统的线性, 否则应按仪器说明书调节系统的线性 7.5.2不同量程或通道,应分别测其空白值并校正 7.5.3当分析条件变化时,如仪器尚未预热到1h,氧气源、,堆蜗或助熔剂的空白值发生改变时,都要求 重新测定空白并校正 7.6测定 7.6.1按待测试样的硫含量范围,分别选择仪器的最佳分析条件:如仪器的燃烧积分时间、比较水准 或设定数)的设置等 7.6.2将试料(见7.2)置于堆蜗(见4.9)中,覆盖0.5g纯铁(见4.5),0.2g锡粒(见4.6)和1.5g钨粒 见4.4),将堆蜗置于炉台堆蜗座上,按仪器说明书操作,测定并读取结果
GB/T24583.6一2019 8 分析结果的表示 同一试样两次独立分析结果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重复性限r,则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 如 果两次独立分析结果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重复性限r,则按照附录A的规定追加测量次数并确定分析 结果 分析结果按GB/T8170将数值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 精密度 本部分的精密度数据是在2017年由8个实验室对5个水平的硫含量进行共同试验确定的 每个 实验室对每个水平的硫含量在GB/T6379.1规定的重复性条件下独立测定3次 共同试验数据按 GB/T6379,2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R见表1 各实验室报出的原始数据参见 附录B 表1精密度(质量分数 硫含量(质量分数)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R 0.010~0.025 0,002 0.005 >0.0250.050 0.004 0.010 0.006 0.020 >0.0500.100 >0.1000.150 0.008 0,030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a 试验报告发布日期; b 采用标准编号 样品识别必要的详细说明 d 分析结果 e 结果的测定次数; 测定过程中存在的任何异常特性以及本部分中未规定而可能对试样或认证标样的分析结果产 日 生影响的任何操作
GB;/T24583.6一2019 录 附 A 规范性附录 试验样分析值接受程序流程图 图A.1为试样分析结果接受程序流程图 从独立的重复结果开始 分析结果x、X X+ x-g|<" 再次测定x, 是 x+X+% X一Xi<1.2 H= 再次测定x X十X十X十M 一X<1.3r X 4=中位值(x;,,x) 图A.1试验样分析值接受程序流程图
GB/T24583.6一2019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共同精密度试验原始数据 共同精密度试验原始数据见表B.1 表B.1精密度试验原始数据 实验室测试硫含量质量分数)/% 样品 0.0125 0.0132 0.0152 0.0124 0.0123 0.0195 0.014" 0.0144 水平1 0.0128 0.013 0.0l54 0.0129 0.0124 0.047 0.0l43 0.0198 7 0.0122 0.013 0.0152 0.0132 0.0124 0.,0207 0.0l48 0.0l46 0.0230 0.0209 0,0241 0.0203 0.0201 0.,0271 0.0268 0.0230 水平2 0.0223 0.0209 0.,0241 0.0211 0.0203 0.026o 0,0230 0.0266 0.0222 0.0213 0,0252 0.0202 0.0205 0.0269 0.0258 0,0233 0.036" 0.0382 0.0386 0.0319 0.0374 0.0389 0.0360 0.0368 水平3 0,0346 0.0375 0,0404 0.0317 0.0373 0.0385 0,0346 0,036" 0.0366 0,0359 0.0402 0.0329 0,0375 0.0386 0.0347 0.0366 0.0526 0.0542 0.0579 0.0568 0.0560 0.0488 0.0534 0.0682 0,0534 0.0538 0.0594 0.0486 0.0554 0.0569 0.0668 0.0563 水平4 0.0536 0.0539 0,0574 0.0484 0.0553 0.,0565 0.0686 0.0562 0.0646 0.0684 0.0699 0.0587 0.0603 0.0655 0.0820 0.0671 水平5 0,0654 0.0658 0.0683 0.0567 0,058l 0.0660 0.081l 0,0659 0.0662 0.0662 0.0568 0.0599 0.0813 0,0675 0.0657 0,0662

钒氮合金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GB/T24583.6-2019

钒氮合金是一种重要的冶金材料,广泛应用于钢铁制造、电子工业等领域。其中,硫含量是关键的质量指标之一,因此准确快速地测定钒氮合金中的硫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GB/T24583.6-2019是我国在这一领域内制定的标准规范,其中规定了红外线吸收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基于硫化物分子与红外辐射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加热,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特定波数处的辐射强度变化,从而确定样品中硫的含量。

具体而言,该方法要求在加热样品的过程中需保持恒定温度,且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以保证反应的充分进行。同时,在选取红外光谱仪时需要注意其分辨率、波数范围等指标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硫化物的测定,如石油制品、有机药品等。但不同样品的具体处理方式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总之,红外线吸收法作为一种快速准确测定钒氮合金硫含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和钒氮合金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类似的标准

钒氮合金

烟气脱硫石膏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烟气脱硫石膏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烟气脱硫石膏的编号:GB/T37785-2019。烟气脱硫石膏共有6页,发布于2020-07-01
超薄玻璃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超薄玻璃弹性模量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超薄玻璃弹性模量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7788-2019。超薄玻璃弹性模量试验方法共有6页,发布于2020-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