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5213-2016采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Medicalelectronaccelerators—Functional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andtestmethod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的编号:GB15213-2016采。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共有93页,发布于2018-0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F9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1.040.50
  • 实施日期2018-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3页
  • 文件大小1.26M

以图片形式预览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15213一2016 代替G;15213-99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MedicalelectronacceleratorsFunctional performaneecharacteristicsandtestmethods IEC60976:2007,NEQ 2016-06-14发布 2018-0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15213一2016 19 5.7沿辐射束轴的距离指示 19 5.7.1指示装置 20 5.7.2辐射源到等中心距离可变的设备和非等中心设备的附加的指示装置 20 5.8旋转运动标尺的零刻度位置 20 5.8.1通用要求 20 5.8.2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20 5.8.3性能指标 5.9前后辐射野的重合性 20 5.9.1 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20 5.9.2性能指标 21 5.10治疗床的运动 21 5.10.1通用要求 21 5.10.2治疗床的垂直运动 21 5.10.3治疗床的等中心旋转 21 5.10.4治疗床旋转轴的平行度 2 5.10.5治疗床的刚度 22 5.11电子成像装置(例如EPID) 22 5.11.1通用要求 22 5.11.2支撑结构的机械规格 23 5.11.3成像规格 23 5.12随机文件 25 25 5.12.1性能指标 25 5.12.2可使用的标称能量和吸收剂量率 25 5.12.3可使用的辐射野 25 5.12.4正常治疗距离 25 5.12.5可使用的楔形X辐射野 2: 5.12.6可使用的均整过滤器 25 5.12.7准备时间 5.12.8影响量 26 5.12.9维护 26 5.12.1o性能指标值的给出 26 5.,12.11在辐射头内部和辐射头到等中心区域内限束装置的尺寸和间隔 26 5.12.12IMRT 26 试验方法 26 6.1标准试验条件 26 6.1.1通用说明 26 角度位置 26 6.1.3体模的材料和位置 2 6.1.4测试点的位置 2 辐射探测器 6. 1.5 2 2r 6.1.6标准测试深度 21 6.1.7辐射野 28 6.1.8试验期间的调整
GB15213一2016 28 6.1.9使用X射线摄影胶片或可替换的成像方法 6.2剂量监测系统 28 28 6.2.1通用要求 28 6.2.2重复性 28 6.2.3线性 29 6.2.4随设备角度位置的变化关系 30 随机架旋转的变化关系 31 6.2.6随辐射野形状的变化关系 31 6.2.7测量的稳定性 6.2.8移动束治疗的稳定性 32 6.3深度吸收剂量特性 33 6.3.1X辐射 33 6.3.2电子辐射 34 6. 辐射野的均匀性 35 X 6.4.l 辐射 35 6.4.2 39 40 6.5 辐射野的指示 6.5. 辐射 44 6.5.2电子辐射 6.5.3x辐射和电子辐射的可调节限束系统的几何形状和运动速度 45 光野的照度和对比度 45 6.6辐射束轴的指示 45 通用要求 6.6.l 45 6.6.2辐射束轴在患者射人表面的指示 46 6.6.3辐射束轴在患者出射面的指示 4 等中心 4 6.7 6.7.1辐射束轴相对等中心的偏移 4 6.7.2等中心的指示 48 6.8沿辐射束轴的距离指示 49 6.8.1指示装置 49 6.8.2辐射源到等中心距离可变的设备和非等中心设备的附加的指示装置 49 6.9旋转运动标尺的零刻度位置 49 49 6.9.1通用要求 6.9.2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49 50 6.9.3性能指标 50 6.10前后辐射野的重合性 50 6.10.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51 6.10.2性能指标 51 6.11治疗床的运动 51 6.11.1通用要求 5 6.11.2治疗床的垂直运动 52 6.11.3治疗床的等中心旋转
GB15213一2016 52 6.11.4治疗床旋转轴的平行度 6.11.5治疗床的刚度 52 54 6.12电子成像装置(例如EPID 54 6.12.1概述 54 6.12.2成像装置特性测试 5 6.12.3图像质量稳定性测试 6,13随机文件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号与IEC60976;2007章条号对照表 68 附录B(资料性附录)性能指标值给出的参照格式 索引 84 图1楔形过滤器角度的定义 55 图2旋转式机架 56 图3安装在墙上或地板上的机架 57 图4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机架 58 图5辐射野内的均整面积(阴影区域) 5 图6沿主轴或对角线的吸收剂量曲线图例 6C 图7电子辐射野均整度说明 6 图85.6中所述测量等中心的最佳布局图 62 图96.5.1.1.3试验 63 64 图10位于辐射头的X辐射限束装置和附件(见5.12.10 65 图11用于测量X辐射半影的多元限束装置的辐射野(见5.3.3) 66 图12体模位置” * 图13剂量监测系统的线性 表1重复性的试验条件 28 表2剂量监测系统线性的试验条件 29 表3剂量监测系统随设备位置变化关系的试验条件 30 表4剂量监测系统随机架旋转的变化关系的试验条件 31 表5剂量监测系统随辐射野形状的变化关系的试验条件 3 表6剂量监测系统测量稳定性的试验条件 32 表7剂量监测系统在移动束治疗中稳定性的试验条件 33 表8X辐射深度剂量特性的试验条件 34 表9电子辐射深度剂量特性的试验条件 34 表10电子辐射穿透性稳定性的试验条件 35 36 表11图5所示的均整区域 36 表12X辐射野均整度和对称性的试验条件 37 表13方形X辐射野的剂量分布随角位的变化的试验条件
GB15213一2016 37 表14辐射野中最大吸收剂量比的试验条件 38 表15楔形因子的试验条件 38 表l6楔形角的试验条件 39 表17电子辐射野均整度、对称性,剂量分布随角度位置的变化和最大吸收剂量比的试验条件 表18胶片定标条件 42 表19数字野指示和光野指示的试验条件 4" 表20X辐射野重复性的试验条件 表21电子辐射光野指示器的试验条件 表22限束系统几何形状的试验条件 表23辐射束轴在患者人射表面的指示的试验条件 表24辐射束轴在患者出射面的指示的试验条件 表25等中心指示的试验条件 5 表26治疗床的垂直运动的试验条件 治疗床的等中心旋转的试验条件 52 表27 表28治疗床旋转轴平行度的试验条件 53 表29治疗床的横向刚度的试验条件 53 表A.1本标准章条号与IEC60976;2007章条号对照表 68
GB15213一2016 前 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15213一1994《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与GB15213一1994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 a b)将环境条件单独列为第4章; 第5章增加了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c d 第5章和第6章增加了下述新技术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动态射束传输技术,例如 移动束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IMRT);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 可编程楔形野(Pw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立体定向外科(SRS) 电子成像装置; 多元限束装置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Ec60976;2007《医用电气设备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编制,与 IEC60976;2007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电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放射治疗、核医学和放射剂量学设备分技术委员会 (SAC/Tc10/SC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焦春营,章兆园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5213一1994
GB15213一2016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用电子加速器的性能指标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事业中以治疗为目的的医用电子加速器 本标准适用于能产生x辐射和电子辐射的医用电子加速器,其标称能量为1MeV一50MeV,在跑 m处的最大吸收剂量率为0.001Gy/一1Gy/s,正常治疗距离在50 辐射源11 cm200cm之间 本标准适用于配备有等中心机架的医用电子加速器,对非等中心设备的性能和试验方法可以作适 当修正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9706.1一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IEC60601-1,1988,IDT GB9706.5一2008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能量为1MeV至50MeV电子加速器安全专用要 求(IEC60601-2-l;:1998,IDT GB/T17006.1一2000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1部分总则(IEC612231.1993,IDT) GBy/T17857一1999医用放射学术语(放射治疗、核医学和辐射剂量学设备 GB/T189872003放射治疗设备坐标系,运动与刻度(IEc61217;1996,IDT) 医用电气设备 GB/T200122005 剂量面积乘积仪(IEC60580;2003,IDT 术语和定义 GB/T200122005、GB9706.12007、(GB9706.52008、GB/T17857一1999、GB/T17006.1 2000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准深度basedepth 体模内辐射束轴上最大吸收剂量的90%点(远端)的平面所在的深度 3.2 限束装置beamimtting deviceBLD 放射治疗中,用于阻挡或准直电离辐射的结构(固定的或移动的),以屏蔽治疗区域内无用的X辐 射或电子辐射 3.3 最大剂量深度depthofdosemaximum 体模表面位于特定距离时,体模内辐射束轴上最大吸收剂量处的深度 动态范围dlynamierange 放射治疗中,动态范围用最大有用信号除以最小有用信号表示(均方根噪声)
GB15213一2016 注:动态范围用分贝(dB)表示 3.5 电子成像装置eleetronicimagingdevice(EID) 由一个或多个辐射探测器和相关的电子元件组成,能使患者的解剖结构以数字化辐射影像的形式 在观察屏上进行观察的设备 注;另见3.6 3.6 电子射野成像装置eleetronieportalimagingdevieeEPID 由一个二维辐射探测器和相关的电子元件组成,垂直于辐射束轴放置,以医用电子加速器的辐射束 作为辐射源,能使患者的解剖结构以数字化辐射影像的形式在观察屏上进行观察的设备 注:电子射野成像装置的主要功能是使用替代胶片成像的方法验证患者摆位 几何野尺寸geometricaliedsize 从辐射源前表面的中心看,限束装置末端在垂直于辐射束轴的平面上的几何投影 注:辐射野和限束装置的形状相同,可在距虚源的任何距离处定义几何野尺寸 3.8 IGRT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uidelradiotherpy 种放射治疗过程 在治疗时采集靶区和其周围解剖结构的图像来确定患者体内治疗射束相对于 预定靶区的位置,从而对射束相对靶区的预定位置进行必要的修正 3.9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ly-mdulatelradihtontherpy(IRT -般来说,由治疗计划预先确定,采用连续或离散的方式,调控光子或电子束的注量,相对于患者的 射束方向和射野尺寸的治疗方法 注:IMRr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剂量分布与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同时使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最小化 3.10 等中心的 isocentrice 在等中心情况下使用 3.11 等中心设备isocentrieequipment 设计和制造成具有等中心形式的放射治疗设备 3.12 等中心治疗is0eentrietreatment 放射治疗中,患者的靶区置于等中心的治疗方法 3.13 标称能量nominalenery 由制造商给出,用于表征辐射束的能量 3.14 正常治疗距离normmaltreatmentdistanee(ND 电子辐射时,为从电子辐射窗沿辐射束轴至限束器末端或规定平面所测量的距离; x辐射时,为从靶的前表面沿辐射束轴至等中心所测量的距离;对于非等中心设备,则为至规定平 面的距离 3.15 穿透性penetrative equality 电子辐射时,为体模表面位于规定距离上,在规定的辐射野下,距体模表面远端的辐射束轴上80%
GB15213一2016 最大剂量深度处至体模人射表面的距离 x辐射时,为体模表面位于规定距离上,在规定的辐射野下,距体模表面远端的辐射束轴上50%最 大剂量深度处至体模人射表面的距离 3.16 实际射程praeticalrange 对电子辐射,体模表面处于正常治疗距离处,体模中沿辐射束轴的深度剂量曲线上,下降最陡段切 线的外推线与深度吸收剂量曲线末端的外推线相交,交点处所对应的深度即为实际射程 3.17 主-次剂量监测系统primary-secomdarydosemomitoringsystem -种两道剂量监测系统的组合,在这种组合中,一道作为主剂量监测系统,另一道作为次剂量监测 系统 3.18 可编程楔形野programmablewedgeieldPwF 在X辐射束中使用或不使用固定金属楔形过滤器,形成楔形剂量曲线,通过控制射线强度和可移 动限束装置间的关系可以产生可编程的楔形剂量曲线 3.19 品质指数qualityindex x辐射中,20cm深度处和10em深度处所测量的吸收剂量之比 注:探测器位于正常治疗距离处,对10em×10em的辐射野,在体模内沿辐射束轴处进行测量 3.20 辐射类型radiationtype 构成辐射的波或微粒的性质,例如辑射是x辑射或电子辑射 3.21 冗余剂量监测系统redundantdose mntoringystem -种两道剂量监测系统的组合,在这种组合中,两道剂量监测系统均可作为主剂量监测系统 3.22 相对表面剂量relativesurfacedose 体模表面位于某一特定距离的位置时,在体模中测得的沿辐射束轴0,5mm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 辐射束轴上最大吸收剂量之比 注:修改GB9706.52008中定义2.1.1l16 3.23 信噪比signal-noiseratio 放射治疗中,对于一个均匀输人的通量,来自于图像像素信号的平均值与标准差之比 注信噪比一般用百分数或分贝来表示 3.24 标准测试深度standardmeasu urementdepth 测量电离辐射特性时,体模内的规定深度 3.25 stereotacticframeofreference 立体定向框架 具有数字指示的三维坐标系统,用于确定患者SRs/SRT治疗时的解剖区域位置 3.26 SRS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eticradios )Surgery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具体方式,通过联合使用立体定向框架与解剖标记点,给予靶区单次高剂量
GB15213一2016 辐射 3.27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ecticradotherapy(SRT 将来自不同角度的小野辐射束精确定位到患者靶区相对位置的治疗过程 注,靶区的精确位置是由三维框架来确定的,该框架可包括解剖标记点或标记物,固定方法或成像技术 3.28 立体定向参考点stereotacticregistrationpoint 患者解剖区域内的参考点,用来建立SRs/SRT治疗时的立体定向框架 3.29 radiation 终止辐射 terminate 停止辐照,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不重新选择运行条件,辐照不可能重新开始 注:下列事件会返回到预置状态 当达到预选的剂量监测计数;或 当达到预选的时间;或 由人为的手动操作;或 由一个联锁动作操作;或 在移动束放射治疗中,达到机架角度位置的预选值 3.30 楔形角wedgeangle X辐射中,在标准测试深度处,从辐射束轴处沿穿过辐射束轴的等剂量曲线上向两边等距离取两 点,该两点间的距离为儿何野宽度的1/2,两点连线与辐射束轴垂线的夹角定义为楔形角 注:见5.3.1.5 3.31 樱形因子weteetetor 在标准测试深度处,相同能量和相同野尺寸的楔形x辐射野和非楔形x辐射野在辐射束轴上吸收 剂量的比值 注:对由固定金属楔形过滤器产生的楔形X辐射野,楔形因子是在辐射束中使用和不使用楔形过滤器时所测吸收 剂量的比值 3.32 模形×辐射野wedeexly field 沿垂直并经过辐射束轴的直线,剂量分布随距射束边缘的距离呈近似线性变化的x辐射野 环境条件 通用要求 A 除非在随机文件中另有允许环境条件的说明,本标准适用于安装、使用、贮存在下列环境的设备 a)环境温度:15C35C; b相对湿度:30%一75%; c)大气压力:7×10'Pa~11×10'Pa(700nmbar1100mbar) 4.2运输和贮存 随机文件应给出运输和贮存允许的环境条件
GB15213一2016 4.3供电电源 电源环境按GB9706.1一2007和GB9706.5一2008中10.2.2 电源应有足够低的内阻使有载和空载的电压波动不超过士5% 要求 5.1 剂量监测系统 5.1.1通用要求 对下述剂量监测系统,随机文件应向使用者给出5.1.2~5.1.8中要求的信息 a)在主-次剂量监测系统的情况下;对主剂量监测系统 在冗余剂量监测系统的情况下;对全部两个系统 b 对预期的所有运行模式,随机文件应给出剂量监测系统在符合本标准条件下运行的吸收剂量和吸 收剂量率范围 5.1.2重复性 5.1.2.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重复性s用变异系数表征,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的所有标称能量和吸收剂量率,在同一辐照条件 下,随机文件应给出剂量监测计数与吸收剂量测量值之比的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应用百分数表示 重复性s,由式(1)所给出的变异系数确定 区二R S = ×100% 式中 R -由式(2)确定的比值R,的平均值; R -第i次测量所得到的剂量监测计数与吸收剂量测量值的比值 -测量次数 瓦-" 注:5.1.4、5,1.6、5,1.7中R定义为5次测量所得到的剂量监测计数与吸收剂量测量值之比的平均值;5,1.5中R定义 为4次测量所得到的剂量监测计数与吸收剂量测量值之比的平均值 5.1.2.2性能指标 重复性s用变异系数表征,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的所有标称能量和吸收剂量率,在同一辐照条件 下,剂量监测计数与吸收剂量测量值之比的变异系数不应超过0.5% 5.1.3线性 5.1.3.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的每档标称能量,在正常治疗距离处的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范围内,对所 有的治疗模式(包括吸收剂量的高值和低值),剂量监测计数和吸收剂量的关系应为线性并应符合式(3 的形式 D=S×U
GB15213一2016 式中: D 吸收剂量; S 线性因子 U 剂量监测计数 随机文件应给出吸收剂量的测量值和剂量监测计数与线性因子乘积之间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 用百分数表示 5.1.3.2性能指标 对×辐射和电子辐射的每档标称能量,在正常治疗距离处的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范围内,对所 有的治疗模式(包括吸收剂量的高值和低值),剂量监测计数和吸收剂量的关系应为线性并应符合式(3) 的形式,吸收剂量的测量值和剂量监测计数与线性因子乘积之间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士2% 5.1.4随设备角度位置的变化关系 5.1.4.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在机架及限束系统的全部角度范围内,随机文件应给出R最大值和最小值之 差与其平均值之间的比值 该比值应用百分数表示 5.1.4.2性能指标 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在机架及限束系统的全部角度范围内,R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与其平均值之 间的比值不应超过3% 5.1.5随机架旋转的变化关系 5.1.5.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对于可随机架旋转产生辐射束的设备,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随机文件应给出在机架连续旋转通过其 角度范围内不同部分时如移动束治疗)测量的R与据5.1.4机架静止,在机架和限束系统不同的角度位置 下(如固定束治疗)确定的R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之间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用百分数表示 5.1.5.2性能指标 对于可随机架旋转产生辐射束的设备,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在机架连续旋转通过其角度范围内 不同部分时如移动束治疗)测量的R与据5.1.4机架静止,在机架和限束系统不同的角度位置下如固 定束治疗)确定的衣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之间的最大偏差,对X辐射不应超过士3%;对电子辐射 不应超过士2% 5.1.6随辐射野形状的变化关系 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随机文件应给出5cem×20em的辐射野与20cm5cm的辐射野所测得的 值之间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用百分数表示 5.1.7测量的稳定性 5.1.7.1高剂量辐照后的稳定性 5.1.7.1.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电子加速器由待机状态达到准备状态后立即测量确定的剂量监测计数与吸
GB15213一2016 收剂量之比R瓦,,和经以下期间后立即测量确定的剂量监测计数与吸收剂量之比R,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产生100Gy的吸收剂量,或 -以最大吸收剂量率辐照30 min, 二者中取时间较短的一个 随机文件中应给出(R一R)与之比 该比值应用百分数表示 5.1.7.1.2性能指标 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电子加速器由待机状态达到准备状态后立即测量确定的剂量监测计数与吸 收剂量之比R1,和经以下期间后立即测量确定的剂量监测计数与吸收剂量之比R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产生100Giy的吸收剂量,或 -以最大吸收剂量率辐照30min,二者中取时间较短的 R,一R)与R之比不应超过士2% 5.1.7.2 日稳定性 5.1.7.2.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电子加速器由待机状态达到准备状态立即测量确定的剂量监测计数与吸收 剂量之比衣,和在典型吸收剂量率下,连续的产生大约4Gy的辐照,随后停止辐照10min构成周期, 以这样的周期连续运行8h后立即测量确定的剂量监测计数与吸收剂量之比R,随机文件中应给出 (R,一瓦)与衣之比 该比值应用百分数表示 5.1.7.2.2性能指标 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电子加速器由待机状态达到准备状态立即测量确定的剂量监测计数与吸收 剂量之比衣,和在典型吸收剂量率下,连续的产生大约4Gy的辐照,随后停止辐照10min构成周期、 以这样的周期连续运行8h后立即测量确定的剂量监测计数与吸收剂量之比R.(R一R)与R之比 不应超过士2% 5.1.7.3周稳定性 5.1.7.3.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电子加速器连续5d由待机状态达到准备状态后立即测量确定剂量监测计 数与吸收剂量之比R,随机文件中应给出R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和全部R的平均值之比 该比值应用 百分数表示 5.1.7.3.2性能指标 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电子加速器连续5d由待机状态达到准备状态后立即测量确定剂量监测计 数与吸收剂量之比,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和全部R的平均值之比不应超过士2% 5.1.8移动束治疗的稳定性 5.1.8.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当移动束治疗由机架旋转产生,其中单位角度剂量监测计数是常数,如果由 机架的旋转角度终止辐照,随机文件中应给出剂量监测计数读数与单位角度剂量监测计数乘以机架旋 转角度值之间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用百分数表示 如果由剂量监测系统终止辐照,随机文件中应给出机架旋转的角度和预置剂量监测计数除以单位
GB15213一2016 角度剂量监测计数之间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以度为单位表示 5.1.8.2性能指标 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当移动束治疗由机架旋转产生,其中单位角度剂量监测计数是常数,如果由 机架的旋转角度终止辐照,剂量监测计数读数与单位角度剂量监测计数乘以机架旋转角度值之间的最 大偏差不应超过士5% 如果由剂量监测系统终止辐照,机架旋转的角度和预置剂量监测计数除以单位角度剂量监测计数 之间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士3" 5.2深度吸收剂量特性 5.2.1x辐射 5.2.1.1深度剂量曲线图 随机文件应给出10cm×10cm以及最大辐射野下沿辐射束轴的百分吸收剂量图 这些图对应于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可选的每档X辐射标称能量 应对每档标称能量应给出以下信息 对10cmm×10em及最大×辐射野 最大剂量深度,以cm为单位 对10ermX10emx辐射野 穿透性,以cm为单位; 穿透性的实际值与规定值的最大偏差,最大偏差以百分数或mm为单位表示,并不应超过 士3%或士3mm; 品质指数 5.2.1.2表面剂量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对X辐射的每档标称能量,随机文件应给出10cm×10cm和最大X辐射野的 相对表面剂量,并应符合GB9706.5-2008中29.2.2的规定 相对表面剂量应用百分数表示 5.2.1.3等剂量曲线图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对X辐射的每档标称能量,随机文件应给出包含辐射束轴和任一主轴在内的 -个或多个平面上的典型等剂量曲线图 等剂量曲线图应沿辐射束轴,从最大吸收剂量(100%)的10%100%,每隔10%给出 每一等剂量曲线图应注明:此值仅作为典型值而不能用于患者的治疗计划中,除非已在该电子加速 器上进行了验证 可以给出不同形式且与等剂量曲线图等同的信息数据代替等剂量曲线图 5.2.1.4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对sRT/SRS最大的x辐射野、1cem直径的x辐射野或尽可能接近1cm×1cm的方形x辐射野 随机文件应给出5.2.1.1,5.2.1.2和5.2.1.3中要求的信息 5.2.2电子辐射 5.2.2.1深度剂量曲线图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对电子辐射的每档标称能量,随机文件应给出10cm×10cm 和最大辐射野下
GB15213一2016 沿辐射束轴的吸收剂量图或等效数据 对每档标称能量应给出以下信息: 对10cmX10cm和最大电子辐射野, 最大剂量深度,以cm为单位,并不应小于0.1 cm 实际射程和80%最大吸收剂量深度的比值,对标称能量大于20MeV的医用电子加速器,该 比值不应大于1.6; 实际射程,以cm为单位; 穿透性,以cm为单位; 穿透性的实际值与规定值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用百分数或mm为单位表示,并不应超过 士3%或士2mm 5.2.2.2穿透性的稳定性 5.2.2.2.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机架旋转角度和吸收剂量率的全部范围内,随机文件应给出穿透性随机架角度变化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用以百分数或mm为单位表示 5.2.2.2.2性能指标 在机架旋转角度和吸收剂量率的全部范围内,穿透性随机架角度变化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士2mm 或士3% 5.2.2.3表面剂量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对电子辐射的每档标称能量,随机文件应给出10em×10em和最大电子辐射 野的相对表面剂量 相对表面剂量应用百分数表示 5.2.2.4等剂量曲线图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对电子辐射的每档标称能量,随机文件包含辐射束轴和任一主轴在内的一个或 多个平面上的典型等剂量曲线图 等剂量曲线图应沿辐射束轴.从最大吸收剂量(100%)的10%100%,每隔10%给出 每 -等剂量曲线图应注明;此值仅作为典型值而不能用于患者的治疗计划中,除非已在该电子加速 器上进行了验证 可以给出不同形式且与等剂量曲线图等同的信息数据代替等剂量曲线图 5.3辐射野的均匀性 5.3.1x辐射 5.3.1.1方形X辐射野的均整度 5.3.1.1.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对于所有的方形X辐射野和所有的吸收剂量率,对每档标称能量,在机架位于 0"或90'时,随机文件应给出最大吸收剂量(辐射野内任何不大于1cm面积内的平均值)和最小吸收剂 量(均整区域内任何不大于1cnm”面积内的平均值)的比值 该比值应用百分数表示 随机文件应给出在机架和限束系统的角度为零时,在标准测试深度平面内测量的最大吸收剂量与 辐射束轴上吸收剂量的比值随可使用的方形辐射野尺寸的不同而变化的图示
GB15213一2016 5.3.1.1.2性能指标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对于所有的方形×辐射野和所有的吸收剂量率,对每档标称能量,在机架位于 0"或90"时,最大吸收剂量(辐射野内任何不大于1cm面积内的平均值)和最小吸收剂量(均整区域内 任何不大于1em”面积内的平均值)的比值 -对5em×5cn至30cm×30cm的方形辐射野,不应超过106%; -对大于30cm×30em的方形辐射野,不应超过110% 注;5.3.1.1不适用于预期不产生均整区域的设备 5.3.1.2方形x辑射野剂量分布随角位的变化 5.3.1.2.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在机架和限束系统的所有角度位置,对于大于等于5cmX5cm的所有方形x 辐射野,随机文件应给出在均整区域内或在设备预期不产生均整野的等效测量区域内任一点的吸收剂 量(不大于1em面积内的平均值)和相对于辐射束轴处吸收剂量之比的变化 该比值的变化应用百分 数表示 5.3.1.2.2性能指标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在机架和限束系统的所有角度位置,对于大于等于5cm×5em的所有方形x 辐射野,在均整区域内或在设备预期不产生均整野的等效测量区域内任一点的吸收剂量(不大于1cm 面积内的平均值)和相对于辐射束轴处吸收剂量之比的变化 -标称能量小于30MeV时不应超过士3% 标称能量大于等于30MeV时不应超过士4% 5.3.1.3方形X辐射野的对称性 5.3.1.3.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对所有标称能量,当机架及限束系统在0”或90"时,对于大于等于5em×5emm 的所有方形x辐射野,随机文件应给出在均整区域内对称于辐射束轴的任意两点的吸收剂量(不大于 1em'面积内的平均值)的最大比值(大比小) 该比值应用百分数表示 5.3.1.3.2性能指标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对所有标称能量,当机架及限束系统在0”或90"时,对于大于等于5cm×5cm 的所有方形x辐射野,在均整区域内对称于辐射束轴的任意两点的吸收剂量(不大于1cm面积内的平 均值)的最大比值(大比小)不应超过103% 5.3.1.4最大吸收剂量比 5.3.1.4.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当机架和限束系统处于0"或90"时,对每档标称能量,随机文件应给出在最大吸收剂量深度垂直于 辐射束轴的平面上最大吸收剂量点的吸收剂量(不大于1cm'面积内的平均值)与辐射束轴上的最大吸 收剂量的比值 该比值应用百分数表示 5.3.1.4.2性能指标 当机架和限束系统处于0"或90"时,对每档标称能量,在最大吸收剂量深度垂直于辐射束轴的平面 10o
GB15213一2016 上最大吸收剂量点的吸收剂量(不大于1em'面积内的平均值)与辐射束轴上的最大吸收剂量的比值: -对于不大于30em×30cm的方形辐射野,不应超过107%; -对于大于30em×30cm的方形辐射野,不应超过109% 5.3.1.5楔形X辐射野 5.3.1.5.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机架和限束系统的全部角度范围内,随机文件应给出楔形因子和楔形角的测量值与规定值的最 大偏差 楔形因子的最大偏差应用百分数表示;楔形角的最大偏差应以度为单位表示 对某些楔形x辐射野,可能达不到图1所示测量楔形角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随机文件应给出 这些例外情况,并说明用于测量楔形角的方法 对不同的楔形x辐射野,随机文件应给出可使用的最小和最大辐射野的尺寸,包括对称的和非对 称的 如果提供PwF功能,随机文件除给出上述内容之外,还应提供5.12.5规定的具体内容 5.3.1.5.2性能指标 在机架和限束系统的全部角度范围内 楔形因子的测量值与规定值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士2%; 楔形角的测量值与规定值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士2 5.3.1.6带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X辐射野 如果提供该功能,随机文件应提供常规的质量保证测试项目,用于验证多元限束装置产生调强辐射 野的能力 除了由设备制造商规定的任何质量保证测试程序外,还应进行6.4.1.6规定的型式试验,向使用者 提供可使用的典型结果 5.3.2电子辐射 5.3.2.1电子辐射野的均整度 5.3.2.1.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对所有的标称能量和短边不小于5cnm的所有电子辐射野,随机文件中应给出 a 在标准测试深度处,两主轴上90%等剂量线与几何野投影边间的最大距离A 最大距离A应 以 nmm为单位表示 在基准测试深度处,两主轴上80%等剂量线与几何野投影边间的最大距离B 最大距离B应 nmm为单位表示 以 在标准测试深度处,在两个对角线上90%等剂量线与几何野投影边间的最大距离C 最大距 离C应以mm为单位表示 在标准测试深度处,辐射野内任何位置的最大吸收剂量(不大于1cm'面积内的平均值)与辐 射束轴上最大剂量深度的吸收剂量之比值 该比值应以百分数表示 5.3.2.1.2性能指标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对所有的标称能量和短边不小于5cm的所有电子辐射野 在标准测试深度处,两主轴上90%等剂量线与几何野投影边间的最大距离A不应超过10m a mm 1l
GB15213一2016 b在基准测试深度处,两主轴上80%等剂量线与几何野投影边间的最大距离B不应超过15mm. 在标准测试深度处,在两个对角线上90%等剂量线与几何野投影边间的最大距离C不应超过 20mm 5.3.2.2电子辐射野的剂量分布随角位的变化关系 5.3.2.2.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标准测试深度处,在机架和限束系统的所有角度位置,对短边不小于10cm的所有电子辐射野 随机文件应给出由90%等剂量曲线内推1cm的均整区域内任一点的吸收剂量(为不大于1cm面积 内的平均值)与辐射束轴处吸收剂量之比的变化 该比值的变化应用百分数表示 5.3.2.2.2性能指标 在标准测试深度处,在机架和限束系统的所有角度位置,对短边不小于10en的所有电子辐射野. 由90%等剂量曲线内推1cmm的均整区域内任一点的吸收剂量(为不大于1cm'面积内的平均值)与辐 射束轴处吸收剂量之比的变化不应超过士3% 5.3.2.3电子辐射野的对称性 5.3.2.3.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标准测试深度处,在机架和限束系统处于0"或90`时,对不小于5em×5cnm的所有电子辐射野 随机文件应给出在标准测试深度处90%等剂量线内推1cm的均整区域内对称于辐射束轴的任意两点 的吸收剂量(不大于1cm面积内的平均值)的最大比值(大比小) 该比值应用百分数表示 5.3.2.3.2性能指标 在标准测试深度处,在机架和限束系统处于0"或90"'时,对不小于5cm×5cm的所有电子辐射野, 在标准测试深度处90%等剂量线内推1cm的均整区域内对称于辐射束轴的任意两点的吸收剂量(不 大于1cm面积内的平均值)的最大比值(大比小)不应超过105% 5.3.2.4最大吸收剂量比 5.3.2.4.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随机文件应给出0.5mm深度上辐射野内任何位置的吸收剂量(不大于1cnm”面积内的平均值)与 辐射束轴上的最大吸收剂量的比值 该比值应用百分数表示 5.3.2.4.2性能指标 0.5mm深度上辑射野内任何位置的吸收剂量(不大于1em面积内的平均值)与辐射束轴上的最 大吸收剂量之比不应超过109% 5.3.3辐射野的半影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对x辐射及电子辐射的每档标称能量,随机文件应给出在标准测试深度处两 主轴上80%吸收剂量点与20%吸收剂量点之间的距离 80%和20%点是相对于标准测试深度处辐射 束轴上的吸收剂量而言 m.l0e 对X辐射及电子辐射均应给出5cmX5cr cmX10cm及最大辐射野的半影宽度 对通过由多元限束装置形成的辐射野,随机文件应给出下列情况下两主轴上半影的最大宽度 12
GB15213一2016 -位于可使用的辐射束范围内任意处10em×10 cm的辐射野(如果无法达到10cmX10cm. ,制 造商可以给出辐射野的参考尺寸) -最大的(矩形或正方形)多元限束装置的辐射野 对可用于SRT/SRs的辐射野,随机文件应给出下述辐射野两主铀上半影的最大宽度: 1cm直径的X辐射野或尽可能接近1cmX1cm方形X辐射野,和 -最大的SRT/SRs辐射野(见5.2.1.4). mm为单位 半影的宽度应以" 5.4 辐射野的指示 5.4.1 X辐射 5.4.1.1辐射野的数字指示 5.4.1.1.1通用要求 所有使用静态限束系统的设备都应配有数字指示装置来指示正常治疗距离处×辐射野的尺 对多元限束装置(不包括仅有开或关两种状态的限束装置),应按GB/T18987一2003的定义,提供 投影到正常治疗距离处的每一元件边缘位置坐标的数字指示,并指示由每对相对元件限定的辐射野的 尺寸 5.4.1.1.2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机架和限束系统全部角位范围内及所有标称能量下,对5cnm×5cm至20cm×20cnm的辐射野 和大于20cm×20cmm的辐射野,随机文件应给出数字野指示和两主轴上由6.5.1.1.3a)所确定的50% 吸收剂量线之间距离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以mm为单位或辐射野尺寸的百分数表示 对多元限束装置,根据5.3.3规定的辐射野,随机文件应给出数字野指示和两主轴上由6.5.1.1.3a)所 确定的50%吸收剂量线之间距离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以mm为单位或辐射野尺寸的百分数表示 对用于SRT/SRs的最小和最大X辐射野,随机文件应给出数字野指示与两主轴上由6.5.1.1.3a)所确 定的50%吸收剂量线之间距离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以mm为单位或辐射野尺寸的百分数表示 5.4.1.1.3性能指标 在机架和限束系统全部角位范围内及所有标称能量下,对5em×5cm至20em×20em的辐射野 和大于20cm×20cm的辐射野,数字野指示和两主轴上由6.5.1.1.3a)所确定的50%吸收剂量线之间 距离的最大偏差 -对5cm×5cm至20cm×20cm的辐射野,不应大于士3mm或士1.5%; -对大于20cm×20cm的辐射野,不应大于士5mm或士1.5% 对多元限束装置,根据5.3.3规定的辐射野,数字野指示和两主轴上由6.5.1.1.3a)所确定的50%吸 收剂量线之间距离的最大偏差: -对10em×10cm的辐射野,不应大于士3mm; -对最大辐射野,不应大于士5mm或士1.5% 5.4.1.2光野指示 5.4.1.2.1通用要求 除非提供另一个可以精确验证辐射野位置的替代方法,所有设备都应配有光野指示器来指示人射 表面处的辐射野,随机文件中应描述如何验证此替代方法的精确性 13
GB15213一2016 5.4.1.2.2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机架和限束系统全部角位范围内及所有标称能量下,在正常治疗距离处和在1.5倍正常治疗距 离处,对5cm×5cm 至20cm×20cm的辐射野和大于20cm×20cm的辐射野,随机文件给出 两主轴上光野的边与由6.5.1.1.3a)所述的50%吸收剂量点所确定的X辐射野边之间的最大 距离 最大距离应以mm为单位或辐射野尺寸的百分数表示 b)光野中心与辐射野中心之间的最大距离 最大距离应以 为单位表示 mm 对多元限束装置,根据5.3.3规定的辐射野,随机文件应给出 两主轴上光野的边与由6.5.1.1.3a)所述的50%吸收剂量点所确定的X辐射野边之间的最大 距离 最大距离应以mm为单位或辐射野尺寸的百分数表示 b光野中心与辐射野中心之间的最大距离 最大距离应以mm为单位表示 对可用于sRT/SRs的最小和最大x辐射野,随机文件给出两主轴上光野的边与由6.5.l.l.3a)所 述的50%吸收剂量点所确定的×辐射野边之间的最大距离 最大距离应以mm为单位或辑射野尺寸 的百分数表示 5.4.1.2.3性能指标 在机架和限束系统全部角位范围内及所有标称能量下,两主轴上光野的边与由6.5.1.1.3a)所述的 50%吸收剂量点所确定的x辐射野边之间的最大距离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 a -对5cm×5cm至20cm×20cm辐射野,不应大于2mm或1%; -对大于20cmm×20em的辐射野,不应大于3mm或1% 在1.5倍正常治疗距离处 b 对5cm×5cm至20cm×20cm辐射野,不应大于4mm或2% 对大于20enm×20em的辐射野,不应大于6mm或2% 光野中心与辐射野中心之间的距离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不应大于2mm 在1.5倍正常治疗距离处,不应大于4mm 对多元限束装置,根据5.3.3规定的辐射野,两主轴上光野的边与由6.5.1.1.3a)所述的50%吸收剂 量点所确定的X辐射野边之间的最大距离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 ? -对10cm×X10cnm辐射野,不应大于2mm -对最大辐射野(方形或矩形),不应大于3mm或1% b)在1.5倍正常治疗距离处 -对最大辐射野(方形或矩形),不应大于6mm或2% 光野中心与辐射野中心之间的距离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不应大于2mm -在1.5倍正常治疗距离处,不应大于4mm 对用于SRT/SRs的最小和最大x辐射野,两主轴上光野的边与由6.5.1.1.3a)所述的50%吸收剂 量点所确定的x辐射野边之间的最大距离: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 -对最小辐射野,不应大于0.5mm; 对最大辐射野,不应大于0.5mm. 14
GB15213一2016 b在1.5倍正常治疗距离处: -对最小辐射野,不应大于1 mm -对最大辐射野,不应大于1 mm 5.4.1.3重复性 5.4.1.3.1x辐射野尺寸的变化 5.4.1.3.1.1 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相同的数字指示时,重复建立相同的数字野指示,随机文件应给出根据6.5.1.1.3a)所述的50% 吸收剂量点确定的x辐射野尺寸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以mm为单位表示 对多元限束装置,应重复建立5.3.3中规定的相同的辐射野的数字选择,随机文件应给出根据 6.5.1.1.3a)所述的50%吸收剂量点确定的辐射野尺寸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以mm为单位表示 对sSRT/SRs的最小和最大的对称辐射野,随机文件应给出根据6.5.1.1.3a)所述的50%吸收剂量 点确定的X辐射野尺寸的最大偏差 5.4.1.3.1.2性能指标 在相同的数字指示时,重复建立相同的数字野指示,根据6.5.1.1.3a)所述的50%吸收剂量点确定 的x辐射野尺寸的最大偏差不应大于士2mm 对多元限束装置,应重复建立5.3.3中规定的相同的辐射野的数字选择,根据6.5.1.1.3a)所述的 50%吸收剂量点确定的x辐射野尺寸的最大偏差不应大于士2mm 5.4.1.3.2光野指示 5.4.1.3.2.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当设备上装有光野指示器时,重复建立相同的数字野指示,随机文件应以给出光野的边与x辐射 野的边之间距离的最大变化 最大变化应以nmm为单位表示 对多元限束装置,应重复建立5.3.3中规定的相同的辐射野的数字选择,随机文件应以给出光野的 边与x辐射野的边之间距离的最大变化 最大变化应以nmm为单位表示 对SRT/SRs的最小和最大的对称辐射野,随机文件应以给出光野的边与X辐射野的边之间的距 离的最大变化 最大变化应以mm为单位表示 5.4.1.3.2.2性能指标 当设备上装有光野指示器时,重复建立相同的数字野指示,光野的边与x辐射野的边之间的距离 的最大变化不应大于2mm 对多元限束装置,应重复建立5.3.3中规定的相同的辐射野的数字选择,光野的边与x辐射野的边 之间距离的最大变化不应大于2mm 5.4.1.4立体定向框架与立体定向参考点的一致性 5.4.1.4.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如果设备以引导SRSX辐射束为目的使用立体定向框架,随机文件应给出 识别用于固定或确定患者在立体定向框架中位置的立体定向参考点 a b在治疗和成像(如适用)中,立体定向参考点如何被固定,或用其他方法定位到相对立体定向 框架的位置上; 15
GB15213一2016 立体定向参考点相对于立体定向框架的位置精度 5.4.1.4.2性能指标 立体定向参考点相对于立体定向框架位置精度的标准偏差 -沿治疗床纵向轴不应大于0.5mm; 沿治疗床横向轴不应大于0.5n mm; 沿治疗床垂直轴不应大于0.5 mm 5.4.1.5sRsx辐射束引导 5.4.1.5.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如果设备用硬件和/或钦件的方法引导sRsx福射束到立体定向框架确定的相对位置,随机文件 应给出 用于引导的方法; a SRsX辐射束中心轴相对于等中心的精度,等中心的位置由立体定向框架的坐标来确定 b 见5.5.1) 在安装和现场验收试验之前,如何测试和调整等中心 应根据6.5.1.5描述的试验测量X辐射 束中心轴和等中心之间的一致性 (见5.6.1)y 5.4.1.5.2性能指标 对最小和最大的sRSX辐射野,SRsx辐射束中心轴相对于等中心的最大偏差不应大于0.5mm 5.4.2电子辐射 5.4.2.1数字野指示 5.4.2.1.1通用要求 对装有光野指示器的设备应配有数字指示装置来指示电子辐射野的尺寸 对仅由多元限束装置形成的电子辐射野,应按GB/T18987一2003的定义,提供投影到正常治疗距 离处的每一元件边缘位置坐标的数字指示,并指示由每对相对元件限定的辐射野的尺寸 5.4.2.1.2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对所有的标称能量和辐射野,随机文件应给出标准测试深度上的辐射野的尺寸与辐射野的数字指 示值之间的偏差,辐射野的尺寸由体模表面位于正常治疗距离处时两主轴上的50%吸收剂量点之间的 距离确定 该偏差应以mm为单位表示 5.4.2.1.3性能指标 对所有的标称能量和辐射野,标准测试深度上的辐射野的尺寸与辐射野的数字指示值之间的偏差 不应大于士2mm 5.4.2.2光野指示 5.4.2.2.1通用要求 所有设备都应配有光野指示器来指示(人射表面)电子辐射野的大小 16
GB15213一2016 5.4.2.2.2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随机文件应给出光野对边之间的距离与数字指示值之间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 差应以 为单位表示 mm 5.4.2.2.3性能指标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光野对边之间的距离与数字指示值之间的最大偏差不应大于士2m mm 5.4.3x辐射和电子辐射的可调节限束系统的几何形状和运动速度 5.4.3.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的可调节的限束系统,随机文件应给出: a 正常治疗距离处的最大运动范围,以cm为单位,包括由限束装置限定的所有可调节的辐射野 在X轴和Y轴(见GB/T18987一2003中的X和Yb)上相对于参考轴对应的坐标; b)正常治疗距离处,由限束装置限定的任何辐射野的最大和最小运动速度,以cm/s为单位; 对由限束装置而不是多元限束装置限定的矩形辐射野 c 对边平行度的最大角度偏差,以度为单位,和 1 2)邻边垂直度的最大角度偏差,以度为单位 对多元限束装置: 1 元件的数量及其投影到正常治疗距离处的尺寸 注;此外,使用者可能需要形状的信息 沿轴Xb和Yb(见GB/T18987一2003),在正常治疗距离处最大的辐射野的尺寸,以erm 2 为单位 3)在正常治疗距离处,相邻并相对元件的边缘伸展到其对边侧的最大距离,以cm为单位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相对元件之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以cm为单位; 4 5在正常治疗距离处,元件末端移动的范围,以cm为单位,和以(士cm表示的对应的野 的坐标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当限束装置旋转180°时,对称打开的元件形成辐射野的最大偏移,以 6 mm为单位; 7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元件末端的位置准确性,以mm为单位; 8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元件末端的位置重复性,以mm为单位; 9)在正常治疗距离处,规定的元件最小和最大运动速度,以cm/s为单位 5.4.3.2性能指标 对由限束装置而不是多元限束装置限定的矩形辐射野 -对边平行度的最大角度偏差不应大于0.5°; 邻边垂直度的最大角度偏差不应大于0.5° 对多元限束装置,在正常治疗距离处,当限束装置旋转180"时,对称打开的元件形成辐射野的最 大偏移不应大于2 mm 5.4.4光野的照度和对比度 5.4.4.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有光野指示器的情况下,随机文件应给出: 17
GB15213一2016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垂直于辐射束轴的平面上,光野指示器内照度的平均值,照度的平均值应以 lx为单位表示; b 当对环境亮度进行修正时,沿光野指示器周边照度的对比度 对比度是光野指示器周边以内 点的照度与周边外相隔3mm处一点的照度之比 对比度应用百分数表示 5.4.4.2性能指标 在有光野指示器的情况下 在正常治疗距离处垂直于辐射束轴的平面上,光野指示器内照度的平均值不应小于25lx; a b)当对环境亮度进行修正时.沿光野指示器周边照度的对比度不应小于400% 5.5辐射束轴的指示 5.5.1通用要求 对相对于等中心对称的辐射野,设备应配有指示患者的人射表面处辐射束轴的装置,如激光灯,前 指针,十字线等 也可以提供类似机械或光学后指针的装置,如激光后指针,来指示束轴的出口位置 在提供电子成像装置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个物理位置传感器和相关软件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在等 中心到电子成像装置可达到的距离范围内确定x辐射的束轴 6.6.1中描述了用辐射阻挡物标记的另 -个方法 6.6.1和6.6.2描述了确定辐射束轴的位置和其可能的位置偏差的试验 5.5.2辐射束轴在患者入射表面的指示 5.5.2.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机架和限束系统的全部角度范围内,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在正常治疗距离士25cm或设备工作 范围内(取二者中范围较小者),随机文件应给出患者射人面上辐射束轴的实际位置与指示点的最大偏 差 最大偏差应以mm为单位表示 5.5.2.2性能指标 在机架和限束系统的全部角度范围内,对x辐射和电子辐射,在正常治疗距离士25cm或设备工作 范围内(取二者中范围较小者),患者射人面上辐射束轴的实际位置与指示点的最大偏差 -对X辐射,不应大于2mm; -对电子辐射,不应大于4mm -对SRS×辐射(见5.4.1.5),不应大于0.5mm 5.5.3辐射束轴在患者出射面的指示 5.5.3.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对所有指示患者x辐射的出射点的装置如后指针)在正常治疗距离士50cm或设备工作范围内 (取二者中范围较小者),随机文件应给出患者出射面上辐射束轴的实际位置与指示点的最大懈差 最 大偏差应以mm为单位表示 5.5.3.2性能指标 对所有指示患者X辐射的出射点的装置如后指针)在正常治疗距离士50cm或设备工作范围内 18
GB15213一2016 (取二者中范围较小者),患者出射面上辐射束轴的实际位置与指示点的最大偏差不应大于3mm;对 SRSx辐射(见5.4.1.5),不应大于0.5mm. 5.6等中心 5.6.1辐射束轴相对等中心的偏移 5.6.1.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对设计来进行等中心治疗或等中心SRS/SRT的设备,在机架和限束系统的全部角度范围内,对x 辐射和电子辐射的每档标称能量和所有辐射野,随机文件应给出辐射束轴相对于等中心点的最大偏移 最大偏移应以mm为单位表示 见5.4.1.5) 5.6.1.2性能指标 对设计来进行等中心治疗或等中心sRs/sRT的设备.在机架和限束系统的全部角度范围内.对 x辐射和电子辐射的每档标称能量和所有辐射野,辐射束轴相对于等中心点的最大偏移不应大于 mm 5.6.2等中心的指示 5.6.2.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随机文件应给出等中心指示装置对等中心的指示点相对于5.6.1所确定的等中心位置的最大偏 移 最大偏移应以mm为单位表示 5.6.2.2性能指标 等中心指示装置对等中心的指示点相对于5.6.1所确定的等中心位置的最大偏移不应大于2nm mm 5.7沿辐射束轴的距离指示 5.7.1指示装置 5.7.1.1通用要求 应配指示装置(例如机械前指针,光距尺)指示沿辐射束轴到参考点的距离 对等中心设备,参考点应为等中心点 对非等中心设备,参考点应为辐射束轴上正常治疗距离处 5.7.1.2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正常治疗距离土25cn或指示装置的工作范围内(取二者中范围较小者),随机文件应给出沿辐 射束轴到参考点的指示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以mm为单位表示 5.7.1.3性能指标 在正常治疗距离士25cm或指示装置的工作范围内(取二者中范围较小者),沿辐射束轴到参考点 的指示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土5mm 在等中心处此偏差不应超过土2 mm 对等中心设备,在机架的全部角度范围内都应满足这一条件 19
GB15213一2016 5.7.2辐射源到等中心距离可变的设备和非等中心设备的附加的指示装置 5.7.2.1通用要求 对辐射源到机架旋转轴(见图2)距离可变的等中心设备和非等中心设备,应配指示装置例如机 械前指针,光距尺)指示沿辆射束躺到参考点的距离 5.7.2.2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随机文件应给出辐射源的位置 在正常治疗距离土25cm或指示装置的工作范围内(取二者中范围较小者),随机文件应给出辐射 源到指示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和指示距离的最大偏差 最大偏差应以mm为单位表示 5.7.2.3性能指标 在正常治疗距离士25cm或指示装置的工作范围内(取二者中范围较小者),辐射源到指示点之间 的实际距离和指示距离的最大偏差不应大于士5mm 5.8旋转运动标尺的零刻度位置 5.8.1通用要求 对旋转式机架(以及其他目前实用的机架)在下列情况时,旋转轴、轴、轴、轴的标尺刻度应 为零,(除轴和轴外)所有的旋转轴共面,束流轴垂直向下,治疗床的纵轴平行于轴或轴,床支架 远离机架(见图2) 当束流轴垂直向下,轴O和轴的标尺为零,轴的标尺刻度应为零 当光阐系统的两边分别平行和垂直于机架旋转轴,楔形过滤器的薄端(或可编程楔形过滤器的等效 方向)指向机架时,轴的标尺刻度应为零 当床面为水平时,轴和轴的标尺刻度应为零 5.8.2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对于绕轴至@的各种运动(见图2,图3和图4),随机文件应给出零度位置指示的最大角度偏差 最大角度偏差应以度为单位表示 5.8.3性能指标 机架旋转轴,不应大于士0.5" a b)辐射头横向转动轴,不应大于士0.1"; c)辐射头纵向转动轴,不应大于士0.1; 限束系统旋转轴,不应大于士0.5" D 治疗床的等中心旋转轴,不应大于士0.5; e 治疗床床面的旋转轴@,不应大于士0.5" g)治疗床纵向转动轴,不应大于士0.5"; h)治疗床横向转动轴,不应大于士0.5" 5.9前后辐射野的重合性 5.9.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辐射头倾斜及旋转角度位置为零时,随机文件应给出前后辐射野的主轴之间的最大偏移 最大 2o0
GB15213一2016 偏移应以mm为单位表示 5.9.2性能指标 在辐射头倾斜及旋转角度位置为零时,前后辐射野的主轴之间的最大偏移不应大于士2n mm 5.10治疗床的运动 5.10.1通用要求 当治疗床面位于等中心的标称高度,床面中线与机架旋转轴共线,床面离机架的纵向距离为最大以 及旋转轴@(见图2)和@(见图2)为零位置时,治疗床的直线运动标尺应为零 5.10.2治疗床的垂直运动 5.10.2.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在下列两种负载情况下 -床面负载30kg,均布在床面1 1m的卷围内,负载重心作用在等中心点 -床面负载135kg,均布在床面2m的范围内,负载重心作用在等中心点 如治疗床床面做最大延伸(方向@,见图2)伸展端至等中心距不足1m时,则135kg负载均布在 两倍从伸展端至等中心的范围内 治疗床床面在正常治疗距离附近做升降运动,床在方向(见图2)方向上改变20em时,随机文件 应给出床面的最大水平位移 最大水平位移应以mm为单位表示 5.10.2.2性能指标 在下列两种负载情况下 -床面负载30kg,均布在床面1m的范围内,负载重心作用在等中心点; -床面负载135kg,均布在床面2m的范围内,负载重心作用在等中心点 如治疗床床面做最大延伸(方向@,见图2)伸展端至等中心距不足1m时,则135kg负载均布在 两倍从伸展端至等中心的范围内 治疗床床面在正常治疗距离附近做升降运动,床在方向(见图2)方向上改变20cm时,床面的最 大水平位移不应大于2mm 5.10.3治疗床的等中心旋转 5.10.3.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治疗床在5.10.2的负载情况下,随机文件应给出治疗床等中心旋转的旋转轴(见图2)相对于等 中心的最大偏移 最大偏移应以mm为单位表示 5.10.3.2性能指标 治疗床在5.10.2的负载情况下,治疗床等中心旋转的旋转轴(见图2)相对于等中心的最大偏移 不应大于2 mm 5.10.4治疗床旋转轴的平行度 5.10.4.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当治疗床床面负载135kg,均布在2m长的范围内并且重心作用在等中心点时,随机文件应给出 21
GB15213一2016 治疗床的等中心旋转轴见图2)与治疗床床面的自转旋转轴见图2)之间的最大角度 最大角度 应以度为单位表示 5.10.4.2性能指标 当治疗床床面负载135kg,均布在2m长的范围内并且重心作用在等中心点时,治疗床的等中心 旋转轴(见图2)与治疗床床面的自转旋转轴(见图2)之间的最大角度不应大于0.5" 5.10.5治疗床的刚度 5.10.5.1治疗床的纵向刚度 5.10.5.1.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治疗床在下列负载条件下,负载重心作用在等中心 -床面缩回,30kg负载均布在1m长度范围内 -床面伸开,135kg负载均布在2m长度范围内,随机文件应给出床在等中心附近的高度变化 高度变化应以mm为单位表示 5.10.5.1.2性能指标 治疗床在下列负载条件下,负载重心作用在等中心 -床面缩回.30kg负载均布在1m长度范围内 床面伸开,l35kg负载均布在2m长度范围内,床在等中心附近的高度变化不应大于5mm 5.10.5.2治疗床的横向刚度 5.10.5.2.1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当135kg负载均布在治疗床2m长度范围内,并且重心作用在等中心点时,在治疗床垂直升降的 全部高度范围内(方向(见图2),随机文件应给出 治疗床床面相对于水平面的侧向最大倾斜角,最大倾斜角应以度为单位表示 治疗床床面作最大横向位移时(方向@)见图2),治疗床床面在等中心附近高度的最大变化 最大变化应以mm为单位表示 5.10.5.2.2性能指标 当135kg负载均布在治疗床2m长度范围内,并且重心作用在等中心点时,在治疗床垂直升降的 全部高度范围内(方向)(见图2) 治疗床床面相对于水平面的侧向最大倾斜角不应大于0.5":; 治疗床床面作最大横向位移时方向@)(见图2),治疗床床面在等中心附近高度的最大变化 不应大于5mm 5.11电子成像装置(例如EPID) 5.11.1通用要求 对某些电子成像装置,在此条中描述的参数,和/或条件,和/或测试方法可能不适用或无法达到 在这种情况下,随机文件应详细描述这些例外情况并说明用于该电子成像装置的参数,和/或条件,和 或测试方法 心
GB15213一2016 5.11.2支撑结构的机械规格 对电子成像装置的支撑结构,随机文件应给出下述机械规格: a)图像探测器的位置: 1)探测器平面到等中心的距离,或此距离的范围(如适用); 2)探测器中心和X辐射束轴之间纵向运动的范围 3)探测器中心和X辐射束轴之间横向运动的范围 在规定的机架角崖和规定的鄙到探测器距岗下,图像探测器中心和投射的x辐射束轴之间偏 b 差在正常治疗距离处测量),以mm为单位 电子成像装置性能的所有测量应在同一设置条件下,并在每一条所对应的探测器平面和等中心之 间的规定距离下进行 5.11.3成像规格 5.11.3.1概述 对电子成像装置,随机文件应给出以下成像规格: a)探测器面积和像素点间距; 探测器特性; b c)可见像素数目; d)图像采集 e 成像装置线性 成像装置空间分辨率 5.11.3.2探测器面积和像素点间距 探测器面积应以cm为单位,像素点间距应以mm为单位 5.11.3.3探测器特性 应以cm为单位给出视野的尺寸,通过不用移动探测器即可观察到的最大的矩形视野(在正常治疗 距离处测量)在每个轴线上的尺寸来表示 如果探测器平面到等中心距离是可变的,视野应在可设置的距离内测量,包括最大和最小距离 5.11.3.4可见像素数目 图像的最大尺寸可以用像素数目显示 图像的尺寸应以在某一时刻不用移动探测器即可观察的最大的矩形野的像素数目给出 5.11.3.5图像采集 5.11.3.5.1概述 图像采集的所需参数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应放在一起给出 如果电子成像装置的设计允许对这些 参数进行关联性的调整,对下述3个参数进行重复组合以达到各种典型设置 对本条中的每个指标,应给出测量中使用的剂量监测计数、能量和源到探测器距离这3个参数, 23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GB15213-2016

一、医用电子加速器概述

医用电子加速器是一种治疗癌症的现代化设备,它利用高能电子束或X射线束来杀死癌细胞。与传统的放疗相比,医用电子加速器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无创伤等优点。因此,在肿瘤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医用电子加速器的性能指标

医用电子加速器的性能指标包括剂量准确性、空间分辨率、辐射束均匀性、深度剂量分布等方面。

1. 剂量准确性:剂量准确性是指辐射剂量与计划剂量之间的差异程度。剂量准确性对肿瘤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2. 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是指加速器辐射束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空间分辨率越高,说明加速器具有更为精细的辐射能力。

3. 辐射束均匀性:辐射束均匀性是指辐射束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均匀性。辐射束均匀性对于保证剂量准确性至关重要。

4. 深度剂量分布:深度剂量分布是指辐射在物质内的吸收情况。深度剂量分布的好坏与肿瘤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

三、医用电子加速器的试验方法

1. 剂量准确性试验:剂量准确性试验主要是通过测量实际剂量与预计剂量之间的差异程度来评估加速器的剂量准确性。测量方法包括电离室法、光学式红外反射法等。

2. 空间分辨率试验:空间分辨率试验主要是通过测量加速器辐射束在空间中的分布来评估空间分辨率。测量方法包括垂直线扫描法、综合开口法等。

3. 辐射束均匀性试验:辐射束均匀性试验主要是通过测量加速器辐射束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均匀性来评估辐射束均匀性。测量方法包括平面扫描法、矩形开口法等。

4. 深度剂量分布试验:深度剂量分布试验主要是通过测量辐射在物质内的吸收情况来评估深度剂量分布。测量方法包括靶靶距离法、电离室法等。

四、结论

本文介绍了医用电子加速器的性能指标和试验方法。医用电子加速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肿瘤治疗设备,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无创伤等优点。因此,在肿瘤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注:以上内容参考自GB15213-2016《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和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类似的标准

塑料白度试验方法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的编号:GB/T28181-2016。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共有212页,发布于2016-08-0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编号:GB15811-2016采。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共有16页,发布于2018-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