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038-2006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

Analyticalmethodsofwineandfruitwin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的编号:GB/T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共有64页,发布于2008-01-01标准文本附1号修改单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X6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7.160.10
  • 实施日期2008-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4页
  • 文件大小1.78M

以图片形式预览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


国家标准 GB/15038一2006 代替GB/T150381994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 Analytiealmethodsofwineandfruitwine 2006-12-11发布 2008-0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5038一2006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感官分析 3.1原理 3.2品酒 3.3感官检查与评定 理化分析 酒精度 总糖和还原糖 干浸出物 总酸 挥发酸 柠檬酸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4.9 铁 4.10 1甲醉 15 4.12抗坏血酸(维生素 22 4.13糖分和有机酸 23 4.14白藜芦醇 23 4.15感官评定 23 附录A(规范性附录酒精水溶液密度与酒精度(乙醇含量)对照表(20C 214 附录B(规范性附录酒精计温度、,酒精度(乙醇含量)换算表 2 附录C规范性附录密度-总浸出物含量对照表 9 附录D(资料性附录)葡萄酒中的糖分和有机酸的测定(HPLC法 50 附录E(资料性附录葡萄酒中白黎芦醇的测定 53 附录F(资料性附录)葡萄酒、山葡萄酒感官评定要求 56
GB/15038一2006 前 言 本标准是对GB/T15038一1994《葡萄酒、果酒通用试验方法)的修订 本标准代替GB/T15038一1994 本标准与GB/T15038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酒精度分析方法中的密度瓶法调整为第一法;气相色谱法改为第二法;酒精计法仍为第 三法; 增加了柠檬酸、甲醇的分析方法; 增加了防腐剂的分析方法; 去掉了总糖测定中的液相色谱法 -将总酸测定电位滴定法中滴定终点pH=9.0改为pH=8.2 -对挥发酸测定中的修正方法做了适当修改 葡萄酒中的糖分和有机酸的测定(HPLC法)”作为资料性附录放在附录D中 将“ 将“葡萄酒中白黎芦醇的测定”作为资料性附录放在附录E中; 将“葡萄酒、山葡萄酒感官评定要求”作为资料性附录放在附录F中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酿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中法合营王朝葡萄 酿酒有限公司、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国家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天国际葡萄酒业股份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新光、马佩选、王晓红、张春娅、任一平,王焕香、黄百芬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038一1994

GB/15038一2006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葡萄酒,果酒产品的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葡萄酒、果酒产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o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682 1992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IsO3696;1987) 感官分析 3.1原理 感官分析系指评价员通过用口,眼、鼻等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即对葡萄酒、果酒产品的色 泽、香气、滋味及典型性等感官特性进行检查与分析评定 3.2品酒 3.2.1品尝杯 品尝杯见图1 单位为毫米 46土2 -0.3土0.1 90士2 0.8土0.1 80土2 9 五 165士2 965 F6土5 葡萄酒,果酒品尝杯 起泡葡萄酒(或葡萄汽酒)品尝杯 b 满口容量为150mL 满口容量为215ml) 图1 品尝杯 3.2.2调温 调节酒的温度,使其达到起泡葡萄酒9C~10C;白葡萄酒10C15C;桃红葡萄酒12C14C;
GB/T15038一2006 红葡萄酒,果酒16C18C;甜红葡萄酒、甜果酒18C一20C 特种葡萄酒可参照上述条件选择合适的温度范围,或在产品标准中自行规定 3.2.3顺序和编号 在一次品尝检查有多种类型样品时,其品尝顺序为;先白后红,先干后甜,先淡后浓,先新后老,先低 度后高度 按顺序给样品编号,并在酒杯下部注明同样编号 3.2.4倒酒 将调温后的酒瓶外部擦干净,小心开启瓶塞(盖),不使任何异物落人 将酒倒人洁净、干燥的品尝 杯中,一般酒在杯中的高度为四分之一三分之一,起泡和加气起泡葡萄酒的高度为二分之一 3.3感官检查与评定 3.3.1外观 在适宜光线(非直射阳光)下,以手持杯底或用手握住玻璃杯柱,举杯齐眉,用眼观察杯中酒的色泽、 透明度与澄清程度,有无沉淀及悬浮物;起泡和加气起泡葡萄酒要观察起泡情况,作好详细记录 3.3.2香气 先在静止状态下多次用鼻嗅香,然后将酒杯捧握手掌之中,使酒微微加温,并摇动酒杯,使杯中酒样 分布于杯壁上 慢慢地将酒杯置于鼻孔下方,嗅闻其挥发香气,分辨果香、酒香或有否其他异香,写出 评语 3.3.3滋味 喝人少量样品于日中,尽量均匀分布于味觉区,仔组品尝,有了明确印象后咽下,再体会口感后味" 记录口感特征 3.3.4典型性 根据外观、香气、滋味的特点综合分析,评定其类型、风格及典型性的强弱程度,写出结论意见 或评分). 理化分析 本方法中所用的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应符合GB/T6682一1992中三级(含三级)以上水要 求 所用试剂,在未注明其他规格时,均指分析纯(AR) 配制的“溶液”,除另有说明,均指水溶液 同一检测项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析方法时,实验室可根据各自条件选用,但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酒精度 密度瓶法 4.1.1.1 原理 以蒸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性物质,用密度瓶法测定僧出液的密度 根据僧出液(酒精水溶液 的密度,查附录A,求得20C时乙醇的体积分数,即酒精度,用%体积分数)表示 仪器 4.1.1.2.1分析天平:感量0.000lg 全玻璃蒸圜器;500mL 4.1.1.2.3恒温水浴;精度士0.1C 附温度计密度瓶:25mL或50mL 试样的制备 用一沽净、干燥的100ml容量瓶准确量取100mL样品液温20C)于500ml蒸僧瓶中,用 50mL水分三次冲洗容量瓶,洗液全部并人蒸憎瓶中,再加几颗玻璃珠,连接冷凝器,以取样用的原容量 瓶作接收器(外加冰浴) 开启冷却水,缓慢加热蒸僧 收集僧出液接近刻度,取下容量瓶,盖塞 于 20.0C士0.1C水浴中保温30min,补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GB/15038一2006 4.1.1.4分析步骤 4.1.1.4.1蒸水质量的测定 a 将密度瓶洗净并干燥,带温度计和侧孔罩称量 重复干燥和称量,直至恒重(m) b)取下温度计,将煮沸冷却至15C左右的蒸溜水注满恒重的密度瓶,插上温度计,瓶中不得有气 泡 将密度瓶浸人20.0C士0.1C的恒温水浴中,待内容物温度达20C,并保持10min不变 后,用滤纸吸去侧管溢出的液体,使侧管中的液面与侧管管口齐平,立即盖好侧孔罩,取出密度 瓶,用滤纸擦干瓶壁上的水,立即称量(m)). 4.1.1.4.2试样质量的测量 将密度瓶中的水倒出,用试样(4.1 3)反复冲洗密度瓶3次一5次,然后装满,按4.1.1.4.1b)同 样操作,称量(m.) 4.1.1.5结果计算 样品在20C时的密度按式(1)计算,空气浮力校正值按式(2)计算 1二1士A p X A m1一m十 1171 A=.× 0 997 式中: -样品在20C时的密度,单位为克每升(g/L); 味 密度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n -20C时密度瓶与水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20C时密度瓶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a 20C时燕僧水的密度(998.20g/L); O 空气浮力校正值: A 干燥空气在20c、1013.25hPa时的密度值(~1.2g/L) o 在20C时蒸僧水与干燥空气密度值之差,单位为克每升(g/L) 997.0 根据试样的密度,查附录A,求得酒精度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4.1.1.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4.1.2气相色谱法 4.1.2.1 原理 试样被气化后,随同载气进人色谱柱,利用被测定的各组分在气液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 柱内形成迁移速度的差异而得到分离 分离后的组分先后流出色谱柱,进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根据 色谱图上各组分峰的保留时间与标样相对照进行定性;利用峰面积(或峰高),以内标法定量 4.1.2.2试剂与溶液 4.1.2.2.1乙醇色谱纯,作标样用 4.1.2.2.24甲基-2-戊醇;色谱纯,作内标用 乙醇标准溶液(A):取5个100ml容量瓶,分别吸人2.00mL,3.00mL,3.50mL 4.00mL4.50mL乙醉(4.1.2.2.1),再分别用水定容至100ml 4.1.2.2.4乙醇标准溶液(B)取5个10mL容量瓶,分别准确量取10.00mL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标 准(A),再各加人0.20ml 4-甲基-2-戊醉(4.1.2.2.2),混匀 该溶液用于标准曲线的绘制 4.1.2.3仪器和设备 4.1.2.3.1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GB/T15038一2006 ×2 4.1.2.3.2色谱柱(不锈钢或玻璃: nmm或3m×3 mm,固定相:Chromosorb103,60目 勺 80目 或采用同等分析效果的其他色谱柱 4.1.2.3.3微量注射器:lAL 4.1.2.4试样的制备 同4.1.1.3 将上述制备的试样准确稀释4倍(或根据酒度适当稀释),然后吸取10.00ml于10ml容量瓶中, 准确加人0.20mlL4-甲基-2-戊醇(4.1.2.2.2),混匀 4.1.2.5分析步骤 4.1.2.5.1色谱条件 柱温:200C; 气化室和检测器温度:240C; 载气流量氮气):40mL/min 氢气流量:40mL/min; 空气流量:500mL/min. 载气、氢气、空气的流速等色谱条件随仪器而异,应通过试验选择最佳操作条件,以内标峰与酒样中 其他组分峰获得完全分离为准,并使乙醇在1min左右流出 4.1.2.5.2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不同浓度的乙醇标准溶液(B)0.3AL,快速从进样口注人色谱 仪,以标样峰面积和内标峰面积比值,对应酒精浓度做标准曲线(或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 4.1.2.5.3试样的测定;吸取0.3L试样(4.1.2.4),按4.1.2.5.2操作 4.1.2.6结果计算 用试样的乙醇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查标准曲线得出的值(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出的值),乘以 稀释倍数,即为酒样中的酒精含量,数值以%表示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4.1.2.7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酒精计法 4.1.3.1 原理 以蒸溜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性物质,用酒精计法测得酒精体积分数示值,按附录B加以温度校 正,求得20C时乙醇的体积分数,即酒精度 4.1.3.2仪器 4.1.3.2.1酒精计;分度值为0.1? 41.3.2.2全玻璃燕溜器;1000ml 4.1.3.3试样的制备 用 一洁净、干燥的500ml容量瓶准确量取500ml(具体取样量应按酒精计的要求增减)样品(液 温20C)于1000ml蒸圜瓶中,以下操作同4.1.1.3 4.1.3.4分析步骤 将试样(4.1.3.3)倒人洁净、干燥的500mL量筒中,静置数分钟,待其中气泡消失后,放人洗净、干 燥的酒精计,再轻轻按一下,不得接触量简壁,同时插人温度计,平衡5min,水平观测,读取与弯月面相 切处的刻度示值,同时记录温度 根据测得的酒精计示值和温度,查附录B,换算成20C时酒精度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4.1.3.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GB/15038一2006 4.2总糖和还原糖 4.2.1直接滴定法 4.2.1.1原理 利用费林溶液与还原糖共沸,生成氧化亚铜沉淀的反应,以次甲基蓝为指示液,以样品或经水解后 的样品滴定煮沸的费林溶液,达到终点时,稍微过量的还原糖将蓝色的次甲基蓝还原为无色,以示终点 根据样品消耗量求得总糖或还原糖的含量 4.2. 1 .2 试剂和材料 盐酸溶液(1+1) 4.2.1.2.2氢氧化钠溶液(200g/L). 4.2.1.2.3葡萄糖标准溶液(2.5g/L);称取在105C110C烘箱内烘干3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的无 水葡萄糖2.5g(精确至0.0001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4.2.1.2.4次甲基蓝指示液(10g/L)称取1.0g次甲基蓝,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4.2.1.2.5费林溶液(I、I a)配制 按GB/T603配制 D) 标定 预备试验;吸取费林溶液I、I各5.00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50mlL水,摇匀,在电炉上加热 至沸,在沸腾状态下用葡萄糖标准溶液(4.2.1.2.3)滴定,当溶液的蓝色将消失呈红色时,加2滴次甲基 蓝指示液,继续滴至蓝色消失,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 正式试验吸取费林溶液I、各5.00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50mL水和比预备试验少1m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4.2.1.2.3),加热至沸,并保持2min,加2滴次甲基蓝指示液,在沸腾状态下于 1min内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滴至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V). 计算 费林溶液I、I各5ml相当于葡萄糖的克数按式(3)计算: n F ×V (3 1000 式中: 费林溶液I、各5mL相当于葡萄糖的克数,单位为克(g); 称取无水葡萄糖的质量,单位为克(g)1 m 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4.2.1.3试样的制备 4.2.1.3.1测总糖用试样;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样品(V[液温20c]于100ml容量瓶中,使之所含总 糖量为0.2g一0.4区,加》ml盐酸游液(4.2.1.2.1),加水至20ml摇匀 于68士1C水浴上水解 15min,取出,冷却 用氧氧化钠溶液(4.2.1.2.2)中和至中性,调温至20C,加水定容至刻度(V,), 备用 4.2.1.3.2测还原糖用试样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样品(V[液温20c]于100mL容量瓶中,使之所含 还原糖量为0.2g0.4g,加水定容至刻度,备用 4.2.1.4分析步骤 以试样(4.2.1.3)代替葡萄糖标准溶液按4.2.1.2.5b)同样操作,记录消耗试样的体积(V),结 果按式(4)计算 测定干葡萄酒或含糖量较低的半干葡萄酒,先吸取一定量样品(V)[液温20C]于预先装有费林溶 液I、I液各5.0ml.的250ml.三角瓶中,再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按4.2.1.2.5b)操作,记录消耗葡萄糖 标准溶液的体积(V),结果按式(5)计算
GB/T15038一2006 4.2.1.5结果计算 干葡萄酒、半干葡萄酒总糖或还原糖的含量按式(4)计算,其他葡萄酒按式(5)计算 F-cx X一 -×1000 V X = 而wxI"g 式中: 干葡萄酒、半干葡萄酒总糖或还原糖的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 费林溶液I、各5mL相当于葡萄糖的克数,单位为克(g):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样品稀释后或水解定容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消耗试样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X 其他葡萄酒总糖或还原糖的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4.2.1.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 4.3干浸出物 4.3.1原理 用密度瓶法测定样品或蒸出酒精后的样品的密度,然后用其密度值查附录C,求得总浸出物的含 量 再从中减去总糖的含量,即得干浸出物的含量 4.3.2仪器 4.3.2.1瓷燕发皿;200ml 4.3.2.2恒温水浴:精度士0.1C 4.3.2.3附温度计密度瓶:25mL或501 ml 4.3.3试样的制备 用100mL容量瓶量取100m样品液温20C),倒人200mL瓷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发至约为 原体积的三分之一取下,冷却后,将残液小心地移人原容量瓶中,用水多次荡洗燕发皿,洗液并人容量瓶 中,于20C定容至刻度 也可使用4.1.1.3中蒸出酒精后的残液,在20C时以水定容至100 ma 4.3.4分析步骤 方法一;吸取试样(4.3.3),按4.1.1.4同样操作,并按4.1.1.5计算出脱醇样品20C时的密度 以AX1.00180的值,查附录C,得出总浸出物含量(g/L) 方法二;直接吸取未经处理的样品,按4.1.1.4同样操作,并按4.1.1.5计算出该样品20C时的密 按式(G)计算出脱醉样品20C时的密度e以"查附录c,得出总浸出物含量(g/L 度 PB =1.00180(一p)十1000 r 式中: 脱醇样品20C时的密度,单位为克每升(g/L); P 含醇样品20C时密度,单位为克每升g/I); o -与含醇样品含有同样酒精度的酒精水溶液在20C时的密度(该值可用4.1.1方法测出的 酒精密度带人,也可用4.1.2或4.1.3测出的酒精含量反查附录A得出的密度带人),单 位为克每升g/L)
GB/15038一2006 1.00180 -20C时密度瓶体积的修正系数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4.3.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 总酸 4.4.1电位滴定法 4.4.1.1 原理 利用酸碱中和原理,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直接滴定样品中的有机酸,以pH=8.2为电位滴定 终点,根据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计算试样的总酸含量 4.4.1.2试剂和材料 4.4.1.2.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5mol/L]:按GB/T601配制与标定,并准确 稀释 4.4.1.2.2酚酞指示液(10g/L):按GB/T603配制 4.4.1.3仪器 4.4.1.3.1自动电位滴定仪(或酸度计);精度0.01pH,附电磁搅拌器 4.4.1.3.2恒温水浴:精度士0.1C,带振荡装置 4.4.1.4试样的制备 吸取约60ml样品于100mL烧杯中,将烧杯置于40C士0.1C振荡水浴中恒温30min,取出,冷 却至室温 注:试样的制备只针对起泡葡苟酒和葡萄汽酒,目的是排除二氧化碳 4.4.1.5分析步骤 4.4.1.5.1按仪器使用说明书校正仪器 4.41.5.2测定 吸取10.00mL样品(液温20C)于100mL烧杯中,加50mL水,插人电极,放人一枚转子,置于电 磁搅拌器上,开始搅拌,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开始时滴定速度可稍快,当样液pH=8.0后, 放慢滴定速度,每次滴加半滴溶液直至pH=8.2为其终点,记录消耗气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同时做空白试验 4.4.1.6结果计算 样品中总酸的含量按式(7)计算 cXV-V.×75 X= 式中: 样品中总酸的含量(以酒石酸计),单位为克每升(g/L);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样品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75 -酒石酸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4.4.1.7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3%.
GB/T15038一2006 4.4.2指示剂法 4.4.2.1原理 利用酸碱滴定原理,以酚酣作指示剂,用碱标准溶液滴定,根据碱的用量计算总酸含量 4.4.2.2试剂和材料 同4.4.1.2. 4.4.2.3分析步骤 吸取样品2mL5m[液温20C;取样量可根据酒的颜色深浅而增减],置于250mL三角瓶中 加人50mL水,同时加人2滴酚肽指示液,摇匀后,立即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并保持 30s内不变色,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同时做空白试验 4.4.2.4结果计算 同4.4.1.6 4.4.2.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4.5挥发酸 方法提要 4.5.1 以蒸的方式蒸出样品中的低沸点酸类即挥发酸,用碱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再测定游离二氧化硫和 结合二氧化硫,通过计算与修正,得出样品中挥发酸的含量 4.5.2试剂与溶液 4.5.2.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5molL]按GB/T601配制与标定,并准确稀释 4.5.2.2酚敞指示液(10g/L);按GB/T603配制 4.5.2.3盐酸溶液;将浓盐酸用水稀释4倍 45.2.4碘标准滴定溶液[c(1)=0.005mol/L]按GB/T601配制与标定,并准确稀释 4.5.2. 5 碘化钾 45.2.6淀粉指示液(5g/L);称取5g淀粉溶于500ml水中,加热至沸,并持续搅拌10; 再加人 min 200【氧化纳冷却后定容至1000mL. 4.5.2.7棚酸钠饱和溶液:称取5g棚酸钠(NaB,O10H.O)溶于100mL热水中.冷却备用 4.5.3分析步骤 4.5.3.1实测挥发酸:安装好蒸僧装置 吸取10mL样品(V)[液温20C]在该装置上进行蒸圜,收集 00nl溜出液 将溜出液加热至沸,加人2滴酌酣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4.5.2.1)滴定至 粉红色.30s内不变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4.5.3.2测定游离二氧化硫;于上述溶液中加人1滴盐酸溶液酸化,加2mL淀粉指示液和几粒碘化 钾,混匀后用碘标准滴定溶液(4.5.2.4)滴定,得出碘标准滴定溶液消耗的体积(V 4.5.3.3测定结合二氧化硫;在上述溶液中加人碉酸钠饱和溶液(4.5.2.7),至溶液显粉红色,继续用 碘标准滴定溶液(4.5.2.4)滴定,至溶液呈蓝色,得到碘标准滴定溶液消耗的体积(V.) 4.5.4结果计算 样品中实测挥发酸的含量按式(8)计算 cxX60.0 (8 X,= 式中: X 样品中实测挥发酸的含量(以乙酸计),单位为克每升(g/L); 复氧化躺标准滴定游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alL) 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60.0 -乙酸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GB/15038一2006 若挥发酸含量接近或超过理化指标时,则需进行修正 修正时,按式(9)换算 ,×V×32×1.875 c×V×32×0.9375 G X=X 式中: X -样品中真实挥发酸以乙酸计)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I); 实测挥发酸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 X -碘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二氧化硫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测定游离二 测定结合二氧化硫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32 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1.875 1g游离二氧化硫相当于乙酸的质量,单位为克(g); -l《结合二领化脆相当于乙敞的质量,单位为克(. 0.9375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4.5.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4.6柠檬酸 4.6.1原理 同一时刻进人色谱柱的各组分,由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溶解、吸附、渗透或离子交换等作用的 不同,随流动相在色谱柱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由于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 -定长度的色谱柱后,彼此分离开来,按顺序流出色谱柱,进人信号检测器,在记录仪上或数据处理装置 上显示出各组分的谐峰数值,根据保留时间用归一化法或外标法定量 4.6.2试剂和材料 4.6.2.1磷酸 4.6.2.2氢氧化钠溶液[c(Na(OH)=0.01mol/1]按GB/T601配制,并准确稀释 4.6.2.3磷酸二氢钾(KH,PO,)水溶液(0.02mol/儿L):称取2.72gKHPO,用水定容至1000ml 用磷酸(4.6.2.1)调pH2.9,经0.45m微孔滤膜过滤 4.6.2.4无水柠檬酸 4.6.2.5柠檬酸储备溶液;称取无水柠檬酸0.05g,精确至0.0001g用氢氧化钠溶液(4.6.2.2)溶解 并定容至50ml,此溶液含柠檬酸1g/儿L 柠檬酸标准系列溶液:将柠檬酸储备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4.6.2.2)稀释成浓度分别为 0.05g/IL,0.10g/L.0.20g/L,0.40g/L,0.80g/L的标准系列溶液 4.6.3仪器 4.6.3.1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和色谱柱恒温箱 或果用同等分 4.6.3.2色谱分离柱:HypersilODS2,柱尺寸5.0nmm×200mm,填料粒径:5 4m 析效果的其他色谱柱 4.6.3.3微量注射器:10L 4.6.3.4流动相真空抽滤脱气装置及0.2pm或0.45pm微孔膜; 4.6.3.5分析天平;感量0.0001, g 4.6.4分析步骤 4.6.4.1试样的制备 吸取10.00ml样品(液温20C)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经0.45m微孔滤膜过滤后,备用 4.6.4.2测定 4.6.4.2.1色谱条件 柱温:室温
GB/T15038一2006 流动相:0.02mol/LKH.PO溶液,pH2.9(4.6.2.3 流速l.0mL/n min 检测波长;214nm. 进样量:10AlL 4.6.4.2.2标准曲线 将柠檬酸标准系列溶液(4.6.2.6)分别进样后,以标样浓度对峰面积作标准曲线 线性相关系数应 为0.9990以上 4.6.4.2.3将试样(4.6.4.1)进样 根据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定性样品中柠檬酸的色谱峰 根据样品的 峰面积,查标准曲线得出柠檬酸含量 4.6.5结果计算 样品中柠檬酸的含量按式(l0)计算 X=c×F .(10 式中: 样品中柠檬酸的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 从标准曲线求得渊定溶液中柠橡酸的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 样品的稀释倍数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4.6.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4.7 二氧化碳 4.7.1仪器 起泡葡萄酒、葡萄汽酒压力测定器见图2 三爪 螺杆 C 采气罩; D 直柄麻花钻 图2起泡葡萄酒、葡萄汽酒压力测定器 10
GB/15038一2006 4.7.2分析步骤 4.7.2.1调温;将被测样品在20C水浴(或恒温箱)中保温2h 4.7.2.2测量:将仪器的三爪(A)套在酒瓶的颈上,调节螺杆(B)使采气罩(c)与瓶盖密合 将直柄麻 花钻(D)插人,密封 手持麻花钻柄,向下旋转,将瓶盖(软木塞)钻透,摇动酒瓶,待压力表指针稳定后, 记录其压力 所得结果表示至两位小数 4.7.2.3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8二氧化硫 4.8.1游离二氧化硫 4.8.1.1 氧化法 4.8.1.1.1原理 在低温条件下,样品中的游离二氧化硫与过氧化氢过量反应生成硫酸,再用碱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 硫酸 由此可得到样品中游离二氧化硫的含量 4.8.1.1.2试剂和材料 a)过氧化氢溶液(0.3%);吸取1mL.30%过氧化氢(开启后存于冰箱),用水稀释至100ml 使 用当天配制 b)磷酸溶液(25%);量取295ml.85%磷酸,用水稀释至1000ml c) 氢氧化躺标准滴定帘液CcNo=0.oml];准确吸取10L复氧化稍标准滴定溶液 (4.4.1.2.1),以无二氧化碳水定容至500ml 存放在橡胶塞上装有钠石灰管的瓶中,每周重配 d)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液;按GB/T603配制 4.8.1.1.3仪器 二氧化硫测定装置见图3 a 短颈球瓶; 三通连接管; 通气管; D 直管冷凝管; 弯管 -真空蒸榴接受管; G 梨形瓶; H 气体洗涤器; -直角弯管(接真空泵或抽气管. 图3二氧化硫测定装置 1l
GB/T15038一2006 b真空泵或抽气管(玻璃射水泵. 4.8.1.1.4分析步骤 a 按图3所示,将二氧化硫测定装置连接妥当,I管与真空泵(或抽气管)相接,D管通人冷却水 取下梨形瓶(G)和气体洗涤器(H),在G瓶中加人20mL过氧化氢溶液、H管中加人5mL过 氧化氢溶液,各加3滴混合指示液后,溶液立即变为紫色,滴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使其颜色恰 好变为橄榄绿色,然后重新安装妥当,将A瓶浸人冰浴中 吸取20.00mL 样品液温20C),从C管上口加人A瓶中,随后吸取10ml 磷酸溶液 [4.8.1.1.2b],亦从C管上口加人A瓶中 开启真空泵(或抽气管),使抽人空气流量1000m/min1500mL/min,抽气10min 取下 G瓶,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4.8.1.1.2c)]滴定至重现橄榄绿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氢 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 以水代替样品做空白试验,操作同上 一般情况下,H管中 溶液不应变色,如果溶液变为紫色,也需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橄榄绿色,并将所消 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与G瓶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相加 4.8.1.1.5结果计算 样品中游离二氧化硫的含量按式(11)计算 -x-x丝 X= 000 20 式中: 样品中游离二氧化硫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测定样品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空白试验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32 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0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4.8.1.1.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8.1.2直接碘量法 4.8.1.2.1原理 利用碘可以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测定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4.8.1.2.2试剂和材料 硫酸溶液(1十3):取1体积浓硫酸缓慢注人3体积水中 a b)碘标准滴定溶液[c(1/2I)=0.02mol/1];按GB/T601配制与标定,准确稀释5倍 淀粉指示液(10g/L):按GB/T603配制后,再加人40g氯化钠 c 4.8.1.2.3分析步骤 吸取50.00ml样品液温20C)于250ml碘量瓶中,加人少量碎冰块,再加人1ml淀粉指示液 [4.8.1.2.2c)]、10m硫酸溶液[4.8.1.2.2a],用碘标准滴定溶液[4.8.1.2.2b]迅速滴定至淡蓝 色,保持30s不变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以水代替样品,做空白试验,操作同上 4.8.1.2.4结果计算 样品中游离二氧化硫的含量按式(12)计算 x-xYx丝 000 12 50 12
GB/15038一2006 式中: 样品中游离二氧化硫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碘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空白试验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32 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50 -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4.8.1.2.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8.2总二氧化硫 4.8.2.1氧化法 4.8.2.1.1原理 在加热条件下样品中的结合二氧化硫被释放,并与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用氢氧化销 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硫酸,可得到样品中结合二氧化硫的含量将该值与游离二氧化硫测定值相加,即 得出样品中总二氧化硫的含量 4.8.2.1.2试剂和溶液 同4.8.1.1.2 4.8.2.1.3仪器 同4.8.1.1.3 4.8.2.1.4分析步骤 继4.8.1.1.4测定游离二氧化硫后,将滴定至橄榄绿色的G瓶重新与F管连接 拆除A瓶下的冰 浴,用温火小心加热A瓶,使瓶内溶液保持微沸 开启真空泵,以后操作同4.8.1.1.4e) 4.8.2.1.5结果计算 同4.8.1.1.5 计算出来的二氧化硫为结合二氧化硫 将游离二氧化硫与结合二氧化硫相加,即为总二氧化硫 4.8.2.1.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8.2.2直接碘量法 4.8.2.2.1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结合态二氧化硫被解离出来,然后再用碘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得到样品中结合二氧 化硫的含量 4.8.2.2.2试剂和材料 a)氢氧化钠溶液(100g/L); b)其他试剂与溶液同4.8.1.2.2 4.8.2.2.3分析步骤 吸取25.00ml氢氧化钠溶液于250ml碘量瓶中,再准确吸取25.00mL样品液温20C),并以 吸管尖插人氢氧化钠溶液的方式,加人到碘量瓶中,摇匀,盖塞,静置15min后,再加人少量碎冰块、 1mL淀粉指示液、10ml硫酸溶液,摇匀,用碘标准滴定溶液迅速滴定至淡蓝色,30s内不变即为终点, 记下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以水代替样品做空白试验,操作同上 4.8.2.2.4结果计算 样品中总二氧化硫的含量按式(13)计算 13
GB/T15038一2006 exc-Yx丝 X= × 13 000 25 式中 一样品中总二氧化碗的含屉-单位为毫克每升(egL 碘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测定样品消耗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空白试验消耗确标准滴定辫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nmol); 32 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5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4.8.2.2.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伴下状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铁 原子眼收分光光度法 原理 将处理后的试样导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在乙块空气火焰中,试样中的铁被原子化,基态原子 铁吸收特征波长(248.3nm)的光,吸收量的大小与试样中铁原子浓度成正比测其吸光度,求得铁 含量 4.9.1.2试剂和材料 本方法中所用水应符合GB/T6682一1992中二级水规格,所用试剂为优级纯(GR). 4.9.1.2.1硝酸溶液(0.5%);量取8ml硝酸,稀释至1000ml 铁标准贮备液(1ml溶液含有0.1mg铁);按GB/T602配制 铁标准使用液(1mL溶液含有104g铁);吸取10.00ml铁标准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 中,用硝酸溶液(4.9.l.2.l)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10g铁 铁标准系列吸取铁标准使用液0.00ml,l.00ml,2.00ml,4.00ml5.00ml(含 ,20.0"g,40.0g,50.04g铁)分别于5个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4.9.1.2.1 0.0g,10.0 4g 稀释至刻度,混匀 该系列用于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备有铁空心阴极灯 4.9.1.4试样的制备 用硝酸溶液(4.9.1.2.1)准确稀释样品至5倍~10倍,摇匀,备用 4.9.1.5分析步骤 4.9.1.5.1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置仪器于合适的工作状态,调波长至248.3nm,导人标准系列溶液 以零管调零,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以铁的含量对应吸光度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或者建立回归方程). 4.9.1.5.2试样的测定;将试样导人仪器,测其吸光度,然后根据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铁的含量 或带人回归方程计算). 4.9.1.6结果计算 样品中铁的含量按式(14)计算 X=A×F (14 式中: X -样品中铁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A -试样中铁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F 样品稀释倍数 14
GB/15038一2006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4.9.1.7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9.2邻菲哆啾比色法 4.9.2.1原理 样品经处理后,试样中的三价铁在酸性条件下被盐酸痉胶还原成二价铁,二价铁与邻菲吵曝作用生 成红色整合物,其颜色的深度与铁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铁的测定 4.9.2.2试剂和材料 4.9.2.2.1浓硫酸 4.9.2.2.2过氧化氢溶液(30%) 4.9.2.2.3氨水(25%一28%). 4.9.2.2.4盐酸羚胺溶液(100g/L):称取100g盐酸胫胺,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nmL,于棕色瓶中 低温则心存 4.9.2.2.5盐酸溶液(1+1) 4.9.2.2.6乙酸-乙酸钠溶液(pH=4.8);称取272g乙酸钠(CH,COONa3H.O),溶解于500ml水 中,加2001 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000ml 4. .9.2.2.71,l0-菲嘤啾溶液(2g/L);按GB/T603配制 4.9.2.2.8铁标准贮备液(1ml溶液含有0.1mg铁);同4.9.1.2.2 4.9.2.2.9铁标准使用液(1mL溶液含有104g铁):同4.9.1.2.3 4.9.2.2.10铁标准系列;吸取铁标准使用液0.00ml,0.20nml,0.40mL,0.80mL,1.00nml 区铁)分别于6支25ml比色管中,补加水 1.40ml含0.0 pg,2.01 4g,4.0 0yg,8.0E,l0.On 04g,14.01 至10mL.,加5mL乙酸-乙酸钠溶液(调pH至3一5)、lmlL盐酸胫胶溶液,摇匀,放置5min后,再加人 该系列用于标准工作曲线的 1ml .10-菲哪啾溶液 然后补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30 min,备用 绘制 4.9.2. 3 仪器 分光光度计 4.9.2.3.2高温电炉;550C士25C 瓷蒸发皿:100ml 4.9.2.3. 3 4.9.2.4试样的制备 干法消化;准确吸取25.00mL样品(V于燕发m中,在水浴上蒸干,置于电炉上小心炭化 4.9.2.4.1 然后移人550C士25C高温电炉中灼烧,灰化至残渣呈白色,取出,加人10ml盐酸溶液溶解,在水浴上 蒸至约2mL,再加人5ml水,加热煮沸后,移人5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蒸发皿,洗液并人容量瓶, 加水稀释至刻度(V),摇匀 同时做空白试验 4.9.2.4.2湿法消化准确吸取1.00mL样品(V)(可根据铁含量,适当增减)于10m凯氏烧瓶中 置电炉上缓缓蒸发至近干,取下稍冷后,加1ml浓硫酸(根据含糖量增减)、1ml过氧化氢,于通风橱 内加热消化 如果消化液颜色较深,继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直至消化液无色透明 稍冷,加10ml.水 微火煮沸3min5min,取下冷却 同时做空白试验 注:各实验室可根据各自条件选用干法或湿法进行样品的消化 4.9.2.5分析步骤 4.9.2.5.1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480nm波长下,测定标准系列(4.9.2.2.10)的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及相对应的铁浓度绘制标 准工作曲线(或建立回归方程) 15
GB/T15038一2006 4.9.2.5.2试样的测定 准确吸取试样(4.9.2.4.l5ml~10mL(V)及试剂空白消化液分别于25mL比色管中,补加水 至10mL,然后按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同样操作,分别测其吸光度,从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出铁的含量(或 用回归方程计算 或将试样(4.9.2.4.2)及空白消化液分别洗人25ml 比色管中,在每支管中加人一小片刚果红试 纸,用氨水中和至试纸显蓝紫色,然后各加5mL乙酸-乙酸钠溶液(调pH至35),以下操作同标准工 作曲线的绘制 以测出的吸光度,从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出铁的含量(或用回归方程计算) 4.9.2.6结果计算 4.9.2.6.1干法计算 样品中铁的含量按式(15)计算 ci一c)×V c二c)X1000 X= (15) VV文I V×V, 式中 -样品中铁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测定用样品中铁的含量,单位为微克(ug) 试剂空白液中铁的含量,单位为微克4g); 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样品消化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测定用试样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4.9.2.6.2湿法计算 样晶中铁的含量按式I)计算 一A A X= 16 式中: 样品中铁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一渊定用样品中铁的含量单位为微克(e) 试剂空白液中铁的含量,单位为微克(4R) 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4.9.2.6.3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9.3碱基水杨酸比色法 4.9.3.1 原理 样品经处理后,样被中的三价铁离子在碱性复陪液中(pH一8一1a.5)与锁基水畅酸反应生成黄色 络合物,可根据颜色的深浅进行比色测定 4.9.3.2试剂和材料 碱基水杨酸溶液(100g/L). 3.2.2氨水(1十1.5) 3.2.3铁标准贮备液(1ml.溶液含有0.lmg铁);同4.9.2.2.8 铁标准使用液(1nml溶液含有104g铁);同4.9.2.2.9 铁标准系列:吸取铁标准使用液0.00ml,0.50mL,1.00mL,1.50ml,2.00ml 2.50ml(含0.04g,5.04g ,5.04g,l0.0g,l5.0g,20.04g,25.0g铁)分别于6支25ml比色管中,分别 加人5nL磺基水杨酸溶液,用氨水中和至溶液呈黄色时,再加0.5mL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6
GB/15038一2006 4.9.3.3仪器 同4.9.2.3. 4.9.3.4试样的制备 同4.9.2.4 注:湿法消化时,取样量为5m 4.9.3.5分析步骤 吸取干法试样5.00mL(可根据铁含量,适当增减)和同量空白消化液分别于25m比色管中,或 者将湿法试样及空白消化液分别洗人25mL比色管中,然后按4.9.3.2.5同样操作,将其与标准系列 进行目视比色,记下与样液颜色深浅相同的标准管中铁的含量 4.9.3.6结果计算 同4.9.2.6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4.9.3.7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10铜 4.10.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10.1.1原理 将处理后的试样导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在乙炔-空气火焰中样品中的饷被原子化,基态原子 吸收特征波长(324.7nm)的光,其吸收量的大小与试样中铜的含量成正比,测其吸光度,求得铜含量 4.10.1.2试剂和材料 4.10.1.2.1硝酸溶液(0.5%) 10.1.2.2铜标准贮备液(1ml溶液含有0.1mg铜);按GB/T602制备 1.2.3铜标准使用液(1mL溶液含有104g铜);吸取10,00ml铜标准贮备液于100ml容量 瓶中,用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10u铜 .oo 10 1.2.4铜标准系列;吸取铜标准使用液0. mlL,0.50mL,1.00mL,2.00ml,4.00mL 6.00ml(含0.04g,5.04g,l0.0g,20.04g,40.0g,60.04g铜)分别置于6个50mL容量瓶中,用 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该系列用于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4.10.1.3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备有铜空心阴极灯 4.10.1.4试样的制备 用硝酸溶液准确将样品稀释至5倍10倍,摇匀,备用 4.10.1.5分析步骤 .10.1.5.1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置仪器于合适的工作状态下,调波长至324.7nm,导人标准系列溶 液,以零管调零,分别测其吸光度,以铜的含量对应吸光度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或建立回归方程) 4.10.1.5.2试样的测定;将试样(4.10.1.4)导人仪器,测其吸光度,然后根据吸光度在标准工作曲线 上查得铜的含量或者用回归方程计算). 4.10.1.6结果计算 样品中铜的含量按式(17)计算 (17 X=A×F 式中: X -样品中饷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A -试样中铜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F 样品稀释倍数 17
GB/T15038一2006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4.10.1.7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刹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朴平均值的10% 4.10.2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比色法 4.10.2.1原理 在碱性溶液中铜离子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作用生成棕黄色络合物,用四氯化碳萃 取后比色 4.10.2.2试剂和材料 4.10.2.2.1四氯化碳 )=2mol/1];量取浓硫酸60ml,缓缓注人1000ml.水中,冷却 410.2.2.2硫酸溶液[(HsO) 摇匀 4.10.2.2.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柠檬酸铵溶液;称取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及20g柠檬酸铵 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4.10.2.2.4氨水(1l) 4.10.2.2.5氢氧化钠溶液(0.05mol/L);按GB/T601配制,并准确稀释 10.2.2.6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溶液(1g/L);按GB/T603配制 贮于冰箱中 4 10.2.2.7 硝酸溶液0.5% 10.2.2.8铜标准贮备液(1ml溶液含有0.1mg铜);同4.10.1.2.2. 4.10.2.2.9铜标准使用液(1ml溶液含有10g铜);同4.10.1.2.3 10.2.2.10铜标准系列:吸取铜标准使用液0.00nmL,0.50mL,1.00mL,1.50mL,2.00mL 2.50ml(含0.0g,5.0ug,10.04g,l5.0ug,20.04g,25.0g铜)分别于6支125ml分液漏斗中, 各补加硫酸溶液(4.10.2.3.2)至20mL 然后再加人1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柠檬酸铵溶液 和3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混匀,用氨水调pH(溶液的颜色由黄至微蓝色),补加水至总体积约40mL. 再各加2mL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铜试剂)和10.00mL四氧化碳,剧烈振摇萃取2min,待静 置分层后,将四氧化碳层经无水硫酸钠或脱脂棉滤人2cm比色杯中 4.10.2.2.11香草酚蓝指示液(1g/L)称取0.1g麝香草酚蓝于4.3ml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水定容 至100ml 4.10.2.3仪器 4.10.2.3.1分光光度计 4.10.2.3.2分液漏斗;:125mL 4.10.2.4试样的制备 同4.9.2.4 注;湿法消化时,取样量为5mL. 4.10.2.5分析步骤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置仪器于合适的工作状态下,调波长至440nm处,导人标准系列 4.10.2.5.1 溶液,分别测其吸光度,根据吸光度及相对应的铜浓度绘制标准曲线(或建立回归方程) 4.10.2.5.2试样的测定:吸取干法处理的试样10.00mL和同量空白消化液分别于125mL分液漏斗 中,或者将湿法处理的全部试样及空白消化液,分别洗人125ml分液漏斗中 然后按4.10.2.2.10和 4.10.2.5.1的同样操作(晶法处理的试样,进行.10.2.2.10步骤时,以水代替硫酸游液,补加体积至 20mL,以后步骤不变),分别测其吸光度,从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出铜的含量或用回归方程计算 18
GB/15038一2006 4.10.2.6结果计算 4.10.2.6.1干法计算 样品中铜的含量按式(18)计算 ci一c×V G-cX100o X= (18 V V文V又O00 式中: 样品中铜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测定用试样消化液中铜的含量,单位为微克(g) -试剂空白液中铜的含量,单位为微克(4g) 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试样消化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测定用试样消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4.10.2.6.2湿法计算 样品中铜的含量按式(19)计算 1 二A (19 X= 式中: 样品中铜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测定用试样中铜的含量,单位为微克(ug) -空白试验中铜的含量,单位为微克(4g); V -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4.10.2.7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甲醇 4.11 4.11.1气相色谱法 4.11.1.1原理 试样被气化后,随同载气进人色谱柱,利用被测定的各组分在气液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 柱内形成迁移速度的差异而得到分离 分离后的组分先后流出色谱柱,进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根据 色谱图上各组分峰的保留时间与标样相对照进行定性;利用峰面积(或峰高),以内标法定量 试剂和材料 11.1.2.1乙醉溶液[10%体积分数],色谱纯 甲醉裕液[2%(体积分数],色谐纯 作标样用 用乙醉溶液(4.11.l.2.1)配制 4-甲基-2-戊醉溶液[2%体积分数],色谱纯 作内标用 用乙醉溶液(4.11.1.2.1 仪器和设备 气相色谱仪;备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3 .3.2毛细管柱;PEG2oM毛细管色谱柱(柱长35m~50m,内径0.25mm,涂层0.2um),或 其他具有同等分析效果的色谱柱 1.3.3微量注射器:lL 11.1.3.4全玻璃整流器;500mL 11.1.4分析步骤 4.11.1.4.1 色谱参考条件 载气(高纯氮):流速为0.5ml1 /nin~1.0mlL/nmin,分流比:约50:l,尾吹约20ml/min30ml/nin 19
GB/T15038一2006 氢气:流速为40mL/min; 空气:流速为400mL/min; 检测器温度(Tn):220C; 注样器温度(T,);220C; 柱温(Te);起始温度40C,恒温4min,以3.5C/min程序升温至200C,继续恒温10min 载气、氢气、空气的流速等色谱条件随仪器而异,应通过试验选择最佳操作条件,以内标峰与酒样中 其他组分峰获得完全分离为准 4.11.1.4.2校正因子(值)的测定 吸取甲醉溶液(4.11.1.2.2)1.00nmL,移人100ml 容量瓶中,然后加人4甲基-2-戊醇溶液 (4.11.1.2.3)1.00mlL,用乙醉溶液(4.11.1.2.2)稀释至刻度 上述溶液中甲醇和内标的浓度均为 0.02%(体积分数) 待色谱仪基线稳定后,用微量注射器进样,进样量随仪器的灵敏度而定 记录甲 醇和内标峰的保留时间及其峰面积(或峰高),用其比值计算出甲醇的相对校正因子 4.11.1.4.3试样的制备 用一洁净、干燥的100ml.容量瓶准确量取100m样品(液温20C)于500ml燕瓶中,用 50ml水分三次冲洗容量瓶,洗液并人蒸馏瓶中,再加几颗玻璃珠,连接冷凝器,以取样用的原容量瓶作 接收器(外加冰浴) 开启冷却水,缓慢加热蒸馏 收集馏出液接近刻度,取下容量瓶,盖塞 于20C水 浴中保温30min,补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4.11.1.4.4分析步骤 吸取试样(4.11.1.4.3)10.0mL于10nml 容量瓶中,加人4-甲基-2-戊醉醇溶液(4.11.1.2.3) 0.10ml混匀后,在与了值测定相同的条件下进样,根据保留时间确定甲醉峰的位置,并测定甲醉与内 标峰面积(或峰高),求出峰面积(或峰高)之比,计算出酒样中甲醇的含量 4.11.1.5结果计算 甲醉的相对校正因子按式(20)计算,样品中甲醉的含量按式(21)计算 20 =Ax“ 会x1 X;,=子× 式中: 样品中甲醇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1 甲醇的相对校正因子; 标样f值测定时内标的峰面积(或峰高); -标样值测定时甲醉的峰面积(或峰高); 试样中甲醇的峰面积(或峰高); A 添加于酒样中内标的峰面积(或峰高). A 甲醇的相对密度; d 内标物的相对密度; dl -内标物含量添加在酒样中),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4.11.1.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11.2比色法 4.11.2.1原理 甲醇经氧化成甲醛后,与品红亚硫酸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0
GB/15038一2006 4.11.2.2试剂和材料 4.11.2.2.1高酸钾-磷酸溶液;称取3g高酸钾,加人15ml磷酸(85%)与70ml.水的混合液中, 溶解后,加水至100ml 贮于棕色瓶内,防止氧化力下降,保存时间不宜过长 4.11.2.2.2草酸-硫酸溶液;称取5g无水草酸(H.C.O)或7g含2分子结晶水草酸(H.C.O 2H.O),溶于硫酸(1+l)中至100ml 4.11.2.2.3品红-亚碗酸溶液称取0.1迟碱性品红研细后,分次加人共60ml.80C的水,边加人水边 研磨使其溶解,用滴管吸取上层溶液滤于1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加10mlL 亚硫酸钠溶液(100g/L), L!盐酸,再加水至刻度,充分混匀,放置过夜,如溶液有颜色,可加少量活性炭搅拌后过滤,贮于棕色 ml 瓶中,置暗处保存,溶液呈红色时应弃去重新配制 11.2.2.4甲醇标准溶液;称取1.000g甲醉,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 升相当于10mg甲醇 置低温保存 4.11.2.2.5甲醇标准使用液;吸取10.0ml.甲醇标准溶液,置于100ml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再取10.0mL稀释液置于50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该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50mg甲醇 ml 4.11.2.2.6无甲醇的乙醇溶液:取0.3ml按操作方法检查,不应显色 如显色需进行处理 取 300m乙醇(95%),加高孟酸钾少许,蒸榴,收集出液 在僧出液中加人硝酸银溶液(取1g硝酸银 溶于少量水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取1.5g氢氧化钠溶于少量水中),摇匀,取上清液蒸僧,弃去最初 50ml僧出液,收集中间僧出液约200ml,用酒精密度计测其浓度,然后加水配成无甲醉的乙醉 60%). 4.11.2.2.7亚硫酸钠溶液(100g/L). 4.11.2.3仪器 分光光度计 4.11.2.4试样的制备 用一洁净、干燥的100mL容量瓶准确量取100m样品液温20C)于500mL蒸僧瓶中,用 50mL水分三次冲洗容量瓶,洗液并人蒸馏瓶中,再加几颗玻璃珠,连接冷凝器,以取样用的原容量瓶作 接收器(外加冰浴) 开启冷却水,缓慢加热燕僧 收集僧出液接近刻度,取下容量瓶,盖塞 于20C水 浴中保温30min,补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4.11.2.5分析步骤 根据样品乙醇浓度适量吸取试样(4.11.2.4)[乙醉浓度10%,取1 4mL;乙醇浓度20%,取 1.2ml].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 吸取0mL,0.10mL,0.20nL,0.40mL,0.60mL.,0.80mL,1.00mL甲醇标准使用液(相当于 .05 .0.20mg.0.30 mg,0.10mg, ,0.40mg,0.50mg甲醇)分别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 0mg,0. mg,0. 并用无甲醇的乙醇稀释至1.0mL 于样品管及标准管中各加水至5ml,再依次各加2mL高酸钾-磷酸溶液,混匀,放置10min,备 加2mL草酸-硫酸溶液,混匀使之褪色,再各加5mL品红-亚硫酸溶液,混匀,于20C以上静置0.5h 用2cm比色杯,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590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或与标准色列目测 比较 4.11.2.6结果计算 样品中甲醇的含量按式(22)计算 x="x1000 22 式中 -样品中甲醇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剖定样品中甲静的质量-单位为笔克(mp n 21
GB/T15038一2006 -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4.11.2.7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 12抗坏血酸(维生素C) 12.1原理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2,6-二氯惋盼染料 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还 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 标准染料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抗坏血酸的量成正比 4.12.2试剂和材料 4.12.2.1草酸溶液(10g/L);称取20只结晶草酸于700ml水中,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取 该溶液500mL,再用水稀释至1000mL 4.12.2.2碘酸钾标准溶液(0.1mol/L):按GB/601配制与标定 4.12.2.3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0.001mol/L);吸取1nmL碘酸钾标准溶液(4.12.2.2),用水稀释至 100nmL 此溶液1mL相当于0.088抗坏血酸 4.12.2.4碘化钾溶液(60g/L) 4.12.2.5过氧化氢溶液(3%);吸取5mL30%过氧化氢溶液,用水稀释至50mL(现用现配) 4.12.2.6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液(2g/L):准确称取0.2g(精确至0.0001g)预先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 中干燥5h的抗坏血酸,溶于草酸溶液中,定容至100ml(置冰箱中保存). 4.12.2.7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0.020g/L):吸取10mL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液,用草酸溶液 (4.12.2.1)定容至100ml 标定;吸取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5ml于三角烧瓶中,加人0.5m碘化钾溶液(4.12.2.4)、3滴淀 粉指示液,用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谈蓝色,30s内不变色为其终点 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的浓度按式(23)计算 X0.088 23 C 式中: 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的浓度,单位为克每升(g/L); 滴定时消耗的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吸取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0.088 mL碘酸钾标准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量,单位为克每升(g/L) 12.2.82,6-二氯惋盼标准滴定溶液;称取碳酸氢钠52mg溶解在200mL热蒸儡水中,然后称取 2,6-二氯靛酚50mg溶解在上述碳酸氢钠溶液中 冷却定容至250ml,过滤至棕色瓶内,保存在冰箱 中 此液应贮于棕色瓶中并冷藏 每星期至少标定1次 标定;吸取5nml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溶液,加人10ml草酸溶液(4.12.2.1),摇匀,用2,6-二氯惋酚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30s不褪色为其终点 每毫升2,6-二氯靛酚标准滴定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按式(24)计算: ×V G (24 C 式中 每毫升2,G-二氯旋酚标准滴定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滴定度),单位为克每升(g/L; 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的浓度,单位为克每升(g/L); 滴定用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2
GB/15038一2006 标定时消耗的2,6-二氯靛盼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4.12.2.9淀粉指示液(10g/L):按GB/T603配制 4.12.3分析步骤 准确吸取5.00mL样品(液温20C)于100ml三角瓶中,加人15mL草酸溶液(4.12.2.1).3滴 过氧化氢溶液(4.12.2.5),摇匀,立即用2,6-二氯靛酚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恰成粉红色,30s不褪 色即为终点 注:样品颜色过深影响终点观察时,可用白陶土脱色后再进行测定 4.12.4结果计算 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按式(25)计算 ×ca X= 25) 式中: -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 每毫升2,6-二氯靛酚标准滴定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滴定度),单位为克每升(g/L) 滴定时消耗的2,6-二氯靛盼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4.12.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13糖分和有机酸 测定方法参见附录D. 白藜芦醇 4.14 测定方法参见附录E 4.15感官评定 葡萄酒、山葡萄酒感官评定参见附录F 23
GB/T15038一200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酒精水溶液密度与酒精度(乙醇含量)对照表(20c 表A.1酒精水溶液密度与酒精度(乙醇含量)对照表(20c) 密度/ 酒精度 密度 酒精度 密度 酒精度/ g/L) (%vol g/L) %volD g/L) %volD 998.20 0.00 997.43 0.51 996.68 1.01 998.18 997.42 996.66 0.01 0.52 1.02 16 998 0.03 997.4o 0.53 996.64 1.04 998.14 0,04 997.38 996. O2 .54 .05 12 0.05 997.36 996 0.56 61 .06 998. .57 1.07 998.10 06 0. 0. 997.34 996,59 998.08 0.08 997.32 0.58 996.57 1.09 998.07 0.09 997.30 0.59 996.55 1.10 998.05 997.28 0.61 996.53 1.11l 0.10 998.03 997.26 0.62 996.51 1.12 0.ll 998. 996.49 .01 1 997.24 0.63 心 997.99 0. 996,48 1.15 14 997 .23 C.64 97 0.15 .66 997.21 996,46 997. 997.95 0.16 997.19 0.67 996,44 997.93 0.18 997.17 0.68 996,42 1.19 997.91 997.15 0.69 996.40 1.20 0.19 997.89 0.20 996.38 1.21 997.13 0.71 997 0. 996.36 .72 87 21 997,11 0. .22 .?3 997.85 0.23 997.09 .24 996.34 997.07 0.75 1.25 24 997.83 0. 996.33 997. 82 0.25 997.06 0.76 996.31 1.26 0.27 997.80 996.29 997.04 0.77 1.27 0. 997.78 0.28 997.02 .78 996.27 1.29 997.76 0.29 997.00 0.8o 996.25 .30 997 996.23 .74 0.30 996.98 0.81 .3 .3 72 997 996.96 996.21 0.32 0.82 0.33 .83 997.70 996.94 996.20 1.34 997.68 0.34 996.92 0.85 996.18 1.35 997.66 0.35 996.91 0.86 996.16 1.36 997.64 0.37 996.89 0.87 996.14 1.38 0.38 996.87 1.39 997 0.88 996.12 .62 997 0.39 996.85 996.1o .61 0.90 .40 997 59 .83 0.91 .4 996 996.09 0,40 57 l1 997. 0,42 996.81 0.92 996.07 ..43 997.55 0.43 996.79 0.93 996.05 1.44 997.53 1. .45 0.44 996.77 0.95 996.03 997.51 0.46 996.76 0.96 996.01 1.46 997.49 0.47 996.74 0.97 995.99 1.48 997 996.72 0.99 995.97 47 0.48 l,49 997.45 0.49 996.70 1.00 995.96 1.50 214
GB/15038一2006 表A.1续) 密度/ 酒精度 密度, 酒精度/ 密度 酒精度/ %vol %vol %vol g/L) gL》 g/L) 995,94 1.51 995.10 2.09 994.27 2.67 995.92 1.53 995.08 2.11 994.25 2.68 995.90 1.54 995.06 2.12 994.23 2.70 995.88 1.55 995.04 2.13 994.22 2.71 994.20 .72 995.86 .56 995,02 22 4 22 8 995 994.18 1.58 995.0 .16 .73 2 2 2.17 .83 1.59 994.99 994.16 2 .75 995. 1.60 18 994.97 994.15 76 995.81 2, 2. 1.62 2.7 995.79 994.95 2.19 994.13 .78 995.77 994.93 2.21 994.1l 1.68 I. 995.75 994.92 994.09 2.22 2.80 995 994.07 994.90 .23 2.81 2 74 t 995 994.06 72 2.24 2.82 994.88 70 l.68 994.86 2 .26 2 .83 995 994.04 1.69 2.217 2.85 995,68 994.84 994.02 2.86 L刀 2.28 995.66 994.83 994.00 17您 995.64 994.81 2.29 993,99 2.87 1,73 995.63 994.79 2.31 993,97 2.88 995 994.77 993,95 .61 2 .32 2 .90 .74 995 1.75 59 ..75 .33 2.91 994, 993.93 994.74 .34 .92 57 7 993.91 995. 22. 2?. 1.78 .36 .93 995.55 994.72 2 993.90 2 .79 2.37 2.95 995.53 994.70 993.88 995.52 1.80 994.68 2.38 993.86 2.96 995.50 1.82 994.66 993.84 2.97 2.39 994.65 993.83 2.98 95.48 n 2. .83 2 995.46 1.&4 994 ..63 2 993.81 3 00 l.85 2 43 8.01 995.44 994.61 993.79 1.87 a.02 995.42 994.59 2, 993.77 1.88 2.40 995. 4l 994.57 993.76 3.03 995.39 994.56 22. 1.89 993.74 3.05 1.90 2.48 995.37 994.54 993.72 3.06 995 993,70 994,52 2 0 3 .07 35 1.的 995 33 .93 994.50 2.51 .08 993.69 1.914 994.48 .52 32 22. 995. 993,67 3.10 1.95 2.53 1 995.30 994.47 993.65 3. i的 2.55 8.12 995.28 994.45 993.63 995.26 1.98 994.43 2.56 993.61 3.13 95.2a 1.99 994.4 993.6o 3.15 2.57 995 993.58 33. 2. 994,40 .58 .16 01 2 .2 995 21 993.56 02 994.38 .6o .17 2. 2 3 2.03 2.61 8.18 995.19 994.36 993.54 995.17 2.04 994.34 2.62 993.53 3.20 995.15 2.06 994.32 2.63 993.51 3.21 995.13 2.07 994.31 2.65 993.49 3.22 995.12 2.08 994.29 2.66 993.47 3.24 25
GB/T15038一2006 表A.1续) 密度/ 酒精度 密度, 酒精度/ 密度 酒精度/ L %vo %vol %vol gL》 g/L) g 993.46 3,25 992.66 3.82 991.87 4.40 993.44 3.26 992.64 3.84 991.85 4.41 993.42 3.27 992.62 3.85 991.83 4.42 40 993 3,29 992.6o 3.86 991.82 4.44 993 991.8o 39 3.30 992.59 3.87 .45 993 .37 3.31 992.57 3.89 91.78 .46 35 3. .32 992,55 .90 77 7 993. 3. 991. !. 3.3 8.9 L.49 33 993. 992.54 991.75 3.35 4.50 993.32 992.52 3.92 991.73 993.30 3.36 992.50 3.94 991.71 L1 993.28 992.48 3.37 991.70 4.2 3.95 991.68 993.26 39 992.47 .96 4.54 3. 3 993 991.66 3.97 3. 40 992.45 4.55 23 3. 4 .99 65 .56 33. 4 993. 992.43 991. 42 4.57 3. 993.21 992.41 4.00 991.63 3.4 .01 4.59 993. 19 992.40 991.61 993.18 991.60 3. I6 992.38 4.60 4.02 16 8.48 993 992.36 991.58 4.04 4.61 993 991.56 14 3. 47 992.35 4.05 L.6?2 9 993 12 3. 992.33 4.06 91.514 L.4 .50 992.31 4.07 1m 3. G 993. 991.53 !. 3.51 L.60 993.09 992.29 4.09 991.51 .67 3.52 L.10 993.07 992.28 991.49 .上m 993.05 3.54 992.26 991.48 4.69 .12 L.70 993.04 991.46 3.55 992.24 L们1 993 991.44 .02 56 992.23 3. 4.14 .15 12 993.00 991.43 3.57 992.21 74 3.59 992.99 4. 4. 992.19 16 991,41 .17 .75 992.97 3,60 992.17 991.39 170 3.6r .19 992.95 992.16 991.38 .” 992.93 3.62 992.14 991.36 4.20 a.; .2m L.79 992.92 991.34 992.12 992.90 991.33 3. 65 992,11 4.80 422 4.24 88 3. 66 992.09 .31 .81 992 99 992.07 4.25 4.82 992 86 3. 67 991.29 !20 992. 85 3.69 992.05 991.28 4.84 L27 .85 a.70 992.83 991.26 992.04 乱7 992.81 992.02 991.24 4.86 4.29 992.79 3.72 992.00 991.22 4.30 .87 992. 991.99 991.21 78 4.31 4.89 3. 74 76 992 991.19 75 991.97 4.32 4.90 3. 3.76 992.74 991.95 991.17 4.34 4.91 3.77 992.72 991.94 4.35 991.16 4.92 992.71 3.79 991.92 4.36 991.14 4.94 992.69 3.80 991.90 4.37 991.12 4.95 992.67 3.81 991.88 4.39 991.11 4.96 26

犊牛代乳粉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犊牛代乳粉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犊牛代乳粉的编号:GB/T20715-2006。犊牛代乳粉共有9页,发布于2007-03-012007-03-01实施
地理标志产品大连海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大连海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理标志产品大连海参的编号:GB/T20709-2006。地理标志产品大连海参共有13页,发布于2007-06-012007-06-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