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8478-2001

纤维光学环行器

Fiberopticcirculato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纤维光学环行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纤维光学环行器的编号:GB/T18478-2001。纤维光学环行器共有16页,发布于2002-05-012002-05-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180.01
  • 实施日期2002-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1.18M

纤维光学环行器


国家标准作 GB/T184782001 纤维光学环行器 Fiberopticcireulators 2001-09-28发布 2002-05-01实施 中华 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
GB/T18478-2001 目 次 前言 范围 引用标准 定 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环境和机械性能试验 + 质量评定程序 检验 12 13 10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安全
GB/T184782001 前 言 本标准在YD/T1066一2000(纤维光学环行器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参照IECTC86(纤维光学技术 委员会)阶段性标准草案(86B/1275/CDV)IEC62077-1《纤维光学环行器总规范》和BelcoreGR 2882CORE(1995)《光隔离器与光环行器的一般要求),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提升为国家标准 GB/T18478一2001《纤维光学环行器》 在标准的格式、结构上按GB/T1.1规定编排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臣桓,胡台光、阮银兰
国家标准 GB/T18478-2001 纤维光学环行器 Fiber optie circulat0rS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纤维光学环行器的相关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以及标 志,包装,贮存等条件 本标准适合于应用在光纤通信和其他光纤技术的环行器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828一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2421一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idtIEC60068-1l:1988) GB/T5169.5一1997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2篇;针焰试验 idtIEC659-2-2;:1991)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纤维光学环行器Fiberopticeireulator 纤维光学环行器(以下简称光环行器)是一种正向导通、反向隔离的多端口(>3个端)非互易无源 器件 端口顺序为1,2,, 对于完整环环行器(见3.1.16)由端口1-22-3,,-i十1、,n-1- n、n一-1传递光功率是非互易的 对于非完整环环行器(见3.1.17)由端口1-2,,n一1-n传递光功率 是非互易的 3.2端口port 端口是指连接光器件(光环行器)上,作为光功率输人和/或输出光纤或光纤活动连接器 3.3传输矩阵transfermatrix 光环行器的光学特性可按n×n的系数矩阵给予定义 "是光环行器的端口数,系数表示选定端口 之间传递的部分光功率 在一般情况下,传输矩阵可表示为 1 t 在上式中,4是从端口输出的光功率P,对由端口i输人的光功率P之比,即 ;=P,/P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09-28批准 2002-05-01实施
GB/T184782001 在光环行器中,系数6标称大于零.[对于完整环环行器,-十1(=从时j-1);对于非完整环环n 器,=+1Gin)],而其他系数标称为零 传输系数transfercoeffleient 3.4 传输系数是传输矩阵的系数ja 3.5对数传输矩阵logarilhmiet ransfermmatrix 在通常条件下,对数传输矩阵可表示为 a 412 a\w a?? A 2 n 在上式中,d,是从端口输出的光功率对由端口输人的单位光功率的衰减值,以dB表示,即 dB d=一1olgt 3.6衰减attenuation 对数传输矩阵系数a,即为光环行器衰减(对于完整环环行器=i十1,对于非完整环环行器,j= 十 1,但i夭n),它代表器件输人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光功率的减少程度,以dB表示,即 a=一1olg(/P dB) 4 在上式中,尸,是输人端口的输人光功率,'是输出端口的输出光功率 3.7隔离度isolation 对数传输矩阵系数d,(j=i-1)即为光环行器的隔离度 它代表器件输人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光功 率的减少程度,以dB表示,即: dB) 5 IS=一1olg(P'e/P 在上式中,P;是输人端口的输人光功率,P.是输出端口的输出光功率 3.8串扰direetivity +1.ji,ji一1)即为光环行器的串扰 它代表器件输人端口和输出端 对数传输矩阵系数a,(" 口之间光功率的减少程度,以dB表示,即 D=一1olg(P/P. (dB 6 在上式中,P'是输人端口的输人光功率,P是输出端口的输出光功率 3.9回波损耗returnloss 对数传输矩阵系数a.(i=12n)即为光环行器的回波损耗.它代表器件输人端口的反射光功率对 输人光功率的下降程度,以dB表示,即 dB RL,=一1olg(P,/P 在上式中,”是输人端口的输人光功率P是沿输人路径返回的光功率 3.10偏振相关损耗 polarizationdependentloss 对于偏振无关光环行器,输人光P在任何偏振状态下,其衰减波动的最大值(见3.6条)即为光环 行器的偏振相关损耗 3.11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me nodedispersion 对于偏振无关光环行器,两个正交偏振状态的光通过光环行器所产生的最大延迟差即为光环行器 的偏振模色散 3.12导通端口 conduetionports 4大于标称零值时,端口i和端口称为光环行器的两个导通端口 3.13隔离端口isolatedports 等于标称零值而4等于标称无穷大时,端口i和端口称为光环行器的两个隔离端口
GB/T184782001 3.14工作波长operatingwavelength -个标称的波长入,在这一波长上设计的光环行器能在规定的光学特性下工作 3.15工作波长范围(带通operatingwavelengthrange(bandpass) 个工作波长入附近,从入至入的波长区域,在这一波长区域内,设计的光环行器能在规定的光 学特性下工作 3.16完整环环行器completelyeireulatedtype 具有标称大于零的光环行器 3.17非完整环环行器noncompletelyeireulatedtype 具有t(j=i+1.in)标称大于零,且t等于零的光环行器 分类 4.1分类 光环行器按下列原则分类: 按端口数分,如三端口光环行器、四端口光环行器、; 按类型分,完整环行类型/非完整环行类型 按照工作原理分,如,法拉第效应磁光效应)、科顿一穆顿效应(磁场屈折效应)和克尔效应(电 介质内的光电效应)1 按工作波长分,如,短波长光环行器(0.634m)和长波长光环行器(1.31Am、1.55Am) 4.2规格 光环行器的规格确定了结构类似元器件的共同特征 用于确定规格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方面 有关外壳端口的位置和方向; 安装方式; 规格分类由规格识别号构成,见(10.1.2 4.3气候类别 光环行器的气候类别为:05/50/4 4.4评定水平 评定水平规定了A组和B组的检验水平和允许的质量水平(AQL)及C组和B组的检验周期 评定水平A A组检验:检验水平I,AQL=4% B组检验;检验水平I,AQL=4% -C组检验:周期为24个月 -D组检验:周期为48个月 A组和B组应经受逐批检验C组和D组应经受周期检验 本标准规定的光环行器为评定水平A 4.5材料 4.5.1材料抗腐蚀性 制造光环行器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抗腐蚀能力,而且适当抛光和涂覆 4.5.2材料的阻燃性 -般采用阻燃性材料,材料离开燃烧的火焰时,不被点燃,其要求参照GB/T5169.5 4.6光学胶合剂 制作光环行器所使用的粘合对其结构无不良影响,其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能应与光纤及其它光学元 件匹配,不得有损连接器光学性能的情况发生
GB/T184782001 技术要求 5.1光学特性 光环行器的光学性能如表1所示 表1光环行器光学特性 指 标 值 数 工作波长,nm 1310或1550 衰减,dB <1.2 隔离度,dB >40 串扰,dB >40 s0. 偏振相关损耗.dB 0.2 偏振模色散,ps 回波损耗,dE 45 5十60 工作温度,C 5.2环境和机械性能 光环行器的环境和机械性能如表2所示 单位;dB 表2光环行器的环境和机械性能 指 标 衰减变化量 隔离度 试验项目 振动 S0.3 >40 0.3 冲击 >40 低温 0.3 40 0.3 40 高温 湿热 0.3 >40 温度循环 >40 5.3本标准未规定的其他特性由相关产品制造厂商规定 试验方法 外观检查 进行光学性能测量前首先对光环行器进行外观检查,可用目视进行,其必须是: 外观平整、洁净、无油渎,无伤痕及裂纹 结构牢固、引线无松动、与连接器插拔平顺 标志清晰 6.2环境条件 光环行器的性能测量和试验应满足GB/T2421规定的条件,如 温度:15C25C; 湿度:45%~75% 气压:86kPa~106kPa 6.3试验条件 光环行器的测量条件如下 测量用仪表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 未被测量的端口应加上匹配液或接上光终端器; 光源注人条件
GB/T184782001 在单模注人系统中,在光环行器的输人端和检测处仅有基模传输,光纤的配置及长度均应使可能注 人的高次模行到足够的衰减 6.3.1光源(s 采用单模光纤耦合的高功率光源,其中心波长能覆盖所要求的通带 功率稳定度<0.5dB(一10c 50C、1h) 6.3.2探测单元(D) 采用光功率计,其性能指标须符合下面要求 -波长;0.75pm~l.7m" 测量绝对精度(一 -23dBm):士5% 动态范围:一80dBm0dBm 线性度:0.05dB 6.4光学特性试验方法 6.4.1衰减 6.4.1.1光环行器衰减测量框图如图1所示 光源 光功率计 光环行器 >30cm 图 衰减测量框图 6.4.1.2测量步骤 a按光环行器的工作波长选用相应的光源和光功率计; b按图1连接好各仪器,对于非完整环环行器,光功率的输人端口不能是端口顺序最末的一个 端口; c)测量光环行器输人端口所对应的正向顺序相邻第1端口输出的光功率Pn; 在测量框图的Q点断开,测量输人光环行器的光功率Pa; d 衰减按公式(4)计算 e 6.4.2隔离度 6.4.2.1光环行器隔离度的测量框图参照图1 6.4.2.2测量步骤 a按光环行器的工作波长选用相应的光源和光功率计; bb 按图1连接好各仪器 对于非完整环环行器,光功率的输人端口不能是光环行器的第1端口; c)测量光环行器输人端口所对应的反向顺序相邻第1端口输出的光功率Pe 在测量框图的Q点断开,测量输人光环行器的光功率Pa; d 隔离度按公式(5)计算 e 6.4.3串扰 6.4.3.1光环行器串扰的测量框图参照图1 6.4.3.2测量步骤 a按光环行器的工作波长选用相应的光源和光功率计; b按图1连接好各仪器,光功率从光环行器的端口i输人 c)测量光环行器端口的光功率P.(ji+1.ji.i一1); d在测量框图的Q点断开,测量输人光环行器的光功率Pa e串扰按公式(6)计算 6.4.4偏振相关损耗 6.4.4.1光环行器偏振相关损耗的测量框图如图2所示
GB/T184782001 光环行器 光汤 偏拟控制器 光功率计 图 偏振相关损耗测量框图 6.4.4.2测量步骤 a)按光环行器的工作波长选用相应光源和光功率计; b按图2连接好各仪器,光环行器应处在正向导通状态,即对于非完整环环行器,譬如三端口或四 端口的光环行器,光信号的流向规定为1-一-2、2--3或1-一2、2-3、3-4;对于完整环环行器,光信号的流 向规定为一i十1; e)启动偏振控制器,全方位改变输人光信号的偏振状态 d从光功率计中测量并记录被测光环行器的偏振相关损耗,以最大的变化值定为光环行器的偏振 相关损耗 6.4.5偏振模色散 6.4.5.1光环行器偏振模色散的测量框图如图3所示 可调谐激光器 偏振分析仪 光环行器 图3偏振模色散测量框图 6.4.5.2测量步骤 a 按光环行器的工作波长选用相应的可调谐激光器和偏振分析仪; b按图3连接好各仪器,光环行器应处在正向导通状态,即对于非完整环环行器,譬如三端口或四 端口的光环行器,光信号的流向规定为1-2,2-一3,或1- 2、2一 一3.3一4;对于完整环环行器光信号的流 向规定为i- i十l c)打开偏振分析仪系统菜单,在光环行器的工作波长范围内测量偏振模色散 d记录被测光环行器的偏振模色散值 6.4.6回波损耗 6.4.6.1光环行器回波损耗的测量框图如图4所示 回波损耗 光环行器 终端器 测试仪 图 回波损耗测量框图 6.4.6.2测量步骤 调整回波损耗测试仪的工作波长,使其与光环行器的工作波长相一致,并将回波损耗测试仪 a 校零; b按图4连接好各仪器,光环行器应处在正向导通状态,即对于非完整环环行器,譬如三端口或四 端口的光环行器,光信号的流向规定为1一2,2-一3,或12、2-一3,3一一4;对于完整环环行器光信号的流 向规定为i-i十1; >在所有未测端口接上终端器; 记录回波损耗测试仪上的显示值,此值即为光环行器的回波损耗 d 环境和机械性能试验 试验条件应与6.2相同 试验前,试样应先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做预处理,试验后亦应在正常大气条 件下恢复
GB/T184782001 7.1机械性能试验 7.1.1振动试验 a条件 频率范围.10Hz55Hz; 一个倍频程,其容差为士10% -扫频要求:扫描的速率应为每分钟一 振幅;0.75mm恒定位移;振动方向为平行于轴向和垂直于轴向; 每个方向持续时间:30rmin; 对试样不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 b程序 先将试样在室温下进行预处理,测量其衰减和隔离度并记录;然后,将试样固定在振动台上,在X、 Y,Z三个垂直方向的每个方向上承受振动,方向之一与器件的公共轴线平行,每个方向振动持续时间 为30 每一方向试验后在室温下恢复10min,然后测量其相应的衰减和隔离,并记录 min c试验后,试样应满足下面的要求 1无机械损伤,如变形,裂痕、松弛等,不得出现光纤断裂,光缆拉出、光纤端点处的故障以及 光缆密封损坏等 2光学性能符合表1、表2的要求 7.1.2冲击试验 a条件 冲击严酷度和波形应从表3中选择 表3冲击严酷度和波形 加速度,m/s 波形 脉冲持续时间,ms 294 半正弦波 18 半正弦波 490 ll 981 半正弦波 4900 半正弦波 b程序 先将试样在室温下进行预处理,测量其衰减和隔离度,并记录;选择一种条件做试验,将试样放在冲 击台上应使被测样品刚性固定,使冲击可以传到器件内部而不被引出线吸收或缓冲),在X,Y两个垂 直方向的每个方向上承受冲击,每个方向冲击3次;试验后在室温下恢复10min测量并记录其衰减和 隔离度数据 c)试验后,试样应满足下面的要求 1无机械损伤,如变形、裂痕、松弛等,不得出现光纤断裂,光缆拉出、光纤端点处的故障以及 光缆密封损坏等 2)光学性能符合表1、表2的要求 7.2环境试验 7.2.1低温试验 a条件 最低温度:一20C 温度变化速率;不超过5min的时间内的平均值不大于1C/min 对试样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 b程序 先将试样在室温下进行预处理,测量其衰减值并记录;然后,把其放人精度为士2C的高低温恒温箱 中,如图5,以规定的变化速率降低温度,每降低5C观察并记录一次衰减值,直至一20C,保持恒温2h.
GB/T184782001 记录其衰减值;最后,恢复到室温1h后,记录其衰减值 高低温恒温箱 或恒温恒湿箱 试样 稳定化(单模)光x 光功率计 图5温度特性试验图 e)试验后,试样应满足下面的要求 无机械损伤,如变形、裂痕、松弛等,不得出现光纤断裂,光缆拉出、光纤端点处的故障以及 光缆密封损坏等 2)光学性能符合表1,表2的要求 7.2.2高温试验 a条件 最高温度;十70c 温度变化速率;不超过5min的时间内的平均值不大于1C/minm 对试样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 b程序 先将试样在室温下进行预处理,测量衰碱值并记录;然后,把其放人精度为士2C的高低温恒温箱 中.如图5.以规定的变化速率升高温度,每升高5C观察并记录一次衰减值,直至十70C,保持恒温2h 记录其衰碱值;最后,恢复到室温1h后,记录其衰碱值 e)试验后,试样应满足下面的要求: 1无机械损伤,如变形、裂痕、松弛等,不得出现光纤断裂,光缆拉出,光纤端点处的故障以及 光缆密封损坏等 2)光学性能符合表1,表2的要求 7.2.3高低温循环试验 a条件 温度范围;低温T=-10c高温T=十60c 温度变化速率;不超过5min的时间内的平均值不大于1C/min 高、低温恒温持续时间:4= =t,=h 循环次数:12 对试样不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 b程序 先将试样在室温下进行预处理,测量其衰减和隔离度并记录;然后,把其放人精度为士2C的高低温 恒温箱中,如图5,以规定的速率降低温度至TA,保持恒温1h;接着,再以规定的速率升高温度至T,保 持恒温1h;最后,以规定的速率恢复到室温 至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以同样的程序继续进行第二个 循环 试验过程如图6示意 结束规定的循环次数后,取出试样,擦净水珠,在常温下恢复2h,测量并记录其衰减和隔离度值
GB/T184782001 7 时间 第一个循环 第二个环 图6高、低温循环试验曲线图 第一个循环开始;2一第一个循环结束,第二个循环开始 e)试验后,试样应满足下面的要求: )无机械损伤,如变形、裂痕、松弛等,不得出现光纤断裂,光缆拉出、光纤端点处的故障以及 光缆密封损坏等 2)光学性能符合表1、表2的要求 7.2.4湿热(稳态)试验 a条件 温度十40C 温度变化速率;不超过5min的时间内的平均值不大于1C/min 相对湿度:90%95% 持续时间:4d 对试样不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 b程序 先将试样在室温下进行预处理,测量其衰减和隔离度并记录;然后,把其放人精度为士2C的高低温 恒温箱中,如图9,以规定的速率升高温度至十40C,相对湿度调至90%一95%,保持4d;最后,以规定 的速率恢复到室温2h后,取出试样并清洁干净,测量并记录其衰减和隔离度值 e)试验后,试样应满足下面的要求: 1无机械损伤,如变形、裂痕、松弛等,不得出现光纤断裂、光缆拉出、光纤端点处的故障以及 光缆密封损坏等 2)光学性能符合表1、表2的要求 质量评定程序 8.1鉴定批准程序 8.1.1初始制造阶段 初始制造阶段定义为:将构成单个元件的零件组装成光环行器的制造阶段 8.1.2结构类似元器件 为鉴定批准和质量一致检验按下列界限对结构类似元器件作分组 结构类似元器件应: a)具有相同结构图形; 用基本相同的材料制造; 按基本相同的设计制造; 采用基本相同的工艺和方法制造; d e采用相同端口引出技术; f采用相同的光纤/光缆保持技术
GB/T184782001 它们可以. a具有不同的外形尺寸; b)不同外径的光缆尺寸 8.1.3鉴定批准 本标准按固定样品质量检验程序进行 8.1.3.1固定样品质量检验 a鉴定样品 当同时鉴定一批产品的全部元器件时,鉴定样品应为完整的光环行器 被鉴定的样品应为采用当前 生产中使用的设备与程序生产的产品 b样本 按表4中规定的样本随机抽取样品,在完成了“0”组样品检验后,其他各组样品应从“0”组样品中随 机抽取 c)试样制备 按照相关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试样制备和试样预处理 d检验程序 按表4规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检验,检验样品应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 表4固定样品检验程序表 样品数 检验项目顺序 本标准相应的条 允许不合格数 0组检验 外观检查 1组检验 1 衰减测量 6.4.1 隔离度测量 6.4.2 2组检验 6.4.3 串扰测量 偏振相关损耗测量 6.4.4 偏振模色散测量 6.4.5 回波损耗测量 6.4.6 3组检验 低温试验 7.2.1 高温试验 7.2.2 7.2.3 温度循环试验 7.2.4 湿热试验 4组检验 振动试验 7.l.l 冲击试验 7.l1.2 注:允许备用试样替代那些不是由于制造厂商的原因而导致的不合格试样 e 检验一经成功完成,作为结构类似元器件而提交全部规格产品将获得鉴定批准 8.1.3.2按逐批和周期检验程序的鉴定 当有规定时,进行逐批和周期检验,逐批和周期检验程序按照8.2.1和8.2.2进行 检验一经成功完成,以结构类似元器件而提交的全部规格产品将获得鉴定批准 8.2质量一致性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分逐批检验和周期检验 8.2.1逐批检验 a检验批应由结构类似的生产批组成 10
GB/T184782001 检验批应由结构类似的生产批组成 集合检验批的整个周期不应超过一个用 e)逐批检验包括对样品进行表5中规定的A组和B组检验 被检样品应从近期批量生产中随机抽 取,抽取样品数量按国标GB/T2828规定进行 表5逐批质量检验程序表 评定水平A 检验项目顺序 本标准相应的条 I AQ1 A组 外观检查 B组 衰减测量 6.4.1 隔离度测量 6.4.2 注:I为检验水平,AQL为允许质量水平 d)拒收批 对不符合要求的检验批称为拒收批,对拒收批可进行返工,以纠正缺陷或筛选去除失效产品,然后 应提交返工批按加严检验作重新检验,并应清楚标志为重新检验批 8.2.2周期检验 周期检验包括对样品进行表6中C组和/或D组检验 应相互维持检验周期,以便在D组周期情况 下由D组检验代替C组检验 检验一经成功完成,以结构类似元器件而提交的全部规格产品,将获得周 期检验批准 周期检验试样 a 被检验样品应是本标准规定的整件光环行器,试验应为鉴定中所采用的同样规格的产品,并为当前 生产中采用的设备、工艺和生产程序生产的产品 b样本 按表6中规定的样本从检验试样中随机抽取试样,在完成C0”或“D0”组检验后,其他各组的试样 应从“C0”或“D0”组试样中随机抽取 c检验 按表6规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检验,检验样品应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 表6周期质量检验程序表 评定水平A 检验项目顺序 相应方法 C0组检验 1? 外观检查 24 C1组检验 12 衰减测量 6.4.1 24 隔离度测量 6.4.2" C2组检验 串扰测量 6.4.3 偏振相关损耗测量 6.4.4 24 偏振模色散测量 6.4.5 回波损耗测量 6,4.6 C3组检验 低温试验 7.2.1 高温试验 7.2.2 24
GB/T184782001 表6完 评定水平A 检验项目顺序 相应方法 温度循环试验 7.2.3 湿热试验 7.2.4 D0组检验 外观检查 48 组检验 D1 衰减测量 6.4. 12 48 隔离度测量 6.4.2 D2组检验 串扰测量 6.4.3 48 偏振相关损耗测量 6.4.4 6.4.5 偏振模色散测量 回波损耗测量 6.4.6 D3组检验 低温试验 7.2.l 高温试验 48 7.2.2 温度循环试验 7.2.3 湿热试验 D4组检验 振动试验 7.1.1 48 7.1.2 冲击试验 注,n一样品数,/=以月为单位的周期 检验 光环行器由具有独立职能的质量检验部门按标准要求检验合格并发给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检验分 两类,出厂检验(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 9.1出厂检验 分日常检验和抽样检验两种 9.1.1日常检验 该检验是生产厂家对全部产品进行的检验,其检验数据应随同产品提交给用户,光环行器需要进行 日常检验的项目是;外观、衰减、隔离度 9.1.2抽样检验 它是从批量生产中或不同时期产品中按一定比例抽取完整的产品或样品进行的检验 检验按8.2. 1逐批检验规定进行 型式检验 光环行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进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按质量评定程序中的“周期检验”进行、 见8.2.2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 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别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ff 12
GB/T184782001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安全 10 0.1标志和识别 0.1.1产品上位置允许时应标有永久耐用,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或代号),规格型号、端口 识别和编号 0.1.2规格识别号 详细规范中每一规格应分配一规格识别号,识别号应由分配给的详细规范号,跟着一短线后的首位 数字为详细规范包括的每一器件类型的顺序命名号,接着跟一短线加三位数字和表征评定水平的一个 字母组成 三位数字为每一器件规格的顺序命名号 示例: QCXXo001/GB0001- l-l-o1A 详细规范号 器件类型 规格 评定水平 10.2包装和标志 产品应用盒子包装好,包装盒上应有标志,推荐顺序为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制造厂识别标志; -制造日期编号(年/星期或月; 评定水平 环境类别 10.3运输 当产品需要长途运输时,需用木箱或硬纸箱作外包装,在箱上标明;不能大力抛甩碰、压,应有防雨 防油污标志,以免损坏产品 10.4贮存 光环行器不能放置在磁场、露天或有严重腐蚀的环境中,应放置在- -20C -+70c的温度范圆环境 中贮存 10.5安全 当光环行器在光纤传输系统和/或设备中使用,否则该产品的无盖输出端口或光纤的末端可能会有 危害的辐射 光环行器制造者要给出足够的信息,以便警示系统设计者和用户注意安全,并说明防御的措施和操 作方法 在操作小直径光纤时,要谨防刺伤皮肤,尤其眼晴 在光纤或光纤连接器传输光功率时,除非预先已 得到光输出功率为安全保证时,否则建议操作者不直接观看光纤或光纤连接器端面

太阳电池型号命名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太阳电池型号命名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太阳电池型号命名方法的编号:GB/T2296-2001。太阳电池型号命名方法共有10页,发布于2002-05-012002-05-01实施,代替GB/T2296-1980
海底光缆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底光缆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底光缆规范的编号:GB/T18480-2001。海底光缆规范共有16页,发布于2002-05-012002-05-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