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2506-2017

测风雷达通用规范

Generalspecificationforwind-findingrada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测风雷达通用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测风雷达通用规范的编号:GB/T12506-2017。测风雷达通用规范共有35页,发布于2018-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5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200
  • 实施日期2018-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5页
  • 文件大小1.92M

测风雷达通用规范


国家标准 GB/T12506一2017 代替GB/T12506一1990 测风雷达通用规范 Ceneralspeeificationforwind-findingradar 2017-07-31发布 201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疙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2506一2017 24 质量评定程序 6.1检验分类 24 6.2检验条件 24 6.3鉴定检验 22 27 6.4质量一致性检验 30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30 7.1标志 30 7.2包装 30 7.3运输 7.4贮存 30 参考文献
GB/T12506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2506一1990《测风雷达通用技术条件》,与G;B/T12506一1990相比主要技术内 容变化如下 -对规范的适用范围重新进行了界定,适用于高空气象探测雷达、风廓线雷达(1990年版仅适用 于高空气象探测雷达); 修改了技术要求的标题及内容,增加了风廓线雷达的技术指标要求(见第4章); -修改了试验方法的标题及内容,增加了风廓线雷达的测试方法(见第5章); -按GB/T3784对测风雷达等名词术语进行了定义; 将“X×系统”改为“××分系统”,如;将“天线系统、馈线系统”改为“天线馈线分系统”见4.ll.2.1. 1990年版4.3.2、4.3.3);“发射系统”改为“发射分系乡 分系统”见4.11.2.2,1990年版4.3.4);“接收系 统”改为“接收分系统”(本版4.11.2.3,1990年版4.3.5);“测距显示系统”改为“测距分系统” 见4.11.2.4,1990年版4.3.6);“天线控制系统”改为“天线控制分系统”见4.11.2.5,1990年 版4.3.7);“探空接收机”改为“探空接收分系统”见4.ll.2.6,1990年版4.3.8);“数据处理系 统”改为“数据处理终端分系统”见4.l1.2.8,1990年版4.3.9;“环境条件要求”改为“环境适 应性”见4.12,l990年版4.2) 将“检验规则”改为“质量评定程序”(见第6章;1990年版第6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零八一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安微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春华,王宗全,陈晓辉、,胡蓉、张强,谢柳青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25061990
GB/T12506一2017 测风雷达通用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风雷达(以下简称雷达)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测试方法、质量评定程序及标志,包 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高空气象探测雷达(不含探空仪、回答器、风廓线雷达的设计、生产、检验,是制定产 品规范的依据 本标准不适用于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84电工术语雷达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126492017气象雷达参数测试方法 GB/T25295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JB74A一1998军用地面雷达通用规范 GJB145A一1993防护包装规范 GJB150.1A一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 GJB150.2A一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2部分;低气压(高度)试验 GJB150.3A一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高温试验 GB150.4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4部分;低温试验 GJB150.8A一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8部分:淋雨试验 GJB150.9A一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9部分:湿热试验 GJB150.16A一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6部分;振动试验 G;JB150.18A一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8部分;冲击试验 G;JB179A一1996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 GJB438B2009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规范 G;JB1766雷达装备维修备件包装技术要求 GJB2072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GJB2434军用软件测试与评估通用要求 GJB2786A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 GJB5313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 术语和定义 GB/T378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3784的某些 术语和定义
GB/T12506一2017 3.1 测风雷达winmt-imdingradar" 用来探测大气中的风、温度、压力、湿度等气象要素的雷达,包括高空气象探测雷达、风廓线雷达和 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等 [GB/T3784一2009,定义2.1.2.26 3.2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upper-airmeteorologiealsoundingradar 利用对探空气球所携带的探空仪,回答器或探空仪、反射粑相配合,用来探测高度30knm以下空中 不同高度层的水平风向风速以及温度、,压力、湿度等气象要素的雷达 [GB/T3784一2009,定义2.1.2.27 3.3 风廓线雷达windprofilngradar 用来探测大气风场的雷达,包括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对流层风廓线雷达、平流层风廓线雷达和中层 风廓线雷达等 [GB/3784一2009,定义2.1.2.29] 要求 4.1设计与结构 4.1.1标准化要求 将标准化工作纳人雷达产品研制的全过程: 论证阶段,应提出标准化方面的要求; a b 工程研制阶段,应开展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设计,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须经标准化 审查; 鉴定检验(或设计定型)阶段,应提供标准化审查报告,作为鉴定(或设计定型)检验的基本依据 之 4.1.2可靠性 应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可靠性设计 简化设计,减少产品的复杂性 a b 余度设计,用多于一种的途径完成规定的功能; 降额设计,降低元器件、零部件的故障率; c d 老练筛选,剔除早期失效的元器件 确定关键件和重要件; e fD 贯彻执行软件工程规范,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4.1.3维修性 维修性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 电子分机(组合)应允许带电拉出悬挂、翻转; a b)零件,部件、整件安装位置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应采用组合化(模块化)设计、减少维修内容; c d)应配有自动故障检测设备(BITE),检查诊断准确、快速、简便
GB/T12506一2017 4.1.4保障性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2.4的规定 4.1.5机动性 应符合GJB74A1998中3.2.6的规定 4.1.6环境适应性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2.7的规定 4.1.7经济性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2.8的规定 4.1.8工艺性 应符合GJB74A1998中3.2.9的规定 4.1.9电讯接口与机械连接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2.10的规定 4.1.10材料及元器件的选用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2.11的规定 4.1.11 电磁兼容性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2.12的规定 4.1.12热设计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2.13的规定 4.1.13机械结构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2.14的规定 4.1.14指示灯,按钮、导线颜色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2.15的规定 4.1.15表面涂镀及化学处理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2.16的规定 4.1.16电气装配和机械装配 应符合GJB74A1998中3.2.17的规定 4.1.17外购配套设备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2.19的规定
GB/T12506一2017 4.1.18随机备件、附件,工具,仪表及技术文件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2.20的规定 4.1.19软件设计 软件的设计开发应符合G;JB2786A的规定,软件文档的编制应符合GJB438B2009的规定,软件 的测试应符合GJB2434的规定 4.2外观质量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3的规定 4.3尺寸 雷达各单元的尺寸由产品规范规定 4.4重量 雷达各单元的重量由产品规范规定 4.5颜色 雷达各单元的颜色由产品规范规定 4.6标记与代号 雷达各单元的标记与代号由产品规范规定 4.7维修性 雷达维修性一般要求如下 平均修复时间(MTTR);<0.5h; a b)故障检测率;>90% 4.8人机工程 雷达方舱内人机工程除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3.9的规定外,车厢或方舱内应具有空调等通 风、加热设施,为人员和电子设备提供舒适环境 4.9安全性 4.9.1电气安全 雷达的电气安全设计应符合GB/T25295的要求 一般设计要求如下 a 设备的高压部件应具有高压闭锁装置,打开门盖时,高压应能自动切断 b 对工作在高压电路中的电容器,应设置放电装置,在停机后2、内应放电到36V以下 c 接插件分离时,带有暴露接触脚的一端不应带电; d 当出现异常断电或过压过流情况时,雷达应具有自保护功能 4.9.2机械安全 雷达的机械安全设计应符合GB5083的要求 一般设计要求如下
GB/T12506一2017 外露的运动零、部件均应有防护罩,以防止掉人杂物发生卡滞和伤害人员; a b 运动范围有限制的机构,应有行程止挡开关 4.9.3微波与射线防护 雷达的微波与射线防护一般要求如下: 微波辐射安全要求、微波漏能功率密度应满足GJB5313的要求 a 离机柜5cmm处X射线的强度应不大于0.516C/(kgh) b 4.9.4噪声安全 雷达的噪声安全一般要求如下 电站间噪声不应超过85dB(A),若超过时应对工作人员予以保护; a 发射单死内工作人员位置的噪声应低于0.dB.A b 不带发射单元的工作间内噪声应低于70dB(A) c 4.9.5防火安全 雷达的防火安全一般要求如下: 应使用阻燃材料; b)雷达应配备用于扑救电气设备及油料火灾的灭火器 4.9.6安全警示 设备上高电压、大电流、机械危险的部位应有安全警示标志 4.9.7其他 其他安全要求按合同或协议的规定执行 4.10互换性 所有备件现场更换后即应进人正常工作,而不需要重新调整 相同功能的可更换单元(LRU)应能 互换 4.11性能特性及功能 4.11.1总体性能及功能 4.11.1.1工作频率 测风雷达的工作频率应按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规定,根据产品的要求在P,L、S,C、X波段中选 取,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1.2最大探测距离 4.11.1.2.1高空气象探测雷达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1.2.2风廓线雷达 风廓线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GB/T12506一2017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2000m一3000 a m; b)对流层风廓线雷达:I型为12000m16000m I型为6000m8000m; 平流层风廓线雷达:一般应大于或等于20000m,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1.3最大跟踪距离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1.4最小探测距离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的最小探测距离一般应在150m,200tm,300m中选取,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 规定 风廓线雷达的最小探测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不大于100m a b)对流层风廓线雷达:不大于150m; c 平流层风廓线雷达: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1.5最小跟踪距离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1.6测量精度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的测量精度分为I、I、级,各个级别随机误差均方根值要求如表】所示 表1测量精度要求 精度级别 方位角误差/") <0.06 <0.12 <0.2 仰角误差/(" <0.06 <0.12 <0.2 距离误差/m S15 25 50 4.11.1.7高度分辨力 风廓线雷达的高度分辨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低空不大于60m,高空不大于120 m; a b对流层风廓线雷达:I型低空不大于120m,高空不大于480 m; I型低空不大于120m,高空不大于2410 m; 平流层风廓线雷达;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1.8时间分辨力 风廓线雷达的时间分辨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3波束指向:一般不大于6min,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a 5波束指向:一般不大于10nmin,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1.9径向速度分辨力 风廓线雷达的径向速度分辨力应不大于0.2m/s
GB/T12506一2017 4.11.1.10气象要素的探测范围 雷达气象要素的探测范围应满足下列要求 温度;50C-90C a 湿度:5%RH100%RH b 气压;l060hPa一5hPa 气象要素的探测误差 4.11.1.11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探测误差为 温度:士0.5C; a b 湿度:士5%RH; c 气压;士1.5hPa; d 风向:士5"风速:>25m/s),士10°"(风速:<25m/s); 风速;士1m/s风速;<10m/s),士10%风速:>10m/s) te 风廓线雷达探测误差为: 风向;<10(风速;>6m/s)(RMs) aa b)风速;<1.5m/s(RMS). 4.11.1.12天线控制范围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的天线控制范围应满足下列要求 方位角:0"360” a b)仰角:0"+90',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1.13最低工作仰角 保精度探测时的最低工作仰角应不大于8" 4.11.1.14最大跟踪速度 雷达最大跟踪速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自动跟踪 角度;方位角不小于5(")/s,仰角不小于3(")/s:; 距离:不小于150m/s b 手动跟踪 角度;方位不小于9()/s,仰角不小于6()/s; 距离;不小于2km/s 4.11.1.15最大角跟踪加速度 雷达最大角跟踪加速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方位角:>10(')/s; b)仰角:>7(")/s 4.11.1.16改善因子 雷达改善因子一般应不小于50dB,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GB/T12506一2017 4.11.1.17电源供电及适应性 4.11.1.17.1电源供电 雷达可用单相220V/50Hz或三相380V/50Hz供电,也可用随机配套的发电机组供电 4.11.1.17.2电源适应性 供电电源电压在士10%以内及频率在土2Hz以内变化时,雷达应能正常工作 4.11.1.18开机时间 雷达的开机时间应不大于5" min 4.11.1.19架设、撤收时间 具有机动能力的雷达架设、撤收时间应不大于30nmin 4.11.1.20反射靶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使用的反射粑,按直角边长分为0.35m.0.50m.0.70m.00m.l.40m等五种 规格 通信 4.11.1.21 雷达应具有通信功能,具体要求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分系统性能及功能 4.11.2.1天线馈线分系统 4.11.2.1.1波瓣宽度 雷达波瓣宽度 -次雷达;应不大于3"; a b) 二次雷达:应不大于11.5; 风廓线雷达: c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应不大于8"(移动式不大于10) 对流层风廓线雷达:I型应不大于4.5; 型应不大于7” 4.11.2.1.2斜波束指向角 风廓线雷达的斜波束在东西向和南北向偏离垂直波束应在14?一20"之间指向误差土0.5 4.11.2.1.3副瓣电平 雷达副瓣电平 a 次雷达;应不大于-16dlB b 二次雷达;应不大于-15dB 风廓线雷达: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c
GB/T12506一2017 4.11.2.1.4波瓣交叉点电平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1.5波瓣交叉点斜率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1.6天线增益 雷达天线增益: 一次雷达;一般应不小于35dB,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a 二次雷达一般应不小于23dB,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b 风廓线雷达 c -般应不小于25dB.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边界层:一 对流层I型一般应不小于30.dB,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对流层l型;一般应不小于27dB,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1.7电轴漂移 雷达电轴漂移 a 一次雷达;应不大于0.05"; b)二次雷达;应不大于0.25° 4.11.2.1.8电压驻波比 天馈线的电压驻波比一般应不大于1.5,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2发射分系统 4.11.2.2.1脉冲功率 雷达脉冲功率: 一次雷达:一般应不小于150kw,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a 二次雷达一般应不小于0.3kw,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b 风廓线雷达: c 边界层;一般应不小于1kw,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对流层I型;一般应不小于20kw,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对流层型;一般应不小于6kw,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2.2射频脉冲频谱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2.3射频脉冲包络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2.4脉冲重复频率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GB/T12506一2017 4.11.2.3接收分系统 4.11.2.3.1灵敏度 雷达接收机灵敏度 一次雷达;一般应不大于一100dBmw,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a b 二次雷达:一般应不大于一95dBmw,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风廓线雷达:一般应不大于一106dBmw,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c 4.11.2.3.2中频带宽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3.3动态范围 雷达接收机动态范围: -次雷达自动增益控制动态范围;一般应不小于60dB,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a b)二次雷达动态范围:一般应不小于40dB,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风廓线雷达动态范围;一般应不小于80dB,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3.4灵敏度时间增益控制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3.5相位噪声 -般应不大于一120dBc/Hz@1kHz,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3.6镜频抑制 -般应不小于40dB,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4测距分系统 -次雷达对标定目标的距离标定误差应不大于10m 4.11.2.5天线控制分系统 4.11.2.5.1天线控制方式 4.11.2.5.1.1高空气象探测雷达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的天线转动具备以下控制方式 a) 自动控制; b)手动控制; c 外控镜控制 4.11.2.5.1.2风廓线雷达 风廓线雷达的天线转动具备以下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 a b 手动控制 10
GB/T12506一2017 4.11.2.5.2幅频特性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的天线控制分系统的幅频特性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5.3天线控制灵敏度 天线控制灵敏度应不大于0.02 4.11.2.5.4定向灵敏度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的定向灵敏度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6探空接收分系统 根据配套探空仪的性能制定技术要求,一般应包括以下项目: 中心频率; b 中频带宽; 解调中心频率; c 解调带宽; d 自动频率跟踪AFC范围; AFC跟踪精度; 噪声系数 g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7信号处理分系统 4.11.2.7.1A/D变换器 信号处理分系统A/D变换器 a)A/D位数;应不低于12位; b)A/D采样率;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7.2库长 信号处理分系统库长 边界层;一般应为60m及其倍数; aa b)对流层;一般应为120m及其倍数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7.3库数 信号处理分系统库数 边界层:一般应为100; b)对流层I型;一般应为150, 对流层l型;一般应为100.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7.4相干积累 信号处理分系统相干积累 11
GB/T12506一2017 时域相干积累点数一般应为;8~512 a b)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点数一般应为;128,256,512、1024 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7.5脉冲压缩 -般应采用相位编码、线性调频等脉压形式,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7.6信号处理数据输出 -般应包括功率谱密度分布,信噪比s/N,具体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8数据处理终端分系统 4.11.2.8.1硬件配置 数据处理终端的硬件配置包括主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等,具体要求由产 品规范规定 4.11.2.8.2软件配置 数据终端处理的软件配置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8.3数据处理计算精度 气象要素的计算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高度;<0.lm; b) 风向;<0.1" 风速;<0.1m/s c 其他气象要素的计算精度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8.4数据终端主要功能 4.11.2.8.4.1高空气象探测雷达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终端应具备雷达控制、监测、数据采集和处理等主要功能,一般应包括 具有雷达工作状态和通信状态监测、显示功能; a b) 显示气球飞行轨迹、显示气球升速曲线 自动判别球炸、升速异常、信号异常等; c 雷达高度和气压反算高度数据实时显示,并当两者相差一定数值时要报警; d 能完成地面参数,瞬时观测记录、探空仪参数的自动和人工录人和合格性判定 o 以图形方式直观显示探空信号,并有异常声音报警功能" 在探空过程中显示温、压、湿曲线及数据; 日 h 在探空过程中显示风廓线; 显示等压面、特性层; 浏览任意次所探测的温、压、湿和球坐标数据 具有滤波、平滑、内插、外推数据功能 能完成探空数据的自动录取,实时显示数据曲线和列表,完成气象产品的编报 具有存储回放功能 m 其他由产品规范规定 12
GB/T12506一2017 fD 0.5h间隔风羽图; g)1h间隔风羽图 其他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8.6二次气象产品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应具备温度-对数压力图(T-lgP图)等二次气象产品分析功能 4.11.2.8.7数据格式与文件名约定 由产品规范规定 4.11.2.8.8处理时间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终止探测后,5min内完成数据处理,并打印出各种探测结果报告和气象通报 风廓线雷达一个探测周期后应能输出一组最新数据 4.11.2.8.9外围设备 外围设备应能在产品规范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4.11.2.8.10通信接口 数据处理设备应采用标准通信接口,具备局域网和互联网传输数据功能 4.11.2.9自检分系统 雷达应设有机内自动检测(BIT)功能,故障检测和隔离的采样点设置应落实到可更换单元 BIT 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故障检测率不低于90% a b)虚警率不大于10%; 故障隔离率不低于90% c 4.12环境适应性 4.12.1 高温 雷达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一般应能承受表2中规定的高温环境条件,具体要求由产品规范 规定 表2高温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 贮存温度 使用场所 4045 室内 60,65、70 室外 50,55 4.12.2恒定湿热 雷达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能承受表3中规定的恒定湿热环境条件 14
GB/T12506一2017 表3恒定湿热环境条件 相对湿度 环境温度 试验时间 使用场所 % 室内 9096 30 48、96 95一98 30,35 室外 4.12.3 低温 雷达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能承受表4中规定的低温环境条件 表4低温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 贮存温度 使用场所 室内 0、一10,一20 -40、一45、一50、一55 室外 -35、一40、一45 低气压 4.12.4 雷达在使用过程中应能承受表5中规定的低气压环境条件 表5低气压环境条件 气压值 容差 当量海拔高度 hPal hPa m 765 2000 700 3000 士10 4000 615 500 5500 4.12.5冲击 雷达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能承受表6中规定的冲击环境条件 表6冲击环境条件 峰值加速度 脉冲持续时间 冲击脉冲波形 m/s ms 15o 11 半正弦波 200 后峰锯齿波 15
GB/T12506一2017 4.12.6振动 振动环境试验要求按表7选取 表7振动环境条件 频率范围 低于交越频率时的位移幅值 高于交越频率时的加速度 交越频率 设备类型 Hz Hz mm m/s 固定式 1一35 3.5 10 8.45 5555 15 车载式 5.,5 8.25 8.57 方舱 52005 8.5 25 4.12.7淋雨 测风雷达应能承受下列淋雨环境条件 淋雨强度:l0em/h; a b) 淋雨角度;四侧角45",顶面0"和45; 淋雨时间:1h c 4.12.8跑车 测风雷达的跑车环境条件规定为 土路、醉石路车速为20km/h一30km/hs a 沥青路、混凝土路车速为30km/h40km/h b) 跑车试验总里程为200km,500km、1000km可选,通过土路和碎石路面占总试验里程的比 c 例应不少于60% 4.12.9抗风 雷达的抗风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风速不大于20m/s时,雷达应能保精度工作; 在风速不大于26m/s时,雷达可降低精度工作; b 在风速不大于28m/s时,雷达不应产生永久性形变或损伤 c 架设、撤收时的风速要求,由产品规范规定 4.12.10特殊环境条件要求 产品的防霉菌、防盐雾、防沙尘、防太阳辐射、防核辐射以及其他特殊环境条件要求,由产品规范 规定 4.13连续工作时间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的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8h, 风廓线雷达的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24h 4.14电磁兼容性 由产品规范规定 16
GB/T12506一2017 4.15可靠性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的下限值应不小于200h 风廓线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的下限值0一般应不小于1800h,具体指标由产品规 范规定 测试方法 5.1设计与结构 通过设计评审、专项检查和实际操作、验证,评估雷达的设计与结构质量 5.2外观质量 对雷达的工作状态、运输状态进行目视检查,也可利用钢卷尺、放大镜、色卡等简单器具检查 5.3尺寸 用量具对雷达的尺寸进行测量 5.4重量 用衡器对雷达的重量进行测量 5.5颜色 用色卡或目测 5.6标记与代号 按产品规范规定的方法检验 5.7维修性 按照GJB2072的规定对雷达维修性进行试验与评定,具体方法由产品规范规定 5.8人机工程 主要通过设计评审图样审核进行检查 5.9安全性 按GJB74A1998规定的方法进行 5.10互换性 对可互换的元器件、分机,部件、,功能单元等进行现场互换,评估产品的互换性 5.11性能特性及功能 5.11.1总体性能及功能 5.11.1.1工作频率 按照GB/T12649一2017中5.5规定的方法测试 17
GB/T12506一2017 5.11.1.2最大探测距离 按照GB/T12649一2017中5.1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1.3最大跟踪距离 按照GB/T126492017中5.1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1.4最小探测距离 按照GB/T12649一2017中5.1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1.5最小跟踪距离 按照GB/T126492017中5.1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1.6测量精度 按照GB/T12649一2017中5.2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1.7高度分辨力 具体测试方法由产品规范规定 5.11.1.8时间分辨力 风廓线雷达连续运转时,记录每2条风羽产生的时间间隔,即为时间分辨力 5.11.1.9径向速度分辨力 具体测试方法按产品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5.11.1.10气象要素的探测范围 具体测试方法按产品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5.11.1.11气象要素的探测误差 具体测试方法按产品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5.11.1.12天线控制范围 分别在方位上和俯仰上转动天线,在终端上读出方位角和俯仰角的控制范围 5.11.1.13最低工作仰角 选取适合的场地,采用悬挂系留球的方法 放球至一定高度(大于最低工作仰角),雷达跟踪上气球 悬挂的探空仪,逐步降低气球高度,从雷达瞄准具观察跟踪误差,在刚好满足雷达跟踪精度要求时,记录 对应的仰角,即为雷达最低工作仰角 5.11.1.14最大跟踪速度 按照GB/T126492017中5.3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1.15最大角跟踪加速度 按照GB/T12649-2017中5.4规定的方法测试 18
GB/T12506一2017 5.11.1.16改善因子 按照GB/T12649一2017中5.6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1.17电源供电及适应性 将供电电源的电压分别偏离额定电压+10%和一10%,维持30min,检查雷达是否正常工作 将供电电源的频率分别偏离额定频率十2Hz和一2Hz,维持30min,检查雷达是否正常工作 5.11.1.18开机时间 雷达加电开始计时,,经过高压预热,到雷达发射机正常工作,完成对外辐射电磁波,计时结束 5.11.1.19架设、撤收时间 按照产品规范的要求,在要求的人员和场地条件下,检查架设、撤收具有机动能力的测风雷达的 时间 5.11.1.20反射靶 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 5.11.1.21通信 按产品规范检查规定的通信功能 5.11.2分系统性能及功能 5.11.2.1 波瓣宽度 按GB/T12649一2017中5.9.1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2斜波束指向角 按GB/T126492017中5.13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3副瓣电平 按GB/T12649一2017中5.9.2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4波瓣交叉点电平 按GB/T12649一2017中5.11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5波瓣交叉点斜率 -2017中5.11规定的方法,测量交叉点电平到最大辐射方向电平对应的角度值 按GB/T12649一 按角度、功率电平绘制波瓣交叉点斜率曲线 5.11.2.6天线增益 按GB/T126492017中5.9.3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7电轴漂移 按GB/T12649中5.12规定的方法测试 19
GB/T12506一2017 5.11.2.8电压驻波比 按GB/T12649一2017中5.15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9脉冲功率 按GB/T12649一2017中5.21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10射频脉冲频谱 按GB/T12649一2017中5.20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11射频脉冲包络 按GB/T126492017中5.22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12脉冲重复频率 按GB/T126492017中5,23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13灵敏度 按GB/T12649 207中5.24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14中频带宽 按GB/T126492017中5.27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15动态范围 按GB/T126492017中5.30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16灵敏度时间增益控制 按GB/T126492017中5,.28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17相位噪声 相位噪声的测试框图如图1所示 接收机频综单元 相位噪声测试仪 图1相位噪声测试框图 按图连接、测试 5.11.2.18镜频抑制 镜频抑制的测试框图如图2所示 频谱分析仪 拨收机 图2镜频抑制测试框图 20
GB/T12506一2017 按图连接、测试 5.11.2.19距离标定误差 按GB/T12649一2017中5.39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20天线控制方式 按GB/T12649一2017中5.40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21幅频特性 按GB/T126492017中5.43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22天线控制灵敏度 按GB/T12649一2017中5.42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23定向灵敏度 按GB/T12649一2017中5.44规定的方法测试 5.11.2.24探空接收分系统 检验方法参照GB/T126492017中5.24一5.35的规定,具体由产品规范规定 5.11.2.25A/D变换器 通过设计评审评估 5.11.2.26库长 通过设计评审评估 5.11.2.27库数 通过设计评审评估 5.11.2.28相干积累 通过设计评审评估 5.11.2.29脉冲压缩 通过设计评审评估 5.11.2.30信号处理数据输出 通过设计评审评估 5.11.2.31硬件配置 对照产品规范或订购合同中的设备清单进行检查 5.11.2.32软件配置 对照产品规范或订购合同的规定进行检查 21
GB/T12506一2017 5.11.2.33数据处理计算精度 通过设计评审评估 5.11.2.34数据终端主要功能 对照产品规范或订购合同的规定进行检查 5.11.2.35一次气象产品 对照产品规范或订购合同的规定进行检查 5.11.2.36二次气象产品 对照产品规范或订购合同的规定进行检查 5.11.2.37数据格式与文件名约定 通过设计评审评估 5.11.2.38处理时间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用钟表计时,测量从雷达探测结束至开始打印的时间 风廓线雷达用钟表计时,测量雷达一个探测周期后输出一组最新数据 5.11.2.39外围设备 检验方法由产品规范规定 5.11.2.40通信接口 检验方法由产品规范规定 5.11.2.41自检分系统 按产品规范规定的自检点进行故障模拟,通过雷达自检分系统检测的结果判断故障检测率、虚警 率、隔离率 5.12环境试验 5.12.1检验项目 环境试验中,初始检验中间检测和最后检测项目由产品规范规定 5.12.2高温 按GJB150.3A一200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5.12.3恒定湿热 按GJB150.9A一200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5.12.4低温 按GJB150.4A200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22
GB/T12506一2017 5.12.5低气压 按GJB150.2A一200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5.12.6冲击 按GJB150.18A200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5.12.7振动 按GJB150.16A一200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5.12.8淋雨 按GJB150.8A200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5.12.9跑车 按GJB74A一1998中4.7.12.7规定的方法进行 5.12.10抗风 按照订购合同或产品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5.12.11特殊环境条件要求 按照订购合同或产品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5.13连续工作时间 按照产品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 5.14电磁兼容性 按照产品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5.15可靠性 按照产品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5.16包装检验 5.16.1 包装 按照产品规范包装设计文件,对照实物进行检查 5.16.2装箱 按照产品规范、包装设计文件、,装箱图和装箱清单等,对照实物进行检查 5.16.3标志 按照产品规范和包装设计文件,目视逐项检查设备和包装箱上的标志 23
GB/T12506一2017 质量评定程序 6.1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为: 鉴定检验(见6.3); a b 质量一致性检验(见6.4. 6.2检验条件 本标准的检验条件为: a 除另有规定外,应按GJB150.1A一2009中3.1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进行所有检验 b在生产厂调试场自然环境下检验,所有仪器仪表精度应符合GJB150.1A一2009中3.4的要 求,并在检验有效期内 6.3鉴定检验 6.3.1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检验 技术鉴定、设计定型或生产定型时; a 设计重大改进,重要原材料,元器件及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时 b 6.3.2样品数量 全数检验 6.3.3检验项目 鉴定检验一般在设备研制完成后在工厂进行,具体检验项目见表8 表8检验项目和要求 质量一致性检验 要求的 测试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鉴定检验 章条号 的章条号 A组B组C组D组 设计与结构 4.l 5.1 外观质量 4.2 5,2 尺寸 4.3 5.3 4.4 5.4 重量 颜色 4.5 5.5 标记与代号 4.6 5.6 维修性 4.7 5.7 人机工程 4.8 5.8 安全性 4.9 5,.9 5,1o 互换性 4.l0 24
GB/T12506一2017 表8(续》 质量一致性检验 要求的 测试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鉴定检验 章条号 的章条号 A组B组 C组D组 1 工作频率 4.ll.1.1 5.l1.1.1 最大探测距离 12 4.l1.l.2 5.l1.l.2 4.11.1.3 5,11.1.3 最大跟踪距离 13 14 最小探测距离 4.ll.1.4 5.l1.l.4 15 最小跟踪距离 4.l1.l.5 5,1l1.1.5 16 测量精度 4.11.1,6 5.11.1.6 17 4.11.1.7 5.11.1.7 高度分辨力 18 时间分辨力 4.ll.1.8 5.11.l.8 径向速度分辨力 A.1l.1.9 5.l1l.l.9 19 20 4.11.1.10 5.11.1.10 气象要素的探测范围 21 气象要素的探测误差 4.11.1.11 5,11.1.11 天线控制范围 22 4.l1.1.12 5.l1.l.12 4.11.1.13 23 最低工作仰角 5.11.1.13 24 最大跟踪速度 4.11.1.14 5.11.1.14 25 最大角跟踪加速度 4.1l.1.15 5,l1.1.15 26 改善因子 .l1.1.16 5,l1.1.16 .11.1.17 5.l1.1.17 电鄙供电及适应性 28 开机时间 4.11.1.18 5.l1.1.18 29架设、撤收时间 4.l1.1.19 5.l1.l.19 30 4.l1.1.20 5.11.1.20 反射粑 31 4.11.1.21 5,11.1.21 通信 波瓣宽度 4.ll.2.1. 5.l1l.2.1 32 斜被束指向角 4.l1.2.1.2 5,11.2. 33 4.l1.2.1.3 5.11.2. 34副瓣电平 5.11.2.4 35 波瓣交叉点电平 4.l1.2.1.4 4.l1.2.1.5 36 波瓣交叉点斜率 5,l1.2.5 37 5.11.2.6 天线增益 4.ll.2.l.6 电轴漂移 4.11.2.1.7 5.11.2.7 38 39 电压驻波比 4.ll.2.1.8 5.11.2.8 25
GB/T12506一2017 表8(续 质量一致性检验 要求的 测试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鉴定检验 章条号 的章条号 A组B组 C组D组 40 脉冲功率 4.ll.2.2.1 5.11.2.9 射频脉冲频谱 4 4.l1.2.2.2 5.l1.2.10 42 4.11.2.2.3 5.11.2.11 射频脉冲包络 43 脉冲重复频率 4.l1.2.2.4 5.11.2.12 44 灵敏度 4.11.2.3.1 5,l1.2.13 45 中频带宽 4.11.2.3.2 5.11.2.14 46 动态范围 4.11.2.3.3 5.11.2.15 4" 灵敏度时间增益控制 4.ll.2.3.4 5.11.2.16 相位噪声 5.1l.2.17 48 4.l1.2.3.5 49 4.11.2.3.6 5,11.2.18 镜频抑制 50 距离标定误差 4.11.2.4 5,11.2,19 5 天线控制方式 4.ll.2.5.l 5.ll.2.20 2 幅频特性 4.11.2.5.2 5.11.2.21 53 天线控制灵敏度 4.11.2.5.3 5.11.2.22 5 定向灵敏度 4.11.2.5. 5.l1.2.23 55探空接收分系统 4.l1.2.6 5,l1.2.24 56 4.1l1.2.7. 5.11.2.25 AD变换器 57 库长 4.11.2.7.2 5.11.2.26 58库数 4.l1.2.7.3 5.ll.2.27 59 4.11.2.7. 5,11.2.28 相干积累 6o脉冲压缩 4.11.2.7.5 5,11.2.29 61 4.11.2.7.6 5.1l.2.30 信号处理数据输出 硬件配置 4.ll.2.8.l 5,l1.,2.31 62 63 4.11.2.8.2 5,l1.2.32 软件配置 6 数据处理计算精度 4.11.2.8.3 5.11.2.33 4.11.2.8.4 5.l1.2.34 65 数据终端主要功能 4.11.2.8.5 5.l1.2.35 -次气象产品 66 67 4.11.2.8.6 二次气象产品 5,11.2.36 68数据格式与文件名约定 4.ll.2.8.7 5.11.2.37 26

测风雷达通用规范GB/T12506-2017

测风雷达是一种用于监测大气中风速、风向等参数的设备。它广泛应用于风电行业、气象科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根据国家标准GB/T12506-2017《测风雷达通用规范》,测风雷达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 1.测量精度高:在风速为0~35m/s之间能够达到3%~5%的测量精度。
  • 2.响应速度快:对于风速变化的响应时间应不超过1秒。
  • 3.可靠性高:工作稳定可靠,数据准确可靠,长期不需要进行校准。
  • 4.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气象条件下的测风任务。

此外,GB/T12506-2017还规定了测风雷达的技术参数、测试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技术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测量范围、分辨率、响应时间、重复性等。测试方法包括测量误差的测试、零偏的测试等。

实际上,除了国家标准GB/T12506-2017之外,还有其他相关标准对测风雷达进行规范。比如ISO/IEC 17025:2005《测试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一般要求》,用于规范实验室的能力验证和认可;IEC 61400-12-1:2017《风能发电机组 第12-1部分:测量和评估风能资源》等。

总之,测风雷达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监测设备,能够为各个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在使用时,应该根据相应的规范进行选择、安装和校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风雷达通用规范的相关资料

    和测风雷达通用规范类似的标准

    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的编号:GB/T34300-2017。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共有8页,发布于2017-10-01
    气象雷达参数测试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气象雷达参数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气象雷达参数测试方法的编号:GB/T12649-2017。气象雷达参数测试方法共有43页,发布于2018-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