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5875-2010

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

Guidelineforsegmentatingandmonitoringtheinhabitableareaoflocustandgrasshopperingrasslan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的编号:GB/T25875-2010。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共有8页,发布于2011-06-012011-06-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4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30
  • 实施日期2011-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287.45KB

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


国家标准 GB/T25875一2010 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 Guidelimeforsegmentaingandmonmitorimg theinhabitaleareaoflocusandgrasshopperingrassland 2011-01-10发布 2011-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5875一2010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淮起草单位;全国畜牧总站、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淮主要起草人;负旭疆、高松、董永平、单丽燕、苏红田,张泽华、杜桂林
GB/T25875一2010 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原蛆虫宜生区划分的工作程序,宜生区监测的内容和基本技术要求,确立了宜生区 划分的原则和类型划分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宜生区监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槲本标淮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798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NY/T1233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NY/T1578草原蝗虫调查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草原蝗虫grasslandloeustandgrasshopper 在草原上发生、分布的直翅目蝗总科和蚱总科昆虫的总称 宜生区inhabitablearea 适宜于某种(类)草原蛆虫生长发育的区域 该区域应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态环境,草原蛆虫能形 成一定种群数量,可能形成为害 3 3. 宜生指数inhabitabilitindex;IH 表示生态因子对某种(类)草原蝗虫生长发育和种群发展的影响程度的量化值 宜生区划分 数据准备 地面抽样数据 收集整理多年地面调查数据,包括抽样样点的地理位置、草原蝗虫种类、龄期和数量、海拔高度、坡 度、坡向、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草原类型,土壤类型、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 >10C有效积温等信息 地面调查应按附录A的要求选择调查路线和设置样地应按照NY/T1578 的要求采集草原蝗虫种类、龄期和数量等虫情信息,应按照NY/T1233的要求采集其他信息 4.1.2专题图件 参照附录B,收集行政区划、土壤类型、草原类型、地上生物量、数字高程、温度、降水和土壤温湿度 等基础图件 图件格式应符合GB/T17798的规定 4.2计算宜生指数 4.2.1量化地面抽样数据 根据草原蝗虫种群数量和为害次数对草原蝗虫发生程度进行量化,量化值见表1
GB/T25875一2010 依据不同生态因子对草原蝗虫发生的影响程度,对各项生态因子地面抽样数据进行量化,定性数据 分属性量化,定量数据分区间量化,量化范围为05,数值越大表示草原蛆虫发生程度越严重 表1草原蝗虫发生程度量化值 草原虫发生情况 发生程度量化值 未见 有分布,从未形成为害 近20年中有1个年份形成为害 近10年中有1至2个年份形成为害 近10年中有3至4个年份形成为害 近10年中有5个年份(含)以上形成为害 4.2.2建立宜生指数模型 利用地面抽样数据,使用多元回归等方法,建立生态因子和草原蛆虫发生程度量化数据间的宜生指 数模型 4.2.3计算宜生指数图 按照4.2.1的量化方法生成各生态因子的量化栅格图,应用宜生指数模型进行栅格图空间运算,生 成宜生指数图 宜生区划分 在宜生指数图上依据表2的分级划分宜生区 表2草原蝗虫宜生区分级 宜生区分级标准 宜生区名称 草原蝗虫宜生区特征说明 宜生指数(IH) -级宜生区 IH>4 非常适合蝗虫生长发育,是蝗虫经常为害的区域 二级宜生区 3GB/T25875一2010 子的动态 监测方法按NY/T1233执行 5.3更新宜生区 根据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结果更新宜生区数据和图件 5 编制报告 报告格式参见附录C
GB/T25875一2010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草原蝗虫宜生区地面调查 A.1确定调查线路 根据调查区域内草原类型、地形特点和蝗虫历史发生情况规划调查线路 线路应穿越调查区内主 要的地貌单元和草原类型,如生物分布垂直变化明显,按垂直分布方向设置调查线路 A.2样地设置原则 根据蛆虫种类,种群密度,草原类型的变化以随机方法确定样地,样地间距离不大于10km 对于 垂直分布型区域,样地随垂直分布带宽度设置,每一垂直分布带可至少视为一个样地 每个样地调查 3个~6个样点,调查蛆虫种类,龄期和密度数据时每样点重复3次 ? 样地数量 A, 调查区域内样地数量见表A.1 表A.1草原蝗虫地面调查样地数量 样地数量/个 区域面积S/hm >10 S3000 30005 70002o 1300050 S>66000 >60
GB/T25875一201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比例尺要求 表B.1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比例尺要求 区域 最小比例尺要求 全国 1:4000000 1:1000000 省级 地级 1500000 重点区域或县级 ;250000
GB/T25875一2010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草原蝗虫宜生区监测报告格式 根据监测内容及本标准的规定编写报告,可综合撰写总报告或分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及格式应按以 下规格编写 C.1监测目标 根据任务,按照本标准,确定实施工作的目标 监测区域 明确任务实施的区域,给出分布图和地理位置 C.3监测内容 按照规程的主要内容,阐明任务内容的细节 监测结果(针对宜生区划分或监测内容的结果数据和图件 监测结果包含如下内容;监测数据及其分析;精度验证分析;监测工作中使用的各项原始数据、结果 数据和编制的图表,图件;注明监测人及上报时间 C.5现状分析 分析宜生区的现状及其原因 C.6趋势分析 针对监测内容,分析草原蝗虫相关方面的发展趋势 建议 针对监测结果,提出有关草原蝗虫监测与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报告撰写者 监测报告应署撰写者单位名称和完成人姓名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01部分:抗生理盐水性能的测定(梅森瓶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01部分:抗生理盐水性能的测定(梅森瓶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01部分:抗生理盐水性能的测定(梅森瓶法)的编号:GB/T24218.101-2010。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01部分:抗生理盐水性能的测定(梅森瓶法)共有4页,发布于2011-06-012011-06-01实施
牛早期胚胎性别的鉴定巢式PCR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牛早期胚胎性别的鉴定巢式PCR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牛早期胚胎性别的鉴定巢式PCR法的编号:GB/T25876-2010。牛早期胚胎性别的鉴定巢式PCR法共有6页,发布于2011-06-012011-06-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新疆细毛羊

三江白猪

秦川牛

内江猪

中国西门塔尔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