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868-2015

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Anti-counterfeitingofD9ingmatrixcodegenerato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1868-2015。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共有25页,发布于2016-0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9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310
  • 实施日期2016-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5页
  • 文件大小532.34KB

以图片形式预览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

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318682015 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 防伪技术条件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anti-eounterfeitingof D9ingmatrixcodlegenerator 2015-09-11发布 2016-01-01实施 中毕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厘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1868一2015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 要求 -般性能 5.1 5.2功能和性能 5.3安全性能 5.3.1产品安全 5.3.2密码算法的使用安全 5.3.3密钥的管理安全 5.3.4设备环境安全 5.3.5加密设备的正确使用 5.3.6DUID唯一性 5.,3.7隐形信息编码生成的正确性 5.4D9ing码的符号质量、符号生成 ,.4.1Ding码的符号质量 5.4.2D9in码的图形生成 5.5数据库及数据接口 5.6D9ing码生成的一致性 5.7D9ing码密码适用 试验方法 -般性能试验 6.2功能和性能试验 6.3安全性能试验 6.3.I产品安全试验 6.3.2密码算法的使用试验 密钥的管理安全试验 6.3.3 设备环境安全试验 6.3.4 6.3.5加密设备的正确使用试验 6.3.6DUD唯一性试验 6.3.7隐形信息编码生成的正确性试验 6.4D9ing码的符号质量、符号生成试验 6.4.1D9ing码的符号质量试验 6.4.2D9ing码的符号生成试验
GB/T31868一2015 6.5数据库及数据接口试验 6.6D9ing码生成的一致性试验 6.7D9ing码密码适用核验 检验规则 7.1 -般规定 7.2检验分类 7.3定型检验 7.4交收检验 7.5例行检验 标志、包装、运输 8.1标志 8.2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般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 A.1设计要求 A.1.1硬件要求 A.l.2软件要求 AI3外观相结传 A.1.4电源适应能力 A.1.5电磁兼容性 A.1.6环境条件 可靠性 A.1.8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试验方法 A.2.1外观和结构检查 A.2.2直流电源适应能力试验 A.2.3电线组件试验 A.2.4电磁兼容性试验 A.2.5环境试验 A.2.6振动试验 12 A.2.7冲击试验 12 A.2.8碰撞试验 12 A.2.9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 12 A.2.10可靠性试验 1 A.2.11有毒有害物质试验 附录B(规范性附录)检查程序编制原则和技术要求 B.1检查程序编制原则 B.2检查程序总要求 B.3对各模块的一般要求 B.3.1部件检查程序 B.3.2接口检查程序 附录c(规范性附录D9ing码的符号质量 1
GB/T31868一2015 C.1符号质量评级 15 C.1.1概述 15 C. .1.2D9ing码功能图形的质量评级 15 附录D(规范性附录故障的分类与判据 D.1故障定义和解释 17 D.2故障分类 1 D.3关联故障判据 1 1" D.4非关联故障判据 1s 参考文献 图c1D9imng码功能图形 15 表1检验项目 表A.1气候环境适应性 表A.2振动适应性 表A.3冲击适应性 表A.4碰撞适应性 10 表A.5运输包装件跌落适应性 16 - . 表C.1D9ing码一条边的质量等级评定 16 表C.2D9ing码一个校正图形的质量等级评定 业
GB/T31868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GB/T317702015《D9ing矩阵图码防伪技术条件》和GB/T318692015《D9ing矩阵 图码识别仪防伪技术条件》为配套使用标准 本标准由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鼎九信息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吉林省通程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密码管理 局,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国家防伪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钞钞券设计制版有限公司、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勇、于学东,林斌、金宏波、李增欣、李智虎、罗鹏、蒋庆生、林江恒、杨永健、 刘永江、程海燕、蒋才平、杨国明、刘颖
GB/T31868一2015 引 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专利 -种防伪图码生成系统专利 专利号;Z1.201220358458.0、一种防伪图码读取系统专利专利号:Z1201220358460.8、一种防伪图码 标签专利专利号;Z1.201220414273.7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的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 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 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 相关信息可通过以 下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于学东,杨永健、林斌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东朝阳路570号5楼 邮政编码:130021 联系人:林斌 联系电话:0431-85653085 邮箱;tongcheng2000@vip.sina.com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 利的责任
GB/T31868一2015 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 防伪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D9ing矩阵图码(以下简称D9ing码)生成器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D9ing码生成器的制造、试验和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099.1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421.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GB/T2422环境试验试验方法编写导则术语和定义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e;振动(正弦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4857.2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2部分:温湿度调节处理 GB/T4857.5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4943.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5080.7 GB/T5271.14信息技术词汇第14部分;可靠性、可维护性与可用性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9254 GB/T9813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电器附件电线组件和互联电线组件 GB15934 GB/T1761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人电流<16A (GB17625.l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二维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GB/T23704 GB/T26125 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镐、六价铬、多潦联苯和多潦二苯醛)的测定 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31770一2015D9ing矩阵图码防伪技术条件 术语和定义 GB/T31770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31868一2015 3.1 边框frame D9ing码最外一圈区域 3.2 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D9ingmatrixcodegenerator D9ing码专用生成设备 分类 按含有加密技术的种数分为具有A类2种和B类2种加密技术的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 具体 内容如下 A类是指包含对称密钥加密技术;A1,含隐形信息编码、数字水印;A2,不含隐形信息编码、数 a 字水印 b)B类是指不包含对称密钥加密技术;B1,含隐形信息编码、数字水印;B2,不含隐形信息编码、 数字水印 要求 5.1 -般性能 -般性能要求主要包括;设计要求、,外观和结构、电源适应能力,电磁兼容性,环境条件、,可靠性、有 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见附录A 5.2功能和性能 产品的功能和存储容量的性能及其参数,应在产品标准或随机资料中规定 5.3安全性能 5.3.1产品安全 产品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4943.1的规定 5.3.2密码算法的使用安全 密码算法的使用安全要求内容包括: 使用的密码算法应得到国家密码管理局的批准 a 使用具有国家商用密码产品型号的加密设备 b 5.3.3密钥的管理安全 密钥的管理安全要求内容包括: a)对密钥必须实施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b)密钥的生产,使用,保存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密钥必须在安全的环境下存储和使用 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除公钥外,密钥均不能出现 c 在加密设备的安全保护区域外 5.3.4设备环境安全 设备环境安全要求内容包括
GB/T31868一2015 a)需安装监控和门禁设备,以监视确认进人设备运行环境的工作人员及身份 b密钥管理系统需要布署安装在具有符合规定的电子屏蔽环境中 c 密钥生成系统需同时两人输人用户名和密码才能启动;制作过程中,一人操作,一人审核,两人 经手才能够完成操作 d)严格限制任何移动式存储设备在设备间的使用 5.3.5加密设备的正确使用 加密设备按正确的方法进行使用 5.3.6DUD唯一性 D9ing码生成器输出的9ing码具有唯一的DUID 5.3.7隐形信息编码生成的正确性 隐形信息编码信息与D9ing码内信息要正确匹配 9ine码的符号质量,符号生成 5.4.1D9ing码的符号质量 D9ing码符号按GB/T23704中规定的矩阵式二维条码印制质量测试准则进行质量评级 5.4.2D9ing码的图形生成 D9ing码的图形生成要求见GB/T31770一2015中的A.1.2.3. 5.5数据库及数据接口 提供完整的API,满足不同的接口需求 5.69ing码生成的一致性 D9ing码生成器应能生成GB/T31770一2015中规定的D9ing码 9ing码密码适用 5.7 D9ing码生成器是商用密码产品,其型号命名和使用应满足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产品使用管 理规定》的要求 试验方法 -般性能试验 6.1 -般性能试验见A.2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温度;15C一35C 相对湿度;25%一75% 大气压;86kPa一106kPa
GB/T31868一2015 6.2功能和性能试验 按产品随机资料中规定的各项功能、性能,软件配置和文档逐项进行检查,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若通过运行检查程序(企业提供测试软件)检查产品的功能,则应从头至尾运行检查程序一遍,检查程序 编制原则与技术要求见附录B 产品对配置软件的支持能力的检查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6.3安全性能试验 6.3.1产品安全试验 按GB4943.1的有关规定进行 6.3.2密码算法的使用试验 检验加密设备和防伪图码生成器是否具有商用密码型号证书 6.3.3密钥的管理安全试验 检验密钥管理系统是否符合参考文献[1][2][4]的要求 6.3.4设备环境安全试验 实地考察设备环境是否符合参考文献[1][2]的要求 6.3.5加密设备的正确使用试验 对加密设备的初始化、权限管理(添加管理员、用户等),用户登录,密码算法的加密,解密、签名、验 签情况检验 6.3.6DUID唯一性试验 对DAing码生成器输出的Dnn 码数据进行检验,确定DUID的唯一性 A 6.3.7 隐形信息编码生成的正确性试验 通过专业识读设备识读确定隐形信息编码信息的正确性,并与通过专业识别仪识读D9img码内的 信息进行比对校验,以确定隐形信息编码信息与D9ing码内信息的正确匹配 6.4D9ing码的符号质量、符号生成试验 6.4.1D9ing码的符号质量试验 D9ing码符号质量试验见附录c 6.4.2D9ing码的符号生成试验 成功生成码图 6.5数据库及数据接口试验 用专用的测试软件进行测试 6.6D9ing码生成的一致性试验 由D9ing码生成器生成10000个D9ing码,用专用设备进行测试
GB/T31868一2015 D9ing码密码适用核验 6.7 核验D9ing码生成器商用密码产品型号 检验规则 7. -般规定 产品在定型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和生产过程中应按本标准和产品标准中的补充规定进行检验, 并应符合这些规定的要求 7.2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为 定型检验 a b)质量一致性检验 各类检验项目和顺序分别按表1的规定 若产品标准中有补充检验的项目,应将其列人表1中相 应位置 表1检验项目 质量一致性检验 检验项目 定型检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逐批检验 周期检验 外观和结构 A.l.3 A.2.1 A.1.4 电源适应能力 A.2.2 电磁兼容性 A.1.5 A.2.4 温度下限 A.1.6,1 A.2.5,2 温度上限 A.1.6,1 A.2.5.3 恒定湿热 A.1.6.1 A.2.5.4 -般性能 振动 A.l.6.2 A.2.6 冲击 A.l.6.2 A.2.7 碰撞 A.2.8 A.l.6.2 A.l.6.2 A.2.9 运输包装件跌落 可靠性 A.1.7 A.2.1o 井 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 A.1.8 A.2.11 功能性能 5.2 6.2 产品安全 5,3.l 6,3. 密码算法的使用 5.3.2 6.3.2 密钥的管理安全 6.3.3 5,3,3 安全性能 5.3,4 设备环境安全 6.3.4 加密设备的正确使用 5.3.5 6.3.5 DUID唯一性 5.3.6 6.3.6
GB/T31868一2015 表1(续 质量一致性检验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定型检验 逐批检验 周期检验 隐形信息编码生成 5.3,7 6.3.7 安全性能 的正确性 D9ing码的符号质量 5,4.l 6.4.l D9ing码 的符号质 量、符号 5.4.2 6.4.2 in码的符号生成 生成 数据库及数据接口 5.5 6.5 D9ing码生成的一致性 5.6 6.6 D9ing码密码适用 5.7 6.7 注;“”表示应进行的检验项目,“”表示不检验项目,“井”表示可选检验的项目 在逐批检验和周期检验中,安全检验仅作接地连续性,接触电流和抗电强度3项 7.3定型检验 7.3.1产品在定型时应通过定型检验 7.3.2定型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的质量检验部门或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或委托的质量检验单位负责 进行 7.3.3定型检验中的可靠性鉴定试验的样品数根据产品批量、试验时间和成本确定,其余检验项目的 样品数量为2台 7.3.4检验后要提交定型检验报告 7.4交收检验 7.4.1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全数交收检验,检验中,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返修后重新进 行检验 若再次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该台产品被判为不合格产品 交收检验中性能检查和外观结构 检查两项,允许按GB/T2828.1进行抽样检验,产品标准中应具体规定抽样方案和拒收后的处理方法 7.4.2交收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进行 7.5例行检验 7.5.1连续生产的产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例行检验 7.5.2例行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质量检验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定或委托的质量检验单位负责进行 根据订货方的要求,制造单位应提供该产品近期的例行检验报告 7.5.3例行检验样品应在交收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其中的可靠性验收检验项目的样品数根据产 品批量,试验时间和成本确定,其余检验项目的试验样品数为2台 7.5.4例行检验中检验项目的故障判定和计人方法按附录D规定执行 除可靠性验收试验外,其余项 目的故障处理按以下规定进行 检验中出现故障或任一项通不过时,应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 告 经修复后应重新做该项检验 之后,再顺序做以下各项检验,如再次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在查 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再经修复后,则应重新进行各项例行检验 在重新进行检验中又出现
GB/T31868一2015 某一项通不过的情况时,则判该产品通不过例行检验 经例行检验中的环境试验的样品,应印有标记,一般不应作为正品出厂 7.5.5检验后要提交例行检验报告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标志 产品出厂时在外包装或产品合格证上应标有产品名称;产品规格、数量、批号;生产者名称,地址;生 产日期;产品生产所依据的标准编号,名称;商用密码产品型号证书;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标注 的内容,并喷刷或粘贴运输标志,运输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8.2包装、运输、贮存 包装,运输、贮存按GB/T9813中的规定执行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应符合国家密码管理局对商用密码产品生产,销售管理的相关规定
GB/T31868一201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般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 A.1设计要求 A.1.1硬件要求 设计产品时,应进行可靠性、维修性、易用性、软件兼容性、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性设计 如果设计系 列化产品,应遵循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和向上兼容的原则,并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硬件系统应留有 适当的逻辑余地,硬件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自检功能 同时使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定的商用密码产品加 密设备 A.1.2软件要求 产品配置的软件应与说明书中的描述相一致,并应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的要求 产品配置的软件应与系统的硬件资源相适应,除系统软件,部分驱动软件或增配的应用软件外,还 应配有相应的检查程序 对同一系统产品的软件应遵循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中文化和向上兼容的 原则 A.1.3外观和结构 A.1.3.1产品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和污迹等 表面涂层均匀,不应起泡,龟裂脱 落和磨损,金属零部件无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 A.1.3.2产品表面说明功能的文字、符号、标志应清晰、端正、牢固,并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A.1.3.3产品的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可插拔部位应可靠连接,开关、按钮和其他控制部件应灵活可 靠,布局应方便使用 外接插头应符合GB/T2099.1的规定 A.1.4电源适应能力 A.1.4.1交流供电的产品,应能在220V士22V,50Hz士1Hz条件下正常工作 A.1.4.2直流供电的产品,应能在直流电压标称值的(100士5)%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直流电压标称值 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对电源有特殊要求的单元应在产品标准中加以说明 A.1.4.3电线组件应符合GB15934的规定 A.1.5电磁兼容性 A.1.5.1无线电骚扰 产品的无线电骚扰应符合GB9254的限值要求 在产品标准中应明确规定选用A级或B级的无 线电骚扰限值 A.1.5.2谐波电流 产品的谐波电流应符合GB17625.1中对D类的限值要求
GB/T31868一2015 A.1.5.3抗扰度 产品的抗扰度应符合GB/T17618的规定 A.1.6环境条件 A.1.6.1气候环境适应性应符合表A.1的规定 气候环境适应性 表A.1 参数 气候条件 工作 10~35 温度/' 贮存运输 -4055 工作 35%80% 相对湿度 贮存运输 20%一93%(40C 大气压/kP 86~106 A.1.6.2机械环境适应性应符合表A.2、表A.3,表A.4和表A.5的规定 表A.2振动适应性 试验项目 试验内容 参数 频率范围/Hz 535 初始和最后振动响应检查 扫频速度/oct/min 1 驱动振幅/mm 0,15 驱动振幅/mm 0.15 定频耐久试验 持续时间" /min 10士0.5 5一355 频率范围/H2 0.15 驱动振幅/mm 扫频耐久试验 扫频速度/oct/min) <1 循环次数 注:表中驱动振幅为峰值 表A.3冲击适应性 蜂值加速度/( 脉冲持续时间/ 冲击波形 'm/s /ms 300 11 半正弦波 表A.4碰撞适应性 峰值加速度/m/s' 脉冲持续时间/ms 碰撞次数 碰撞波形 100 1000 半正弦波
GB/T31868一2015 表A.5运输包装件跌落适应性 包装件质量(m)/kg 跌落高度/mmm m<10 800 1020 600 2050 200 A.1.6.3特殊环境条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A.1.7可靠性 采用平均失效间隔工作时间(MTBF)衡量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产品的m值(MTBF的不可接受值)不得低于10000h A.1.8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适用时,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应符合GB/T26572的要求 A.2试验方法 A.2.1外观和结构检查 用目测法和有关检测工具进行外观和结构检查 A.2.2直流电源适应能力试验 从标称值电压向正方向调节直流电源电压,使其偏离标称值十5%,运行检查程序一遍,受试样品工 作应正常;从标称值电压向负方向调节直流电源电压,使其偏离标称值一5%,试运行检查程序一遍,受 试样品工作应正常 从标称值电压同时向正负方向调节直流电源电压,使其偏离标称值土5%,运行检查程序一遍,受试 样品工作应正常 A.2.3电线组件试验 按GB15934的规定进行 A.2.4 电磁兼容性试验 A.2.4.1无线电骚扰 按GB9254的规定进行 A.2.4.2谐波电流 按GB17625.1的规定进行 l0
GB/T31868一2015 A.2.4.3抗扰度 按GB/T17618的规定进行 A.2.5环境试验 A.2.5.1一般要求 环境试验方法的总则、术语和定义应符合GB/T2421.l,GB/T2422的有关规定 以下各项试验中,规定的初始检测和最后检测,统一按A.1.3进行外观和结构检查,并进行检查程 序一遍,工作应正常 当结构一体化产品中装人的某些设备,对其试验方法有特殊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予以说明 A.2.5.2温度下限试验 A.2.5.2.1工作温度下限试验 按GB/T2423.1“试验Ab”进行 受试样品需进行初始检测 严酷程度取表A.1中规定的工作温 度下限值 加电运行检查程序2h,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 恢复时间为2h A.2.5.2.2 贮存运输温度下限试验 按GB/T2423.1“试验Ab”进行 严酷程度取表A.1中规定的贮存温度下限值 受试样品在不工 作条件下存放16h 恢复时间为2h,并进行最后检测 为防止试验中受试样品结霜和凝露,允许将受试样品用聚乙烯薄膜密封后进行试验 必要时还可 以在密封套内装吸潮剂 A.2.5.3 温度上限试验 A.2.5.3.1工作温度上限试验 按GB/T2423.2“试验Bd”进行 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严酷程度取表A.1中规定的工作温度 上限值 加电运行检查程序2h,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 恢复时间为2 贮存运输温度上限试验 A.2.5.3.2 按GB/T2423.2“试验Bb”进行 严酷程度取表A.1中规定的贮存运输温度上限值 受试样品在 不工作条件下存放16h 恢复时间为2h,并进行最后检测 A.2.5.4恒定湿热试验 A.2.5.4.1工作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 按GB/T2423.3中“试验Cab”进行,严酷程度取表A.1中规定的工作温度、湿热上限值,受试样品 须进行初始检测 试验持续时间为2h 在此期间加电运行检查程序,工作应正常 恢复时间为2h, 并进行最后检测 A.2.5.4.2贮存运输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 按GB/T2423.3中“试验Cab”进行,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 严酷程度取表A.1中规定的贮存 运输温度,湿热上限值,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48h 恢复时间2h,并进行最后检测 1l1
GB/T31868一2015 A.2.6振动试验 A.2.6.1试验说明 按GB/T2423.10中“试验Fe"进行 受试样品按工作位置固定在振动台上,进行初始检测 受试 样品在不工作状态下,按表A.2规定值,分别对3个互相垂直的轴线方向进行振动 A.2.6.2初始振动响应检查 试验在给定频率范围内,在一个扫频循环上完成 试验过程中记录危险频率,一个试验方向上最多 不超过4个危险频率 A.2.6.3定频耐久试验 用初始振动响应检查中记录的危险频率进行定频试验,如果两种危险频率同时存在,则不能只选其 中一种 在试验规定频率范围内如无明显危险频率,或危险频率超过4个,则不做定频的耐久试验,仅做扫 频耐久试验 A.2.6.4扫频耐久试验 按表A.2给定的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作为一次循环 按表A.2规定的循环次数进行, 已做过定频耐久试验的样品不再做扫频耐久试验 A.2.6.5最后振动响应检查 对于已做过定频耐久试验的受试样品需做此项试验,对于作过扫频耐久试验的样品,可将最后一次 扫频试验作为振动响应检查 本试验需将记录的共振频率与初始振动响应检查记录的共振频率相比 较,若有明显变化应对受试样品进行修整,重新进行该项试验 试验结束后,进行最后检测 A.2.7 冲击试验 按GB/T2423.5“试验Ea”进行,受试样品需进行初始检测,安装时要注意重力影响,按表A.3规定 值,在不工作条件下,分别对3个互相垂直轴线方向各进行一次冲击 试验后进行最后检测 A.2.8碰撞试验 对受试样品进行初始检测,将运输包装件处于准备运输状态,按GB/T4857.2的规定进行预处理 4h 将运输包装件按GB/T4857.2的要求和本标准表A.4的规定值进行碰撞试验,分别对3个互相垂 直轴线方向进行碰撞 试验后按产品标准的规定检查包装件的损坏情况,并对受试样品进行最后检测 A.2.9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 对受试样品进行初始检测,将运输包装件处于准备运输状态,按GB/T4857.2的规定进行预处理 4h 将运输包装件按GB/T4857.5的要求和本标准表A.5的规定值进行跌落试验,要求六面三棱一角 各跌落一次 试验后按产品标准的规定检查包装件的损坏情况,并对受试样品进行最后检测 12
GB/T31868一2015 A.2.10可靠性试验 A.2.10.1试验条件 为确定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试验周期内综合应力规定如下 电应力;受试样品在输人电压标称值(220V)的士10%变化范围内工作(直流供电产品电压变化为 土5%) 一个周期内各种条件工作时间的分配为;电压上限25%,标称值50%,电压下限25% 温度应力;受试样品在一个周期内由正常温度(具体值由产品标准规定)升至表A.1规定的温度上 1C/ 限值再回到正常温度 温度变化率的平均值为0.7C/min /min,或根据受试样品的特殊要求选 用其他值 在一个周期内,保持在上限和正常温度的持续时间之比应为1:1左右 一个周期称为一个循环,在总试验期间内循环次数不应小于3次 每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应不大于 0.2m,规定可接受的无故障时间),电应力和温度应力应同时施加 A.2.10.2试验方案 可靠性试验按GB/T5080.7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的方案由产品标准规定 在 整个试验过程中,应运行检查程序,故障的判据和计人方法见附录D,并只统计关联故障数 A.2.10.3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应持续到总试验时间及故障数均能按选定的试验方案作出接收或拒收判决时截止 多台 受试样品试验时,每台受试样品的试验时间不得小于受试样品的平均试验时间的一半 A.2.11有毒有害物质试验 按GB/T26125的规定进行 13
GB/T31868一2015 附 录B 规范性附录 检查程序编制原则和技术要求 B.1检查程序编制原则 本附录提出的检查程序是指生产厂使用的,用以严格检查产品各个硬件组成部分的综合程序 它 应提供容易暴露各个硬件部分出现故障的测试方法,调人方便,使用灵活,便于人工控制和选择,并可及 时显示被检查部分的工作状态,对于故障状态提供清晰的显示和打印结果 B.2检查程序总要求 检查程序总要求如下 调人和启动方便,可以选择检查项目和控制运行次数,既可连续检查,也可单项或几项组合 检查 在检查程序运行中,应及时给出运行正确的信息和正在受检部位工作状态的信息 b e)检查结束标志要明显.故障信息应明确 B.3对各模块的一般要求 B.3.1部件检查程序 能够完成对产品各个组成硬件进行正常工作的检测 B.3.2接口检查程序 接口检查程序按产品硬件系统的基本输人输出系统所能管理的硬件资源范围进行检查,若产品或 基本硬件只有资源的一部分,则其余部分可使用“模拟部件”代替实连硬件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应对所 提供的数据和控制信号进行检查 14
GB/T31868一2015 附 录c 规范性附录 D9ing码的符号质量 C.1符号质量评级 C.1.1概述 符号质量评级内容分为: D9ing码符号采用GB/T23704中规定的矩阵式二维条码印制质量测试准则进行质量评级 a 评级参数包括符号译码、符号反差、调制比,轴向不一致性、网格不一致性、未使用的纠错以及 b 固有图形污损,其中固有图形污损的质量评级方法如c.1.2 c.1.2D9ing码功能图形的质量评级 C.1.2.1图形区域及质量等级 D9ing码需评级的功能图形区域包括;边框、校正图形格式信息区域,功能图形的质量等级为以上 3个区块质量等级的最低值 见图C.1 说明: 校正图形 边框 格式信息区域 图c.1D9ing码功能图形 C.1.2.2边框质量评级 D9ing码的边框共4条边,对每条边统计错误模块的总数和最大的连续错误模块数 根据错误模 块个数占总个数的百分比和最大连续错误模块数这两个参数,基于表C.1确定该边的质量等级 15
GB/T31868一2015 表c.19ing码一条边的质量等级评定 最大连续错误模块数 错误模块百分比 等级 0% 3% 6% 10% >10% D9ing码4条边质量等级的平均值作为9ing码边框的质量等级,如果需要可以对该数值取整 C.1.2.3校正图形质量评级 对D9ing码的每个校正图形,统计校正图形中颜色读取错误的模块总数,基于表C.2确定该校正图 形的质量等级 表C.2D9ing码一个校正图形的质量等级评定 等级 错误模块数 D9ing码所有校正图形质量等级的平均值作为D9ing码校正图形的质量等级,如果需要可以对该 数值取整 C.1.2.4格式信息质量评级 D9ing码共有4个格式信息区域,对每个格式信息区域统计该区域的错误模块数,基于表C.2确定 该区域的质量等级 D9ing码4个格式信息区域质量等级的平均值作为格式信息区域的总质量等级,如果需要可以对 该数值取整 -次扫描获得的符号译码、符号反差、调制比、轴向不一致性、网格不一致性,未使用的纠错以及固 有图形污损各参数等级的最低值为单次扫描等级 符号等级为从不同角度进行的5次扫描获得的单次扫描等级的算术平均值 两次扫描译码获得的 数据不同时,符号等级为0 符号等级按质量高低以4.01.0的数字形式表示,小数点后应保留一位 l6
GB/T31868一2015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故障的分类与判据 D.1故障定义和解释 按GB/T5271.14规定的故障定义,出现以下情况之任一种均解释为故障 a)受试样品在规定条件下,出现了一个或几个性能参数不能保持在规定值的上下限之间 b)受试样品在规定应力范围内工作时,出现了机械零件、结构件的损坏或卡死,或出现了元器件 的失效或断裂,而使受试样品不能完成其规定的功能 D.2故障分类 故障类型分为关联性故障(简称关联故障)和非关联性故障(简称非关联故障) 关联故障是受试样品预期会出现的故障,通常都是由产品本身条件引起的 它是在解释试验结果 和计算可靠性特征值时必须要计人的故障 非关联故障则是受试样品出现非预期的故障,这类故障不是受试样品本身条件引起的,而是试验要 求之外引起的,非关联故障在解释试验结果和计算可靠性特征值时不计人 但应在试验中做记录,以便 于分析和判断 D.3关联故障判据 关联故障判据内容包括 a)必须经更换元器件,零部件或设备才能排除的故障; D 损耗件(如电池等)在其寿命期内发生的故障; 需要对接插件、电缆等进行修整,以消除短路和接触不良,方可排除的故障; c d)在试验过程中需要重新对硬磁盘进行格式化才能排除的故障; 出现造成测试和维护使用人员的不安全或危险或造成受试样品和设备严重损坏而必须立即中 止试验的故障 一旦出现此类故障,应立即做出拒收判定; 程序的偶然停运或运行失常,但无须做任何维修和调整,再经启动就能恢复正常,这种偶然的 跳动故障,凡积累数达3次者(指同一受试样品),计为一次关联故障,不足3次者均做非关联 故障处理; 不是同一因素引起而同时发生两个以上的关联故障,则应如数计人 如果是同一因索引起的 则只计一次 承担确认试验的检验单位,根据故障情况和分析结果,有资格认定某种故障为关联故障 D.4非关联故障判据 非关联故障判据内容包括 a)从属性故障 由于受试样品中某一元器件、零部件失效或出现设备故障而直接引起受试样品另一相关元器件或 零部件的失效而造成的,或者由于试验条件已超出规定的范围(如突然断电、电网电压和频率的变化、温 17
GB/T31868一2015 湿度变化、严重的机械环境和干扰等)而造成的故障 b误用性故障 由于操作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故障,如安装不当,施加了超过规定的应力条件,或者按产品标准的 规定允许调整的部件,没有得到正确的调节而造成的故障 e诱发性故障 在检修期间,因为维修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故障 d 承担确认试验的检验单位,根据故障情况和分析结果,有资格认定某种故障为非关联故障 18
GB/T31868一2015 参 考 文献 [1]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3号,1999年10月7日 [2]商用密码产品使用管理规定(国家密码管理局公告第8号,2007年3月24日 [3]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2009年3月1日 [4]电子签名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 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GB/T31868-20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商品防伪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市场秩序方面,防伪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就是一种优秀的防伪技术工具。

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是一款基于大数据分析,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的防伪技术产品。该技术可以对商品进行数字化编码,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验证真伪,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安全、放心地购买商品。

根据GB/T31868-2015标准,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的防伪技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产品可靠性高。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算法,包括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对商品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的数字化编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2. 防伪手段多样。该技术支持多种防伪手段,如二维码扫描、RFID识别等方式,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验证方式。
  3. 防伪平台安全可靠。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使用了多重加密技术,保障了防伪平台的安全可靠性。
  4. 易于使用。该技术的使用非常简单,只需在商品上打印二维码即可,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验证商品真伪,操作便捷、方便。

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的出现,为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更加稳定、公正的市场关系。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和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类似的标准

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防伪技术条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防伪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防伪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1869-2015。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防伪技术条件共有18页,发布于2016-01-01
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的编号:GB/T10303-2015。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共有7页,发布于2016-08-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