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92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Informationtechnology-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deviceperformancetestmethods-Testmethodsforsystemperformanc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的编号:GB/T29272-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共有26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L7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5.040
  • 实施日期2013-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6页
  • 文件大小518.21KB

以图片形式预览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国家标准 GB/T29272一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 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Informationtechnology一Radiofrequeneyidentifieationdevieeperformaneetest methods一Testmethodsforsystemperformance 2012-12-31发布 2013-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9272一2012 目 次 前言 范围 术语和定义 符号 被测设备分类 测试要求 移动式系统测试方法 固定单天线系统测试方法 门式天线系统测试方法 隧道式天线系统测试方法 附录A(资料性附录)固定单天线系统测试报告模板 参考文献 2:
GB/T29272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物品编码中心、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自动 化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文峰、耿力、洪卫军、夏嫌娜、李书芳、谭杰,赵洪胜、赵辰、鄱若
GB/T29272一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 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射频识别设备的系统性能测试的一般要求,还规定了移动式系统、固定单天线系统、 门式天线系统和隧道式天线系统的测试项目、测试布置、测试步骤和测试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射频识别设备系统性能的评估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radio-fr" identific: n;RFID 射频识别 requency ntionm; 在频谱的射频部分,利用电磁合或感应合,通过各种调制和编码方案,与射频标签交互通信唯 -读取射频标签身份的技术 2 2 射频识别标签radiofrequeneyidentificationtag 射频标签radio-fr ees ueneytag 用于物体或物品标识,具有信息存储功能、能接收读写器的电磁场调制信号,并返回响应信号的数 据载体 2.3 读写器 reader/writer 询问器interrogator 种用于从射频标签获取数据和向射频标签写人数据的电子设备,通常具有冲突仲裁,差错控制、 信道编码、信道解码、信源编码、信源译码和交换源端数据等过程 2 射频识别系统radiofrequeneyidentificeationsystem -种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系统,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读写器以及一个或者多个标签,其中,数据传输 通过对电磁场载波信号的适当调制实现 2.5 前向链路forwardlink 下行链路downlink 从读写器到射频标签的通信信道 2.6 返回链路returnlink 上行链路uplink 从射频标签到读写器的通信信道
GB/T29272一2012 2.7 ide 标签标识符tag ntifier;TID en 标签制造商或用户定义的标识标签的代码 2.8 识别 identify 分辨射频标签的过程,使读写器能与射频标签进行唯一寻址通信 注:应用数据尚未被访问 读read 从已识别的射频标签总体中取出信息的射频标签事务处理过程,包括单字节和多字节事务处理 2.10 写 write 向已识别的射频标签总体存人信息的射频标签事务处理过程,包括单字节和多字节事务处理 注;具有验证功能 2.11 识别距离identificationdistance 在规定的条件下,读写器能够有效识别射频标签时读写器天线几何中心和射频标签(群)几何中心 之间的最大间距 12 2. 读距离readdistanee 在规定的条件下,读写器能够有效读射频标签时读写器天线几何中心和射频标签(群)几何中心之 间的最大间距 2.13 写距离writedistanee 在规定的条件下,读写器能够有效写射频标签时,读写器天线几何中心和射频标签(群)几何中心之 间的最大间距 2.14 识别范围identifieationrange 在规定的条件下,读写器能够有效识别射频标签时,读写器天线和射频标签之间的最大空间区域 2.15 读范围read range 在规定的条件下,读写器能够有效读射频标签时,读写器天线和射频标签之间的最大空间区域 2.16 写范围writerange 在规定的条件下,读写器能够有效写射频标签时,读写器天线和射频标签之间的最大空间区域 2.17 识别率identifyperentage 拾取率pick rate 读写器能够正确识别射频标签数与射频标签总数的百分比 注:受到通过速度、标签方向,标签总数等因素的影响 2.18 读取率 readpercentage 读写器能够正确读取标签数据的射频标签数与射频标签总数的百分比 注,受到通过速度,标签方向标签总数等因素的影响
GB/T29272一2012 2.19 写入率 writepercentage 读写器能够正确写人标签数据的射频标签数与射频标签总数的百分比 注:受到通过速度、标签方向、标签总数等因素的影响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D -标签几何中心与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距离 D -门式和隧道式系统中两个天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被测设备分类 4 移动式系统 读写器天线位置在使用中不固定 4.2固定单天线系统 读写器天线位置在使用中固定,读写器天线可以是一个全双工天线,也可以是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半 双工天线 4.3门式天线系统 -种包含至少两个天线的系统,天线被安装在相互平行的两个立面上,两个立面之间具有预定的距 离,标签在这两个天线之间通过 隧道式天线系统 -种包含至少三个天线的系统,其中至少两个天线被安装在相互平行的两个立面上,至少有一个天 线被安装在水平面上,标签在这三个天线之间通过 测试要求 5.1测试项目选择 可以根据射频识别系统产品的组成、工作方式和应用要求选择测试项目 5.2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一般包含 a)标签 读写器和天线 b 5.3标准大气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应在下列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测试 a 温度:15C一35C; b)相对湿度(RH):20%80%;
GB/T29272一2012 大气压:测试场所气压 射频环境 测试应在可控的射频环境中进行 测试前应对射频环境进行测量 被测系统工作频段内的噪声水 平应低于一80dBm 5.5预处理 测试对象应在测试环境中存放24h后再进行测试 5.6默认允差 除非另有规定,所给出量值的默认允差为士5% 5.7测量不确定度 应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5.8识别测试 测试过程中以读写器获取标签唯一标识符为准 5.9读写测试 测试数据采用0xAA和0x55分别进行 除非另有要求,读写操作对存储器用户区第一个地址和最 后一个地址进行;如对其他存储地址进行测试,应在测试报告中注明 5.10速度测试 对于所有速度测试,应保证标签在读写器的工作范围内保持恒定的速度 测试过程中应将读写器 设置为重复发送命令的模式 5.11标签贴附材料 标签应贴在实际应用的材料上 5.12通信参数 应依据标签符合的空中接口标准对测试对象的不同通信参数情况进行测试 5.13标签排列 当采用两个以上的标签进行测试时,这组标签构成标签群 标签群的几何排列可以是一维、二维和 三维,分别见图1,图2和图3 在规定的几何排列中标签的间距应是一致的 标签的间距应是相邻标 签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 标签的最小间距应不小于标签天线长度最大值的2倍 图1 -维标签排列
GB/T29272一2012 图2二维标签排列 图3三维标签排列 5.14长度采样步长 距离和范围测试应对系统的识别过程、读数据过程和写数据过程分别进行 为了控制采样点的数 量,缩短测试时间,可对不同的系统选取合适的采样步长,具体数值见表1 表1采样步长 标签与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距离(D) 步长值 D<5cm 1.0mm" 5 cm10m 1.0mm 5.15速度采样步长 移动速度测试应对系统的识别过程,读数据过程和写数据过程分别进行 为了控制采样点的数量 缩短测试时间,可对不同的系统选取合适的采样步长,具体数值见表2
GB/T29272一2012 表2速度初始值和步长值 系统 速度初始值(建议 速度步长值 135kHz以下无源标签系统 1cm/s 1cm/s 13.56MHz无源标签系统 0.1m/s 0.1m/s 840MHz一845MHz无源标签系统, 920MHz925MHz无源标签系统, 0.1m/s 0.1m/s 2.45GHz无源标签系统 433MHz有源标签系统 0.1m/s;5km/h(车载时 0.1m/s;5knm/h(车载时 2.45GHz有源标签系统 0.1m/s;5km/h(车载时 0.1m/s;5km/h(车载时 5.16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宜至少包括如下信息 a)测试环境:测试地点、温度、湿度和电磁噪声等; b 标签;标签标识符,空中接口协议等; 读写器;读写器标识符,天线特性,读写器与天线连接方式等; D 前向链路:工作频率、发射功率、调制方式、编码方式、信息速率,读写器命令等; 反向链路;工作频率、发射功率、调制方式,编码方式、信息速率、,标签响应等 注,对于无源标签,反向链路不包括发射功率 测试结果;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方差和测量不确定度、以及标签数量、标签群排列形 式,标签方向和贴附材料等 固定单天线系统测试报告模板参见附录A 移动式系统测试方法 6.1操作距离 6.1.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确定移动式系统读写器天线前方识别距离,读距离和写距离 6.1.2测试布置 移动式系统操作距离测试的布置见图4 读写器 标签 线 读写器移动方向 X轴正方向 图4移动式系统操作距离测试布置
GB/T29272一2012 测试平台水平放置 读写器天线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可移动部件上 将一个标签固定在测试平台的 固定部件上 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的方向为最佳耦合方向 6.1.3测试步骤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将读写器放置在大于识别距离期望值的某处,读写器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确保 读写器不能解码标签返回的任何响应 b) 读写器按照表1规定的步长向标签移动; e)读写器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验证通信链路是否建立; 注:通信链路建立意味着读写器能正确识别标签(或读标签或写标签》 D 如果通信链路未建立,则重复b);如果通信链路成功建立,则连续发送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 写命令)5次,验证每次通信链路是否建立; 如果5次中有一次通信链路未建立,则重复b);如果5次通信链路均成功建立则记录该 距离; 继续将读写器向标签移动,直到标签所处位置为止,记录各采样点测试结果 fD 6.1.4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给出测试结果的最大值作为识别距离(或读距离或写距离) 6.2操作范围 6.2.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确定移动式系统读写器天线前方的识别范围,读范围和写范围 6.2.2测试布置 移动式系统操作范围测试的布置见图5 天 标签 读写器 读写器移动方向 线 读写器举移动方向 平面 X-Y z 读写器移动方向 标签 渎写器 -读写器移动方向 b)X-Z平面 图5移动式系统操作范围测试布置
GB/T29272一2012 测试平台水平放置 读写器天线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可移动部件上 将一个标签固定在测试平台的 固定部件上 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的方向为最佳耦合方向 6.2.3测试步骤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a)读写器放置在识别距离处(或读距离处或写距离处),该距离是6.1中测试的结果; b 读写器在Y-Z平面上沿Y轴或乙轴的正方向或负方向移动一个步长,步长按表1确定; c读写器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验证是否建立了通信链路; 注,通信链路建立意味着读写器能正确识别标签(或读标签或写标签》. 如果通信链路未成功建立,则记录上一个成功建立的位置;如果通信链路成功建立,则连续发 dD 送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5次,验证每次通信链路是否建立; 如果5次通信链路都成功建立,则重复b);如果5次中有一次通信链路未建立,则记录上一个 通信链路成功建立的位置 fD 如果确定完Y-乙平面的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则将读写器按照表1规定的步长移向 标签,然后重复b),直到标签所处位置为止 6.2.4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将测试结果中通信链路成功建立的空间区域作为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 6.3多标签访问能力 6.3.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确定移动式系统读写器天线前方的多标签访问能力,包括识别,读和写一组静态标签的 能力 6.3.2测试布置 移动式系统多标签访问测试的布置见图6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读写器 标签 标签 标签 范围 图6移动式系统多标签访问能力测试布置 测试平台水平放置 读写器天线固定在测试平台上的可移动部件上 标签群放置在系统的识别范 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内 标签群的排列见5.13,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的方向为最佳合方向 6.3.3测试步骤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GB/T29272一2012 读写器应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分别记录识别率(或读取率或写人率)为80%、 90%和100%时所用的时间; b)如果标签识别率(或读取率或写人率)不到100%,则测试应在5T或预定时间到达后停止 注“T"表示识别(或读取或写人)80%的标签所用的时间 测试应根据应用要求对标签群在不同的位置、各种儿何排列形式、各种方向等情况重复进行 6.3.4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记录最大识别率(或读取率或写人率)及所用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出识别率(或 读取率或写人率)为80%,90%和100%时所用时间,记录标签数量、位置、排列和方向等参数 6 移动速度 6.4.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确定移动式系统读写器天线前方标签可被识别,读和写时的最大移动速度 6.4.2测试布置 移动式系统移动速度测试的布置见图7 读写器和天线移动方向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读写器 标签 标签 标签 图7移动式系统移动速度测试布置 测试平台水平放置 读写器天线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可移动部件上 将一个标签或标签群固定在测 试平台的固定部件上,标签群的排列见5.13 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的方向为最佳耦合方向 读写器 沿Y轴方向移动,读写器移动时应保证标签或标签群处于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内 读写器在 识别或读或写)标签前应被加速至某一预定速度,并保证在其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经过标签 时保持恒定的移动速度 6.4.3测试步骤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读写器连续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并验证通信链路是否建立; a 注,通信链路建立意味着读写器能正确识别或读或写)标签 b)将读写器加速至表2中规定的初始速度,并使标签处于识别范围内(或读范围内或写范围内). 验证通信链路是否建立,重复5次 如果5次通信链路均成功建立,则记录此时的速度;如果有一次通信链路不存在,或已达到应
GB/T29272一2012 用要求的速度,则测试停止 d按表2规定的步长增加读写器移动速度后重复b); 测试可根据应用要求对标签群在不同的位置、排列形式和不同方向重复进行 6.4.4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给出测试结果的最大值作为移动识别速度(或移动读速度或移动写速度),并记录标签 数量、位置,排列和方向等参数 固定单天线系统测试方法 7.1操作距离 7.1.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确定固定单天线系统读写器天线前方识别距离.读距离和写距离 7.1.2测试布置 固定单天线系统距离测试的布置见图8 标签 读写器 红 标签移动方向 正方向 图8固定单天线系统操作距离测试布置 测试平台水平放置 读写器天线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固定部件上 将一个标签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可 移动部件上 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的方向为最佳耦合方向 7.1.3测试步骤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a)将标签放置在大于识别距离期望值的某处,读写器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确保读 写器不能解码标签返回的任何响应 b 标签按照表1规定的步长向读写器移动; 读写器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验证通信链路是否建立; c 注,通信链路建立意味着读写器能正确识别标签(或读标签或写标签》. d)如果通信链路未建立,则重复b);如果通信链路成功建立,则连续发送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 写命令)5次,验证每次通信链路是否建立 如果5次中有一次通信链路未建立,则重复b);如果5次通信链路均成功建立,则记录该 距离; 继续将标签向读写器移动,直到读写器所处位置为止,记录各采样点测试结果 10o
GB/T29272一2012 7.1.4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给出测试结果的最大值作为识别距离(或读距离或写距离) 7.2操作范围 7.2.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确定固定单天线系统读写器天线前方的识别范围,读范围和写范围 7.2.2测试布置 固定单天线系统范围测试的布置见图9 标签 读写器 标签移动方向 标签移动方向 X-Y平面 a 天 标签 标签移动方向 线 读写器 标签移动方向 b)x-Z平面 图9固定单天线系统操作范围测试布置 测试平台水平放置 读写器天线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固定部件上 将一个标签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可 移动部件上 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的方向为最佳耦合方向 7.2.3测试步骤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a)标签放置在识别距离处(或读距离处或写距离处),该距离是7.1中测试的结果; b 标签在Y-Z平面上沿Y轴或乙轴的正方向或负方向移动一个步长,步长按表1确定; c)读写器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验证是否建立了通信链路; 注,通信链路建立意味着读写器能正确识别或读或写)标签 d)如果通信链路未成功建立,则记录上一个成功建立的位置;如果通信链路成功建立,则连续发 送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5次,验证每次通信链路是否建立; 如果5次通信链路都成功建立,则重复b);如果5次中有一次通信链路未建立,则记录上一个 通信链路成功建立的位置; 1l
GB/T29272一2012 f 如果确定完Y-Z平面的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则将标签按照表1规定的步长移向读 写器天线;然后重复b),直到读写器天线所处位置为止 7.2.4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将测试结果中通信链路成功建立的空间区域作为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 7.3 多标签访问能力 7.3.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确定固定单天线系统读写器天线前方的多标签访问能力,包括识别读和写一组静态标签 的能力 7.3.2测试布置 固定单天线系统的多标签访问能力测试的布置见图10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标签 标签 读写器 标签 范围 图10固定单天线系统多标签访问能力测试布置 测试平台水平放置 读写器天线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固定部件上 标签群放置在系统的识别范围 或读范围或写范围)内 标签群的排列见5.l3,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的方向为最佳耦合方向 7.3.3测试步骤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读写器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分别记录识别率(或读取率或写人率)为80%、 a 90%和100%时所用的时间 b)如果标签识别率(或读取率或写人率)不到100%,则测试应在5Two或预定时间后停止 注“T”表示识别率(或读取率或写人率)为80%时所用的时间 测试应根据应用要求对标签群在不同的位置,各种几何排列形式、各种方向等情况重复进行 7.3.4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记录最大识别率(或读取率或写人率)及所用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出识别率(或 读取率或写人率)为80%,90%和100%时所用时间,记录标签数量、位置、排列和方向等参数 移动速度 7.4.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确定固定单天线系统读写器天线前方标签可被识别,读和写时的最大移动速度 12
GB/T29272一2012 7.4.2测试布置 固定单天线系统移动速度测试的布置见图11 标签或标签群移动方向 标密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读写器 标签标签标签 图11固定单天线系统移动速度测试布置 测试平台水平放置 读写器天线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固定部件上 将一个标签或标签群固定在测试 平台的可移动部件上;标签群的排列形式见.13 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的方向为最佳糊合方向 标 签沿Y轴方向移动,标签或标签群移动时应确保其儿何中心应处于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内 标签在进人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前应被加速至某一预定速度,并保证在其穿过识别范围(或读 范围或写范围)时保持恒定的移动速度 7.4.3测试步骤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a)读写器连续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并验证通信链路是否建立; 注通信链路建立意味着读写器能正确识别或读或写)标签 b)将标签加速至表2中规定的初始速度,穿过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验证通信链路是否 建立,重复5次 如果5次通信链路均成功建立,则记录此时的速度;如果有一次通信链路不存在,或已达到应 用要求的速度,则测试停止; d按表2规定的步长增加标签移动速度后重复b) 测试可根据应用要求对标签群在不同的位置、排列形式和不同方向重复进行 7.4.4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给出测试结果的最大值作为移动识别速度或移动读速度或移动写速度),并记录标签 数量、位置、排列和方向等参数 门式天线系统测试方法 多标签访问能力 8.1.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确定门式天线系统读写器天线之间的多标签访问能力,包括识别,读和写一组静态标签的 13
GB/T29272一2012 能力 8.1 2 测试布置 门式天线系统的多标签访问能力测试的布置见图12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X-Y'平面 图12门式天线系统多标签访问能力测试布置 测试平台水平放置 读写器天线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固定部件上 标签群放置在系统的识别范围 (或读范围或写范围)内 标签群的排列见5.13,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的方向为最佳耦合方向 8.1.3测试步骤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a)读写器应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分别记录识别率(或读取率或写人率)为80%、 90%和100%时所用的时间; b如果标签识别率(或读取率或写人率)不到100%,则测试应在5T%或预定时间后停止 “丁T"表示识别到或完成读操作或完成写操作)0%的标签所用的时间 注 测试应根据应用要求对标签群在不同的位置,各种几何排列形式.各种方向等情况重复进行 8.1.4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记录最大识别率及所用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出识别率(或读取率或写人率)为 80%,90%和100%时所用时间,记录标签数量、位置、排列和方向等参数 8.2移动速度 8.2.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确定门式天线系统的标签可被识别,读和写时的最大移动速度 8.2.2测试布置 门式天线系统移动速度测试的布置见图13 14
GB/T29272一2012 标签或标签群移动方向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图13门式天线系统移动速度测试布置" 测试平台水平放置 读写器天线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固定部件上 将一个标签或标签群固定在测试 平台的可移动部件上,标签群的排列形式见5.13 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的方向为最佳合方向 标 签沿Y轴方向移动,标签或标签群移动时应确保其儿何中心应处于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内 标签在进人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前应被加速至某一预定速度,并保证在其穿过识别范围或读 范围或写范围)时保持恒定的移动速度 3 8.2. 测试步骤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a)读写器连续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并验证通信链路是否建立; 注:通信链路建立意味着读写器能正确识别或读或写)标签 b)将标签加速至表2中规定的初始速度,穿过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验证通信链路是否 建立,重复5次 如果5次通信链路均成功建立,则记录此时的速度;如果有一次通信链路不存在,或已达到应 用要求的速度,则测试停止; 按表2规定的步长增加标签移动速度后重复b d 测试可根据应用要求对标签群在不同的位置、,排列形式和不同方向重复进行 8.2.4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给出测试结果的最大值作为移动识别速度(或移动读速度或移动写速度),并记录标签 数量、位置、排列和方向等参数 隧道式天线系统测试方法 多标签访问能力 g.1.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确定隧道式天线系统的多标签访问的能力,包括识别,读和写一组静态标签的能力 9.1.2测试布置 隧道式天线系统多标签访问测试的布置见图14 15
GB/T29272一2012 天线I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2 标签 标签 标签 天线1'" X-Y平面 图14隧道式天线系统标签访问能力测试布置 测试平台水平放置 读写器天线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固定部件上 标签群放置在系统的识别范围 或读范围或写范围)内 标签群的排列见5.13,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的方向为最佳耦合方向 g.1.3测试步骤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读写器应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分别记录识别率(或读取率或写人率)为80%、 90%和100%时所用的时间 b)如果标签识别率(或读取率或写人率)不到100%,则测试应在5Tw或预定时间后停止 注 "表示识别到或完成读操作或完成写操作)80%的标签所用的时间 T" 测试应根据应用要求对标签群在不同的位置、各种几何排列形式、各种方向等情况重复进行 9.1.4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记录最大识别率及所用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出识别率(或读取率或写人率)为 80%,90%和100%时所用的时间,记录标签数量、位置、排列和方向等参数 9.2移动速度 g.2.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确定隧道式天线系统的标签可被识别读和写时的最大移动速度 9.2.2测试布置 隧道式天线系统移动速度测试的布置见图15 16
GB/T29272一2012 天线I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2 标签 标签 标签 天线1" a)X-Z平面 标签或标签群移动方向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b X-Y平面 图15隧道式天线系统移动速度测试布置 测试平台水平放置 读写器天线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固定部件上 将一个标签或标签群固定在测试 平台的可移动部件上,标签群的排列形式见5.13 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的方向为最佳耦合方向 标 签沿Y轴方向移动,标签或标签群移动时应确保其儿何中心应处于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内 标签在进人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前应被加速至某一预定速度,并保证在其穿过识别范围(或读 范围或写范围)时保持恒定的移动速度 g.2.3测试步骤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读写器连续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并验证通信链路是否建立; a 注通信链路建立意味着读写器能正确识别或读或写)标签 b)将标签加速至表2中规定的初始浊度,穿过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验证通信链路是否 建立,重复5次 如果5次通信链路均成功建立,则记录此时的速度;如果有一次通信链路不存在,或已达到应 用要求的速度,则测试停止; 17
GB/T29272一2012 d)按表2规定的步长增加标签移动速度后重复b); 测试可根据应用要求对标签群在不同的位置、排列形式和不同方向重复进行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给出测试结果的最大值作为移动识别速度(或移动读速度和移动写速度),并记录标签 数量、位置、排列和方向等参数 18
GB/T29272一2012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固定单天线系统测试报告模板 A.1一般信息 -般信息主要包括测试环境、标签、读写器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的基本信息,见表A.1 表A.1一般信息 项 目 描述 测试地点 温度 测试环境 湿度 电磁噪声 标签标识符 标签 空中接口 读写器标识符 读写器 天线特性 读写器与天线连接方式 工作频率 发射功率 调制方式 前向链路 编码方式 信息速率 读写器命令 工作频率 发射功率 调制方式 反向链路 编码方式 信息速率 标签响应 A.2操作距离测试 固定单天线系统操作距离测试结果见表A.2 19
GB/T29272一2012 表A.2操作距离测试结果 实际值 识别距肉 读距离 写距离 A.3操作范围测试 固定单天线系统操作范围测试结果见表A.3,表A.生和表A.5 表A.3识别范围测试结果 x轴坐标 Y轴坐标 乙轴坐标 识别是否成功 表A.4读范围测试结果 X轴坐标 Y轴坐标 乙轴坐标 读取是否成功 表A.5写范围测试结果 X佃坐标 Y轴坐标 Z轴坐标 写人是否成功 A.4多标签访问能力测试 固定单天线系统多标签访问能力测试结果见表A.6,表A.7,表A.8和表A.9 表A.6标签布置" 标签总数 标签位置 标签排列 心
GB/T29272一2012 表A.7识别率测试结果 所用时间 识别率 识别的标签数量 r%最大 80% 90% 100% 表A.8读取率测试结果 读取率 读取的标签数量 所用时间 y%最大 80% 90% 100% 表A.9写入率测试结果 写人 写人的标签数量 所用时间 %(最大 80% 90% 100% A.5移动速度测试 固定单天线系统移动速度测试结果见表A .10,表A.11和表A.12. 表A.10识别移动速度测试结果 标签位置 速度 可识别标签总数 标签排列 x轴坐标 Y轴坐标 0.lm/s 0.2m/s 5km/h 10km/h 21
GB/T29272一2012 表A.11读移动速度测试结果 标签位置 速度 可读取标签总数 标签排列 x轴坐标 Y轴坐标 m/s 0.2mm/s 5km/A 10km/h 表A.12写移动速度测试结果 标签位置 速度 可写人标签总数 标签排列 轴坐标 Y轴坐标 Y 0.lm/s 0.2m/s 5km/A 10km/h 22
GB/T29272一2012 参 考文献 [1]IsO/IEC18046:2006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2]IsO/IECwD18046-1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第1部分;系统性能测试 方法 [3]ISO/IEC19762-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协调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GB/T292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实现物品自动识别、定位和跟踪的设备,其应用广泛,包括物流管理、智能交通、安防监控等领域。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符合质量要求,需要进行性能测试。GB/T29272-2012就是一项关于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的标准。

该标准主要涉及到射频识别设备的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抗干扰能力、读写距离等方面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指标。其中,系统性能测试是射频识别设备测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系统性能测试是指对射频识别设备整体性能进行测试,包括设备的硬件、软件和机械结构等方面。其目的是评估设备的整体性能,判断设备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和设计要求。

系统性能测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测试环境搭建:在标准环境下进行测试,包括温度、湿度、电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 测试流程定义:明确测试流程和测试指标,包括测试数据采集和处理方式。
  • 测试设备校准:对测试设备进行校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测试数据采集:利用专业仪器对射频识别设备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
  • 测试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测试结论。

GB/T29272-2012的作用

GB/T29272-2012是一项关于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的标准,其制定的目的是规范射频识别设备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指标,提高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该标准包括射频识别设备的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抗干扰能力、读写距离等方面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指标,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权威的测试标准。

总结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性能测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GB/T29272-2012作为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的标准,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权威的测试依据。在使用该标准进行测试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中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指标进行操作,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和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类似的标准

工业自动化仪表通用试验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自动化仪表通用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自动化仪表通用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9247-2012。工业自动化仪表通用试验方法共有45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9307-2012。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