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351-2014

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微管密度无损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testmethodformicropipedensityofpolishedmonocrystallinesiliconcarbidewafe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微管密度无损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微管密度无损检测方法的编号:GB/T31351-2014。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微管密度无损检测方法共有6页,发布于2015-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H2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7.040.99
  • 实施日期2015-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页
  • 文件大小351.93KB

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微管密度无损检测方法


国家标准 GB/T31351一2014 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微管密度无损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testmethodformieropipedensityof polishedmonocrystallinesiliconcarbidewafers 2014-12-31发布 2015-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1351一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和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会(SAC/TC203/SC2)共同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天科合达蓝光半导体有限公司、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小龙、郑红军张玮、郭钰、刘振洲
GB/T31351一2014 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微管密度无损检测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4HH晶型和6H品型碳化硅单晶抛光片的微管密度的无损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4H晶型和6H晶型碳化硅单晶抛光片经单面抛光或双面抛光后、微管的径向尺寸 在一微米至几十微米范围内的微管密度的测量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微管 mmicropipe 4H或6H碳化硅单晶抛光片中沿c轴方向延伸且径向尺寸在一微米至几十微米范围的中空管道 2.2 微管密度mieropipedensity 单位面积内微管个数,记为MPD,单位为个每平方厘米(个/cm=) 方法原理 利用人射光线在微管周围处的折射系数差异确定微管,从而计算出相应的微管密度 测试系统的 光源首先通过偏振光片P1(起偏器),自然光改变成为具有一定振动方向的光;如果样品的晶格排列均 匀,即折射率相同,则经过样品的光线仍旧是同一振动方向的光;这样,经过与P成90"的偏振光片P2 检偏器)后,探测器得到的光强信号将是均匀的 如果样品某处存在微管,碳化硅微管内部中空,且周 围存在一定的应力场,其相应的折射系数不一致,则经过样品的光线在微管附近振动方向与整体不再平 行,结果探测器得到的光强信号就会反应出相应的差别 示意图如图1 信号探测器 非# 光源 偏振光片P 偏振光片P2 显示器 样品 图1微管无损检测原理图 当样品表面平行于(00o1)晶面时,微管显示为蝴蝶状亮点;当样品表面偏离(o01)晶面时,微管显 示为彗星状,这种光强信号的差别表示微管的存在 用正交偏光显微镜在透射光模式下放大50倍一 l00倍观察,当晶片切割方向垂直于e轴时,微管的典型形貌为蝴蝶状,如图2a)所示;当切割方向与 c轴存在夹角时,微管的形貌为彗星状,如图2b)所示
GB/T31351一2014 计量单位面积上微管的个数即得到碳化硅单晶抛光片的微管密度 彗星状 a 蝴蝶状 图2微管在透射偏光下的典型形貌 4 仪器 具有透射正交偏光的光学显微镜,物镜放大倍数5倍一10倍 4.1 4.2图像采集设备及图像分析系统 试样 测试样片应为单面抛光或双面抛光的碳化硅单晶片,样品表面法线方向为<0001)方向,且其偏离角 不应大于士8" 测试环境 除另有规定外,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测试 a)环境温度;23C士5; b)相对湿度(RH);<90% e)大气压:86kPa一106kPa 测试程序 7.1测量点的位置 测量点应均匀分布在晶片上,并应去除样品的边缘去除区 边缘去除区应符合表1】的规定 测量 时 方向为连续观测,y方向为步进观测,步进长度比视场高度稍大,以保证测量面积足够,同时要保 证微管缺陷不被重复计数 测量点分布如图3所示
GB/T31351一2014 表1边缘去除区 单位为毫米 边缘去除区 直径 50.8 76.2 100 87.58480.5 心 73.5 70 6 9 45.5 66.5 9.5 52,5 32.5 32.5 35 35 37.5 7.5 40 40 2.5 2.5 名 45 们. 47.5 50 50 52.5 52.5 5 5 7. 57.5 0 6C 62.5 62.5 65 65 67.5 67.5 70 70 72.5 2.5 75 87.58480.57773.57066.56359.55652.54945.5 图3碳化硅单晶片的测量点位置分布示意图 7.2测量区域的面积 测量区域的总面积不应小于晶片总面积的2/3 7.3测试系统准备 正式测试前,检查确定测试系统各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确定测试系统在无测试样片时,系统的透射 光经过两个正交的偏光镜后,观察视野为黑色,无光线透过 7.4测试步骤 测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打开光源,检查是否正常工作; b) 调节起偏镜和检偏镜,使透射光处于正交状态 将样品放在载物台上,并使其处于起偏镜和检偏镜之间,选择透射光,根据视场大小,选择合适 的放大倍数(物镜5倍10倍),调节焦距使图像分析仪监视器显示的图像清晰; 在载物台上标好相应的刻度,按照7.1规定的测量点位置上下左右移动载物台,分别检测并记 录各观察点视野范围内的微管数目;
GB/T31351一2014 图像分析、数据处理 测试结果的计算 8 碳化硅单晶抛光片的微管密度按式(1)计算 D一 > 式中: 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微管密度,单位为个每平方厘米(个/em=); D -每个视场的高度,单位为厘米(em); -r方向连续测量时,第i行连续测量的长度,单位为厘米(em),其中i=1,2,3,n; 测量行的总行数, N -工方向连续测量时,第i行的微管数目,i=1,2,3,n 精密度 本标准的精密度是由起草单位和验证单位在同样条件下,用正交透射偏光显微镜对碳化硅标准样片进行 重复性、,再现性验证,并根据标准偏差公式s 和试验数据计算得出标准偏差和相对偏差 本标准的重复性标准偏差不大于0.5个/enm',相对偏差不大于15%,再现性标准偏差不大于 3个/cm? ,相对偏差不大于50% 质量保证和控制 0 应使用比对样品在每次测试前校核该方法的有效性,当过程失控时,应找出原因,纠正错误后,重新 进行校核 测试报告 11 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样品的来源、规格及编号 a b所用测试系统编号及选用参数; 被测试样品的测试点及测试数据 c 整个样品的平均微管密度; 本标准编号; e 测试单位及测试操作人印章或签字; 测试时间

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微管密度无损检测方法GB/T31351-2014

碳化硅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在电力电子、光电子、车载电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而在制备碳化硅单晶时,抛光片微管密度无损检测则是保证单晶质量的关键环节。

根据国家标准GB/T31351-2014《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微管密度无损检测方法》规定,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微管密度无损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检测系统搭建

为了实现无损检测,需要搭建一个相应的检测系统。检测系统主要由一个超声发射器、一个超声接收器以及一个计算机组成。其中,超声发射器和超声接收器需要选择合适的频率和能量,以达到对微管密度进行有效检测的目的。

2. 样品准备

将待测样品制成薄片,并在薄片上涂覆一层导电涂料。导电涂料的作用是增加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从而提高检测效果。

3. 超声波传播测试

将待测样品放置在测试台上,通过超声发射器向样品内部发送超声波,再通过超声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可以探测出样品内部微管的密度情况。

4. 数据处理

得到超声波传播测试的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信号滤波、噪声抑制、图像重建等。处理后的数据可以形成三维图像,清晰地反映出样品内部微管的分布情况。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实现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微管密度的无损检测。

氮化物LED外延片内量子效率测试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氮化物LED外延片内量子效率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氮化物LED外延片内量子效率测试方法的编号:GB/T30655-2014。氮化物LED外延片内量子效率测试方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5-09-01
蓝宝石衬底片翘曲度测试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蓝宝石衬底片翘曲度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蓝宝石衬底片翘曲度测试方法的编号:GB/T31352-2014。蓝宝石衬底片翘曲度测试方法共有7页,发布于2015-09-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