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373-2019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

Measuringmethodofdimensionsandmassesparameterformotorcyclesandmoped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的编号:GB/T5373-2019。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共有22页,发布于2020-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T8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3.140
  • 实施日期2020-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2页
  • 文件大小2.05M

以图片形式预览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T53732019 代替GB/T5373200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 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 Measuringmethodofdmensionsandmasssparameterfor motoreyclesandmopeds 2019-12-1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5373一2019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 测量基本要求 # 尺寸参数的测量 质量参数的测量 6 测量结果及测量数据的取值规则 附录A(资料性附录》车辆尺寸参数测量记录表 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车辆质量参数测量记录表 19 附录c(资料性附录车辆质心高测量记录表
GB/T5373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5373一200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 GB/T5373一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用GB/T8170代替GB/T81701987(见第2章,2006年版的第2章); -用GB/T5359.3代替GB/T5359.31996和GB/T5359.7一1996(见第2章和第3章,2006 年版的第2章和第3章); 用GB/T5359.4代替GB/T5359.5一1996和GB/T5359.6一1996(见第2章和第3章,2006 年版的第2章和第3章); -增加了“车轮中心”“轴荷比”的定义(见3.1,3.5); -修改了部分测量项目的名称,基准平面修改为坐标平面(见5.1.l,2006年版的5.1.1、驾驶室 后车架最大可用长度修改为驾驶室后底盘最大有用长度(见5.2.1,2006年版的5.2.1、通过角 修改为纵向通过角、倾斜角修改为侧面斜角见5.2.4和5.3.4,2006年版的5.,2.4和5.3.4); 能改了尺寸参数测鼠的车辆状态,由整车干质量状态修改为整车整备质量状态(见5.1.3.20o 年版的5.1.2); 增加了装有对轮的摩托车的测量要求及相关图示见5.2.2和5.3.6.3). 增加“主销内倾角”与“主销后倾角”的测量要求及相关图示(见5.2.4) 修改“主车外倾角”定义为“车轮外倾角”,测量要求也相应进行修改(见5.2.4,2006年版的5.2.4)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 国质量认证中心,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 限公司、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晓萱,李文军、,张春光、高君、孙峰、高峰、张智轩、莫宗海、姚珍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5373一1985,GB/T5373一1994,GB/T53732006
GB/T5373一2019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 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取值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以下简称“车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30.3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GB/T5359.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第1部分:车辆类型 GB:/T5359.3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第3部分;两轮车和三轮车尺寸 GB/T5359.4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第4部分;两轮车和三轮车质量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术语和定义 GB/T3730.3.GB/T539.l.GB/T5359.3和GB/T5359.4界定的以及下则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3.1 车轮中心wheeleenter 车轮纵向中心平面与车轮回转中心的交点 3.2 选配件optonalparts 在制造商提供的基本型摩托车外,作为供顾客选配而加装或选装的附件 3.3 固定件standardparts 在制造商提供的基本型摩托车中,已作为车辆设计标准配置的附件 3.4 附件 attachment 起辅助作用拆卸以后不影响摩托车正常行驶的零部件[如导流罩、挡风板、保险杠、靠背,货筐、前 后)货架、后行李箱等] 3.5 轴荷比axleloadspeeificvalue 各轮轴荷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
GB/T5373一2019 测量基本要求 4.1车辆应清洁(无油污,泥土),装备应齐全,轮胎气压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4.2车辆静置于支承平面上,处于铅垂状态,车轮处于直线行驶位置,如有挡风装置的,应将挡风装置 置于工作位置,可伸缩的挡风装置应置于最高位置 正三轮摩托车的门、窗应关闭. 4.3测量仪器和设备如下: 钢卷尺:刻度间隔为1 a mm; b 角度计:刻度间隔为5' 高度尺:刻度间隔为0.5 c mm d 重锤或直角尺; e 三维坐标测量装置; 膀秤或电子秤或车辆负荷计,刻度间隔为0.2kg; 垫块 g h水平仪; 悬架锁紧工具 5 尺寸参数的测量 5.1测量条件 5.1.1测量尺寸用的支承面应是呈水平状态的平坦坚实平面 5.1.2车辆置于三维正交坐标系中,确定其测量坐标平面和纵向中心平面 5.1.3测量时,车辆质量为整车整备质量 5.1.4测量转弯圆直径、转弯通道圆直径和车轮滚动半径用的场地和道路应是清洁,平坦、干燥的坚实 地面 5.2测量项目及测量要求 5.2.1长度尺寸见表1 表1长度尺寸 代号 测量项目 测量要求 备注 测量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分别与车辆前、后蹦相切的两个铅垂平 车长 面之间的距离 除选配件和备用轮胎外,车辆所有部件和前后突出的固 定件均在这两个平面之间 见图1一图3 前、后轴测量分别通过两车轮中心并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两个铅垂平面 轴距 之间的距离 ! 前、边轴 2 前伸距 测量通过方向柱轴线与支承面的相交点与前轮中心铅垂线之间的距离 测量通过前轮中心与接触车辆最前端并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两 ! 见图7 前悬 个铅垂平面之间的距离 除选配件外,应包括前端突出的固定件 测量通过后轮中心与接触车辆最后端并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两 后悬 个铅垂平面之间的距离 除选配件和备用轮胎外,应包括后端突出的固见图1一图3 定件
GB/T5373一2019 表1续) 代号 测量项目 测量要求 备注 离地间隙点至 测量离地间隙点至后轮轴线之间的距离 当最低离地点并不止一点时 2 见图1~图3 后轮轴线间距离 应取靠近两轮中心连线中点的部位处测量 L 车厢内部长 测量车厢内部长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不包括内部突起) 见图 驾驶室后底盘 测量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安装货箱的最前端和车架最后端的两 ! 见图3 最大有用长度 个铅垂平面之间的距离 5.2.2宽度尺寸见表2 表2宽度尺寸 代号 测量项目 测量要求 备注 测量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分别与车辆两侧相切的两平面之间的 B 车宽 距离 除选配件和后视镜外,车辆所有部件及横向突出的固定件均在见图1一图3 这两个平面之间 a 正三轮摩托车和装有对轮的摩托车:测量两边车轮中心到车辆纵 B 轮距 见图2~图3 向中心平面的距离(6,,)之和; 边三轮摩托车;测量边车轮中心到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距离 b 正三轮摩托车前束;同一轴上两端轮铜轮缘外侧轮席线的水平直 径的端点为等腰梯形的顶点,测量梯形前后底边(b、b)长度 B 之差 车轮前束(图 见图4 边三轮摩托车前束;边轮轮铜轮缘外侧轮廓线的水平直径的端点 b,一b1 b 至纵向中心平面的垂直线为梯形,测量梯形前后底边(b,b)长度 之差 见图3 车厢内部宽 测量车厢内部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不包括内部突起》 5.2.3高度尺寸见表3. 表3高度尺寸 代号 测量项目 测量要求 备注 测量车辆支承面和与车辆顶端相切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除选配件和 H 车高 见图1图3 后视镜外,车辆所有部件都在这两个平面之间 两轮摩托车测量除车轮、挡泥板以及其他处于车轮投影面内的零件外 处于轴距内车辆最低点至支承面间的距离 H 离地间隙 正三轮摩托车测量两边车轮中间区域"内的最低点至支承面间的距离 见图1~图3 边三轮摩托车测量边车轮和主车轮中间区域"内的最低点至支承面间的 距离 H 见图3 车厢内部高 测量车厢内部高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不包括内部突起 中间区域-为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且与其等距离的两平面之间所包含的部分,两平面之间的距离为两 边车轮(边三轮摩托车为边车轮和主车轮)内缘最小距离的80%
GB/T5373一2019 5.2.4角度见表4 表4角度 代号 测量项目 测量要求 备注 左转 测量转向轮向左或向右转到极限位置时,转向车轮纵向中心平面、车辆纵 转向轮 见图8、 向中心平面分别与支承面所得两条交线的夹角 图10,图12 转角 右转 测量通过方向柱轴线且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平面与通过前轮中心 前伸角 见图1图3 且平行于X平面(同时垂直于水平面和铅垂平面的平面)的平面间的锐角 正三轮摩托车测量两边车轮,边三轮摩托车测量边车轮和主车轮,测量在 车轮外倾角 见图4 通过车轮轴中心线的铅垂面内,车轮轴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所构成的锐角 左倾y 分别测量与两轮车前、后轮侧面及车身两侧之刚性构件相切且垂直于X 侧面斜角 见图1 平面的平面和支承面 间的最大夹角,如前、后轮不相同,取较小值 右倾Y, 测量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心 及车辆最前蹦的刚性构件相切的 平面目与前伦 接近角 见图7 平面与支承面间的最大夹角,此夹角内不准许有任何刚性构件 测量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且与后轮及车辆最后湍的刚性构件相切的 见图7" 离去角 平面与支承面间的最大夹角,此夹角内不准许有任何刚性构件 测量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并与车辆前后轮相切的两平面的交线与轴 纵向通过角 距内车辆底部相接触时,两平面间的最小夹角(不适用于带有边斗的轻便 见图6 摩托车和摩托车 在同时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和支承平面的平面内,由真实的或假想的转 主销内倾角 见图4 向主销的轴线在该平面上的投影与支承平面的垂线所构成的锐角 主销后倾角 通过车轮中心的铅垂线和真实(或假想)的转向主销轴线之间所夹的锐角 见图4 5.2.5其他尺寸见表5 表5其他尺寸 代号 测量项目 测量要求 备注 左转d 两轮摩托车:测量转向轮转到左,右极限位置运行时,在支承面 上与前轮纵向中心平面相切圆的直径; 转弯圆 d b 三轮摩托车(包含装有对轮的摩托车);测量转向轮转到左,右 直径 右转d 极限位置运行时,在支承面上与车辆的最外侧车轮的纵向中心 平面相切圆的直径 见图8图13 左外da 转弯通道左内d测量转向轮转到极限位置车辆运行时.车辆所有零件在支承面上投 圆直径 影的外侧、内侧所划出的最大,最小圆的直径 右外d 2y 右内d 前轮r 见图6 车轮静 后轮r测量各车轮轴心至支承面的距离 力半径 边轮r 车轮滚动半径 测量行进时驱动轮的滚动周长,计算驱动轮的滚动半径
GB/T5373?2019 ? ?1
GB/T5373?2019 - ?2
GB/T5373?2019 ?3
GB/T5373一2019 行驶方向 行驶方向 正三轮 边三轮 车轮前束 a 90" 90" 正三轮 边三轮 车轮外倾角 b 主销内倾角 主销后倾角 图4
GB/T5373一2019 5.3测量方法 5.3.1线性尺寸的测定 5.3.1.1长度,在平行于支承面和纵向中心平面的方向上测取 5.3.1.2宽度,在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的方向上测取 5.3.1.3高度,在垂直于支承平面的方向上测取 5.3.2轮距的测定 测量两车轮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留下轨迹的中心线间的距离 5.3.3侧面斜角的测定 5.3.3.1测量前,用锁紧工具将车辆的前、后悬架弹簧在正常状态位置固定,如果悬架系统中的弹簧压 力可调,应把它调整到车辆倾斜时最不利的状态下固定(当车辆倾斜时最不利的状态难以确定时,可把 弹簧调整到若干状态进行测量,取测定的最小值为侧面斜角 5.3.3.2按图5所示方法测定车辆左、右侧面斜角 或 COO 图5 5.3.4纵向通过角的测定 根据车辆测定的离地间隙点的位置、轴距和车轮的静力半径,按图6用作图法测定或按式(1)计算 h2 =arcsin ×arcsin arctan arctan (1 V又 /h又 h=r1一H=L一L,h,=r2一 H 式中: 离地间隙点至后轮轴线距离,单位为毫米(mm); 前轮静力半径,单位为毫米(mm); r H 离地间隙,单位为毫米(mm); 后轮静力半径,单位为毫米(mm). rp
GB/T5373一2019 -前,后轮轴距,单位为毫米(mm) I 当离地间隙点不在轴距中心部位时,还应对中心部位及其两侧稍高于离地间隙点的其他离地点作 纵向通过角测定或计算,取测定或计算的最小值为纵向通过角 图6 5.3.5接近角、离去角的测定 如图7所示,用-块两面平行的刚性测量平板,使其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垂直 且与前轮(或后轮 相切,与前端(或后端)内刚性零件相接触,然后用角度计测量平板与支承面间的夹角 图7 5.3.6转弯圆直径、转弯通道圆直径的测定 5.3.6.1采用印迹法、投影标记法或喷印法使车辆测量点的运行轨迹清晰地显示于地面 5.3.6.2将转向轮向左或向右转到极限位置,将车辆推动或行驶一周 两轮车在行进中应使车身与地 面保持垂直 5.3.6.3按图8图13所示测量车轮中心线轨迹圆,测量三次取其算术平均值 10
GB/T5373?2019 " ?8 d2m d ?9 ?10 11
GB/T5373一2019 图11 F 图12 图13 5.3.7车轮滚动半径的测定 5.3.7.1用印迹法测量驱动轮滚动周长,在测试道路上垂直于行驶方向用印迹物涂一条宽约10mm的 线条后,推动车辆直线前进或以最低车速匀速行驶,测量驱动轮印迹显示滚动的长度 尽可能多测 几儿周 5.3.7.2按式(2)计算滚动半径: 12
GB/T5373一2019 2Tn 式中 滚动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滚动圈数 注:正三轮车取左,右驱动轮算术平均值 质量参数的测量 6.1测量条件 6.1.1车辆装载质量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乘员应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车辆驾驶位置上,装载物应 驾驶员及其装备的总质量规定为75kg,不足5k者,应在相应的乘坐位置上 放置在规定的位置上 加配重 6.1.2测量时,变速箱置于空挡,并不得使用制动器 6.1.3测定厂定最大总质量情况下的质心位置时,驾驶员与乘员可用模拟假人代替,并与车辆固定为 -体,保证在测量过程中不发生位移或改变姿态 6.2驾驶员与乘员的位置 6.2.1驾驶员的手应放在方向把握把处,脚应放在脚踏上,脚与小腿成90°士5",对于具有脚踏板的车 辆,放脚的位置应按制造厂的规定 6.2.2乘员的手应放在规定的扶手处,脚应放在搁脚架或脚踏板上,保持一般乘员的习惯姿态 6.3整车干质量、整车整备质量和厂定最大总质量 6.3.1测定各轮分布质量;根据整车干质量、整车整备质量和厂定最大总质量的状态,用两台(或三台 膀秤或电子秤(各秤的支承台面应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分别称出各轮分布质量 6.3.2根据各轮分布质量计算下列各状态下的车辆质量m: 两轮摩托车,正三轮摩托车的整车干质量/整车整备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按式(3)计算 3 m=mn1十mn2 边三轮摩托车整车干质量/整车整备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按式(4)计算 m=m十m2十ma 式中 整车干质量/整车整备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前轮所测分布质量,单位为千克(kp); 71 整车干质量/整车整备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后轮所测分布质量,单位为千克(kg); n 整车干质量/整车整备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边轮所测分布质量,单位为千克(kg) 13 注:正三轮车后轮所测分布质量为左、右轮分布质量之和 6.3.3在空载或满载状态下,依据6.3.1的测量方法所测得各轮轴荷(各轮分布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 和厂定最大总质量分别相比后得到轴荷比 6.4测定车辆在水平面内的质心位置 根帮在同一位置的同一物体,其重心和质心重合的原理,用酬物体重心的方法,原理粥取质心的水 平坐标位置,见图14 两轮摩托车,正三轮摩托车质心距前轮轴线距离按式(5)计算 13
GB/T5373一2019 =×L 5 L, m 边三轮摩托车质心距前轮轴线距离按式(6)计算 m2×1十m3×L 边三轮摩托车质心距纵向中心平面距离按式(7)计算 ma B,- ×B mm 式中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前、后轮轴距,单位为毫米(mm); L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前、边轮轴距,单位为毫米(mm). L B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轮距,单位为毫米(mm)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下的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n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后轮所测分布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a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边轮所测分布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 m 图14 6.5测定车辆质心高 6.5.1称出悬架锁紧工具的质量 6.5.2在水平状态下,用锁紧工具固定车辆各悬架弹簧的变形位置 6.5.3测量厂定最大总质量的质心高时,车辆的装载及驾驶员、乘员情况按6.1.1、6.1.3的规定 14
GB/T5373一2019 6.5.4将车辆的前轮(两轮或三轮车)或边轮(边三轮车)用垫块垫高,使车辆分别倾斜约10",12",14 见图15),且车轮应处于直线行驶位置 两轮摩托车后轮中心平面应与支承台面垂直 m十m 图15 6.5.5抬高后,分别测定两轮摩托车或正三轮摩托车的后轮,边三轮摩托车的前轮和后轮分布质量与 水平状态时各轮分布质量和增量m 同时用角度测量仪器分别测出三种倾斜状态的实际倾斜角度 6.5.6计算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下的质心高 两轮摩托车、正三轮摩托车的质心高H 按式(8)计算: An .( H,=r十 tana 一m" Am=m12 当前后轮直径规格不相同时,式中广按式(9)计算 m ×(r2一r1 r=ri十 n b)边三轮摩托车的质心高H按式(10)计算 B Am 10 H 三 tana Am=(m'十m2一(mi十m2 式中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各轮的静力半径,单位为毫米(mm r mm;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前轮的静力半径,单位为毫米(mm). r 15
GB/T5373一2019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后轮的静力半径,单位为毫米(mm); r2 !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轴距,单位为毫米(mm m B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轮距,单位为毫米(mm); 抬高车轮后,后轮或前轮和后轮的分布质量的增量,单位为千克(kg); mn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下的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 抬高车轮后,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的前轮分布质量,单位为千克(kg) 拍防车轮后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顺鼠时的后轮分布质量.单位为千克e m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前轮分布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后轮分布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a 抬高车轮后,实测车辆倾斜角,单位为度(") 抬高车轮后,非抬高轮称量读数值中应减去该轮悬架锁紧工具的质量 测量结果及测量数据的取值规则 7.1测量结果 7.1.1尺寸参数测量后填写记录表,参见附录A 7.1.2质量参数测量后填写记录表,参见附录B 7.1.3车辆质心高测量后填写记录表参见附录C 7.2测量数据的取值规则 7.2.1测量数据的有效值与计算数据的有效值按表6规定 表6测量数据的有效值与计算数据的有效值 测量项目 单位 测量数据有效值 计算数据有效值 长度 mm 0.l 角度 0.l 0.01 质量 kg 7.2.2测量次数除有规定者外,一般规定为一次,测量2次及以上者,取算术平均值 各次质心高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偏差率应不大于5%,质心高取3次计算值的算术平均值 7.2.3 7.2.4数值的修约按GB/T8170的规定,修约后保留的位数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修约后保留的位数 测量项目 单位 修约后保留位数 长度 整数 mm l位小数 角度 质量 kg 整数 16
GB/T5373一2019 录 附 A 资料性附录 车辆尺寸参数测量记录表 表A.1为车辆尺寸参数测量记录表 表A.1车辆尺寸参数测量记录表 车辆型号 测量日期 车辆识别代号 测量地点 kP8 后轮气压 kPa 边轮气压 kPa 前轮气压 试验员 记录员 测量结果 代号 测量项目 测量结果 代号 测量项目 车长 左转a 转向轮转角 前、后轴 右转“ L 轴距 前、边轴 前伸角 l 前伸距 车轮外倾角 V L 前悬 左倾 侧面斜角 L 后悬 右倾 接近角 离地间隙点至后轮轴线间 L 距离 离去角 车厢内部长 纵向通过角 L 主销内倾角 驾驶室后车架最大可用长度 L 主销后倾角 左转d B 车宽 转弯圆直径 dl 右转d 轮距 左内da 左外d B 前束 转弯通道圆直径 右内d 车厢内部宽 d 右外d 前r H 车高 车轮静力半径 后r 离地间隙 H 边r H 车厢内部高 车轮滚动半径 17
GB/T5373一2019 录 附 B 资料性附录) 车辆质量参数测量记录表 表B.1为车辆质量参数测量记录表 表B.1车辆质量参数测量记录表 车辆型号 测量日期 车辆识别代号 测量地点 kPa 后轮气压 kPa 边轮气压 Pa 前轮气压 试验员 记录员 测量项目 测定(计算)值 质量状态 代号 修约后数值 整车干质量 车辆质量 m 整车整备质量 定最大总质量 整车干质量 前轮分布质量 整车整备质量 川1 定最大总质量 整车干质量 后轮分布质量 整车整备质量 定最大总质量 整车干质量 边轮分布质量 整车整备质量 厂定最大总质量 18
GB/T5373一2019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车辆质心高测量记录表 表C.1为车辆质心高测量记录表 表c.1车辆质心高测量记录表 车辆型号 测量日期 车辆识别代号 测量地点 kP8 后轮气压 kPa 边轮气压 kPa 前轮气压 试验员 记录员 抬高车轮 抬高车轮抬高车轮后,抬高车轮 每次测定的 后,前轮 后,后轮车轮分布质后,实测车 平均质心商 车辆质心高 测量结果 分布质量 分布质量 量的增量 辆倾斜角 试验次序 质量状态 H 川 " A川1 H kg mmm 整车干质量 厂定最大总 质量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GB/T5373-2019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是道路上常见的机动车辆,其尺寸和质量参数的合理性对于车辆的稳定性、安全性、行驶和操控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我国制定了GB/T5373-2019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

一、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参数的测定方法

GB/T5373-2019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参数的测定方法,包括整车长度、整车宽度、整车高度、轴距、前后轮轴距、前后悬长等。这些参数的测量应该采用专业的设备,并按照标准中所规定的步骤进行测量。

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

GB/T5373-2019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包括整车质量、满载质量、最大承载质量、最大总质量等。这些参数的测量应该在标准条件下进行,测量方法应该符合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

三、其他注意事项

在进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测量时应该避免引起误差;在使用设备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GB/T5373-2019标准的出台为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尺寸和质量参数测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这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提高车辆行驶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类似的标准

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

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的编号:GB/T4455-2019。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共有14页,发布于2020-07-01
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的编号:GB/T5599-2019。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共有27页,发布于2020-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