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4734-2017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

Diagnosticprotocolsforichthyophthiriasisoffreshwaterfish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的编号:GB/T34734-2017。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共有7页,发布于2018-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4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30
  • 实施日期2018-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7页
  • 文件大小8.31M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


国家标准 GB/T34734一2017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 Diagnosticprotocolsforichthyophthiriasisoffreshwaterfish 2017-11-01发布 2018-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4734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C1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海平、曾占壮,卓玉琛、林煜、钟全福、马平、王凡
GB/34734一2017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小瓜虫病流行情况与主要症状,规定了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的样品采集与处理,诊 断、病原体确认和结果判定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检疫与监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C/T7014一2006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 SC/T7103一2008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 白点病whitespotdisease 由多子小瓜虫虫体感染并寄生在鱼类皮肤、鳍条或鲤蟋等组织器官,引起鱼类行为异常、发生病理变 化或死亡的一种疾病 试剂和器材 4.10.85%的生理盐水 4.2蒸懈水 4.3固定液;4%甲醛或70%乙醇 4.4Giemsa染色液 4.5光学显微镜、解剖镜和放大镜(30×. 4.6解剖盘、手术剪、眼科锻、解剖刀、解剖针,吸管 4.7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 4.8标签纸、记号笔 流行情况与主要症状 5.1流行情况 小瓜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鱼病,各种淡水鱼类均易发生 流动性差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 的幼鱼及淡水观赏鱼类最为易感 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体表、鳍和蟋 适宜生长、繁殖的水温
GB/T34734一2017 为15C一25C;当水温低于10C或高于26C时,虫体发育迟缓或停止;水温28C以上时,虫体易 死亡 5.2主要症状 患病鱼离群于水面缓慢游动,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摄食量减少 体表大量寄生多子小 瓜虫时肉眼可见皮肤、鳍条等部位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体表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白色薄膜状,表皮发 炎,坏死,鳞片脱落,鳍条蛙蚀,缺损;腮组织大量寄生多子小瓜虫时,觎丝发炎、变形或局部坏死,黏液大 量分泌,呼吸受阻导致病鱼窒息死亡;眼部感染时,眼睛肿胀发炎,甚至失明 6 样品采集与处理 6.1采样 从发病养殖池塘或网箱中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鱼体10尾以上,其余按sC/T7014一2006第6章 的规定执行 6.2样品封存、运输、登记与保存 按sc/T703一2008第9章,第10章,.第章和第12章的规定执行 诊断 7.1制样 解剖镜或放大镜观察鱼体体表及鳍条,刮取病鱼体表部分黏液,剪取部分鳍和左右飓的飓丝,置于 清洁载玻片上,加适量生理盐水或燕憎水,制作水封片,各组织制作两个以上样片 7.2显微检查 在10×10的低倍镜下参照附录A检查水封片的多子小瓜虫 病原体确认 8 刮取体表黏液或取鳍条及钯,或将虫黏液涂片体用4%甲醛或70%乙醇固定过夜,常温干燥后 Giermsa染液染色30s,蒸馏水冲洗,常温干燥,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对照附录A确认 9 结果判定 检测样品流行情况和主要症状与第5章描述相符,显微检查观察到虫体,虫体确认为多子小瓜虫 即可诊断患小瓜虫病
GB/34734一2017 录 附 A 资料性附录 多子小瓜虫的形态与生活史 A.1形态 A.1.1幼虫 刚从包囊内逸出的幼虫呈圆简形,不久变成椭圆形或鞋底形,大小为(0.033mm~0.054mm)× (0.019mm0.032mm),前端尖,后端圆钝 全身分布均匀一致的纤毛,前端具有一个乳突状的钻孔 器,后端有一根长而粗的尾毛 体内细胞核两个,大核近圆形,多数在虫体后方,小核球形,在虫体前端 虫体前半部有一大的伸缩泡 虫体能随意改变形状 A.1.2成虫 虫体呈卵圆形或球形,乳白色,大小为(0.3mm一0.8mm)×(0.35mm0.5mm),周身布满排列有 序的纤毛 在近前端腹面有胞口区,口纤毛呈“6”形排列 体中部有一个马蹄状或香肠状的大核,小核 球状,位于大核之上 胞质外层有很多细小的伸缩泡,内质有大量食物泡 活动比幼虫缓慢 A.1.3包囊 包囊圆形或椭圆形,白色透明,大小为(0.329mm~0.98mm)X(0.276mm一0.722mm) 多子小瓜虫发育各阶段形态与患小瓜虫病的鳗蛹如图A.1所示 10m 多子小瓜虫幼虫形态 多子小瓜虫成虫形态 a 图A.1多子小瓜虫发育各阶段形态与患小瓜虫病的鳗缅
GB/T34734一2017 多子小瓜虫包囊形态 多子小瓜虫包囊分裂为2个幼体 多子小瓜虫包囊分裂为4个幼体 多子小瓜虫包囊分裂为大量幼体 g 多子小瓜虫幼虫从包囊内逸出 图A.1(续)
GB/34734一2017 h 多子小瓜虫在鳗体表寄生形成白点 图A.1(续 A.2生活史 虫体寄生于鱼体表,鳍条或蟋组织 多子小瓜虫的幼虫感染鱼体,在鱼体上发育为成虫;成虫通过 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有时会形成包囊 多子小瓜虫生活史图示见图A.2 说明: 成虫; 包囊; -虫体分裂,增殖 36 幼虫释放; 8 -幼虫; 幼虫感染鱼体 图A.2多子小瓜虫生活史图示意图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GB/T34734-2017解读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寄生在鱼体上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在淡水鱼类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GB/T34734-2017《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是针对该病制定的一项标准,旨在规范小瓜虫病的诊断及检测方法,增强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诊断规程

根据GB/T34734-2017,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病史询问
  • 观察病鱼的临床表现
  • 对病鱼进行解剖检查及组织学检查

其中,对病死鱼进行解剖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是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在解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尽量选择发病急、死亡较快的病鱼,避免对已经腐败的病鱼进行解剖。
  • 对病鱼体内器官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对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描述。
  • 取出异常组织进行切片并染色,以观察小瓜虫的形态和数量。

预防措施

除了加强诊断和治疗工作外,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根据GB/T34734-2017标准,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加强养殖管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饵、过度施肥等情况。
  •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养殖设备进行彻底消毒。
  • 定期检查鱼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淡水鱼类小瓜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给淡水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通过GB/T34734-2017标准的参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实现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养殖管理。

和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类似的标准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的编号:GB/T34733-2017。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共有7页,发布于2018-05-01
兴国灰鹅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兴国灰鹅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兴国灰鹅的编号:GB/T34735-2017。兴国灰鹅共有5页,发布于2018-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