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070.2-2018

楼寓对讲系统第2部分:全数字系统技术要求

Buildingintercomsystems—Part2:Technicalrequirementsfordigitalbuildingintercomsyste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楼寓对讲系统第2部分:全数字系统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楼寓对讲系统第2部分:全数字系统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1070.2-2018。楼寓对讲系统第2部分:全数字系统技术要求共有14页,发布于2019-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9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310
  • 实施日期2019-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页
  • 文件大小1.04M

楼寓对讲系统第2部分:全数字系统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 GB/31070.2一2018 楼寓对讲系统 第2部分:全数字系统技术要求 Buldinginteromsystems一Part2;Techmiealrequirememtsfor digitalbuildingintereomsystemms 2018-12-28发布 2019-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1070.2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系统结构 5 功能要求 5.1基本功能 5.2扩展功能 5.3配置管理机的系统 性能要求 6.1音频特性 6.2视频特性 6.3电源电压适应性 6.!环境适应性 6.5安全性 电磁兼容性 6.6 6.7网络和信息安全性 6.8标志和机械结构 试验方法 7.1试验条件 7.2功能检查 7.3音频特性试验 7.4视频特性试验 7.5电源电压适应性试验 7.6环境适应性试验 7.7安全性试验 7.8电磁兼容试验 7.9网络和信息安全性试验 7.10标志和机械结构试验 说明文件 检验规则 9.1检验分类 9.2试验项目和顺序 9.3组批规则 0 9.4抽样规则 9.5判定规则 1 1l 9.6不合格品的处置 9.7批的再提交
GB;/T31070.2一2018 前 言 GB/T31070《楼寓对讲系统》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第2部分;全数字系统技术要求; -第3部分:扩展应用系统技术要求; 第4部分;应用指南 本部分为GB/T31070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公安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深圳市视得安罗格朗电子有限公司、厦门 立林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冠林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狄耐克电子科技有眼公司、中山市奥敏电子有限公 司、厦门ABB振威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国家安全 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戎玲、张达勇、施巨岭,史源,汤光耀,解桂秋、张济国、缪希仁,庄伟,黄奕,陈谧 陈平、张仰鹏
GB;/T31070.2一2018 楼寓对讲系统 第2部分全数字系统技术要求 范围 GB/T31070的本部分规定了全数字楼寓对讲系统的系统结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说 明文件和检验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数字处理技术的楼寓对讲系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31070.1一2014楼寓对讲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TU-TP.501电话测量用测试信号(Testsignalsforuseintelephonometry)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31070.1一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全数字楼寓对讲系统digitalbuildinginteromsystem 所有组成设备的音视频信号采用数字处理技术,并基于有线数字传输网络的楼寓对讲系统 3.1.2 音频延时adiodelay 音频信号自本地对讲终端激励到远端对讲终端输出所需的单向迟延时间 3.1.3 对讲终端interomunit 在系统中,能够建立通话的设备 注1:对讲终端包括管理机、访客呼叫机和用户接收机 注2: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他设备连接至系统网络时不应视为对讲终,只作为用户接收机的扩展设备 3.1.4 回声抑制eehoreturnloss 本地对讲终端对远端传输过来的语音信号再传输给远端的抑制能力 3.1.5 音频转换时间 audioswitchingtime 音频传输信道从一个方向切换到另一个方向所需的时间
GB/T31070.2一2018 3.1.6 唇音同步lipsyne 系统传输语音和视频信号间的时域相关性,其值用以描述语音和视频信号的同步关系、相对时间 间隔 3.1.7 视频延时videdelay 从访客呼叫机采集视频信号,到远端对讲终端输出显示所需的单向迟延时间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SS;合成源信号(eompositesouree signalD DBIS;全数字楼寓对讲系统(digitalbuildingintercommsystem) ERL:;回声抑制echoreturnloss) )mmentundertest) EUT:受试设备(equip LIGLED图形发生器(LEDimagegenerator MRP:嘴参考点mouthreferencepoint sG,编程信号发生器(pro )grammablesignalgenerator Y 系统结构 全数字楼寓对讲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访客呼叫机、用户接收机、管理机 如有)及有线数字传输网络等 用户接收机动 访客呼叫机 有线数字传 访客呼叫机m [用户接收机n 输网络 管理机O 管理机 注:m一访客呼叫机个数; -用户接收机个数 -管理机个数 图1系统结构示意图 5 功能要求 5.1基本功能 系统的基本功能应符合GB/T31070.1一2014中5.1的要求 5.2扩展功能 系统的扩展功能除应满足GB/T31070.1一2014中5.2的要求外,还宜满足以下要求
GB;/T31070.2一2018 图像存储和回放功能;用户接收机具有存储和回放访客呼叫机摄取图像的功能 a b 户户通话;用户接收机之间具有选呼和双向通话的功能; 访客留言功能:访客呼叫机具有访客留言的功能 c d 本地留影留言;系统中的用户接收机具有本地留影留言的功能 5.3配置管理机的系统 配置管理机的系统功能除应满足5.1、5.2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求助功能:用户接收机能发送求助信号到管理机 管理机能提示相应的指示信号,记录求助时 a 间和处理时间; 自动在线检测功能系统能通过访客呼叫机和/或管理机对相连接的其他设备的运行状态进 b 行在线检测 性能要求 6.1音频特性 系统的音频特性除应满足GB/T31070.1一2014中6.1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系统端对端的音频延时不大于300ms; a b) 回声抑制不小于45dB; 系统端对端的音频转换时间不大于200ms c 注:e)不适用于双工通话及单向通话的系统 6.2视频特性 系统的视频特性除应满足GB/T31070.1一2014中6.2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图像分辨力 a 当显示屏大于或等于4.0in、小于或等于7.0in时不小于240TvL 当显示屏大于7.0in时,不小于320TVL 注,lin=0.0254" b视频帧率不低于15fps; c 视频延时不大于300ms: 唇音同步系统在同时传输音视频信号时,输出的音频信号超前相对应的视频信号的时间不 d 大于90ms,滞后时间不大于185ms 6.3电源电压适应性 系统的电源电压适应性应满足GB/T31070.1一2014中6.3的要求 6.4环境适应性 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应满足GB/T31070.12014中6.4的要求 6.5安全性 系统的安全性应满足GB/T31070.12014中6.5的要求 6.6电磁兼容性 系统的电磁兼容应满足GB/T31070.1一2014中6.6的要求
GB/T31070.2一2018 6.7网络和信息安全性 6.7.1访问控制 系统应对接人设备进行身份鉴别 6.7.2控制指令保护 系统应对用户开锁等控制指令进行数据加密 6.7.3数据存储保护 系统宜对存储的用户信息图像,语音等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6.8标志和机械结构 系统的标志和机械结构应满足GB/T31070.1一2014中6.7的要求 试验方法 7.1试验条件 7.1.1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环境条件 温度:15C35C;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7.1.2电气连接 EUT应按制造商推荐的方法进行连接构成试验基本配置,EUT的配置应满足实现系统功能的 要求 7.2功能检查 按产品说明书操作,逐项检查系统功能,判定试验结果与第5章的符合性 7.3音频特性试验 7.3.1 一般要求 GB/T31070.1一2014中6.1要求的试验方法按照GB/T31070.1一2014中的7.3进行,本部分新 增加的6.1中a)e)要求的试验方法按照本部分中的7.3.27.3.5进行 7.3.2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试验场地的环境噪声不大于40dB(A),特殊说明除外; a D)访客呼叫机、用户接收机管理机之间建立通话后,EUT之间的试验环境能确保声音不相互影 响,同时避免视频传输对EUT音频性能的影响 CSS测试信号为ITU-TP.501定义的CcSS复合信号,每个cSs信号持续248.62ms、停顿
GB;/T31070.2一2018 101.38 ms 测试信号在MRP处产生的平均声压为一4.7dBPa d 采用手柄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管理机的试验安装位置符合GB/T31070.1一2014附录A 中A.lc)的要求; 访客呼叫机采用免提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管理机的试验安装位置符合GB/T31070.1一 2014附录A中A.ld)的要求 但在回声抑制、音频转换特性试验时,因需对音频传输回路进 行双向测量,仿真嘴唇圈中心、标准0.5in自由场传声器中心可分别左右偏离EUT外壳表面 中心轴向16,如图2所示 音频信号发生器 音频分析仪 自由场 仿真嘴 对讲终端 对讲终端 =0.lmy" 传声器 有线数字传 16 手摇 均衡过的声源 均衡过的声源 输网络 p 自由场 挡板 挡板 仿真嘴 传声器 音频分析仪 音频信号发生器 注:当EUT为手柄对讲终端时,应取消挡板,并将仿真嘴和标准0.5in自由场传声器安装在IRGP头型架上 图2UT试验安装位置示意图 7.3.3音频延时试验 7.3.3.1css测试信号组如图3所示 测试信号组中前3个cSs信号用于训练以使信道传输达到正 常状态,第4个css信号的持续高电平部分用于延时测量 7.3.3.2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CSs测试信号组,通过仿真嘴激励远端对讲终端,记录第4个CSs信号 的产生时间ta 在本地端以传声器采集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音频分析仪测量第4个CSs信号上升至 比正常传送信号幅度低3dB处的时间.,,与t的差值即为音频延时 7.3.3.3本试验应重复进行10次,每次测试时EUT的音频传输应被重新接通 对每次测得的值进行 平均,判定试验结果与6.la)的符合性 测试信号 248.62ms 0.8ms 1298.62ms 图3CSS测试信号组 7.3.4回声抑制试验 7.3.4.1为避免环境对回声测试结果的影响,测试环境噪声应不大于30dB(A),建议本试验在半消音 室或全消音室中进行 若对讲终端有音量控制功能,则应在最大音量下进行试验 CsS测试信号组如 图3所示,本试验应在EUT一次接通状态下完成 7.3.4.2按7.3.3的方法分别测量两个传输方向的端对端音频延时,计算传输通道的双向总延时T 7.3.4.3音频信号发生器立即产生CSS测试信号组信号,通过仿真嘴激励本地对讲终端,测试信号由
GB/T31070.2一2018 本地端传输至远端,在本地端以传声器测量经过T时间后回传的声信号声压 7.3.4.4用音频分析仪按1/3倍频程频率间隔,测量并记录在200Hz一4000Hz范围内,测试信号组 第4个CSs信号持续高电平部分的最后100ms信号部分产生的声压P 远端的回声抑制ERL可通过发送端MRP处的声压,与远端返回本地的声信号平均声压差值进行 评估 按公式(1)计算 ERL=一4.7 -2n习”," ( 式中 -频带序号,对应的中心频率见GB/T31070.1一2014中表A.l; 频率带宽上的平均声压 7.3.4.5按7.3.4.3和7.3.4.4的方法重复进行10次测量,对测得的值进行平均,判定试验结果与6.1b 的符合性 注1:试验前,需先对系统的音频延时进行测试,当传输通道的双向总延时T小于100ms时,不需进行本试验 注2:两次连续测量之间建议停顿时间不小于1.5s 7.3.5音频转换时间试验 7.3.5.1采用A和B两组测试信号组 测试信号组A采用的csS信号组的持续时间应长于预期的系 统实现单向稳定传输时间宜采用连续10个css信号,如图4所示 测试信号组B宜采用4个css 信号,第1个CSs信号的持续高电平部分用于测量,如图5所示 248.62ms 测试信号 101.38ms 3398.62ms 测试信号组A 测试信号248.ms nms 1298.62ms 图5测试信号组B 7.3.5.2音频转换时间测试时序图如图6所示 按7.3.3的方法分别测量两个传输方向的端对端音频 延时,计算传输通道的双向总延时T 7.3.5.3音频信号发生器立即产生测试信号组A并记录起始时间t.,通过仿真嘴激励本地对讲终端 当远端对讲终端接收并播放完成第10个CSS信号的持续高电平部分的同时,激励远端仿真嘴MRP位 置产生测试信号组B 7.3.5.4在本地对讲终端端以传声器采集由远端传输过来的音频信号,记录第1个CSs信号幅度上升 至比正常传送信号幅度低3dB处的终止时间ti 计算t与t之差并扣除双向总延时T(TD十T)和 测试信号组A的总时长TA,即为音频转换时间T. 判定试验结果与6.le)的符合性
GB;/T31070.2一2018 测试信号组人 本地端仿真嘴 远端传声器 远端仿真嘴 本地端传声器 假设T=0) 3B 本地端传声器 图6音频转换时间测试时序图 7.4视频特性试验 7.4.1 一般要求 GB/T31070.1一2014中6.2要求的试验方法按照GB/T31070.1一2014中的7.4进行,本部分增 加的6.2中a)d)要求的试验方法按照本部分中的7.4.27.4.6进行 7.4.2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测试环境噪声不超过40dB(A),特殊说明除外 a b 视频特性试验时,EUT处于正常图像传输状态 如无特殊说明,当EUT的音频通讯不能切 断时,应保证其影响不会引起视频特性参数的改变 视频特性采用LIG测试装置 LIG测试装置由10×10的LED阵列和PsG组成 PSG应能 按设定频率阵列控制LED信号产生变化的图像 LED阵列被用于产生的图形图案,以单个 LED为基本单元,在纵向或横向做连续滚动 LIG测试装置应具有输出2个下降沿同步信号 的输出接口 为防止音频对试验的影响,建议LIG应能同步控制A,B两组相同的LED阵列 A组IED阵列置于VCU摄像头的正前方,产生视频测试信号;B组LED阵列置于对讲终端 EUT输出显示屏端,以便于数字摄像机能同时摄取EU输出影像和B组LED阵列 试验时LED阵列置于VCU摄像机的正前方,调整LED矩阵与VCU之间的距离使被测的 URU或MU显示屏上显示的LED矩阵图像至少在横轴或纵轴上充满屏幕并聚焦 数字摄像机在帧率不低于60fps的情况下分辨率不低于720×576,并具有外触发同步功能 7.4.3图像分辨力试验 按照GB/T31070.1一2014中附录B中B.3规定的方法进行 判定试验结果与6.2a)的符合性 7.4.4视频帧率 7.4.4.1控制LIG测试装置,选择LED阵列中间区域的一行10个LED灯组产生的连续变化图像作为 测试信号 7.4.4.2逐渐调节LIG测试装置的设置频率f,从1Hz开始,由低到高按设置频率在水平方向依次点 亮LED,每个LED点亮时间为1/(10f)s 在EUT输出显示屏端观察经系统传输后得到的输出影像,
GB/T31070.2一2018 当观察到测试用LED灯组影像在大于10s时隙内保持稳定不滚动时停止调整LIG频率 7.4.4.3记录此时LIG的发生频率即为被测系统的率r 判定试验结果与6.2b)的符合性 7.4.5视频延时 7.4.5.1本试验应在完成7.4.4试验后进行,以系统的帧率r作为LIG测试装置的设置频率 用LIG 测试装置控制10×10LED阵列产生的连续变化图像作为测试信号 7.4.5.2以被测VcU摄取LED阵列A产生的图像,在输出端以数字摄像机同时摄取EUT显示屏输 出影像和LED阵列B图像,数字摄像机应在3s时间内连续捕捉图像帧 7.4.5.3分析比较每一帧捕获图像中LIG阵列B上被点亮的lLED位置和输出EUT显示屏上被点亮 的LED的位置,计算二者间相隔LED数量n 则该图像所对应的视频延时为1000n/fr(ms) 7.4.5.4逐赖计算视频延时,并对延时值作排序,剔除10%最大值,剩余的最大延时值即为视频延时 判定试验结果与6.2c)的符合性 注:如果系统可以静音或者将音量调小以避免啸叫,可使用1个LED阵列与输出EUT相邻一起置于vcU前方进 行试验 这将会替代上述测试方法中使用1ED阵列A和LED阵列B进行试验 7.4.6唇音同步 本试验需同时对系统进行音频和视频延时的测试,试验条件应符合7.3.2和7.4.2要求 在被 7.4.6.1 测vcU端同步产生音频和视频测试信号,在输出EUT端同时进行音频延时和视频延时测量 7.4.6.2单次音频延时试验方法同7.3.3,试验中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10组测试信号组,每组信号间隔 400nms,连续进行10次音频延时测量并记录每次测量时间点 7.4.6.3按7.4.5.17.4.5.3方法进行视频延时试验,数字摄像机应在试验中以不低于60帧/s连续捕 捉图像帧,以获取每帧的视频延时 7.4.6.4由主控单元触发唇音同步计算,获取按7.4.6.2方法所记录测量时间点处的视频延时.计算该 点处音频延时与视频延时的差值 去除1个最差值,然后判定其余差值与6.2d的符合性 7.5电源电压适应性试验 按GB/T31070.1一2014中7.5规定的方法进行,判定试验结果与6.3的符合性 7.6环境适应性试验 按GB/T31070.12014中7.6规定的方法进行,判定试验结果与6.4的符合性 7.7安全性试验 按GB/T31070.1一2014中7.7规定的方法进行,判定试验结果与6.5的符合性 7.8电磁兼容试验 按GB/T31070.1一2014中7.8规定的方法进行,判定试验结果与6.6的符合性 7.9网络和信息安全性试验 7.9.1系统组网 网络和信息安全性试验系统组网要求如图7所示
GB;/T31070.2一2018 测试EUT所需的 EUT/受试设备 网络交换机 设备 图7网络和信息安全性试验组网示意图 7.9.2访问控制试验 设备在接人系统时应首先被要求进行身份认证.仅对已识别用户提供授权功能操作 判定试验结 果与6.7.1的符合性 7.9.3数据保密性保护试验 采用网络封包分析软件(如;封包嗅探器)抓取并检查通信时的数据包,确定已采用加密,数字签名 等手段,对用户控制开锁指令等数据进行保护 判定试验结果与6.7.2的符合性 7.9.4数据存储保护 检查系统中存储的用户信息,图像、语音等数据,确定已采用加密存储措施,对数据存储进行保护 判定试验结果与6.7.3的符合性 7.10标志和机械结构试验 按GB/T31070.1一2014中7.9和7.10规定的方法进行,判定试验结果与6.8的符合性 8 说明文件 说明文件应符合GB/T31070.l一2014中第8章的要求 检验规则 9.1检验分类 9.1.1型式检验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新设计试生产或产品定型时 转产或转厂 b) 停产后复产; c d)结构、材料或工艺有重大变更,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明显差异时 e 9.1.2质量一致性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包括 A组检验(逐批):交收产品时,全数检验; a b B组检验(逐批);交收产品时,抽样检验; C组检验(周期);每半年进行一次,受试样品从交收检验合格批中随机抽取 c d D组检验周期):每年进行一次
GB/T31070.2一2018 9.2试验项目和顺序 各类检验的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技术要求及不合格分类按表1规定 表1试验项目和顺序 质量一致性检验 序号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不合格分类型式检验 组 B组c组D组 A 功能 7.2 5.l5.3 全程响度评定值 6.1 7.3 B B 全程灵敏度/频率特性 6,1 7.3 音频失真 6.1 7.3 通道信噪比 6.l 7.3 6.l 侧音掩蔽评定值 7.3 空闲信道噪声 7.3 6.l B 6.l 7.3 振铃声压 6.la》) 7.3.3 音频延时 10 B 回声抑制 6.lb 7.3.4 1 B 音频转换时间 6.le) 7.3.5 12灰度等级 6.2 7.4 B 色彩还原性 O 6.2 7,4 C 环境照度适应性 7.4 14 6.2 6.2a 15 图像分辨力 7.4.3 16 视频率 B 6.2b 7.4.4 7 视频延时 6.2e) 7.4.5 B 18 唇音同步 6.2d 7.4.6 B B 19 电源电压适应性 6.3 7.5 环境适应性 20 6.4 7.6 21 安全性 6.5 7.? 22 6.6 电磁兼容 7.8 B 23 6.7 7.9 网络和信息安全性 C 24 标志 6,8 7,10 25 机械结构 6.8 7.10 26 外壳防护能力 6.8 7.10 g.3组批规则 交付检验的组批应由同一生产批的产品构成 10
GB;/T31070.2一2018 g.4抽样规则 g.4.1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的受试样品应不少于3套,随机抽样 9.4.2质量一致性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抽样规则为 aa) A组检验为全数检验; b)B组检验的样品从A组检验的合格批中按GB/T2828.1一2012规定的数量随机抽取; C组和D组检验的样品从A、B组检验的合格批中按GB/T2829一2002规定的数量随机 c 抽取 9.5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的判定规则应符合如下要求 按表1规定的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技术要求及不合格分类判定样品是否合格,如有一项A类 a 不符合要求则判为不合格品;两项及以上B类不符合要求则判为不合格品 一项B类及两项C 类不符合要求则判为不合格品;四项c类不符合要求则判为不合格品 全数检验的样品应全部合格,对抽样检验的样品不合格数小于或等于合格判定数;,则判为批 合格;不合格数大于合格判定数,则判为批不合格 如无特殊规定.A组和B组一般采用GB/T28281一2012中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一般水平 I;在B组检验中,B类不合格品的接收质量限(AQL)为l.0,C类不合格品的接收质量限 (AQL)为2.5 C组、,D组和型式检验采用GB/T2829-2002中判别水平I的一次抽样方案 在C组、D组和型式检验中,B类不合格品的不合格质量水平(RQL)为20,C类不合格品的不 合格质量水平(RQL)为25 -般情况下,按上述规定检验 在连续批的逐批检验中,若接收质量限保持较好或较差时,应 按GB/T2828.12012规定的转移规则进行放宽检查或加严检查 9.6不合格品的处置 9.6.1发现由于A类不合格品导致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检验,并在相应范围内采取有效纠正措施 消除A类不合格品的因素后再交检验 如涉及已出厂产品,应立即通知使用单位运回返修或到使用单 位修理 9.6.2对判为合格批中的不合格品应由制造厂调换或修复成合格品 9.6.3B组,C组或D组检验不合格时,其代表批的产品应停止检验,分析原因,消除不合格因素后再 提交检验 9.7批的再提交 批检验不合格时,经修理、调试、检验合格后,再次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提交检验 若仍为不合格,则可拒收,待查原因,采取措施通过新的周期试验后,才可恢复正常生产和交收 试验

楼寓对讲系统第2部分:全数字系统技术要求GB/T31070.2-2018

1. 引言

楼寓对讲系统是一种用于楼宇内部通信和管理的设备,由于其使用范围广泛、功能强大,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楼宇对讲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GB/T31070.2-2018标准制定了全数字楼宇对讲系统的技术要求。

2. 基本概念

GB/T31070.2-2018标准中定义了以下基本概念:

  • 全数字楼宇对讲系统:指采用数字通信技术构建的楼宇对讲系统,包括数字通信网络、数字化语音处理设备、数字化呼叫终端等。
  • 数字通信网络:指通过数字传输技术连接各个楼宇对讲系统设备的网络,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 数字化语音处理设备:指对语音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设备,包括音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
  • 数字化呼叫终端:指可以通过数字通信网络进行呼叫和通话的终端设备,包括数字化室内机、数字化门口机等。

3. 技术要求

GB/T31070.2-2018标准中规定,全数字楼宇对讲系统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 系统应具备可靠、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使用;
  • 系统应支持多种呼叫方式,并且能够实现对不同用户的权限管理;
  • 系统应支持数字语音信号的编解码,具有清晰、稳定、高保真的语音传输质量;
  • 系统应支持多级呼叫转移和呼叫等待功能,保证系统的畅通性;
  • 系统应支持实时监控、语音对讲、视频监控等功能,提高楼宇安全管理水平;
  • 系统应具有自动故障检测和诊断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4. 结论

GB/T31070.2-2018标准规定了全数字楼宇对讲系统的技术要求,为楼宇对讲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楼宇对讲系统的使用效果。

和楼寓对讲系统第2部分:全数字系统技术要求类似的标准

颗粒材料物理性能测试第3部分:流动性指数的测量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颗粒材料物理性能测试第3部分:流动性指数的测量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颗粒材料物理性能测试第3部分:流动性指数的测量的编号:GB/T31057.3-2018。颗粒材料物理性能测试第3部分:流动性指数的测量共有16页,发布于2019-07-01
楼寓对讲系统第4部分:应用指南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楼寓对讲系统第4部分:应用指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楼寓对讲系统第4部分:应用指南的编号:GB/T31070.4-2018。楼寓对讲系统第4部分:应用指南共有12页,发布于2018-12-28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