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4004-2017

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报警器及传感器

Domesticandsmall-scalecateringkitchencombustiblegasalarmsandsenso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报警器及传感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报警器及传感器的编号:GB/T34004-2017。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报警器及传感器共有44页,发布于2018-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4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40
  • 实施日期2018-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4页
  • 文件大小2.87M

以图片形式预览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报警器及传感器

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报警器及传感器


国家标准 GB/T34004一2017 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报警器 及传感器 Dwmesteandsmallsealeeateringkitehen.ehusthlegasalarms andsensor 2017-07-12发布 2018-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4004一2017 36 附录B(规范性附录样品检验项目与监测模块编号对应表 38 附录C规范性附录样品检验项目与传感器编号对应表 参考文献 40
GB/34004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市浦海新技术有限公司、艾欧史 密斯()热水器有限公司、廊坊新奥燃气设备有限公司、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河南汉威电子 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北京菲斯曼供热技 术有限公司、沈阳市航宇星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汉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大庆英辰创新科技有限公 司、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帅丰电器有限公司、芜湖泰和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燃气用具质 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翠景、牛军、毕大岩、杨争、赵柔平、张小水、刘云、徐德明、邵柏桂、程波、 郑华章、陆鸿志、钟克创邵于估、汪贤文、陈岚、渠艳红
GB/34004一2017 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报警器 及传感器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用燃气报警器和传感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型号,要求及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安装和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检测燃气泄漏和检测燃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的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 报警器及传感器 本标准也适用于家用燃气燃烧器具用检测燃气泄漏和检测燃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的监测 模块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76铸造铜及铜合金 GB/T2406.2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家用燃气报警器householdcombustiblegasalarms 具有燃气泄漏报警功能和(或)具有燃气不完全燃烧报警功能的设备 通过气体传感器探测周围环 境中的可燃气体和(或)一氧化碳气体,通过采样电路,将探测信号用模拟量或数字量传递给控制器或控 制电路,当可燃气体和(或)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超过控制器或控制电路中设定值时,控制器通过执行器或 执行电路发出报警信号和(或)报警输出信号 3.2 复合型报警器 combinationalarm 具有燃气泄漏报警及燃气不完全燃烧报警两种功能的报警器
GB/T34004一2017 3.3 小型餐饮厨房 small-sealecateringkitehen 使用的燃具为单个燃烧器额定热负荷不超过46kw、额定热负荷总量不超过139kw的用于餐饮 业提供烹任服务的厨房 3.4 监测模块 monitoringmodule 与家用燃气燃烧器具配套使用,用于监测燃气燃烧器具内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或燃气泄 漏的模块 3.5 传感器检测装置sensortestmodule 用于将传感器特性转换为输出信号的测试装置,仅用于传感器的测试 分类和型号 4.1报警器的分类和型号 4.1.1 分类 按气体种类分为人工煤气型(R)液化石油气型(Y),天然气型(T)及不完全燃烧型(B 4.1.1.1 4.1.1.2按使用场所分为:家庭用(J)、小型餐饮厨房用(X) 按结构分为;报警部分与检测部分一体的为 一体式(Y),报警部分与检谢部分分开的为分体式 4.1.1.3 F) 4.1.1.4按输出信号分为:开关输出(K),电压输出(D),脉冲输出(M)及其他(Q). 4.1.2型号 4.1.2.1型号编制 产品特征号(制造商自行编制 -输出信号种类 报警部分与检测部分的关系 使用场所 气体种类代号 燃气报警器(B) 4.1.2.2示例 带电压输出的一体式家用液化石油气报警器表示为BYJYD-关关光 4.2监测模块的分类 气体种类分为:人工煤气型(R)、液化石油气型(Y)、天然气型(T)及不完全燃烧型(B).
GB/34004一2017 报警器 5.1 -般要求 5.1.1材料 外壳应使用不燃烧或难燃烧的材料制造(氧指数大于27) 5.1.2结构 5.1.2.1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应保证水滴难以浸人 5.1.2.2有调节功能的,应采取调节后不发生变动的措施,调节元件不应外露 5.1.2.3装有电磁继电器时,电磁继电器的接点应采用封闭式结构,电磁继电器接点的功能应具有唯 -性 5.1.2.4报警器应有功能检查键 5.1.3性能 5.1.3.1状态指示 报警器表面应具有状态指示灯,正常监视状态指示应为绿色,报警状态指示应为红色,故障状态指 示应为黄色;对于复合型报警器,发生不同报警时,应能判断出报警的种类 指示灯应有中文功能注释, 报警信号应为声光报警;状态指示灯应清晰可见 5.1.3.2功能检查键 用功能检查键对报警器进行检查时,应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具有报警输出功能的报警器,用功能 检查键进行检查时,报警输出功能应与说明书的说明相一致 5.1.3.3电源线强度 报警器应有电源软线固定装置,该软线固定装置应使导线在接线端外免受拉力和扭矩,并保护导线 的绝缘层免受磨损,且应不可能将软线推人报警器内部 5.1.3.4报警浓度 根据报警器所适用的气体种类报警器在表1规定的低浓度试验气体浓度下不应发出报警信号,在 表1规定的低浓度试验气体浓度至高浓度试验气体浓度范围内应发出报警信号 表1气体种类、试验气体、,试验气体浓度 试验气体 试验气体浓度/% 气体种类 -氧化碳含量<10% 0.50 0%<一氧化碳含量<20% 0,25 人工煤气 人工煤气 0.15 20%<一氧化碳含量<35% 天然气 甲炕烧 高浓度 1.00 丙烧 液化石油气 0.42 0.055 不完全燃烧 一氧化碳 0,03
GB/T34004一2017 表1续 气体种类 试验气体 试验气体浓度/% 一氧化碳含量<10% 0.04 0.04 人工煤气 10%<一氧化碳含量<20% 人工煤气 20%<一氧化碳含量<35% 0.025 低浓度 天然气 甲烧 0.05 液化石油气 丙烧 0.021 不完全燃烧 氧化碳 0.0025 5.1.3.5响应时间 根据报警器所适用的气体种类,通人表2规定的试验气体浓度的试验气体,响应时间应符合表2的 要求 气体种类试验气体,试验气体浓度及响应时间 表2 气体种类 试验气体 试验气体浓度/% 响应时间 一氧化碳含量<10% 0.50 人工煤气 10%一氧化碳含量20% 人工煤气 0.25 30 (一氧化碳敏感型人工煤气报瞥 20%一氧化碳含量35% 0.15 器及复合型报警器<60s) 天然气 甲烧 1,00 0,42 液化石油气 丙烧 0,055 5min 不完全燃烧 -氧化碳 0,03 <10min 5.1.3.6抗干扰气体性能 报警器在表3所规定的干扰气体种类及干扰气体浓度下,3min内不应发出报警信号 表3干扰气体和浓度 种类 浓度/% 乙醇 0,6 乙酸 0.1 5.1.3.7 选择性能 1=10-",余同)的一氧化氮气体浓度下 5.13.7.1具有不完全燃烧检测功能的报警器在30ppm(I Ppm 不应发出报警信号,在此状态下,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求 5.1.3.7.2具有不完全燃烧检测功能的报警器在25ppm的氢气浓度下,不应发出报警信号 5.1.3.7.3具有不完全燃烧检测功能的报警器在25ppm氢气和25ppm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浓度下 不应发出报警信号
GB/34004一2017 5.1.3.8报警音量 在额定工作电压下,在距报警器正前方1m远处的声压级(A计权)应大于70dB,同时不应大于 115dlB 5.1.3.9耐电源电压波动性能使用电池的报警器除外) 报警器分别在额定电压的85%和115%下(如规定了适用电压范围,则分别在最低电压和最高电压 下),进行报警浓度及抗干扰气体性能试验,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 5.1.3.6的要求 5.1.3.10绝缘电阻 报警器有绝缘要求的外部带电端子、电源插头或电源接线端子分别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在实验室 环境条件下不应小于100MQ,在湿热环境条件下不应小于1Mn 5.1.3.11电气强度(仅以电池供电及安全特低电压供电的报警器除外 报警器有绝缘要求的外部带电端子、电源插头或电源接线端子分别与外壳间应能经受频率为 50Hz,电压为3000V的交流电压,历时1nmin,在试验期间不应出现击穿 5.1.3.12静电放电抗扰度 报警器应能耐受表4所规定的静电放电干扰试验 试验期间报警器不应发出报警信号或故障信 号;试验后,报警器的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求 表4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参数和条件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空气放电(外壳 放电电压/lkV 接触放电(合板 放电间隔/人s el 每点放电次数 10 5.1.3.1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报警器应能耐受表5所规定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试验期间报警器不应发出报警信号或 故障信号;试验后,报警器的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求 表5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参数和条件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场强/(V/m) T0 80l000 频率范围/MHz 扫描速率/10倍频程/s) 1.5×10-" lkHa,正弦被 波形 调幅深度 80%
GB/T34004一2017 5.1.3.1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报警器应能耐受表6所规定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试验期间报警器不应发出报警信号 或故障信号;试验后,报警器的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求 注:使用电池供电,且与外界无任何连接线的报警器不进行此项试验 表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参数和条件 试验条件 试验参数 ?(AC电源线) 电压峰值/kV (其他连接线 重复频率/kHz 极性 正、负 时间 每次1min 5.1.3.15浪涌(冲击)抗扰度 报警器应能耐受表7所规定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试验期间报警器不应发出报警信号或故障 信号;试验后,报警器的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求 注使用电池供电,且与外界无任何连接线的报警器不进行此项试验 表7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参数和条件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线-线;1 浪涌冲击)开路测试电压/kV 电源线 线-地:2 极性 正将负 试验次数 时间间隔 >60s 5.1.3.1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报警器应能耐受表8所规定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试验期间报警器不应发出报警 信号或故障信号;试验后,报警器的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求 注:使用电池供电,且与外界无任何连接线的报警器不进行此项试验 表8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参数和条件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频率范围/MH么 0.158o 140 电压/dlBpV 扫描速率/(10倍频程/s) <1.5×10 1kH正弦波 波形 调波深度 80%
GB/34004一2017 5.1.3.17耐高温性能 报警器应能经受表9规定的高温试验,在规定的高温试验条件下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求, 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5.1.3.6的要求 表9高温试验参数和条件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温度/ 55 持续时间/h 5.1.3.18耐低温性能 报警器应能经受表10规定的低温试验,在规定的低温试验条件下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求 表10低温试验参数和条件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温度/ 持续时间/小h 5.1.3.19耐恒定湿热性能 报警器应能经受表1l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在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条件下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 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5.1.3.6的要求 表11恒定湿热试验参数和条件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40 温度/C 相对湿度/% 93 持续时间/h 5.1.3.20耐气体冲击性能 报警器应能耐受表12规定的试验气体1000次冲击试验,试验后,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 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5.1.3.6的要求 表12耐气体性能试验参数 气体种类 试验气体 试验气体浓度/% 人工煤气 人工煤气 0,45~0.5 天然气 1.0~1.25 燃气泄漏报警器 甲炕 液化石油气 丙婉 0.420.525 不完全燃烧报警器 不完全燃烧型 -氧化碳 0.050.06
GB/T34004一2017 5.1.3.21耐硅中毒性能(使用电化学式传感器的报警器除外 报警器在浓度为0.001%的HMDs(CH.,),SiOsi(CH,.(六甲基二硅氧婉/六甲基二硅氧醒)气体 中通电40h后,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5.1.3.6的要求 5.1.3.22长期稳定性能 报警器在试验环境条件下通电3个月后,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 5.1.3.6的要求 5.1.3.23不通电放置性能 将报警器不通电放置3个月,然后通电24h后,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 应符合5.1.3.6的要求 5.1.3.24耐振动性能 报警器应能承受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振动的影响,按表13规定的振动试验参数进行振动试验 后报警器外观无异常,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的要求 表13振动试验参数和条件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工作状态 10~150 频率范围/H 加速度 lg 扫频速率/oct/min 不通电 轴线数 每个轴线扫频次数 10 5.1.3.25耐跌落性能 报警器在不通电状态下,应能承受可能的跌落,试验后报警器结构应未破坏,报警浓度应符合 5.1.3.4的要求 5.1.3.26耐重力冲击性能 报警器在通电状态下,应能承受受到的冲击,试验后报警器结构应未破坏,报警浓度应符合5.1.3.4 的要求 5.1.3.27 高浓度气体耐久性能 报警器在表14规定的试验气体种类及试验气体浓度中保持7h,报警器应能连续鸣动
GB/34004一2017 表14试验气体种类及试验气体浓度 气体种类 试验气体 试验气体浓度/% 人工煤气 人工煤气 1.0 燃气泄漏报警器 天然气 甲烧 2.5 丙烧 液化石油气 l.l 不完全燃烧报警器 -氧化碳 0.050.06 5.1.3.28停止功能 5.13.28.1对于具有消声功能的报警器,当发生报警时应伴随着报警声音有报警显示,当使用消声开 关消除报警声音时,只要报警状态未解除,应在5min之内再次发出报警声音;只要报警状态未解除 ,不 应再使用消声开关消除报警声音 对于不完全燃烧报警器,不应使用消声开关消除报警声音 5.1.3.28.2对于具有外部输出停止开关的报警器,在输出外部信号时,应有报警显示;用开关停止外部 输出时,只要报警状态未解除,应在5nmin之内再次有外部输出;只要报警状态未解除,不应再使用外部 输出停止开关停止外部输出 对于不完全燃烧报警器,不应使用外部输出停止开关停止外部输出 5.1.3.29低电压提示性能 对于使用电池的报警器,应能发出电池电压低的提示,电池电压低的提示以60dB以上的音量, 2min1次以上的频度,连续鸣叫72h以上 5.1.3.30低电压提示声音 对于使用电池的报警器,电池电压低的提示声音应与报警声音有区别 5.1.3.31低电压时的报警动作 5.1.3.31.1对于使用电池的报警器,在电池电压降低到电池电压低提示之前,燃气泄漏报警器应能维 持燃气泄漏报警功能,不完全燃烧报警器应能维持不完全燃烧报警功能 5.1.3.31.2报警过程中电池电压低时,报警动作应持续到报警状态解除,报警状态解除后,再发出电池 电压低的提示 但对于报警和电池电压低提示同时发生的报警器,不受此限制 5.1.3.32报警输出功能 对具有报警输出功能的报警器,报警输出功能应与产品说明书相一致 5.2小型餐饮厨房用报警器的特殊要求 5.2.1报警输出功能 小型餐饮厨房用报警器报警时应具有报警输出功能 5.2.2短路安全性能 安装在小型餐饮厨房内低位置的电路部分,供电电压应控制在30V以下,当电路短路时,短路电流 应控制在5A以下或电流不大于5A时电路发生短路保护
GB/T34004一2017 5.2.3外壳防护性能 安装在小型餐饮厨房内低位置的报警器,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规定的IP55,安装在 高位置的报警器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规定的IP51 按GB/T4208进行外壳防护等级试 验后,进行报警浓度试验,应能符合5.1.3.4的要求 5.3试验方法 5.3.1试验条件 5.3.1.1 实验室环境条件 实验室内环境条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环境温度;15~30C,试验过程中温度波动不应超过5C; 相对湿度;25%一75% b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5.3.1.2浓度试验箱内条件 浓度试验箱内环境条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温度;20C士5,试验过程中温度波动不应超过5 a b)相对湿度:65%士5% 5.3.1.3样品 5.3.1.3.1样品检验项目与样品编号对应表见附录A,试验样品为10只,并在试验前予以编号 5.3.1.3.2试验前,待试验的报警器应在5.3.1.1规定的环境条件下通电48h以上 5.3.2通用要求试验 5.3.2.1材料试验 从外壳上切取的9cm'以上的正方形部分如果外壳上没有9em以上的正方形的平面部分,就在 原厚度上把边长为3em的正方形切取为试验片),按GB/T2406.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5.3.2.2结构检查 目视确认 5.3.2.3性能试验 5.3.2.3.1状态指示试验 按照说明书使报警器分别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故障状态、报警状态,目视确认指示灯的颜色 将液 化石油气报警器放置在距地面0.3m处,将天然气、人工煤气及不完全燃烧报警器放置在距地面2.3m 处,并分别在以上三种工作状态,300lx照度条件下,水平距离表示灯3m处,目视指示灯的状态;对于 复合型报警器,分别使用其所适用的不同种类的气体使之处于报警状态进行确认 5.3.2.3.2功能检查键试验 按下检查键,确认报警器是否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带报警输出功能的报警器按照说明书的说明检 查报警输出与说明书的一致性 10
GB/34004一2017 5.3.2.3.3电源线强度试验 目测检查电源线及外部输出线与电路板的连接点 在电源线出外壳部分做印记,以30N的力分别 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拉拔电源线,时间15s,量取电源线的拉伸距离,并检查电源线的连接 5.3.2.3.4报警浓度试验 将报警器放人浓度试验箱中并通电1h以上后,以不大于500mL/min的流量通人表1规定的试 验气体,当试验箱内气体浓度达到表1规定的低浓度时开始计时,保持5min,确认报警器的状态;然后 再追加试验气体到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试验气体浓度不应大于表1规定的高浓度,确认报警器的 状态 5.3.2.3.5响应时间试验 将报警器通电1h以上后,将浓度为表2要求的试验气体浓度的试验气体以500mL/min的流量, 通过直径与高度之比为1:10的校验罩输送到传感器上,同时启动计时装置 待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 时,停止计时,记录报警器的响应时间 5.3.2.3.6抗干扰气体性能试验 将报警器放人浓度试验箱中通电1h后,使浓度试验箱内达到表3规定的乙醇气体浓度并开始计 时,保持3min,确认报警器的状态;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保持1h后,使浓度试验箱内达到表 3规定的乙酸气体浓度并开始计时,保持3min,确认报警器的状态 5.3.2.3.7选择性能试验 5.3.2.3.7.1将报警器放人浓度试验箱中通电1h后,通人一氧化氮试验气体 当试验箱内气体浓度达 到30ppm时开始计时,保持5min后,确认报警器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按5.3.2.3,4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3.7.2将报警器放人浓度试验箱中通电1h后,通人氢气试验气体 当试验箱内气体浓度达到 25ppm时开始计时,保持5min后,确认报警器的状态 5.3.2.3.7.3将报警器放人浓度试验箱中通电1h后,分别通人氢气和一氧化碳试验气体 当氢气和一 氧化碳试验气体浓度分别达到25ppm时开始计时.保持5nmin后,确认报警器的状态 5.3.2.3.8报警音量试验 使报警器处于报警状态,用声级计的A计权在距报警器水平方向1m处测量报警音量值 5.3.2.3.9耐电源电压波动性能试验(使用电池的报警器除外) 将报警器放人浓度试验箱中并通电1h以上后,调节电源电压至额定电压的85%如果制造商声明 了电源电压范围,则调到最低电压值),保持10min后,按5.3.2.3.4及5.3.2.3.6的规定进行试验并确认 报警器的状态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调节电源电压至额定电压的115%如果制造商声明了 电源电压范围,则调到最高电压值),保持10min后,再按5.3.2.3.4及5.3.2.3.6的规定进行试验并确认 报警器的状态 5.3.2.3.10绝缘电阻试验 5.3.2.3.10.1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在5.1.3.10规定的部位间施加直流500V电压,测定其绝缘电阻值 5.3.2.3.10.2将报警器放人温度为40C士3C,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试验箱中,通电放置24h后,擦 去表面的水分,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在5.1.3.10规定的部位间施加直流500V电压,测定其绝缘电阻值 11
GB/T34004一2017 5.3.2.3.11电气强度试验(仅以电池供电及安全特低电压供电的报警器除外 用电气强度测试仪在5.1.3.11规定的部位间施加3000V试验电压,历时1nmin,在试验期间不应 出现击穿 5.3.2.3.12静电放电试验 将报警器按GB/T17626.2中的规定进行布置,报警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报警器表面及耦合板 施加表4规定的试验电压,试验次数及试验间隔按GB/T17626.2的规定 试验期间确认报警器的状 态;试验后,按5.3.2.3.4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3.1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将报警器按GB/T17626.3中的规定进行布置,报警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按表5规定的试验条 件,对报警器施加射频电磁场辐射干扰试验,至少进行一次全频率范围的扫描 试验期间确认报警器的 状态;试验后,按5.3.2.3.4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3.1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仅以电池供电的报警器除外 将报警器按GB/T17626.4中的规定进行布置,报警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按表6规定的试验条 件,对报警器施加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 试验期间确认报警器的状态;试验后,按5.3.2.3.4的规定进 行试验 5.3.2.3.15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仅以电池供电的报警器除外 将报警器按GB/T17626.5中的规定进行布置,报警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按表7规定的试验条 件,对报警器施加浪涌冲击)干扰 试验期间确认报警器的状态;试验后,按5.3.2.3.4的规定进行 试验 5.3.2.3.1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仅以电池供电的报警器除外 将报警器按GB/T17626.6中的规定进行布置,报警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按表8规定的试验条 件,对报警器施加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试验期间确认报警器的状态;试验后,按5.3.2.3.4的规定进 行试验 5.3.2.3.17耐高温性能试验 将报警器放人环境试验箱内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C士2C,稳定2h 后,在此状态下,按5.3.2.3.4进行试验 将环境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恢复试验箱内温度至55C士 2后,在此状态下,按5.3.2.3.6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3.18耐低温性能试验 将报警器放人环境试验箱中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C/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一10C士2C,稳定 2h后,在此状态下,按5.3.2.3.4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3.19耐恒定湿热性能试验 将报警器放人环境试验箱中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C士2C,再以小 于5%/min的速率将试验箱内的相对湿度增至93%士3%,稳定2h后,在此状态下,按5.3.2.3.4的规 定进行试验 将环境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恢复环境试验箱内温度至40C士2C,相对湿度至 12
GB/34004一2017 93%士3%后,在此状态下,按5.3.2.3.6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3.20耐气体冲击性能试验 根据报警器的气体种类,将表12中所对应的试验气体浓度的试验气体,以100mL/min吹在报警 器的敏感元件上30s,然后停止1min,反复操作1o00次 试验后,按5.3,2.3.4的规定进行试验 将浓 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按5.3.2.3.6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3.21耐硅中毒性能试验(使用电化学式传感器的报警器除外 将报警器放人试验箱中并通电1h以上后,然后通人六甲基二硅氧烧/六甲基二硅氧酥气体,浓度 达到0.001%后,保持40h后,按5.3.2.3.4的规定进行试验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按5.3.2.3.6 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3.22长期稳定性能试验 将报警器通电放置3个月后,按5.3.2.3.4的规定进行试验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按 5.3.2.3.6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3.23不通电放置性能试验 将报警器不通电放置3个月,然后通电24h后,按5.3.2.3.4的规定进行试验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 验气体排净,按5.3.2.3.6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3.24耐振动性能试验 将报警器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 在10Ha一150H2频率范围内以1!加速度,loeV/min的速率 分别在X、Y、Z三个轴线上各扫频10次 试验期间,监视报警器的状态;试验后,检查报警器的外观应 无异常,然后再按5.3.2.3.4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3.25耐跌落性能试验 将不通电状态下的报警器从1m高处分别两次自由落下,跌落到水泥地板上,目视结构未损坏;然 后按5.3.2.3.4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3.26耐重力冲击性能试验 对于安装在低位置上的报警器,在安装在墙壁且通电的状态下,将质量50只的钢球,从1m的高度 自由落下,对报警器施加冲击后,检查报警器的外观有无异常;然后按5.3.2.3.4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3.27高浓度气体耐久性能试验 根据报警器的种类,将浓度试验箱中气体的浓度调整到表14中所对应的试验气体种类及试验气体 浓度,让报警器连续鸣动并维持7h,试验期间连续监测报警器的状态 5.3.2.3.28停止功能试验 5.3.2.3.28.1按5.3.2.3.4的规定进行报警浓度试验 发生报警时,确认伴随着报警声音有报警显示 在维持气体浓度的状态下,按下消声开关并开始计时,确认在5min之内能重新发出报警声音 再次按 下消声开关时,确认报警声音不会停止 对不完全燃烧报警器,确认不应使用消声按钮停止报警声音 5.3.2.3.28.2按5.3.2.3.4的规定进行报警浓度试验 当发出信号时,确认有报警显示;在维持气体浓 度的状态下,用外部输出停止开关使外部输出停止并开始计时,确认5min之内可以再次输出 再次按 13
GB/T34004一2017 下外部输出停止开关,确认外部输出不会停止 对不完全燃烧报警器,确认不应因使用外部输出停止开 关而使外部输出停止 5.3.2.3.29低电压提示性能试验 将安装在报警内的电池取出,用直流稳压电源给报警器供电,在报警器正常工作后,慢慢调低供电 电压,确认低电压时能报警 将耗损的电池接在报警器里在待机状态下放置,电池电压低提示开始后, 用计时器测量连续鸣叫的时间,用秒表测量鸣叫的频度,按5.3.2.3.8的规定进行报警音量试验 5.3.2.3.30低电压提示声音试验 确认电池低电压的提示声音与报警声音是否有区别 5.3.2.3.31低电压时的报警动作试验 5.3.2.3.31.1将安装在报警器里的电池取出,将报警器放人浓度试验箱中并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在 报警器正常工作后,慢慢调低供电电压,在电池电压低提示之前,按5.3.2.3.4的规定进行试验并确认 5.3.2.3.31.2将安装在报警器里的电池取出将报警器放人浓度试验箱中并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在 报警器正常工作后,将试验箱内通人能使报警器持续报警的试验气体,慢慢降低供电电压到电池电压低 提示电压以下,确认报警器是否能持续报警 慢慢降低试验箱内的试验气体浓度到报警浓度以下,确认 有无电池电压低的提示 5.3.2.3.32报警输出功能试验 使报警器处于报警状态,按照说明书的说明测试报警器的报警输出 5.4小型餐饮厨房用报警器的特殊要求试验 5.4.1报警输出功能试验 按5.3.2.3.32进行试验 5.4.2短路安全性能试验 用电压表测试电路的供电电压 在供电电源回路中连接电流表,并将电源输人端短接,测量短路电 流 记录短路电流并观察电路是否会发生短路保护 5.4.3外壳防护试验 按GB/T420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外壳防护等级试验,然后按5.3.2.3.4的规定进行报警浓度试验 监测模块 6.1材料 外壳应使用不燃烧或难燃烧的材料制造(氧指数大于27) 6.2结构 6.2.1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应保证水滴难以浸人 6.2.2有调节功能的,应采取调节后不发生变动的措施,调节元件不应外露 6.2.3装有电磁继电器时,电磁继电器的接点应采用封闭式结构,电磁继电器接点的功能应具有唯 14
GB/34004一2017 一性 6.3性能 6.3.1状态指示 与监测模块配套使用的燃气燃烧器具应具有状态指示功能,应能分辨出正常监视状态、报警状态和 故障状态;对于复合型监测模块,发生不同报警时,应能判断出报警的种类 报警信号应为声光报警,状 态指示应清晰可见 6.3.2功能检查 对具有功能检查功能的监测模块在进行功能检查时,应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输出动作应与说明书 的说明相一致 6.3.3报警浓度 根据监测模块所适用的气体种类,监测模块在表1规定的低浓度试验气体浓度下不应发出报警信 号,在表1规定的低浓度试验气体浓度至高浓度试验气体浓度范围内应发出报警信号 6.3.4响应时间 根据监测模块所适用的气体种类,通人浓度为表2规定的试验气体浓度的试验气体,响应时间应符 合表2的要求 6.3.5抗干扰气体性能 监测模块在表3所规定的干扰气体及干扰气体浓度下,3nmin内不应发出报警信号 6.3.6选择性能 6.3.6.1具有不完全燃烧检测功能的监测模块在30ppm的一氧化氮气体浓度下,不应发出报警信号 在此状态下,报警浓度应符合6.3.3的要求 6.3.6.2具有不完全燃烧检测功能的监测模块在25ppm的氢气浓度下,不应发出报警信号 6.3.6.3具有不完全燃烧检测功能的监测模块在25ppm氢气和25pp1一氧化碳混合气体浓度下,不 应发出报警信号 6.3.7耐电源电压波动性能 监测模块分别在额定电压的85%和115%下如规定了适用电压范围,则分别在最低电压和最高电 压下),进行报警浓度及抗干扰气体性能试验,报警浓度应符合6.3.3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 6.3.5的要求 6.3.8耐高温性能 监测模块应能经受表9规定的高温试验,在规定的高温试验条件下报警浓度应符合6.3.3的要求 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6.3.5的要求 6.3.9耐低温性能 监测模块应能经受表10规定的低温试验,在规定的低温试验条件下报警浓度应符合6.3.3的要求 15
GB/T34004一2017 6.3.10耐恒定湿热性能 监测模块应能经受表11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在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条件下报警浓度应符合 6.3.3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6.3.5的要求 6.3.11耐气体冲击性能 监测模块应能耐受表12规定的试验气体1000次冲击试验,试验后,报警浓度应符合6.3.3的要 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6.3.5的要求 6.3.12耐硅中毒性能(使用电化学式传感器的报警器除外 监测模块在浓度为0.001%的HIMDs(CH.),siOsi(CH.),(六甲基二硅氧烧/六甲基二硅氧醒)气 体中通电40h后,报警浓度应符合6.3.3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6.3.5的要求 6.3.13长期稳定性能 将监测模块通电放置3个月后,报警浓度应符合6.3.3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6.3.5的 要求 6.3.14不通电放置性能 将监测模块不通电放置3个月,然后通电24h后,报警浓度应符合6.3.3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 应符合6.3.5的要求 6.3.15耐振动性能 监测模块应能承受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振动的影响,按表13规定的振动试验参数进行振动试 验后报警器外观无异常,报警浓度应符合6.3.3的要求 6.3.16高浓度气体耐久性能 监测模块在表14规定的试验气体种类及试验气体浓度中保持7h,报警器应能连续鸣动 6.3.17报警动作 监测模块的报警动作应与燃气燃烧器具产品说明书的说明相一致 6.4试验方法 6.4.1试验条件 6.4.1.1实验室环境条件 实验室内环境条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环境温度:15C一30C,试验过程中温度波动不应超过5C; a b) 相对湿度:25%一75% c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4.1.2浓度试验箱内条件 浓度试验箱内环境条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温度:20C士5,试验过程中温度波动不应超过5C; a 16
GB/34004一2017 b)相对湿度:65%士5% 6.4.1.3样品 6.4.1.3.1为了测试的目的,送检的监测模块样品应能独立完成报警功能测试;还需送检一套与监测模 块配套使用的燃气器具控制器进行状态指示,功能检查和报警输出试验 6.4.13.2样品检验项目与样品编号对应表见附录B,试验样品为8只,并在试验前予以编号 6.4.1.3.3试验前待试验的样品应在6.4.1.1规定的环境条件下通电48h以上 6.4.2材料试验 从外壳上切取的9cnm以上的正方形部分(如果外壳上没有9cnm以上的正方形的平面部分,就在 原厚度上把边长为3cm的正方形切取为试验片),按GB/T2406.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6.4.3结构检查 目视确认 6.4.4性能试验 6.4.4.1状态指示试验 将监测模块与配套使用的燃气燃烧器具控制器连接,使监测模块分别处于正常监视状态、报警状态 和故障状态,在300lx照度条件下,水平距离状态指示元件3m处,目视状态指示的状态;对于复合型 监测模块,分别使用其所适用的不同种类的气体使之处于报警状态进行确认 6.4.4.2功能检查试验 对具有功能检查功能的监测模块,将监测模块与配套使用的燃气燃烧器具控制器连接,按照燃气燃 烧器具产品说明书的说明进行功能检查,确认是否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检查报警动作与说明书的一 致性 6.4.4.3报警浓度试验 将监测模块放人浓度试验箱中并通电1h以上后,以不大于500mL/min的流量通人表1规定的 试验气体,当试验箱内气体浓度达到表1规定的低浓度时开始计时,保持5min,确认监测模块的状态; 然后再追加试验气体到监测模块发出报警信号,试验气体浓度不应大于表1规定的高浓度,确认监测模 块的状态 6.4.4.4响应时间试验 将监测模块通电1h以上后,将浓度为表2要求的试验气体浓度的试验气体以500mL/min的流 量,通过直径与高度之比为1;10的校验罩输送到传感器上,同时启动计时装置 待监测模块发出报瞥 信号时,停止计时,记录监测模块的响应时间 6.4.4.5抗干扰气体性能试验 将监测模块放人浓度试验箱中通电1h后,使浓度试验箱内达到表3规定的乙醇气体浓度并开始 计时,保持3min,确认监测模块的状态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保持1h后,使浓度试验箱内 达到表3规定的乙酸气体浓度并开始计时,保持3min,确认监测模块的状态 17
GB/T34004一2017 6.4.4.6选择性能试验 6.4.4.6.1将监测模块放人浓度试验箱中通电1h后,通人一氧化氮试验气体 当试验箱内气体浓度达 到30ppm时开始计时,保持5min后,确认监测模块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按6.4.4.3的规定进行试验 6.4.4.6.2 当试验箱内气体浓度达到 将监测模块放人浓度试验箱中通电1h后,通人氢气试验气体 25 ppm时开始计时,保持5min后,确认监测模块的状态 6.4.4.6.3将监测模块放人浓度试验箱中通电1h后,分别通人氢气和一氧化碳试验气体 当氢气和一 氧化碳试验气体浓度都达到25ppm时开始计时,保持5min后,确认监测模块的状态 6.4.4.7耐电源电压波动性能试验 将监测模块放人浓度试验箱中并通电1h以上后,调节电源电压至额定电压的85%如果制造商声 明了电源电压范围,则调到最低电压值),保持10min后,按6.4.4.3及6.4.4.5进行试验并确认监测模 块的状态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调节电源电压至额定电压的115%如果制造商声明了电源 电压范围,则调到最高电压值),保持10min后,按6.4.4.3及6.4.4.5的规定进行试验并确认监测模块 的状态 6.4.4.8耐高温性能试验 将监测模块放人环境试验箱内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C士2C,稳定 2h后,在此状态下,按6.4.4.3的规定进行试验 将环境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恢复试验箱内温度至 55C士2C后,在此状态下,按6.4.4.5的规定进行试验 6.4.4.9耐低温性能试验 将监测模块放人环境试验箱中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C/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一10C士2C,稳 定2h后,在此状态下,按6.4.4.5的规定进行试验 6.4.4.10耐恒定湿热性能试验 将监测模块放人环境试验箱中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C士2C,再以 小于5%/min的速率将试验箱内的相对湿度增至93%士3%,稳定2h后,在此状态下,按6.4.4.3的规 定进行试验 将环境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恢复环境试验箱内温度至40C士2C,相对湿度至93% 士3%后,在此状态下,按6.4.4.5的规定进行试验 6.4.4.11 耐气体冲击性能试验 根据监测模块的气体种类,将表12中所对应的试验气体浓度的试验气体,以100ml/min吹在监 测模块的敏感元件上30s,然后停止1min,反复操作1000次 试验后,按6.4.4.3的规定进行试验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按6.4.4.5的规定进行试验 6.4.4.12耐硅中毒性能试验(使用电化学式传感器的监测模块除外) 将监测模块放人试验箱中并通电1h以上后,然后通人六甲基二硅氧烧/六甲基二硅氧酣气体,浓 度达到0.001%后,保持40h后,按6.4.4.3进行试验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按6.4.4.5的规定 进行试验 18
GB/34004一2017 6.4.4.13长期稳定性能试验 将监测模块通电放置3个月后,按6.4.4.3的规定进行试验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按 6.4.4.5的规定进行试验 6.4.4.14不通电放置性能试验 将监测模块不通电放置3个月,然后通电24h后,按6.4.4.3的规定进行试验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 验气体排净,按6.4.4.5的规定进行试验 6.4.4.15耐振动性能试验 将监测模块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 在10Hz~150Hz频率范围内,以1加速度,loet/min的速 率,分别在xY、Z三个轴线上各扫频10次 试验期间监视监测模块的状态;试验后,检查监测模块 的外观应无异常,然后再按6,4.4.3的规定进行试验 6.4.4.16高浓度气体耐久性能试验 根据监测模块的种类,将浓度试验箱中气体的浓度调整到表14中所对应的试验气体种类及试验气 体浓度,让监测模块连续鸣动并维持7h,试验期间连续监测监测模块的状态 6.4.4.17报警动作试验 将监测模块与配套使用的燃气燃烧器具控制器连接,并连接相关负载,模拟燃气燃烧器具的正常工 作状态;然后使监测模块处于报警状态,按照燃气燃烧器具产品说明书的说明检查报警动作 传感器 7.1要求 7.1.1外观 表面应无腐蚀,起泡现象,无明显划伤、裂痕、毛刺等机械损伤 7.1.2外壳 外壳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造(氧指数大于27) 7.1.3引脚 引脚与传感器本体的拉拔力不应小于50N. 7.1.4透气结构(电化学式传感器除外) 透气结构应为下列两种结构之一 采用100目(0.147mm)以上的双层金属网,金属网应使用防腐性能不低于06Crl7Ni12Mo2 a 的材料制造 b)采用多孔性烧结金属,内部容积应在3mL以下,烧结金属厚度应在2mm以上,烧结金属应 使用防腐性能不低于GB/T1176中规定的牌号为ZCuSn10Zn2锡青铜制造 7.1.5传感器检测浓度 传感器检测装置应在表15规定的低浓度试验气体时无输出显示,在表15规定的低浓度试验气体 19
GB/T34004一2017 至高浓度试验气体范围内有输出显示 表15传感器检测气体种类,试验气体及试验气体浓度 试验气体浓度 传感器检测气体种类 试验气体 低浓度/% 高浓度" % 0.05 甲烧 甲烧 l.00 丙烧 丙烧 0,021 0.42 氢气 氢气 0.04 0.5 氧化碳 -氧化碳 0.0025 0.055 7.1.6响应时间 7.1.6.1通人表15规定的高浓度试验气体,检测甲烧、丙婉、氢气的传感器检测装置应在30s内有输 出显示,检测一氧化碳的传感器检测装置应在60s内有输出显示 7.1.6.2含检测一氧化碳的复合型传感器检测装置,也应在60s内有输出显示 7.1.7抗干扰气体性能 传感器检验装置在表16规定的干扰气体种类及干扰气体浓度下,3min内应无输出显示 表16干扰气体种类及浓度 种类 浓度/% 乙醇 0.6 乙酸 0.l 7.1.8选择性能 7.1.8.1不完全燃烧传感器检测装置在30ppm的一氧化氮气体浓度下,应无输出显示,在此状态下 传感器检测浓度应符合7.1.5的要求 7.1.8.2不完全燃烧传感器检测装置在25ppm的氢气浓度下,应无输出显示 7.1.8.3不完全燃烧传感器检测装置在25ppnm氢气和25ppm的一氧化碳浓度下,应无输出显示 7.1.9耐高温性能 传感器检测装置应能经受表17规定高温试验 在规定的高温试验条件下传感器检测浓度应符合 7.1.5的要求;高温试验及恒定湿热试验条件下,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7.1.7的要求 表17高温试验参数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温度" /O 55 持续时间/h 20
GB/34004一2017 7.1.10耐低温性能 传感器检测装置应能经受表18规定低温试验 在规定的低温试验条件下传感器检测浓度应符合 7.1.5的要求 表18低温试验参数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一10 温度/ 持续时间/Ah 7.1.11耐恒定湿热性能 传感器检测装置应能经受表19规定恒定湿热试验 在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条件下传感器检测浓 度应符合7.1.5的要求;高温试验及恒定湿热试验条件下,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7.1.7的要求 表19恒定湿热试验参数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温度/" 40 相对湿度/% 93 持续时间/h 7.1.12耐气体冲击性能 传感器应能耐受表20规定的试验气体1000次冲击试验 试验后,传感器检测浓度应符合7.1.5 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7.1.7的要求 表20耐气体冲击性能试验参数 检测气体种类 试验气体 试验气体浓度/% 试验次数 l.0~1.25 甲烧 甲烧 丙烧 丙烧 0.42~0.525 1000 氢气 氢气 0.450.5 氧化碳 氧化碳 0.05一0.06 7.1.13耐硅中毒性能电化学式传感器除外) 传感器检测装置在浓度为0.001%的HMDs(CH,).SiOSiCH,.六甲基二硅氧炕/六甲基二硅 氧腿)气体中通电40h后,传感器检测浓度应符合7.1.5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7.1.7的要求 7.1.14耐久性能 7.1.14.1半导体式传感器 7.1.14.1.1燃气(小型餐饮厨房用除外)和不完全燃烧传感器,按7.2.15.1.1进行试验 试验后,传感器 21
GB/T34004一2017 检测浓度应符合7.1.5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7.1.7的要求 7.1.14.1.2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传感器,按7.2.15.1.2进行试验 试验后,传感器检测浓度应符合7.1.5 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7.1.7的要求 7.1.14.2催化燃烧式传感器 7.1.14.2.1燃气(小型餐饮厨房用除外)和不完全燃烧传感器,按7.2.15.2.1进行试验 试验后,传感器 检测浓度应符合7.1.5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7.1.7的要求 7.1.14.2.2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传感器按7.2.15.2.2进行试验 试验后,传感器检测浓度应符合7.1.5 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7.1.7的要求 7.1.14.3电化学式传感器 按7.2.15.2.2进行试验 试验后,传感器检测浓度应符合7.1.5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 7.1.7的要求 7.1.15长期稳定性能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连续通电3个月后,传感器检测浓度应符合7.1.5的要求,抗干扰气体性能应符 合7.1.7的要求 7.1.16不通电放置性能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不通电放置3个月,然后通电24h后,传感器检测浓度应符合7.l.5的要求,抗 干扰气体性能应符合7.1.7的要求 7.1.17耐振动性能 传感器应能耐受表21所规定的耐振动性能试验 试验后,传感器外观应无异常,传感器检测浓皮 应符合7.1.5的要求 表21耐振动性能试验条件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工作状态 频率范围/H 10150 加速度 0.5总 扫频速率/(oct/min 不通电 轴线数 每个轴线扫频次数 7.1.18耐跌落性能 传感器应能耐受表22所规定的耐跌落性能试验 试验后,传感器外观应无异常,传感器检测浓度 应符合7.1.5的要求 22
GB/34004一2017 表22耐跌落性能试验条件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工作状态 跌落高度/mm 250 不通电 跌落次数 7.1.19高浓度气体耐久性能 传感器检测装置在表23规定的试验气体及试验气体浓度下保持7h,应一直有输出显示 表23试验气体种类及浓度 传感器检测气体种类 试验气体 试验气体浓度/% 甲烧 甲烧 2.5 丙烧 丙烧 l.05 氢气 氢气 l.0 0.055 氧化碳 氧化碳 7.2试验方法 7.2.1试验条件 实验室环境条件 7.2.1.1 实验室内环境条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环境温度:15C30C,试验过程中温度波动不应超过5C; b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7.2.1.2浓度试验箱内条件 浓度试验箱内环境条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温度;20C士5C,温度波动小于或等于士5C; a b)相对湿度:65%士5% 7.2.1.3样品 7.2.1.3.1为了测试的目的,传感器送检时同时提供检测装置,在测试传感器信号输出时把传感器安装 在该装置上进行试验 7.2.1.3.2样品检验项目与传感器编号对应表见附录C,试验样品为12只,并在试验前予以编号 7.2.1.3.3试验前待试验的样品应在7.2.1.1规定的环境条件下通电48h以上 7.2.1.4传感器检测装置标定 试验前可在浓度试验箱内对传感器检测装置进行标定使其在表15规定的低浓度试验气体时无输 出显示,在低浓度至高浓度范围内有输出显示,并进行复检确认 此后不再进行标定 23
GB/T34004一2017 7.2.2外观检查 目视检查 7.2.3外壳试验 按GB/T2406.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7.2.4引脚试验 使用推拉力计沿着传感器引脚方向以50N的推力和拉力各推拉1min 7.2.5透气结构检查 按以下方法进行透气结构检查 a 对于双层金属网透气结构,通过出厂检验单或者分析确认金属网的材料,用显微镜等来确认 金属网的开孔大小,并目视确认与外壳的安装状态 D)对于多孔性的烧结金属透气结构,通过出厂检验单或者分析确认烧结金属的材料,用游标卡尺 等测量并确认内部容积及烧结金属厚度 7.2.6传感器检测浓度试验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浓度试验箱中并通电1h以上后,以不大于500mL/min的流量通人表15 规定的试验气体 当试验箱内气体浓度达到表15规定的低浓度时开始计时,保持5min,观察传感器 检测装置的输出显示情况;然后再追加试验气体到传感器检测装置有输出显示,试验气体浓度不应大于 表15规定的高浓度 7.2.7响应时间试验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通电1h以上,将浓度为表15要求的高浓度试验气体以500ml/min的流量 通过直径与高度之比为1:10的校验罩输送到传感器上,同时启动计时装置 待传感器检测装置有输 出显示时,停止计时,记录传感器检测装置的响应时间 7.2.8抗干扰气体性能试验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浓度试验箱中通电1h以上后,使浓度试验箱内达到表16规定的乙醇气体 浓度并开始计时,保持3min,确认传感器检测装置的输出显示情况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 保持1h后,使浓度试验箱内达到表16规定的乙酸气体浓度并开始计时,保持3min,确认传感器检测 装置的输出显示情况 7.2.9选择性能试验 7.2.9.1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浓度试验箱中通电1h后,通人一氧化氮试验气体 当试验箱内气体 浓度达到30ppm时开始计时,保持5min后,确认传感器检测装置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按7.2.6的规 定进行试验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浓度试验箱中通电1h后,通人氢气试验气体 当试验箱内气体浓度 7.2.9.2 达到25ppm时开始计时,保持5mim后,确认传感器检测装置的状态 7.2.9.3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浓度试验箱中通电1h后,分别通人氢气和一氧化碳试验气体 当氢 气和一氧化碳试验气体浓度都达到25ppm时开始计时,保持5min后,确认传感器检测装置的状态 24
GB/34004一2017 7.2.10耐高温性能试验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环境试验箱内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C士 C,稳定2h后,在此状态下,按7.2.6的规定进行试验 然后将环境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恢复试 验箱内温度至55C士2C,在此状态下,按7.2.8的规定进行试验 7.2.11耐低温性能试验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环境试验箱中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C/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一10C士 2 C,稳定2h后,在此状态下,按7.2.6的规定进行试验 7.2.12耐恒定湿热性能试验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环境试验箱中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C士 2,再以小于5%/min的速率将试验箱内的相对湿度增至93%士3%,稳定2h后,在此状态下,按 7.2.6的规定进行试验 然后将环境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恢复环境试验箱内温崖至0C士2C,相 对湿度至93%士3%后,在此状态下,按7.2.8的规定进行试验 7.2.13耐气体冲击性能试验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通电1h以上,根据传感器的检测气体种类,将表20中所对应的试验气体浓度 的试验气体,以100ml/min吹在传感器上30s,然后停止1min;反复操作1000次后,按7.2.6的规定 进行试验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按7.2.8的规定进行试验 7.2.14耐硅中毒性能试验(使用电化学式传感器的报警器除外)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浓度试验箱中并通电1h以上后,然后通人六甲基二硅氧炕/六甲基二硅氧 酥气体,浓度达到0.001%后,保持40h后,按7.2.6的规定进行试验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 按7.2.8的规定进行试验 7.2.15耐久性能试验 7.2.15.1半导体式传感器 7.2.15.1.1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环境试验箱内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35C士2C,然后按小于5%/min的速率将试验箱内的相对湿度增至60%士5% 按小于500mL min的流量向试验箱中注人氢气 当试验箱内的气体浓度达到0.05%后,保持30nmin 每天按上述方 法试验2次,重复10d 试验后,将传感器检测装置通电24h,按7.2.6的规定进行试验 将浓度试验 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按7.2.8的规定进行试验 7.2.15.1.2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环境试验箱内并接通电源,将电源电压调节为额定电压的110%,按 C,然后按小于5%/min的速率将试验箱内的相对湿度增 小于1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C士2" 至60%士5%,按小于00m!/mim的流量向试脸箱中注人氢气 当试验箱内的气体浓度达到Q.05% 后保持30d 试验后,将传感器检测装置通电24h,按7.2.6的规定进行试验 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 体排净,按7.2.8的规定进行试验 7.2.15.2催化燃烧式传感器 7.2.15.2.1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环境试验箱内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35C士2C,然后按小于5%/min的速率将试验箱内的相对湿度增至60%士5% 按小于500ml/" min 25
GB/T34004一2017 的流量向试验箱中注人氢气 当试验箱内的气体浓度达到0.1%后,保持30min 每天按上述方法试 验2次,重复10d 试验后,将传感器检测装置通电24h,按7.2.6的规定进行试验,将浓度试验箱内试 验气体排净,按7.2.8的规定进行试验 7.2.15.2.2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环境试验箱内并接通电源,将电源电压调节为额定电压的110%,按 小于1/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C士2C,然后按小于5%/min的速率将试验箱内的相对湿度增 至60%土5%,按小于500mL/min的流量向试验箱中注人氢气 当试验箱内的气体浓度达到0.05% 后保持30d 试验后,将传感器检测装置通电24h,按7.2.6的规定进行试验,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 体排净,按7.2.8的规定进行试验 7.2.15.3电化学式传感器 电化学式传感器应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 a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环境试验箱内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50C士2C, 然后拨小F5%/nn的速率将试验箱内的相对湿度增至6o%士5%.,在此条件 下维持7d;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环境试验箱内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b 50C士2C,然后按小于5%/min的速率将试验箱内的相对湿度调至20%士5%,在此条件 下维持7d;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放人环境试验箱内并接通电源,按小于1C/min的升温迷率升温至 50C士2C,然后按小于5%/min的速率将试验箱内的相对湿度增至60%士5%,在此条件 下维持6h3 再按小于1C/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0C士2C,在此条件下维持6h d 以a),b),e),d)作为一个周期,重复10个周期 e 试验后,将传感器检测装置通电24h,按7.2.6的规定进行试验,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 f) 净,按7.2.8的规定进行试验 7.2.16长期稳定性能试验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连续通电3个月后,按7.2.G的规定进行试验,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按 7.2.8的规定进行试验 7.2.17不通电放置性能试验 将传感器检测装置不通电放置3个月后,按7.2.6的规定进行试验,将浓度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排净, 按7.2.8的规定进行试验 7.2.18耐振动性能试验 耐振动性能试验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 将传感器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 b) 启动振动试验台,使其在10Hz150Hz频率范围内,以0.5g加速度,loct/min的速率,分 别在X、Y、Z三个轴线上各扫频10次; 试验期间,监视传感器的状态,试验后,检查传感器外观; c d 然后将传感器安装在检测装置上,按7.2.6的规定进行试验 7.2.19耐跌落性能试验 耐跌落性能试验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26

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报警器及传感器GB/T34004-2017

燃气报警器是一种能够检测燃气泄漏并发出警报的安全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酒店、超市、饭店等场所。燃气传感器则是一种能够检测燃气浓度的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燃气浓度,当燃气浓度超过安全值时,会自动发出警报。

GB/T34004-2017标准规定了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报警器及传感器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报警器和传感器的类型、性能要求、技术指标等;
  • 安装位置、数量、使用方法等;
  • 产品检测、标识、包装等。

根据GB/T34004-2017标准,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报警器和传感器应具备以下特点:

  1. 具有灵敏度高、反应迅速、可靠性好等特点;
  2. 声光报警信号明显、持续时间足够长,以便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3. 能够自动断电、切断燃气阀门等自保护措施,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4. 易于安装、操作、维护和使用。

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应遵循相关安装和使用说明书,按照标准配置报警器和传感器,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燃气报警器和传感器是家庭和小型餐饮厨房必备的安全设备之一,它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避免燃气泄漏引发的事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和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报警器及传感器类似的标准

传感器命名法及代号

传感器通用术语

硅基压力传感器

硅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氮化硼中杂质元素测定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氮化硼中杂质元素测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氮化硼中杂质元素测定方法的编号:GB/T34003-2017。氮化硼中杂质元素测定方法共有7页,发布于2018-02-01
复合材料用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复合材料用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复合材料用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的编号:GB/T34006-2017。复合材料用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共有8页,发布于2018-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