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8536-2020

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eequipmentofhotwaterheatingsubst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8536-2020。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共有16页,发布于2021-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4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40.10
  • 实施日期2021-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1.15M

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38536一2020 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 Teehniealspeeifieationfortheequijpentofhotwaterheatingsubstatiom 2020-03-06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8536一2020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热交换器 水泵 阀门 除污器 水处理设备 10定压设备 1 管材与管件 12防腐与保温 13监控系统 12 14低压配电柜 12 13 15换热机组
GB/38536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城镇供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市政 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兰石换热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上 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京海换热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海德换热设备有限公司、格兰富 )投资有限公司、昊天节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震、冯继蓓、杨健、刘梵、刘洪俊、李萍、欧兰军、陈光安、付猛、邹宝岗、周鹏、 董强林、王志同、田晓旭、郑中胜
GB/T38536一2020 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热介质为水,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的热力站 中有关设备及附件的术语、定义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供热热水热力站设备,包括热交换器、水泵、阀门、除污器、水处理设备、定压设 备、管材与管件、防腐与保温、监控系统、低压配电柜及换热机组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压力容器 GB/T151热交换器 GB/T3091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5657离心泵技术条件皿类)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251.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8624一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ll618.1铜管接头第1部分;针焊式管件 GB/T11618.2铜管接头第2部分:卡压式管件 GB/T12234石油,天然气工业用螺柱连接阀盖的钢制闸阀 T GB 2235石油、石化及相关工业用钢制截止阀和升降式止回阀 GB T 12236石油、化工及相关工业用的钢制旋启式止回阀 GB 12237 石油、石化及相关工业用的钢制球阀 GB T 12238法兰和对夹连接弹性密封蝶阀 GB 12241安全阀一般要求 GB 12243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 GB 12459钢制对焊管件类型与参数 GB 277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GB 3006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汽蚀余量 T GB 13401 钢制对焊管件技术规范 GB 14382管道用三通过滤器 GB 15969.1可编程序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信息 GB/T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7614.1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第1部分;性能评定方法 GB/T18033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 GB/T18300自动控制钠离子交换器技术条件
GB/T38536一2020 GB/T18362直燃型澳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GB/T18431蒸汽和热水型澳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GB/T19228.1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组件第1部分:卡压式管件 GB/T19228.2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组件第2部分;连接用薄壁不锈钢管 GB 9228.3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组件第3部分:0形橡胶密封圈 GB/T21359食品和供水工业用不锈钢螺纹接头 GB 21472食品工业用不锈钢弯头和三通 26155.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智能电动执行机构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26962高频电磁场综合水处理器技术条件 GB/T28185城镇供热用换热机组 GB/T28897钢塑复合管 GB/T29771.1工业机械数字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30844.11kV及以下通用变频调速设备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32224 热量表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64 供热用手动流量调节网 25 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179 253钢塑复合压力管用管件 半即热式换热器 467 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技术规程 241 3133电子式水处理器技术条件 HG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电动控制阀 JB/ 7387 对夹式止回阀 JB/T8937 JB/T9248电磁流量计 JB/T9249涡街流量计 JB/T11049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Jc/T658.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水箱第1部分:SMC组合式水箱 JG/T383采暖空调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JG1030超声流量计检定规程 NB/T47004.1板式热交换器第1部分可拆卸板式热交换器 "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一次侧primarysystem 热量的提供侧 3.2 二次侧seeondarysystem 热量的接收侧 3.3 工作压力wrkingpresue 运行工况下供热设备或管道承受的压力
GB/38536一2020 3.4 设计压力designpressure 设计条件下供热设备或管道能够承受的压力 3.5 汽蚀余量nepsitivesectiohead 泵人口处液体具有的水头与液体汽化时的水头之差 3.6 除污器strainer 热水供热系统中阻留收集并便于清除循环水中的污物和杂质的装置 3.7 板式热交换器plateheatexchanger 由一系列金属板片和密封垫叠装组合在支撑框架上的热交换器 3.8 管壳式热交换器shellandtubeheatexchanger 由圆筒形壳体和装配在壳体内的管束组成的热交换器 3.9 volumetriecheatexchanger 容积式热交换器 壳体有储存热水功能的管壳式热交换器 3.10 半容积式热交换器semivolumetrieheatexchanger 由快速式热交换器与贮存容器组合,有适量储存热水容积的管壳式热交换器 3.11 半即热式热交换器senmi-instantaneouswaterexchager 带有预测装置具有较少贮水容积的快速管壳式热交换器 3.12 快速式热交换器 instantaneousheatexchanger 加热介质与被加热介质都以较高的流速流动,获得强烈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基本规定 4.1设备及管道耐温 4.1.1热力站一次侧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的耐温能力不应低于设计压力条件下一次侧供热管网设计 供水温度 4.1.2热力站二次侧供暖系统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的耐温能力不应低于设计压力条件下二次侧设计 供水温度 4.1.3热力站二次侧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的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的耐温不应低于70C 4.2设备及管道耐压 4.2.1热力站一次侧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的耐压能力不应低于设计温度条件下一次侧热网设计 压力 4.2.2热力站二次侧供暖系统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的耐压能力不应低于循环水泵出口最高压力加系 统低于循环水泵出口的高度差 4.2.3热力站二次侧生活热水供应系统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的耐压不应低于用户侧生活热水系统设
GB/T38536一2020 计压力的1.05倍 热交换器 S 5.1一般要求 5.1.1热交换器应高效、紧凑,使用寿命长便于维护管理,其类型,构造,材质应与换热介质理化特性 及换热系统使用要求相适应 5.1.2热交换器选型时,应根据实际工况偏离选型工况的条件确定安全附加值 5.1.3热交换器应提供下列技术资料 一次侧计算供.,回水温度" a 二次侧计算供,回水温度, e -次侧压力损失; l 二次侧压力损失; e 计算传热温差 计算工况传热系数; 污垢系数; 8 换热面积; h 接管流速及管径; 外形尺寸及运行重量 5.1.4热交换器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合格证 a 产品使用说明书; b 产品总装图; c 产品流程组合图; d 产品质量证明书; 压力试验检验报告; 无损检测检验报告 g 5.2设备选型 5.2.1供暖系统可选用板式热交换器或管壳快速式热交换器 当供热介质温度小于或等于150C时, 宜选用板式热交换器 5.2.2热交换器的允许压力损失应符合热力站系统的要求 5.2.3板式热交换器的板型,单片面积、板间流速及流程组合应根据给定工况确定 5.2.4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宜选用容积式热交换器 容积式热交换器的有效贮热容积宜大于或等于 60min设计小时热水量 5.2.5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当一次侧供热介质供应能满足用水秒流量耗热量,且二次侧供水温度波动 幅度满足用户要求,或系统设有贮热设备时,可选用板式热交换器或管壳快速式热交换器 生话热水供应系统.当一次侧供热介质供应能满足设计小时耗热量,被加热水有强制循环措施 5.2.6 时,可选用半容积式热交换器 半容积式热交换器的有效贮热容积应大于或等于15min设计小时热 水量 5.2.7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当一次侧供热介质供应能满足用水秒流量耗热量时,可选用带有出水温度 预测装置的半即热式热交换器
GB/38536一2020 5.3设计与制造 5.3.1当供热介质参数随季节变化时,热交换器应按最不利工况进行设计计算 5.3.2热交换器主要受压元件用材料及焊接材料应有质量证明文件,热交换器应按质量证明文件及相 应标准对材料进行验收 5.3.3热交换器应逐台进行压力试验 5.3.4板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NB/T47004.1的规定 5.3.5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T151的规定 半即热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CI/T467的规定 5.3.6 6 水泵 6.1 般要求 6.1.1水泵应满足给定的工作条件,包括流量、扬程、输送介质及温度和压力、安装地点海拔高度、气 象条件等 6.1.2水泵设计人口压力应保证在给定安装高度、输送介质温度的条件下不发生汽化 6.1.3当介质温度大于80C时,应选用耐高温水泵 6.1.4水泵并联运行时,宜选择同型号规格的水泵 6.1.5当水泵功率大于90kw,或声环境要求较高时,水泵应进行隔振设计 铅垂向振动加速度级限 值,昼间应小于或等于70dB,夜间应小于或等于67dB 6.1.6水泵配套电机的冷却方式宜为风冷 6.1.7水泵应提供下列技术资料 水泵壳体耐压; aa b 额定流量; c 额定扬程; d 额定功率; 水泵耐温; e 特性曲线(包括流量扬程,效率,功率); 安装图及外形简图; g h 装配图及部件图; 汽蚀余量(NPSH); 安装、试运行、运行、停机、维护方面的资料 列有材料和标准零件代号的备件明细表 k 6.2设备选型 6.2.1热力站的水泵应选用离心泵 当水泵功率大于75kw时,宜选用卧式水泵 6.2.2 6.2.3扬程较高的补水泵宜选用多级离心泵 6.2.4对噪声、振动要求较高的场所,宜选用屏蔽泵或低噪声泵 6.3设计与制造 6.3.1水泵的特性曲线应为无驼峰的平缓曲线 水泵性能试验保证点的容差系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GB/T38536一2020 表1水泵试验保证的容差系数 试验项 容差系数/% 流量 士8 扬程 士5 十8 功率 效率 6.3.2单级离心水泵最高效率点的效率不应低于表2中A栏的规定,多级离心水泵最高效率点的效率 不应低于表2中B栏的规定 表2离心水泵最高效率点效率 10 15 25 流量/m/h 20 30 40 50 60 70 80 ?2 77.0 58.0 64.0 69.4 70.9 73.8 74.9 75.8 76.5 效率, 67.2 55,4 61.8 63,5 64.8 65.9 67.5 68.9 59.4 69.9 70.9 71.5 流量/m/h) 90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7.6 效率 78 79,8 80,8 82 83 83.7 84.2 84.7 85 85.3 % 72.3 72.9 75.3 76.9 82.8 79.2 80.6 81.5 82.2 83.1 83.5 流量/(m/h 1000 15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l0000 85.7 86.6 87.2 88.0 88.6 89.0 89.2 89.5 89.7 89.8 90.0 效率 83.9 84.8 85. 85.5 注 表中的效率值是比转数120210时的数值 1 注2:对于单级双吸泵,表中流量是指泵的全流量 6.3.3水泵的汽蚀余量应符合GB/T13006的规定 6.3.4水泵在正常运转时,振动烈度不应大于2.8mm/s,噪声极限值应小于85dB 6.3.5水泵配套的电动机的效率不应低于表3的规定 表3电动机效率 效率/% 额定功率/kw 2极电动机 4极电动机 6极电动机 0.75 80.7 82.5 78.9 l.l 82.7 84.l 81.0 84.2 1.5 85.3 82.5 2.2 85.9 86.7 84.3 87.1 87.7 85.6 88.1 88.6 86.8 5.5 89.2 89.6 88.0 7.5 90.1 90.4 89.1
GB/38536一2020 表3(续 效率/% 额定功率/kw 2极电动机 4极电动机 6极电动机 nm 9l.2 91.4 90.3 91.9 15 92.1 91.2" 8.5 92.4 92.6 91.7 22 92.7 93.0 92.2 30 93.3 93.6 92.9 37 93.7 93.9 93,3 93.7 45 94.0 94.2 55 94.3 94.6 94.1 75 94.7 95.0 94.6 90 95.0 95.2 94.9 6.3.6水泵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可无故障运行不少于8000h 6.3.7 水系铭牌内容应包括制造厂名称,设备名称、,型号,额定流量,额定扬程,额定转迷,额定效率,额 定功率、叶轮直径,泵的允许工作压力和额定温度、出厂编号及日期 6.3.8水系供货时应列出外协及外购部件的名称、数量及制造厂商,并宜附带水泵进出口锥管及法兰 6.3.9水系应提供材料证明文件和性能试验报告 水泵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T5657的规定 6.3.10 阀门 -般要求 7.1 7.1.1阀门应给出额定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 7.1.2阀门的阀体、阀盖、阀杆、阀瓣和其他零件等材料应根据适用的压力、温度确定 7.1.3阀门应提供下列技术资料: 阀门的外形图,装配图,安装图接口法兰图; aa 使用说明书,包括样本、材料、维修、操作、故障分析等内容; b 检查与试验程序,现场调试程序 c 每台阀门的产品合格证书及检验证书 d 每台阀门的检查与试验报告、检测报告; e 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曲线 7.2设备选型 7.2.1阀门宜选用法兰连接阀门 7.2.2截断阀门可选用球阀、蝶阀、截止阀或闸阀 7.2.3止回阀可选用升降式,旋启式或蝶式止回阀 管径小于或等于DNI50管道可选用升降式止回 阀,管径DN200DN500管道宜选用缓闭型旋启式止回阀或蝶式止回阀 7.2.4安全阀宜选用弹簧微启式安全阀
GB/T38536一2020 7.2.5供暖系统分支数大于2个的支路宜安装调节阀 7.2.6管径大于或等于DN200阀门的启闭驱动宜选用机械传动机构 7.2.7控制阀门应根据详细水力计算结果和供热管网的调节方式进行选择 7.3设计与制造 7.3.1阀门应配套执行机构,并宜提供配套的法兰、螺栓、螺母、垫片 7.3.2阀门的结构设计应能保证使用条件下可靠的密封 密封试验的最大允许泄漏率应符合下列 规定 aa 非金属弹性密封阀门在试验压力持续时间内无可见泄漏; b 金属密封阀门最大允许泄漏率为0.03倍公称直径mm'/s 7.3.3蝶阀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T12238的规定 7.3.4球阀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T12237的规定 735截止阀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T12235的规定 7.3.6闸阀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 12234的规定 7.3.7止回阀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 8937、GB/T12236及GB/T12235的规定 7.3.8手动流量调节阀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CI/T25的规定 7.3.9电动控制阀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JB/T7387的规定 7.3.10自力式压力控制阀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JB/T11049的规定 7.3.11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C/T179的规定 7.3.12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JG/T383的规定 7.3.13安全阀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T12241及GB/T12243的规定 除污器 8 一般要求 8.1 8.1.1热力站内一次侧供水人口和二次侧回水人口应设置除污器 8.1.2板式热交换器的进水侧应设置Y型除污器除污器过滤粒径不应大于1.5nmm 8.1.3除污器的通水能力、过滤精度及阻力应满足运行条件的要求 8.1.4除污器的进出口应采用法兰连接 8.2设备选型 8.2.1直通式除污器宜用于连续运行、要求阻力低的系统 8.2.2 型除污器宜安装在特定阀门及设备的人口端,可水平安装或垂直向下安装 8.2.3自动连续除污器应在供水状态下能反冲洗及在线排污 8.3设计与制造 8.3.1除污器滤网有效过滤面积与接管流通面积之比应大于2 8.3.2除污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150及GB/T14382的规定 8.3.3除污器壳体及盖板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应低于Q235B,滤网材料应采用316不锈钢 8.3.4除污器应配套手动排污阀及运行前期备用滤网,备用滤网过滤粒径不应大于1.0mm
GB/38536一2020 水处理设备 9.1 -般要求 g.1.1供热系统二次侧补给水应进行软化处理 软化处理的水质应根据用热设备选择,处理后的补给 水质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补给水水质 指标 限值 硬度/mmol/L 0.8 钢制散热器 7.0~12.0 铜制散热器 8.0~10.0 pH(25C 铝制散热器 -8. 6.5一 7.59.5 风机盘管 散热器 <3 浊度/NTU 风机盘管 5 电导率(25)/S/cm) <600 钢制散热器 250 04不锈钢制散热器 <80" 二250 316不锈钢制散热器 CI的质量浓度/mg/L s100 铜制散热器 铝制散热器 <30 风机盘管 <250 铁的质量浓度/(mg/I <0.3 当水温大于80时,304不锈钢散热器系统补给水的氯离子质量浓度不宜大于40mg/L 当用热设备或用户对循环水的溶解氧有较高要求时,补给水应除氧 9.1.2 9.1.3供暖系统补水箱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30min的补水能力,水箱的材质可选用碳钢、不锈钢及耐 温不低于80C的玻璃钢 g.1.4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给水箱、贮水箱应根据水质情况及使用要求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或在钢制材 料内表面作衬,涂,镀防腐材料处理,且应符合GB/T17219的规定 9.2设备选型 9.2.1供暖系统水处理设备宜选用全自动软水器 9.2.2当原水硬度小于或等于6mmol/I时,供暖系统补给水可采用加药水处理方式,且宜选用全自动 加药装置 9.2.3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当原水硬度较高时,宜选用磁处理、电场处理等缓蚀阻垢物理方法 当选用 化学水处理时,药剂应符合食品级的要求,且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g.2.4供暖系统应根据用热设备对水质的要求选择除氧方式 g.2.5气阻严重的供暖系统可安装真空脱气机
GB/T38536一2020 9.3设计与制造 g.3.1全自动软水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T18300的规定 9.3.2真空脱气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脱气真空度不应小于0.075MPa,脱气效率不应小于99%,出水溶解氧不应大于0.lmg/儿L; b 真空罐材料应采用不锈钢,连接软管材料宜采用不锈钢 c 真空脱气机应全自动运行,运行参数应上传至热力站监控系统 9.3.3电磁处理器和电子水处理器应符合GB/T26962及HG/T3133的规定 9.3.4 全自动加药装置的材料宜选用不锈钢或非金属材料,计量泵、溶液箱、控制系统、管路及阀门等 组件应安装在同一底座上 加药装置可手动或自动控制药液溶配和计量投加,并应实现在线监测水 硬度 9.3.5现场制作水箱宜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规定 组合式玻璃钢水箱应符合JC/T658.1的规定 10定压设备 10.1 般要求 供暖系统热负荷小于2500kw时,定压方式宜选用隔气式稳压罐定压 10.1.1 10.1.2供暖系统热负荷大于或等于2500kw时,定压方式可选用补水泵定压 10.1.3当采用开式膨胀水箱定压时,应将水箱的液位信号引至热力站控制室,补水泵的启停应根据液 位信号自动控制 10.1.4成套供应的定压补水设备应提供设备安装图,使用说明书等资料 10.2设计与制造 10.2.1补水泵应符合第6章的要求 0.2.2隔气式稳压罐定压设备应成套供应,气压罐、补水泵、控制柜宜工厂组装 0.2.3当补水定压设备成套供应时,控制系统应符合13.1.6的规定 1 管材与管件 11.1管材 11.1.1热力站内一次侧管道及二次侧供暖管道用钢管材料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一次侧及供暖管道材料 钢管材料 适用范围 执行标准 10,20 sDN200 GB/T8163 GB/T3091 Q235B >DN250 11.1.2热力站内二次侧生活热水管道材料应符合表6的规定 10
GB/T38536一2020 表6生活热水管道材料 管材 适用范围 执行标准 连接方式 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0MPa时宜 管径小于或等于DN00宜采用螺纹连 采用衬塑焊接俐管,工作压力大于 GB/T28897 钢塑复合管 接,管径大于DN00宜采用法兰、卡环 工 1.0MPa时宜采用衬塑无缝钢管 或沟槽连接 作温度不超过80" 管径小于或等于DNI00宜采用卡压,环 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工作 压、承插氟弧媒、压缩、活接连接管径 GB/T12771 博壁不锈钢管 温度小于或等于100C 大于DN100可采用沟槽、法兰及焊接 连接 管径小于或等于DNN50可采用卡套、卡 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 无缝 压连接,管径大于DN50可采用沟槽 铜管 紫铜管材料应采用TP2,并宜采用硬 GB/T18033 连接 态铜管 纤焊连接适用于薄壁铜管连接 螺纹 和法兰连接适用于厚壁铜管连接 11.2管件 钢制管件的设计.制造、检验、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y/T12459和GB/T13401的规定 11.2.1 1.2.2钢塑复合管管件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CJ/T253的规定 1.2.3铜制管件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T11618.1和GB/T11618.2的规定 11.2.4不锈钢管件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T19228.1,GB/T19228.2、GB/T19228.3、 GB/T21359和GB/T21472的规定 12 防腐与保温 12.1防腐 防腐涂料长期耐温不应低于一次侧供水设计温度 防腐涂料应满足国家环保要求和规定,不应散 发有毒气体 涂料的性能应与腐蚀环境相适应,选用的底漆应与规定的钢材除锈等级相适应 2.2保温 2.2.1保温材料的选择、计算及保温结构的设计应符合GB/T50264的规定,保温材料应具有随温度 变化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 12.2.2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平均温度为70C时,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08w/(mK); a 允许使用温度应高于供热介质设计温度0c b 燃烧性能应满足GB8624-2012规定的B级,且氧指数不应小于30%; d 憎水率不应小于98% 外观应表面平整、不得有妨碍使用的伤痕、污迹和破损 e fD 密度及允许偏差、质量吸(含)湿率、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硬质保温材料的抗压 强度、抗折强度、线膨胀系数或收缩率等性能参数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1
GB/T38536一2020 12.2.3保温板(半硬质产品)宜用于平面及大曲面设备的保温,保温毡宜用于曲面设备、大直径管道 阀门、法兰等的保温,保温管壳宜用于管道的保温 2.2.4有防火要求的设备及管道宜选用金属材料作保护层 2.2.5保护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具有防水、防潮、抗大气腐蚀、化学稳定性; a 应具有机械强度,在温度变化及振动情况下不应开裂 b c 保护层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GB8624一2012规定的B级要求 13 监控系统 3.1 -般要求 13.1.1热力站的监测与调控应符合CJ/T241的规定 13.1.2监控系统应包括变送器(或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及通信系统 13.1.3监控系统监测的内容应包括温度、压力、差压,流量、热量、液位等 13.1.4监控系统应通过电动调节阀、变频器和电磁阀等执行机构调控热力站的设备运行 3.1.5监控系统集成商应提供控制系统原理图、系统主要设备配置清单 13.1.6当补水定压装置为成套设备时,其自带电控柜应完成压力检测,水泵启停控制,水泵运行状态 监测、故障报警等功能,运行参数应上传至热力站监控系统 13.1.7网络通信应符合下列规定 网络通信应能实现热力站与监控中心双向数据传输功能" a D 通信应采用国际标准通用接口及协议 13.2设计与制造 3.2.1变送器应符合GB/T17614.1的规定 1322检测仪表和显示仪表的精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 变赖器应有放障报警,模拟显输人、频率反惯等接口,变频器设计制造应符合GB/T3084t.1的 13.2.3 规定 13.2.4热量表应符合GB/T32224的规定 13.2.5电磁流量计应符合JBy/T9248的规定、涡街流量计应符合JB/T9249的规定 13.2.6超声流量计应经过型式评价和检定,且应符合G1030的规定 13.2.7用于贸易结算的流量仪表的系统准确度不应低于1% 13.2.8热力站内可编程控制器应符合GB/T15969.1的规定,机械数字控制器应符合GB/T29771.1 的规定 13.2.9热力站用电动执行机构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26155.1的规定 14低压配电柜 14.1 -般要求 14.1.1供电条件如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及系统接地型式应符合热力站系统的要求 14.1.2配电柜在规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及要求的进线电压及频率波动范围内,应能够满负荷连续运 行,且温升不应过限 14.1.3配电柜应具有可扩展性、互换性 12
GB/T38536一2020 14.1.4控制保护电源电压应为220V 14.1.5当配电柜安装于换热机组内或在现场就地安装时,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 14.2设计与制造 14.2.1电力进线宜采用两回交流三相四线制电源,双电源应配置互投四极进线主开关 配电柜内应 配置电压表,电流表、电流互感器,并配置三极或单极空气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 控制按钮、指示信号灯等元器件 14.2.2 表类测量仪表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互感器类测量仪表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 4.2.3配电柜内所有塑料材料不应含CFC和卤素,并应具有阻燃、自熄灭特性 4.2.4除隔离开关外,所有开关装置应能关合最大非对称系统短路电流而不会损坏和危及人身安全 14.2.5配电柜在不断电维护主母线和垂直母线条件下,应能满负荷连续运行40000h 14.2.6配电柜的所有金属部件应进行防腐,框架和内部隔板应采用覆铝锌板或镀锌钢板,面板钢板应 清洗脱脂,刷底漆一道和防腐面漆两道 14.2.7 配电柜应能在内部燃弧故障情况下对人身安全提供保护 燃弧故障应能被限制在故障发生的 间隔内 14.2.8 热力站用低压配电柜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cB72351.1的规定 15换热机组 换热机组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GB/T28185的规定 15.1 5.2吸收式换热机组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GB/T28185 和GB/T18431的规定 5.3以燃油、燃气为驱动热源的吸收式换热机组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 贮存应符合GB/T28185和GB/T18362的规定

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GB/T38536-2020

热水热力网是指通过管道网络将中央供热或制冷的热水或冷水分配到各个用户的系统。而热力站则是热水热力网中的关键设施,负责将中央供热或制冷的热水或冷水进行调节和分配。

为了规范热水热力网热力站的设备技术条件,我国发布了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GB/T38536-2020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热力站的基本要求、设计参数、制造和安装要求、调试和运行要求、检验和评定要求等内容,旨在保障热力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根据GB/T38536-2020标准,热力站的设计参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 供暖或制冷能力
  • 热水或冷水流量和温度
  • 热水或冷水进出口压力
  • 燃料种类和燃料消耗量
  • 电气参数
  • 控制方式和控制参数
  • 防火措施和安全装置

此外,热力站还应该按照规定进行制造和安装,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运行。检验和评定方面,GB/T38536-2020标准还规定了热力站应该具备的质量要求、技术指标要求、检验项目等内容,以保证热力站的性能和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GB/T38536-2020标准的发布,将有助于我国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同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将进一步促进热水热力网行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GB/T38536-2020标准的出台,为热力站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等方面提供了指导和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的相关资料

    和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类似的标准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方法的编号:GB/T38535-2020。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方法共有15页,发布于2021-02-01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超声检测方法C扫描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超声检测方法C扫描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超声检测方法C扫描法的编号:GB/T38537-2020。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超声检测方法C扫描法共有15页,发布于2021-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