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2925-2009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Nanotechnology-treatedcloth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编号:GB/T22925-2009。纳米技术处理服装共有14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Y7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1.020
  • 实施日期2009-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页
  • 文件大小875.65KB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国家标准 GB/T22925一2009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Nanoteehnology-treatelclothes 2009-04-21发布 2009-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2925一2009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和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9)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深圳市默根服装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志敏、许鉴、李光亮、杜冲、董晶泊、何玉兰、邓海英、郑欢欢、何雨霞、膝万红、 陈国强、梁海保
GB/T22925一2009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纳米技术处理服装产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测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 装、运输和贮存等技术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经纳米技术处理的,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功能性服装 该服装或其特定 部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因使用了纳米技术而具有了防水、防油、易去污、抗菌、防紫外线等一种或几种 功能 本标准不适用于婴幼儿服装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服装号型男子 GB/T1335.l 服装号型女子 GB/T1335.2 服装号型儿童 GB/T1335.3 GB/T2910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291l 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3917.2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裤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 GB/T3923.l1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4745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 GB5296.4消费者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T5453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GB7919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629一2001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18132丝绸服装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 /T 18830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GB/T19977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 GB:/T20944.1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 FZ/T01026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Fz/T0105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Z/T01057(所有部分 FZ/T01095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 FZ/T10012涤棉织物易去污性能评定 FZ/T80002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FZ/T80007.1使用服装粘合衬剥离强度测试方法
GB/T22925一2009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纳米尺度 nan0scale 在1nm至100nm(1nm=10-m)范围内的几何尺度 3 纳米结构单元 nan0structureunit 具有纳米尺度结构单元特征的物质单元,包括稳定的团簇或人造原子团簇、纳米晶、纳米颗粒、纳米 管、纳米棒、纳米线、纳米单层膜及纳米孔等 3. 3 纳米材料nanomaterial 物质结构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或由纳米结构单元构成的且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 3.4 纳米技术nateehmoluey 研究纳米尺度范围物质的结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技术 3.5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nanoteechnology-treatedeclothes 在产品或其特定部位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了纳米技术而具有了防水、防油、易去污、抗菌、防紫外 线等一种或几种功能的服装 3.6 防水性waterrepelleney 产品抵抗吸收喷淋水的能力 以在指定的人造淋雨器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织物表面的沾湿程度或 织物的吸水量表征 3.7 拒油性oilrepelleney 产品抵抗吸收油类液体的性能 3.8 抗菌性能antibacterialaectivity 产品所具有的抑制细菌繁殖的性能 防紫外线性能UVproteectiveproperties 产品防护日光紫外线的性能 3.10 易去污性soil-releaseperformance 纺织品经易去污处理后,在不影响服用性能的前提下,具有被油污污染后,容易用普通洗涤方法,将 其洗涤干净的性能 要求 使用说明 成品使用说明按GB5296.4,GB18401以及7.1规定执行,并应注明生产日期、有效期以及具备的 特定功能 4.2号型规格 4.2.1号型设置按GB/T1335.1,GB/T1335.2和GB/T1335.3规定选用
GB/T22925一2009 4.2.2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GB/T1335.1,GB/T1335.2和GB/T1335.3有关规定自行设计 4.3材料要求 4.3.1纳米技术处理服装所应用的纳米材料 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要求 4.3.2面料 按国家有关纺织面料标准选用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的面料 4.3.3里料 采用与面料性能、色泽相适合的里料,特殊需要除外 4.3.4辅料 4.3.4.1衬布 采用适合面料的衬布,其水尺寸变化率应与面料相适宜 4.3.4.2缝线 采用适合所用面辅料、里料质量的缝线 钉扣线应与扣的色泽相适宜;钉商标线应与商标底色相适 宜(装饰线除外) 钮扣,拉链及附件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钮扣(装饰扣除外、拉链及附件 钮扣及附件经洗涤和熨烫后不变形、不变 色、不生锈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4.5填充物 按有关标准选用具有一定保暖性的各种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动物绒毛(不包括羽绒),动物毛皮、人 造毛皮等 4.6外观质量 应符合各类服装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4.7功能性指标 经纳米技术处理后服装的功能性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项 目 优等品 -等品 合格品 洗涤前 防水性/级 洗涤15次后 4 >7.0 6.0 >5.0 洗涤前 拒油性/级 洗涤15次后 >6.0 5.0 >4.0 洗涤前 UPF50十 UPF50+ UPF50十 防紫外线性能 洗涤15次后 UPF50十 UPF40+ UPF40十 洗涤前 效果好 抗菌性能 洗涤15次后 效果好 败果较好 效果较好 有色纺织品 洗涤前 >3-4 漂白纺织品 4 3 易去污性/级 有色纺织品 >4 >3-4 3 洗涤15次后 漂白纺织品 >3-4 >3 >2-3 注l;按明示功能考核 注2:仅在特定部位镶拼或贴补纳米技术处理织物的产品,按其明示的部位取样
GB/T22925一2009 4.8理化性能指标 经纳米技术处理后服装理化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要求 表2 优等品 等品 目 项 合格品 >7 轻薄型 撕破强力/N 中厚型 >13 >1 轻薄型 160 断裂强力/N 中厚型 300 >250 >200 讹裂/cm >0.5 >0.6 裤后裆缝接缝强力/N 面料不小于140N,里料不小于80N 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N >180 透气率/( mm/s 纤维含量/% 按FZ/To1053规定 纳米技术鉴别 纳米结构单元总数>非纳米结构单元总数 丝绸产品及质量在50g/m以下的产品的缝子讹裂程度按GB/T18132的规定执行 注1,轻薄型 -150g/m及以下织物;中厚型-织物150g/m以上织物 4.9安全性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所应用的处理材料对皮肤的刺激性、致过敏性及人体斑贴试验为阴性 抗菌类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溶出性指标;洗涤一次后,抑菌带宽度<5 mm 注:一次性使用的产品不适用于本条规定 4.9.3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经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色牢度、甲醛含量、pH值、异味和可分解芳香胺染 料应符合GB18401规定 检测方法 5.1外观质量 按各类服装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有关方法进行 5.2功能性 5.2.1防水性 防水性按GB/T474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2.2拒油性 拒油性按GB/T1997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2.3防紫外线性能 防紫外线性能按GB/T1883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2.4抗菌性能 抗菌性能按照GB/T20944.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2.5易去污性 易去污性按FZ/T1001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反复洗涤方法按5.3.5 5 3 理化性能 5.3.1撕破强力 撕破强力测试方法按GB/T3917.2规定,经、纬向各取五块试样 测试值精确至0.1N,结果分别 计算经、纬向的平均值,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
GB/T22925一2009 5.3.2断裂强力 断裂强力测试方法按GB/T3923.1规定 5.3.3透气率 透气率测试方法按GB/T5453规定 5.3.4原料的成分和含量 原料的成分和含量按FZ/T01057、GB/T2910,GB/T2911、FZ/T01026、FZ/T01095等标准 测定 5.3.5洗涤方法 洗涤方法按附录A规定执行,并在批量中随机抽取三件成品测试,结果取三件的平均值 干燥方 法:按GB/T8629中的A法 悬挂晾干 连续洗涤至规定次数,然后进行洗后功能性指标的测试 5.3.6绀裂 缝子绀裂取样部位按表3规定,试验方法按附录B. 表3 取样部位名称 取样部位规定 后背缝 后领中向下25cmm 袖缝 袖窿处向下10 cm 摆缝 袖窿底向下10cm 裤侧缝 裤侧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 3.7剥离强度 5 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测试方法按FZ/T80007.1执行 5.3.8接缝强力 裤后裆缝接缝强力测试方法按GB/T3923.1,取样部位按附录C执行 5.3.9纳米技术鉴别 按附录D附录E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注,如纳米结构在产品加工阶段发生变化用本方法无法鉴别时,在遵循本标准判定原则的前提下,鼓励根据本标准 达成协议的有关各方研究在其他阶段或使用其他有效的方法进行鉴别 安全性 5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所应用的处理材料对皮肤的刺激性、致过敏性及人体斑贴试验按GB7919 规定执行 4.2抗菌类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溶出性指标的试验方法按5.2.4规定执行,洗涤和干燥方法按 55 5.3.5规定执行 5.4.3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色牢度、甲醛含量,pH值、异味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按GB18401规定执行 检验规则 6 抽样数量及规则 除按相应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外,再随机抽取满足材料检测、功能性指标检测、内在质 量性能指标检测规定的各项指标检测所需数量的样品,进行各项试验 6 服装外观质量 按相应产品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评价 等级判定 功能性、理化指标质量判定:按表1和表2的规定各项指标全部符合者,判定该产品为相应等级
GB/T22925一2009 的合格产品;若有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该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6.3.2安全性指标:按4.8的规定各项指标全部符合者,判定该产品为合格产品;若有任何一项不符合 要求,则判定该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6.3.3综合质量判定;当外观质量与本标准规定的功能性指标和理化质量性能指标判定不一致时,执 行低等级判定,再结合安全性指标以最低评等结果作为产品的最终等级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志 包装上应附有产品使用说明书形式的产品标志 在使用说明中,应说明产品经纳米技术处理后具 有的功能类型(防水、拒油、抗菌、防紫外线、易去污、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不适用于婴幼儿服装)等内 容 另外,抗菌产品还应标明产品的抗菌效果程度,防紫外线产品应标明标准号GB/T18830以及防紫 外等级 仅在其特定部位镶拼或贴补纳米技术处理织物的产品应明示其部位 7.2包装、运输和贮存 成品的包装,运输和贮存按FZ/T8002执行
GB/T22925一2009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洗涤试验方法 A.1设备和材料 A.1.1洗衣机;小型家用双桶<即洗衣桶脱水桶洗衣机,其波轮直径约34cm,转速约290r/min,洗 衣桶容积40L80L A.1.2洗涤剂;按GB/T8629一2001附录A执行 A.1.3陪洗物;按GB/T8629-2001的5.3.1执行 洗涤条件及程序 .2 A. A.2.1洗涤条件;洗涤剂2g/L,浴比1:30,洗涤温度40C士3C A.2.2洗涤程序;洗涤5min,脱水1min,常温清洗2min,再脱水1nmin,再常温清洗2min,最后脱水 1min,计为洗涤1次 重复洗涤直至规定洗涤次数
GB/T22925一2009 B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缝子绀裂程度试验方法 B.1原理 在垂直于服装(或缝制样)接缝的方向上施加一定的负荷,接缝处脱开,测量其脱开的最大距离 B.2施加的负荷 面料负荷:150g/m以上织物为100N土5N;51g/m~150g/m织物80N土5N;50g/m及以 下织物60N士5N 里料负荷:70N士5N B.3仪器和工具 B.3.1织物强力机,夹钳距离可调至10.0cm,夹钳无载荷时移动速度可调至5.0cm/min,预加张力 重锤)为2N,夹钳对试样的有效夹持面积为2.5cmX2.5em. B.3.2裁样剪刀 B.3.3钢直尺,分度值为lmm. B.4试验环境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士2)C,相对湿度(65士4)% B.5试样要求与准备 B.5.1试样尺寸;5.0cm×20.0 cm,其直向中心线应与缝迹垂直 B.5.2试样数量:从成品服装的每个取样部位(或缝制样)上各截取三块 B.5.3试样预处理;在温度(20士2)C及相对湿度(65士4)%的标准大气中,试样吸湿调湿平衡 B.6试验步骤 B.6.1将强力机的两个夹钳分开至10.0cm士0.1cm,两个夹钳边缘应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移动方向 B.6.2将试样固定在夹钳中间(试样下端先挂上2N的预加负荷钳,再拧紧下夹钳),使试样直向中心 线与夹钳边缘相互垂直 B.6.3以5.0cm/min的速度逐渐增加其负荷,负荷达到B.2规定时,停止下夹钳的下降,然后在强力 机上垂直量取其接缝脱开的最大距离,见图B.l,测量值精确至0.05cm
GB/T22925一2009 20.0cmm 最宽距肉 接缝线 图B.1 B.7计算 分别计算每部位各试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cm 若三块试 样中仅有一块出现滑脱,则计算另两块试样的平均值,若三块试样中有两块或三块出现滑脱,则结果为 滑脱 若试样出现织物断裂、织物撕破或缝线断裂,则结果为织物断裂、织物撕破或缝线断裂
GB/T22925一2009 附 录c 规范性附录 裤后档缝接缝强力试验取样部位示意图 GS AO 横向取样 图C.1 10
GB/T22925一2009 附 录D 规范性附录 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方法 D.1总则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织物表面或纤维内部的纳米结构单元 D.2主要仪器 所用仪器如下 a)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优于2nm; 哈氏切片器; D) e)镀膜仪(金属膜); d)剪刀、锻子、单面刀片、火棉胶 D.3样品制备 D.3.1如需观察表面结构,取样时用清洁剪刀在服装上的有效部位随机剪取5块5mm×5 mm的试 样,标记好待测面 用锻子夹取试样固定在贴有导电胶布样品台上,试样的待测面朝上 将载有样品的 试样台移至镀膜仪,镀膜为金属导电膜,膜的厚度宜在5nm~20nm的范围内 D.3.2如需观察纤维内部结构,取样时在服装上的有效部位上用清洁剪刀随机剪取5束纱线,每束纱 线用哈式切片器切取横截面,并用火棉胶固定,无火棉胶一面为待测面 用慑子夹取试样固定在贴有导 电胶布样品台上,试样的待测面朝上 将载有试样的样品台移至镀膜仪,镀膜为金属导电膜,膜的厚度 宜在5nm~20nm的范围内 D.4测试 D.4.1将镀完膜的样品台送人扫描电镜样品室,抽真空直至可以进行电镜测试 D.4.2在使用扫描电镜测试时,每个试样随机选择四个区域进行观测,放大倍数以有利于观测纳米结 构为宜 在每个观察区域内用100nm的标尺比对所有非连续相的表面结构单元,结构单元的短径< m则记作纳米结构单元,结构的短径>100mmm则记作非纳米结构单元 测试所有试样,并计算纳 100 米结构单元总数和非纳米结构单元总数
GB/T22925一2009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透射电子显微镜试验方法 总则 E.1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定纤维内部的纳米结构单元 E.2主要仪器 所用仪器如下 a)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优于0.5nm 超薄切片器 b 镀膜仪(碳膜):; c d 剪刀、慑子,单面刀片、铜网(透射电镜专用 E.3样品制备 取样时在服装上用清洁剪刀在有效部位随机剪取5束纱线小样(每束包含4一20根纤维),把每束 纱线分别用环氧树脂包埋后,进行横截面或纵截面方向的超薄切片,切片过程可以在室温或液氮冷冻下 进行必要时还可对切片进行染色以改善样品在显微镜下的衬度),将切片固定在铜网上,用透射电子显 微镜观测时以厚度小于200nm的试样为有效试样 E.4测试 E.4.1用锻子将载有试样的铜网固定在电镜的样品架上,送人透射电镜样品室,抽真空直至可以进行 电镜测试 E.4.2在使用透射电镜测试时,每个小样选取一个有效试样,随机选择有效试样上的四个区域进行观 测,放大倍数以有利于观测纳米结构为宜 在每个观察区域内用100nm的标尺比对所有非连续相的 结构单元,结构单元的短径<100nm则记作纳米结构单元,结构的短径>100nm则记作非纳米结构单 元 测试所有小样,并计算纳米结构单元总数和非纳米结构单元总数

海岛丝织物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岛丝织物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岛丝织物的编号:GB/T22862-2009。海岛丝织物共有8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线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线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线的编号:GB/T5324-2009。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线共有20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代替GB/T5324-1997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