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6506-2018

航空用救生筏

Aviationliferaf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航空用救生筏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航空用救生筏的编号:GB/T36506-2018。航空用救生筏共有23页,发布于2019-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V4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9.095
  • 实施日期2019-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3页
  • 文件大小1.53M

航空用救生筏


国家标准 GB/T36506一2018 航空用救生筏 Aviationliferaft 2018-07-13发布 2019-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6506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术语和定义 3 型别 型救生筏 4.l I I型救生筏 4,2 技术要求 5.使用性能 5.2环境适应性 5. 人机工程 5.4 尺寸 5.5 材料 5.6 颜色 警示标志 5.7 5.8 外观质量 试验方法 6.1材料 6.2附件连接强度 6.3包装 6.4颜色 6.5外观质量 6.6警示标志 6.7尺寸 6.8耐压性能 6.9气密性能 6.1o抗跌落性能 6.l1展开性能 充气性能 6.12 6.13水囊 6.14操作拉力 6.15人机工程 6.16抛投性能 6.17救生定位灯
GB/T36506一2018 10 6.18扶正性能 6.19稳定性能 6.20浮力 12 6.21筏篷 12 6.22海锚 13 6.23水上适航性能 13 6.24防淹没性能 13 6.25海水浸泡 13 6.26温度暴露 13 6.27温度变化 13 6.28湿热 6.29破坏强度 6.30 飞行冲击和坠撞安全 6.31振动 6.32霉菌 6.33盐雾 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14 7.2检验条件 14 7.3外观质量缺陷分类 15 7.4鉴定检验" 15 7.5质量一致性检验 17 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 8 标志 8.1 8.2标签 8.3随行文件 18 包装、运输和贮存 18 9.1包装 18 9.2运输 19 9.3贮存 19
GB/36506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飞、文吉标,据运伟、彭华、周方、蒋海滨、徐涛、孙音、何帆、王慧丹
GB/36506一2018 航空用救生筏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航空用救生筏(以下简称“救生筏”)的型别、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 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容量为二个及以上乘员在航空器水上迫降时应急救生使用的充气式救生筏的研 制、生产和检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65373号喷气燃料 GB/T18830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GJB1263航空涡轮发动机用合成润滑油 民用飞机机舱内部非金属材料燃烧试验方法 HB5469 HB5470一2014民用飞机机舱内部非金属材料燃烧性能要求 HB6167.2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2部分:温度和高度试验 HIB6167.3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3部分:温度变化试验 HB6167.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4部分;湿热试验 HB6167.5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5部分飞行冲击和坠撞安全试验 HB6167.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万部分;振动试验 HB6167.l1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l部分:霉菌试验 HB6167.12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2部分;盐雾试验 MH/T611291号无铅航空汽油 CTsO-C70a救生筏(可翻转式和不可翻转式 CTsO-C85a救生定位灯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正常温度条件 nOrmaltemmDeraturecOnditiOnS 在受控条件下,温度为21C士3C;在不受控条件下(如室外),温度为24C士8C 3.2 名义工作压力 nominaloperatingpressure 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典型充气所获取的压力范围的中值
GB/T36506一2018 3.3 干舷高度 freeb0ard 沿浮筒顶部的最低点与平静的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当有多个层叠式浮筒时,沿最高层浮筒顶部的 最低点与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3.4 最小工作压力 minimumoperatingpressure 救生筏在最小干舷高度时,浮筒内的工作压力 3.5 最大工作压力 entnpm reSSure mmaximumope 在70笔环境下,采用充气系统将救生筏充气至可用状态后,浮筒能达到的最大压力 3.6 额定容量ratedcapacity 救生筏充气至名义工作压力,按每人可用就座面积不小于0.33m计算,救生筏内可乘坐的人员 数量 3.7 超载容量 overoadeapacity 救生筏充气至名义工作压力按每人可用就座面积不小于0.22m计算,救生筏内可乘坐的人员 数量 3.8 可用就座面积usahlesittng" area 救生筏的内部面积,即当救生筏充气至名义工作压力,在淡水中承载额定容量的乘员时,最高的浮 简或其他可充气支撑结构的最内侧点所围起来的筏底面积 3.9 筏底 floor 在救生筏外围结构如浮简)范围内,将乘员与下方的水面隔开的部件 3.10 系筏绳 m0oringinflationline 连接救生筏与航空器,且能通过拉索手柄启动气瓶的绳索 3.11 登筏辅助设备 boardingaid 存放或连接在救生筏上,用于协助逃生者从水中登上救生筏的把手、绳索等设备 3.12 救生环 reseuequoit 协助水中的人员到达救生筏的一种环形漂浮装置 3.13 可翻转使用救生筏reersibleliferaftt 结构型式为正反两面均可操作及乘员救生所需的部件在两面均可获取的救生筏 3.14 稳态风 steadystatewindconditions 风速变化不超过士2.6m/、的风 3.15 阵风 windgust 在稳态风时,风速突然性短暂增强,持续时间通常为10s~15s
GB/36506一2018 3.16 受试者 test subjects 用于救生筏和附件测试的个人 注:受试者在之前的两年内没有登筏或使用救生筏或即将进行测试的特定设备的经验,且无与其他从事过相同或 类似活动的人员见面或交谈经历 3.17 darkofnightconditions 夜晚状态 总照度不大于0.054lx的室内照明条件 3.18 真实海况renlseaconditions 在名义波浪周期为5s时,风速8.7m/s13.9m/s、平均波高1.8m~3.1m的风和波浪状态 3.19 模拟海况 simulatedseaconditions 由机械装置(如造浪池或模拟水池)制造的、与真实海况一致且可重复的等效水面状态 3.20 静水 stillwater 无流动或运动的一片水域,即水的运动不足以影响试验测量或功能 3.21 静水区 calmwater 波浪或浪涌(无泡沫波峰)高度不超过76mm的水域 3.22 延伸跨水飞行 extendedoverwateroperations 航空器距最近的海岸线水平距离超过93km的跨水飞行 型别 I型救生筏 4.1 预定用于任何需要救生筏的行动;由不少于两个独立的浮筒提供浮力 4.2I型救生筏 不适用于延伸跨水飞行及运输类飞机使用,由单个浮筒提供浮力,内部隔舱将其分为不少于两个独 立的浮腔 5 技术要求 5.1使用性能 5.1.1耐压性能 救生筏应能承受不小于最大工作压力1.5倍的内压,历时至少5 1不应出现接缝滑移和损伤 min 5.1.2气密性能 在正常温度条件下,救生筏浮简充气并稳定在名义工作压力后,放置至少24h,每个浮筒内的压力 不应小于最小工作压力
GB/T36506一2018 5.1.3充气性能 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启动救生筏充气,应在1min内达到其设计形状,2min内浮筒内压力不应低 于最小工作压力 5.1.4破坏强度 救生筏应能承受不小于最大工作压力2倍的内压,历时1min不应出现接缝滑移和损伤 5.1.5附件连接强度 5.1.5.1救生筏附件包括系筏绳、气瓶释放设备、海锚,登筏辅助设备、救生索、把手绳、抛缆救生环、手 泵、刀舀水桶附件箱及贮藏箱等 5.1.5.2系筏绳及海锚的绳索应能承受不小于2.22kN,或救生筏额定容量与178N的乘积值(两者取 最大值),但不大于4.45kN的拉力,且持续1nmin不损坏 5.1.5.3海锚的绳索与救生筏的连接点应能承受绳索强度1.5倍的拉力不损坏 气瓶释放设备(释放机构接头及连接件)应能承受445N的拉力不损坏 5.1.5.4 5.1.5.5登筏辅助设备、救生索及把手绳、附件箱的系留绳、抛缆应能承受2.22kN的拉力持续1min 不损坏 5.15.6抛缆与救生筏的连接点应能承受缆绳强度1.5倍的拉力不损坏 救生环应能承受666N的拉力,持续1min抓握面不变形 5.1.5.7 5.1.5.8手泵、刀、昌水桶的连接绳应能承受222N的拉力,持续1min不损坏 5.1.5.9贮藏箱的手柄应能承受救生筏总质量4倍的拉力不损坏 5.1.6抗跌落性能 包装状态的救生筏从1.53m的高度,以最有可能导致失效和损坏的方向跌落或抛掷到坚硬的地 面,应无损坏,无意外充气,且其充气性能及气密性能仍满足要求 5.1.7操作拉力 救生筏气瓶释放机构启动拉力应为88.9N~133N 5.1.8抛投性能 包装状态的救生筏从5m高度抛人水中,其充气性能应满足要求 5.1.9扶正性能 包装状态的不可翻转使用救生筏抛投至水中充气后,应能由一人在水中扶正,扶正时间不应大于 90 s 5.1.10展开性能 包装状态的不可翻转使用救生筏在水中充气展开时,正面朝上的几率不应小于80% 5.1.11浮力 5.1.11.1额定容量小于20人的救生筏在包装状态下应有足够的正向浮力 5.1.11.2I型救生筏中的一个浮简包括筏底)塌瘪时,另一个浮简应能在淡水中支撑超载容量的乘 员 救生筏承载额定容量的乘员,当两个浮筒处于最小工作压力时,干舷高度应不小于305mm;当其
GB/36506一2018 中一个浮筒(包括筏底)塌瘪,另一个浮简处于最小工作压力时,干触高度不应小于152mm 救生筏承 载超载容量的乘员,其中一个浮简(包括筏底)塌瘪,另一个浮简处于最小工作压力时,干舷高度应不小 于25" mm 5.1.11.3I型救生筏在其中一个腔(包括筏底)塌瘪时,应能在浃水中支撑额定容量的乘员 救生筏承 载额定容量的乘员时,干舷高度应不小于152mm,此时,浮简应处于最小工作压力 5.1.12 筏篷 5.1.12.1 筏篷撑开后,乘员笔直坐立时头部上方及后部的空隙应不小于251 mm 5.1.12.2筏篷应具有相隔180°的开口措施,闭合每个筏篷开口的时间应不大于45s 5.1.12.3除使用集水装置外,筏篷撑开且开口正常闭合的救生筏暴露于不小于25mm/h的连续降雨 中30min,按每小时每个额定乘员获取的进水量不应大于0.6L 5.1.12.4撑开的筏篷在所有开口正常闭合情况下应能承受风速为18m/s的风和风速为26.8nm/s的 阵风不损坏 5.1.12.5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自动撑开的筏篷在开始充气后展开的时间不应大于lmin 手动撑开的筏篷由一人完成撑开的时间不应大于15min. 5.1.12.6 夜晚状态下,手动撑开的筏篷由一人完成撑开的时间,对于额定容量小于20人的救生筏不应 5.1.12.7 大于15min,不小于20人的救生筏不应大于30min 5.1.13海锚 5.1.13.1在救生筏承载额定容量的乘员,筏篷撑开且开口闭合的状态下,海锚应能使救生筏相对风向 保持基本不变的航向,在8.7m/s13.9m/s风速下使救生筏漂移速度小于1.0m/s 5.1.13.2海锚以不小于1.6m/s的速度在水中拖曳1.6km后,连接处的绳索不应扭曲,且无任何部分 损坏 5.1.14水囊 5.1.14.1依靠水囊稳定的救生筏额定容量少于10人时,水囊的总容量不应小于220L;多于10人时, 水囊的总容量不应小于救生筏额定容量与22L的乘积值,但不大于440L 5.1.14.2悬空放置的救生筏的水囊承载其淡水储存容量3倍的负荷,支撑24h后,不应接触地面,且 不失效 5.1.14.3水囊浸人淡水中25s后储存的水量不应少于其水容量的60% 5.1.15救生定位灯 救生筏应具有CTsO-C85a批准的一盏或多盏救生定位灯 当救生筏在水中充气时,灯应能自动 激活,且能被水中人员从任何方向看到 5.1.16水上适航性能 救生筏在半载和满载额定容量的乘员时,在8.7m/s13.9m/、风及1.8m一3.1m浪的广阔水面 条件下不应倾覆 5.1.17稳定性能 5.1.17.1穿着救生衣的乘员登空载救生筏时,救生筏不应倾覆 5.1.17.2救生筏上两名穿着救生衣的乘员从水中协助一名失去知觉的人员登筏时,救生筏不应倾覆, 且救生筏的进水量不应大于被协助登筏的人员携带的水量
GB/T36506一2018 5.1.17.3救生筏在真实或模拟海况下筏篷撑开,海错正常工作,一名第5百分位数的女性乘员就坐于 下风向一侧,暴露10 ,不应倾覆 min, 注,除另有说明,受试人员按其体重和身高特征分为;第5百分位数的女性身高不大于1.5m,体重不大于51.4ke; 第5百分位数的男性身高不大于1.7m.体重不大于63.9kg;第50百分位数的女性身高为1.6m体重为 64.4kg一70.7kg;第50百分位数的男性身高为1.8m,体重为79.4kg一85.6kg;第95百分位数的女性身高不 小于1.8m.体重不小于93kg;第95百分位数的男性身高不小于1.9m,体重不小于10.7kg 5.1.17.4救生筏在承载额定容量的乘员,海锚不工作,且所有乘员集体紧靠在浮筒内侧任意位置时,不 应倾覆或被水淹没 5.1.18防淹没性能 救生筏在浸满水时,仍应能承载额定容量的乘员,且不倾覆 5.2环境适应性 5.2.1温度暴露 5.2.1.1救生筏在一30C环境下启动充气,应在1min内使主浮力结构达到最终设计形状(可辨认出 是救生筏,但不必达到最小工作压力),且能容纳和承载一名第50百分位数的男性乘员 5.2.1.2救生筏在70C环境下启动充气,充压至最大工作压力后,不应出现损伤 5.2.1.3救生筏经低温和高温暴露后,应结构完好,且满足耐压性能、气密性能、破坏强度要求 5.2.2温度变化 按HB6167.3的有关规定,救生筏在经受相应环境要求后,应结构完好,且满足充气性能和气密性 能要求 5.2.3湿热 按HB6167.4中A类产品的有关规定,救生筏在经受相应环境要求后,应结构完好,金属零件无明 显锈蚀,且满足充气性能和气密性能要求 5.2.4飞行冲击和坠撞安全 按HB6167.5中B类产品的有关规定,救生筏在经受相应环境要求后,应结构完好,且满足充气性 能和气密性能要求 5.2.5振动 按HB6167.6的有关规定,救生筏在经受相应环境要求后,应结构完好,且满足充气性能和气密性 能要求 5.2.6霉菌 按HB6167.11的有关规定,救生筏的非金属材料在经受28d试验后,长霉等级应不劣于2级 5.2.7盐雾 按HB6167.12中s类产品的有关规定,救生筏在经受96h试验后,应结构完好,金属零件无明显 锈蚀.且满足充气性能和气密性能要求 5.2.8海水浸泡 救生筏在承载额定容量的乘员,暴露于海水环境下15d后,仍应满足气密性能和5.1.12.3要求,且
GB/36506一2018 泄压阀、海锚、登筏辅助设备、手泵和把手绳结构完好,功能正常 5.3人机工程 5.3.1救生筏筏底每人可用就座面积不应小于0.33m额定容量 5.3.2手泵应能使乘员在双手冻僵或戴手套时操作 5.3.3贮藏箱手柄应能使乘员在双手冻僵或戴手套时抓握 5.3.4在波高0.9m的水面无他人帮助登筏时,平均登筏时间不应大于45s;在任何情况下,一名乘员 登筏所需时间不应大于2min 5.3.5救生筏的标记应能使正常视力的人在照度为10.8lx时,距离0.5m处看到 5.4尺寸 5.4.1救生筏 救生筏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尺寸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5.4.2救生筏附件 系筏绳长度不应小于6.1m. 5.4.2.1 5.4.2.2海锚绳索长度不应小于7.6m 5.4.2.3抛缆长度不应小于22.9 m 5.4.2.4救生索及把手绳直径不应小于9.5mm或宽度不应小于19 mm 5.4.2.5救生环抓握面宽度不应小于127mm,抓握直径不应小于p25 mm 5.5材料 5.5.1浮简和筏底材料(含接缝带)按cTso-c70a经加速老化试验后,强度、黏着力、接缝带强度和黏 着力的的下降率不应大于最低性能要求的10%,且应满足透气率要求 5.5.2浮筒和筏底材料(含接缝带)应能承受暴露于燃油、滑油和磷酸酯液压油的有害影响 经油料暴 露处理后,材料的初始强度和黏着力应保持不低于cTsO-C70a规定的80%;其强度、黏着力接缝带强 度和黏着力不应低于cTsOc70a最低性能要求的90% 5.5.3筏篷织物应防水,不影响积水的可饮用性,满足cTs0-c70a规定的强度和涂层黏着力要求,且 其紫外线防护(UPF)系数不小于30 5.5.4浮筒材料(含接缝带)应能抵抗水的有害影响,在温度57.8C士2.2C和相对湿度95%士4%环 境下水解处理50d后,其初始强度和涂层黏着力不应低于cTsO-Cc70a规定的80%,且其强度、黏着 力,接缝带强度和黏着力不应低于cTsO-C70a的最低性能要求 5.5.5救生筏(含贮藏箱)的主体及筏篷材料的燃烧性应满足HB5470-2014表1序号2要求 5.5.6救生筏使用的绳带应采用柔性的纺织材料 5.6颜色 救生筏主要外表面(包括浮筒、筏篷表面)应为cTsoC70a规定的国际橙黄色或等效的高能见度 颜色 5.7警示标志 5.7.1救生筏应设有适宜的与救生筏操作相关的警示牌,警示牌应由不损伤织物的防水涂料制成,并 与外表面成对比色 用于警示的文字高度不应小于51mm,但细节及杂项说明可使用较小的文字 从
GB/T36506一2018 水中登筏或扶正救生筏的人员应能看到相应的警示 5.7.2可翻转使用救生筏的警示牌在救生筏正面或反面朝上时均应能正常使用 5.8外观质量 救生筏的外观应清洁、无污溃和破损,各部件应完整无缺,所有粘贴(或热封)部位应牢固、平整 筏 体不应有7.3.1所述的严重缺陷 试验方法 6 6.1材料 6.1.1救生筏浮筒和筏底所用的涂层织物含接缝带)按cTsO-C70a6.1进行加速老化试验后,分别按 CTsOc70a3.1.4.1、3.1.4.2,3.1.4.3,3.1.5及6.1进行强度、黏着力,透气率,接缝带强度和黏着力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5.5.1的要求 6.1.2救生筏浮筒和筏底所用的材料(含接缝带)单独样品浸没在航空汽油,喷气燃料、滑油和磷酸酯 液压油航空汽油符合MH/T6112要求,喷气燃料符合GB/T6537要求,滑油符合GJB1263要求 中,历时5min(只需浸湿外表面),然后在室温下,用单独的密封箱/罩密封24h后,分别按CTsO-C70a 3.1.4.1,3.1.4.2,3.l.5及6.1进行强度、黏着力,接缝带强度和黏着力试验(试验前无需冲洗) 试验结果 应符合5.5.2的要求 6.1.3救生筏的筏篷材料按GB/T18830测试织物的紫外线防护(UPF)系数,按CTsO-C70a3.1.7及 6.1进行强度、涂层黏着力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5.5.3的要求 6.1.4救生筏浮筒的材料含接缝带)进行水解处理后,分别按CTs0-C70a3.1.4.1,3.1.4.2,3.1.5及6. 进行强度、黏着力、接缝带强度和黏着力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瓦.5.A的要求 6.1.5救生筏的主体和筏篷材料按HB5469进行12s垂直燃烧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5.5.5的要求 目视检查救生筏使用的绳带材料,检查结果应符合5.5.6的要求 6.1.6 6.2附件连接强度 救生筏的系筏绳、,海锚、登筏辅助设备、救生索及把手绳、抛缆、手泵、刀、舀水桶及附件箱的系留绳、 贮藏箱试样以适当的方式按救生筏成型工艺加工后,与气瓶释放设备(释放机构、接头及连接件,救生 环试样分别与拉力试验机的夹具连接,夹具的牵引方向与加工面垂直,夹具在无负荷情况下以 305mm/min士13mm/min的速度移动,至预定的拉力值后持续1min,检查系筏绳、释放机构与接头 及连接件、海锚绳索及与救生筏的连接点、登筏辅助设备、救生索及把手绳、抛缆及与救生筏的连接点、 手泵、刀舀水桶及附件箱的系留绳、贮藏箱手柄是否出现失效,同时检查救生环变形情况 试验结果应 符合5.1.5的要求 6.3包装 目视检查救生筏的包装 检查结果应符合9.l的要求 6.4颜色 目视检查救生筏的颜色 检查结果应符合5.6的要求 6.5外观质量 目视检查救生筏的外观质量,其中色差按GB/T25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应符合 5.8的要求
GB/36506一2018 6.6警示标志 目视检查救生筏的警示牌 检查结果应符合5.7的要求 6.7尺寸 6.7.1救生筏 将救生筏浮筒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用适宜精度的计量器具测量救生筏的尺寸 试验结果应符合 5.4.l的要求 6.7.2救生筏附件 用适宜精度的计量器具测量救生筏的系筏绳、,海锚绳、抛缆、救生索及把手绳、救生环的尺寸,也可 采用说明方式进行此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5.4.2的要求 .8耐压性能 用堵头堵住救生筏浮筒泄压阀,将浮筒充压至规定压力,保持5min后,检查浮筒各接缝 试验结 果应符合5.1.1的要求 6.9气密性能 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将救生筏各浮筒分别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放置30min后修正至名义工作压 力,开始记录环境温度、大气压力和时间;放置24h后,记录环境温度,大气压力并测定浮简剩余压力 试验结果应符合5.1.2的要求 按7.2.1规定校正 6.10抗跌落性能 将包装状态的救生筏从1.53m的高度跌落或抛掷至坚硬的地面,检查救生筏是否有意外充气及损 坏情况,如果正常,启动救生筏充气,应能正常充气,按6.9进行气密性能检查 试验应不少于6次 对 最有可能造成救生筏损坏或失效的力矢量进行分析以确定跌落方向,否则应对救生筏从每侧和/或角度 跌落一次;对于圆柱形包装,每转90°及两端各跌落一次 试验结果应符合5.1.6的要求 充气试验前,可用单件救生筏进行多次跌落试验 6.11展开性能 本项试验仅适用于不可翻转使用救生筏 将包装状态的救生筏放人水中,使其稳定漂浮 救生筏的初始漂浮状态保持5次正面朝上,5次正面朝下,在启动充气后,记录救生筏正面朝上的 次数,应不少于8次 应不少于3次采用同一个样品进行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0的要求 6.12充气性能 在正常温度条件下,拉动救生筏系筏绳,使其充气;记录救生筏从开始充气至达到设计形状所用的 时间,2min后,测定浮简压力 试验结果应符合5.1.3的要求 6.13水囊 通过计算或试验方式,确定水囊总容量 结果应符合5.1.14.1的要求 6.13.1 6.13.2将救生筏浮筒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按如下方式支撑在空中;不少于两个正对的水囊自由悬挂
GB/T36506一2018 在水囊连接装置与地面之间 对每个水囊内施加其淡水储存容量3倍的负荷后,使救生筏以此方式支 撑和悬挂24h,检查水囊是否接触地面及水囊和其连接装置是否失效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4.2的 要求 6.13.3将配备干燥水囊的救生筏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支撑在空中 将其中一个水囊在淡水中浸泡 25s,然后垂直拿起,测定水囊内储存的水量,与其总水容量对比 试验结果应符合5.1.l4.3的要求 6.14操作拉力 将救生筏系筏绳与弹簧测力计相连,使气瓶释放机构的拉索与气瓶轴线呈5”"15”,拉动弹簧测力 计使气瓶充气,记录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最大值 试验结果应符合5.1.7的要求 6.15人机工程 6.15.1将救生筏浮简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测定筏底可用就座面积 可采用计算及说明方式进行 结果应符合5.3.1的要求 6.15.2由一名受试者模拟双手冻僵或戴手套操作手泵 模拟双手冻僵的测试方法为;受试者同时将左手,左臂和右手、右臂浸人10C的水中2minm a 快速擦干,并立即从水中拿出5s内)尝试打开/操作指定的封包/设备 受试者应身体健康 身着宽松,无袖且不会限制血液流向手臂和手部的上衣; b 模拟戴手套的测试方法为;受试者戴着大小适宜,表面光滑、厚度不低于5mm的氯丁橡胶手 套,并尝试打开/操作指定的封包/设备 试验结果应符合5.3.2的要求 6.15.3由两名受试者模拟双手冻僵或戴手套操作贮藏箱手柄 测试方法见6.15.2a),b) 试验结果 应符合5.3.3的要求 6.15.4登筏人机工程试验方法如下 试验在波高不小于0.9m的水面进行; a b 选用不少于3名男性和3名女性受试者验证每个登筏位置的性能,按第5百分位数女性至第 95百分位数男性的体重顺序排列 受试者应身着长裤、长袖衬衣和鞋子,并穿着规定的完全充气的救生衣; c 将救生筏浮筒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筏篷开口呈开启状态,放人水中,测定各受试者在无他人 d 协助时,独自登筏所需的时间 由不少于二名正常视力的受试者在规定照度和距离识别救生筏的标记 试验结果应符合5.3.4和5.3.5的要求 6.16抛投性能 将包装状态的救生筏从5m高度投至水面,记录落水后浮筒自动或手动充气成形的时间,2min 后,测定浮简压力,然后检查救生筏各部位结构 试验结果应符合5.1.8的要求 6.17救生定位灯 将包装状态的救生筏投至水面,在其自动或手动充气展开后检查灯是否自动激活点亮,水中的受 试者是否能看到灯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5的要求 6.18扶正性能 6.18.1试验应在无风的静水中进行 10
GB/36506一2018 6.18.2救生筏额定容量少于20人时,选用一名第5百分位数的女性受试者;额定容量不少于20人时, 选用一名第5百分位数的男性受试者 6.18.3受试者应身着长裤、长袖衬衣和鞋子,并穿着规定的完全充气的救生衣 将救生筏浮简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反向放人水中,检查能否自动扶正,如果不能测定受试者 6.18.4 将其扶正所需的时间,开始时受试者处于扶正位置 试验结果应符合5.1.9的要求 6.19稳定性能 6.19.1登筏稳定性 6.19.1.1试验应在静水区进行 6.19.1.2救生筏浮筒充气至名义工作压力,漂浮于水面,不使用海锚 6.19.1.3受试者应是体重不小于第95百分位数的男性 6.19.1.4受试者穿着规定的救生衣,且救生衣至少应有一个腔为充气状态 6.19.1.5单名受试者按指定方式使用登筏辅助设备登上空载救生筏,检查登筏过程中是否出现筏体倾 覆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7.1的要求 6.19.1.6两名受试者登上救生筏(适用于额定容量为三人及以上的救生筏),将漂浮于水面模拟失去知 觉的第三名受试者拉上救生筏,检查第三名受试者登筏过程中筏体是否出现倾覆,同时检查是否存在局 部浮筒被完全浸人水中导致救生筏外的水直接流人救生筏内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7.2的要求 6.19.2不利负载稳定性 6.19.2.1试验应在真实海况或模拟海况下进行 6.19.2.2救生筏浮简充气至名义工作压力,漂浮于水面 6.19.2.3可采用与受试者身材和体重相等的活动压载代替受试者 6.19.2.4在救生筏筏篷撑开,且海锚正常工作时,一名第5百分位数的女性受试者就坐于救生筏下风 向一侧 检查救生筏在10min内是否出现倾覆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7.3的要求 6.19.2.5当救生筏筏篷撑开,承载额定容量的受试者(受试者的综合平均体重不小于一名第50百分位 数男性的体重),但不使用海锚时,所有受试者集体紧靠在一起就坐于浮筒内表面最有可能引起倾覆的 位置,如果不能确定,则有可能引起倾覆的位置均应验证 检查救生筏在受试者就坐过程中是否出现倾 覆或被水淹没情况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7.4的要求 6.20浮力 6.20.1试验应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在受控池水或一片淡水(如河、湖)中进行 应记录水温、气温以及 浮筒压力和其他数据要求 6.20.2受试者不作为主动参与者时,在确保救生筏内保持指定的重量分布条件下,为达到重量要求 可使用砂袋形式的配重或等效物品 干触高度通过在静水中进行的试验确定,试验时救生筏承载的受试者的综合平均体重不小于 6.20.3 第50百分位数男性的体重 6.20.4将包装状态的救生筏放人水中,保持10min,不应完全沉人水中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1.1的 要求 6.20.5将救生筏浮筒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后漂浮于水面 按救生筏的类型及额定乘员的数量在救 生筏内加负荷,使浮筒吃水均匀测量救生筏的干舷高度,之后放出其中一个浮筒(或腔)中气体,测量救 生筏在承载额定容量和超载容量如适用)负荷下的干舷高度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l1.2和5.1.1l1.3的 11
GB/T36506一2018 要求 6.21筏篷 6.21.1试验在静水中进行 将救生筏浮简及充气式筏底(如配备)充气至名义工作压力,撑开筏篷,漂 浮于水面,额定容量的受试者穿着规定的充气救生衣登上救生筏就坐,其中一名第95百分位数的男性 受试者在任意预定就坐位置笔直坐立,测量其头部与筏篷间的最近距离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2.1的 要求 6.21.2试验在静水中进行 将救生筏浮简充气至名义工作压力,撑开筏篷,一名受试者模拟双手冻僵 或戴手套闭合筏篷开口,测定闭合筏篷开口所用时间;然后额定容量的受试者在救生筏内就坐,另一名 受试者模拟双手冻僵或戴手套闭合筏篷开口,测定闭合筏篷开口所用时间 测试方法见6.15.2a)b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2.2的要求 6.21.3将救生筏浮简充气至名义工作压力,撑开筏篷并闭合开口,同时堵住集水装置进水口,然后使 救生筏暴露于不小于25mm/h的模拟连续降雨中30nmin,测定救生筏内的进水量 试验结果应符合 5.1.12.3的要求 6.21.4将救生筏浮筒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筏篷开口正常闭合,漂浮于水面,对救生筏施加稳态水平 方向的18m/s风和26.8m/s的阵风后,检查救生筏筏篷 可采用风洞进行此试验 风的具体要求 如下: a 稳态18m/s风对准救生筏的迎风海锚连接装置)面,风速在5s内增至26.8m/s,之后在5s 内恢复至18m/s,此为完成一次阵风循环; b)阵风循环不少于三次,且救生筏暴露于风中的总时间不少于10min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2.4的要求 6.21.5筏篷撑开测试内容如下 a 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启动救生筏充气,测定开始充气至筏篷完全撑开的时间 该测试仅适用于 筏篷自动展开的救生筏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2.5的要求; b 试验在静水中进行 将救生筏浮简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漂浮于水面,额定容量的受试者在救 生筏内就坐,受试者穿戴整齐,综合平均体重不少于第50百分位数男性的体重,且穿着规定的 救生衣,救生衣不少于一个腔为充气状态 名受试者撑开并安装好筏篷,测定其完成时间 该测试仅适用于筏篷手动展开的救生筏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2.6的要求; 将救生筏浮简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漂浮于水面,以风速不小于10.3m/s的风从海错正常固 定的一侧水平方向吹袭 额定容量的受试者在救生筏内就坐,受试者穿戴整齐,综合平均体重 不少于第50百分位数男性的体重,且穿着规定的救生衣,救生衣不少于一个腔为充气状态 -名受试者撑开并安装好筏篷,测定其完成时间 该测试仅适用于筏篷手动展开的救生筏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2.6的要求; 试验在静水中进行 将教生筏浮筒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受试者穿戴整齐,且穿着规定的救生 d 衣,救生衣不少于一个腔为充气状态 在夜晚状态下,一名戴手套的受试者撑开并安装好筏 篷,通过救生筏照明设备、救生衣照明设备和可以立即在登筏时使用或与筏篷包装在一起的闪 光灯提供照明 测定其完成时间 该测试仅适用于筏篷手动展开的救生筏 试验结果应符合 5,1.12.7的要求 对于额定容量不小于20人的救生筏,可由两名戴手套的受试者撑开筏篷 但完成的时间不应大于15" min 6.22海锚 6.22.1将救生筏浮简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漂浮于水面,按额定容量的乘员体重在救生筏内加负载, 12
GB/36506一2018 使浮筒吃水均匀,筏篷正常撑开且闭合开口,对救生筏施加风速为8.7m/s 13.9m/、的风,测定海锚 展开后救生筏的稳定漂移速度,并观察救生筏的航向是否与风向一致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3.1的 要求 6.22.2采用机动船以不小于1.6m/s的速度将海锚在水面上拖曳1.6km 拖曳应逆流而行,连接绳 长度不小于30.5m 为模拟浪涌情况,至少应有5次完全的停顿(除正常漂流外),之后开始快速加速 到不小于1.6m/s 在绳索拉紧状态下,海锚应能恢复至设计形态,拖曳时海锚不应扭曲连接处的绳 索,且不应导致任何组件的损坏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3.2的要求 6.23水上适航性能 将救生筏浮筒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漂浮于水面,按50%额定容量的乘员体重在救生筏内加负载 使浮筒吃水均匀,检查救生筏在真实海况或模拟海况下是否出现倾覆 如未出现倾覆,将负载重量增加 为满载,检查救生筏是否出现倾覆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6的要求 6.24防淹没性能 将救生筏浮简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漂浮于水面,将救生筏灌满水 额定容量的受试者(平均体重 不小于第50百分位数男性体重,均穿着充气的救生衣)登上救生筏,检查救生筏是否能支撑受试者漂浮 于水面,以及是否出现倾覆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8的要求 6.25海水浸泡 将救生筏浮筒充压至名义工作压力,漂浮于海水水面上,然后在救生筏内加等效于额定容量的乘员 体重(平均体重不小于第50百分位数男性体重)的负载,使浮筒吃水均匀 经过15d在此期间可对浮 筒补气)后检查教生筏漂浮情况 之后按6.9检查气密性能,按6.21.3检查筏篷性能 同时检查泄压 阀、手泵、登筏辅助设备、海锚和扶手索结构,并测试其功能 试验结果应符合5.,2.8的要求 6.26温度暴露 救生筏按HB6167.2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将救生筏暴露于一30C环境下不少于16h,并从这一温度下移开后10min内启动充气 检查 a 救生筏在充气1min时是否成形 然后将救生筏抛投于水面,一名第50百分位数的男性受试 者登筏 可在救生筏充气1min内成形后即将其抛投水中 将重新包装后的救生筏暴露于70C环境下不少于16h,并从这一温度下移开后10min内启 动充气,然后将浮筒充压至最大工作压力,检查救生筏 将经过低温和高温暴露后的救生筏放置2h后,依次按6.8检查耐压性能,按6.9检查气密性 能,按6.29检查破坏强度 试验结果应符合5.2.1的要求 6.27温度变化 救生筏按预定使用的航空器的温度变化环境及HB6167.3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后,检查救生筏外 观,放置2h后,依次按6.12进行充气性能检查,按69进行气瞥性能检查 试验结果应符合5.22的 要求 6.28湿热 救生筏按HB6167.4中A类产品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后,检查救生筏外观及金属零件表面质量, 13
GB/T36506一2018 放置2h后,依次按6.12进行充气性能检查,按6.9进行气密性能检查 试验结果应符合5.2.3的要求 6.29破坏强度 用堵头堵住救生筏泄压阀,用空气将各浮简充压至规定压力,保持1min后,检查浮筒各接缝 试 验结果应符合5.1.4的要求 6.30飞行冲击和坠撞安全 救生筏按HB6167.5中B类产品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后,检查救生筏外观,放置2h后,依次按 6.12进行充气性能检查,按6.9进行气密性能检查 试验结果应符合5.2.4的要求 6.31振动 救生筏按预定使用的航空器类型确定的振动环境及HB6167.6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后,检查救生 筏外观,放置2h后,依次按6.12进行充气性能检查,按6.9进行气密性能检查 试验结果应符合5.2.5 的要求 6.32霉菌 教生筏的非金属材料按HB6187.1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后,检查材料表面产生霉菌情况 试验 结果应符合5.2.6的要求 6.33盐雾 救生筏按HHB6167.12中s类产品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后,检查救生筏外观及金属零件表面质量 放置2h后,依次按6.12进行充气性能检查,按6.9进行气密性能检查 试验结果应符合5.2.7的要求 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为: 鉴定检验; a 质量一致性检验 b) 7.2检验条件 7.2.1大气条件 7.2.1.1环境温度 应在温度为25C士10C的环境中进行检验 检验过程中,若结束时环境温度与开始时环境温度 不同应对结束时的压力进行校正;结束时环境温度比开始时环境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c,则结束时压 力应相应减少或增加0.4kPa 7.2.1.2大气压力 应在101.3kPa士6.了kPa的大气压力下进行检验若大气压力与标准大气压力不同,应进行大气 力校正:大气压力比标准大气压力每高或低1kPa,则结束时压力相应增加或减少1kPa 14
GB/36506一2018 7.2.2气源 检验中使用的压缩空气不应含油和液态水 7.3外观质量缺陷分类 7.3.1严重缺陷 严重缺陷分类如下 救生筏粘接处有气泡、离层; aa b 绳索端头未按规定处理; 绳索遗漏或未按规定连接系牢 7.3.2轻度缺陷 轻度缺陷分类如下 救生筏的主体织物色差不低于三级; aa b)粘接处的胶浆外露宽度不大于10mm,筏底部分不大于20mm: 浮筒拐弯处连接部位有轻微折皱,其折皱长度不超过密封条以外15mm.; c d)救生筏表面补丁不超过5个,补丁直径不大于30mm,每片主体织物补丁不超过 7.4鉴定检验 7.4.1鉴定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检验 a 新产品鉴定时; b)批量生产后,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订购方或上级鉴定机构提出鉴定检验要求时 7.4.2鉴定检验项目 应按表1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 7.4.3鉴定检验顺序 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1规定的顺序进行检验 表1检验项目表 质量一致性检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鉴定检验 章条号 章条号 A组 D组 5.5 材料 6.1 附件连接强度 5.l.5 6.2 9.l 6.3 包装 颜色 5.6 6.4 外观质量 5.8 6.5 15
GB/T36506一2018 表1续 质量一致性检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项目 序号 鉴定检验 章条号 章条号 A组 D组 警示标志 5.7 6.6 尺寸 6.7 5.4 耐压性能 5.1.1 6.8 6.9 气密性能 5.1.2 5.1.6 6.10 抗跌落性能 10 展开性能 11 5,1.10 6.l1 12 5.1.3 6.12 充气性能 13 水囊 5.l.l4 6.13 14 5,17 6.14 操作拉力 15 人机工程 5.3 6.15 6 抛投性能 5.1.8 6.16 救生定位灯 5,l.15 6.17 扶正性能 6.18 18 5,1.9 19 稳定性能 5.1.17 6.19 浮力 20 5.l.11 6.20 21 6.21 5.1.12 筏篷 22 海锚 5,1.13 6.22 23 5.1.16 6.23 水上适航性能 24 防淹没性能 5,1.18 6.24 25 5.2.8 6.25 海水浸泡 温度暴露 6.26 26 5.2.l 27 5.2.2 6.27 温度变化 28 6.28 湿热 5,2.3 2 破坏强度 6.29 5,l.4 30 6.30 飞行冲击和坠撞安全 5.2.4 31 6.31 振动 5,2.5 32 霉菌 5.2.6 6.32 33 6.33 盐雾 5.2.7 注;“ "为必检项目;“"为不检项目 16
GB/36506一2018 表1的鉴定检验中,序号2~3,32及22项目用样品检验;序号4一9项目全检后进行其他试验;序 号10,11项目用三个样品检验后,其中一个样品用于序号12~19项目检验,一个样品用于序号2024 检验,一个样品用于序号25项目检验;序号26一29项目可用一个样品检验,序号3031、33项目可用 个样品检验 7.4.4合格判据 若鉴定检验项目全部符合要求,则为鉴定合格;若有不合格项,则应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 采取纠正措施,并在故障排除后,重新对该项目和可能有影响的项目重新进行检验,直到所有项目全部 符合要求为止 7.5质量一致性检验 7.5.1检验分组 质量一致性检验分为下列两种 A 组检验;非破坏性的逐批检验,检验易受生产工艺或生产技能影响的特性以及对达到预定要 aa 求至关重要的性能 检验项目应按表1的规定进行100%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 b)D组检验;仅在少数样品上进行的一种周期性的破坏性试验或消耗全部或相当大部分设计使 用寿命的长时间试验 受试样品数量与产品数量或生产周期有关 经过D组检验的样品,原 则上不应作为产品交付,但经订购方同意,修整后可作为产品交付 7.5.2A组检验 7.5.2.1检验项目和顺序 A组检验项目和顺序见表1 7.5.2.2检验数量 产品100%进行A组检验 7.5.2.3合格判据 符合A组检验项目要求的产品为合格产品 如有不合格时,允许在规定范围内返修,并重新提交 检验 如仍不合格,应予以剔除 7.5.3D组检验 7.5.3.1D组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D组检验 首次生产时; aa 批量生产时; b 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7.5.3.2检验项目和顺序 D组检验项目和顺序见表1 17
GB/T36506一2018 7.5.3.3检验数量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相同工艺、零部组件和相同批次号的同一材料连续生产的且已通过A组检验的 每批(100件)产品中随机抽取一件样品进行D组检验 对订货数较少的批次是否进行D组检验由生 产方及订购方协商确定 7.5.3.4合格判据 D组检验项目全部满足要求,则该批产品合格 若D组检验项目中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应找出 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排除故障,之后在同一批次产品中另抽取双倍数量产品进行复检,若仍不合格,则 该批产品不合格 经D组检验后的样品不应作为产品交付使用 8 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 8.1标志 除另有规定外,包装箱外标志应包括下列内容: 产品编号; a b 装箱数量; c 包装日期; d 承制方名称; 防潮、防振的警示标志 e 8.2标签 除另有规定外,救生筏标签应至少有下列内容 产品型号; a 生产编号及批次; b) 制造日期 c d 承制方名称 8.3随行文件 每件救生筏应配备维修手册、合格证明文件等资料各一份 合格证明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产品名称、型号; a b) 产品编号; c 制造日期; d 承制方名称; 承制方检验部门合格印章; e 承制方与订货方代表印章 f 9 包装、运输和贮存 9.1包装 9.1.1每件救生筏折叠平整后,应同8.3规定的随行文件一起装人包装袋内 18
GB/36506一2018 g.1.2包装箱应保证救生筏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会被损伤 9.2运输 救生筏在运输过程中应稳妥放置,避免撞击与激烈振动,并应注意防潮 9.3贮存 9.3.1救生筏应贮存在030,相对湿度40%~70%的库房内 库房内应保持清洁,禁止存放油 类、酸类、碱类及有机溶剂 9.3.2救生筏应放置在货架上,货架离热源不应小于1m. 9.3.3救生筏在贮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水,避免阳光直射 19

航空用救生筏GB/T36506-2018介绍

航空用救生筏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飞机迫降或水上迫降时,供乘客和机组人员逃生和等待救援使用的设备。GB/T36506-2018是我国针对航空用救生筏制定的标准,于2018年实施。

根据GB/T36506-2018标准,航空用救生筏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 1. 适用范围广:航空用救生筏不仅适用于民用航空器,还适用于军用航空器、直升机等领域;
  • 2. 承载能力强:航空用救生筏应当能够承载全部使用人员,并且要求每个人员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 3. 耐久性好:航空用救生筏应当经受住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例如高温、低温、紫外线等情况;
  • 4. 使用方便:航空用救生筏应当方便快速地充气和放气,以满足迅速投入使用的需求;
  • 5. 安全性高:航空用救生筏应当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磨性,能够在海浪较大的情况下保持平稳,同时还要防止被鱼叉等锐器刺破。

该标准中对于航空用救生筏的设计、制造、测试、包装、运输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同时,该标准还规定了航空用救生筏的技术文件、质量控制、检验、试验、标志、包装、运输等内容。

总之,GB/T36506-2018为航空用救生筏的制造、使用提供了有力的规范和指导,使得航空用救生筏在安全性、可靠性、使用方便性、耐久性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铁路线路词汇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铁路线路词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铁路线路词汇的编号:GB/T36505-2018。铁路线路词汇共有24页,发布于2019-02-01
工业车辆使用、操作与维护安全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车辆使用、操作与维护安全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车辆使用、操作与维护安全规范的编号:GB/T36507-2018。工业车辆使用、操作与维护安全规范共有16页,发布于2019-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