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4971-2010

轮胎识别器

Tyrerecognizingmachin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轮胎识别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轮胎识别器的编号:GB/T24971-2010。轮胎识别器共有9页,发布于2010-12-012010-1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R8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3.220.20
  • 实施日期2010-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348.66KB

轮胎识别器


国家标准 GB/T24971一2010 轮胎识 别 器 Tyrerecgnizingmachine 2010-08-09发布 2010-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4971一2010 前 言 本标准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路交通安全实 验室、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正鹏、崔晗晶、丁伟智、鲁、蒋海峰、赵敬华、陈建
GB/T24971一2010 轮胎识别 器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轮胎识别器的组成和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压电式轮胎识别器,其他类似设备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一2008,ISO7801997,MOD GB/T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1l 2008,IEC60068-2-l:2007,lD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 GB/T2423.2 2 2008,IEC60068-2-2:2007,IDT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32006,IEC60068-2-78;2001,IDT)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IDT) (GB4208一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轮胎识别器tyrereeognizingmachine 通过检测驶过轮胎识别器传感器的胎宽度,判断驶过的轮胎是单胎还是双胎的设备 2 3 nitionratio 识别率reeognm 华辆通过轮胎识别器时,设备正确判断的次数占总判断次数的比半 组成和型号 4.1组成 轮胎识别器由多个传感器,防护外壳,信号处理器及输出接口等部分组成 4.2型号 轮胎识别器的型号由如下部分组成 TRM-口-口-口 产品版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检测器长度,单位为毫米mm -温度范围按5.1.2 -轮胎识别器代号
GB/T24971一2010 技术要求 5.1适用条件 5.1.1安装环境;户外 5.1.2温度范围 -A级:;一20C十85C; -B级;一40十85C; C级;一55C十85C 5.2外观质量、形状与尺寸 5.2.1外观质量 产品外观整洁,无气泡、龟裂和脱落;防护外壳不应有凹痕、裂缝,不应有影响使用效果的变形;设备 金属零件不应有毛刺、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 5.2.2形状与尺寸 轮胎识别器传感器组件由多个压电式传感器并排布置组成,传感器间距不大于100mm,且布设均 匀,误差不超过士10mm 5.3轮胎识别率 轮胎识别率;不小于98% 5.4机械性能 4.1抗压荷载 55 轮胎识别器传感器组件抗压荷载应不小于100kN,经过抗压性能试验后,不得有任何破损现象,系 统工作正常,防护外壳密封性能符合要求 5.4.2耐冲击性能 轮胎识别器传感器组件经过抗冲击性能试验后,不得有任何破损现象,系统工作正常,防护外壳密 封性能符合要求 5.5通信接口 处理器与上端通信接口应具用Rs232C或RS-485接口,该两种接口的电气性能应符合相应标准 的要求 5.6抗疲劳性 设备长时间处于循环机械力加载工作环境中,应长期保持工作可靠性,传感器抗疲劳强度要求不小 于200万次 5.7功能要求 5.7.1工作状态显示功能 信号处理器机壳上有LED指示灯或其他显示功能,能分别表征各传感器工作状态 5.7.2自检功能 自动检测各传感器和系统工作状态,并将故障信息通过通信接口上传到主控单元 5.8电气安全性能 5.8.1绝缘电阻 产品的电源接线端子与机壳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Q;12V或24V等直流供电系统不作 要求 5.8.2介电强度 在产品的电源接线端子与机壳之间施加频率50H么有效值1500V正弦交流电压,历时1min,应 无火花、闪络和击穿现象;12V或24V等直流供电系统不作要求
GB/T24971一2010 5.8.3安全接地 产品应设安全保护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机壳连接可靠,接地端子与机壳的接触电阻应小于 0.1Q;12V或24V等直流供电系统不作要求 5.8.4电源适应性 在电压220(1士15%)V、频率50×(1士4%)Hz的电源条件下,系统应能正常工作;12V或24V 等直流供电系统不作要求 5.8.5外壳防护性能 产品应采取防雨、防尘措施,传感器组件防护外壳的防护等级按GB4208一2008的规定应不低 于IP55 5.9环境适应性能 5.g.1耐低温性能 在-20c(一40C、-一55C)条件下,试验8h,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后,系统应工作正常 5.9.2耐高温性能 在十85C条件下,试验8h,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后,系统应工作正常 5.9.3耐湿热性能 在温度十40C,相对湿度(95土2)%条件下,试验48h.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后.系统应工作正常 5.9.4耐机械振动性能 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后,设备功能正常,结构不受影响、零部件无松动 6 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一 -般试验条件如下 环境温度:(15一35); 相对湿度:(3575)%; 大气压力:(85106)kPa 6.2 -般规定 除特殊规定,一般对可重复的客观项目进行三次测试,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对主观测试项 目,测试人员应不少于三人,测试结果分为两级.合格、不合格 6.3外观质量,形状与尺寸 6.3.1外观质量 用目测和手感法测试外观质量 6.3.2形状与尺寸 目测和用量具测量 6 轮胎识别率 在户外按要求连接安装产品,加电运行,系统进人正常工作状态后,连续进行200次测试,轮胎识别 器识别结果与人眼识别结果进行比对,计算识别率R 6.5机械性能 6.5.1抗压荷载 抗压试验的步骤为 将组装好的传感器组件和防护外壳样品放置在一个厚度为13mm,大小适当的钢板中心上; a 在被测试样品压力传感器上放置一块厚度为9.5mm,邵氏硬度为A60,尺寸大小合适的弹簧垫; b e)另一块厚度为13nmm,比被测样品压力传感器大的钢板放置在弹簧垫上 d) 开启试验机,以2.5mm/min的速率对试验样品进行加载,直到加载力值达到100kN,取下样 品,看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GB/T24971一2010 6.5.2耐冲击性能 将样品放置于一个稳固平面上,用质量为1kg的实心钢球在传感器正上方1m的高度自由落下 位置应为传感器受冲击面的中心,试验后,取下样品,看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6.6通信接口 目测检查 抗疲劳性 在公路计重收费车道或其他位置用自然交通流进行试验 功能要求 目测和进行验证试验 6 电气安全性 6.9.1绝缘电阻 用精度1.0级、500V的兆欧表在电源接线端子与机壳之间测量 6.9.2介电强度 用精度1.0级的耐电压测试仪在接线端子与机壳之间测量 6.9.3安全接地 用精度0.5级、分辨力0.01Q的电阻表在机壳顶部金属部位与安全保护接地端子之间测量 6.9.4 电源适应性 6.9.4.1电源调压试验 用自耦变压器或可调交流电源对设备进行供电,测试电压分别为185V一200V一220V240V一 255V-230V-210V-185V 每调整到一档电压并稳定后,都分别开启和关闭被测设备电源开关, 检查设备逻辑和功能是否正常 6.9.4.2电源调频试验 频率波动试验;用变频交流电源对设备进行供电,电压恒定在220V,调整变频交流电源的输出频 率分别为48Hz一49Hz一51Hz一52Hz 每调整到一档稳定后,都分别开启和关闭被测设备电源开 关,检查逻辑和功能是否正常 6.9.5外壳防护性能 按GB42082008的试验方法进行 6.10环境适应性能 6. .10.1耐低温性能 按GB/T2423.1规定进行 6.10.2耐高温性能 按GB/T2423.2规定进行 6.10.3耐湿热性能 按GB/T2423.3规定进行 6.10.4耐机械振动性能 耐机械振动性能按GB/T2423.1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设备通电工作时,在振动频率2Hz~ 150Hz的范围内进行扫频试验 在2Hz~9Hz时按振幅控制,振幅3.5mm;9Hz~150Hz时按加速 度控制,加速度为10m/s 2Hz一9Hz一150H2一9Hz一2H2为一个循环,共经历20个循环 检验规则 -般规则 产品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产品通过型式检验合格后,才能批量生产
GB/T24971一2010 7.2型式检验 7.2.1产品的型式检验一般由国家法定的质量监督机构组织进行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7.2.2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或老产品转厂生产; a D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产品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正常批量生产时,每年一次;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e 7.2.3型式检验的样品应随机抽取一个完整的产品 型式检验的项目及顺序按表1规定执行 7.2.4 型式检验中,电气安全性能不合格时,该次型式检验为不合格;若其他项目出现不合格,应在同 -批产品中加倍抽取样品,对不合格项进行检验,若仍不合格,则该次型式检验不合格 7.3出厂检验 7.3.1对于批量不大于三个的产品,由产品生产企业质量检验部门按表1规定,逐个进行检验,检验合 格后签发合格证,方可出厂 7.3.2对于批量大于三个的产品,出厂检验的样品应从生产线终端随机抽取不少于30%的样品,但不 少于三个完整的产品 若三个全部合格则整个检验批合格,签发合格证,允许出厂;若有一个不合格,则 需对整个批进行逐个检验,剔除不合格品 7.3.3出厂检验中,若出现一项不合格,则对该批产品的该项目进行全部检验,剔除的不合格品允许返 修,返修后重新对不合格项进行检验 表1轮胎识别器检验项目 序 备 注 项目名称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外观质量、形状与尺寸 5.2 6.3 轮胎识别率 6.4 5.3 机械性能 5.4 6.5 通信接口 5.5 66 抗疲劳性 5.6 6.7" 5.7 功能要求 6.8 绝缘电阻 5.8.1 6.9.1 介电强度 5.8.2 6.9.2 安全接地 5.8.3 6,9.3 电源适应性 10 5.8.4 6.9.4 1 外壳防护性能 5.8.5 6.9.5 12 耐低温性能 5.9.1 6.10.1 13 2 耐高温性能 6.10.2 5.9. 耐湿热性能 14 5.9.3 6.l0.3 耐机械振动性能 5.9.4 6.10.4 15 注v为检验项目,×为不检验项目,O为选做项目
GB/T24971一2010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8.1标志 8.1.1产品标志 产品标志可采用铭牌或直接喷刷印字等形式,标志应清晰,易于识别且不易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 褪色脱落 产品标志上应注明以下内容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及商标; a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及产地 b e)输人额定电压、频率 d 功耗; 质量; fD 产品编号; g制造日期 8.1.2包装标志 产品包装标志应符合GB/T191的有关规定,在外包装箱上应标有“注意防潮”,“小心轻放”、“易 碎”,“防倾倒"等图案,在产品内包装箱上应印副以下内容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及商标; D 产品名称及型号规格; e质量;×××kg; d)外形尺寸长(mm)×宽(mm)×高(mm);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本产品标准编号 8.2包装 8.2.1产品包装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包装箱宜用硬质材料,内部用防潮瓦楞纸箱加聚氨酯泡沫塑料 或其他软性材料充填缓冲,包装应牢固可靠,能适应常用运输工具运送 8.2.2产品包装箱内应随带如下文件 产品合格证 D 产品使用说明书 e)装箱单; 随机备用附件清单; d 接线图、安装图、支撑架结构图,基础设计示意图; f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8.3运输 包装好的产品可用常规运输工具运输,运输过程应避免剧烈振动、雨雪淋袭,太阳曝晒、接触腐蚀性 气体及机械损伤 8.4贮存 产品应贮存于通风、干燥,无酸碱及腐蚀性气体的仓库中,周围应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及强磁场作用
GB/T24971一2010 参 考 文 献 1]GB/T19813一2005太阳能突起路标 [2]交通部2007年第35号公告《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

公路收费车道控制机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公路收费车道控制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公路收费车道控制机的编号:GB/T24968-2010。公路收费车道控制机共有10页,发布于2010-12-012010-12-01实施
弹性交通柱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弹性交通柱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弹性交通柱的编号:GB/T24972-2010。弹性交通柱共有7页,发布于2010-12-012010-12-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