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5994-2010

蜂窝陶瓷

Honeycombceramic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蜂窝陶瓷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蜂窝陶瓷的编号:GB/T25994-2010。蜂窝陶瓷共有14页,发布于2011-10-012011-10-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3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1.060.30
  • 实施日期2011-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页
  • 文件大小375.94KB

蜂窝陶瓷


国家标准 GB/259g4一2010 蜂窝 陶 瓷 Homeyeombceramies 2011-01-10发布 201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5994一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标记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产品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的测量方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等静压强度测试方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抗热震性试验方法
GB/T25994一20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4)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三元环 保陶瓷有限公司、景德镇佳奕新材料有限公司、广州红日燃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若钉、李勤、周丽玮、陈调嫦陈大博,谷昌军、王建忠、刘艳春、席红安 张继周、陈雷、吴国强
GB/T25994一2010 瓷 蜂窝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蜂窝陶瓷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标记,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 贮运等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器催化剂用蜂窝陶瓷载体.其他用途的蜂窝陶瓷也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64多孔陶瓷压缩强度试验方法 GB/T3810.3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3部分;吸水率、显气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重的 测定 GB/T16535精细陶瓷线热膨胀系数试验方法顶杆法 GB/T21650.1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材料孔径分布和孔隙度第1部分;压汞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孔密度cellnumber 蜂窝陶瓷每单位横截面积上分布的孔个数,其单位为孔数/cm 软化温度sofeningtemperature 蜂窝陶瓷在均衡升温过程中其方孔初始变形时的温度 3.3 A轴方向Aaxis 蜂窝陶瓷平行孔道的方向 B轴方向Baxis 蜂窝陶瓷垂直于孔道且平行于孔壁方向 3.5 c轴方向Caxis 蜂窝陶瓷垂直于孔道且与孔壁成45"角的方向 分类、标记 4.1产品分类 产品按横截面形状分为三类,其形状见图1
GB/T25994一2010 ----- 图1产品形状图:Y圆柱形;T- -椭圆柱形;p跑道形 4.2产品标记 产品标记为;Fw-X-S 蜂窝陶瓷“蜂窝”的两个汉语拼音首写字母; 其中:FW XY蜂窝陶瓷的系列顺序号; 横截面形状 孔密度为62的顺序号为“1” 孔密度为93的顺序号为“2”,孔密度为l40的顺序号为“3”,孔密度 为186的顺序号为“ 产品标记实例见表1 表1标记实例 孔密度 横截面最大尺寸 最大高度 产品标记 横截面形状 孔/ cm" D/mmm L/mm Fw-1-Y,l18×152.4 62 圆形 118 152.4 62 FW-1-T,81×145×152.4 椭圆形 81×145 62 118×79 FW-1-P,l18X79×152.4 跑道形 4.3特殊规格和形状的产品 特殊规格和形状的产品可由供需双方协商制造 技术要求 5.1蜂窝陶瓷的外观质量 蜂窝陶瓷的外观质量要求见表2,表2中符号见图2
GB/T25994一2010 面 缺陷 边枝 侧面 图2产品缺陷及尺寸示意图 表2外观质量 项目名称 缺陷允许范围 不允许存在包括端面长度>8个孔以上的端面裂纹;允许有1条宽(W)>0.03mm,长(h)> 表面裂纹 3.0mm,深()>2个孔的为侧面裂纹 孔道缺陷 生产过程中引起的产品端面孔道的堵塞、并孔及坍塌等的缺陷不超过端面总孔数的1% 边棱缺损 不允许最大不超过w(50mm)×r(4mm)×h1.5mm),每端面不超过3处>1.5mm的缺损 最大不超过w(650mm)×r(4mm)X(1.5mm). 侧面缺损 缺损面积总和不超过侧面总而积的5%长度<1.5mm的不计 注:W表示宽度,r表示径向深度,h为长度 蜂窝陶瓷尺寸偏差 蜂窝陶瓷尺寸偏差见表3 表3尺寸偏差 目 允 项 许偏差 孔密度>62孔/em 士3孔/cm 十0.02mm 壁厚0.16mmm D<50mm 士1.0mm 士1.5mm 外径范围 50mmD100mm 00mmGB/T25994一2010 3 5. 物理性能 5.3.1物理性能指标见表4 表4物理性能指标 项顶 目 指 标 抗压强度/MPa A轴方向多习 B轴方向>1.4,C轴方向>0.2" s10.0, s0,5 容重/八 g/cm' 总孔容/em/ 0,180,30 /g 吸水率/% >17,同组偏差<4 热膨胀系数室温800C 1.2×10- 等静压强度/MPa 抗热震性室温- 三次循环后不开裂 650O 5.3.2材料孔径分布见表5 表5材料孔径分布 孔径/m 孔容/(cm'/g) 25 0.090.21 5一l0 0.02一0.13 1020 0.000.08 2040 0.000.05 >40 0.000.02 检验方法 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 按照附录A进行检测 6.2抗压强度试验 在产品距边大于5mm的内部沿A轴方向、,B轴方向和C轴方向割取边长为25mm正方体试样至 少3块,其尺寸允许偏差为士1mm 试样两受压面应加工研磨至平整且互相平行,试样上应无裂纹、,边 棱缺损等影响强度的缺陷 按照GB/T1964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吸水率和容重试验 6.3.1吸水率试验 在距边大于5mm的内部沿A轴和B轴方向割取,制作25mm正方体试样至少3块 试样的尺寸 允许偏差为士1mm,其表面应该平整,无裂纹 按照GB/T3810.3一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GB/T25994一2010 6.3.2 容重试验 直接选取完整产品或与吸水率试验相同的试样,数量至少3块 按照GB/T3810.3一2006规定的 方法进行检测 6.4热膨胀系数试验 制作尺寸约为5mmX5mm×25mm的长方体试样不少于2个 从产品截取2个试样(一个为距 产品边缘约5mm处,另一个为产品中心位置) 两端面平整,互相平行并垂直于孔道,试样需烘干,表 面无裂纹,尺寸允许偏差士1mm 采用石英玻璃作为标准试样,按照GB/T16535规定检测 6.5材料的总孔容及孔径分布 按照GB/T21650.1进行检测 等静压强度 6. 6 等静压强度试验按照规范性附录B进行检测 抗热震性试验 6. 抗热震性试验按照规范性附录C进行检测 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7.1.1出厂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中外观质量全检,尺寸偏差、吸水率和容重抽检 7.1.2型式检验项目 产品的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项目 检测项目中外观质量全检,其余项目均 抽检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原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c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7.2检验批量 以同一原料、配方、同一生产工艺稳定连续生产的同一品种产品为一批 以500只为一批,不足 500只也应作为一批计 7.3抽样方案 7.3.1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 抽样方案及合格判定标准见表6
GB/T25994一2010 7.3.2物理性能检验 从外观质量检验合格的样本中随机抽取足够的试样,制作各项目所需数量的样品 7.4判定规则 7.4.1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的判定 按表6规定的合格判定标准,根据对样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判定 若在样本中检查的不合格数小于 或等于合格判定数Ac,则判该批为合格;若在样本中检查的不合格数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Re,则 判该批为不合格 表6抽样方案及合格判定标准 批量范围 样本大小 合格判定数 不合格判定数 N Re Ae <150 13 150一280 280500 20 7.4.2物理性能判定规则 产品的物理性能实验结果应符合技术要求中表4或表5的要求.如有一项不合格,应按 7.4.2.1 7.4.2.2,7.4.2.3进行复验一次,如果有两项以上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7.4.2.2抗压强度、等静压强度、容重、抗热震性及吸水率如有一项不合格,应加倍抽样复验,复验结果 若符合技术要求中表4或表5的要求,则判该项性能合格 4.2.3热膨胀系数、总孔容及孔径分布如有一项不合格,应重新抽样复验,复验结果若符合技术要求 7. 中表4或表5的要求,则判该项性能合格 7.4.3产品的各试验项目,若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凡因外观缺陷或尺寸偏差超差被判为不合格的该批产品由供方逐件检验后重新组批交付验收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包装上应有产品名称,类别,地址、生产日期,规格,数量、标准号等标志 8.2 包装 产品应有专门包装箱包装,内附产品合格证,每块之间用避震填充物填充避震,防止松动、互相碰撞 破损,外包装箱应标明易碎字样或标记 8.3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污染、防潮、禁掉、禁扔 8.4贮存 产品堆放在室内,场地应平整、坚实 存放在通风、干燥、无污染处
GB/T25994一201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产品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的测量方法 A.1试样 按7.4中表6的规定随机抽取试样 A.2基本测量工具 A.2.1精度为0.01mm的千分尺; A.2.2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 A.2.3精度0.02mm的长爪游标卡尺; A.2.4精度为0.02mm的高度卡尺; A.2.5厚度为0.05mm~1.00mm的塞尺 A.2.6精度为0.5mm的钢直尺; A.2.7直角平尺 A.3尺寸测量方法 A.3.1孔密度偏差 在产品端面中心部位的 ,y轴上各取20个孔,并用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其所占长度尺寸 如此测量5个不同区域,计算平均孔密度及其与标准值的偏差 A.3.2孔壁厚偏差 在产品端面中心部位的r、轴上各取等距的5个点,用投影放大仪或显微镜测量;或将样品在各 点沿孔道方向割开,用千分尺进行测量;取10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并计算其与标准值的偏差 A.3.3外径偏差 A.3.3.1圆柱形的外径偏差 在产品距端面10mm处每隔45"角,用长爪游标卡尺测量外径,共测量4次,分别计算平均值及其 与标称值间的偏差,最后取绝对值大的为外径偏差 A.3.3.2椭圆形的外径偏差 按照图A.1,在产品端面先沿椭圆长轴方向将长轴2a等分成4份,过等分点A1,A 做平行于短轴 方向直线与椭圆周分别相交于点An.A8,Aa及Aa,用长爪游标卡尺测量点An与A.Aa与A;之间 的距离,计算两距离的差;然后再沿椭圆短轴方向将短轴2等分成4份,过等分点B,B做平行于长轴 方向直线与糊圆同相交于点BB.,剧.及B.用长爪游标卡尺测量点l.与B.,B.与丛之间的跑 离,计算两距离的差 最后取绝对值大的为外径偏差
GB/T25994一2010 A.3.3.3跑道形的外径偏差 按照图A.1,在产品端面先沿跑道形长轴方向将长轴2a等分成4份,过等分点Ai,A 做平行于短 轴方向直线与跑道外周分别相交于点A,Ag,A及A,用长爪游标卡尺测量点A与Ag,A;与A 之间的距离,计算两距离的差;然后再沿跑道形短轴方向将短轴2b等分成4份,过等分点B,B 做平行 于长轴方向直线与跑道外周相交于点B,B,B及B2,用长爪游标卡尺测量点B与Be,B与B 之间的距离,计算两距离的差 最后取绝对值大的为外径偏差 B 1B2a Bn An Bm Bm A2 图A.1椭圆形及跑道形外径偏差测量示意图 A.3.4高度偏差 将产品两端面周边进行四等分划分,用高度卡尺直接测量这相对应4个不同测量点及中心的高度 值,计算其与标称值的偏差,最后取绝对值大的为高度偏差 A.3.5端面不平度 将产品一端面置于一平板上,用塞尺测量该端面与平板之间间隙的尺寸,再将该产品的另一端面置 于该平板上,再用塞尺测量该端面与平板之间间隙的尺寸,取其最大间隙值即为端面不平度 A.3.6产品直度偏差 将产品横卧于一平板上,用塞尺测量该侧面与平板之间间隙的尺寸,再将该产品另一侧面横卧于该 平板上,再用塞尺测量该侧面与平板之间间隙的尺寸 测量点不少于5个,其最大间隙与该产品标称高 度的比率即为产品直度 A.3.7轴向垂直度偏差 将产品一端面置于一平板上,移动直角尺至产品外壁,用塞尺测量该侧面与直角尺之间间隙的尺 寸,再将产品另一端面置于玻璃平板上,重复前面的测量过程,测量点应不少于5个,其最大间隙值与该 产品标称高度的比率即为该产品的轴向垂直度偏差 A.4外观质量 A.4.1表面裂纹可用目测检查判断 A.4.2边棱缺损、侧面缺损可用直尺或游标卡尺,按照5.1中示意图2进行测量 A.4.3孔道缺陷=(孔道缺陷数总和/总孔数)×100%
GB/T25994一2010 A.5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包含以下内容: a)试样来源及说明 b 产品名称和标记; c)试验项目 d 试验数据 e) 试验结果 试验单位; D 试验日期 g h 试验人员
GB/T25994一2010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等静压强度测试方法 B.1装置 试验装置为冷等静压成型试验机,其压力测量精度不低于1% B.2试样 选取外观质量符合要求的产品为试样,数量不少于3个 B.3测量步骤 测量过程如下: a)将试样放人厚约0.02mm的高密度聚氨酯透明自封袋中真空封装 b)将封装好的试样置于等静压机的高压容器中,并浸没于液体介质中,关闭高压容器 以0.1MPa/min的速度加压至1MPa,保持3min后卸压,取出试样 B.4试验结果 打开包装,观察样品是否损坏,如果损坏则为不合格,如果产品完好则为合格 B.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含以下内容: 试样来鄙及说明 a) b 产晶名称和标记 c)试验项目; 试验数据 d e)试验结果; 试验单位; f 试验日期 g 试验人员 h 10o
GB/T25994一2010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抗热震性试验方法 C.1装置 加热炉炉温应能控制升温速度,炉膛温度分布均匀,温差士5C C.2试样 选取外观质量符合要求的产品为试样,数量至少3个 C.3测量步骤 测量过程如下: 以不大于6C/min的升温速度将炉温升至预定温度 a b)将试样放人炉膛内,不得相互接触 待炉温回归至预定温度后保温30min,打开炉门,将试样 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对试样如此进行3次循环操作 C.4试验结果 每一次热循环后观察样品是否有开裂,记录样品的开裂情况 C.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含以下内容: 试样来鄙及说明 a) b 产晶名称和标记 c)试验项目; 试验数据 d e)试验结果; 试验单位; f 试验日期 g 试验人员 h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的编号:GB/T25993-2010。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共有23页,发布于2011-10-012011-10-01实施
泥浆泵用金属-陶瓷缸套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泥浆泵用金属-陶瓷缸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泥浆泵用金属-陶瓷缸套的编号:GB/T25999-2010。泥浆泵用金属-陶瓷缸套共有9页,发布于2011-10-012011-10-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