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5857-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Lowambienttemperatureairsourcemulti-connectedheatpump(airconditioning)uni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的编号:GB/T25857-2010。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共有23页,发布于2011-10-012011-10-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J7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7.200
  • 实施日期2011-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3页
  • 文件大小517.96KB

以图片形式预览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国家标准 GB/T25857一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Lowambienttemperatureairsourcemwlti-eonneeted heatpump(airconditioningnit 2011-01-10发布 2011-10-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5857一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型式与基本参数 要求 试验 检验规则 13 14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制热综合性能系数的试验 . . 16 和计算 19 附录B(资料性附录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的型号编制
GB/T25857一2010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 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广东 力优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博浪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成斌、宋培刚,潘莉,周鸿钧,史剑春,童杏生、梁燕芳,陈军、李漫 本标淮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GB/T25857一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以下简称“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 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风冷冷凝器,应用在室外环境温度不低于一20C的气候条件下制热(冷)的多联 式热泵(空调)机组 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一20C时可参考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91 GB/T2423.17电子电工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4343.1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1部分;发射 GB4343.2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 GB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9969 GB/T13306 标牌 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18837一2002多联式空调(热系)机组 GB2513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 术语和定义 GB/T1883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lowambienttemperatureAirsourcemulti-connected raditing units heatpumpaair 由电动机驱动的燕汽压缩制冷循环,以不低于-20C的空气为冷热)源制取冷热)风的多联式热 泵(空调)机组 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v(H]heainimtegrautedpaurtadvalue -个用于描述机组部分负荷制热效率的值,其试验和计算方法是以寒冷地区的气象条件为依 据而制定的,其值用w/W表示
GB/T25857一2010 型式与基本参数 型式 按机组使用气候环境分为 气候环境最高温度 类型 T1 43C 心 T2 35 T3 52 4.2型号 机组型号的编制可由制造商自行确定,可参考附录B进行编制 4.3基本参数 4.3.1机组的电源为额定电压220V单相或380V三相交流电,额定频率为50Hz 注:特殊要求的机组不受此限 4.3.2机组通常工作的环境温度如表1所示 表1机组工作的环境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 气 型 候类 T T2 T3 一2035 -2052 一20~43 4.3.3机组的试验工况按表2规定 表2试验工况 单位为摄氏度 室内侧回风状态 室外侧进风状态 工况条件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19 35 24 TT 227 19 名义制冷 15 27 19 29 46 24 Tm 23士0.5 32士1.0 市 T2 最大运行 27士1.0 19士0.5 制造厂推荐的最高温度 T3 32士1.0 23士0.5 行 21士1.0 T 2 冻结 21" 15士0.5 10士1.0 T3 21士1.0 最小运行 21" 15士0.5 制造厂推荐的最低温度" 凝露凝结水排除 27士1.0 24士0.5 27士1.0 24士0.5
GB/T25857一2010 表2(续 单位为摄民度 室内侧回风状态 室外侧进风状态 工况条件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热系名义制热 20 12 最大运行制热 27士l.0 21士1.0 15士0.5 运 最小运行制热 >16 20 自动除霜 20 15以下" 电热装置制热 20士1,0" 风量" 20 16 适用于湿球温度影响室外侧换热的装置 21或因控制原因在21C以上的最低温度,试验的读数允差为士1.0C 制造厂未指明时,以21C为最低温度 适用于湿球温度影响室内侧换热的装置 表示周围温度 机外静压的波动应在测定时间内稳定在规定静压的士10%以内,但是规定静压少于98Pa时应取士9.8Pa 4.3.4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测试工况见表3. 表3部分负荷性能测试工况 单位为摄民度 室内侧人口空气状态 室外侧人口空气状态 负荷 项目 %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湿球温度/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 100 12 75 h 制热综合部分负荷 相对湿度50%一65% 20 性能试验 50 25 湿球温度6 要求 5.1 -般要求 5.1.1机组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1.2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 5.1.3机组的涂漆件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漆外露及不应有的皱纹和其他损伤 55. 机组装饰性塑料件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不应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等缺陷,塑料件应耐 1.4 老化 1.5机组各零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管路与零部件不应有相互摩擦和碰撞 5 5.1.6机组的电磁换向阀动作应灵敏,可靠,保证机组正常工作 5. 1.7机组的构件和材料应符合下述规定 镀层和涂层外观应良好,室外部分应有良好的耐候性能 a 保温层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具有阻燃性、无毒无异味 b 制冷系统零部件的材料应能在制冷剂、润滑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不产生劣化且保证整机正 c
GB/T25857一2010 常工作 5.1.8机组的结构,部件和材料宜采用可作为再生资源而利用的部件、产品结构和材料 5.1.9机组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如;具有抑制,杀灭细菌功能的机组、具有负离子清新空气功能的机组 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55 .1.10名义制冷量不大于24360w的机组,其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4343.1和GB4343.2的要求 5.1.11电镀件应符合下述规定 a)机组电镀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应有剥落、针孔,不应有明显的花斑和划伤等缺陷 经过电镀件盐雾试验后,机组金属镀层上的每个锈点锈迹面积不应大于1mm;每100cem试 b 件镀层不超过2个锈点、锈迹 5.1.12机组涂漆件经漆膜附着力试验后,漆膜脱落格数不大于15% 55. .1.13机组所有零,部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5. 1.14带能量调节的机组,其调节装置应灵敏,可靠 5.1.15现场不接风管的机组,机外静压为0Pa;接风管的应标称机外静压 5.1.16多联式机组的分流不平衡率应小于20% 5.1.17机组应在制造厂标称的各种条件下安全可靠的工作,包括室内、室外机的最大高差,室内、室外 机最大管长,室内机之间的高差,最大配置率,最低环境温度制冷,最低环境温度制热 5.1.18带有远距离操作装置(遥控器)的机组,除了机组开关或控制器之类操作外,应是不会使电路闭 合的结构 5.2性能要求 5.2.1制冷系统密封性能 机组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 5.2.2运转 机组在正常运转时,所测电流、电压、输人功率等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5.2.3制冷量 机组的实测制冷量不应小于名义制冷量的92% 5.2.4制冷消耗功率 机组的实测制冷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名义制冷消耗功率110%. 5.2.5制热量 机组的实测制热量不应小于名义热泵制热量的92%,名义热泵制热量不应小于其名义制冷量 的70% 5.2.6制热消耗功率 机组的实测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名义制热消耗功率的110% 5.2.7辅助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 机组的实测制热消耗功率要求为;每种电热装置的消耗功率允差应为电热装置名义消耗功率 的一10%十5%
GB/T25857一2010 5.2.8室内机制冷量 机组实测名义制冷量不应小于其名义制冷量的92% 5.2.9室内机消耗功率 机组室内机在通风状态下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其名义制冷消耗功率的l10% 5.2.10室内机制热量 机组室内机实测制热量不应小于其名义制热量的92% 5.2.11 最大运行制冷 a 在最大运行制冷工况下,机组应能正常运行,各部件不应损坏; b)在第1h连续运行期间,其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 当机组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电机过载保护 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其停机不超过 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应在跳开的10n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并 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 5.2.12最大运行制热 在最大运行制热工况下,机组应能正常运行,各部件不应损坏; a b在第1h连续运行期间,其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 当机组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电机过载保护 c 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其停机不超过 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应在跳开的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并 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 注:上述试验中,为防止室内热交换器过热而使电机开、停的自动复位的过载保护装置周期性动作,可视为机组连 续运行 5.2.13室内机最小运行制冷 在最小运行制冷工况下,机组在10min的起动运行后4h运行中安全装置不应跳开,室内机蒸发 器迎风面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面积的50% 5.2.14最小运行制热 在最小运行制热工况下,机组在4h试验运行期间,安全装置不应跳开 注试验中的除霜运行,其自动控制的保护器动作不视为安全装置 5.2.15冻结 a 在冻结工况下,空气流通试验时,机组启动10min后,再运行4h,过程中安全装置不应跳开 蒸发器迎风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迎风面积的50%; b 在冻结工况下,滴水试验时,机组室内侧不应有冰掉落,水滴滴下或吹出 注1机组运行期间,允许防冻结的可自动复位装置动作
GB/T25857一2010 注2燕发器迎风表面结霜面积目视不易看出时,可通过风量(风量下降不超过初始风量的25%)进行判定 5.2.16凝露 在凝露工况下运行时,机组箱体外表面凝露不应滴下,室内送风不应带有水滴 5.2.17凝结水排除能力 在凝露工况下运行时,应具有排除凝结水的能力,并且不应有水从机组中溢出或吹出 5.2.18自动除霜 在自动除霜工况下运行时,机组除霜所需总时间不应大于自动除霜试验总时间的20%;在除 a 霜周期中,室内侧的送风温度低于18C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制造厂 规定的机组内辅助电加热装置制热 除霜结束后,室外换热器的霜应融化掉(以确保制热能力不降低) b 5.2.19 噪声 机组使用时不应有异常噪声和振动; a T1型和T2型机组的室内噪声测试值(声压级)不应大于表4的规定,室外噪声测试值(声压 b 级)不应大于表5的规定; 机组噪声的明示值的上偏差为+3dB(A),其噪声的实测值不应大于明示值的上限值(明示值 十上偏差)和表4和表5的限定值 注机组在全消声室测试的噪声值须注明“在全消声室测试"等字样,其符合性判定以半消声室测试为准 表4室内机噪声限值(声压级) 室内噪声 名义制冷量 dB(A》 w 不接风管 接风管 42 2500 40 45 2501一4500 43 >45017000 50 52 >700114000 57 59 62 >14000 60 注:T3气候类型机组的噪声值可增加2dB(A) 表5室外机噪声限值(声压级 名义制冷量 室外噪声 W dB(A <7000 60 700114000 62
GB/T25857一2010 表5(续 名义制冷量 室外噪声 w dBA 14001一28000 65 67 2800156000 69 5600184000 72 84001 注:T3气候类型机组的噪声值可增加2dB(A) 5.2.20性能系数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 5.2.20.1 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不应小于表6规定的92% 5.2.20.2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H) 机组的制热综合性能系数不应小于表6规定的92% 表6机组的综合性能系数 名义制冷量 IPIV(C) IPLV(H W W/W W/w 二28000 3.00 28001一84000 2,95 2.2o >84001 2.90 5.3安全要求 机组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25130的规定 试验 6.1试验条件 6.1.1机组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测试的试验装置按GB/T17758一2010附录A的要求 6.1.2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准确度应符合表7的要求
GB/T25857一2010 表7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 类别 准确度 型式 水银玻璃温度计 空气温度 士0.1 温度测量仪表 水温 电阻温度计 士0.1 热电偶 制冷剂温度 士1.0 流量测量仪表 记录式、指示式、积算式 士1.0% 制冷剂压力测量仪表 压力表、变送器 士2.0% 风管静压 士2.45Pa 空气压力测量仪表 气压表、气压变送器 指示式 士0.5% 电量测量仪表 士1.0% 积算式 士1.0% 质量测量仪表 转速仪表 士1.0% 转速表、闪频仪 注1;大气压力测量用气压测量仪表,其准确度为士0.1% 注2;时间测量仪表的准确度为士0.2%; 注3;以精度定义的测量仪表,其测量值应在仪表量程的1/2以上 6.1.3机组进行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试验时,试验工况参数的读数允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制冷量和制热量能力试验名义工况参数的读数允差 单位为摄民度 室内侧空气状态 室外侧空气状态 项目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最大变动帆 士1.0 士0,5 士1.0 士0.5 平均变动畅 士0.3 士0,2 士0,3 士0.2 6.1.4机组进行热泵低温和除霜试验时,试验工况的参数允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热泵低温和除霜试验工况参数的读数允差 单位为摄氏度 室内侧空气状态 室外侧空气状态 项目 干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热泵时 除霜时 热泵时 除霜时 热泵时 除霜时 最大变动幅 士2.0 士2.5 士2.0 士5.0 士1.0 士2.5 平均空动制 士0.5 士0.5 士l,5 士0.3 士l.0 士l.5 机组进行风量试验时,试验工况的参数允差应符合表10的规定 6.1.5
GB/T25857一2010 表10风量试验工况参数的读数允差 单位为摄氏度 室内侧空气状态 项目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最大变动帮 士3.0 士2.0 平均变动幅 士2.0 士1.0 6.2试验要求 6.2.1机组应按铭牌标示的气候类型进行性能试验,对于适用两种以上气候类型的机组,应在铭牌标 出的每种气候类型工况条件下进行试验 应按制造厂的安装说明和所提供的附件,将被测机组安装在试验房间内,机组所有试验均按铭 牌上的名义电压和名义频率进行,另有规定的不受此限 6.2.3除按规定方式,试验需要的装置和仪器的连接外,对机组不得更改 6 .2.4试验进行时不能改变机组风机转速和系统阻力(变频,变容型机组除外),其试验结果应按标准 大气压修正大气压力 6. .2. 5 机组的连接管长度要求按图1、图2的规定 6. .2.6试验时应连接所有辅助元件(包括进风百叶窗和安装厂安装的管路及附件)且空气回路应保持 不变 6.2.7对于湿球温度为0以下的工况条件,可通过控制相对湿度来获得对湿球温度的控制 试验方法 6.3.1制冷系统密封性能试验 机组的制冷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滥量下,用下列灵敏度的制冷剂检漏仪进行检验;名义制冷量小 于等于28000w的机组,用灵敏度为1×10-Pa”m'/的检漏仪进行检验;28000w以上的机组,用 灵敏度为1×10Pa m/s的检漏仪进行检验 6.3.2运转试验 机组应在接近名义制冷工况的条件下连续运行,分别测量机组的输人功率,运转电流和进、出风温 检查安全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检验温度的电器等控制元件的动作是否正常 6.3.3制冷量试验 在表2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下,按GB/T17758一2010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制冷量试验 试验 按图1或按图2所示的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机组的室内机和室外机 打开所有室内机使其处于工作状 态,同时开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测出室内机制冷量,这些室内机制冷量之和,就是该台被试多联机 组的制冷量 注1:室内机按图1或图2与室外机安装,其中分配器前,后的连接管长度为5m或制造厂规定,分配器的形式 不限 注2:室外,室内机应为被试机,室内机可根据机组名义制冷量的大小,按室外机配置室内机的最少台数配置室内 机的数量(但至少2台),同时,这些被试室内机的名义制冷量之和应等于被试机组的名义制冷量(配置率 100%士8%).
GB/T25857一2010 被试室外机 5m 室外侧环境 被试室内机 被试室内机 被试室内机 被试室内机 图1 5m 7Tm 5m 5m 被试室外机 5m 5m 5m 室外侧环境 被试室内机 被试室内机 被试室内机 被试室内机 图2 6.3.4制冷消耗功率试验 在按6.3.3方法测定制冷量的同时,测定机组的输人功率、电流 6.3.5制热量试验 在表2规定的热泵名义制热工况下,按GB/T17758一2010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制热量试验 试验按图1或按图2所示的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机组的室内机和室外机 打开所有室内机使其处于工 作状态,同时开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测出室内机制热量,这些室内机制热量之和,就是该台被试多 联机组的制热量 注,同6.3.3注1,注2 6.3.6制热消耗功率试验 在按6.3.5方法测定制热量的同时,测定机组的输人功率、电流 6.3.7辅助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试验 机组在名义制热工况下运行,装有辅助电热装置的热泵以6.3.5方法进行试验,待热泵制热量 试验稳定后,测定辅助电热装置的输人功率; b)在电热装置制热工况下,机组制冷系统不运行,将电热装置开关处于最大耗电状态下,测得其 输人功率 6.3.8室内机制冷量试验 按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 打开两台室内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同时开 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在表2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下,按GB/T17758一2010附录A规定的方法对 被试室内机进行试验,测出该台被试室内机制冷量 注1:室内机按图1与室外要安装,其中分配器前、后的连接管长度为5m或制造厂规定,分配器的形式不限 注2;室外机应为被试室外机,室内侧为一台被试室内机和一台室内机(其名义制冷量约是室外机名义制冷量的一 半) 10
GB/T25857一2010 5m 被试室外机 5m 室外侧环境 蜜内机 被试室内机 室内侧环境 图3 6.3.9室内机消耗功率试验 按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 将被试室内机置于通风状态(风速设为最大 挡),对被试机进行试验,测出该台被试室内机的消耗功率 6.3.10室内机制热量试验 按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 打开两台室内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同时开 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在表2规定的名义制热工况下,按GB/T17758一2010附录A规定的方法对 被试室内机进行试验,测出该台被试室内机制热量 注,同6.3.8的注1和注2. 6.3.11最大运行制冷试验 按图1或图2所示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打开所有室内机和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 状态,将所有风门关闭,试验电压分别为名义电压的90%和110%,按表2规定的最大运行制冷工况运 行稳定后,连续运行1h此间电压上升不超过3%),然后停机3min,再启动运行1h 6.3.12最大运行制热试验 多联式机组的试验方法;按图1或图2所示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打开所有室内机 和室外机处于工作状态,将所有风门关闭,试验电压分别为名义电压的90%和110%,按表2规定的最 大运行制热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1h(此间电压上升不超过3%),然后停机3min,再启动运行 1h 6.3.13室内机最小运行制冷试验 按图1或图2所示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打开室内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同时开室 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将被试室内机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风门和导向隔栅调到最易结霜状态,按 表2规定的最小运行制冷工况,使机组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4h 6.3.14最小运行制热试验 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分别开启最大配置和最小配置时的室内机,开启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将 所有风门关闭,将其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风门和导向隔栅调到最大制热状态,按表2规定的最小运行 制热工况,使机组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4h 6.3.15冻结试验 按图1或图2所示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 只开被试室内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同 ll
GB/T25857一2010 时开启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在不违反制造厂规定下,将被试室内机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风门 和导向隔栅调到最易使蒸发器结冰和结霜的状态,达到表2规定的冻结试验工况后进行下列试验 空气流通试验;机组启动并运行4h a b) 滴水试验;将机组室内回风口遮住,完全阻止空气流通后运行6h,使蒸发器盘管风路被霜完 全堵塞,停机后去除遮盖物至冰霜完全融化,再使风机以最高速度运转5min 注:自动控制装置为防冻结而动作,应视为机组正常运行 6.3.16凝露试验 按图1或图2所示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 打开所有室内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同 时开启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在不违反制造厂规定下,将被试室内机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风门 和导向隔栅调到最易凝水状态进行制冷运行,达到表2规定的凝露试验工况后,连续运行4h 6.3.17凝结水排除能力试验 按图1或图2所示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 打开所有室内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同 时开启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将被试室内机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风门和导向隔栅调到最易凝 水状态,在接水盘注满水即达到排水口流水后,按表2规定的凝露试验工况运行,当接水盘的水位稳定 后,再连续运行4h 注:非甩水型机组接水盘的水不必注满 6.3.18自动除霜试验 按图1或按图2所示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 打开所有室内机和室外机使其处于工 作状态,将装有自动除霜装置的机组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风门和导向隔栅调到最易使室外侧换热 器最易结霜的状态,按表2规定的热泵自动除霜试验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两个完整的除霜周期或 连续运行3h(试验总时间应从首次除霜周期结束时开始),直到3h后首次出现除霜周期结束为止,应 取其长者 除霜周期结束时,室外侧的空气温度升高不应大于5C 6.3.19 噪声试验 按图1或图2所示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 只开启一台被试室内机使其处于工作状 态,同时开启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按GB/T17758一2010附录D规定的方法测量室内机噪声;在 额定频率或额定容量下测量室外机噪声 6.3.20制冷综合性能系数试验 按GB/T18837附录A的规定进行试验和计算,得出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6.3.21制热综合性能系数试验 按表3规定的制热部分负荷性能工况及相应的开机负荷百分比以及附录A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 验,并根据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出机组的制热综合性能系数 6.3.22机组的分流不平衡率试验 在表2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下,按GB/T18837一2002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和计算,其分流 不平衡率应符合5.1.16的规定 6.3.23电镀件盐雾试验 按GB/T2423.17进行盐雾试验 试验周期为24h 试验前,试件表面清洗除油,试验后,用清水 12
GB/T25857一2010 冲掉残留在表面上的盐份,检查试件腐蚀情况,其结果应符合5.1.11b)的规定 6.3.24涂漆件的漆膜附着力试验 在机组外表面任取长10mm,宽10mm的面积,用新刀片纵横各划11条间隔1mm,深达底材的 平行切痕 用氧化锌医用胶布贴牢,然后沿垂直方向快速撕下,按划痕范围内漆膜脱落的格数对100的 比值评定,每小格漆膜保留不足70%的视为脱落 试验后,检查漆膜脱落情况,其结果应符合5.1.12 的规定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每台机组均应做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检验项目按表11的规定 7.2抽样检验 7.2.1机组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样,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按表11的规定 7.2.2抽样方法按GB/T2828.1进行,逐批检验的抽检项目、批量、抽样方案、检查水平及合格质量水 平等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自行决定 7.3型式检验 7.3.1新产品或定型产品作重大改进,第一台产品应作型式检验,检验项目按表11的规定 7.3.2型式试验时间不应少于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时间,运行时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后应重新检验 表11机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目 出厂检验 要求 序号 抽样检验 型式检验 试验方法 般要求 5 标志 8.1 视检 包装 8.2 绝缘电阻 介电强度 泄漏电流 5.3 GB25130 接地电阻 防触电保护 5,2.1 6.3.1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 10 运转 2.2 1 室内机制冷量 5,2.8 6,3,8 12 室内机消耗功率 5,2.9 6.3.9 制冷量 13 5.2.3 6.3.3 制冷消耗功率 14 5.2.4 6.3.4 15 5.2.10 6.3.10 室内机制热量 13
GB/T25857一2010 表11(续 型式检验 试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出厂检验 抽样检验 要求 16 制热量 5.2.5 6.3.5 17 制热消耗功率 5.2.6 6.3.6 辅助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 18 5,2.7 6,3.7 噪声 19 5.2.19 6,3.19 6.3.2o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 20 5.2.20.1 21 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I 5.2.20.2 6.3.21 22 最大运行制冷 5.2.11 6 3.11 233 最大运行制热 5.2.12 6.3.12 24 室内机最小运行制冷 2.13 6.3.13 最小运行制热 25 5.2.14 6 3.14 26 冻结 5.2.15 6 3.15 凝露 2 5.2.16 6.3.16 28 凝结水排除能力 5,2.17 6.3.17 29 自动除霜 5.2.18 6.3.18 30 防水试验 5." GB25130 31 电镀件盐雾试验 11b) 6.3.23 涂漆件的漆膜附着力 32 5. 1. ..12 6.3.24 分流不平衡率 33 5.1.16 6.3.22 .1.17 视检 正常运转 34 注;“、”为需检项目,“-”为不检项目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1.1机组的室内,室外机应在明显的部位设置永久性铭牌 铭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铭牌 上应标示下列内容 a)制造厂的名称; 产品型号和名称 b) e)气候类型(T1气候类型可不标注);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d 室内机应标示;制冷量、制热量、噪声、循环风量、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频率、输人功 率,质量 1 应分别标示室内风机电机的额定电流和制热最大电流制热最大电流为“室内风机电机的额定电流十电热装置 的运行电流") 21 应分别标示室内机消耗功率和制热最大消耗功率制热最大消耗功率为“室内机消耗功率十电热装置制热消耗 功率”) 14
GB/T25857一2010 室外机应标示;制冷量、制热量、噪声、制冷剂名称及注人量、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频 率,输人功率”,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H),质量. 注,室外机上标注的性能参数为机组的性能参数 产品出厂编号 e f 制造年月 8.1.2机组上应有标明运行情况的标志(如控制开关和旋钮等向的标志),明显的接地标志、简单的电 路图 8.1.3机组应有注册商标标志 机组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 制造单位名称 a 产品型号、名称和商标, b 质量(净质量、毛质量) c d 外形尺寸; “小心轻放",“向上”,“怕湿”和“怕压”等 有关包装,储运标志、包装标志应符合GBy/6388 e 和GB/T191的有关规定 8.2 包装 机组在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处理 各部件应清洁、干燥,易锈部件应涂防锈剂 8.2.1 8.2.2机组应外套塑料袋或防潮纸,并应固定在箱内,以免运输中受潮和发生机械损伤 包装箱内应附有出厂随机文件 8.2.3 8.2.3.1产品合格证,其内容包括 a)产品名称和型号 b 产品出厂编号; e)检验结论 d 检验员签字和印章; e)检验日期 8.2.3.2产品使用说明书,其应符合GB/T9969的要求,内容包括: a)产品型号和名称、,适用范围、执行标准、名义工况下的技术参数和噪声及其他主要技术参数等; b) 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制冷系统图电路图及接线图 备件目录和必要的易损零件图; c 安装说明和要求; d) 使用说明、维修和保养注意事项 e 8. 2.3. 3 装箱单 8.2.4出厂随机文件应防潮密封,并放在包装箱内合适的位置 8.3运输和贮存 8 .3.1机组在运输过程中不应碰撞、倾斜、雨雪淋袭等 产品应贮存在干燥和通风良好的仓库中 8 3. 3 应分别标示制冷消耗功率、制热消耗功率 15
GB/T25857一2010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制热综合性能系数的试验和计算 本附录规定了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制热综合性能系数的试验和计算方法 机组连接方式 A. A.1.1机组应按图1或图2所示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 安装时,其中分配器前、后的 连接管长度为5m或按制造厂规定,分配器的形式不限 A.1.2室外机,室内机均为被试机,室内机可根据机组名义制冷量的大小配置室内机数量 室内机配 置原则为;室内机的名义制冷量之和应等于被试机组的名义制冷量(配置率100%士8%);室内机与室 外机配置成的机组必须在其100%负荷.(75士10)%负荷、(50士10)%负荷和(25土10)%负荷下可以正 常运行 A.2综合性能系数 2.1部分负荷性能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属制热量、制冷量可调节系统,机组必须在其100%负 荷、(75士10)%负荷.(50士10)%负荷和(25士10)%负荷的卸载级下进行标定,这些标定点应该用于计 算综合性能系数 注:当进行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H)的测试和计算时,“100%负荷”是指机组在表3中规定的100%负荷对应的 测试工况下,所配置的室内机全开运行的实测制热量 而(75士10)%负荷则是指前述实测制热量的(75士 10)%,测试时室内机的开机容量比例应为室内机总装机容量的(75士10)% 50士10)%负荷和(25士10)%负 荷照此类推 A.2.2部分负荷性能工况 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工况应按表3的规定 可以调节卸载装置以得到规定的卸载级,不得对部分负荷性能工况下的室外风量进行手工调整 但是,靠系统功能自动调节是允许的 A.2.3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H)测试时,室内机的型式为适合IPLVH)检测,最少数量的最小静 压室内机组合 对于制热量非连续可调的机组,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H)需要作一7.5%的修正,以反映开 停机的能耗损失 机组能卸载到(25士10)%负荷、(50士10)%负荷和(75士10)%负荷时,则按A.2.1的规定测 试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 若机组不能卸载到(25士10)%负荷、(50士10)%负荷或(75士10)%负荷时 能卸载到的负荷点按A.2.1的规定测试,不能卸载到的负荷点按以下规定测试和计算 若机组无法卸载到(25士10)%负荷,则按表3规定的25%负荷测试工况和A.2.1规定的开机 容量比例运行,测试最小能力负荷点的COP,然后按式(A.1)计算25%负荷点的cOP 若机组无法卸载到(50士10)%负荷,则按表3规定的50%负荷测试工况和A.2.1规定的开机 容量比例运行,测试最小能力负荷点的cOP,然后按式(A.1)计算50%负荷点的cOP 若机组无法卸载到(75士10)%负荷,则按表3规定的75%负荷测试工况和A.2.1规定的开机 容量比例运行,测试最小能力负荷点的cOP,然后按式(A.1)计算75%负荷点的cOP 6
GB/T25857一2010 A.1 cOP=Q./CDP. 式中: Q -实测制热量,单位为瓦(W); P 实测输人总功率,单位为瓦(w); 衰减系数,由式(A.2)计算 是由于机组无法卸载到最小负荷,压缩机循环停机引起 C 一0.13LF十1.13 (A.2 LF=(LD/100)Q/Qm A.3 式中 LF 负荷系数; LD -需要计算的负荷点; 100%负荷制热量(见A.2.1的规定),单位为瓦(w). Q Qn -部分负荷制热量(实测值),单位为瓦(W) A.2.6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H) A.2.6.1机组的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H)(以cOP表示),应按下述规定计算 在A.2.2规定的工况下,按GB/T17758一2010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确定机组制热 a 量和COP; 由图A.1“部分负荷系数曲线”确定机组在每一标定点的部分负荷系数(PLF); b 0.90 0.80 0.70 0.60 0.50 0.40 0.30 0.20 0.10 0.00 1220 36 52 6068768492100 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全负荷容量的百分比 注,曲线基于下列公式 PLF=A,十AXQ十(AxQ十A,XQ十(AxQ'十(A.xQ+ +(AxQ) 式中; PLF -部分负荷系数; 部分负荷性能工况下全负荷容量的百分比,0100 Q A=1.59427X10 A,=0.00226; 一6.13537×10-; A=1.00635×10 -1.49669×10-; A;=6.83563×10-"; 一5.43765×10- A6 图A.1部分负荷系数曲线 用式(A.4)计算机组的综合性能系数IPLV(H): 17
GB/T25857一2010 IPLV(H)=(PLF一PLF)(COP+CoP/2+(PLF-PLF)COP+CoP/2十 P1F,一PIF)(CO)P十CO)P/2十(PIF)(C(O)P --*-* (A.4 式中 PLF,PLF,PLF、PLF 由图A.1确定部分负荷性能工况下机组在100%负荷、(75士 10)%负荷,(50士10)%负荷和(25士10)%负荷的部分负荷系数; 部分负荷性能工况下,机组100%负荷、(75士10)%负荷、(50士 COP,COP,COP、COP 10)%负荷和(25士10)%负荷时的cOP A.34级卸载系统的计算示例 A.3.1假定机组有如下四个卸载级 a)100%(全负荷); b 全负荷的75%; c) 全负荷的50%; 全负荷的25% d A.3.2由图A.1得到部分负荷系数 A.3.3根据A.2.1和A.2.2得到每一卸载级的cOP .3.4利用通用式(A.4)计算机组的PLV(H A, PLF=1.00 COP=2.18 PLF,=0.86 COP=2.25 PIF=0.49 COP=2.40 PLF,=0.12 C(O)P=2.00 将上面的值代人IPLV(H)的计算公式: IPLV(H)=(PLF一PLF)(cOP+COP/2+(PLF一PLF,)(cOP+COP/2十 PLF,一PLF)(COP+cOP)/2十(PLF,)(cOP IP1VH)=(1.00一0.86)(2.182.25)/2十(0.86一0.49)(2.25十2.40/2十 (0.49-0.12)(2.40十2.00)/2十(o.12×2.00) IPLV(H)=2.22435,圆整为2.22 根据A.3.1、A.3.2,和A.3.3,计算出IPLV(H)值,见表A.1 表A.1机组IPLv(H)的计算示例 机组净全负荷制 平均部 制热 部分负荷 平均部分 加权平 PLF 制热量热量的 分负荷 PLF差 量级 CO)P COP×PLF差 均值 kW 百分比" COP 28.0 100% 1.00 2.18 2.22 1.00-0.86=0.14 2.22×0.l4一 0.3108 0.86-0.49=0.37 0.8603 21.0 75% 0.86 2.25 2.325 2.325×0,37= 14.0 0.49 2. 0.49一0.12=0.37 2.20×0.37- 0.814 50% .40 2.20 25% 7.0 0.12 0.12一0.00=0.12 0.24 2.00 2.00 2.00"X0.12一 0% 0.00 单值IPLV(C) 2.22 "100%制热量和COP是指在表3中规定的100%负荷对应的测试工况下,所配置的室内机全开运行的实测制 热量 b由图A.1得到的各部分负荷系数 e对0%和最后制热量级之间的区城,用最后制热量级的coP作为平均coP; 团整至2 18
GB/T25857一2010 B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的型号编制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由其室内机和室外机构成,其室内、室外机的型号由大写 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具体表示方法 室外机组型号 B.1 B.1.1型号基本结构 w DL-Re -设计序号(字母表示) -压缩机数量(数字表示,单压机省略 室外机代号 -制冷量(名义制冷量×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 -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基本代号 B.1.2室外机型号含义 含义 产品代号 型式代号 制冷量 室外机代号 压缩机数量 设计序号 Re 低环境温度 名义制冷 表示 w DL 用数字表示 用字母顺序表示 方法 空气源热泵 量×10- B.1.3型号示例;DL-Rel50w2/A表示;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室外机,名义制冷 量15000W,双压缩机系统 B.2室内机型号 B.2.1型号基本结构 -其他特殊功能 -设计序号 -结构代号 名义制冷量×10 功能代号 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基本代号 19
GB/T25857一2010 B.2.2室内机型号含义 产品代号功能特征 制冷量 结构代号 设计序号 其他特殊功能 G -挂壁式 落地式 变频 7000w~10000w范围 o 名义制冷 -吊顶式 内,电鄙;三相代号为s. 表示方法 DL -变容 用字母顺序表示 量×10- ! -天井式 智能型 单相省略 -风管式 窗式省略 B.2.3型号示例 DLR25P表示多联式变容风管型室内机,名义制冷量2500w 20

船用法兰连接尺寸和密封面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用法兰连接尺寸和密封面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用法兰连接尺寸和密封面的编号:GB/T2501-2010。船用法兰连接尺寸和密封面共有11页,发布于2011-10-012011-10-01实施,代替GB/T2501-1989
蓄冷系统用蓄冰槽型式与基本参数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蓄冷系统用蓄冰槽型式与基本参数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蓄冷系统用蓄冰槽型式与基本参数的编号:GB/T25859-2010。蓄冷系统用蓄冰槽型式与基本参数共有7页,发布于2011-10-012011-10-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