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7420-2019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评价方法

Evaluationmethodsofenergyconsumptionandemissionindicatorsforurbanrailtransi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评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评价方法的编号:GB/T37420-2019。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评价方法共有24页,发布于2019-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8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3.080
  • 实施日期2019-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4页
  • 文件大小1.37M

以图片形式预览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评价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评价方法


国家标准 GB/T37420一2019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 评价方法 Ewaluationmethodsfenergconsumptionandemissionindieators forurbanrailtransit 2019-05-10发布 2019-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7420一2019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符号 . 基本要求 指标体系 评价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能耗分类、分项计量配置模型 附录B(资料性附录折标准煤系数 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计算方法 附录D(资料性附录》企业外购电力、热力排放因子 20 参考文献 2
GB/37420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誉集团有限公 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方大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中车南京浦镇 车辆有限公司,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海捷识 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仪敬业电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乐普四方方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福瑞 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温志伟、张元,宋杰、张建根、刘卡丁、李平、钟素银、王爱武,许佩林,吴军 熊海刚、袁若岑、陈帽、马劲航.刘升华,廖宇,苏霄,王胜利,胡文斌、崔兴民、高巍,朱江,郑永平,刘卫东、 翁勇南、杨壑、王博、蒋建炜、齐现锋,徐亚玲、李军平、李建海、刘博、毛文剑、宋祖华
GB/37420一2019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 评价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基本要求.指标体 系和评价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的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7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3484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T348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B 5623产品电耗定额制定和管理导则 GB 8222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 GB 12452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 GB/T12723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GB/T15587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28751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 GB/T5083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so14064-1温室气体第1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 南(GreenhousegasesPartl: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attheorganizationlevelforquantification andreportingofgreenhousegasemissionsandremovals 术语和定义、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GB/T50833和ISo14064-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50833和ISO14064-1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1 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 轨道、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GB/T508332012,定义2.0.1]
GB/T37420一2019 3.1.2 客运量passengervolume 在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送的乘客数量 [G;B/T50833一2012,定义10.0.1] 3.1.3 kilometers 客运周转量passengerperson 在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送乘客所乘里程的综合 [GB/T50833一2012,定义10.0.3] 3.1.4 运营里程operatingmleuge 运营车在运营中运行的全部里程,包括载客里程和调度空驶里程 [GB/T50833一2012,定义10.0.12] 3.1.5 温室气体greenhosegs;GHG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至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 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波的气体成分 注:温室气体(GHG)包括二氧化碳(CO.、甲婉(CH、氧化亚氮(N.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 和六氧化硫(sF). [IsO14064-1:2006,定义2.1] 3.1.6 rmine potential;GWP 全球增温潜势globalwar 在特定时间100年)内,某种温室气体(GHG)相对于二氧化碳辐射强迫(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的 因子 [IS(O14064-l:2006,定义2.18 3.1.7 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 CO,e 用以比较某种温室气体辐射强迫与二氧化碳辐射强迫的单位 注二氧化碳当量是给定温室气体总量与其全球增温潜势相乘的结果 [IsO14064-l:2006,定义2.19]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区域电网g电力生产燃料消耗标准煤总量 B 区域电网g内全部火电供电量 D 区域电网!的净受人区域电网i的电力.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的牵引电耗 统计期内单一车站动力照明电耗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综合电耗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外购热力消耗量 统计期内单一车站单位客运量电耗 e" -统计期内单一车站的单位面积电耗 e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单位运营里程牵引电耗 e
GB/37420一2019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单位客运周转量牵引电耗 ep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单位客运量电耗 e那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单位运营线公里综合电耗 e fe 第i种能源的第种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第i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f Ci.co 各区域电网二氧化碳加权平均排放因子 fao 全国热力二氧化碳平均排放因子 ffrco GWP 第i种能源的第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单位客运周转量综合能耗 h"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单位运营线公里综合能耗 区域电网的电力折标准煤系数 区域电网i的电力折标准煤系数 第i种燃料或能源折算标准煤系数 -线路运营线长度 单 M -车站的建筑面积 单 -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 co P .氧化碳排放总量 cO. 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 pco" 第i种能源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 coe 第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pan p.o 列购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 列购热力二氧化碳排放量 'eo Q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客运周转量 统计期内单一车站的进出站客流量 ! 统计期内单一车站的换乘客流量 g 评价单元统计期总客运量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第i种能源的消耗量 A 区域电网越电力生产第,种燃料的消耗量 统计期内车辆在单一线路的运营里程 评价单元单位客运量用水量 w w -评价单冗统计期生产用水总量 么 统计期内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强度 Z 统计期内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基本要求 4.1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包括电力、燃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燃油(汽油、柴油煤油,燃 煤和城市热力 4.2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应进行分类、分项计量和统计,统计周期宜采用月或年 4.3宜对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所产生排放的温室气体中cO和cO.,CH、N.o的二氧化碳当量排 放强度进行统计,统计周期宜采用月或年 城市轨道交通的水资源消耗应单独进行计量、统计和评价 4.4 4.5评价单元可分为线网、单条线路、车站,车辆和车辆基地等,其中应以单条线路为基本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应确定组织边界和运营边界,能源消耗与排放不应有漏算和重复计算 4.6城市轨道交通应建立能源计量体系,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应满足分类,分项计量的要求,并应符合
GB/T37420一2019 GB17167,GB/T3485、附录A和下列规定: 分类计量,可分为电力、燃气,燃油、燃煤和热力以及水资源的用量; a b分项计量,可分为: 电力按照车辆牵引和动力照明分项计量 动力照明按照通风空调、照明电(扶)梯、给排水、屏蔽门,通信、信号和其他专业分项 计量 水用量按生产和非生产分别计l" 其他能源用量可根据需要计量 非运营性质如广告、商业等能源用量宜单独计量 4.7运营企业应根据GB/T2587,GB/T3484,GB/T8222.,GB/T12452,GB/T15587和GB/T28751 的要求,建立系统能源和设备能源平衡表 4.8运营企业应根据GB/T2589,GB/T3485,GB/T5623和GB/T12723的要求,制定能源消耗与排 放指标定额 指标定额可通过实际测量、仿真计算以及统计方法获得 当采用统计方法时,统计周期不 宜小于3年 指标体系 5 5.1评价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可分为;牵引电耗、车站电耗、综合能耗、综合水耗及综合排放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评价指标体系表见表1 表1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评价指标体系表 序号 类别 指标 单位 单位运营里程牵引电耗 kWh/车km 牵引电耗 kw. 单位客运周转量牵引电耗 h/(万人km kw h/m 单位面积电耗 车站电耗 kwh/万人 单位客运量电耗 kwh/万人km) 单位客运周转量电耗 单位客运周转量综合能耗 tce/万人km 综合能耗 单位运营线公里电耗 kWh/km 单位运营线公里综合能耗 ee/km 综合水耗 单位客运量用水量 rm'/万人 单位客运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量 ./(万人 tCO km 综合排放 tCO.e/万人km 单位客运周转量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 5.2牵引电耗 5.2.1牵引电耗系指统计期内车辆在线路、车辆基地运行的用电量,是线路、车辆基地牵引变压器一次 侧受电量的总和减去逆流变压器的输送电量 指标包括统计期内单位运营里程牵引电耗和单位客运周 转量牵引电耗 5.2.2单位运营里程牵引电耗采用式(1)计算
GB/37420一2019 式中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单位运营里程牵引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车公里[kw h/车 km)]; ee E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的牵引电耗,单位为千瓦时(kw h); -统计期内车辆在单一线路的运营里程,单位为车公里(车km). 5.2.3单位客运周转量牵引电耗采用式(2)计算 E 2 ep Q 式中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单位客运周转量牵引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万人公里[lkw h/万人km)] ep E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的牵引电耗,单位为千瓦时(kwh);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的客运周转量,单位为万人公里(万人 km) 可根据运营数据获得 Q 5.3车站电耗 5.3.1车站电耗系指统计期内车站动力照明的用电量,是车站动力变压器一次侧受电量的总和 指标 包括单位面积电耗和单位客运量电耗 5.3.2单位面积电耗采用式(3)计算: E em" M 式中 统计期内单一车站的单位面积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 E 统计期内单一车站动力照明电耗,单位为千瓦时(kW h); M -单一车站的建筑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5.3.3单位客运量电耗采用式(4)计算: 4 em q十q 式中: -统计期内单一车站的客运量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万人次[kwh/(万人次] E -统计期内单一车站动力照明电耗单位为千瓦时(lkW h); 统计期内单一车站的进出站客流量,单位为万人次(万人 次); q! -统计期内单一车站的换乘客流量,单位为万人次(万人次). q 5.3.4车辆基地、线路控制中心等电耗指标计算方法可按5.3.2执行 5.4综合能耗 5.4.1综合能耗包括综合电耗和综合标准煤耗,其中 综合电耗是统计期内线路、车辆基地、线路控制中心等外购的总电量和自备发电量 a b)综合标准煤耗是统计期内包括线路、车辆基地、线路控制中心等消耗的电力、燃气、燃油、燃煤、 城市热力等能源的折标准煤消耗量 5.4.2综合能耗指标包括单位客运周转量电耗、单位客运周转量综合能耗、单位运营线公里电耗和单 位运营线公里综合能耗 5.4.3单位客运周转量电耗采用式(5)计算 E Q
GB/T37420一2019 式中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单位客运量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万人公里[kwh/万人km)] e种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综合电耗,单位为千瓦时(kwh); E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客运周转量,单位为万人公里(万人km) 5.4.4单位客运周转量综合能耗采用式(6)计算 习R,×k h郎 式中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单位客运周转量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每万人公里(tce/万人km); h R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第i类能源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立方米m'),兆焦(MJ、千瓦时 kwh); -统计期内第;种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见表2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客运周转量,单位为万人公里(万人 km 5.4.5单位运营线公里电耗可采用式(7)计算: e= 式中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单位运营线公里电耗,单位为万千瓦时每公里(10'kw h/km); e E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综合电耗,单位为万千瓦时(10'kW h); 单一线路运营线长度,单位为公里(kn m 5.4.6单位运营线公里综合能耗采用式(8)计算 习R×上 8 hx= 式中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单位运营线公里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每公里(tce/kn m; h烈 R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第种能源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立方米(mr'),兆焦(MI、千瓦时(kwh);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第i种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 单一线路运营线长度,单位为公里(km). 综合能耗可采用两种计算结果,即当量综合能耗和等价综合能耗 计算当量综合能耗时,电力 5.4.7 折标准煤系数采用当量值;计算等价综合能耗时,电力折标准媒系数采用等价值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折 标准煤系数见表2 表2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折标准煤系数 折标准煤系数 平均低位发热量 能源名称 能源单位 千焦每单位能源 千卡每单位能源 千克每单位能源 0,7143 无烟煤 20908 5000 kg 20908 5000 0,7143 烟煤 ke8 褐煤 20908 5000 0,7143 kg 液化天然气(LNG) 12288 1.7550 kg 51434 液化石油气(LP(G kg 50179 12000 1.7143 天然气 m 38931 9310 1.3300
GB/37420一2019 表2(续》 平均低位发热量 折标准煤系数 能源名称 能源单位 千焦每单位能源 千卡每单位能源 千克每单位能源 汽油 kg 43070 10300 1,4714 柴油 42652 10200 1.457 kg 43070 1030o 1.4714 煤油 kg 热力(当量值 MU 0,0341 电力(当量值 kwh 0,1229 电力(等价值 kwh 参见表B.2 注;一表示不存在平均低位发热量 5.4.8电力生产燃料折标准煤系数参见表B.1 当无法获取当年地区电力平衡表数据时,外购电力等 价折标准煤系数参见表B.2,城市供电分区参见表B3 5.4.9外购电力等价折标准煤系数计算方法如下 区域电网内电力生产燃料标准煤消耗量采用式(9)计算 B,=习R.×A 式中: 区域电网区电力生产燃料消耗标准煤总量,单位为吨() B R区域电网电力生产第种燃料的消耗量,单位为万吨(10't)或万立方米(10'm=); -第i种燃料折算标准煤系数 D)当电网无净受人电量时,区域电网电力折标准煤系数采用式(10)计算 (10 -" K 式中: K 区域电网g电力折标准煤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瓦时[kgce/kw h)] B -区域电网g电力生产燃料消耗标准煤总量,单位为吨(t); D 区域电网内全部火电供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Iwh) 当电网有净受人电量时,区域电网电力折标准煤系数采用式(11)计算, B 十习D ,×K K,= D 十习D 式中: K 区域电网电力折标准煤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瓦时[kgce/(kw h)]; B 区域电网片电力生产燃料消耗标准煤总量,单位为吨():; 区域电网只净受人电网的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 D, K 区域电网i的电力折标准煤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瓦时[kgce/(kwh)] 区城电网后内全部火电供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 h) D. 5.5综合水耗 城市轨道交通水耗系指线路、车辆基地、线路控制中心等的用水量 指标用单位客运量生产用水量 表示,采用式(12)计算:
GB/T37420一2019 W (12 Z'm g 式中 单位客运量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万人次[m'/(万人次]; wu' w 评价单元统计期内生产用水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 评价单元统计期内总客运量,单位为万人次(万人次). qv 5.6综合排放 5.6.1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排放系指统计期内由于生产运营消耗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二氧 化碳当量排放量 5.6.2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排放指标中二氧化碳排放指标是统计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客运周转量的 比值,用排放强度表示,排放强度采用式(13)计算 P Z 13 co 式中 Z -统计期内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万人公里[tcO./(万人km]; co 统计期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co,),是范围一、范围二之和, 'co 统计期内客运周转量,单位为万人公里(万人km),可由运营数据获得 Q 5.6.3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排放指标中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指标是统计期内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与客运 周转量的比值,用排放强度表示,排放强度采用式(14)计算 Pe Zco (14 式中 Z0 统计期内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万人公里[tCOe/(万人km)] CO);e R -统计期内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e),是范围一、范围二 COe 之和; -统计期内客运周转量,单位为万人公里(万人km),可由运营数据获得 5.6.4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6 评价要求 6.1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评价应按第5章内容定期评价,线网级定期评价时可采用第5章评 价指标计算方法进行 6.2能源消耗与排放的评价方法宜采用定比法或环比法 当采用定比法时,其评价基期宜为试运营 -年后的第二个年度,分段开通的线路应在评价中注明开通的时间 6.3能源消耗与排放的评价周期宜为月或年 6.4能源消耗与评价时应分析但不限于以下因素 车辆和机电照明设备的能效不应低于相关产品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如无节能评价值 要求时应达到产品1级能效标准要求; b 包括能源购人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终端使用等环节的能源平衡及设备系统能源利 用率 6.5不同城市或不同线路间进行相互评价时应分析但不限于以下因素 环境:地理环境及气象条件; a
GB/37420一2019 b)线路:线路型式、站间距、曲线半径、曲线长度、坡度、坡长、限速、线路隧道截面型式等; c 车站车站类型、建筑规模,建筑结构等; d 车辆:车型、编组、自重、牵引特性、制动特性、运行阻力特性、辅助电气设备、旅行速度、最高限 速、载客量等; 客运量:车站客运量、线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等; e fD 运营组织模式与能源管理
GB/T37420一201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城市轨道交通能耗分类、分项计量配置模型 城市轨道交通能耗分类、分项计量配置模型示意图见图A.1 牵引 车辆 电力 通风、空调系统 电扶梯系统 动力和照明 照明系统 燃气 给排水系统 燃油 屏蔽门 总能耗 信号 燃煤 通信 热力 其他专业系统 广告、商业用电 生产 水 非生产 其他 图A.1城市轨道交通能耗分类、分项计量配置模型示意图 0
GB/37420一2019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折标准煤系数 电力生产燃料折标准煤系数 B.1 电力生产燃料折标准煤系数见表B,.1 表B.1电力生产燃料折标准煤系数 折标准煤系数 折标准煤系数 平均低位发热量 平均低位发热量 能源种类 能源种类 燃料:MU/t 燃料:tce/t 燃料;MJ/t 燃料:tce/t 燃气M1o 燃气tce/Ao'm 燃气MAo'm 燃气tcel m e/l0'm 原煤 20908 0.7134 其他石油制品 35168 1.200o 洗精煤 26344 0.8989 其他焦化产品 38099 1.300o 煤研石 0.2854 其他洗煤 0454 0,356" 8363 型煤 17584 0.600o 石油焦 31947 1.090l 液化天然气 焦炭 28435 0.9702 51434 1.755o 41816 1.4268 37630 1.284o 原油 高炉煤气 43070 79450 汽油 1.4696 转炉煤气 2.7110 42652 焦炉煤气 173535 柴油 1.4554 5.9213 燃料油 41816 1.4268 202218 6.900o 其他煤气 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50179 1.7122 389310 13.2839 炼厂干 气 45998 其他能源 1.5695 其他能源为本标准未列出的能源,其平均低位发热量和折标准煤系数根据使用情况确定 区域电网电力等价折标准煤系数 B.2 区域电网电力等价折标准煤系数见表B.2 在计算电力折标准煤时,折标准煤系数应采用最新年 份计算数据或采用与表B.2中年份最接近的数据 表B.2区域电网电力等价折标准煤系数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瓦小时 年 份 区域电网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华北电网 0.3964 0.4166 0.4079 东北电网 0.4302 0,4502 0.4305 华东电网 0.3203 0.3239 0.3262 华中电网 0.3859 0.4394 0.3626 西北电网 0.3864 0,3704 0.3754 南方电网 0,3744 0.3674 0.365o 1
GB/T37420一2019 B.3区域电网及所覆盖的地区 区域电网及所覆盖的地区见表B.3,当电网覆盖区域发生变化时,宜按当年实际情况选择 表B.3区域电网及所覆盖的地区 电网名称 覆盖省市 华北电网 北京市,天律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东北电网 华东电网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 华中电网 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庆市 西北电网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方电网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海南省 12
GB/37420一2019 录 附 C 规范性附录 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计算方法 C.1计算报告的要求 c.1.1相关性 选择适应目标用户需求的温室气体源、数据和方法学 C.1.2完整性 包括所有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 c.1.3一致性 能够对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C.1.4准确性 宜减少偏差和不确定性 C.1.5透明性 发布充分适用的温室气体信息,使目标用户能够在合理的置信度内做出决策 当此条与政府相关政策相违背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温室气体排放信息设定保密级别时,应按 规定进行保密 对于组织来说,当一些资料涉及机密或知识产权时,该类信息和数据亦应受到保护不予 公开 C.2 组织边界 C.2.1 城市轨道交通宜以具有法人资格的运营企业为单位编制排放报告,对下属单位提出控制指标 时,应明确下属单位的组织边界 C.2.2组织边界宜为单条线路及其所属运营组织机构 运营边界 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一) c3.1.1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应予以量化 C.3.1.2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应包括 由企业生产电力、热力等的固定源 a b)由企业控制的燃油、燃气直接驱动车辆等的流动源 c.3.1.3当生产的热力用于非运营相关目的时,应作为选报信息报告 在排放强度计算中这部分排放 应予以剔除 13
GB/T37420一2019 C.3.2能源间接排放温室气体(范围二) C.3.2.1企业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应予以量化 C.3.2.2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 a 企业消耗的外部输人的电力热力等生产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这部分温室气体排放 并非发生在组织边界内部,但应予以量化 b) 用于广告、商业目的的电力热力等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应作为C.3.3范围三的报告内容,在 排放强度计算中这部分排放应予以剔除 c.3.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三 c.3.3.1除范围二之外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企业可自行决定是否对其予以量化 量化方法得以验 证且其主要输人资料容易获得的情况下,可选择性报告以下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水资源消耗所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a 废水处理所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b) 固体废弃物所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c d) 员工通勤及公务旅行的温室气体排放 C.3.3.2当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数据无法获得时,企业应报告消耗量,以备条件成熟后的重新计算与 核查 C.4量化内容 C.4.1计算企业排放时的合并方法 C.4.1.1范围一、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分类统计,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数据合并后计人企 业的总排放量 C.4.1.2汇总方法包括集中法和分散法 集中法是各处设施向企业报告活动/燃料使用数据,在企业 -级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散法是收集各处设施活动/燃料使用数据并直接计算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 量,然后将这些数据汇总到企业一级 C.4.1.3当企业活动仅限于同一地区时,可采用集中法处理;当企业活动在不同地区发生且活动数据 的排放因子有差异时,可采用分散法处理 c.4.2计算方法 C.4.2.1范围一单种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采用式(c.1)、式(c.2)计算 C.1 co =习R×fc.co×10 pn,=习R,×fcxGwP.,x10 C.2 式中 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 po 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e); co -第i种能源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立方米(m=)、兆焦(MJ) RR C 第,种能源的第种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见表C.1,表C.2,表c.3 第,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见表C.1: fc,.co GWP 第i种能源的第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见表C.4; 第】种能源; 14
GB/37420一2019 -第种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仅计算cO.,CH,N.O. C.4.2.2范围二外购电力和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采用式(C.3),式(C.4)计算 C.3 po=E,×fo 力e=E,×ff C.4 式中: 外购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ICO.); co 外购热力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Cco,e) p 'rco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综合电耗,单位为兆瓦时(Mwh); p E 统计期内单一线路外购热力消耗量,单位为吉焦(GJ); 全国各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及全国加权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见表D.1); aco 全国热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宜按D.2的规定取值 ffco C.4.2.3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采用式(C.5,式(C.6)计算 C.5 Pco,=习pco十" pog十/eo C.6 'oo, =习po,e十po十po 式中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co.) Pee 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e); rco 第i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cO.e) pco, 第i种能源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IcO.e); co),e, 外购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 力aco 外购热力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e) rco C.4.3排放因子 各种燃料品种的单位发热量和含碳量,各种燃料主要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以及移动源主要 C.4.3.1 燃烧设备的甲炕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因子宜通过实际测试获得,以便正确反映当地燃烧设备的技术水平 和排放特点 当地数据无法获得时,宜采用表C.1一表C.3推荐的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C.4.3.2 表C.1固定源与移动源燃料co排放因子 能源类别 单位热值含碳量 热值 推荐排放因子 碳氧化因子 含碳量 单位 数值 单位 数值 单位 无烟煤 kg(co/ke8 tC/T 20908 27.4 0.94 k/kg 1.9745 kgCO,/k k/kg" 烟煤 26.1 c/T 0.93 20908 1.8608 褐煤 28.0 tC/T 0.96 20908 2.0607 kgCO./kg k/kg 液化天然气(LNG 17.2 tC/T 0.99 51434 3.2113 kgCO./kg k/kg 液化石油气(LP(G) tC/T 50179 17.2 0.99 k/kg 3.1330 kgCO./kg 天然气 15.3 tC/T 0.99 38931 kJ/m" 2.1622 kgCO./m 汽油 18.9 tC/T 0.98 43070 k/kg 2.925l kgCO./kg 15
GB/T37420一2019 表c.1(续 能源类别 单位热值含碳量 热值 推荐排放因子 碳氧化因子 含碳量 单位 数值 单位 数值 单位 20.2 tC/T 0,98 42652 3.0959 kgCO./kg 柴油 k/kg 煤油 19.6 C/T 0.98 43070 kJ/kg 3.0334 kgCO,/lkg 注1: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太焦能源(tC/TJ 注2;热值单位;固体、液体能鄙为千焦每千克能源(k/kg),气体能源为千焦每立方米能源(k/m'. 注3:推荐排放因子数值D=A×B×C×10-"×44/12, 注4,推荐排放因子单位;因体,液体能源为千克二氧化碳每千克能源(kgco,/kg),气体能鄙为千克二氧化碳每 立方米能源(kgCO./m*) 表C.2固定源与移动源燃料CH排放因子 能鄙类别 IPCC2006年CH排放系数 热值 推荐排放因子 单位 单位 CH,排放系数 单位 数值 数值 无烟煤 1.0 kg(CH/T 20908 k/kg 2.09×10 kgCH/kg 1.0 kxCH/T 20908 2.09×10- kRCH/k 烟煤 k/kg 褐煤 1.0 kgCH/T 20908 kJ/kg 2.09×10 kgCH/kg kgCH/] 液化天然气(LNG 3.0 51434 k/kg l.54×10 kgCH/kg 液化石油气(LPG) kgCH/T 0 179 kgCH/kg" k" 1.0 /kg 5.02×10 1.0 kgCH/T 38931 3.89×10- kgCH/nm 天然气 k/m 汽油 3.0 kgCH/T 43070 k/kg 1.29×10- kg(CH/kg kgCH/T k/kg 42652 1.28×10- kgCH/kg 柴油 3.0 3.0 4307o 1.29xI0-" 煤油 kgCH/T k/kg kCH/kg 注1:采用IPCC2006年CH排放系数 注2单位为千克甲烧每太焦能源(kg(CH/T). 注3,热值单位固体,液体能源为千焦每千克能源(k/ke),气体能源为千焦每立方米能源(k/m'). 注4;推荐排放因子数值c=A×B×10-" 注5:推荐排放因子单位;固体、液体能源为千克甲炕每千克能源(kgCH/kg),气体能源为千克甲炕每立方米能 源(kgCH/kg) 16
GB/37420一2019 表c.3固定源与移动源燃料N.o排放因子 能源类别 )排放系数 热值 推荐排放因子 lPCC2006年N.O 单位 单位 单位 N.O排放系数 数值 数值 无烟煤 1.5 kgN.O/T 3.14×10- 20908 kJ/kg kgN.(O/kg 烟煤 1.5 kgN.O/T 20908 k/kg 3.14×10! kgN,O/kg 褐煤 1.5 kgN.O/T 20908 kJ/kg 3.14×10 kgN.O/kg 液化天然气(LNG 0.6 kgN,O/T 51434 kJ/kg 3.09×10 kgN(O/kg keN,o/T k刺" 液化石油气(IPG 0.l 50179 //kg 5,02×10 kgN./kg 38931 天然气 kgN,o/T kJ/m 0.1 3,89×X10-" kgN.O/m 0.6 4307o kJ/k 2.58×10- kgN.o/kg 汽油 eNoT kg 0.6 kgN,O/T 42652 kJ/kg 2.56×10- kgN,O/kg 柴油 煤油 0.6 kgN.O/T 43070 k/kg 2.58×10- kgN.(O/kg 注1,采用IPcc2006年N.O排放系数 注2:单位为千克氧化亚氮每太焦能源kgN.O/TJ) 注3热值单位;固体,液体能鄙为千焦每千克能源(kJ/kg),气体能源为千焦每立方米能源(kJ/m'. 注4,推荐排放因子数值c=A×B×10" 注5:推荐排放因子单位固体、液体能源为千克氧化亚氮每千克能源(keN;o/TJ),气体能源为千克氧化亚氮每 立方米能源(kgN.O/m C.4.3.3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GWP)数据按表C.4选取 表C.4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GWP) GwP(100年 气体名称 分子式 CO 二氧化碳 甲烧 CH 25 氧化亚氮 N.O 298 注:G,WP采用2007年IPCC第四次报告数据 C.4.3.4企业外购电力排放因子宜采用全国各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或全国加权平均二氧 化碳排放因子,可参考表D.1选取 C.4.4基准年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温室气体排放宜为试运营一年后的第二个年度为基准年,同时确定基准年排 放量及排放强度 C.5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报表 C.5.1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统计报表见表C.5 C.5.2采用自定义排放因子时,应予以注明 17
GB/T37420一2019 多 S 5 春 工 a 5 昏 育 米 S 墨 兰 豆 长 台 二 2 二 9 忙 18
GB/37420一2019 营 e 书 二 8 8 炉 营 习 N m 烘 贯 止p 19
GB/T37420一2019 附 录 9 资料性附录) 企业外购电力、热力排放因子 D.1企业外购电力排放因子 全国各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及全国加权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见表D.1 表D.1全国各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及 全国加权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每千瓦时 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区域电网 2010年 201年 2012年 华北区域电网 0.8843 0.8845 0.8967 0.7769 东北区域电网 0.8045 0.8189 0,7182 0,7129 0.7035 华东区域电网 华中区域电网 0.5676 0,5955 0,.525" 西北区域电网 0.6958 0.6860 0.6671 南方区域电网 0.5960 0.5748 0.527i 加权平均 0.6798 0.6794 0,6618 2013年以后的排放因子宜采用“气候变化信息网”公布的数据 D.2企业外购热力排放因子 外购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可按0.11tCO./G计算,待政府主管部门发布官方数据后宜采用官 方发布数据并保持更新 20
GB/37420一2019 参 考文献 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2]GB/T32151.1一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 [3 GB/T32151.2一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2部分;电网企业 2151.3一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3部分;键治炼企业 [4] GB/T32151.4一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4部分;铝冶炼企业 [57 32151.5一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 [[6 GB/T32151.6一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6部分民用航空企业 [[8]GB/T32151.7一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部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 [9 GB/T32151.8一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8部分:水泥生产企业 [[10]GB/T32151.9一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9部分;陶瓷生产企业 GB/T32151.10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0部分;化工生产企业 12]2010年区域及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https;//max.book118.com/html 2018/0303/155596664.shtm 011年和2012年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http 13 p://www.ccchina.org.cn/ar dhiver/ccchinacn/UpFile/Files/Default/20140923163205362312.pdf [14]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发改办气候[2011]1041号 [15]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http://www.ipccnggip.igcs.or.jp/public/2006gl/ Chinese/ [16]气候变化2007;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FourthAssess" mentReport:ClimateChange2007 [17]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2011年一2013年)电力联合会 [18]国家统计局能源司.能源统计年鉴(2011年一2013年)[M].北京;统计出版社. 20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评价方法GB/T37420-2019

一、标准主要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评价方法GB/T37420-2019》是由中国轨道交通学会和中国标准化协会共同制定的国家标准。该标准以城市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基于轨道交通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指标评价方法。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概述:介绍了该标准的背景、目的和适用范围。
  2. 术语和定义:对本标准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说明。
  3. 能源消耗指标评价方法: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指标的评价方法,包括能源消耗量计算方法、能耗率评价方法和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
  4. 排放指标评价方法: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排放指标的评价方法,包括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排放因子评价方法和污染物削减效果评价方法。
  5. 能源消耗和排放指标应用示例: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和排放指标的应用示例。
  6. 附录A:列举了常用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取值范围。
  7. 附录B: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和排放指标的计算实例。

二、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评价方法GB/T37420-2019》的制定,对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而言,该标准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1. 科学评价能源消耗和排放水平: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指标评价方法,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
  2. 促进能效提升和环保

和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与排放指标评价方法类似的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照明

电子封装用球形二氧化硅微粉球形度的检测方法颗粒动态光电投影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子封装用球形二氧化硅微粉球形度的检测方法颗粒动态光电投影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子封装用球形二氧化硅微粉球形度的检测方法颗粒动态光电投影法的编号:GB/T37406-2019。电子封装用球形二氧化硅微粉球形度的检测方法颗粒动态光电投影法共有6页,发布于2019-12-01
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复合袋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复合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复合袋的编号:GB/T18454-2019。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复合袋共有13页,发布于2019-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