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837-2008

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

Interfacerequirementsfordigitalsynchronizationnetwork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的编号:GB/T15837-2008。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共有32页,发布于2009-05-012009-05-01实施,代替GB/T15837-1995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1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40.20
  • 实施日期2009-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2页
  • 文件大小1.29M

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


国家标准 GB/15837一2008 代替GB/T15837一1995 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 Interfaeerequirementsfordigitalsynchronizationnetwork 2008-10-29发布 2009-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5837一200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数字同步网接口物理界面描述 + 数字同步网接口分类 数字同步网接口的物理/电气(光)特性要求 阻抗要求 波形要求 数字同步网接口对sSM信息的承载要求 8 SSM质量等级定义 2048kbit/s承载sSM信息的要求 8 STM-N承载SSM信息的要求 同步接口的网络限值 同步接口输出抖动的网络限值 9.2同步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 1G 10同步接口的抖动和漂移容限 16 10.1同步接口的抖动容限 16 10.2同步接口的漂移容限 21
GB/15837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主要参照ITU-TG.703《数字系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G..704《用于1554,2048,8448 和44736kbit/、系列的同步帧结构》、G.707《同步数字体系(SDH)的网络节点接口》G.823《以 2048kbit/s系列等级为基础的数字网内抖动和漂动的控制》,G,825《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数字 网内抖动和漂移的控制》,G.957《与同步数字体系有关的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等建议进行修订 本标准代替GB/T15837一1995《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 本标准对GB/T15837一1995的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在第1章“范围”中,将本标准规范的范围从“2048kbit/s和2048kHz四种接口类型”修改为 “数字同步网中各种同步接口” 将第2章“引用标准”修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并修改相应文字描述和增加本标准中需引用 的标准名称 将第3章“定义”修改为“术语和定义”,并根据本标准最新修订增删相应内容 增加第4章“缩略语”,删除原第4章“基准时钟源要求” 对原第5章“基准接口规范” "进行修改和重新编排,形成本标准下述四章内容;第5章"数字同 步网接口物理界面描述”,第6章“数字同步网接口分类”、第7章“数字同步网接口的物理/电 气(光)特性要求"和第9章“同步接口的网络限值” 其中第6章“数字同步网接口分类"内容 参照ITU建议G.823附录B;对于第7章“数字同步网接口的物理/电气(光)特性要求”,电接 口参照ITU-T建议G.703,光接口参照ITU-T建议G,957;第9章“同步接口的网络限值”内 容参照ITU建议G.823和G.825 参照ITU建议G.704和G.707,增加第8章“数字同步网接口对SsM信息的承载要求” 删除原第6章“同步网内各级间的兼容性准则”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昌军,徐一军、汪建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837一1995

GB/T15837一2008 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同步网中各种同步接口的物理/电气(光)特性要求,承载ssM信息要求以及网 络性能要求,其中网络性能要求包括同步接口输出的网络限值要求和同步接口输人的网络容限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同步网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94l一2008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ITU-TG.703:2001数字系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 ITU-TG.8032000基于SDH的传送网结构 IrU-TG.811;1997基准时钟的定时特性 ITU-TG.812;1998适用于同步网节点从钟的定时要求 IrU-TG.813;2003sDH设备从钟的定时要求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网络接口networkinterface 网络接口是指两个相关的系统、子系统或装置的公共物理界面或公共逻辑界面 在接口处必须保 证界而两侧的实体相互之间有完备的匹配和适配.以使得各系统、子系统或装置就功能实体而言的运行 是完备和相互兼容的 3.2 同步接口synehronizationinterfaee 同步接口是同步的接口,其输出信号频率能够正常溯源到PRc 同步接口的网络漂移限值采用最 大时间间隔误差(MTIE)和时间偏差(TDEV)参数来规定 3.3 时间间隔误差TimeIntervalError 在一段规定的时间内,测量到的数字信号的有效瞬时对其理想时间位置的累积偏离 最大时间间隔误差MMaximum IntervalEror Time 最大时间间隔误差是指在一个测量周期内,一个给定的窗口内的最大相位变化 如图1所示
GB/T15837一2008 MTE(S) TIE(S) 和者信 号对比的 时延变化 时间 观察时间/s 图1最大时间间隔误差(MIE) 3.5 时间偏差TimeDeviation TDEV(r) 2.r+十人十.r 习c小 习 6nP(N一3n十1 其中: 时延的抽样数据, 抽样数据的总数 相邻样值间的时间间隔; co 积分时间内的抽样数 积分时间,T=nro 3.6 漂移 wander 数字信号的各个有效瞬时相对其理想时间位置的长期变化(变化的频率小于10HHz) 3.7 抖动jitter 数字信号的各个有效瞬时相对其理想时间位置的短期变化(变化的频率大于10H2) 3. 8 滑动slip 由于数字设备输人/输出信号的频率和/或相位变化而导致在缓冲存储器产生数字信息的重读或漏 读 根据滑动控制机制.滑动分为受控滑动和非受控滑动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DNU 不可用 DoNotUse MRTIE MaximumRelativeTimeIntervalEror 最大相对时间间隔误差 MTE MaximumTimelIntervalError 最大时间间隔误差 质量等级 QualityLevel " 准同步数字体系 PlesiochronousDigitalHierarchy pRc 全国基准时钟 PrimaryReferanceClock 同步数字体系 Svnchronous DigitalHierarchy " Clock SDH设备时钟 SynchronouS dgeitalhierrcdhyEquipmemt 点9 SynchronizationStatusMessage 同步状态信息 ssU synchronizationSupplyUni 同步供给单元 N阶同步传送模块 STM-N SynchronousTramsportModule,levelN TDEV TimeDeviation 时间偏差
GB/15837一2008 TimeIntervalError TIE 时间间隔误差 质量等级未知 Unknown UNK 世界协调时 UTC CoordinatedUniversalTime 数字同步网接口物理界面描述 本标准中涉及到的数字同步网接口为同步接口,包括各级时钟设备的输人/输出端口(对于基准时 钟PRC,只存在输出端口)及与同步链路相关的设备(如传输设备等)的输人/输出端口 接口的物理位 置(即物理界面)与接口信号类型是相关的,具体来说,对于直接进出同步设备的信号类型例如 2Mbit/s或2MIHz信号),接口定义在同步网配线架(或专用配线架)上;对于非直接进出同步设备的 信号类型例如与传输设备相关的线路信号),接口定义在相关设备的数字配线架上或设备的输人输出 端口处(无数字配线架的情况) 数字同步网接口物理界面描述如图2所示 对于同步网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则涉及到同步网接口处相关设备(如时钟设备、传输设备等)的 输人和输出;对于同步网接口输出的抖动和漂移网络限值,则只涉及到同步网接口处相关设备的输出 对于同步网接口输人的抖动和漂移容限,则只涉及到同步网接口处相关设备的输人 为了保证定时传 输的连通性,在所有同步网接口处必须有完备的匹配和适配,即物理/电气特性的匹配和适配,以及网络 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节 点 数字同步网接口 图 2 数字同步网接口物理界面的描述图 根据网络抖动和漂移的控制原理,必须在同步设备或传输设备的输出端规定网络接口输出的最大 网络限值,在同步设备(PRC基准时钟设备除外)或传输设备的输人端规定网络接口输人的最小容限. 即对应于同步网节点从钟(ssU)、SDH设备时钟(sEC)和PDH设备的输人容限 数字同步网接口分类 图3给出了同步参考链模型,描述了在数字同步网中可能出现的物理接口类型 根据图3的描述 数字同步网接口共包括以下四种同步接口类型 a在PRC输出的同步接口; 在ssU输出的同步接口 b) c) 在SEC输出的同步接口; d 在PDH定时分配输出的同步接口 对于在PRC输出的同步接口,有2048kbit/和2048kH2两种接口 对于在SssU输出和在sEC输出的同步接口,有2048kbit/s,2048kHz和sTM-N三种接口 对于在PDH定时分配输出的同步接口,只有2048kbit/s一种接口
GB/T15837一2008 UTC PRC 同步接口: PRC输出 ssU输出 SEC SSU #1 SEC输出 PDH输出 PDH分配 sU NN SEC 注1;UTC用于规范同步网接口网络限值的参考 注2:同步参考链中SSU和SEC时钟数量的最大值在1ITU-T建议G,803中规定 注3;PRC功能在ITU-T建议G.811中规定 注4ssU功能在IrU-T建议G.812中规定 注5:SEC功能在ITU-T建议G,813中规定 图3同步参考链模型 数字同步网接口的物理/电气(光)特性要求 7.1阻抗要求 对于2048kbit/s,2048kHz和STM-1电接口,在测量电路和信号源的回波损耗优于20dB的测 量条件下,其回波损耗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2048kbit/s、2048kIHz和STM-1电接口阻抗要求 接口类型 回波损耗/dB 阻抗 频率 51kHz~l02kH2 >12 75Q(同轴方式/120Q 2048kbit/s >l8 102kHz~2048kHz 对称方式),非电抗性 >14 2048kHz3072kH2
GB/T15837一2008 表1(续 接口类型 回波损耗/dB 阻抗 频率 75n(同轴方式)/120n 2048kHn 2048kH" 对称方式),非电抗性 8MHz一240MHz STM1电接口 50,非电抗性 注,对于相同的接口类型2048kbit/或2048kHa,标称阻抗75Q与120n系统间不能简单互通,互通时需增 加阻抗适配器 7.2 波形要求 对于2048kbit/s接口,其波形应满足表2的要求 图4给出其相应的脉冲模板 表22048kbit/s接口的波形要求 不管极性如何,所有有效信号脉冲(传号)都应符合脉冲模板的限值要求 脉冲形状 V值对应于脉冲信号的标称峰值 连接线对 同轴线对 对称线对 测试负载阻抗 120! 75Q 脉冲(传号)的标称峰值电压 2.37V 3 脉冲(空号)的峰值电压 0V士0.237 0V士0.3V 标称脉冲宽度 244ns 脉冲宽度中点处正负脉冲幅度比 应优于0.951.05 0.95~1.05 标称脉冲半幅度处正负脉冲宽度比 应优于 269ns 24425 20%a y=10010% 109% 20 标称脉冲 50 244ns 219ns 2425 10% 10%6 0 业 I10% 10% 0"%6 488s (2441244 图42048kbit/s接口脉冲模板
GB/T15837一2008 b 对于2048kHHz接口,其波形应满足表3的要求 图5给出其相应的脉冲模板 表32048kHz接口的波形要求 信号波形必须符合脉冲模板的限值要求 脉冲形状 V相应于信号的最大峰值,V相应于信号的最小峰值 连接线对 同轴线对 对称线对 测试负载阻抗 75Q电阻性 120Q电阻性 信号最大峰值电压(峰基值 1.5V 1.9V 0.75V 1.0v 信号最小峰值电压(峰基值 面 卖 30 S 十 +n T为信号周期 阴影区为信号单调变化区 图52048kHz接口脉冲模板
GB/15837一2008 对于STM-1电接口,其波形应满足表4的要求 图6和图7给出其相应的脉冲模板 表4STM-1电接口的波形要求 脉冲形状 标称脉冲及确认模板应符合脉冲模板的限值要求 同轴线对 连接线对 测试负载阻抗 75Q 1V士0.1V 峰-峰值电压 在测量的稳定状态幅度的10%和 2ns 90%幅度的上升时间 负向变化;士0.1ns 参考于负向变化50%幅度点平均值 在脉冲单元间隔边界的正向变化:士0.5ns 的变化时间容限 在脉冲单元中间的正向变化:士0.35ns 1=6.43ms 0,60 0.55 0.50 0.书 标称 0.40 脉准 0.1ns 30.1ns 0.5ns 0,05 标称0 电平 一0.05 3.215ns 3.215ns 12s .2ns -0.40 一0.45 608 608 -0.5O -0,55 -0.60l 负向变化 正向变化 图6155520kbit/s接口脉冲模板(二进制1)
GB/T15837一2008 I=6.43ns 0.60 O. 0.50 0.45 608n 608ns 标称 0.40 脉冲 0.lns 0.35ns 0.1ns 0.35n 0.05 标称0 电平 一0.05 一0.40 608ns -0.45 OU 一0.50 --0.55 一0.60 负向变化 在脉冲中间的正向变化 图7155520kbit/s接口脉冲模板(二进制0 d 对于STM-1、STM-4、STM-16、sTM6等光接口,在发送端的眼图应满足国标 GB/T15941一2008中8.3.3.4的要求 数字同步网接口对SSM信息的承载要求 8 SS质量等级定义 SSM质量等级(QL)采用4个比特表示,其定义如表5所示 表5同步状态信息(ssM)的编码及描述 ssM编码 优选顺序 质量等级描述 对应的我国时钟等级 0010 QLPRC 第一(最高 1级基准时钟 0000 质量等级未知 第二 QLUNK可选 0100 第三 QLSSUT 2级节点时钟 1000 第四 QL_SSUL 3级节点时钟 第五 101m QLSEC SDH网元设备时钟 第六(最低 同步信号不可用 llll1 Ql_DNU 其他 预留 8.22048kbit/s承载SSM信息的要求 对于2048kbit/、同步网接口信号,未含帧定位信号的TS0时隙中的s.s.可以用于承载sSM 信息 在实际网络操作中,可以选取s;一s.中任意一位作为传递ssM信息的通道,在一个复赖结构 中,共有8个S.(n为4,5,6,7或8)比特,采用4比特表示SSM质量等级,且前4个奇数帧与后4个奇 数帧所携带的SSM信息相同,其中S为高比特位,Sm为低比特位 2048kbit/s复帧结构包括两个子复帧SMFI和SMFII)中用于承载SSM信息的比特分配如 表6所示 8
GB/15837一2008 表62048kbit/s信号第0时隙(Is0)用于承载SSM信息的s,编号 编号 比特1 比特2 比特3 比特4 比特5 比特6 比特7 比特8 C S A S S S.7 S C2 Sa S,, SMFI Sl2 S S2 C3 S S S. s S C4 S. S4 S Sn SM1 C S A S SA 10 C2 11 Sl2 Ssa Sw S.nt S SMF" 12 C3 S 13 S,a S S Sss C 14 l5 Sl Saa Sd0 Sn. 8. 3 STM-N承载sSSM信息的要求 对于STM-N同步网接口信号,应使用STM-N帧结构复用段S1字节的58比特表示SSM质量 等级,其定义如表5所示 STM-N帧结构复用段S1字节详细定义见国标GB/T1594l一2008中4.2. 同步接口的网络限值 同步接口输出抖动的网络限值 对应于图3所示的同步参考链,表7和表8分别给出了2048kbit/s和2048kHz以及STM-N同 步接口输出抖动的网络限值 这些网络限值与时钟设备输人端口提供的最小输人抖动容限是兼容的 并且,在所有运行条件下,这些网络限值都应得到满足 表72048khit/s和2048kHz同步接口的允许最大输出抖动 测量带宽,一3dB频率点/Hz 输出接口 峰-峰振幅/UIpp PRC 20~100k 0.05 SsU 20100k 0.05 20100k 0.5 SEC 49100k 0.2 20100k 1.5 PDH同步 18k100k 0.2 注,对于2048kbt/和2048kHz同步接口.Ulp为时钟频率的倒数
GB/T15837一2008 表8SM-N同步接口的允许最大输出抖动 输出接口 测量带宽,一3dB频率点/H 峰-峰振幅/Ulpp 500~1.3M 1.5 STM-le" 65k一1.3M 0.075 5001.3M 1.5 sTM1 65k~1.3M 0.15 SSu 1k5M 1.5 STM-4 sc" 250k5M 0.15 5k~20M 1.5 STM-16 1M20M 0.15 20k80M 1.5 STM-64 4M~80M 待定 注;对于STM1,lUI=6.43ns;对于sTM-16,1U=0.402ns: 对于STM-4,lU=1.61ns;对于STM-64,lUI=0.100ns 采用cM编码格式,符合IU-T建议G.703要求的电接口 同步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 PRC接口输出漂移限值 表9给出用MTIE表示的PRC接口输出的网络漂移限值 图8给出其模板 表9PRC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MITIE 观察间隔/s MTIE要求/ns 25十0.275 0.lr1000 >1000 2900.01 MTIE/ns 10000 1290 1000 300 100 25 10元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 观察时间/s 图8PRC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MITIE) 10
GB/15837一2008 表10给出用TDEV表示的PRC接口输出的网络漂移限值 图9给出其模板 表10PRC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TDEV 观察间隔r/s TDEV要求/ns 0.12000 433T.了+0.01 1l
GB/T15837一2008 MTE/ns 10000 5330 2000 1000 100 25 10l 100200 1000200o 10000 100000 0.l 观察时间t/s 图10sSU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rIE) 表12给出用TDEV表示的ssU接口输出的网络漂移限值 图11给出其模板 表12ssU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TDEW) EV 观察间隔/ /ns 0.1GB/T15837一2008 SEC接口输出漂移限值 表13给出用MTIE表示的SEC接口输出的网络漂移限值 图12给出其模板 注,该值是相对UTc的,即包括PRc的漂移 表13SEC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MIE) 观察间隔r/s MTIE要求/ns 0.12000 33?十0.01 MTE/ns 10000 5330 2000 1000 250 100 0.1 2.5 10 20 00 10002000 10000 100000 观察时间:/s 图12SEC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MITIE 表14给出用TDEV表示的SEC接口输出的网络漂移限值 图13给出其模板 表14SEC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DEW TDEV要求/ns 观察间隔r/s 12 0,1GB/T15837一2008 TDEV/ns 1000 467 100 70 12 10 0.1 000 10000 100000 1017.14 00 观察时间/s 图13sSEC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ITD) PDH同步接口输出漂移限值 d 表15给出用MTIE表示的PDH同步接口输出的网络漂移限值 图14给出其模板 表15PDH同步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rIE 观察间隔r/s MTIE要求/ns 0.12000 433了+0.01r 14
GB/T15837一2008 MIIE/s 10000 5330 2000 1000 732 00 0.1 20 00 0002000 100000 7.310 10000 观察时间:/s 图14PD同步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MTIE 表16给出用TDEV表示的PDH同步接口输出的网络漂移限值 图15给出其模板 表16PDH同步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TDE 观察间隔r/s TDEV要求/ns 0.1GB/T15837一2008 TDEv/ns 1000 467 100 0 34 10 0.1 10 48100 1000 0000 100000 观察间/s 图15D同步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TDE) 同步接口的抖动和漂移容限 1 10.1同步接口的抖动容限 ssU同步接口的抖动容限 a 表17给出了ssU同步接口输人的抖动容限(2048kbit/s和2048kH2),即对应于sSU时钟设备 输人端口提供的最小输人抖动容限 图16给出了它的模板 表17sSsU同步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2048kbit/s和2048klHn) 频率范围/Hz 峰-峰振幅要求/ns 750 2400 SSU 2400GB/T15837一2008 邮邮抖动幅度/ns 1000 750 100 10 0k18k 0 100 2.4k 100k lM 抖动频率/HHz 图16ssU同步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2048kbit/s和2048klH2) b)SEC同步接口的抖动容限 表18给出了SEC同步接口输人的抖动容限(2048kbit/s和2048kHz),即对应于SEC时钟设备 输人端口提供的最小输人抖动容限 图17给出了它的模板 表18sEcC同步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2048kbit/s和2048kIH2) 频率范围/Hz 峰-峰振幅要求/ns 1GB/T15837一2008 峰峰抖动幅度/ns 1000 250 100 10 10 19 49 1003 100 10k 1M 抖动颊率/Hz 图17SEC同步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2048kbit/s和2048kHz SIM-N同步接口的抖动容限 表19一表22分别给出了sTM-N同步接口输人的抖动容限,即对应于具有ssU和SEC功能的 sDH设备sTM-N输人端口提供的最小输人抖动容限 图18一图21分别给出了它们的模板 表19sTM-1和ST-1e同步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范围/Hz 峰-蜂振幅要求 8.9Uo.25 10<<19.3 19.3GB/T15837一2008 峰邮抖动幅度/U 100 38.9 10 .5 STM-1 0.15 0.1 0.075 STMHle 65k 1.3M 0.01 1019,3 100 500lk3.3k6.5k10k 100k 1M 10M 抖动频率/Hz 图18SIM-1和STM-1e同步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 表20sSM-4同步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范围/Hz 峰-峰振幅要求 9,65<<1k 1500'U1 1.5U1 1k<<25k STM4 3.8×10'1U 25k<<250k 250kGB/T15837一2008 表21SM-16同步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范围/Hz 峰-峰振幅要求 10<12.1 622UI(0.25s) 12.1<5k 7500'U1 sTM-16 1.5U1 5k一<100k 100k<<1M .5×10r'Un 1M一/20M 0.15U1 咚峰抖动幅度/ 1000 622 100 0.15 12.1 O 100 5k10k 100k 1M 0M20M100M 抖动频率/Hz 图20STM-16同步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 表22STM-64同步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范围/" 峰-峰振幅要求 Hz 10<12.1 2490UI(0.25s) 12.1GB/T15837一2008 郎峰抖动幅度n 10000 2490 1000 100 10 .15 12 0.l 10 100 10k20k 00k400k1M 4M10M80M100M 抖动频率/Ha 图21STM-64同步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 10.2同步接口的漂移容限 a)SSU同步接口的漂移容限 表23给出用MTIE表示的ssU同步接口的输人漂移容限,即对应于ssU时钟设备输人端口提供 的最小输人漂移容限 图22给出其模板 表23ssU同步接口的输入漂移容限(\rIE) 观察间隔r/s MTIE要求/ns 0.1GB/T15837一2008 MTTE/ns 10000 5000 2000 1000 750 100 0.01 7.51020 100 400 1000 10000 观粼时间/s 图22SsU同步接口的输入漂移容限(MrIE) 表24给出用TDEV表示的SSU同步接口的输人漂移容限,即对应于sSSU时钟设备输人端口提供 的最小输人漂移容限 图23给出其模板 表24sSsU同步接口的输入漂移容限(TDE) 观察间隔r/s TDEV要求/ns 0.1<<20 34 20GB/T15837一2008 TDEv/ns 1000 540 170 100 34 10 10000 10 心 0.01 D.1 100 000 观察间/ 图23SSU同步接口的输入漂移容限(IDEVy 为了检查图22中sSU同步接口的输人漂移容限--MTIE模板的一致性,表25给出SsU同步 接口的最大正弦输人漂移容限要求 图24给出其模板 表25sSsU同步接口的最大正弦输入漂移容限 频率范围" 峰-峰漂移振幅要求/ns Hz 5000 0.000012GB/T15837一2008 蜂峰漂动幅度/ns 10000 5000 2000 1000 750 8004 12 16m40m" 10o 10 1004320 40o 10m 100m 洲动频率/AHz 图24SsU同步接口的最大正弦输入漂移容限 b)SEC同步接口的漂移容限 表26给出用MTE表示的sEC同步接口的输人漂移容限,即对应于具有SEC功能的SDH设备 输人端口提供的最小输人漂移容限 图25给出其模板 表26SEC同步接口的输入漂移容限(MITIE 观察间隔/s MTIE要求/ns 250 2.5GB/T15837一2008 MTIE/ns 10000 500o 2000 1000 250 100 10 a.01 a.1 2.5 20 100 4001000 10000 观时间/s 图25SEC同步接口的输入漂移容限(MITIE 表27给出用TDEV表示的SEC同步接口的输人漂移容限 图26给出其模板 表27SEC同步接口的输入漂移容限(TDEV 观察间隔r/s TDEV要求/ns 0.1 12 7GB/T15837一2008 TDEv/m 1000 170 00 12 10 00 0.01 I 10 1000 10000 观察时间:/s 图26sSEC同步接口的输入漂移容限(ITD) 为了检查图25中SEC同步接口的输人漂移容限--MTIE模板的一致性,表28给出SEC同步接 口的最大正弦输人漂移容限要求 图27给出其模板 表28SEc同步接口的最大正弦输入漂移容限 峰-峰漂移振幅要求/ns 频率范围/Hz 0.00032

电气绝缘用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状无纬绑扎带第2部分:试验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气绝缘用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状无纬绑扎带第2部分: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气绝缘用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状无纬绑扎带第2部分: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2471.2-2008。电气绝缘用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状无纬绑扎带第2部分:试验方法共有12页,发布于2009-10-012009-10-01实施
仪器化纳米压入试验方法通则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仪器化纳米压入试验方法通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仪器化纳米压入试验方法通则的编号:GB/T22458-2008。仪器化纳米压入试验方法通则共有37页,发布于2009-05-012009-05-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