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709.21-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Standardizedmanipul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art21:Filiformneedlemanipulationbybasicapplyingtechniqu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的编号:GB/T21709.21-201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4-12-012013年第27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1.020
  • 实施日期2014-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315.28KB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国家标准 GB/T21709.21一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Standardizedmanipulationsofacupunetureandmoxibustion Part21:Filiformneedlemanipulationbybasicapplyingtechnique 2013-12-31发布 2014-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I21709.21一2013 前 言 GB/T217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分为以下22部分 -第1部分:艾灸; 第2部分;头针; 第了部分;耳针; 第4部分;三棱针; 第5部分;拔罐, 第6部分;穴位注射 第 7部分皮肤针 第8部分皮内针 第 s9部分;穴位贴敷; 10部分;穴位埋线 第 第 11部分电针 12部分;火针; 第 第 13部分;芒针; 第 4部分;针; 第 15部分;眼针; 第 16部分;鼻针; 第 17部分;口唇针 第18部分;腹针; 第19部分;腕踝针; 第 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第22部分;刮痧 本部分为GB/T21709的第21部分,应与GB/T21709的第20部分配合实施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5)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黑龙 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绸,东贵荣、王顺,刘清国,蔡玉颖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孙忠人、邹伟、白妍、张倩、张忆虹,胡丙成、卢金荣、张雅丽、尚艳杰、周振坤、 朦雨虹、董建萍,谈太鹏
GB/I21709.21一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范围 GB/T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毫针基本手法的术语和定义,施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部分适用于毫针基本手法技术操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2024针灸针 GB/T12346喻穴名称与定位 GB/T21709.20针炙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循经感传sensationnowingalongthepathwayofmeridiansandcolaterals 针刺或艾灸得气后,针感沿着经脉走行传导的现象 3.2 气至病所qiarriingthediseasesite 针感向病位方向传导,达到疾病所在的位置 3.3 eimforcin迟amdreduetnmampuations 针刺补泻 通过针刺,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或指具体的补泻操作方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等 3.4 九阳jiuyang 针刺手法抽象的量化概念,九阳有偏大偏多之意 3.5 六阴liuyim 针刺手法抽象的量化概念,六阴有偏小偏少之意 3.6 飞经走气法methodsofacceleratingqi-lowoverthemeridians 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用揣、爪、循、摄的方法激发经气,使经气循经而行的方法
GB/I21709.21一2013 施术方法 4.1 单式手法 4.1.1单式手法的分类 4.1.1.1揣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端,寻找喻穴区域内敏感之点 4.1.1.2爪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爪甲掐穴,以标定喻穴,宣散气血 4.1.1.3循法 屈曲第二指关节,垂直于经脉上,以指头沿针刺喻穴所属之经的路线上向心循按 4.1.1.4摄法 屈曲第二指关节,垂直于经脉上,以指甲沿针刺胸穴所属之经脉的路线向心切掐 4.1.1.5摇法 针刺人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按一定程序摇动,是使针感通过关节的一种方法 详见 “4.3.2.1”与“4.3.2.2” 4.1.1.6盘法 1火角.用耕,.食中三指甲想住针尾,将针向 针刺人喻穴内,按倒针体,与皮肤约呈10 一个方向 盘转的手法,360"为一次,应连续盘转3次一5次 4.1.1.7捻法 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持针柄或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桃侧持针柄,一左一有交替捻转,捻动范围在 90°180”之间 4.1.1.8搓法 将针刺人喻穴后,向一个方向连续360"地转针,如搓线之状,不可使肌肉缠针 搓针技术关键说明 见附录A 4.1.1.9进法 将喻穴分天、人,地三部或上下两部,在一部或一部以上的范围内向里进针 4.1.1.10退法 将喻穴分天、人、,地三部或上下两部,在一部或一部以上的范围内向外出针 4.1.1.11提法 将喻穴分天、人,地三部或上下两部,在其中的一部内行针,由内向外轻提少许
GB/I21709.21一2013 4.1.1.12插法 将喻穴分天、人,地三部或上下两部,在其中的一部内行针,由外向内重插少许 4.1.1.13刮法 刮法分向上刮和向下刮 用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的指甲刮针柄;或以食指、中指抵住针尾, 用拇指甲刮针柄 4.1.1.14弹法 用指甲弹击针柄的方法 以拇指、食指交互或拇指、中指交互,以拇指指肚扣住食指或中指指端,用 食指甲或中指甲弹击针柄 在进针时亦可用同法由针尾向针身弹击进针 4.1.1.15 飞法 刺手拇食两指相对,由针尾上方下到针根部后,轻捏针根,然后向上飞旋,使术者指感有如提针,但 要提而不出 由下而上的旋摩同时伴以由左而右(顺时针)的旋摩,要使术者的指感有如捻转,但要捻而 不转,使其力呈下紧上松之漏斗型 在施术过程中,两指一捏一放如飞鸟展翅之象故名日飞 4.1.1.16摩法 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末节桃侧相合,在针柄上轻摩,捏针要轻,摩针柄的力度要均勺,摩针时针体不能 转动 4.1.1.17动法 是用轻力向喻穴外提针 4.1.1.18推法 是用重力向喻穴内插针 4.1.1.19颤法 手持针柄颤动针体,颤动的速度较快,幅度要小,力度要均匀 4.1.1.20弩法 刺手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按压针身使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用以调整针尖方向 进针时将针 身弯曲也叫弩,如天突穴、球后穴的进针 4.1.1.21按法 用押手按压喻穴的上方或下方的经脉,与刺手的捻转、提插相配合,可控制针感的向下或向上传导 4.1.1.22扣法 出针后手持无菌干棉球按打针穴,防止针孔出血,不可揉动 4.1.1.23搜法 针已进到所预定之深度,并已用催气之法仍不得气,随即将针退到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再行进针, 搜寻经气 可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是搜寻针感之法,动作要慢
GB/I21709.21一2013 4.1.1.24拔法 喻穴在肌腱、血管附近时,要用手指向左右推拨,将肌腱、血管推开而令针易于人穴;或者用粗针针 尖划拨喻穴下之肌膜 4.1.2单式手法操作要领 单式手法操作要领见附录B 4.2基本补泻手法 4.2.1徐疾补泻 4.2.1.1补法 针刺得气后,用重力慢(徐人)插针 4.2.1.2泻法 针刺得气后,用轻力慢(徐出)提针 4.2.2提插补泻 4.2.2.1补法 针刺得气后,用重力插针 4.2.2.2泻法 针刺得气后,用轻力提针 4.2.3捻转补泻 4.2.3.1补法 针刺得气后,拇指向前顺时针)用力重捻 4.2.3.2泻法 针刺得气后,拇指向后(逆时针)用力轻捻 4.3复式手法 4.3.1基本复式手法 4.3.1.1烧山火法 4.3.1.1.1速刺进针,用搓法取气,或提插法,或捻法取气,取得胀疫针感,用押手在穴旁守气 刺手拇 指、食指紧持针柄,向下插针,插针时,速度要慢(徐人),力度要大,即九阳之量;或拇指用力向前捻针,或 用力向下刮针,或将上述捻法,插法结合为用 4.3.1.1.2在所刺人的喻穴深度范围内,可分天、人,地三层(先浅后深),或分上下二层,或不分层操作, 可多次反复进行(三进三退),均可取热 4.3.1.1.3 施术完毕,出针持消毒干棉球按闭针孔,以防出血
GB/I21709.21一2013 4.3.1.2透天凉法 4.3.1.2.1速刺进针,直刺喻穴深部,用搓法,或提插法、或捻法得气,取得麻的针感,不用押手 刺手拇 指、食指轻捏针柄,向上提针,提针时,速度要慢(徐出),力度要小,即六阴之量;或拇指轻轻向后捻针,或 轻而均匀地向上刮针 4.3.1.2.2 在所朝人的脸穴深度范围内,可分地.人.天三层(先深后浅),或分下上二层,或不分层操作 可多次反复(三退三进)进行,均可取凉 用飞法取凉效果更佳 4.3.1.2.3施术完毕,轻轻拔针 4.3.2飞经走气法(又名通经接气法 4.3.2.1青龙摆尾法 进针得气以后,在浅部行针.针感传至关节处受阻时应用 用刺手拇食两指持针柄,如扶船舵,不进 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因似龙尾摆动故名 可反复操作,并要同时配合使用循、摄之法 4.3.2.2白虎摇头法 进针得气后,在深部行针,针感传至关节处受阻时应用 用刺手拇食两指捏住针柄,进行摇针,先由 右下方摇向左上方,呈半圆形(进圆);再由左上方退至右下方,呈半方形(退方),手持针柄,要力到针尖, 是深而小摇之法 行此法时手似摇铃,退方时要一摇退一振,因似虎之摇头故名 可反复操作,并要同 时配合使用循、摄之法 注意事项 5.1在施行补泻手法之前,需采用单式手法使得气 不得气时,调气或气至病所、热补或凉泻均不能 实现 5.2烧山火法与透天凉法多在肌肉丰满处的喻穴上做 四肢末梢或肌肉浅薄处,则不宜采用此手法
GB/T21709.21一2013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搓针技术关键说明 A.1搓针每转应360 A.2应向同一方向连续搓 A.3把针体转动360"的搓针叫“实搓”;只用手指摩擦针柄,而针体不转的摩擦针柄的方法叫“虚搓” “虚搓”虽然针体不转,但这种摩擦针柄所形成的环形之力仍可沿针体下传到喻穴内 A.4实搓,虚搓可交替进行,能避免肌肉缠针,且容易出现“气满针自摇”的充足得气现象 A.5搓针时要达到提之不出,插之不人,捻之不转,气满自摇
GB/I21709.21一2013 B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单式手法操作要领 B.1二十四式单式手法 揣爪,循,摄 摇、盘、捻、搓 进、退、提、插 刮弹、飞、摩 动、推、,颤、弩, 按、抑,搜、拨 此歌诀顺口上韵,配对成组,既便于诵记,又便于在对比中理解与操作 B.2二十四式单式手法操作要领 B.2.1揣爪循摄 揣为寻穴,爪为定穴,循、摄二法合用,在经上以叩击形式出现,用以激发经气,“揣爪循摄”形成一个 连动微发经气并使经气朋经而行的手法 B.2.2摇盘捻搓 是左右环形操作的手法 其中搓法最重要,是许多复式手法的基础,是得气的保证 B.2.3进退提插 是垂直的上下操作的手法 按天、人,地三才法将穴分三部.在一部以上向下为进,向上为退;在一 部以内向上为提,向下为插 B.2.4刮弹飞摩 是在针柄上操作的手法 其中摩法是飞法与搓法的基础手法 B.2.5动推颤弩 是在针体上操作的手法 动为带轻力向外提针,推是用重力向内插针.,针是力的载体,进针时术者 必须力贯针中,才能下针即得气 B.2.6按抑搜拨 “按”是针刺得气后在经上调控经气时使用.即“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这是调 控针感、开闭经气的一种手法 “扣”是出针后按闭针孔、防止出血的方法 “搜法”“拨法”是用针尖操作 的方法

毫针基本手法GB/T21709.21-2013规范

毫针是一种微针刺疗法,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不同于一般的针灸治疗,毫针需要掌握特殊的基本手法才能进行操作。据此,国家标准GB/T21709.21-2013规定了毫针操作的基本手法和注意事项。

根据该标准,毫针的基本手法包括以下几点:

  • 确定针头方向:在进行毫针操作之前,必须要确定好针头的方向。一般来说,针头朝向穴位方向,同时还需注意针头倾斜角度。
  • 插入针头:插针时需要控制好针头的深度,不能过度插入或过浅。同时,还需注重针头的速度和角度,以免产生过多刺痛感。
  • 调整针位:在插入针头之后,需要进行微调。主要是根据病人的反应情况来进行调整。
  • 取出针头:在操作结束后,需要注意缓慢拔针。同时,还需观察病人的反应情况,并做好后续处理。

此外,毫针的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消毒及卫生:毫针操作前必须对针具进行严格的消毒,保证操作的卫生性。
  • 操作规范:毫针操作时必须遵循国家标准GB/T21709.21-2013规定的操作规范,确保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 禁忌症:了解毫针操作的禁忌症,并在治疗前进行详细询问病人的身体状况。

总之,在进行毫针操作时,一定要认真掌握基本手法和注意事项,并依据国家标准GB/T21709.21-2013进行操作。只有在正确的方法下,才能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的相关资料

和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类似的标准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的编号:GB/T21709.22-201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共有18页,发布于2014-12-012013年第27号公告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的编号:GB/T21709.16-201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共有11页,发布于2014-12-012013年第27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