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61-2009

纤维增强塑料术语

Termsforfibrereinforcedplastic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纤维增强塑料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纤维增强塑料术语的编号:GB/T3961-2009。纤维增强塑料术语共有44页,发布于2009-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2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3.120
  • 实施日期2009-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4页
  • 文件大小1.10M

纤维增强塑料术语


国家标准 GB/T3961一2009 代替GB/T3961一1993 纤维增强塑料术语 Iermsforihrereimforedplasties 2009-05-13发布 2009-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961一2009 纤维增强塑料术语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纤维增强塑料即聚合物基纤维复合材料用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制定标准、修订标准,编写书刊及有关技术文件等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374一2008增强材料术语及定义 术语和定义 GB/T18374一200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总论 3.1.1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lassfibrerenforeedplasties GFRP 以玻璃纤维为增强体,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 3.1.2 层间混杂纤维复合材料interplyhybridibrecoposites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种纤维层相互间隔复合而成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混杂结构形式又称 B型混杂 3 1. 3 层内混杂纤维复合材料intraplyhybridfibrecomposites 同一铺层内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混杂结构形式又称为八型混杂 3.1.4 层内-层间混杂纤维复合材料intra-interplyfribrehybridcomposites 同时存在层内和层间两种混杂形式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3.1.5 超混杂复合材料superhybridcomposites 复合材料或混杂复合材料和其他材料所构成的材料 3.1.6 单向复合材料umidireetionalcompsites 所有纤维沿同一方向排列的复合材料 3.1.7 短切纤维复合材料choppedfibrecompsites 以短切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
GB/T3961一2009 3.1.8 多层结构polylaminatestrueture 由两层或两层以上不同材料或材料相同而铺层方向不同的材料所组成的层状结构 3.1.9 芳纶增强塑料aramidibrereinforeedplasties AFRP 以芳纶为增强体,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 3.1.10 分散型连续混杂纤维复合材料intimatelymixedcomtinuousfibrehybridcompusites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连续纤维均匀地分布在基体相中所构成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3.1.11 复合材料eomposites 由粘结材料(基体)和纤维状、粒状或其他形状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复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 体材料 3.1.12 复合效应eomplexeffeetofcompusites 复合材料中组分材料协同作用产生的新效应,包括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 3.1.13 osites 功能复合材料funetonal comp0 以满足特定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能等其他性能为主的复合材料 3.1.14 混合定律ruleofmixture 表达复合材料性能与对应的组分材料性能之间同体积含量成线性关系的法则 3.1.15 混杂短切纤维复合材料hyhridchwppedrihrecmpusits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短切纤维随机分布在基体中所构成的复合材料 3 1.16 混杂多维织物复合材料hybridmultidimensionalfabriccomposites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编织而成的立体型织物增强的复合材料 3.1.17 混杂结构hybridstrueture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中不同种类纤维空间相对位置的排列方式 3.1.18 混杂界面hybridinterphase 在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中,同时受两种纤维影响的界面区 3.1.19 混杂界面数hybridimterfaenumber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中不同种类纤维铺层相接触面的数目 3.1.20 混杂体积比hybridvolumeratio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中不同种类纤维体积含量之比
GB/T3961一2009 3.1.21 混杂纤维分散度degreeofdispersion 复合材料中各种纤维相对分散的程度 3.1.22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hybridfibrecompusites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增强同一种基体的复合材料 3.1.23 混杂效应hybrideffeet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某一性能值偏离用混合定律计算值的现象 3.1.24 混杂效应系数cerieientofhybridefeet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某性能值相对于按混合定律计算值的变化率 3.1.25 混杂织物复合材料hyhridtahrfeemposites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编织而成的织物增强的复合材料 3.1.26 加筋板stiftenedpane 用筋条在规定方向上增强的板材 3.1.27 夹层结构sandwiehconstruetion 以面板(蒙皮)与轻质芯材组成的一种层状复合结构 按其芯材形式或材料的不同,通常有蜂窝,波 纹和泡沫夹层结构等 3.1.28 夹芯混杂纤维复合材料sandwiehhybridfibrecomposites 以一种纤维铺层或铺层组为面层,另一种纤维铺层或铺层组为芯层构成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这种 混杂结构形式又称为C型混杂 3 1.29 结构复合材料structuralcomposites 以承受外力何载为主的复合材料 3.1.30 界面interface 复合材料中各独立的物理相之间的结合面 3.1.31 界面相interphase 复合材料中基体和增强体之间所形成的过渡区域 3.1.32 continuousfibrecomp0sites 连续纤维复合材料 以连续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 3.1.33 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ites 含有纳米尺度和纳米效应组分的复合材料
GB/T3961一2009 3.1.34 棚纤维增强塑料boronribrereinforcedplasties BFRP 以棚纤维为增强体,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 3.1.35 热固性复合材料thermsettingcoposites 以热固性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 3.1.36 热塑性复合材料thermoplastiecomposites 以热塑性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 3.1.37 碳纤维增强塑料 carbonfibrereinforcedplasties CFRP 以碳或石墨纤维为增强体,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 3.1.38 先进复合材料advaneedcomposites 强度、模量等力学性能相当于或超过铝合金的复合材料 3.1.39 纤维增强塑料tibrereintfredplasties 以纤维为增强体,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 3.1.40 有机纤维增强塑料oramiethrereinforeplasties 以有机纤维为增强体,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 3.1.41 组分材料constituentmaterials 构成复合材料中独立物理相的材料 主要指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 3 增强材料 2 3.2.1 表面毡surfaeingmat 由纤维单丝(定长或连续的)粘结而制成的紧密薄片,被用作复合材料的表面层 [GB/T18374一2008,定义3.4] 3.2.2 玻璃纤维glassfibre -般指硅酸盐熔体制成的玻璃态纤维或丝状物 3.2.3 玻璃纤维布wovenglassfabrie 将两组相互垂直的或互成某特定角的玻璃纤维纱(单纱,合股纱或无捻粗纱)交叉织成的一种织物 3.2.4 单丝毡filamentmat 以粘结剂将连续玻璃纤维单丝结合在一起的平面结构材料 [GB/T18374一2008,定义3.10]
GB/T3961一2009 3.2.5 单向织物unidireetionalfabrie 种经纬向上纱线数量有明显差别的平面结构 [GB/T18374一2008,定义5.6们] 3.2.6 ftre 短切纤维echopped 连续纤维丝束经切断或拉断而成的短纤维增强材料 注:纤维长度一般在50mm以下 3.2.7 短切原丝 ehoppedstrands 未经任何形式结合的短切连续纤维原丝段 [GB/T183742008,定义3.14] 3.2.8 短切原丝毡ehoppedstrandmat 由粘结剂将随机分布的短切原丝粘结而成的一种毡 3.2.9 多轴向织物mwltiaxialwarp-rmittedtabries -种单层内纤维束平行排列层间通过纱线缝合而成的具有多层结构和多轴向的增强材料 3.2.10 E玻璃纤维E-glassfibre 无碱玻璃纤维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很少,具有良好电绝缘性的玻璃纤维 注:贼金属氧化物含量一般小于1% 3.2.11 芳纶aramidfibre 分子主链主要由芳香环和酰胺键构成的合成纤维 3.2.12 蜂窝芯honeycombcore 用浸溃树脂胶液的片材,如纸、玻璃布等或塑料、金属片做成的蜂窝状结构,作为夹层结构的芯材 3.2.13 缝编毡stitchedmat knittedmat 用线圈结构缝合而成的玻璃纤维毡片 [GB/T183742008,定义3.19] 3.2.14 复合毡combinationmat 若干形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以机械或化学方法粘结而成的平面结构材料 注;增强材料通常包括短切原丝,连续原丝,无捻粗纱布及其他 [GB/T18374一2008,定义3.21] 3.2.15 veil 覆面毡glass 连续的或短切的)玻璃纤维单丝稍加粘结而制成的平面结构材料 [GB/T18374一2008,定义3.22]
GB/T3961一2009 3.2.16 高硅氧玻璃纤维highsileaglassribre 由钠酬硅酸盐玻璃纤维经酸处理后烧结制得的,具有很高二氧化硅含量的耐高温玻璃纤维 注:二氧化硅含量应大于95% 3.2.17 浸润剂 size 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施加于单丝上的某些化学制剂的混合物 浸润剂有增强型、纺织型和纺织塑 料型三种类型 3.2.18 晶须whisker 短纤维状单晶无机增强材料 3.2.19 连续纤维 continuousfilament nmultiflaments 由多根单丝集合成的一类纺织材料 3.2.20 continuousstrandat 连续原丝毡 用粘结剂将未经切断的连续纤维原丝粘合在一起而制成的平面结构材料 [GB/T18374一2008,定义3.31] 3.2.21 面板facing 夹层结构的一部分 通常是薄的、强度较高的材料,主要承受侧向载荷和平面弯矩 也称“蒙皮” 3.2.22 棚纤维boronfibre 将碉沉积在载体纤维上制得的丝状物 3.2.23 S玻璃纤维sglasstibre 高强玻璃纤维highstrengthglassfbre 用硅-铝-镁系统的玻璃拉制的玻璃纤维 注:其新生态强度一般比无碱玻璃纤维高25%以上 [GB/T18374一2008,定义3.39 3.2.24 三维夹芯层连织物3Dfacesheet-inkedspacerfabric 整体编织而成,层与层之间纱线相连,呈中空结构的一种三向织物 3.2.25 三维织物threedimensionalweave 由经纱、纬纱和垂直于经、纬方向的纱编织而成的立体结构织物 3.2.26 湿法毡wet-laidmat 以短切玻璃纤维为原料,舔加某些化学助剂使之在水中分散成浆体,经抄取、脱水,施胶、干燥等过 程,制成的平面结构材料 [GB/T18374一2008,定义3.40]
GB/T3961一2009 3.2.27 石墨纤维graphitefibre 分子结构已石墨化、含碳量极高的碳纤维 注碳含量应大于99% 3.2.28 石英玻璃纤维quartzglassfibre -般指以石英棒或石英砂为原料熔融制成的,具有很高二氧化硅含量的纤维或丝状物 注:二氧化硅含量应大于98% 3.2.29 丝束ton yarn 由多根单丝组成的纤维束 3.2.30 碳化硅纤维siliconearbidefibre 由碳化硅细晶组成的连续纤维,可用气相沉积、纺丝烧结等方法制造 3.2.31 碳纤维earbonfibre 碳含量很高的纤维状材料 注碳含量应不低于93% 3.2.32 无捻粗纱rosing 平行原丝(合股无捻粗纱)或平行单丝直接无捻粗纱)不加捻而并合的集束体 [GB/T18374一2008,定义3.43] 3.2.33 无捻粗纱布wovenroving 由无捻粗纱织成的一种织物 [GB/T18374一2008,定义5.40 3.2.34 fibre 纤维 fiber -种长径比很大细丝状的物质单元 [GB/T183742008,定义2.35] 3.2.35 玄武岩纤维basaltfibre -般指以玄武岩熔体为主制成的纤维或丝状物 3.2.36 有机纤维organiefbre 由有机聚合物制成的纤维或利用天然聚合物经化学处理而制成的纤维 3.2.37 增强材料reinforcement reinforcingmaterial 加人基体中能使其力学性能显著提高的材料,也称增强体
GB/T3961一2009 3.2.38 毡 mat 由短切或不短切的连续纤维原丝定向或不定向地结合在一起的平面结构制品 [GB/T18374一2008,定义3.48 3.2.39 针刺毡neelledmat 在针刺机上将各组元勾连在一起而制成的毡,可带有或不带衬底材料 [GB/T18374一2008,定义3.49们 3.3基体材料 3.3.1 不饱和聚酯树脂msaturatedpolyesterresin 分子链上含有碳-碳不饱和双键的,能与不饱和单体或预聚体发生交联的一类聚酯树脂 3.3.2 触变剂thixotropicagent 加人树脂中,能使树脂胶液在静置时有较大的稠度,在外力作用下又变成低稠度流体的物质 3.3.3 触变现象thixotropy 加有触变剂的树脂胶液,在静态时不易流动,受到外力时就易流动,除去外力后,又变为不易流动的 现象 3 3.4 促进剂accelerator -种用量很少就能加快反应速度的物质 3.3.5 酚醛环氧树脂phenolicepoxyresin 环氧化合物与线型酚醛树脂在氢氧化钠催化下缩合而成的聚合物 3.3.6 酣醛树脂phenlie resin 由酚、酚的同系物及(或)衍生物与醛类或酮类缩聚而成的一类树脂 3.3.7 固化剂 curingagent 能使热固性树脂发生化学交联形成不溶不熔网络结构的一类物质 3.3.8 resinm 环氧树脂epoxy" 分子链上含有两个或多个能够交联的环氧基团的一类树脂 3.3.g 基体matrix 复合材料中起粘结作用的连续相 3.3.10 胶粘剂adhesive 粘合剂 通过粘合作用,能使材料结合成整体的物质
GB/T3961一2009 3.3.11 胶衣gelcoat 用于复合材料表面改善其性能的树脂层 3.3." 12 浇铸体resincastingbody 指未加增强材料的树脂基体固化物,又称浇注体 3.3.13 erosslinkin 交联剂 ingagent 促进或调节聚合物分子链间共价键或离子键形成的物质 3.3.14 聚酷亚胺树脂polyimideresinm 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的一类树脂,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聚酰亚胺两种 3.3.15 可溶性树脂含量dissolbleresinconmtent 预浸料或预混料中树脂可溶部分的含量 3.3.16 偶联剂eouplingagent 能在树脂基体与增强材料的界面间促进或建立更强结合的一种物质 3.3.17 潜伏性固化剂latentcuringagent 在常温下能使树脂保持较长的储存期,经加热至活性温度即能起固化作用的一类固化剂 3.3.18 暂酸酯树脂eyanateeasterresin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氢酸酯官能团的酚衍生物 3.3.19 nwetingmatrix 热固性基体therme 固化后在热或溶剂作用下,不熔不溶的树脂基体 3.3.20 热塑性基体thermoplastimatrix 硬化后可溶于溶剂或在热的作用下能转变成熔融状态的树脂基体 3.3.21 树脂resin -种具有不同的、较高相对分子量的固态、半固态或假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物质 通常 有一个软化或熔融的范围,当受力作用时有流动倾向 广义上惯指作为复合材料基体使用的聚合物 3.3.22 树脂糊resinpaste 在树脂中加人增稠剂、填料等组分的粘稠状混合物 3.3.23 双耐A型环氧树脂hisphelAtypeepwyresim 含有二酚基丙熔结构的缩水甘油酥类环氧树脂,又称E型环氧树脂
GB/T3961一2009 3.3.24 bismaleimide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eresin 由马来酸酥和芳香二胺等经缩合反应得到的一类树脂 3.3.25 填料filer 为改善性能或为降低成本而加人树脂中,有相对惰性的固体物质 3.3.26 脱模剂release agent 为使复合材料制品易与模具分离而涂于模具成型面或加人树脂基体中的物质 3.3.27 稀释剂det 为了降低树脂黏度,改善其工艺性能而加人的与树脂混溶性好的液体 3.3.28 乙烯基脂树脂vinylresin 分子链上含有不少于两个乙烯基的聚酯树脂 3.3.29 thickener 增稠剂 thickeningagent 能使树脂胶液的稠度在要求的时间内增加到满足成型工艺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改善其工艺 性能的物质 3.3.30 增韧剂tougheningagent 为了降低树脂固化后的脆性,提高其冲击强度和延伸率而加人树脂中的物质 3.3.31 增塑剂plastieizer 为改善塑性和提高柔性而加人塑料中的一种低挥发性物质 3.4工艺 3 4.1 半干法缠绕成型semi-drywinding 连续纤维纱(或纱带、布带)浸溃树脂胶液,预烘后随即缠绕到芯模上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 3.4.2 饱和渗透率saturatedpermeability 预先浸有树脂的纤维增强体的渗透率 3.4.3 包角wrapangle 封头上的缠绕中心角 3.4.4 扁椭球封头曲面oblateellipsoidheadcontour 扁椭球面形状的容器封头曲面 3.4.5 层压成型aminating 在加热、加压条件下用或不用粘结剂将两层或多层相同或不同材料结合为整体的方法 10
GB/T3961一2009 3.4.6 aminatemouldedlmethod 层压模压法 将浸过树脂的纤维织物或其他片状材料裁成所需形状,逐层铺放在模具中,压制成型复合材料制品 的方法 3.4.7 缠绕成型filamentwindinm windingprocess 在控制张力和预定线型的条件下,以浸有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或织物缠到芯模或模具上成型制品 的一种方法 又称纤维缠绕成型 3.4.8 缠绕规律prineipleofwinding 描述纤维束或带均匀排布在芯模表面以及芯模和导丝头之间的运动关系的规律 3.4.9 缠绕机windingmachine winder 用缠绕成型工艺制作复合材料制品的设备 3.4.10 缠绕角windingangle 缠绕在芯模上的纤维束或带的长度方向与芯模子午线或母线间的夹角 3.4.11 缠绕模压法winding-compressionmoulding" 指浸溃树脂的纤维束按设计线型在芯模上缠好后直接模压成型,或把缠好后的铺层切下,再切成预 定形状,放人模内压制成型的工艺方法 3.4.12 缠绕速比 windingrateratio 单位时间内,芯模转数与导丝头往返次数之比 3.4.13 缠绕速度windngrate 缠绕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丝头的纤维束或带的长度 3.4 14 缠绕线型windngpatternm 缠绕成型时纤维束或带按一定规律均匀排布在芯模表面而重复出现的图形 3.4.15 缠绕张力windingtensionm 缠绕过程中,施加给纤维束或带的张紧力 3.4.16 缠绕中心角windingcentralangle 缠制容器时,芯模上缠绕纤维从某一点绕到另一点时,芯模所转过的角度 筒体段上的缠绕中心角 叫进角,封头段上的缠绕中心角叫包角 3.4.17 eotinsthrewindng 长丝缠绕 指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纤维缠绕成型方法,其设备与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缠绕略有不 同,预浸料与芯模都需加热 1l
GB/T3961一2009 3.4.18 稠化thiekening 在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使树脂基体的稠度达到成型工艺要求的过程 分加速稠化和自然稠化 3.4.19 储存期shelrlife storagelite 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仍能满足规范要求而不失效的最长存放时间 3.4.20 袋压成型hagmdne 利用柔性袋传递流体压力,将铺放在刚性单面模具上的复合材料坯件固化成型的工艺方法 3.4.21 单向预浸料unidireetionalprepreg 用相互平行的连续纤维或单向织物制备的预浸料 3.4.22 导丝头gudehead 绕丝头 gude eye 纤维缠绕成型时,将纤维束引到芯模表面上的导纱装置,又称丝嘴 3. 4.23 等张力封头曲面isotensileheadcontour 在内压作用下,缠绕在容器封头上各点处的纤维均承受相等拉应力的封头曲面 3.4.24 低压成型lowpressuremoulaing 所施加的压力小于等于1.4MPa的模压或层压成型 3.4.25 电子束固化eleetronbeamcuring 通过电子束能量引发复合材料树脂体系产生交联反应的过程 3.4.26 短程缠绕geodesiclinewinding" 在芯模曲面上,纱带缠绕轨迹与短程线重合的缠绕 3.4.27 短纤维粒料choppedibrepelets 树脂与一定长度的纤维经造粒而成的粒状模塑料 3.4.28 短程线geesieline 曲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连线 3.4.29 二次胶接seeondarybondingcoposites) 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经固化好的复合材料件用胶粘剂将其粘结成一个整体制品的工艺方法 3.4.30 非饱和渗透率unsaturatepermeabilits 预先未浸有树脂的纤维增强体的渗透率 12
GB/T3961一2009 3.4.31 非线性缠绕non-linearwinding 导丝头沿芯模轴线方向的运动速度与芯模的旋转速度成非线性关系的螺旋缠绕 3.4.32 分层 delaminatio 层合材料的层间分离现象 3.4.33 分层固化curebythelayer 对制品分次成型和固化,最后一次进行完全固化的方法 3.4.34 辐射固化radiatioeuring 利用电磁波辐射引发复合材料树脂基体产生交联反应的过程 3.4.35 辅助材料ausiliarymaterint 在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为保证工艺正常进行所必须的、不构成制品本身的其他材料 3. .4.36 富树脂区resinricharea 复合材料制品中,局部树脂含量比制品设计的含量高出较多的区域,是一种缺陷 3.4.37 富树脂层resinriehlayer 纤维增强塑料制品中,能起耐蚀、防渗等作用的树脂含量较高的层 3.4.38 干法缠绕drywinding 用预浸纱带(或布带)缠绕到芯模上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 3.4.39 干法成型dryproeess 用预浸料或预混料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 3.4.40 隔离材料 releaSeaterial 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起分离作用的一类薄片状材料 注;分为透气隔离材料和不透气隔离材料 3.4.41 processdesign 工艺设计 指制造复合材料制品的工艺过程设计,包括选择工艺方法与设备、确定工艺参数、下料与铺层,辅助 材料选用、制订固化工艺程序、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等 3.4.42 共固化 c0curecOmp0sites 指不同的复合材料制品在一次固化过程中同时完成自身固化和相互胶接的固化工艺方法 43 3.4." 共胶接c-bondimgcomposites) 把已经固化成型和尚未固化的复合材料制品通过胶粘剂在同一固化周期中将它们固化并胶接成一 13
GB/T3961一2009 个整体制品的工艺方法 3.4.44 固化eure 通过热,光、辐照或化学添加剂等的作用使热固性树脂交联的过程 3. .45 固化残余应力curingrsidwu ualstreSS 复合材料制品固化成型后内部产生的未释放的应力 3.4.46 固化度euringdegree 表征热固性树脂交联反应的程度 3.4.47 固化工艺 cureprocess 通过对温度、时间、压力等因素的控制完成复合材料固化的过程 3.4.48 monitorins 固化工艺监控 cureproceSs ng 通过监测固化过程中树脂体系某些特征参量的变化控制成型工艺过程的方法 3.4.49 固化模型eurimgmdel 基于固化过程中的热化学参数,流动参数、空隙参数,残余应力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 3.4.50 固化收缩curingshrinkage 固化成型中或固化成型后制品尺寸缩小的现象 3.4.51 固化周期euringcyele 完成一次复合材料制品固化成型的全部过程所需的时间 3.4.52 过固化overeure 热固性树脂在热固化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等原因而引起固化产物性能变差的现象 3.4.53 后固化pasteure 指基本定型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品,为了提高某种性能和固化度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 3. .4.54 滑移slip 纤维缠绕过程中,缠绕到芯模上的纤维从落纱点位置滑向稳定位置或滑脱的一种现象 3.4.55 环向缠绕hoopwinding 浸溃过树脂胶液的纤维或带沿与芯模轴线接近90'角的方向连续缠绕到芯模上的方法 3.4.56 挥发物含量olatilecontemt 预浸料或预混料中可挥发物的含量 用试样中挥发物的质量与试样原始质量的百分比表示 3.4.57 挤出混料机 iXerextruder 由捏合叶片、剪切锥、混合螺杆等装置组成的连续供应混合料的设备 14
GB/T3961一2009 3.4.58 极孔polarhole 缠绕容器封头顶端沿平行圆留出的孔,又称端开孔 3.4.59 aelerativethekenng 加速稠化 将片状模塑料用加热的方法使增稠时间缩短,从而达到可以模压制品阶段的方法 3.4.60 加压时机pressureopportumity 指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最适宜的加压时间 适宜与否主要视其树脂含量和/或空隙含量能否满足 指标的要求 3.4.61 交联ersslinking 在热、辐射和(或)固化剂等作用下,树脂体系分子链间形成共价键,由线型结构转变为体型结构的 过程 3.4.62 胶接接头 bondedjoint 指两个被胶接物用胶粘剂胶接到一起的部位 3.4.63 接触角contactangle 液体在固体表面上达到平衡状态时,固、液、气三相接触点处液面的切线与固体表面之间的夹角 其大小表示液体对固体的润湿程度,夹角越小润湿性能越好 3.4.64 介电监控dleleetricmonitoring 通过监测树脂体系在固化过程中介电性能的变化,控制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过程的方法 3.4.65 浸胶ipregnation 纤维或其织物浸溃树脂胶液的操作过程 3.4.66 浸胶机impregnatingequipment 将纤维或其织物浸溃树脂胶液以制备预浸料的设备 由浸胶槽、烘干炉和牵引装置等组成 3.4.67 浸溃时间ipregnatingtimme 浸胶时,纤维或其织物从进人树脂胶液到引出树脂胶液所经过的时间 33 4 .68 卷管机wrappedppemaehine 将浸溃一定量树脂胶液的增强织物以一定压力(或张力)按规定厚度卷到芯模上成型管材的设备 .69 33 A. 空隙率voidcontent 复合材料中空隙体积所占总体积百分比 3.4.70 拉挤成型pultrusionm 在牵引设备的拉引下,将浸渎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或其制品,通过成型模加热使树脂固化,连续生 产复合材料型材的成型工艺 15
GB/T3961一2009 3.4.71 拉挤机 pultruder nmachine pultrusion 用于拉挤成型工艺连续生产复合材料型材的设备 主要由纱架、胶槽、预成型模、固化成型模、加热 冷却系统、控制系统、牵引机构与切断锯等装置组成 3.4.72 离心成型cenrfuealeastinge 用喂料机把纤维、树脂、石英砂等浇注到旋转的模具内,或把短切毡铺在空心模内再加人树脂,同时 旋转空心模并加热,快速固化的成型工艺 3.4.73 连续成型 tecthmique cOntinu0IS 在同一机组上,将浸胶、固化、成型等工序连续起来制造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 3.4.74 零周向应力封头曲面zerohoopwisestressheadcontour 等张力封头在极孔半径为零时的封头曲面 此曲面在内压作用下,其周向应力为零 3.4.75 fibreshow 露丝 复合材料制品表面未被树脂覆盖的纤维 3.4.76 模具mould die 成型中赋予复合材料制品形状所用部件的组合体 3.4.77 mouldingcompound 模塑料 能用于模塑方法成型的预混料或预浸料 3.4.78 模塑料流动性mouldingcompoundflowabilit 表征模塑料在压力及温度作用下充满模腔的性能 3.4.79 模压成型compressionmoulding 在封闭的模腔内,借助压力,一般尚需加热以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方达 3.4.80 模压时间mouldingtime 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中,从模具完全闭合的瞬间到解除压力的瞬间所经过的时间 有时也指 a 在热固性树脂固化或热塑性树脂塑化所需的时间 在注射成型中,熔融物料注人模具后到保压完了的时间 b 3.4.81 模压收缩率mouldingshrinkage 模塑制品与所用模具相应尺寸的差同模具相应尺寸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注模塑件与模具的尺寸是在常温下测量的 3.4.82 模压温度moudingtemperature 成型时使热塑性树脂塑化或使热固性树脂固化所规定的温度 16
GB/T3961一2009 3.4.83 mouldin 模压压力 ingpreSsure 使模塑料完全充满模腔或为使制品密实所必须的压力 3.4.84 mouldin 模压周期 ingsyde 完成一次模塑过程全部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3.4.85 内衬层liner 为满足使用要求的性能如耐腐蚀、耐烧蚀、防渗漏等),在制品内壁衬附具有相应性能的内表面层 3.4.86 捏合机kneader 借助剧烈的剪切作用充分混合物料的设备 3.4.87 凝胶gel 树脂固化过程中出现胶状的现象 3.4.88 凝胶点gelpoint 树脂在固化过程中形成胶状固体相的阶段,可由黏度-时间温度)曲线得到 3.4.89 凝胶时间geltime 在特定温度条件下,树脂胶液达到凝胶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3.4.90 喷射成型sprayup a)将预聚物、催化剂及短切纤维同时喷射到模具或芯模上成型制品的方法 b) 在泡沫材料制造工艺中,将能够快速反应的树脂例如环氧、聚氨酯类树脂连同催化体系喷到 模具表面上发泡和固化,制成泡沫制品的方法 3.4.91 片状模塑料sheemoldingcompound SMC -种由树脂、短切或未经短切的增强材料、填料、及各种添加剂,经充分混合制成厚度一般为1mm~ 25mm、上下两面覆盖承载薄膜的片状复合物,能在热压条件下模压成型 3 4.92 贫树脂区resin-starvedarea 复合材料制品中,局部树脂含量比制品设计的含量低较多的区域,是一种缺陷 也称贫胶区 3. .4.93 deforation 铺敷变形lay-p 纤维制品或预浸料在模具上铺放时所产生的变形 3.4.94 铺贴lay-up 用手工或机器逐层铺放铺层的操作过程 3.4.95 启用期timesuitablefomouldin 热固性模塑料按工艺要求放置一定时间后才使用的最适宜时间 17
GB/T3961一2009 3.4.96 欠固化 undercure 热固性树脂在固化过程中,由于固化时间不够温度偏低、固化剂不足等原因使其达不到必要的固 化度,引起制品性能不良的现象 3.4.97 热膨胀模成型thermal lexpansionmouldinm ngprocess 采用热膨胀系数较大的材料制作阳模或芯模,加热固化时,在刚性外模的配合下,热膨胀产生压力. 对制品进行加压的成型方法 3.4.98 热熔预浸溃工艺hot-meltpreimmpregnatingpreess 树脂基体加热熔融后浸溃增强材料的过程 3.4.99 ofthermoplasticcommp0sites 热塑性复合材料共缠绕工艺wwiadigpwes 将增强材料纤维束与热塑性树脂纤维束进行同步缠绕,制成预浸料或制品坯料的方法 3.4.100 热压罐autoclave 为固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品按要求进行加热、,加压的容器类固化设备 3.4.101 热应力 thermalstress 复合材料经受温度变化时,由于其非均质性或受热不均而发生相互制约,从而产生的内应力 3.4.102 渗透率permeability 表征纤维增强体在一定体积分数下,某一特定方向上对树脂流动的阻挡能力 3.4.103 湿法缠绕wetwinding 纤维或织物浸溃树脂胶液后直接缠绕到芯模上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 3.4.104 湿法成型wetproeess 纤维或其制品浸渎树脂胶液后直接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 3.4.105 室温固化room-teperaturecure 在室温下使热固性树脂体系完成交联反应的过程 3.4.106 适用期potlife workinglife 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已制备好的树脂胶液或预浸料能满足工艺要求的最长操作时间 33 .4.107 手糊成型hundey咿 在涂好脱模剂的模具上,手工铺放增强材料并涂刷树脂胶液,直到所需要厚度为止,然后进行固化 的一种成型方法 也称接触成型 3.4.108 resintransfer mlding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RTM 18
GB/T3961一2009 将纤维或其预成型体预先装人模具内,再注人液态的树脂体系,经固化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工艺 方法 3.4.109 树脂反应注塑成型reaetioninjeetionmolding RIM 将纤维或其制品预先放人模具中,将两种高反应活性的液态物料在较高压力下混合均匀,立即注 射,经快速固化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 3.4.110 树脂含量 resincOntent 复合材料或预浸料中树脂体积或质量所占总体积或总质量百分比 3.4.111 树脂膜渗透成型resinfiminfusionm RFI 将树脂膜放人模具内,在其上放置纤维预成形体,然后加温,在真空作用下使树脂膜熔化浸润纤维 经固化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工艺方法 3.4.112 树脂淤积resinpoeket 复合材料制品中局部区域存在树脂聚积的现象,是一种缺陷 3.4.113 撕松机lo0seningmachine 把预混合的纤维状模塑料分散成膨松状态的设备 3.4.114 透气材料breather -种辅助材料,用于复合材料固化成型时排出气体,保持真空袋内气体畅通的多孔松软材料 3.4.115 团状模塑料bulkmouldinm ingcompound BMc -种由树脂、短切的增强纤维、填料(或不加)及各种添加剂经充分混合而成的团状复合物,可以注 射成型或在热压条件下模压成型 3.4.116 脱模ejeetion demouldin ng 从模具上取下复合材料制品的过程 3.4.117 脱模温度ejeetiontemperature 脱模时复合材料制品不产生明显变形的最高温度 3.4.118 脱粘debondl 由于夹杂物、不正确的胶接工艺或层间应力产生的损伤,导致胶接面的分离 3.4.119 微波固化mierowaveceuring 通过微波作用产生热能而引发复合材料树脂体系产生交联反应的过程 19
GB/T3961一2009 3.4.120 吸胶材料bleeder 在复合材料制品固化过程中,为了吸贮多余树脂和排除气体在靠近预成型体铺放的疏松的纤维或 织物等多孔材料 3.4.121 纤维表面处理ribrefinishing 为提高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结合力而进行的改善纤维表面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措施 3.4.122 纤维含量fibrecontent 复合材料中纤维体积或质量所占总体积或总质量百分比 3.4.123 纤维浸润性fibrewettability 纤维增强材料被树脂胶液润湿的能力 3.4.124 线性缠绕 inearwinding 导丝头沿芯模轴线方向的运动速度与芯模的旋转速度成线性关系的螺旋缠绕 3.4.125 芯模mandre 缠绕成型复合材料时用的型芯 在其他成型方法中指模具或口模的中心部件 3.4.126 芯子core 夹层结构中夹在两面板(蒙皮)之间的轻质材料 3.4.127 阳模malemould 模腔为凸形的模具统称为阳模 3.4.128 block 阴模cavity femalemould 模腔为凹形的模具统称为阴模 3.4.129 溢料间隙lasheearanee 阴模与阳模之间能使过剩物料溢出的间隙 3.4.130 预成型preforming 把模塑料预先加工成便于加人模腔的一定形状的坯料,或将短切纤维用中间胶粘剂制成形状近似 于最终产品的毡状物的工艺过程 3.4.131 预混料premix 复合材料成型前预先制备的由树脂、增强材料,填料等组成的混合料 3.4.132 预浸料prepreg 用于制造复合材料的浸渎树脂基体的纤维或其织物经烘干或预聚的一种中间材料 20
GB/T3961一2009 3.4.133 允许偏离角alowableslipangle 纤维缠绕过程中,不发生滑移的非测地线与测地线间的夹角 3.4.134 真空袋 vacuumbag 在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提供的外罩,密封后可抽成真空的袋子 3.4.135 vacuumassistedresintransferoldim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ing VARTM 将纤维或其制品预先放人模具中,真空导人树脂胶液,经固化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 3.4.136 装料腔loadingcavity 复合材料制品压制工艺中所用模具装填模塑料的成型内腔或模腔 3.4.137 装料温度mouldloadin ngtemperature 向模具内装人模塑料时模具的最佳温度 3.4.138 紫外光固化utravioleteuring 通过紫外光引发复合材料树脂体系产生交联反应的过程 3.4.139 自动铺带技术automateltape-laying ATL 将一定宽度的单向预浸料按照预定程序逐层自动铺贴到模具上去的铺层技术 3.4.140 自动纤维铺放技术automatelribreplacement AFP 将预浸纤维束按照预定程序自动铺放到模具上去的铺贴技术 3.4.141 纵向缠绕longitudinalwindimg 浸过树脂胶液的纤维纱以与芯模两端极孔相切的方向连续缠绕到芯模上的方法 分为螺旋缠绕和 平面缠绕 3.5性能 3.5.1 比模量pecifeT modulus 在比例极限内,材料弹性模量(通用拉伸弹性模量)与其密度之比 3.5.2 eeificstre 比强度spe rength 材料在断裂点的强度(通用拉伸强度)与其密度之比 3.5.3 剥离强度peelstrength 在剥离试验中,试样单位宽度上所承受的剥离力 21
GB/T3961一2009 3.5.4 材料性能可设计性designabhilityofmaterialproperties 通过选择不同的增强材料,基体材料及其含量比和各种铺层形式等,可使复合材料具有不同性能的 -种特性 3.5.5 terial 材料主方向 prineipaldireetiom mat 沿着材料三个正交对称平面的交线方向 3.5.6 侧压强度elee ewisecompresive sleneth 沿平行于夹层结构材料蒙皮平面的方向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最大压缩载荷 3.5.7 层合板lamimate 由两层或多层同种或不同种材料压制而成的整体板材 3.5.8 层合板拉-剪绸合 tension-sheareouplingoflamimate 层合板中面单轴载荷引起中面剪应变的现象,或中面剪切载荷引起中面线应变的现象 3.5.9 层合板拉-弯捐合tenstin-henadngcuplingfamate 层合板中面面内载荷引起弯曲、扭转面外变形,或面外载荷弯曲、扭转引起中面面内变形、剪变形的 现象 3.5.10 层合板理论laminatedplatetheory 分析和设计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理论 其中经典层合板理论假定应变沿厚度方向成线性变化,并将 每一铺层或铺层组当作匀质材料 3.5.11 层合板面内刚度in-planestiffnessofaminate 层合板抵抗中面面内变形应变)的能力 3.5.12 层合板面内柔度in-planecomplianceoflaminate 层合板单位中面合力引起的中面应变 3.5.13 层合板耦合刚度couplingstirnessoflaminate 层合板抵抗中面面内与面外耦合变形的能力 3.5.14 层合板耦合柔度couplingcomplianeeoflaminate 层合板单位中面合力引起的中面面外变形(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或单位中面合力矩(弯曲力矩和 扭转力矩)引起的中面面内应变 3.5.15 twisti 层合板弯-扭稠合 tngeplngfamimte bending-t 层合板弯曲载荷引起扭转曲率,或扭转载荷引起弯曲变形的现象 3.5.16 层间剪切强度interlaminarshearstrength 在复合材料中,沿层间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切载荷 22
GB/T3961一2009 3.5.17 层间拉伸强度interlaminartensilestrength 垂直于复合材料层合板板面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载荷 3.5.18 层间应力 interlaminarstress 除层合板的三个面内应力分量外指与厚度方向有关的三个应力分量,即a r\Ty" 3.5.19 冲击后压缩强度eompressionstrengthaferimpaet 复合材料标准试验板经规定能量冲击后进行压缩试验所测得的破坏强度值 3.5.20 充填孔拉伸强度tensionstrengthoflaminatecontainingfullhole 用[45/0/一45/90]层合板带穿孔试样充填栓钉后测得的拉伸强度 3.5.21 6 oflaminatecontainingfulhole 充填孔压缩强度 compreSsiostreng 用[45/0/一45/90]层合板带穿孔试样充填栓钉后测得的压缩强度 3.5.22 单丝拔出试验filamentpullouttest 通过测量垂直置人树脂基体中的单丝拔出的载荷,表征纤维与基体之间粘结性能的一种方法 3.5.23 等代设计replacementdesignm 在设计时沿用传统设计方法,考虑复合材料的特点而稍加修改的一种设计方法 3.5.24 对称层合板symmetrieallaminate 几何形状与材料性能都对称于中面的层合板 3.5.25 发白blanehing 复合材料在受力过程中,主要由于纤维与基体界面局部损伤引起材料表面变白现象 3.5.26 发响sounding 复合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由于基体界面开裂或纤维断裂而产生的声响现象 3.5.27 transverseerack 横向裂纹 在层合板单向层中,由于垂直于纤维方向的拉伸应力超过允许值而引起基体或界面的破坏 3.5.28 横向强度transversestrength 垂直于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纤维方向的强度 3.5.29 横向弹性模量transversemodwlusofrelastieitsy 垂直于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纤维方向的弹性模量 3.5.30 macromechanies 宏观力学 在复合材料中,按层合板理论把每一铺层内纤维和基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力学分析的方法 23
GB/T3961一2009 3.5.31 环形试样ringspeeimenm 用浸溃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环向缠绕而制成规定尺寸的试样 又称诺尔环(NOLring). 3.5.32 交叉效应 crossingeffeet 正应力会引起剪应变、剪应力会引起线应变的现象,是各向异性材料特有的耦合效应中的一种 3.5.33 角铺设层合板angleplylaminate 各单层板的材料主方向与参考坐标轴成某对称角铺设的层合板,也叫斜交层合板 3.5.34 均衡层合板balaneedlaminate 铺层角为十/与一团的铺层数相等的层合板 3.5.35 开孔拉伸强度 tensionstrengthoflaminatecontainingopenhole 用[45/0/-45/90]层合板带穿孔试样测得的拉伸强度 3.5.36 开孔压缩强度compressionstrengthoflaminateeontainingopenhole 用[5/0/-5/90]层合板带穿孔试样测得的压缩强度 3.5.37 老化ageing 随时间推移而使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降低的现象 3.5.38 耐久性dwrability 指结构在规定期限内抵抗开裂、应力腐蚀、化学腐蚀,热降解、分层、磨损和外来物损伤等能力 3.5.39 耦合效应couplimgerfeet 材料在受到某种应力时,除了产生对应的变形外,还会产生其他变形的现象 复合材料由于各向异 性或非匀质等原因可能产生拉剪、拉弯等多种类型的稠合效应 3.5.40 排序法ranking 层合板按强度、刚度或其他特性分类排列铺层的一种优化设计方法 3.5.41 偏轴off-axis 与材料主轴不重合的坐标轴 3.5.42 平衡吸湿率moistureequilibriumcontent 在给定环境条件下,复合材料吸湿增重在一定时间内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时的水分增加质量百分数 3.5.43 平拉强度flatwisetensile estrength 沿垂直于夹层结构材料面板平面的方向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载荷 3.5.44 平面剪切强度planeshearstrength 当剪应力沿着复合材料边缘作用时测得的面内剪切强度 214
GB/T3961一2009 3.5.45 平压强度flatwisecompressivestrength 沿垂直于夹层结构材料面板平面的方向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缩载荷 3.5.46 铺层py 按设计和工艺要求勇裁的供铺贴制品使用的增强材料或预浸料片材,是复合材料制品结构设计和 制造成型的最基本单元 3.5.47 铺层比pyratio 层合板中不同角度铺层的层数之比 3.5.48 铺层递减ply ydrup 随载荷的变小在相应距离上逐步减小某些铺层的方法 3.5.49 铺层角plyangle 复合材料中纤维或织物的铺放方向与参考坐标轴的夹角 3.5.50 铺层设计plydesign 对复合材料的铺层材料、层数、顺序和角度进行合理布置,以满足特定结构性能要求的设计 3.5.51 铺层顺序plystaekingsqenee 铺贴时各种不同铺层的排列顺序 3.5.52 铺层应变plystrain 铺层内的应变分量 根据层合板理论该分量与层合板中的应变分量相同 3.5.53 铺层应力 plystress 铺层内的应力分量 该应力分量随层合板中的各铺层材料和角度的不同,逐层变化 3.5.54 铺层组plygroup 具有相同角度的连续铺层的单元 3.5.55 人工气候老化artinicialweatherins 材料暴露于人工模拟气候条件下所产生的老化 3.5.56 设计制造一体化designformanufactureofcompsites DFM 将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成型工艺设计同时完成的设计方法 3.5.57 失效包络线failureenvelope 在应力或应变空间的某一平面上,由失效准则描述的有界和封闭曲线 25
GB/T3961一2009 3.5.58 失效准则failurecriterionm 确定材料失效的判据方程 它是材料在复杂应力或应变状态作用下破坏的描述 3.5.59 湿膨胀系数nmoistureexpansioneel efritetentG ofcomp0sites 复合材料吸人水分增加1%质量所引起的尺寸相对改变量 3.5.60 湿热效应hygrothermaleffeet 由吸湿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制品尺寸或性能等改变的现象 3.5.61 使用温度servicetemperature 复合材料制品满足使用要求所能承受的温度范围 3.5.62 损伤容限damagetoleranee 指材料或结构在规定的使用期内,抵抗由缺陷、裂纹,或其他损伤而导致破坏的能力 3.5.63 损伤阻抗daageresistaneeincompsites 复合材料在与损伤事件相关的力能量或其他参数作用下所产生损伤尺寸、,类型、严重程度的表征 3.5.64 网络分析nettinganalysis 在进行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时,忽略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只涉及到连续纤维力学性能(刚度、张力、 延伸率)的薄膜理论 它是一种简易的设计分析方法 3.5.65 无损检测non-destruectivetest 在不损伤材料或制品的情况下,为检验其内部缺陷所进行的试验 3.5.66 吸湿率nmoisturecontent 在给定环境条件下,复合材料所含水分增加的质量百分数 又称吸湿量 3.5.67 细观力学 micrOmechanicS 在复合材料中,分别考虑纤维和基体的性能以及界面的情况,研究它们相互关系并进行力学分析的 方法 3.5.68 纤维临界长度erilieal lengthofragmentationm 复合材料承载中,应力由基体向纤维传递,纤维可达到最大允许应力时的最小长度 3.5.69 tolerance 修理容限repair 复合材料制品的缺陷或损伤是否需要与能否进行修理的定量界限 3.5.70 正交层合板orthogonalplylamimate 各单层板材料主方向成0"和90"交错铺设的层合板 26
GB/T3961一2009 3.5.71 正轴o-axis 与材料主轴相重合的坐标轴 3.5.72 逐层失效successieplyfailureoflaminate 随着载荷的增加,多向层合板中最先一层失效后发生的单层连续失效 3.5.73 子层合板sub-laminate 在层合板内一个可多次重复的多向铺层组合 3.5.74 lo 纵横剪切强度 ongitudinalransverseshearstrength 当剪应力沿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方向和垂直于纤维方向作用时,测得的面内剪切强度 3.5.75 纵横剪切弹性模量longitudinal-transverseshearmodulusofeastieity 当剪应力沿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方向和垂直于纤维方向作用时,测得的面内剪切弹性模量 3.5.76 纵向强度longitdinalstrength 沿单向复合材料纤维方向的强度 3.5.77 纵向弹性模量Iongitudinalmodulusofelastieity 沿单向复合材料纤维方向的弹性模量 3.5.78 最先一层失效firstplyftailureofaminate 在多向层合板中有一个铺层最早出现破坏 3.5.79 最终失效lastplyfailureoflaminate 在极限载荷作用下多向层合板发生的总体破坏 27
GB/T3961一2009 中 文 索 引 缠绕模压法 3.4.11 缠绕速比 3.4.12 半干法缠绕成型 3.4.1 缠绕速度 3.4.13 包角 3.4.3 缠绕线型 3.4.14 饱和渗透率 4.2 缠绕张力 3.4. 3. 15 3. 比模量 , 3.5. 缠绕中心角 4.16 17 比强度 3.4 长丝缠绕 3.4.4 3. 扁椭球封头曲面 超混杂复合材料 表面毡 3.5.20 充填孔拉伸强度 3. 玻璃纤维 2.2 充填孔压缩强度 3.5.21 玻璃纤维布 3.2.3 冲击后压缩强度 3.5.1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3.1. 稠化 3.4.18 剥离强度 储存期 3.4.19 不饱和聚酯树脂 触变剂 3.3.2 触变现象 3.3.3 促进剂 材料性能可设计性 3.5.4 材料主方向 3.5.5 侧压强度 袋压成型 3.5.6 3.4.20 层合板 3.5.7 单丝拔出试验 3 .5.22 层合板拉-剪耦合 单丝毡 .2. 3 层合板拉-弯耦合 3.5.g 单向复合材料 3.1. .6 层合板理论 0 单向预浸料 4.21 3. 5. 层合板面内刚度 3.5. 单向织物 3.2.5 层合板面内柔度 3 .5. 12 导丝头 4.22 层合板耦合刚度 5. 13 等代设计 23 5 3. 层合板耦合柔度 5. 14 等张力封头曲面 4.23 层合板弯-扭耦合 低压成型 4.24 5. 15 层间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电子束固化 .25 短程缠绕 层间剪切强度 6 4.26 5. 层间拉伸强度 短程线 4.28 短切纤维 层间应力 18 3.2 3 层内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短切纤维复合材料 3. 层内-层间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短切原丝 3. .2 3. 层压成型 短切原丝毡 2. O 3.4 层压模压法 4.6 短纤维粒料 27 3.5.24 对称层合板 缠绕成型 3.4.8 3.1.8 缠绕规律 多层结构 3.4.g 3.2 多轴向织物 缠绕机 3.4.10 缠绕角 28

岩心常规分析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岩心常规分析仪器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岩心常规分析仪器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23804-2009。岩心常规分析仪器通用技术条件共有18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氰化钠和氰化钾产品测定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氰化钠和氰化钾产品测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氰化钠和氰化钾产品测定方法的编号:GB/T23765-2009。氰化钠和氰化钾产品测定方法共有11页,发布于2010-01-012010-01-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