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6823-2008

船舶压载舱漆

Ballasttankspaintforship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舶压载舱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舶压载舱漆的编号:GB/T6823-2008。船舶压载舱漆共有14页,发布于2008-12-012008-12-01实施,代替GB/T6823-1986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5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7.040
  • 实施日期2008-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页
  • 文件大小808.64KB

船舶压载舱漆


国家标准 GB/T6823一2008 代替GB/T68231986 船舶压载舱漆 Ballasttankspaintforship 2008-06-04发布 2008-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6823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对应于《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简称PSPC [2006年12月8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事安全委员会MsC)根据修订的海上生命安全公约 (sOLAS)条款I-1/3-2通过],与其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68231986《船舶压载舱漆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6823一1986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船舶压载舱漆》; -增加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章节; 增加了产品的分类; 技术要求分为“涂料的要求”和“涂层的要求” 在“涂料的要求”中增加了“基料和固化剂组分 鉴定、密度、不挥发物、贮存稳定性”的要求;在“涂层的要求”中取消了“耐冲击性、耐盐雾性、耐 ,增加了“外观与颜色、名义干膜厚度、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冷凝试验”的要求; 热盐水性" -增加了对“取样"和“试验样板的制备"的详细规定 ,不挥发物、储存稳定性、外观与颜色、名义干膜厚度,模 增加了“基料和固化剂组分鉴定、密度、 拟压载舱条件试验、冷凝试验”等试验方法内容; 在附录A“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和附录!“冷凝试验”中增加了“起泡和锈蚀、针孔数量、附着 力、内聚力按重量损失计算的阴极保护需要电流、阴极剥离、划痕附近的腐蚀蔓延.U型条" 等检测试验内容 在“检验规则”中增加了检验分类,按检验方式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二种; -增加了“附录A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附录B冷凝试验”、“附录C人工海水配方” “附录D牺牲阳极 锌合金的组成成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中远佐敦 船舶涂料有限公司、海虹老人牌()有限公司、中涂化工(上海)有限公司、江苏海耀化工有限公司、上 海国际油漆有限公司、船级社、海洋化工研究院、上海开林造漆厂、宁波飞轮造漆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飞鲸漆业有限公司、江苏冶建防腐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淑珍、苏春海、王健、徐国强、王玉压,刘才方、王一任、吴海荣、钱叶苗、 杜伟娜、袁泉利、严杰、史优良 本标准于1986年首次发布
GB/T6823一2008 船舶压载舱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舶压载舱漆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不小于500t的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船长不小于150m的散货船双触侧 处所保护涂层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一2000,eqIs0780;1997) GB712船体用结构钢 GB/T1725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1725一2007,IsO3251:2003,IDT GB/T1765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 GB/T1766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3186一2006,ISO15528:2000,IT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T5210一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ISO4624:2002,IDT) GB/T6747船用车间底漆 GB/T6750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GB/T6750一2007,ISO2811-l:1997Paints mmethod.,IDT andvarnishes=determination 1odensitypartl:pyknometer GB/T6753.3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一1988,eqIso8501-1;1988) GB/T9271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GB/T9271一2008,ISO1514:2004,MOD GB/927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9278一2008,ISO3270:1984,Pai intsand varnishesandtheirrawmaterialsTemperaturesandhuniditiesforconditioningandtesting,IDT) GB/T9750涂料产品包装标志 GB/T13288涂装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评定比较样块法GB/T132881991. eqvIsO8503:1995 GB/T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法(GB/T134522008,IsO2808:2007,IDT GB/T13491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GB/T13893 色漆和清漆耐湿性的测定连续冷凝法(GB/T138932008,IsO6270-l:1998 IDT GB/T18570.3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第3部分;涂覆涂料前钢材 表面的灰尘评定(压敏粘带法)(GB/T18570.3一2005,IsO8502-3:1992,IDT G;B/T18570.9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第9部分:水溶性盐的现场
GB/T6823一2008 电导率测定法(GB/T18570.g2005,ISO8502-9l999,IDT) HG/T2458涂料产品检验、运输和贮存通则 分类 产品按基料和固化剂组分分为两种类型 a 环氧基涂层体系 b 非环氧基涂层体系 要求 4.1 -般要求 4.1.1产品涂层的目标使用寿命为15a. 4.1.2产品配套体系的组成由涂料供应商确定 4.1.3产品应能和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或等效的涂料配套,车间底漆与主涂层系统的相容性应由涂料 供应商确认 产品应能在通常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施工和干燥 4.1.5产品应适应无空气喷涂,施工性能良好,无流挂 涂料的要求 4. 2 涂料的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涂料的要求 检测项目 环氧基涂层体系 非环氧基涂层体系 基料和固化剂组分鉴定 环氧基体系 非环氧基体系 密度/g/ml) 商定 商定 不挥发物/% 自然环境条件,1a 通过 通过 储存稳定性 50士2)C条件,30d 通过 通过 3 4 涂层的要求 涂层的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涂层的要求 检测项目 非环氧基涂层体系 环氧基涂层体系 漆膜平整 漆膜平整 外观与颜色 多道涂层系统,每道涂层的颜色要 多道涂层系统,每道涂层的颜色要 有对比,面漆应为浅色 有对比,而漆应为浅色 名义干膜厚度 涂层在90/10规则下达到320pm" 商定 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 通过 通过 冷凝舱试验 通过 通过
GB/T6823一2008 试验方法 取样 除另有规定,船舶压载舱漆应按GB/T3186的规定抽样 样品分为两份,一份密封储存备查,另 份作检验用样品 5.2试验样板的制备 5.2.1试验样板基材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板材应采用GB712中的热轧普通碳素钢 5 .2.2样板基材的表面处理 5.2.2.1试验样板钢板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采用喷砂或抛丸进行钢板表面处理: a) 空 气相对湿度不超过85%; 钢板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3C以上 b 5.2.2.2试验样板钢板经表面处理后,在进行车间底漆涂装前按GB/T8923规定方法检测钢板表面 除锈等级应达到Sa2'%;按GB/T18570.3规定方法检测表面清洁度应达到灰尘分布量为1级、灰尘尺 寸不大于2级,目视检查无油污;按GB/T13288规定方法检测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30m754m. 5.2.2.3试验样板钢板经表面处理后,应按GB/T18570.9规定方法进行钢板表面水溶性盐检测,当 钢板表面水溶性盐含量不大于50mg/mNaCl时,方可进行车间底漆的涂装 5.2.3车间底漆的涂装 除另有规定或商定,应按GB/T1765的规定采用喷涂方式进行涂装 应选择由涂料供应商确认的 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或等效涂料,车间底漆的厚度和性能应符合GB/T6747规定的要求 5 .2.4车间底漆的老化 已涂装车间底漆的试验样板应放在露天环境中自然老化至少2个月 5.2.5二次表面处理 采用低压水清洗或其他温和的方法,对老化后的试验样板表面进行清洁处理,然后将其置于通风干 燥环境中干燥 不可采用扫掠式喷射或高压水清洗等其他去除底漆的方法 5.2.6压载舱漆的涂装 5.2.6.1除另有规定或商定,应在已经做过露天环境自然老化的试验样板上,采用喷涂方式进行压载 舱涂层涂装 涂层配套体系,涂装道数,涂装间隔等按相关产品技术要求或涂料供应商要求进行 5.2.6.2涂层体系中每道涂层干膜厚度都应进行测量,直到上道涂层厚度达到规定要求,方可进行下 -道涂装(不含车间底漆涂层厚度). 2.6.3试板背面应涂适当的保护涂料或受试涂料,试板的四周应以适当的方法封边,避免对试验结 5. 果产生影响 5.2.7涂层厚度的检测 5.2.7.1最后一道压载舱涂层完全干燥后,应使用非破坏性的测厚仪,按GB/T13452.2规定的方法 测定压载舱涂层的总干膜厚度,以在150cm×150em的平面上均匀地分布9个测量点的方式进行 5.2.7.2环氧基涂层体系的名义干膜厚度在90/10规则下应达到320m(不含车间底漆涂层厚度). 非环氧基涂层体系的名义干膜厚度应符合供应商产品技术要求 注,90/10规则意指所有测点的90%测量结果应不小于名义干膜厚度,余下10%测量结果应大于0.9倍的名义干 膜厚度 5.2.7.3用90V低压湿海绵针孔检测仪,检测压载舱涂层针孔数量应为零 5.2.8试验样板的状态调节 除另有规定,应按GB/T9278规定条件状态调节7d后,方可投人试验 基料和固化剂组分鉴定 采用红外法进行鉴定
GB/T6823一2008 4 5. 密度的测定 按GB/T6750规定方法进行 5.5不挥发物的测定 按GB/T1725规定的方法进行 5.6储存稳定性的测定 按照GB/T6753.3规定方法进行试验 原封、未开桶包装的涂料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贮存1a或在 50士2)C加述条件下贮存30d后,开封检查涂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a)用机械混和器搅拌,在5min之内很容易成均匀的状态; b)无硬块或胶质沉淀物 5.7外观与颜色 目视检查 5.8干膜厚度的测定 按照5.2.7规定方法进行检测 5.9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 按附录A《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和合格性判定 5.10冷凝舱试验 按附录B(冷凝舱试验》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和合格性判定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6.1.1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密度,不挥发物、外观与颜色 6.1.3型式检验包括本标准所列的全部要求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正常生产时,每四年应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a b) 当产品新投产时; 当材料、工艺有改变足以影响产品性能时; c d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后重新恢复生产时 6.2合格判定 在对产品进行检验时,如发现产品质量不符合本标准技术要求规定时,供需双方应按照GB/T3186 的规定重新取双倍量进行复验,如仍不符合本标准技术要求规定时,产品即为不合格品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标志 产品的标志应符合GB/T9750的要求 7.2包装 产品的包装应符合GB190GB/T191和GB/T13491的要求 运输 产品的运输应符合HG/T2458的要求,防止雨淋、日光暴晒 7 贮存 产品应符合HG,/T2458的要求,贮存在通风、干燥的仓库内,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并应隔绝火源 产品在原包装封闭的条件下,自生产完成之日起,贮存期为一年(或按照产品技术要求) 超过贮存期的 产品可按本标准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如检验合格,仍可使用
GB/T6823一2008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 A.1适用范围 附录A提供了本标准第4章、第5章所涉及的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试验条 件,试验程序、验收标准和试验报告等 附录A适用于不小于500t的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保护涂层 A.2试验条件 A.2.1试验期为180d A.2.2试验样板五块,每块样板尺寸为200mm×400mmX3mm A.2.3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装置 压载舱涂层试验波浪舱的技术要求和1=4试验样板放置情 况如图A.1所示 循环加热 50c12h 20c12h 试板 冷却 温度梯度 35C海水 加热 波浪运动 图A.1压载舱涂层试验波浪舱 A.2.4模拟真实压载舱的条件,一个试验循环为二个星期装载天然或人工海水,一个星期空载 海水 温度保持在(35士2)C A.2.5试验海水为符合GB/T3097中第一类经过滤的天然海水或人工海水,人工海水配方见附录c 规范性附录). A.2.6样板1=;模拟上甲板的状况,试板背部(50士2)C/12h加(20士2)C/冷却12h循环;试验样板 周期性的用天然或人工海水泼溅,模拟船舶纵摇和横摇运动,泼溅间隔为3s或更短;板上有划破涂层 至底材的、横贯宽度的划线 A.2.7样板2*;固定锌牺牲阳极以评估阴极保护效果,锌牺牲阳极尺寸为中20mm×25mm,锌牺牲 阳极材料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试验样板上距离阳极100mm处开有直径为8mm的至底材的圆形人
GB/T6823一2008 工漏涂孔;试验样板循环浸泡在天然或人工海水中 A.2.8样板3=;背面冷却,形成一个大约为20C温度梯度,以模拟一个压载舱的冷却舱壁;用天然或 人工海水泼溅,模拟船舶纵摇和横摇运动,泼溅间隔为3s或更短;板上有划破涂层至底材的、横贯宽度 的划线 A.2.9样板4”;用天然或人工海水循环泼溅,模拟船前后颠簸和摇摆的运动,泼溅间隔为3或更短; 板上有划破涂层至底材的、横贯宽度的划线 A.2.10在样板3”和4”各上一条U型条见图A.2),U型条距一条短边120mm,距长边各 80mm 25mm长 2mm厚 仪在试版与U型条 15mm 外侧焊按 40mm 图A.2U型条 A.2.11样板5”:模拟双层底加热的燃料舱和压载水舱之间的隔板,放在干燥且温度为(70士2)C条 件下暴露180d A.3试验程序 A.3.1试验样板制备 按5.1一5.2要求制备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的五块试验样板 A.3.2试验样板放置 将已制备完成的1*一4”试验样板按图1所示放人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装置- -压载舱涂层试验 波浪舱中规定位置并固定牢固;将5"样板另外放人干燥且温度为(70士2)C的恒温试验箱中 A.3.3试验 A.3.3.1开启压载舱涂层试验波浪舱和恒温试验箱,按试验条件要求设定各系统试验运行参数 试 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调整和记录各系统试验参数 A.3.3.2试验过程中,在每个试验循环周期结束时,应检查并记录所有试验样板表面的锈蚀、起泡、开 裂情况必要时拍照片记录 A.3.3.3试验结束时,应小心取出所有试验样板,用自来水冲洗去除盐迹,用滤纸或软布擦干,必要时 拍照片记录 A.3.4试验结果检测 A.3.4.1起泡和锈烛 按GB/T1766规定的试验方法对1#5"试验样板进行检测和评级 A.3.4.2针孔数量 采用90V低压湿海绵针孔检测仪对1=5*试验样板进行检测 A.3.4.3附着力和内聚力 按GB/T5210中9.4.2规定的方法对1=一5*各试验样板进行检测 A.3.4.4阴极保护需要电流 按重量损失计算阴极保护需要电流 A.3.4.5阴极剥离 A.3.4.5.1仔细检查2样板涂层并记录漆膜起泡情况,若样板反面也涂装了受试涂料,那么也应对 样板反面进行检查 按照GB/T1766规定的评级标准,记录下样板的起泡等级及起泡与人造孔之间的
GB/T6823一2008 距离 注意区分因人造孔所致的起泡及人造孔之外的起泡 A.3.4.5.2在人造孔处用锋利的小刀在基材与漆膜之间划两道痕(交叉于人造孔)以评估人造孔处漆 膜附着力的降低情况 用小刀尽可能地把人造孔周围的漆膜剥起 记录下漆膜与基材的附着力是否降 低,以及被剥离漆膜与人造孔之间的最大距离(mm). A.3.4.6划痕附近的腐蚀蔓延 仔细检查1=、3=、4=样板划痕处附近涂层锈蚀、起泡、脱落情况按照GB/T1766规定的评级标 准,记录下样板的锈蚀、起泡等级及与划痕处之间的距离(mm) 测量每块样板沿划痕两边的腐蚀蔓延 并确定腐蚀蔓延的最大值,三个最大值的平均值作为验收值 A.3.4.7U型条效应 仔细检查并记录焊接在3”、4"样板上的U型焊条的所有角落或焊缝处是否存在缺陷、开裂或剥离 等情况 验收标准 船舶压载舱漆涂层的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的试验结果应满足下表A.1要求 表A.1验收标准 项 目 环氧基体系 非环氧基体系 起泡 0级 0级 锈蚀 0级 0级 针孔数量 >3.5MPa >5.0MPa 附着力 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 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 开面积在60%或以上 开面积在60%或以上 >3.0MPa >5.0MPa 内聚力 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 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 以上 以上 阴极保护需要电流 5mA/m <5mA/m" 阴极保护;人工漏涂处的剥离 8mmm 5mm 二5mm 划痕附近的腐蚀蔓延 8mm 若在角上或焊缝处有缺陷、开裂或剥 若在角上或焊缝处有缺陷、开裂或剥 U型条 离都将判定系统不合格 离都将判定系统不合格 A.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生产商名称 试验日期 b c)涂料和底漆的产品名称/标识 d 批号 ee 钢板表面处理的数据,包括 表面处理方式; 水溶性盐含量;
GB/T6823一2008 灰尘和磨料嵌人物 涂层体系涂装的数据,包括下列数据: -车间底漆; 涂层道数; 涂装间隔; 试验前的干膜厚度; 稀释剂; 气温、湿度、钢板温度 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的试验结果,包括 样板起泡; 样板锈蚀; 针孔数量; 附着力; 内聚力; 按重量损失计算的阴极保护需要电流; 阴极保护,人工漏涂处的剥离 划痕附近的腐蚀蔓延; U型条 按验收标准判断的结果 h
GB/T6823一200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冷凝舱试验 B.1适用范围 附录B提供了本标准第4章、第5章所涉及的冷凝舱条件试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试验条件、,试 验程序、验收标准和试验报告等 附录B适用于不小于500t的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及船长150m及以上散货船的双舷侧 处所(非专用海水压载舱)的保护涂层 B.2试验条件 冷凝舱试验依据GB/T13893标准进行,试验条件如下 a)暴露时间为180d 1×150 b)两块试板,每块试板尺寸为150mm mm×3mm; 冷凝舱条件试验的试验装置技术要求和试验样板放置情况如图B.1所示 室温23c士2c 试板 室内湿度100% 水温40c士2C 图B.1冷凝舱试验 B.3试验程序 B.3.1按51,5,2要求制备冷凝舱试验的2块试验样板 B.3.2将已制备完成的样板按图B.1所示放人冷凝舱中规定位置 B.3.3开启冷凝试验舱,按试验条件要求设定各系统试验运行参数 试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并记录 各系统试验参数的运行情况 B.3.4试验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并记录所有试验样板表面的锈蚀、起泡、开裂等情况,必要时应拍照片 记录 B.3.5试验结束时,应小心取出所有试验样板,用滤纸或软布轻轻擦干,然后按下列规定试验方法进 行试验结果检测 B.3.5.1起泡和锈蚀的检测 按GB/T176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和评级
GB/T6823一2008 B.3.5.2针孔数量的检测 采用90V低压湿海绵针孔检测仪板进行检测 B.3.5.3附着力和内聚力的检测 按GB/T52102006中9.4.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B.4验收标准 船舶压载舱漆涂层的冷凝舱试验的结果应满足表B.1要求 表B.1验收标准 环氧基系统 非环氧基系统 项 目 0级 0级 起泡 锈蚀 0级 0级 针孔数量 >3.5MPa >5.0MPa 附着力 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 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 积在60%或以上 积在60%或以上 >3.0MPa >5.0MPa 内聚力 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 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 B.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生产商名称 试验日期 b) e)涂料和底漆的产品名称/标识 批号 d 钢板表面处理的数据,包括: 表面处理方式; 水溶性盐含量 灰尘和磨料嵌人物 f 涂层体系涂装的数据,包括下列数据: 车间底漆; 涂层道数; 涂装间隔; 试验前的干膜厚度; 稀释剂; 气温、湿度、钢板温度 压载条件试验的试验结果,包括 -样板起泡; 样板锈蚀; 针孔数量; 附着力; 内聚力 h按验收标准判断的结果 10
GB/T6823一2008 c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人工海水配方 用下列分析纯级试剂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总量为1L 24.53g氯化钠(NaCI); 11.11g六水合氯化镁(MgCl6H.,O); .09g无水硫酸钠(Na,SO); 1.16g无水氯化钙(CaCl,); 0.70【氯化钾(KCI): 0.20g碳酸氢钠(NaHcO); .10g溴化钾(KBr) 0.
GB/T6823一2008 附 D 录 规范性附录 牺牲阳极 -锌合金的组成成分 合金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铅 0.006 铁 0.005 钙 0.025~0.070 铜 0.005 错 0.100.50 其他 <0.10 锌(纯度99.99%) 余下部分

船用防锈漆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用防锈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用防锈漆的编号:GB/T6748-2008。船用防锈漆共有6页,发布于2008-12-012008-12-01实施,代替GB/T6748-1986
船用水线漆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用水线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用水线漆的编号:GB/T9260-2008。船用水线漆共有7页,发布于2008-12-012008-12-01实施,代替GB/T9260-1988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各色汽车用面漆

溶剂型外墙涂料

可调色乳胶基础漆

甲板漆

船用车间底漆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