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738.3-2012

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

Blacktea-Part3:Souchongblacktea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的编号:GB/T13738.3-2012。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共有7页,发布于2013-07-012012年第42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X5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7.140.10
  • 实施日期2013-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7页
  • 文件大小273.86KB

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


国家标准 GB/T13738.3一2012 红茶 第3部分:小种红茶 Blacktea一 Part3:Souehongblacktee: 2012-12-31发布 2013-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3738.3一2012 红茶 第3部分:小种红茶 范围 GB/T13738的本部分规定了小种红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黑松烟),揉捻,发酵、干燥(黑松烟)和精制加工 工艺制成的小种红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2763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02 取样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8303 茶 水分测定 茶 GB/T8304 茶 GB/T8305 水浸出物测定 GB/T8306茶总灰分测定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831l GB/T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26130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 GH/T1071茶叶贮存通则 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 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3号令 产品与实物标准样 3.1产品 小种红茶根据产地,加工和品质的不同,分为正山小种和烟小种两种产品 正山小种是指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域内的茶树鲜叶,用当地传统工艺 制作,独具似桂圆干香味及松烟香的红茶产品 根据产品质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4个级别 烟小种是指产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域外的茶树鲜叶,以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制作,最后经松烟熏制
GB/T13738.3一2012 而成,具松烟香味的红茶产品 根据产品质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5个级别. 3.2实物标准样 每种产品的每一等级均设实物标准样,每三年更换一次 要求 基本要求 具有正常商品的色、香,味,不得含有非茶类物质和任何添加剂,无异味,无异臭,无劣变 4.2感官品质 4.2.1正山小种产品各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正山小种产品各等级的感官品质要求 项 目 级别 外形 内质 条索 色泽 汤色 整碎 净度 香气 滋味 叶底 纯正高长、 醇厚回甘 橙红尚嫩较软有皱 乌黑 壮实紧结 匀齐 特级 净 似桂圆干香或 显高山韵 油润 明亮 古铜色匀齐 松烟香明显 似桂圆汤味明显 厚尚醇回甘 纯正、有似 橙红 有皱褶,古铜色 级 尚壮实 较匀齐稍有茎梗乌尚润 尚显高山韵 桂圆干香 尚亮 稍暗,尚匀亮 似桂圆汤味尚明 尚厚,略有似 橙红 二级 稍粗实 尚匀整有茎梗欠乌润 松烟香稍淡 稍粗硬铜色稍暗 桂圆汤味 欠亮 平正、略有 略粗、似桂圆汤 乌、显 三级 暗红 欠匀 粗松 带粗梗 稍花杂 花杂 松烟香 味欠明,平和 4.2.2烟小种产品各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烟小种产品各等级的感官品质要求 项 级别 外形 内质 条索 整碎 净度 色泽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净 特级 紧细 匀整 乌黑润 松姻香浓长 醇和尚爽 红明亮 嫩匀红尚亮 紧结 较匀整净稍含嫩茎乌黑稍润 松烟香浓 醉和 红尚亮 尚嫩匀尚红亮 级 二级 红欠亮 尚紧结尚匀整稍有茎概 乌黑欠润松烟香尚浓 尚醉和 摊张、红欠亮 三级 稍粗松 尚匀 平和 有茎梗 黑褐稍花松烟香稍谈 红稍暗 摊张稍粗、红暗 松烟香淡 黑褐花杂 四级 粗松弯曲 欠匀 多茎梗 粗淡 嗜红 粗老、暗红 稍带粗青气
GB/T13738.3一2012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特级~ 级 二级 一四级 <7.0 水分(质量分数)/% 总灰分(质量分数/% <7.0 粉末质量分数/% S1.0 S1.2 正山小种 >34 >32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 烟小种 >32 >30 4.4 卫生指标 4. .4.1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的规定 4.4.2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和GB26130的规定 4.5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试验方法 5.1感官品质 按GB/T23776的规定执行 5.2理化指标 5.2.1试样的制备按GB/T8303的规定执行 5.2.2水分检验按GB/T8304的规定执行 5.2.3总灰分检验按GB/T8306的规定执行 粉末检验按GB/T8311的规定执行 5 .2. 5 水浸出物检验按GB/T8305的规定执行 5.3卫生指标 5.3.1污染物限量检验按GB2762的规定执行 5.3.2农药残留限量检验按GB2763和GB26130的规定执行 5.4净含量 按JF1070的规定执行
GB/T13738.3一2012 检验规则 6.1取样 取样以“批”为单位,同一批投料生产、同一班次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 同批产品的品质和规格一致 6.1.2取样按GB/T8302的规定执行 检验 6.2.1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水 分和净含量负偏差 6.2.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第4章要求中的全部项目,检验周期每年一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 型式检验 如原料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a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出人时; b 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c 6 判定规则 按第4章要求的项目,任一项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 6.4复验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GB/T8302的规定加倍取样进行不合格 项目的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志、标签 产品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产品标签应符合GB7718和《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 决定》的规定 7.2包装 产品包装应符合GH/T1070的规定 7.3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 运输时应有防雨,防潮、防暴晒措施 严禁与有毒、,有害、 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GB/T13738.3一2012 7.4贮存 产品贮存应符合GH/T1071的规定 应在包装状态下贮存于清洁、干燥,无异气味的专用仓库 中,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

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GB/T13738.3-2012详细解读

小种红茶是一种产自苏格兰的黑茶,起源于19世纪初期。它由较粗的印度普洱树叶制成,因其产地在苏格兰小镇小种(Assam)而得名。小种红茶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红茶之一,具有浓郁的麦芽香味和深红色汤色。

GB/T13738.3-2012《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是针对小种红茶制作工艺、品质特点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原料选择

小种红茶的制作原料主要是茶树的嫩芽,采摘时间应在春季和夏季。茶叶的挑选应注意:一是要挑选较粗的印度普洱茶树嫩芽,二是要保证采摘后尽快进行制作。

制作工艺

小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萎凋:将采摘好的茶叶在通风透气的环境下,使其含水量降低到20%左右。
  • 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机器中进行揉捻,使其形成条索状。揉捻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非常重要,影响着茶叶的品质。
  • 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容器中进行发酵,这是小种红茶制作的最关键一步。发酵时间应根据茶叶的品质和气候等因素进行调整。
  • 烘干:将发酵好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品质特点

小种红茶的品质特点包括外观、香气、汤色和滋味等方面。外观应呈深褐色,条索紧绷;香气浓郁,有麦芽香味;汤色为深红色,清澈透明;滋味浓厚,带有一定的苦涩感,但不影响其口感。

食用方法

小种红茶的食用方法与其他红茶类似,可以直接冲泡或加入牛奶等饮料中。由于其麦芽香味十分浓郁,通常不需要加入其他调味品。

结论

GB/T13738.3-2012的发布,为小种红茶制作和品质监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只有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的要求来生产和品尝这一传统美食,才能够真正地体验到其浓郁的麦芽香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和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类似的标准

内燃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内燃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内燃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151-2012。内燃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共有12页,发布于2013-07-012012年第41号公告
大口径液氮容器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大口径液氮容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大口径液氮容器的编号:GB/T14174-2012。大口径液氮容器共有12页,发布于2013-07-012012年第42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