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8305-2019

头部防护救援头盔

Headprotection—Rescuehelme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头部防护救援头盔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头部防护救援头盔的编号:GB/T38305-2019。头部防护救援头盔共有23页,发布于2020-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7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340.20
  • 实施日期2020-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3页
  • 文件大小1.67M

头部防护救援头盔


国家标准 GB/T38305一2019 头部防护救援头盔 Headprtection一 -Rescuehelmets 2019-12-1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8305一2019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测试方法 检验规则 标识 15 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头模及参考平面 19 附录B规范性附录)样品及预处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20
GB/38305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应急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l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北京慧缘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耐特科技有限公司梅思安()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芬、许超、任鹏飞、陈倬为、周宏、项树乔、蒋旭日、姚海锋
GB/38305一2019 头部防护救援头盔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救援头盔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制造商提供的信息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如冒顶片帮,塌方,高处坠落),道路交通事故(公路交通 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事故(如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救援及相关活动中使用的头部防护装备 本标准不适用于消防员在灭火救援时佩戴的头部防护装备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12一2006安全帽测试方法 GB32166,12016 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1部分;要求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救援头盔reseuehelmets 在教援及相关活动中,用于防止或减轻碰撞,撞击、灼烫、触电等伤害方式对人员头部造成伤害的防 护装备 注;一般由外壳、缓冲衬垫,舒适衬垫,佩戴系统,附件等组成 3.2 外壳shell 确定救授头盔外形的硬质光滑壳体 注:壳体可增加顶筋和预留附件接口 3.3 顶筋topreinforcemment 用来增强外壳顶部强度的结构 3.4 缓冲衬垫pr protectivepadding 装在救援头盔壳体内表面起吸收冲击能量的部件 3.5 佩戴系统retentionsystem 佩戴时起到调节头围尺寸、保持救援头盔佩戴稳定性装置 注:一般由头箍、锁紧装置、衬带、下须带等组成 3.6 头箍 headband 围绕头围起固定作用的可调节带圈
GB/T38305一2019 3.7 锁紧装置uekingdeie 与头箍相连,佩戴时起锁定头箍尺寸,确保头箍与佩戴者头部紧密贴合的部件 3.8 舒适衬垫comfortpadding 与救援头盔衬带相连,与佩戴者头顶直接接触的软垫 3.9 吸汗带sweatbamd 附加在头箍上,起吸汗作用的软性织物类或皮革类部件 3.10 下颊带ehinstap 系在下颊部位,起辅助固定作用的部件 3.11 佩戴高度wearimgheight 救援头盔在佩戴时,头箍侧面底部的最低点至头顶最高点的轴向距离 3.12 垂直间距vertiealdistance 教援头盔在佩戴时,头顶最高点与外壳内表面之间,不包括顶筋空间的轴向距离 3.13 附件aceessories 由制造商推荐或提供的可安装在救援头盔指定位置但不具备对使用者头部提供防护功能的可拆卸 部件 注:附件种类一般为通信装备,照明装备及眼面防护装备等 3.14 基础平面basieplane 由左、右外耳孔中心和右眼眶下缘点组成的一个平面 示例O-o'平面如图1所示 左、右耳孔中心 右下缘点 图1基础平面(o-o'平面)侧视图
GB/38305一2019 3.15 参考平面refereneeplane 在基础平面之上,并于基础平面保持一定距离(.r)的一个平行平面 示例:参考平面如图2所示 参考平面 基础平面 图2参考平面与基础平面 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按照5.1.2规定的原则对教援头盔进行检查,救援头盔的材料、设计与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外壳表面应光滑并附有反光材料喷涂或粘贴,不应有缺损及其他有损外观的缺陷 各零部件不得使用有毒、有害或引起皮肤过敏等对人体伤害成分的材料; 各部件应安装牢固、端正,无松脱、滑落现象; -锁紧调节装置的启动应经过两个明确的动作,调节过程应能通过单手实现 4.2结构与设计 4.2.1零部件及内部尺寸 按照5.3规定的方法测试,救援头盔零部件及内部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外壳表面反光材料喷涂或粘贴的总面积应不小于18em; 头箍可根据佩戴者头部尺寸调节,调节范围应在540mm~640mm之间; 吸汗带的宽度应大于头箍宽度,从前额中心向两侧延伸的长度应不小于100mms 与佩戴者接触的衬带宽度应不小于15mm; 舒适衬垫面积应不小于78 8cm; 佩戴高度应不小于80mm 垂直间距应不大于50 mm 4.2.2头盔质量 按照5.4规定的方法测试,救援头盔的质量不应大于700g(不包括附件 4.2.3视野 按照5.5规定的方法测试,救援头盔的左、右水平视野应大于105
GB/T38305一2019 4.3基本技术性能 4.3.1佩戴稳定性 按照5.6规定的方法测试,救援头盔向前翻转后与参考平面形成的夹角不应大于30 4.3.2佩戴系统动态强度 按照5.7规定的方法测试,佩戴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下颚带不应断裂或打开 下颖带的瞬时延长应不大于30mm; -所有部件不应与壳体分离 4.3.3侧向冲击性能 按照5.8规定的方法测试,救援头盔应符合下列要求 -加速度峰值应不大于300g; 超过150g时的累计时间应不大于6ms; 超过200!时的累计时间应不大于3ms 壳体不应有碎片脱落; -所有部件不应与壳体分离 注:取9.81m/s 4.3.4顶部冲击性能 按照5.9规定的方法测试,救援头盔应符合下列要求 -传递到头模表面上的力应不大于4900N 壳体不应有碎片脱落; 所有部件不应与壳体分离 4.3.5耐穿刺性能 按照5.10规定的方法测试,救援头盔应符合下列要求: 钢锥不应接触头模表面 壳体不应有碎片脱落; 所有部件不应与壳体分离 4.3.6电绝缘性能 按照5.11规定的方法测试,泄漏电流应不大于3.0mA 4.3.7侧向刚性 按照5.12规定的方法测试,最大变形应不大于40mm,残余变形应不大于15mm.帽壳不得有碎 片脱落 4.3.8阻燃性能 按照5.l3规定的方法测试,帽壳火焰应在5s内自熄,帽壳不应被烧穿 4.4耐化学品性能 当制造商声称救援头盔具备耐化学品性能时应按照5.14规定的方法测试,帽壳不应出现大于
GB/38305一2019 10 nmm的损坏及穿透现象 4.5附件性能 当救援头盔可安装眼面防护装备时,安装在教援头盔上的眼面肪护装备应符合GB32166.1 2016 第5章的要求,并至少具备GB32166.12016的6.2中所规定的技术性能 测试方法 5.1总则 5.1.1救援头盔测试环境应为(22士5)C,相对湿度(50士20)% 5.1.2对救援头盔一般要求的检测由测试人员对头盔的外观进行视觉检查并按照使用说明对头盔进 行操作和佩戴,必要时需制造商提供材料无害证明 按照附录八的要求确定所用头模 5.1.3 5.1.4每顶头盔仅针对一个型号的头模进行测试 5.1.5各测试项目样品及预处理的选择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5.2预处理 5.2.1高温 5.2.1.1将样品放置在(50士2)C的环境中,预处理时间应不少于4h 5.2.1.2同一样品离开预处理环境后应在3min内应完成一次测试,完成测试后应立即将样品放回预 处理环境中放置至少5min后再进行下一次测试 离开预处理环境超过5min的样品应重新进行预 处理 5.2.2低温 5.2.2.1将样品放置在(一20士2)C的环境中,预处理时间应不少于4h,取出后30s内开始测试 5.2.2.2同一样品离开预处理环境后应在3min内应完成一次测试,完成测试后应立即将样品放回预 处理环境中放置至少5min后再进行下一次测试 离开预处理环境超过5min的样品应重新进行预 处理 5.2.3浸水 将样品放置在(20士2)C的清水中,预处理时间应不少于4h,取出后30s内开始测试 5.2.4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应符合GB/T2812一2006中3.2.2.1.2的要求 5.3零部件及内部尺寸测试方法 5.3.1测试方法 5.3.1.1救援头盔外壳表面反光材料或喷涂总面积、与佩戴者接触的衬带宽度、舒适衬垫面积应使用分 辨率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并采用适当公式进行计算 头箍尺寸调节范围、吸汗带长度应使用分辨率不低于1mm的软性长度测量装置进行测量 5.3.1.2 5.3.1.3佩戴高度与垂直间距的测量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按照附录A的要求确定所用头模 aa b 将待测样品按制造商的说明正确佩戴至头模
GB/T38305一2019 测量前额中心部位的外壳最低点至头模顶端的垂直距离X1,X,即为佩戴高度; c d 去除佩戴系统及缓冲衬垫,将样品再次放置到头模上; 测量前额中心部位的外壳最低点至头模顶端的垂直距离X.(X 一X,)即为垂直间距 e 5.3.2数据处理 救援头盔外壳表面反光材料或喷涂总面积与舒适衬垫面积测试数据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其余测 试数据保留至整数位 5.4头盔质量测试方法 头盔质量的测量应使用分辨率不低于0.lg的台秤进行测量,测试数据保留至整数位 5.5视野测试方法 5.5.1测试设备 视野测试设备由角度标尺、头模及固定架等组成,设备分辨率不低于1 5.5.2测试步骤 左、右水平视野测试步骤如下 a 按照附录A的要求确定所用头模及参考平面 b) 将待测样品按制造商的说明正确佩戴至头模 将测量设备标尺垂直高度调至基础平面与参考平面之间 c d 将测量设备的标尺紧贴头模表面,如图3所示; 观察样品边缘与测试设备标尺的接触情况 e 注:左、右水平视野即为两个两面角分别从纵向竖直中央平面和左右两个对称方向形成的不小于105"平面组成,位 于参考平面和基础平面之间,其边是直线LK,如图4所示 说明: -头模; -救援头盔; 水平视野; -设备标尺 图3左、右水平视野测试示意图
GB/38305一2019 对称平面 参考平面 基础平面 图4左、右水平视野示意图 5.5.3数据处理 测试设备标尺在紧贴头模后未与被测样品接触,则左、右水平视野测试结果为大于105",若由于测 试样品及其附件导致测试设备标尺无法与头模接触,则左,右水平视野测试结果为小于105" 5.6佩戴稳定性测试 5.6.1测试设备 5.6.1.1测试设备由基座,头型,冲击砝码、引导装置、释放装置、滑轮,连接绳等组成,如图5所示 5.6.1.2冲击砝码质量为(10.0士0.1)kg 5.6.1.3引导装置总质量为(3,0士0.1)kg 5.6.1.4连接绳应为钢丝绳,直径p不小于5mm. 5.6.1.5滑轮直径中为(100士5)mm 5.6.1.6角度测量装置分辨率不应低于1"
GB/T38305一2019 单位为毫米 600土25 600士25 参考平面 说明 -中心轴 -坠落高度,(175士5)mm; 连接绳" 基准平面, -冲击砝码,(10.0士0.1)kg; 参考平面; 引导装置,(3.0士0.1)ke 翻转角度 -滑轮,p(100士5)mm; 图5稳定性测试装置示意图 5.6.2测试步骤 佩戴稳定性测试步骤如下 a 按照附录A的要求确定所用头模及参考平面 将样品按照制造商说明正确佩戴在头模上,并系紧头箍及下巅带; b 在样品表面确定一条与参考平面平行的测试线 c d 将10kg冲击砝码与样品后部连接; 调整冲击砝码坠落高度至(175士5)n e mm; f 释放冲击砝码 待样品稳定后测量样品翻转角度 g 5.6.3数据处理 测量结果保留至整数位
GB/38305一2019 5.7佩戴系统动态强度测试方法 5.7.1测试设备 佩戴系统动态强度测试设备由固定架,头模、冲击砝码、距离测量装置、加载装置等组成如 5.7.1.1 图6所示 5.7.1.2测量装置应确保冲击砝码释放时初速度为0,总质量应为(5.0士0.5)kg,冲击砝码质量应为 4.0士0,2)k g 说明: -救援头盔; -底座; 头模; 人造下颖; -标尺; -头模支架; -冲击狱码; 下落距离(250士2)mm, 导轨; 图6佩戴系统动态强度测试装置示意图 5.7.2测试步骤 佩戴系统动态强度测试步骤如下 a 按照附录A的要求确定所用头模; b 将样品按照制造商说明佩戴在头模上,并将下须带与人造下颈系紧 连接5kg冲击砝码,使重量完全由下带承担 c d 将冲击砝码提升(250士2)nm mm; 释放冲击砝码,并记录下颊带延长 5.7.3数据处理 测试结果保留至整数位
GB/T38305一2019 5.8侧向冲击性能测试方法 5.8.1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由坠落引导装置.头模、头型固定架、球形接头.贴石,基座及数值分析系统等组成,如 5.8.1.1 图7所示 5.8.1.2砧石材料为金属制成,硬度不低于HRC50 平站由直径(130士3)mm,厚度15mm以上的钢 板制成,如图8所示 半球础由半径(48士1)mm的半球形冲击面构成,如图9所示 5.8.1.3基座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其质量不小于500kg" 5.8.1.4数值分析系统由单轴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处理、显示及记录等部分组成,加速度传感器量程应 在(0~1000)g 5.8.2冲击位置的选择 选取救援头盔前后左右四个测试位置分别进行平砧和半球砧的侧向冲击性能测试,选取冲击位置 所对应的外壳内侧应附有缓冲衬垫,两个冲击位置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救援头盔明示的最大适用头围尺 寸的五分之一 5.8.3测试步骤 选取头盔前后左右四个测试位置分别进行平砧和半球砧的侧向冲击性能测试,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附录A的要求确定所用头模 a 将样品按照制造商说明佩戴在头模上 b 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球头内,并通过球臂与滑臂连接 安装平站,并使盔体与平踏刚好接触 d 调整接触点至平的自由坠落距离为(1380士5)mm; 释放头模,并记录加速度峰值及累计时间 选取头盔另一点与平站刚好接触; 重复e)~f); h 安装半球踏,并使盔体与半球站刚好接触; 调整接触点至平站的自由坠落距离为(1020士5)mm; 释放头模,并记录加速度峰值及累计时间; k 选取头盔另一点与半球踏刚好接触; m重复j)k). 0
GB/38305一2019 10 说明 -导轨; -球臂; 释放机构 -球头; 平础 滑臂; 加速度传感器; 10 半球砧 头模; 自由坠落距离 -救援头盔; 图7侧向冲击性能测试设备示意图 11
GB/T38305一2019 单位为毫米 直径130土3 图8平破 单位为毫米 R8土1 图9半球础 5.8.4数据处理 冲击加速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累计时间保留至小数点后2位 5.9顶部冲击性能测试方法 5.9.1测试设备 顶部冲击性能测试设备应符合GB/T2812一2006中4.3.1的要求 12
GB/38305一2019 5.9.2测试步骤 按照附录A的要求确定所用头模后按照GB/T28122006中4.3.1.9的要求进行测试,冲击高度 为(1500士5)mm 5.9.3数据处理 冲击力峰值保留至整数位 5.10耐穿刺性能测试方法 5.10.1测试设备 耐穿刺性能测试设备应符合GB/T28122006中4.3.1的要求 5.10.2测试过程 按照附录A的要求确定所用头模后按照GB/T2812一2006中4.4.2的要求进行测试,共进行顶部 及侧部两次测试,顶部测试时应避开顶筋部位,高度为(1500士5)mm,侧部穿刺高度为(1000士5)n mm, 两穿刺点间的距离应不小于75mm. 5.11电绝缘性能测试方法 5.11.1测试设备 电绝缘性能测试设备应符合GB/T2812一2006中4.7.1的要求 5.11.2测试步骤 按照GB/T2812-2006中4.7.2.2的测试方法2要求进行测试,测试电压为(20000士5)V 5.11.3数据处理 泄漏电流数据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 5.12侧向刚性测试方法 5.12.1测试设备 侧向刚性测试设备应符合GB/T2812一2006中4.8.1的要求 5.12.2测试步骤 按照GB/T2812一2006中4.8.2的要求进行测试 5.12.3数据处理 测试数据保留至整数位 5.13阻燃性能测试方法 5.13.1测试设备 阻燃性能测试设备应符合GB/T2812一2006中4.9.1的要求 13
GB/T38305一2019 5.13.2测试步骤 按照GB/T28122006中4.9.2的要求进行测试 5.13.3数据处理 测试数据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 5.14耐化学品性能测试方法 5.14.1试剂种类 耐化学品性能测试所用试剂种类应符合表1要求 表1耐化学品性能测试用试剂 浓度(质量分数/% 种类 硫酸 30 10 氢氧化钠 对二甲苯 未经稀释 正丁醇 未经稀释 正庚炕 未经稀释 5.14.2测试步骤 将100ml试剂按照从前之后的顺序在(10士3)s内倾倒在样品外壳表面,5min后对样品进行必 要的清理并检查记录样品损毁情况 5.14.3数据处理 测试数据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 6 检验规则 6.1检验类别 检验类别分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6.2出厂检验 生产企业应按照生产批次对救援头盔逐批进行出厂检验 各测试项目、测试样本数量、不合格分 类、判定数组见表2 14
GB/38305一2019 表2出厂检验 单项判定数组 单项测试 不合格 测试项目 批量范围/顶 分类 样本数量/顶 合格判定数 不合格判定数 佩戴稳定性高温、佩戴 二500 系统动态强度(高温,侧 向冲击性能(高温、顶部 冲击性能高温、耐穿刺 5015000 性能低温),电绝缘性 能、侧向刚性、阻燃性能、 5000 耐化学品性能 500 B 般要求,结构与设计 501~5000 5000 6.3型式检验 6.3.1有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鉴定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当材料、工艺、结构设计发生变化时; 停产超过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周期检查,每年一次;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6.3.2型式检验应包含产品所适用的第4章全部项目 6.3.3抽样及样品数量由提出检验的单位或委托第三方从企业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样品 数量应满足第5章所有要求的测试 标识 救援头盔上的永久标识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本标准编号; 产品名称; 适应头围尺寸; 生产单位标识 耐化学品标识(如具备) -生产日期、报废期限 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每个救援头盔应配有详细的说明书,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商名称; 15
GB/T38305一2019 商地址等其他信息; 产品适用范围及不适用范围说明; 警告禁止擅自改装; 附件的安装使用说明; 在使用前的检查步骤; -储存、清洗、维护说明; 产品报废条件; 对化学品及有机溶剂等的适用说明; 其他必要警示说明 -法律法规要求说明的其他内容 16
GB/38305一201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头模及参考平面 A.1头模 A.1.1头模材质及型号 头模由镁铝合金制成,频率响应在1400Ha以下,表面平滑,最低共振频率为2500Hz 头模分为 s,M、L、XL四个型号,外形和尺寸应符合图A.1及表A.1要求 坠落头模的总质量(含传感器及连接 件)应分别为S;4.0+""kg,M:4.5+""kg,L5.5+ "kg,XL;6.0*""kg 其中,传感器及连接件的质量不应 大于坠落头模总质量的25%,在头型的重心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 B一 图A.1头模外形 表A.1头模尺寸 型 号 号 称 误差 名 M XI 头水平围/mm 560 580 600 540 17o 180 190 200 头长 mmm 耳额距/mm 95 100 105 110o 士2% 头宽/mm 145 155 166 177 耳顶高/mm 110 120 130 140 A.1.2头模的选择 测试头模的头水平围应在制造商明所标明的调节范围内,当调节范围涵盖多个头模的头水平围时. 选择涵盖范围内的最小和最大型号头模分别进行测试 17
GB/T38305一2019 A.2参考平面的确定 参考平面与基础平面的相对距离r见表A.2 表A.2参考平面与基础平面相对距离 头模型号 r/mm 23 S M 25 27 XL 30 18
GB/38305一2019 录 附 B 规范性附录 样品及预处理的选择 样品及预处理的选择要求应符合表B.1的规定 表B.1救援头盔测试样品及预处理的选择 预处理" 测试项目 样品选择" 备注 低温 常温 高温 没水 老化 -般要求 零部件及内部尺寸 1井 未经破坏性测试的样品 头盔质量 视野 2井一4井 佩戴稳定性 经侧向冲击性能测试后的样品 佩戴系统动态强度 6井一8井 经顶部冲击性能测试后的样品 侧向冲击性能 2井5井 未经测试的样品 未经测试的样品 顶部冲击性能 6井9井 耐穿刺性能 未经测试的样品 10井13井 电绝缘性能 未经破坏性测试的样品 14井 侧向刚性 未经测试的样品 阻燃性能 14井 经侧向刚性测试后的样品 耐化学品性能 15井19井 未经测试的样品 预处理应符合5.2的要求 仅针对单一头模 19
GB/T38305一2019 参 考 文献 GB811一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 [1] [叮 GB2811一2007安全帽 [a GB/T644l1一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24429一2009运动头盔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头盔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5]BSEN443;2008Helmetsforfirefightingim" buildinm ingsandotherstructures [6门EsEN1077.2007 Helmetsforalpineskiersandsnowboarders [7]SEN1078;:2012HHelmetsforpedaleyelistsandforusersofskateboardsandrolerskates [8]sEN13087-1.200oProtectvehelmets一Testnmeholdl一PartlConditionsandcondi ioning [9]BSEN13087-2;2012P'roteetivehelmets一Testmethods一Part2;Shockabsorption 107BSEN13087-3:2000ProtectivehelmetsTestmethodsPart3:Resistancetopenetra tion [11]BSEN13087-4:2012ProtectivehelmetsTestmethodsPart4:Retentionsystemef fectiveness 12 BSEN13087-5:2012 ProtectivehelmetsTestmethodsPart5:Retentionsystem strength [13]SEN13087-6;2012ProtectivehelnmetsTestmethods一Part6:Fieldofvisionm [14]sEN13087-7:2000ProtectivehelmetsTestmethods一Part7:Flameresistance [15]SEN13087-8;2000 ncorporatingAmendmentNo.1Protectivehelmets一Testmeth odsPart8:Electriealproperties [[16]sEN13087-10;2012 tc ProtectivehelmetsTestmethodsPart10:Resistance radiantheat 17]BSEN14052:2012Mountaineeringequipment一HelmetsformountaineersSafety [18]BSEN16473;2014Firefighterslhelmets一Helmetsforteehnicalrescue 20

GB/T38305-2019头部防护救援头盔介绍

一、头部防护救援头盔的作用及特点

头部防护救援头盔是用于保护救援人员头部的专业装备,它能够有效地减缓头部受力,降低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受伤的风险。GB/T38305-2019标准对该头盔进行了全面规范,其主要特点如下:

  • 1. 头盔材料:头盔由外壳、内衬和带组成,外壳材料可选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高强度材料制成,内衬材料应具有吸汗和透气性能。
  • 2. 防护能力:头盔外壳应能够承受冲击和穿刺力,内衬应能够有效减震、缓冲和吸收冲击力。
  • 3. 稳定性:头盔稳定性好,佩戴舒适,不易滑动或脱落。
  • 4. 适用范围:该头盔适用于事故现场救援、火灾扑救、地震救援等特殊情况下的头部保护。

二、头部防护救援头盔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头部防护救援头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佩戴前应检查头盔是否有破损或损坏,如有应及时更换。
  • 2. 佩戴头盔时应按照头盔尺寸选择合适的内衬,并将带子调整至合适位置,确保头盔紧贴头部。
  • 3. 佩戴过程中应注意头盔是否松动,如有应及时调整。
  • 4. 佩戴头盔时应保持清醒状态,避免因窒息等原因造成伤害。

总之,头部防护救援头盔是一款非常重要的救援装备,它能够有效保护救援人员头部,在紧急救援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和头部防护救援头盔类似的标准

头部防护救援头盔

头部防护救援头盔

手部防护防寒手套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手部防护防寒手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手部防护防寒手套的编号:GB/T38304-2019。手部防护防寒手套共有16页,发布于2020-07-01
手部防护防热伤害手套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手部防护防热伤害手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手部防护防热伤害手套的编号:GB/T38306-2019。手部防护防热伤害手套共有35页,发布于2020-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