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2981-2012采

机动车辆制动液

Motorvehiclebrakefluid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机动车辆制动液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机动车辆制动液的编号:GB12981-2012采。机动车辆制动液共有37页,发布于2012-10-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E3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5.120
  • 实施日期2012-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7页
  • 文件大小666.43KB

机动车辆制动液


国家标准 GB12981一2012 代替GB129812003 机动车辆制动液 Motorvehielebrakefluids ISO4925:2005,RoadvehiclesSpecificationofnon-petroleum-base brakefluidsforhydraulicsystems,MOD 2012-05-11发布 2012-10-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12981一2012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产品品种和标记 3.1产品品种 3.2产品标记 要求和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 5 1 5,2组批 5.3取样 5.4判定规则 5.5复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sO4925;2005章条编号对应一览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SO4925:2005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 附录c规范性附录制动液湿平衡回流沸点测定法 附录D(规范性附录)制动液pH值测定法 附录E规范性附录制动液液体稳定性检验法 附录F规范性附录制动液金属叠片腐蚀检验法 附录G(规范性附录)制动液低温流动性和外观检验法 2 附录H(规范性附录制动液蒸发损失检验法 附录1规范性附录)制动液容水性及相容性检验法 2 附录J(规范性附录制动液抗氧性检验法 26 28 附录K规范性附录制动液橡胶适应性检验法 附录L(资料性附录)制动液行程模拟试验法 30 34 附录M资料性附录制动液防锈性试验法
GB12981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的第4章表1为强制性(试验方法除外)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12981一2003《机动车辆制动液》,与GB12981一200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本标准增加了涉及使用安全的警告内容; 本标准第1章适用范围有所变化 本标准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一章,第3章标题改为"产品分类和标记",内容也进行相应更改 -本标准第3章中制除了硅酮型制动液品种,即HZY5只包含对应于国际通用的DoT5.1产 一个品种,增加了32有关产品标记的 品;增加了对应于ISO4925:2005中class6的HZY6 内容; 第4章要求和试验方法分列为表1.表2,表1中pH值的渊定改用附录D方法,不再引用 7304测定,相对应同时增加附录D《制动液pH值测定法》; GB/T 第4章表1中,删除了低温流动性和外观、容水性和液体相容性项目中所使用的遮盖力图表; 橡胶适应性项目中,删除了70C温度的试验;SBR橡胶皮碗增测体积增加值; -第4章表2中增加防锈性能项目;行程模拟试验项目改为推荐性项目 -附录F中,皮碗的硬度变化值计算公式由H=H,一H改为AH=H一Ha; 附录H中增加了试验方法B; -附录I名称改为;制动液容水性及相容性检验法;相容性试验中采用相容性液体国家标准 样品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4925;2005《道路车辆一液压制动系统用非石油基制动液规 范英文版)编制 本标准与Iso4925;2005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4925;2005的 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4925;2005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成油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sC 5) 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重庆分公司,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 国标准化协会汽车养护用品技术推进委、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东风汽车公司工艺研究所、福建莱克 石化有限公司,辽宁润迪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浙江大学方圆化工 有限公司,无锡中石油润滑脂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一汽集团天津汽车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张家港迪克汽车化学品有限公司、浙大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江阴市怡达化工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颜自力、张肠、郭亦明、张淑华、戴辅民、李春辉、刘金龙、冷观俊、单静波、 杨晓钧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GB12981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29811991: GB129812003
GB12981一2012 机动车辆制动液 警告;本产品不属于易燃危险品,但对眼睛及皮肤有刺激作用,一旦接触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本产品 对油漆有侵蚀作用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机动车辆液压制动和液压离合系统的非石油基制动液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与丁苯橡胶(SBR)或三元乙丙橡胶(EPDMM)制作的密封件相接触,以非石油基原料 为基础液,并加人多种添加剂制成的机动车辆制动液 本标准不适用于极地环境条件下使用的机动车辆制动液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石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 GB/T514 GB/710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2520冷轧电镀锡钢板及钢带 GB/T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ISO209:2007(E),MOD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Is(3170;1988,EQV GB/T4756 GB/T523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5345 道路车辆石油基或非石油基制动液容器的标识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926用过的润滑油不溶物测定法 GB/T9439灰铸铁件(ISO185;2005,MOD) GB/T10586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11158 GB/T13818压铸锌合金 HG2865汽车液压制动橡胶皮碗 QC/T77汽车液压制动轮缸技术条件 QC/T311汽车液压制动主缸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sH/T0086发动机冷却液的浓缩液中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 SH0164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0430刹车液平衡回流沸点测定法 产品品种和标记 3.1产品品种 本标准涉及机动车液压制动和液压离合系统用非石油基型制动液一个产品系列,产品系列名为
GB12981一2012 HzY,其中,H、Z、Y三个大写字母分别为“合成”“制动”“液体”三个汉语词组第一个汉字的汉语拼音 首字母 按产品使用工况温度和黏度要求的不同分为HZY3,HZY4、HZY5,HZY6四种级别,分别对 应国际标准IsO4925;2005中Class3.Class4.Class5.1,Class6,其中HZY3、HZY4,HZY5对应于美国 交通运输部制动液类型的D0T3,D0T4、D0T5.1 3.2产品标记 "机动车辆制动液" 制动液产品的标记至少应标注;产品级别 例如:HZY3机动车辆制动液 要求和试验方法 机动车辆制动液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表2 表1机动车辆制动液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质量指标 序 听 试验方法 号 HZY6 HZY3 HZY4 HZY6 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杂质及沉淀 目测 外观 运动黏度/mm'/s) 40C 1500 1500 900 750 GB/T265 不大于 100 不小于 1.5 1.5 1.5 不低于 平衡回流沸点(ERBP)/C 205 230 260 250 SH/T0430 不低于 湿平衡回流沸点(wERBP)/ 140 155 180 165 附录C" pH值 7.0l1.5 附录D 液体稳定性(ERBP变化/C 附录E 高温稳定性(185C士2C,120 士5 min士5min 化学稳定性 士5 腐蚀性(100C士2C,120h士2) 试验后金属片质量变化/(mg/cem) 镀锡铁皮 -0.2~+0.2 钢 -0.2+0." 铸铁 -0.2~+0.2 0.1+0.1 假 -0.4十0.4 黄铜 -0.4十0.4 紫铜 锌 -0.4一十0.4 试验后金属片外观 无肉眼可见坑蚀和表面粗糙不平,允许脱色或色斑附录F 试验后试液性能 外观 无凝胶,在金属表面无粘附物 pH值 7.0l1.5 0.10 沉淀物(体积分数/% 不大于 试验后橡胶皮碗状态 外观 表面不发粘,无炭黑析出 15 硬度降低值 不大于 根径增值/mm 不大于 1.4 体积增加值/% 不大于 16
GB12981一2012 表1(续 序 质量指标 项 试验方法 号 HZY3 HZY4 HZY5 HZY6 低温流动性和外观 -40C土2C,144h士2h 清亮透明均匀 外观 气泡上浮至液面的时间/s 不大于 10 沉淀物 无 附录G 50C士2"C,6h士0.2h 外观 清亮透明均匀 气泡上浮至液面的时间/ 不大于 35 无 沉淀 寨发性能(I00C士2C,168h士2h 蒸发损失/% 不大于 80 附录H 残余物性质 用指尖摩擦时,沉淀中不含有颗粒性砂粒和磨蚀物 残余物倾点/ 不高于 容水性(22h土2 40 外观 清亮透明均匀 气泡上浮至液面时间/s 不大于 10 10 附录1 沉淀 无 60 外观 清亮透明均匀 沉淀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 0.05 液体相容性(22h士2h -40C士2 外观 清亮透明均匀 11 沉淀 附录1 无 o 60C士2 清亮透明均匀 外观 沉淀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 0.05 抗化性(70"士2,l68h士2h 金属片外观 无可见坑蚀和点蚀,允许痕量胶质沉积,允许试片脱色 金属片质量变化/ 附录J 12 mg/cm -0.05十0.05 铝 铸铁 -0.3一十0.3 橡胶适应性(120C士2,70h士2h 丁苯橡胶(SBRR)皮碗 根径增值/mm 0.151.40 硬度降低值/IRHD 不大于 15 体积增加值/% 116 13 附录K 外观 不发粘,无鼓泡,不析出炭黑 三元乙丙橡胶(EPDM)试件 硬度降低值/IRHD 不大于 15 体积增加值/% 010 外观 不发粘,无鼓泡,不析出炭黑 测试结果出现争议时,本标准推荐以A法的测试结果为准,
GB12981一2012 表2机动车辆制动液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质量指标 项 目 序号 试验方法 HZY3 HZY4 HZY5 HZY6 行程模拟性能(85000次行程,120C士5c. 通 过 附录1" 7.0MPa士0.3MPa 防锈性能 合 格 附录M 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 本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1.1 出厂检验 出厂批次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平衡回流沸点.湿平篱回流沸点,运动黏度.pH值 在原材料和工艺条件没有发生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变化时,出厂周期检验项目包括;蒸发性能、腐 蚀性、橡胶适应性每月检测一次 5.1.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4章中表1规定的全部检验项目(供需双方商定的情况下,也可包含表2规定的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应每2年进行一次 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鉴定定型时; b 产品转产或转厂生产时; 正式生产中,遇原料、生产工艺或操作规程作重大技术变动,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产品长期停产后的复产; 出厂检验的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无法确定造成差异的因素及对产品性能产 生影响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用户有特殊要求时 g 5.2组批 在原材料、工艺不变的条件下,产品每生产一罐或釜为一批 5.3取样 按GB/T4756进行 每批产品取样4L(如包括行程模拟性能试验应酌情增加取样量),作为检验 和留样用 5.4判定规则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结果的数值修约按GB/T8170进行,如检验结果符合第4章表1的技术要求 若供需双方商定检验项目包含有表2的要求时,检验结果还应包含表2的技术要求),则判定该产品
GB12981一2012 合格 5.5复验规则 如检验结果中有不符合第4章表1技术要求(若供需双方商定检验项目包含有表2的技术要求时 检验结果还应包含表2的技术要求)的规定时,按GB/T4756的规定重新抽取双倍样品进行复验,复检 结果如仍有不符合项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按SH0164和GB/T5345进行
GB12981一2012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4925:2005章条编号对应一览表 表A.1给出了本标准与IsO4925;:2005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表A.1本标准与Iso4925;2005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本标准章条编号 对应ISO标准章条编号 表1第1项 表1第2项 表1中第1项 表1第2项 表1第3项 表1第4项 表1第2项 表1第5项 表1第3项 表1第6项 表1第4项 表1第7项 表1第5项 表1第8项 表1第6项 表1第9项 表1第10项 表1第7项 表1第11项 表1第8项 表1第12项 表1第9项 表1第13项 表1第10项 表2第1项 表2第2项 附录N 附录B 附录C 5,2.6 附录D 附录E 5.4 附录F 5.5 附录G 5,6 附录H 5.7、5.8 附录1 附录 5.9 附录K(规范性附录 5,10
GB12981?2012 A.1() ? ?1so? ?L(淶??) ?M(淶?? 5.2.1,5.2.2,5.2.3,5.2.4,5.2.5 5.3 ?A ?B ?FбF,1 ?F?F.2 ?c ?D ?E ο
GB12981一2012 B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4925;2005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 表B.1给出了本标准与Iso4925;2005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表B.1本标准与Iso4925;2005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因 本标准的章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 原 名称 名称改为:机动车辆制动液 适应我国国情 增加安全提示 适应我国标准编写要求,适合我国国情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 的调整,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 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GB/T265代替ISO3104(见第4章表1); 用修改采用ASTMD893的GB/T8926代替 ASTMD91(见F.3.9、F.5.6.3、I.3.1、I.4.1.2.3、 1.4.2.2.3、L.6.13); 代替 用参照采用AsTMD123的sH/T 0086 ASTMD1123见C.4.1); -用sH/T0430代替ASTMD1120(见第4章表1 C.2,C.4.1,C.4.2,E.2.1、E.2.2,E.3.1、E.5.1.4) -增加引用了GB/T514(见G,3.3、H.3.7、I.3,4); 适应我国技术条件,增加可操作性,便 增加引用了GB/T710.,GB/T2520,GB/T3190、于标准的执行 GB/T5231.GB/T9439,GB/T13818(见F.3.18 表 F.l1) 增加引用了GB/T4756(见5.3,5,5); 增加引用了GB/T5345,.sH0164(见第6章); 增加引用了GB/T8170(见5.4); 增加引用了GB/T10586(见M.3.1): 增加引用了GB/I1158(见C.3.3,F.3.2,L.3.3 J.3.1.3、K.3.2); -增加引用了HG2865(见F.4.3.3 3、I.3.3); -增加引用了QC/T77(见L.4.2); -增加引用了Qc/T311见L..4.1 增加第5章“检验规则” 增加可操作性,便于标准的执行 增加第6章“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增加可操作性,便于标准的执行 未采用IsO标准的附录A、附录D,附录E、参考文 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试件采用我国 献(以及与其相关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国家标准样品,适应我国标准编写规定
GB12981一2012 附 录c 规范性附录 制动液湿平衡回流沸点测定法 C.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制动液的湿平衡回流沸点,以评定制动液吸水后平衡回流沸点的下降趋势,间接 判断制动液的高温抗气阻性能 C.2方法概述 本方法分为A法和B法两种 A法是将350ml制动液与350mL湿度控制液分别盛人两个相同 的腐蚀试验杯(见图F.1),放人同一增湿器(见图C.1)中增湿,当控制液的水含量由0.50%增湿至 3.70%时,按SH/T0430方法的规定测定增湿后制动液试样的平衡回流沸点;B法是直接在60mL待 测制动液样品中注人2.1ml燕僧水,混合均匀后,测定其平衡回流沸点 单位为毫米 250t 636士2 21010 橡胶塞 带孔盖玻璃干燥器; 润滑接触面; 三乙二醉单甲酣 腐蚀试验杯; 液体样品; -带孔干燥器隔板; 蒸骶水 8 图c.1增湿器
GB12981一2012 C.3仪器与试剂 c.3.1增湿器:两个内径250mm,总高约295mm的玻璃干燥器,干燥器盖顶部开孔配8号橡胶塞 干燥器内配有直径为230 mm 陶瓷孔板 C.3.2量筒:100 ml C.3.3高温试验箱;符合GB/T11158中的要求 注射器:长针头,l00L C.3.5吸量管:5ml C.3.6微量滴定管:5mL 蒸馆水 C.3.8湿度控制液;含量质量分数)大于94%的三乙二醇单甲腿(调配前将其水含量调整到0.50%士 0.05%),加质量分数为0.25%的双酚A作稳定剂 C.4试验步骤 c.4.1A法(吸湿法) -润滑两个增湿器的磨口,在每一增湿器中加人450mL士10ml蒸僧水,放上陶瓷孔板,盖 上盖 准备四只干燥洁净的腐蚀试验杯,其中两只中分别加人350ml士5ml制动液试样,另两只中 分别加人350ml士5mL的湿度控制液 在每一个增湿器中同时放人一只盛有制动液样品的 腐蚀试验杯和一只盛有湿度控制液的腐蚀试验杯,盖上增湿器盖(腐蚀试验杯应敞开口放置). 放人温度控制在50C士1C的烘箱中 每隔一段时间,拔开干燥器顶部的橡胶塞,用长针头 注射器(C.3.5),从每一盛有湿度控制液的腐蚀试验杯中抽取约2mL的样品,按SH/T0086 方法测定其水含量 在增湿过程中,抽取的湿度控制液量不能多于10ml 当湿度控制液的含水量达到3.70%士0.05%重量)重复样的平均值)时,从增湿器中取出两 只盛有制动液试样的腐蚀试验杯,移人一密闭容器中,并迅速盖紧容器,使其在23C士5C下 冷却60min一90min 然后按SH/T0430方法测定试样的平衡回流沸点 C.4.2B法(直接加水法);取60tmL的制动液试样置于平衡回流沸点测定仪中的短颈烧瓶中,使用 ;mL吸量管或5mL微量滴定管加人2.1mL的燕溜水,混合均匀按sH/T0430方法测定其平衡回 流沸点 C.5报告 C.5.1A法;如果两个平衡回流沸点测定值相差在4以内,取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的湿平衡回流沸 点;否则,重复全部试验过程并且取所测定的四个平衡回流沸点的平均值作为制动液的湿平衡回流 沸点 C.5.2B法:取两个平衡回流沸点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样品的湿平衡回流沸点 10
GB12981一2012 附 录D 规范性附录 制动液pl值测定法 D.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制动液的pH值 D.2方法概述 将制动液样品与乙醇-蒸馏水混合物等体积混合后,室温下,采用校正后满量程(0~14)的复合电极 或者采用玻璃电极和参考电极,测量混合后液体的pH值作为制动液样品的pH值 D.3仪器与设备 D.3.1酸度计:量程014,最小刻度0.1pH单位 D.3.2玻璃电极,参考电极:甘汞/氧化钾饱和溶液型 D.3.3复合电极;用以代替玻璃电极和参考电极 D.3.4烧杯;容量50mL,150ml D.3.5量简;容量10mL,100ml,250ml D.3.6容量瓶:容量1L D.4材料和试剂 D.4.195%乙醉;分析纯 D.4.2邻苯二甲酸氧钾;分析纯; D.4.3棚砂:分析纯 D.5试验准备 D.5.1试样的准备 D.5.1.1称取4只氢氧化钠于烧杯中,称准至0.001g,加少量蒸僧水溶解后倒人容量瓶并稀释至 1L,配成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D.5.1.2按体积比1:1)配制乙醇/蒸水混合溶剂,在23C士5下用物质的量浓度0.1mol/L的 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为7.0士0.1 若0.1lmol/儿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耗量超过4mL,则混合溶剂 应重新配制 用待测制动液样品与D.5.1.2的混合溶剂等体积配成试样 D.5.1.3 D.5.2缓冲溶液配制 D.5.2.1pH6.86缓冲溶液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21g士0.01g,溶于新鲜蒸僧水中,稀释至1L 1l
GB12981一2012 D.5.2.2pH9.18缓冲溶液;称取碉砂3.80g,溶于蒸憎水,并稀释至1L D.5.3仪器校准 用pH6.86缓冲溶液(D.5.2.l)和pH9.18缓冲溶液(D.5.2.2)对电极(D.3.2或D.3.3)进行 校准 D.6试验步骤 D.6.1在100ml烧杯中加人50ml试样(D.5.1.3),插人校准后的复合电极或者玻璃电极和参比电 极,启动电位滴定仪,记录读数 D.6.2重复测定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值 12
GB12981一2012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制动液液体稳定性检验法 E.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评定制动液的高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E.2方法概要 E.2.1将60mL制动液试样加热到185C士2C,恒温2h,然后按SH/T0430方法测定其平衡回流 沸点 用原试样的平衡回流沸点与恒温后的平衡回流沸点之差来评定制动液的高温稳定性 E.2.2将30m制动液试样与30mlHZY3,HZY4相容性试验液国家标准样品混合,按SH/T0430 方法测定其混合物的平衡回流沸点,用开始沸腾回流后第1分钟内混合试液的最高沸点与随后的平均 沸点之差,来评定制动液的化学稳定性 E.3仪器与设备 E.3.1平衡回流沸点测定仪符合sH/T0430中规定的双口烧瓶,冷凝管,温度计,沸石,电加热炉,变 压器等 大气压力计 E.3.2 E.3.3量简;量程100ml,分格值1ml E.4材料和试剂 E.4.195%乙醇:化学纯 E.4.2HZY3,HZY4相容性试验液国家标准样品 E.5试验步骤 E.5.1高温稳定性试验 E.5.1.1用乙醇清洗圆底烧瓶、冷凝管、沸石,烘干、冷却后备用 E.5.1.2用清洁、干燥量筒量取60mL试样,倾人准备好的短颈烧瓶中,加人(23)颗沸石,插人温度 计,使水银球底端距瓶底中心6mm,接上冷凝管,接通水源,冷却水流量调至适宜,然后接通电源,开始 加热 E.5.1.3试样加热至185C士2C,在此温度下,保持120min士5nmin,然后在10min内升温至沸腾, 回流速度控制到(1一2)滴/s,保持2min后,每隔30s读1次温度,连续读4次,取其平均值 E.5.1.4记录试验时的大气压力,按sH/T0430的规定计算大气压和温度校正值,读数平均值加上校 正值后即为恒温后的平衡回流沸点 E.5.1.5按式(E.1)计算样品的高温稳定性AT,() 13
GB12981一2012 E.1 AT,=T一T 式中: T -原试样的平衡回流沸点,C; T, -试样经185C,2h后的平衡回流沸点,C E.5.2化学稳定性试验 E.5.2.1圆底烧瓶等按E.5.1.1的规定准备 E.5.2.2 量取30ml试样和30mL.H2Y3.,H2Y相溶性试验液国家标准样品倾人准备好的短颈烧瓶 中,加人(2一3)颗沸石,插人温度计,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底部距瓶底6mm的中心处,插人冷凝管,接 通水源,调好冷却水流量,然后接上电源,开始加热 E.5.2.3在10nin士2min内加热到沸腾,使回流速度为(1一5)滴/s,记录在(1一5)滴/s下开始回流 后的第1分钟内所观察到的最高温度T E.5.2.4再经过15nmin士2min的时间调节回流速度至(1一2)滴/s,每隔30s读1次温度,连续读取 4次,取其平均值T E.5.2.5按式(E.2)计算样品的化学稳定性AT.(C) T =T一T E.2 式中: 试液在(1~5)滴/s下开始回流的第1分钟内所观察到的最高温度,C; Tmn T 试液在(1一2)滴/s下每隔30s读取的4次读数的平均值,C E.6报告 E.6.1报告制动液试样的高温稳定性 E.6.2报告制动液试样的化学稳定性 14
GB12981一2012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制动液金属叠片腐蚀检验法 F.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评定制动液对金属的腐蚀性 F.2方法概要 将规定的金属片磨光,清洗、称量后,以一定形式组合,放人腐蚀试验杯(如图F.1)内的皮碗上,加 人含水制动液,淹没试片,加盖后放人100丫烘箱中,保持120h,取出冷却后,按产品标准要求分别对金 属片,皮碗及制动液进行有关检验 单位为毫米 制动液面 约475ml 5土2 镀锡钢盖; 腐蚀试验杯 橡胶皮碗 试片组件 图r.1腐蚀试验仪器 F.3仪器与材料 F.3.1腐蚀试验杯;直圆柱形带边玻璃烧杯,内径约75mm~80mm,高约100mm,容积约475ml~ 500mL,杯盖为镀锡钢盖 F.3.2高温试验箱;符合GB/T11158中的要求 F.3.3温度计;量程0C150C,分格值1C的烘箱温度计 尾长可使水银球底端位于烘箱中部 F.3.4分析天平;最大载荷不小于200g,感量0.1mg mm200 F.3.5游标卡尺:0; nmm,分格值0.02 mm F.3.6光学读数显微镜:量程不少于30n ,分格值0.01 mm, mm 15
GB12981一2012 F.3.7橡胶邵尔A型硬度计;量程0度100度,分格值2度 F.3.8电位滴定计 F.3.9离心机:符合GB/T8926中的要求;离心管;符合GB/T8926中的要求 F.3.10带柄瓷堆竭或烧杯;容积约100mL F.3.11砂纸320A、400A防水碳化硅砂纸 F.3.12玻璃干燥器:内放干燥剂 F.3.13工业滤纸 F.3.14白绸布 F.3.1595%乙醇;化学纯 F.3.16橡胶皮碗:丁苯橡胶(SBR)皮碗,采用国家标准样品 4mm5mm, F.3.17螺栓、螺母;普通碳钢,无锈,无油,无镀层,直径4n ,栓长50mm F.3.18金属试片;两套符合表F.1要求的试片 表F.1金属试片的技术要求 材料名称 镀锡铁皮 钢片 铝片 铸铁片 黄铜片 紫饷片 锌片 材料规格及 镀锡铁皮 l0 号冷轧 IY12 精炼 H62精炼锯 T2 冷轧铜板ZZnAlCulY HT200灰铸铁 马口铁 要求 低碳钢 铝合金 轧薄板 或片 锌合金 国内对应材料 GB/T2520 GB/T710 GB/T3190 GB/T9439 GB/T5231 GB/T5231 GB/T13818 规格 75 57 硬度HB 40~72 -74 35~56 86一98 85105 80 材料尺 13 寸/mm 厚 0.35 2.53.0 其他要求 距一端6mm中心处钻一孔4mm5mm F.4准备工作 F.4.1将烘箱升温并控制到100C士2C,同时准备两个腐蚀试验杯洗净,烘干备用 F.4.2按F.4.2.1一F.4.2.6步骤准备两套金属试片组 -除铸铁外的其余试片按图F.2所示弯成适当的角度 -磨片;除镀锡铁皮外的各种试片均用防水碳化硅砂纸沿与长边平行的方向仔细打磨,除去任何 擦伤、划痕,坑点,同一张砂纸应磨同种试片,不应用手直接拿取试片,应借助于滤纸或塑料 薄膜 -洗片:将镀锡铁皮和磨好的试片,浸人盛有乙醇的带柄瓷堆蜗内使用挂钩钩住试片),用脱脂 糊藤乙秘擦洗试片,取出用绸布撇净.,放在洁净速纸上,用干燥空气吹干,放人干燥霜内,在室 温下至少保持60 min 称片;从干燥器内取出试片,在分析天平上称量,称准至0.lmg,称量过程中,不准用手直接接 触试片,可使用洁净绸布手套拿取试片 组装试片;依次把称量过的镀锡铁皮、钢,铝,铸铁,黄铜,紫铜,锌,套在清洁、干燥的螺栓上用 螺母拧紧至试片不松动,使相邻两试片自由端之间相距10mm(见图F.2). -将试片组浸人乙醇中清洗,除去试片组装过程中的任何污染,然后取出,放在干净滤纸上,用干 16
GB12981一2012 燥热空气吹干,绸布擦净放人干燥器中至少30" min 单位为毫米 锌片; 紫铜片; 黄铜片; 铸铁片; 铝片 钢片; 镀锡铁皮; 螺栓和螺帽 图r.2腐蚀片组合件 F.4.3按F.4.3.1一F.4.3.3步骤准备两只皮碗 -取两只无划伤,裂纹,变形,鼓泡的,未使用过的丁苯橡胶皮碗,用乙醇清洗,滤纸吸干,绸布 擦净 -用光学读数显微镜在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上测皮碗根部直径,测准到0.01mm,取两个测定 值的平均值作为皮碗试验前的根径值(如果两个测定值之差超过0.08mm,则该皮碗舍弃另 选). -按HG2865测定皮碗的硬度,取三个测定点的平均值作为皮碗试验前的硬度值 -按K.4.3的要求测定皮碗试验前空气中质量和水中的质量 F.4.4准备试样;加40ml.蒸榴水于760ml制动液中,混合均匀,即得含水制动液,按本标准附录 测定含水制动液(以下称试样)的pH值 F.5试验步骤 F.5.1把准备好的两只丁苯橡胶皮碗分别放人清洁、干燥的两个腐蚀试验杯内,皮碗凹面向上,再将 组装好的两组金属试片分别放人两个杯内,锁住端嵌在皮碗凹面内,自由端向上(放置简图见图C.1). F.5.2向装人皮碗和试片组的腐蚀试验杯内注人试液,使液面高于试片组自由端顶部约10n 盖上 mm, 镀锡钢盖 F.5.3将腐蚀试验杯放人烘箱,在100C士2C下,保持120h士2h 然后取出腐蚀试验杯,在23C士 5 min90min 5C下冷却60n F.5.4对金属试片的处理 拧开杯盖,用锻子夹持试片组在杯中晃动,除去试片组上松散粘附的沉淀物,取出试片组拆开 用水冲洗后浸人乙醇中用脱脂棉蘸乙醇擦洗,再用滤纸吸干,绸布擦净,放人干燥器内,在 17
GB12981一2012 23C士5C下至少保持60min. 记录试片外观,包括光泽和颜色的变化 有无坑蚀或粗糙不平等腐蚀现象 按F.6.1的规 按F.4.2.4程序,称量每块试片,并用游标卡尺量取尺寸,测准至0.01 mm 定,计算单位面积的质量变化,以mg/cn表示 F.5.5对皮碗的处理 -取出腐蚀试验杯内的皮碗用乙醇清洗,滤纸吸干,绸布擦净,记录皮碗的外观,包括鼓泡、蜕皮 等变质现象 按F.6.2的规定测量皮碗的根部直径,计算根径增值,以mm表示 -按F.6.3的规定,测定皮碗的硬度,计算硬度变化值 -按K.4.8的规定,测定试后皮碗空气中的质量和水中的质量,并按式(K.1)计算皮碗体积 变化 F.5.6对试验后试液的处理 -记录试验后试液的外观,包括颜色和透明度的变化,是否有悬浮物、胶状物、沉积物、分层等 现象 -按附录D测定试验后试液的pH值 将试验后的试液搅拌均匀后分别注人两个100mL锥形离心管,各注人100mL按GBy/T8926 的规定进行离心,测定离心沉淀物体积分数%,取其平均值作测定结果 F.6计算 F.6.1按式(F.1)计算金属试片单位面积的质量变化AMmg/em') um AM一 F.1) 式中 试验前金属片的质量,mg; 1 试验后金属片的质量,mg; 2 金属片的总表面积(小孔忽略不计),em S 按式(F.2)计算皮碗根径增值A(mm) F.6.2 l=d一d 式中 试验前皮碗根部直径, ,mm; 试验后皮碗根部直径,mm dl, F.6.3按式(F.3)计算皮碗的硬度变化值AH(IRHD). F.3 AH=H一H 式中: H 试验前皮碗的硬度值,IRHD; H 试验后皮碗的硬度值,IRHD F.7报告 F.7.1各金属试片的外观和质量变化 F.7.2皮碗变化 外观; 18
GB12981一2012 根径增值 硬度变化值; 体积变化值 F.7.3试液的变化 外观; pH值; -沉淀物体积分数(%). F.7.4若试验结果临近指标限定值或重复样中1个不合格,则重复1次试验 重复试验结果都必须应 满足表1中相应的规定 19
GB12981一2012 G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制动液低温流动性和外观检验法 G.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制动液在低温下的流动性和外观变化,用以评定制动液的低温稳定性 G.2方法概要 制动液在规定的试验温度(一40C及一50C)下,放置规定时间后,取出观察其外观变化如透明 度,沉淀,分层等现象,同时测定其流动特性(倒置试管测气泡上升到液面的时间 G.3仪器、材料与试剂 G.3.1试样管;外径37mm士0.5mm,总高约165mm士3mm,容积约125ml.的玻璃试管,配软木 塞或橡胶塞 G.3.2低温浴;能分别控制到一40C土2C和一50C士2C的低温浴 温度计(GB/T514中GB31凝点1号(内标式)温度计,或量程一80C一60C,最小分格值 G.3.3 C的温度计 G.3.4秒表;分格值0.1s G.3.5量筒:量程100mL,分格值1ml G.3.6脱脂棉或清洁、干燥的绸布 G.3.795%乙醇:化学纯 G.4试验步骤 G.4.1一40下试验 G.4.1.1用量筒量取100ml制动液试样倒人清洁、干燥的试样管中,塞上软木塞或橡胶塞 G.4.1.2将试样管竖直放人已恒温到一40C士2C的低温浴,保持144h士4h G.4.1.3从浴内取出试样管,迅速用浸有乙醉的脱脂棉擦净管外壁的水珠,立即观察试液的透明度, 分层、沉淀和结晶等现象 倒置试样管,测定气泡上浮至液面所需的时间 使试液恢复到23C士5C 然后将它与放在同种容器中的原试样进行透明度和外观的对比 G.4.2 50C下试验 G.4.2.1用量筒量取100mL试液倒人清洁、干燥的试样管中,塞上软木塞或橡胶塞 G.4.2.2将试样管竖直放人已恒温到一50C士2笔的低温浴,保持6h士0.2h G.4.2.3从浴内取出试样管,迅速用浸有乙醉的脱脂棉擦净管外壁的水珠,立即观察试液的透明度, 分层、沉淀和结晶等现象 倒置试样管,测定气泡上浮至液面所需的时间 使试液恢复到室温23C士 5C,然后与放在同种容器中的原试样进行透明度和外观对比 20
GB12981一2012 G.5报告 G.5.1报告制动液试样一40C的透明度、外观和气泡上浮至液面的时间 G.5.2报告制动液试样一50C的透明度、外观和气泡上浮至液面的时间 21
GB12981一2012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制动液蒸发损失检验法 H.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在100C条件下,评定制动液的高温性能 H.2方法概要 本标准蒸发损失测定分为A法和B法 A法是将规定量制动液在100下恒温168h,根据恒温 前后的质量变化,计算燕发损失质量分数%,然后检查残液中有无砂粒或磨蚀物,并测定在一5C下的 流动性;B法是将规定量的制动液在100C下先恒温46h,取出后冷却并称重,然后再在100C下恒温 24h,若在上述二个时间段后制动液试样的平均质量损失低于60%(质量分数),停止试验并报告结果, 否则继续试验并以每22h作为时间间隔测定制动液试样的质量损失,直至某一22h间隔内质量损失 少于0.25g或是达到168h最长试验时间为止 H.3仪器与试剂 H.3.1培养皿:外径约100mm,高约15mm的带盖玻璃培养皿 .3.2量简125ml,分格值1mL.,或5ml移液管 H.3.3分析天平;最大载荷不小于200g,分格值0.01g 高温试验箱.符合GBT58中的要求,不带鼓风.顶部有道风孔,也可以采用相对应的带有 H.3.4 电子显示温度的高温试验箱 H.3.5试样管;同附录G中的G.3.1 H.3.6温度计:量程0C一150C,分格值1C H.3.7温度计:GB/T514中GB32凝点2号(内标式),或量程一60C一60C,分格值1C的温度计 H.3.8低温浴;可控温到一5C士1C,能垂直放人试样管 H.3.9干燥器;放少量干燥剂 H.3.10秒表;分格值0.1s H.3.11水准仪;能测烘箱内隔板水平状态的任何水准仪. 脱脂棉 H.3.12 H.3.13白绸布 H.3.1495%乙醇;化学纯 H.4试验步骤 H.4.1蒸发损失A法(连续蒸发试验 H.4.1.1预先用水准仪将高温试验箱内之隔板调至水平,使高温试验箱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箱中心 并与隔板处于同一高度,然后加热至100C士2C H.4.1.2用浸有乙醇的脱脂棉擦洗4套带盖培养皿的所有表面,再用绸布擦净,放人110C高温试验 22
GB12981一2012 箱内,皿盖掀开,烘干1h后,取出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带盖培养皿,称准至0.01g H.4.1.3用量简或移液管取25mL士1mL试液于已称量的培养m内,盖上配套的盖子后,再称装料 带盖的培养皿.也称准至0.0g(同一试样应同时装4个m) H.4.1.4将4个培养皿移人已恒温至100C士2高温试验箱内,对称放在隔板上,揭开皿盖翻转放 在皿旁(注意皿和盖应配套,不能交换)保持168h士2h(一次只能加热1个制动液样品 H.4.1.5从高温试验箱中取出加盖培养皿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然后称皿,称准至0.01g,计算 蒸发损失质量分数% H.4.1.6称量后,用指尖研磨每个皿内残液检测有无砂粒或磨蚀物等硬物 H.4.1.7将4个m内残液收集于清洁、干燥样品瓶中,塞上塞子,竖直放于一5C土1C的冷浴内,保 持60min士10 n,然后从浴内取出,立即将试样管水平放置,观察5、内残液沿管壁流动的距离,以 min mm为单位 按残液的流动距离是否大于5mm来判断其倾点,流动距离大于5mm,倾点小于一5C; 流动距离小于5mm,倾点大于一5 H.4.2蒸发损失B法(分段蒸发试验 H.4.2.1方法与H.4.1.1相同 H.4.2.2方法与H.4.l.2相同 H.4.2.3方法与H.4.1.3相同 H.4.2.4将4个培养皿移人已恒温至100C士2笔高温试验箱内,对称放在隔板上,揭开皿盖翻转放 在皿旁(注意皿和盖应配套,不能交换),保持46h士2h(一次只能加热1个制动液样品. H.4.2.5从高温试验箱中移出培养皿,盖上皿盖放人干燥器中冷却至23C士5C后,称量每一个培养 皿的质量 然后再将所有皿放人箱中,在100C士2C下恒温24h士2h 如果在70h士4h周期结束 时,质量损失平均值小于60%,则停止试验,并报告该平均值 否则继续H.4.2.6试验 H.4.2.6将皿再放人箱中,在100C士2C下恒温22h士2h 从箱中移出培养皿,盖上皿盖放人干燥 器中冷却至23C士5C后,称量每一个培养皿的质量 如果所有的质量损失在此22h士2h间隔内 少于0.25g,则认为达到了平衡 计算出燕发损失的平均值 否则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达到168h士2h 为止 H.4.2.7方法与H.4.1.6相同 H.4.2.8方法与H.4.1.7相同 H.5计算 按式(H.1)计算燕蒸发损失质量分数AM%). 12 m AM ×100 H.1 m ln 式中 -皿和盖的质量,g 试验前皿、盖和试液的质量g; 试验后皿、盖和试液的质量,g 3 H.6报告 H.6.1制动液样品的燕发损失质量分数(%)取4个皿蒸发损失质量分数(%)的平均值) H.6.2制动液样品的燕发残液有无砂粒或磨蚀物等硬物 H.6.3制动液样品的蒸发残液的倾点 23
GB12981一2012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制动液容水性及相容性检验法 I.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评定水分对制动液性能的影响,以及制动液与HZY3、HHZY4相容性试验液国家标准 样品的相容性 I.2方法概要 I.2.1制动液容水性 将增湿的制动液加到锥形离心管中,在一40C下保持22h后,迅速观察试样的外观(如分层、,沉淀 及透明度等情况),并测定离心管倒置时,气泡上浮至液面时间 接着在60下保持22h后,立即观察 试样的外观,并测定离心沉淀体积分数(%) 1.2.2制动液相容性 取50mL制动液试样与50mL HZY3,HZY4相容性试验液国家标准样品编号配成混合溶液,加 到锥形离心管中,在一40下保持22h后,迅速观察试样的外观(如分层,沉淀及透明度等情况) 接 着在60C下保持22h后,立即观察试样的外观,并测定离心沉淀体积分数(%) 仪器与试剂 I.3.1离心机:符合GB/T8926中的要求;离心管:符合GB/T8926中的要求 低温浴与附录G中G.3.2的要求相同 I.3.2 高温试验箱符合GB/Tl158中的要求 温度计;GB/T514中GB3凝点1号(内标式),或量程一80C一60C,分格值1C的温度计 I.3. 4 I.3.5温度计;量程0C150C,分格值1 I.3.6量筒;100ml,分格值1mL的具塞玻璃量筒 I.3.7脱脂棉 1.3.8软木塞或橡胶塞;与锥形离心管相匹配 1.3.9秒表;分格值0.1s 1.3.1095%乙醇;化学纯 I.4试验步骤 I.4.1容水性试验 I.4.1.1一40c试验 I.4.1.1.1将3.5ml蒸僧水与100mL制动液样品混合后,倒人一只清洁干燥的锥形离心管内,塞紧 软木塞或橡胶塞,并放人已恒温到一40C士2C的低温浴内,保持22h士2h 24
GB12981一2012 I.4.1.1.2从浴中取出锥形试样管,迅速用浸有乙醇或丙酮的脱脂棉擦净管外壁的水珠,立即观察管 内试液是否分层或沉淀 如有分层或沉淀,停止试验,如无分层或沉淀,继续下一步试验 I.4.1.1.3迅速倒置锥形离心管,测定气泡上浮至液面的时间,以秒(s)计 当空气泡的顶部到达锥形 离心管2mL刻度时,就可认为气泡到达液面 1.4.1.260C试验 I.4.1.2.1将进行完I.4.1.1试验的锥形离心管,放人恒温到60C士2C的高温试验箱内,保持 22h士2h I.4.1.2.2从箱中取出锥形离心管后,立即观察管内试液的外观有无分层迹象 I.4.1.2.3按GB/T8926规定测定试液的沉淀体积分数(% 相容性试验 I.4.2.1 一40C试验 I.4.2.1.1将50nmL士0.5mL制动液样品与50mL士0.5mLHZY3、HZY4相容性试验液标准样品 (国家标准样品编号GSB06-1799)混合后,倒人一只清洁干燥的锥形离心管内,塞紧软木塞或橡胶塞, 并放人已恒温到一40C士2的低温浴内,保持22h士2h I.4.2.1.2从浴中取出锥形试样管,迅速用浸有乙醇或丙酮的脱脂棉擦净管外壁的水珠,立即观察管 内试液是否分层或沉淀 如有分层或沉淀,停止试验,如无分层或沉淀,继续下一步试验 I.4.2.260C试验 I.4.2.2.1将进行完I.4.2.1试验的锥形离心管,放人恒温到60C士2C的高温试验箱内,保持 22h士2h I.4.2.2.2从箱中取出锥形离心管后,立即观察管内试液的外观有无分层迹象 1.4.2.2.3按GB/T8926规定测定试液的沉淀体积分数(%). I.5报告 I.5.1容水性和相容性试验的一40C下的外观及透明度 1.5.2容水性试验试液的气泡上浮至液面的时间(s) I.5.3容水性和相容性试验试液60C下的外观及沉淀物体积分数(%) 25
GB12981一2012 附 录 J 规范性附录 制动液抗氧性检验法 J.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评定制动液的抗氧化特性 J.2方法概要 用过氧化苯甲酰、蒸馏水和制动液配成试验用试样,并放人铝片、铸铁片和1/8个橡胶皮碗 在 70C烘箱内保持168h后取出检查试片有无坑蚀、粗糙不平等腐蚀现象,并计算试片的质量变化 J.3仪器、材料与试剂 J.3.1仪器 J.3.1.1试管;直径约22nmm,高175mm的玻璃试管,配软木塞或橡胶塞 J.3.1.2玻璃瓶;带盖,容量约120mL 高温试验箱符合GB/T1158的要求,顶部有通风孔 温度计;量程0C一150C,分格值1C,尾长可使水银球底端位于箱的中部的烘箱温度计 I.3.1.5分析天平,最大载荷不小2001 g,分格值0.1mg J.3.1.6干燥器 J.3.1.7量筒:50ml,分格值1ml I.3.1.8微量滴定管;2mL,最小分格值0.01mL mm200mm. J.3.1.9游标卡尺:量程0 1,最小分格值0.02 mm J.3.2试剂 J.3.2.1过氧化苯甲酰;分析纯,含量(质量分数)不少于90%(不得使用褐色的,或是粉末状的 J.3.2.295%乙醇;化学纯 J.3.3材料 J.3.3.1铸铁片:两片符合表F.1规定的铸铁片 J.3.3.2铝片;两片符合表F.1规定的铝片 J.3.3.3锡箔;4张锡含量(质量分数)不少于99.9%,铅含量(质量分数)不多于0.025%,厚度为 0.02mm0.06mm,面积大约12mm”的锡箱 J.3.3.4橡胶皮碗;采用国家标准样品 螺栓、螺母;普通碳钢,无锈,无油,无镀层,直径4mm一5mm,栓长15mm. 砂纸;320A、400A防水碳化硅砂纸 脱脂棉 J.3.3.8绸布 26
GB12981一2012 J.4试验步骤 J.4.1试片准备 J.4.1.1用防水碳化硅砂纸沿与长边平行的方向分别打磨铝片和铸铁片的所有表面至光亮无划痕 磨片时应避免手指直接接触试片 把试片浸在乙醉中,用脱脂棉擦洗,绸布擦干 同时将螺栓、螺母放 在乙醇中清洗、擦干,均放人干燥器,在23C士5C下至少保持60min. J.4.1.2从干燥器中取出铝片和铸铁片分别称量,称准至0.1; mg l.4.1.3在两片试片的两端之间各隔上一片锡箱,穿上螺栓,上紧螺母放人干燥器内备用 J.4.2试验用试样的配制 再42.1用量简量取30mL士1L制动液样品倒人一只玻稍瓶中,向玻璃瓶中加人0mg士2mw过 氧化苯甲酰,用滴定管向玻璃瓶中加人1.50mL士0.05ml燕馏水,盖上盖子并摇匀(注意;不要使溶液 接触盖子)即成试样 I4.2.2将试管放到70C士2C的高温试验箱内.保持120min士10min,其间每15min摇晃一次 促使过氧化物溶解 然后从箱中取出试管,不要松动软木塞或橡胶塞,在空气中于室温(23C士5Cy 下冷却2h(从烘箱中取出的试样在24h内应进行下一步试验) J.4.3氧化试验 准备两只清洁、干燥的试管,在每只试管底部放上1/8只丁苯橡胶(SBR)皮碗,各加人按 J.4.3.1 I.4.2.1制备好的试样10mL,将金属试片组的无螺钉一端,插人试管中压在皮碗上,液面大致浸没至 试片的一半长度,试片组螺钉固定的一端保持在液体外,用干净软木塞或橡胶塞塞住试管,然后在 23C土5C下,竖直放置70h士2h J.4.3.2松动试管的软木塞或橡胶塞后,将试管放人已控制到70C士2C的高温试验箱内,保持 168h土2h J.4.3.3从箱内取出试管,拆开试片,检查试片上胶质沉淀的情况,然后把试片浸在乙醉中用浸湿的脱 脂棉擦洗 观察试片表面是否有坑蚀、粗糙不平、着色和脱色等现象 J.4.3.4将试片放人干燥器内在23C士5C下至少放置1h,然后取片称量,称准至0.1mg J.4.3.5用游标卡尺测量每块试片的尺寸(包括长、宽、厚)测准至0.02mm,按附录F.6.1计算金属 试片的质量变化 J.5报告 J.5.1铝片、铸铁片的外观 J.5.2铝片、铸铁片质量变化(取两组中同一试片结果的平均值),以mg/enm'表示 J.5.3若试验结果临近指标或重复样中一个不合格,则重复1次试验 重复试验结果都必须应满足 表1中的规定 27

机动车辆制动液GB12981-2012

机动车辆制动液是指作为液压式制动系统和离合器控制系统传递能量介质的一种特殊液体,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的刹车系统中。机动车辆制动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因此对其质量的要求也非常高。

目前,我国机动车辆制动液的质量标准为GB12981-2012《机动车辆制动液》。该标准规定了机动车辆制动液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存储和质量证明等方面的内容。

机动车辆制动液的分类

根据GB12981-2012标准,机动车辆制动液分为四个类型:DOT3、DOT4、DOT5和DOT5.1。其中,DOT3和DOT4是聚醚类制动液,而DOT5和DOT5.1则是硅油类制动液。

不同类型的机动车辆制动液具有不同的性能指标,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根据车辆制动系统的要求来合理选用。一般而言,聚醚类制动液适用于大多数汽车和轻型商用车辆,而硅油类制动液主要适用于航空、赛车等专业领域。

机动车辆制动液的技术要求

根据GB12981-2012标准,机动车辆制动液应该具备以下技术要求:

  • 燃点高于155℃
  • 黏度小于1800mm²/s
  • 蒸汽压力低于70kPa
  • 干点低于240℃
  • PH值在7.0~11.5之间

同时,制动液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氧化稳定性、防锈性和润滑性等性能。这些指标都是为了确保机动车辆制动液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机动车辆制动液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机动车辆制动液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适合自己车辆的制动液型号,并且不要混用不同型号的制动液。
  • 在更换制动液时,应该彻底清洗系统内的旧油,并且确保系统内干燥无水。
  • 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每12个月或行驶1万公里进行一次制动液的更换,以确保制动液的正常性能。
  •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该避免接触强酸、强碱等物质,并且防止高温和阳光直射。

    总之,机动车辆制动液是机动车辆刹车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了解GB12981-2012标准对于保障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在选择和使用机动车辆制动液时,一定要注意相关要求和细节,以确保制动系统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和机动车辆制动液类似的标准

机动车辆制动液

机动车辆制动液

航天用标准太阳电池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的编号:GB6944-2012采。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共有20页,发布于2012-12-01
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的编号:GB28375-2012采。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共有12页,发布于2012-09-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