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263-2014

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forKu-bandportablesatellitecommunicationearthst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1263-2014。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共有11页,发布于2015-04-012014年第27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60.30
  • 实施日期2015-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369.31KB

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 GB/T31263一2014 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 通用技术要求 CeneraltechniealrqirementsforKwbamdportablesatelte communicationearthstation 2014-12-05发布 2015-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1263一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移动通信集 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 集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金春、王文军、濮赞海、夏海平、郝建强、王巧、盛伟、宋小东、李广侠、冯少栋、 边力军,南作用、李莉莉、秦岩,郭嘉俭、王启中
GB/T31263一2014 K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 通用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以下简称便携站)的组成、基本功能、性能特性、环 境适应性、电源要求、安全性、接地要求、电磁兼容性、可靠性,还有设备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在Ku频段、使用静止轨道卫星固定业务的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3543一1992数字通信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GB/T14013一1992移动通信设备运输包装 YD/T1312.14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14部分;甚小孔径终端和交互式 卫星地面站设备(在卫星固定业务中工作频率范围为4GHz一30GH2) 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特性(Physieal/ElectriealCharacteristicsofHier ITU-TG.7032002 archicalDigitallnterfaces) 组成 3.1设备组成 典型的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一般由天馈设备、发射机、接收机、信道设备、电源设备(含 电池)等部分组成 3.2结构形式 便携站的结构设计应考虑便携性,同时亦须考虑便携站架设开通和撤收转移的方便性 便携站可 由单体或多个单体组成 基本功能 便携站应支持如下基本功能 卫星通信功能 1 双向通信
GB/T31263一2014 2 点对点和/或组网通信方式; 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业务,如;电话、传真、数据、视音频等 3 b 本地监控功能 工作状态的监测、工作参数的调整及管理控制; 1 2)主要故障告警与有关指令的显示; 设备自检; 3 对星信号强度指示 4 5 性能特性 5.1工作频段 可采用如下K波段: 上行 14000MHz14500MHz; 13750MHz14000MHz(天线口径需大于1.2m). 12750MHz13250MHz 下行 12200MHz12750MHz 11700MHz~12200MHz; 10700MHz11700MHz 5.2发射信号与信道特性 5.2.1最大偏轴EIRP谱密度 工作在14GH么频带使用卫星固定业务静止卫星轨道的便携站天线,在静止卫星轨道的北3"和南 3"的范围内,最大偏轴发射的EIRP谱密度范围如表1所示 表1最大偏轴发射的EIRP谱密度范围 偏轴角p 最大EIRPdBw/40kH2 2"GB/T31263一2014 表2规定少值上的交叉极化分量范围 偏轴角少 最大EIRPdBw/40kHz) 2°5 33一25lgp 7"GB/T31263一2014 偏离载波10kHz不大于-80dBc/Hz; d)偏离载波100kHHz不大于一90dBc/Hz 5.3天线特性 -般要求 5.3.1 在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应选择安装尺寸小、重量轻、且易于架设的天线,天线效率不宜低 于65% 5.3.2天线旁瓣特性 天线发射波瓣旁瓣特性如表3所示 表3天线发射波瓣旁瓣特性 D/ 偏轴角 旁瓣特性 os7 29一25lg中dBi 79.2 8dB D/A>30时 9.2"<少<48" 32-25lg中dBi 48"<中 -l10dB a<中<48 32一25lg中dB D/A30时 48"

9.2"时不超过包络线6dB 天线接收特性可参考发射特性 5.3.3天线交叉极化隔离度 主轴方向>33dB,天线增益下降1dB波束范围内时>30dB 5.3.4电压驻波比 工作频段内发射、接收端口电压驻波比应不大于1.3 5.3.5收发端口隔离度 工作频段内天线收发端口隔离度收发端口隔离度应不小于85dB(含阻发滤波器) 5.3.6馈源插入损耗 馈源插人损耗应不大于0.,35dB 5.3.7天线噪声温度 晴天,仰角在10"时<47K
GB/T31263一2014 5.3.8天线机械性能 5.3.8.1天线形式 天线的结构设计应便于架设与撤收,建议较大尺寸天线宜采用拼装结构形式 5.3.8.2天线运动范围 方位调整范围不小于士70" 俯仰调整范围不小于10°~75" 5.3.8.3极化调整方式 手动或电动(调节范围不小于士90') 5.3.8.4天线接口 收发端口波导接口.wR-75 5.3.8.5主反射面精度 a<0.4mm(R.M.s).口:主反射面精度均方根值 5.3.9对星与控制 5.3.9.1对星方式 天线对星方式一般包括手动对星或自动对星 5.3.9.2对星精度 采用自动对星方式时,对星精度应为接收半功率波束宽度的八分之一或之内 5.3.9.3对星功能 对星宜采用信标对星的方式,信标频率捕捉范围应考虑卫星信标频率最大抖动范围和便携站设备 本身频率漂移最大范围等因素 5.4接口 5.4.1用户接口 5.4.1.1以太网接口 提供IEEE802.3,10/100Base-T自适应以太网接口 5.4.1.2电路交换接口(可选 提供的电路交换接口 a)提供RS-232串行接口; b)提供V.35接口; 提供ITU-TG.703一2002接口;
GB/T31263一2014 d)提供ASI接口; e)提供复合视频信号(cVBS)接口; f)其他 5.4.2中频接口 收发宜采用L波段接口: a)频率范围: 发射:950MHz1450MHz、950MHz~1700MHz、950MHz1950MHz 接收;950MHz1450MHz,950MHz1700MHz,950MHz2150MHa. b)阻抗;75Q或50Q: 接口类型:宜使用N型和TNC型接头 5.5设备体积及重量 mm×600mm×1000mm, 每一个单体体积不宜超过400 ,单体质量不宜超过40kg 5.6设备开通及撤收时间要求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便携站架设开通(卫星链路建立)或撤收的时间均应能在30min内完成 环境适应性 6.1温度 表4规定了各种便携站不同档次的工作温度和贮存温度 表4环境温度 工作温度/C 存储温度/C 低温 高温 低温 高温 一45,一40,一35,一30. 40,45,50,55,60 55,一50,一45,一40 60,65,70 25,一l0 注:具体温度等级由产品规范或合同选定 便携站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时,其性能应符合规定要求 在规定的贮存温度范围内贮存 时,不应发生裂痕,老化或其他损坏;当经受该温度范围后在恢复到工作温度范围时,设备应能正常工 作,性能不应下降 6.2湿热 应符合GB/T13548一192中第10章的规定 6.3低气压 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便携站,应考虑适应低气压条件下正常工作,例如;在海拔高度约为5000m 工作的便携站,设备应能在大气压力为53.5kPa时正常工作
GB/T31263一2014 6.4霉菌 设备应具有抗霉能力 长期在潮湿多雨地区和霉菌滋生环境条件下不应发生霉变,并应能正常 工作 6.5盐雾 在沿海、岛屿等多盐雾环境下使用的设备,应采用防腐材料和经防腐蚀处理,保证设备在大气盐雾 含量不低于5mg/m'的环境条件下能长期使用,正常工作 6.6淋雨 mm/min7mm/min 便携站应能经受降雨量为5n n,持续时间为1h的淋雨,应无渗水现象 6.7振动 应符合GB/T13543一1992中第9章的规定 6.8冲击 应符合GB/T13543-1992中第8章的规定 电源要求 电源设备要求如下 -般应采用电压为220V交流市电供电方式或单组直流电源供电方式; a b)当交流供电电源电压变化范围在其标称值的士20%,频率变化士5%以内时,设备应能正常 工作; 当直流供电电源电压变化范围在其标称值的士10%以内时,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c 如采用充电电池供电,常温下充电电池应能保证便携站正常工作120min以上 d 安全性 8.1 绝缘电阻 通信系统中设备的电源输人端与机壳之间、有绝缘要求的外部带电端子与机壳之间绝缘电阻在正 常大气条件下应不小于100Mn.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应不小于2MQ. 8.2介电强度 通信系统中设备的电源输人端与机壳之间、有绝缘要求的外部带电端子与机壳之间以及其他有绝 缘要求的载流电路与机壳之间应有足够的绝缘介电强度 在交流50Hz,试验电压有效值为1500V, nmin时间内,不应发生击穿、飞弧和火花等现象 接地要求 接到屏蔽层、铵链部件或其他机械部件的地线不应构成环路,应以可导电底板或框架上的一点作为 静电接地或电源接地的公共连接点并与保护接地端子连接 从接地端子到地的连接线应在电气上是连 续的和可靠的,有足够机械强度和足够低的电阻 通信设备工作期间,其设备外壳与地之间的泄漏电流应不大于3.5mA
GB/I31263一2014 10 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要求按照YD/T1312.14执行 11 可靠性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大于750h 1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2.1 标志 便携站应在设备的适当位置装有清晰、耐久的标志 标志内容应包括 a)制造厂所)的名称和商标; b)产品名称和型号 c 生产序号和出厂所日期; d)检验合格标记或质量等级 12.2包装 12.2.1防护等级及防护包装要求 设备的封存和包装的防护等级采用I级,并应满足GB/T14013一1992中第3章和4.2.1的要求 12.2.2随机包装文件 包装箱内除按规定装置好设备及附件外还应随箱装人下列文件 装箱单; a b)产品合格证 c 产品说明书 d)随机设备附件清单 允许根据具体情况增加上述文件 12.2.3包装箱外标志 包装箱外标志应包含下列信息: 产品名称和型号 a b制造厂所)名称或标志(商标); 产品的数量、重量、体积; c d)装箱日期 检验员; e 运输、贮存中的注意事项,如“小心轻放”“防湿”“重心点”“向上”等图标,应符合GB/T191 的规定 12.3运输 装有设备的包装箱允许用一般运输工具运输,但要避免水浸、曝晒,严禁剧烈振动和跌落,并尽量避
GB/T31263一2014 免雨淋、尘砂、严禁违章装卸 12.4贮存 设备贮存应满足下列要求: 存放设备的库房应通风良好,无腐蚀性气体,无强日晒、无漏水雨淋; a b存放时间超过6个月时,应由技术人员做定期加电检查; 有特殊要求的,如电池等,其贮存条件及方法按其相关标准和要求执行

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GB/T31263-2014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携带的卫星通信设备,具有很强的移动性和灵活性,在野外作业、应急救援等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具有频率高、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

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GB/T31263-2014是我国相关标准之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1.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基本要求:包括设备的分类、性能指标、工作环境等。
  • 2.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的技术要求:包括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调制解调、误码率等。
  • 3.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的测试方法:包括设备测试、系统测试、网络测试等。
  • 4.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的使用要求:包括安装、操作、维护等。

此外,GB/T31263-2014还规定了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应具备的其他功能,如自动跟踪、自动校正等。同时,该标准还对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在野外作业、军事、海上救援等特殊领域的应用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和规范。

总之,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GB/T31263-2014为我国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的研究、生产、使用提供了规范,推动了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

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的相关资料

和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类似的标准

便携式水表校验仪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气瓶阀通用技术要求

Ku频段静止中使用的车载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Ku频段静止中使用的车载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Ku频段静止中使用的车载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1262-2014。Ku频段静止中使用的车载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共有12页,发布于2015-04-012014年第27号公告
混凝土模板用木工字梁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混凝土模板用木工字梁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混凝土模板用木工字梁的编号:GB/T31265-2014。混凝土模板用木工字梁共有15页,发布于2015-03-112014年第27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