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014-2008

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金属、电阻合金物理量术语及定义

Physicalquantityterminologiesanddefinitionsofelasticalloy,expansionalloy,thermostatmetal,resistanceallo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金属、电阻合金物理量术语及定义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金属、电阻合金物理量术语及定义的编号:GB/T15014-2008。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金属、电阻合金物理量术语及定义共有25页,发布于2009-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H5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7.140.01
  • 实施日期2009-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5页
  • 文件大小832.16KB

以图片形式预览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金属、电阻合金物理量术语及定义

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金属、电阻合金物理量术语及定义


国家标准 GB/15014一2008 代替GB/T15014一 -1994,GB/T150151994,GB/T150161994,GB/T15017一1994 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金属、电阻合金 物理量术语及定义 Physiealquantityterminologiesanddefinitionsofelasticalloy expansionalloy,thermostatmetal,resistancealloy 2008-08-05发布 2009-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15014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是对GB/T15014一1994《弹性合金领域内的物理特性和物理量术语与定义》 GB/T15015一1994《膨胀合金领域内的物理特性和物理量术语与定义》,GB/T15016一1994《热双金属 领域内的物理特性和物理量术语与定义》和GB/T15017一1994《电阻合金领域内的物理特性和物理量 术语与定义》四个标准的整合修订 本标准代替GB/T15014一1994《弹性合金领域内的物理特性和物理量术语与定义》 GB/T15015一1994《膨胀合金领域内的物理特性和物理量术语与定义》,GB/T15016一1994《热双金属 领域内的物理特性和物理量术语与定义》和GB/T15017一1994《电阻合金领域内的物理特性和物理量 术语与定义》. 本标准与GB/T15014一1994、GB/T15015一1994、GB/T150161994、GB/T15017一1994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金属电阻合金物理量术语及定义》 “分类” 增加了" “中文索引”和“英文索引” -增加了 弹性合金部分刷除了“静滞后,粘性、弛豫谱弹性比、劲度常数,柔顺常数”的定义和"泊松比厂 泛定义”;增加了“弹性合金、高弹性”定义,把“塑性”的定义放在力学性能中描述 膨胀合金部分增加了“膨胀合金”定义 热双金属部分对“热双金属”的定义进行修订;增加了“热双金属被动层、热双金属主动层、横拼 双金属”定义 电阻合金部分对“电导率”定义进行重新确认;增加了“每米电阻”定义; 力学性能部分删除了“屈服点”的定义;增加了“力学性能、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最大力”的 定义; -对各术语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确认,部分术语进行了文字上的修改 各有关物理量单位与现采用的对应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保持一致 本标准由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转、张爱玲、刘宝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014一1994:; -GB/T15015一1994 -GB/T15016一1994:; -GB/T15017一1994
GB/15014一2008 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金属电阻合金 物理量术语及定义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金属和电阻合金等领域使用的物理量术语及定义,作为标 准和一般使用时的共同称谓 分类 本标准按功能材料使用性能分为四大类;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金属和电阻合金等 术语和定义 3.1弹性合金 elasticalloy 3.1.1 弹性合金elasticaloy 分为高弹性合金和恒弹性合金 3.1.2 弹性elastieity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其形状和大小,外力卸除后又可恢复原始形状和大小的特性 在弹性范围 内,应力和应变呈简单的单值函数关系,即服从胡克定律 3.1.3 理想弹性idealelastieity 完全满足胡克定律的弹性行为,在外力作用下,同时呈现四个特征 a)瞬时即出现应力与应变间的对应关系; 应力值与应变值间是-一 b 一对应的; 当应力为零时,应变也为零; 8 应力与应变间是正比例关系 d 非弹性inelastieisy 在加,卸载过程中,应变响应有不同的行程 应力与应变间既不是一一对应的,也不是成比例的,但 仍具有理想弹性的第三个特征 3.1.5 粘弹性yiscelastieity 物体应变的大小除与应力大小有关外,还与时间或变形速度有关的非弹性现象 3.1.6 滞弹性ametaestieity 弹性不完全性 导致应力与应变间的非线性关系,变形不是完全弹性的现象 滞弹性的表现形式包括弹性后效、弹 性滞后、内耗、应力松弛、模量亏损等 滞弹性体应变e的表达方式为
GB/T15014一2008 e=e1十e2 式中: 应变,无量纲 瞬时应变,无量纲 与时间有关的应变,无量纲 E2 3.1.7 恒弹性eonstantelastie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弹性模量不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3.1.8 高弹性highelastie 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强度、硬度、弹性模量,低的滞弹性效应的特性 3.1.9 内耗internalfrietion 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由于物体的滞弹性现象导致应变落后于应力的变化所引发的不可逆能量 消耗 3.1.10 艾林瓦合金Elnvarloy -种具有艾林瓦效应的恒弹性合金 3.1.11 艾林瓦效应Elinvarefreet 弹性反常 物质的弹性模量在温度升高时,基本不变,甚至增加的现象 注,一般固态物质的弹性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艾林瓦效应又称为弹性反常 3.1.12 AE效应AEefrleet 通过外加应力使磁的磁化方向改变,从而在通常的弹性变形以外产生附加的弹性变形,因此使弹 性模量E产生改变AE 3.1.13 刚度rigidity 作用在变形弹性体上的力与它所引起的位移之比 在拉(压)状态下,刚度户'的表达式为 力'=dp/dlL 在扭转状态下,刚度T'的表达式为 T'=dT/df 式中: 拉(压)刚度,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 mm; p 人 -扭转刚度,单位为牛顿米每弧度(Nm/rad); 拉(压)力,单位为牛顿(N); 长度,单位为米(m); 扭距,单位为牛顿米(N m; -扭转角,单位为弧狐度(rad) 注l:构件的刚度取决于构件的尺寸,形状和材料的弹性模量 注2:依受力状态的不同,材料的刚度分别为杨氏模量或切变模量
GB/15014一2008 3.1.14 4 杨氏模量 oung'smodluluS 弹性变形范围内,正应力与相应正应变之比 杨氏模量E的表达式为 E= =ap/e" 式中: 已 杨氏模量,单位为帕(Pa); -正应力,单位为帕(Pa); 正应变,无量纲 Ep 3.1.15 切变模量 shearm0duluS 横向弹性模量 刚性模量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切应力与相应的切应变之比 切变模量G的表达式为 G=d/e 式中: 切变模量,单位为帕(Pa); -法向为i的面上j方向上的应力(i、j分别代表r、y或:),单位为帕(Pa); oi 法向为i的面上j方向上的应变(i、j分别代表r,y或:),无量纲 e; 3.1.16' 体积模量bulkmodwlus 弹性变形范围内,体应力与相应的体应变之比的绝对值 体积模量K的表达式为 K=|一P/V/V 式中: 体积模量,单位为帕(Pa); K 体应力或球状体受到的各向均匀的压强,单位为帕(Pa); 体积的相对变化,无量纲 AV/V 1.17 33 压缩率eompressibility 弹性变形范围内,由单位体应力所导致的体应变 压缩率的表达式为 x=-(AV/V/p 式中: -压缩率,Pa-l; 体应力或压强,单位为帕(Pa); VV 体积的相对变化,无量纲
GB/T15014一2008 3.1.18 Poisson'sratio 泊松比 M 在均匀分布的轴向应力作用下,物体中相应的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的绝对值 注:由动态杨氏模量和动态切变模量所确定的泊松比称为动态泊松比 对于各向异性的材料,仿此定义的数值称 之为等效泊松比 泊松比的表达式为 一 i/e 式中: 泊松比,无量纲; 轴向应变,无量纲; 相应的横向应变,无量纲 E 3.1.19 弹性模量温度系数teperatureeoefrieentofelasticmodulus 在确定的温度范围内,与温度变化1C相应的杨氏模量的平均变化率 弹性模量温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AE,)=(E一E/E(a一4 式中: 在温度1、!间的弹性模量温度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1); A 基准温度t下的杨氏模量,单位为帕(Pa); E0 E 温度下的杨氏模量,单位为帕(Pa)1 温度下的杨氏模量,单位为帕(Pa). 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2 3.1.20 瞬间弹性模量温度系数instantaneoustemperatureceffieientofelasticmdwlws 在某一温度下,与温度变化1C相应的弹性模量的变化率 瞬间弹性模量温度系数的表达式为 =dE/Ed E( 式中: E( 在温度!下的瞬间弹性模量温度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一1); E -基准温度o下的弹性模量,单位为帕(Pa); dE/dt 温度!时E()关系曲线的微商,单位为帕每摄氏度(PaC-I) 3.1.21 频率温度系数temperaturecoefricientoffrequeney h 在确定的温度范围内,与温度变化1C相应的物体固有频率的平均变化率 频率温度系数函的计算公式 所M4),=(_)m[h(E一h 式中: F( 在温度、间的频率温度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I); 、t,
GB/15014一2008 基准温度to下的物体固有频率,单位为赫兹(H2); )mas 温度范围内物体固有频率的最大变化,单位为赫兹(H2); 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2 注l:因振动模式不同而异,振动级次不同亦会略有不同 注2:常指弯曲振动或纵向振动的基频频率温度系数 3.1.22 瞬时频率温度系数 sfticientoffreqeney instantaneoustemperaturecoef 在某一温度下,与温度变化1C相应的物体固有频率的变化率 瞬间频率温度系数的表达式为: Br=df/(d 式中: 在温度!下的瞬间频率温度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I) 8o -基准温度t下物体的固有频率,单位为赫兹(Hz); f0 -温度1处f()关系曲线的微商,单位为赫兹每摄氏度(HzC-I)1 df/fdn) 3.1.23 拉伸波波速veloeityofstretehwave CD 介质横截面的线度比波长小很多时的纵向弹性振动传播的速度 注;在机械滤波器制造行业,常称为“纵波波速” 3.1.24 扭转波波速cveoeityoftorsionalwave 杆(管)中扭转弹性振动传播的速度 3.1.25 应力弛豫stressrelaxationm R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变保持恒定时,应力随时间减少的特性 应力弛豫R,的表达式为 R,=o0一)/0 式中: -应力弛豫,无量纲; R 初始时刻(/=0)的应力,单位为帕(Pa); o 时刻的应力,单位为帕(Pa). 此值无量纲,常以%表示 3.1.26 应变弛豫strainrelaxation 正弹性后效directelasticafter-effect R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特性 应变弛豫R,的表达式为 R,=(e一e0)/e 式中 R 应变弛豫,无量纲; 初始时刻(t=0)的应变,无量纲,常以%表示; E0
GB/T15014一2008 !时刻的应变,无量纲 3.1.27 弹性滞后 lastichysteresis H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加(卸)载过程中,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特性 弹性滞后H,的表达式为: H=le;-Eo" 式中: -弹性滞后,无量纲,常以%表示 H -加(卸)载过程中的瞬时应变,无量纲; 经时间!后的应变,无量纲 3.1.28 弹性后效elastieaftereffteet 反弹性后效oppsiteelasticatterelftet 弹性体在弹性极限内,应变落后于应力,物体的形状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延迟才能趋于稳定的特性 弹性后效A,的表达式为 A/=le一eo/eo 式中: -弹性后效,无量纲,常以%表示; A7 -初始时刻(/=0)的应变,无量纲 eo0 时刻的应变,无量纲 E! 3.1.29 蠕变回复 CreeprecOvery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卸除载荷后应变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回复的特性 蠕变回复C的表达式为 C=E/eo 式中: 蠕变国复,无量纲,常以%表示 -卸载初始时刻(/=0)的应变,无量纲 E0 '时刻的应变,无量纲 3.1.30 机械品质因数mechanicalqualityfactor g 机械振动系统中,储存在力抗上的能量与一个振动周期内耗散在力阻上的能量之比 机械品质因数Q的表达式为 Q=f,/-aB" 式中 -机械品质因数,无量纲; -机械振动体的谐振频率,单位为赫兹(Hz); f) 谐振曲线半功率点处频带宽度,单位为赫兹(Hz) 一3dB
GB/15014一2008 3.1.31 arithmicdecreent 对数衰减率logart -个自由振动体相继两次振动中,振幅比的自然对数值 对数衰减率谷的表达式为 心=In(A/A十1) 式中: -对数衰减率,无量纲; 自由振动体第n次振动振幅,单位为毫米(n Am mm; 自由振动体第n十1次振动振幅,单位为毫米( mm An+1 3.1.32 阻尼能力率spe pecificdampingcapace ei 自由振动体内,振动一周耗散的能量与该次振动初始储存能量之比 注:常以此量表示内耗的大小 3.1.33 阻尼系数coefficientofdamping 一个自由振动体,振幅衰减至原始值1/e所需时间的倒数 阻尼系数3的表达式为 8=1/ln(An/A, 式中: -阻尼系数,单位为奈培每秒(Np/s); -时间,单位为秒(s); -初始(/=0)振幅,单位为毫米(mm); Ao 时刻的振幅,单位为毫米mm) t 3.1.34 attenuationcoeffieient 衰减系数 sound-attenuationcoefficient 声衰系数 振动传播过程中,单位距离上的振幅自然对数衰减率 衰减系数a的表达式为: a一1/(c2一 rIn(A/A2 式中: 衰减系数,单位为奈培每米(Np/m); -与起始点距离,单位为米(m); .r1 与起始点距离,单位为米(n m r2" A1 振动沿r方向传播时,位置.r处的振幅,单位为毫米(mm); 振动沿工方向传播时,位置r》处的振幅,单位为毫米(mm). A. 3.1.35 分贝衰减率deeibeldecrement 振动传播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振幅的常用对数衰减率
GB/T15014一2008 分贝衰减率的表达式为 u=20/log1nAn/A, 式中: -分贝衰减率,单位为分贝每秒(dB/s) -时间.单位为秋 初始时刻(/=0)的振幅,单位为毫米(mm) Ao -1时刻的振幅,单位为毫米(mm) A, 3. 膨胀合金expansionaoy 2 3.2.1 膨胀合金espansioaoy 按膨胀系数的大小分为 3.2.1.1低膨胀合金;亦称因瓦合金,一般在一60C500C温度范围内具有很小的膨胀系数,其平 均膨胀系数低于3×10-/C 3.2.1.2定膨胀合金;亦称封接合金,一般在一70C100C温度范围内具有与被封接材料相匹配的 膨胀系数,其平均膨胀系数为(410)X10-《/C C温度范围内具有很高的膨胀系数.其平均膨胀系数高于 3.2.1.3高膨胀合金;一般在室温100 15×10-6/C 3.2.2 线热膨胀 inearthermaleYpasion L 物体因温度变化而产生长度变化 3.2.3 线热膨胀率 inearthermalexpansionratio AL/L 物体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单位长度的变化 线热膨胀率为无量纲 3.2 平均线热膨胀系数meancoeffieientoflimearthermalexpansion 物体在确定的温度至e时,温度平均每变化1C相应的线热膨胀率 平均线热膨胀系数a的表达式为: a=(L一L)/[L(一] 注:在实际测量中,如果L 被L代替所引起的计算误差小于测量误差时,则可用L代替Lo 式中: 平均线热膨胀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1) 热膨胀物体的初始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热膨胀物体的终了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基准温度20C时物体的长度,单位为米(m); -温度时物体的长度,单位为米(m); -温度时物体的长度,单位为米(m) L2" 3.2.5 平均体热膨胀系数 meancoefieientofvolumetriethermalexpansiom a 物体在确定的温度至时,与温度变化1C相应的单位体积的变化
GB/15014一2008 平均体热膨胀系数a的表达式为 =(V一V/[V(ee一] av 注在实际测量中,如果V被代替所引起的计算误差小于测量误差时,则可用代替Vo 式中 a" 平均体热膨胀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1); 热膨胀物体的初始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热膨胀物体的终了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基准温度20C时物体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 温度时物体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 Va 温度时物体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 3.2.6 meancoeffieientofarealthermale%pansion 平均面热膨胀系数 Cs 物体在确定的温度至丸时,与温度变化1C相应的单位面积的变化 平均而热膨胀系数可 的表达式为: s=(S,-Si/[S,(e一门 注:在实际测量中,如果S被S代替所引起的计算误差小于测量误差时,则可用S代替S, 式中: 平均面热膨胀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1): aS 热膨胀物体的初始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热膨胀物体的终了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基准温度20C时物体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S 1温度时物体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nm'); 温度时物体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S 3.2.7 平均周热膨胀系数meaneoefieentofeireumferentialthermalexpansion a4 物体在确定的温度1至时,与温度变化1C相应的单位周边长度的变化. 平均周热膨胀系数a的表达式为 a4=(如一内/[,(一] 注:在实际测量中,如果被购代替所引起的计算误差小于测量误差时,则可用内代替内 式中: 平均周热膨胀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1) Q 热膨胀物体的初始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热膨胀物体的终了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基准温度20C时物体的周边长度,单位为米( m 温度时物体的周边长度,单位为米(n m; 温度时物体的周边长度,单位为米(m) instantaneouscoefficientoflinearthermalexpansion 瞬间线热膨胀系数 a 在某一温度的物体,当温度变化趋于零时的平均线热膨胀系数为该温度时的瞬间线热膨胀系数 瞬间线热膨胀系数a的表达式为
GB/T15014一2008 a/= i((L一L)L(一1] 注在实际测量中,如果L被L代替所引起的计算误差小于测量误差时,则可用L代替L 式中: 瞬间线热膨胀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一1); 热膨胀物体的初始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热膨胀物体的终了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基准温度20C时物体的长度,单位为米(m); ! 温度时物体的长度,单位为米(n m; t温度时物体的长度,单位为米(m) .2. 3 9 linearthermalespansiveforee 线热膨胀力 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因其沿长度方向变化受到约束时对约束物体施加的力 3.2.10 热膨胀应力 thermalexpansivestress Ga 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因其膨胀而受到约束时对约束物体产生的应力 3.2.11 漏气率 permeabilityrate 密封真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气体密度变化值 漏气率的单位名称为帕立方米每秒,单位符号为Pam'/s 3.2.12 气密性ipermmeabilty 表征材料在确定的温度、气压、封接等条件下阻碍气体通过的能力,通常用漏气率表示 3.2.13 弯曲点bendpont Tc(I 在一般无相变的情况下,热膨胀曲线上明显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此点相应于材料的居里点 Tc)或奈耳点(TN)温度 3.2.14 因瓦效应invareffeet 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由于自身铁磁性变化导致膨胀系数降低的现象 热双金属therm0statmetal 3. 3 3 3.1 热双金属 them0statmetal 由两层或两层以上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金属或合金沿整个接触面牢固结合的用于热敏元件的复 合材料 热双金属分为复合热双金属和横拼热双金属两类 复合热双金属包括高电阻率型热双金属、中电 阻率型热双金属、低电阻率型热双金属、高温型热双金属、中温型热双金属、低温型热双金属、高敏感型 热双金属、耐蚀型热双金属等 3.3.2 组元层eomponetlaminations 组成热双金属的各材料层的统称,根据材料层的特性和功能,分为主动层、被动层、中间层等 10
GB/15014一2008 3.3.3 组元层的厚度比thicknessratioofcomponents 热双金属中各组元层的厚度与热双金属总厚度之比 此值无量纲 3.3.4 oftherobietal 热双金属被动层passivecomponent 热双金属中热膨胀系数值比较小的组元层 注:热双金属受热发生弯曲变形时,被动层总处于凹面一侧 对被动层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膨 胀系数值要小且材料组织要稳定 3.3.5 热双金属主动层aetivecomponentofthermobimetal 热双金属中具有较大的线膨胀系数值的组元层 注:热双金属受热发生弯曲变形时,被动层总处于凸面一侧 对主动层材料的基本要求是线膨胀系数大,组织稳 定,与其他组元层材料结合时可焊性好,弹性模量值与被动层接近等 3.3.6 横拼双金属laterallywelded thermoimetal 两种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金属或合金,高膨胀合金与低膨胀合金的两侧边纵向拼接,沿其拼缝处 采用真空双电子束焊机连续焊接而形成的双金属 3.3.7 比弯曲speeificthermaldefleetion 单位厚度的平直热双金属片,温度变化1C时,沿纵向中心线所产生的曲率变化之半 比弯曲K的表达式为 K=1/2/(一h)1/R 式中: 比弯曲,单位为每摄氏度C-1); 热双金属片厚度,单位为毫米(mm); 热双金属片平直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热双金属片弯曲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热双金属片弯曲时曲率半径,单位为毫米(mm) R 3.3.8 弯曲系数ceffieientofdefleetion K -端固定的热双金属片,其单位厚度和单位长度在温度变化1C时,自由端挠度的变量 弯曲系数K'的表达式为 K'=(f一f/IL2(e一) 式中: 弯曲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1); K 热双金属片厚度,单位为毫米(mm) 热双金属片测量长度,单位为毫米(mm); 热双金属片在初始测量温度时的相应挠度,单位为毫米(mm); 热双金属片在终了测量温度6时的相应挠度,单位为毫米(mm); f 热双金属片的初始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1l
GB/T15014一2008 热双金属片的终了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3.3.g 温曲率flesivity 单位厚度的热双金属片,每变化单位温度时的纵向中心线的曲率变化 温曲率F的表达式为 F=谷(1/R一1/R/(e一 式中: 温曲率,单位为每摄氏度(C 热双金属片厚度,单位为毫米(mr m; 热双金属片的初始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热双金属片的终了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R 热双金属片在初始测量温度时试样纵向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单位为毫米(mm); R 热双金属片在终了测量温度时试样纵向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单位为毫米(mm) 3.3.10 敏感系数coeffieientofsensitivity M 热双金属片的主动层与被动层的热膨胀系数条件差值 在特定试验装置上,测量螺旋形热双金属 片的偏转角度 敏感系数M为 M=0.0116×[f/L(e一]或M=f”瓦/270×L(一y 式中: M 敏感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 旋线端的偏转(松开角度),单位为弧度每摄氏度(rad/C)或度每摄氏度(()/C) 旋形热双金属片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旋形热双金属片的计算长度,单位为毫米(mm); 螺旋形热双金属片的初始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螺旋形热双金属片的终了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I? 3.3.11 比弯曲标称值nominalvalueofspeeifiethermaldefleetion 指室温至130C150C范围内的比弯曲值 因从组元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变化的关系看出,比弯 曲不是一个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双金属片比曲率不是线性地变化,是沿着曲线增大,故必须标明比 弯曲所适用的温度范围 3. .3.12 热双金属弹性模量elastiemdulusofthermobimetal 在热双金属弹性极限内,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 热双金属弹性模量E的计算公式为 E=4PL3/Af bo 式中: p 热双金属弹性模量,单位为帕(Pa); 负荷,单位为牛顿(N); 试样测试长度,单位为毫米(mm) 12
GB/15014一2008 挠度变量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A 试样宽度,单位为毫米( mm;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 3.3.13 允许弯曲应力allowablestressofdefeetionm 热双金属指尚未引起残余变形时的机械应力 3.3.14 线性温度范围linearitytemmperaturerange 热双金属的实际挠度与用比弯曲标称值算出的挠度相比,偏离不超过士5%的温度范围 3.3.15 允许使用温度范围allowabletemperaturerangeforsermiee 热双金属不发生残余变形的温度范围 3.3.16 热偏转率thermaldefleetionrate 转动角度与温度变化的比率 用来衡量热双金属螺旋形元件的热敏感性 热偏转率D的表达式为: D=(一f)/2一 式中: -热偏转率,单位为弧度每摄氏度(rad/C)或度每摄氏度((')/C). -热双金属片的初始测量温度,单位为每摄氏度(C); 热双金属片的终了测量温度,单位为每摄氏度C); to -对应测量温度时的角度,单位为弧度(rad)或度("); 对应测量温度时的角度,单位为弧度(rad)或度(") 3.3.17 机械转矩率mechaniealtorquerate 转矩对偏转角度的比率 用来衡量螺旋形元件的刚性 3.3.18 横向弯曲ecrosseurvature 热双金属片在整个宽度范围内对平直面的偏离,用弦高衡量 3.4 电阻合金resistancealloy 3.4.1 电阻合金resistaneealoy 以电阻特性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合金,主要包括;精密电阻合金,应变电阻合金,热敏电阻合金和电热 合金等 3.4.1.1 精密电阻合金precisioneeetricalresistancealloy 在工作温度、环境状态,时间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仍能保持其电阻值不变或变化很小,且对铜热电势 绝对值较小的电阻合金 3 .4.1.2 lrsistameealoy 应变电阻合金strainelectrieal 电阻应变灵敏系数大,电阻温度系数绝对值小的电阻合金 注,该合金的电阻-应变关系,在较大应变量范围内,线性好和斜率大;在一定应变量范围内(包括负应变),加、卸载 13
GB/T15014一2008 频率加大之后,能长时间保留这一斜率不变;在多次加将卸载时重复性好,在某一应变量下保持一定时间后,电 阻值不变;这些特性在不同温度,包括在极限工作温度下,电阻值的变化很小 3.4.1.3 电热合金eeetriealthermalaloy 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且能在一定高温下长期工作的电阻合金,一般具有电阻率大、耐热疲劳、抗腐蚀 和高温形状稳定性好等特点 3.4.1.4 热敏电阻合金thermistoralloy 电阻温度系数大且为定值的电阻合金 注;该合金电阻-温度关系,线性好和斜率大,多次加热.冷却后,重复性好,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这一线性关 系,经在不同温度长时间保温后,这一关系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 4.2 ? 电阻率electriealresistivity 单位长度、单位横截面积物体的电阻 电阻率p的计算表达式为: p=RA/L 式中: -电阻率,单位为欧姆平方毫米每米(Qmm=/m); R 物体电阻,单位为欧姆(Q); 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长度,单位为米(m) 3.4.3 cmdtetivity 电导率 electrical 对物质传导电流能力的一种量度 为电阻率的倒数值 电导率的表达式为: -1/" 式中: 电导率,单位为米每欧姆平方毫米(m/Q”mm'); 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Q m 每米电阻eleetriealresistanemeter 每米长度的电阻合金的电阻值 3.4.5 瞬时电阻温度系数instanttemperatureeoerfieientofresistanee 在某一温度下的物体,当温度变化趋于零时的平均电阻温度系数为该温度的瞬时电阻温度系数 瞬时电阻温度系数a,的表达式为 a/=lim(R一R/R(/一t 式中: -瞬时电阻温度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I); R 温度下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14
GB/15014一2008 -温度下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R R 基准温度20C下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3.4.6 coefrieientofresistance 平均电阻温度系数 meantemperature 在确定的两个温度(、te)下,电阻与温度变化1C相应的单位基准温度电阻的变化 平均电阻温度系数a的计算公式为: =(R.一R)/R,(,一1y 式中: -平均电阻温度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I) R 温度下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R 温度下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R -基准温度(一般为20C)下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3.4.7 电阻温度常数a和ptemperature constantofresistaneeaoand鼻 金属或合金的电阻与温度关系接近抛物线的情况温度!时的电阻R,用下面的二次方程式表示 R=R[1十am(一o)十A(/一)' 式中: 基准温度下一次电阻温度常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I), am -基准温度n下二次电阻温度常数,单位为每摄氏度平方(C-2); ? R 温度下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Ro 基准温度时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R3 温度下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1、to 3.4.8 电阻温度因数temperaturefactorofresistance 在确定温度下的电阻值和基准温度下的电阻值之比 电阻温度因数C的计算公式为 C=R/R 式中 电阻温度因数,无量纲 确定温度!时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R R 基准温度(一般为20C)时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3. .4 9 电阻均匀性homogeneityofelectriealresistanee -支电阻合金丝(带)任意两段单位长度的电阻差与电阻平均值之比 3.4.10 平均对铜热电势 meanthermalelectromotiveforceversuScopper E 合金与标准铜组成的热电偶两结点温度(、a)确定时,电动势与两结点温度差之比值 平均对铜热电势E的计算公式为 Eau=e/2一 15
GB/T15014一2008 式中: E -平均对铜热电动势,单位为伏特每摄氏度(V/C); -高温结点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低温结点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电动势,当合金中电流从高温结点流向低温结点时,e为正,反之为负,单位为伏特(V). 3.4.11 nstvityofele 电阻应变灵敏系数 Sen ectricalresistanceversusstrain 在外力作用下,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合金沿变形方向电阻相对变量与其长度相对变量之比 电阻应变灵敏系数K的计算公式为 K=R/R/L/L 式中: K 电阻应变灵敏系数,无量纲 AR 电阻增量,单位为欧姆(Q); 原始电阻,单位为欧姆(Q); R 长度增量,单位为毫米(mm) L 原始长度,单位为毫米(n mmm 3.4.12 快速寿命acceleratedtest tlftetime 寿命值lifetime 在规定条件下,标准电热丝试样经过2nmin周期性通电、断电,承受急热急冷循环,直至烧断的 时间 3.5 力学性能 mechanmical property 3.5.1 力学性能meehaniealproperty 表征金属材料在受外力的作用下所造成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以及金属抵抗形变和断裂能力 的性能 3.5.2 elasticlimit 弹性极限 o 去除外力后,不引致残余变形的最大应力 注1:依变形方式的不同而有拉伸、弯曲、扭转弹性极限 注2:在实际测量中常以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Rp.代替a 3.5.3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proofstrengthnon-proportionalextension Rp 非比例延伸率等于规定的引伸计标距百分率时的应力 注;使用的符号应附以下脚注说明所规定的百分率,例如Rm2,表示规定非比例延伸率为0.2%时的应力 3.5.4 屈服强度yiedstrength 当金属材料呈现屈服现象时,在试验期间发生塑性变形而力不增加时的应力 应区分上屈服强度 和下屈服强度 16
GB/15014一2008 3.5.5 上屈服强度upperyielas strength Rm 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高应力值 3.5.6 yieldstr rength 下屈服强度lower R 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低应力值 3.5.7 抗拉强度tensilestrength Rm 与最大力F 相对应的应力 注:通过拉伸试验到断裂过程中的最大试验力和试样原始横截面积之间的比值来计算 3.5.8 最大力 maximu1force 试样在屈服阶段之后所能抵抗的最大力 3.5.g 塑性plastieity 在应力作用下,材料断裂前所经受最大的永久变形的能力 塑性体的应力-应变行为,完全不具有理想弹性体的四个特征 17
GB/T15014一2008 中 文 索 引 3.1.10 3.5.7 艾林瓦合金 抗拉强度Rm 3.1.11 艾林瓦效应 快速寿命(寿命值 3. 12 4, 3.3.7 比弯曲K 拉伸波波速CD 3.1.23 3.3.11 比弯曲标称值 理想弹性 3.1.3 3.1.18 泊松比" 力学性能 3.5.1 漏气率" 3.2.11 M A效应 电导率Y 3.4.3 每米电阻 3.4.4 电热合金 敏感系数M 3.3.10 4. 电阻合金 电阻均匀性 电阻率p 3. 粘弹性 电阻温度常数a0和B 内耗 3.1.9 电阻温度因数c 3. 4.8 3.1.24 扭转波波速G 电阻应变灵敏系数K 4.11 对数衰减率6 3.1.31 膨胀合金 3.2.t 频率温度系数从 3. 1.21 非弹性 3.1.4 平均电阻温度系数 3.4.6 分贝衰减率v 3.1.35 3.4 平均对铜热电势E 10 6 平均面热膨胀系数s 3.2. 平均体热膨胀系数 3. 2. a 刚度 1.13 3. 平均线热膨胀系数 3. 2. 高弹性 3. 1. 8 平均周热膨胀系数 .2.7 3 a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 3. 5. 2 气密性 3.2.12 恒弹性 3.1.7 切变模量 G 3.1.15 横拼双金属 3.3.6 屈服强度 3.5.4 横向弯曲 3.3.18 3.1.30 3.4.1.4 热敏电阻合金 机械品质因数g 3.3.17 3.2.10 热膨胀应力 机械转矩率 o 3.4.1.1 3.3.16 精密电阻合金 热偏转率D 18
GB/15014一2008 3.3.g 热双金属 3.3.1 温曲率F 热双金属被动层 3.3.4 热双金属弹性模量B 3.3.12 热双金属主动层 3.3.5 下屈服强度R 3.5.6 3.1.29 蠕变回复C 线热膨胀A 3. 2. 线热膨胀力1 ” 3.2. 9 线热膨胀率AL/L. 3. 2. 3 3.5.5 3.3.14 上屈服强度R 线性温度范围 衰减系数(声衰系数)a 1.34 3. 瞬间弹性模量温度系数 .1.20 瞬间线热膨胀系数 3.2.8 压缩率 3.1.17 a 瞬时电阻温度系数 a 3.4.5 杨氏模量! 3.1.14 3.1.22 瞬时频率温度系数B 因瓦效应 3.2.14 塑性 3.5.9 应变弛豫(正弹性后效)R 3.1.26 应变电阻合金 3.4.1.2 应力弛豫R 3.1.25 弹性 3.1.2 3.3.15 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3.1.1 3.3.13 弹性合金 允许弯曲应力 3.1.28 弹性后效(反弹性后效)A 弹性极限o 3.5.2 3.1.19 正弹性后效 3.1.26 弹性模量温度系数鼻 弹性滞后H 3.1.27 滞弹性 3.1.6 3.1.16 体积模量K 阻尼能力率P 3.1.32 阻尼系数B 3.1.33 组元层 3.3.2 组元层的厚度比 3.3.3 弯曲点 3.2.13 3.5.8 弯曲系数K" 3.3.8 最大力Fmm 19
GB/T15014?2008 ? acceleratedtestlifetime 3.4.12 3.3. 5 activecomponentothermmobimetal 3.1.6 anelastieity allowablestressofdefection 3.3.13 3.3. 15 allowabletemperaturerangeforservice 1.34 3 attenuationcoeffieientsound-attenuationcoeffieient tTe.(TN 3.2.13 bendpoint bulkmodwlusK 3.1.16 3.1.33 c0effieientofdampingB coefficientofdeflection 3.3.8 coeffieientofsensitivit 3.3.10 ? 3. 0mp0netlamminations 2 3.1.17 constantelastic 3. 3.1.29 creeDrecOvery 3. 3. 18 crossceurvature AEeffeet 1.12 3. 3.1.35 deceibeldecrement direetelasticafter-effect 3.1.28 elasticafter-effect(opp0siteelasticafter-effeetA elasticalloy 3. 1.27 elastichysteresisH 3.1.2 elasticity elasticlimito 3.5.2 electricalcOnductiity ? 4 .3 3. 3. 12 elasticmodwlusofthermobimetal electricalresistancemmeter 3.4.4 esistis" 2 3.4. electricalre 20
GB/15014?2008 electricaltheral 3.4.1.3 alloy 3.1. 10 EInvaraoy Elivareffect 3. 11 expansionalloy 3.3.g flexivity 3.1.8 highelastic homogeneityofelectriealresistanee 3.4.9 3.1.3 idealelasticit 3.2. 12 impermeability inelasticit 3. wefiei instantaneoSc0ef ientofinearthermaleXDansi0na 3.2.8 3.1.20 instantaneoIs eraturec0effiientofelasticm0dulus aneoustemperaturecoefficientoffreguenes 3.1.22 3.4.5 instanttemperaturec0eficientofresistance 3. interalfriction g 4 3.2. invareffect 3.3.6 laterallyweldedthermobimetal 3.2.2 linearthermale%pansionI inearthermale%pansionratioAL/I 3.2.3 3.2.9 IinearthermaleXpansiveforce 3. 3. 14 inearitytemperaturerange logarithmicdeerement d 1.31 loweryiedstrength 3.5.8 maximumforce meancoefficientofareal 3.2.6 eXpanSi0nas meancoeffieientof thermalexpansionad 3. .2. coefficientof 3.2.4 eXpansi0nCK .2. meanc0efficient eXDansiona 3. 3 4 c0eficientofresistance .6 II2IO2E meanthermalelectromotiveforceversus 3.4.10 3.1.30 quality mechanical factOrO 21
GB/T15014?2008 3.3.17 mechanicaltorquerate 3.5.1 mechanmicalproperty cificthermaldefection 3.3.11 nominalvalueofspec passivecomponentofthermobimmetal 3.3.4 3.2.11 permeabilityrateg 3.5.g plastieity Poission'sratio4 3.1.18 3. precisionelectricalresistancealloy 4. 3.5 3 proofstrength,no-prop0rtionalextensioR aly 3.4.1 reSistance rigidity 1.13 " sensitivityofeleetricalresistanceversusstrainK 3.4.11 3. 1.15 shearm0dulusG 3. 1.23 speeifiedampingcapaeity specificthermaldeflectionK 3.3.7 straineleetricalresistancealoy 3.4. 3.1.25 stressrelaxationRa strainrelaxation(directelasticafter-effectR 3.1.26 1.19 3. temperaturecoefficientofelasticmodulus temperaturecoeffieientoffreguency 3.1.21 3.4.7 constantofresistanceaiand factor resistance 3.4.8 3.5.7 strengthRm deIectionrate 3.3. 16 3.2. 10 thermalexpamsivestressoace 3.3.1 ther'm0Sstatmetal 3.4.1.4 thermistoall0y 3.3.3 ? thicknessratioofcomponents yieldstrength 3.5.5 upperyi 22
GB/15014?2008 3.1.23 veloeityofstretehwaveC velocityoftorsionalwaveC 3.1.24 vicehasticity 3.1.5 yieldstrength 3.5.4 Young'smoduls 3.1.14

炭素材料分类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炭素材料分类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炭素材料分类的编号:GB/T1426-2008。炭素材料分类共有16页,发布于2009-04-01
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的编号:GB/T221-2008。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共有11页,发布于2009-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