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923-2007

道路货物运输评价指标

Evaluationindexforfreighttransportationbyroa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道路货物运输评价指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道路货物运输评价指标的编号:GB/T20923-2007。道路货物运输评价指标共有16页,发布于2007-12-012007-1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R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3.220.20
  • 实施日期200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703.68KB

道路货物运输评价指标


国家标准 GB/T20923一2007 道路货物运输评价指标 Evaluationindexforfreighttransportationbyroad 2007-05-15发布 200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0923一2007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评价指标 3.1运输能力 3.2运输经济 3.3运输效率 3.!燃料消耗及环保 3.5运输质量 3.6服务质量 3.7搬运装卸质量 豆. 运输安全质量指标 .,不良记录指标 评价分析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引用JT/T619 A,运输质效 A 服务质最 A3搬运装卸 A.运输安全 附录B(资料性附录综合评价法 B.1概述 B.2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B3消除量纲影响的方法 B4指标重要性权数的确定 10 B.5综合汇总的方法 l B.6综合评价 12 参考文献 13
GB/T20923一2007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交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新、叶静、黄德玉、孙渝平、高利 业
GB/T20923一2007 道路货物运输评价指标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货物运输的运输能力,运输经济,运输效率,燃料消耗及环保,运输质量、服务质 量、搬运装卸质量、运输安全质量和不良记录的评价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经营性物流或货运企业,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T619汽车货物运输质量主要考核指标 评价指标 运输能力 3.1.1货运量 考核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货物质量,计算单位为吨(t) 3.1.2货物周转量 考核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批货物质量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计算单位为吨公里 (t kmm).货物运送距离以货票上记载的起运和卸货地点的距离为计算依据 计算公式 货物周转量=x(每批货物质量×该批货物的运送距离 3.1.3集装箱周转量 考核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个集装箱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计算公式: 按集装箱的实际箱计算,计算单位为箱公里 a 集装箱周转量(箱公里)=(每个集装箱×该箱的运送距离) 按集装箱折合的20英尺集装箱计算 计算单位为TEU公里 D 集装箱周转量(TEU公里)=x(每个集装箱折合的TEU数量×该箱的运送距离) 3.1.4车辆数量 考核期内,企业自有营运货车总数,计算单位为辆 车辆数量可分类统计,如标准化箱式车车数、集装箱车车数、罐式车车数、危险品专用车车数等 3.1.5总载质量 考核期内,企业自有营运货车的总载质量,计算单位为吨(t) 3.1.6平均车数 考核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车辆数,计算单位为辆 计算公式 总车日 平均车数(辆 日历天数
GB/T20923一2007 式中: 总车日 -报告期内,每天在用营运车辆的累计数,计算单位为车日 3.1.7 平均车辆总吨位 考核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载货车辆的总标记吨位,计算单位为吨位 计算公式: 总车吨位日 平均车辆总吨位= 日历天数 式中 总车吨位日 考核期内,每天实际在用营运载货车辆标记吨位的累计数 3.1.8平均载货吨位 考核期内,车辆的平均定额载货吨位数,计算单位为吨每车 计算公式: 考核期内吨位总数 平均载货吨位- 考核期内车辆数 3.2运输经济 3.2.1单位运输成本 考核期内,货物运输总成本与货物周转量之比,计算单位为元每吨公里[元/(tkm)] 计算公式 运输总成本 单位运输成本= 货物周转量 式中: 运输总成本=固定费用十变动费用 3.2.2利润总额 考核期内,企业的货运利涧总额,计算单位为元 计算公式, 利涧总额=总收人一总成本 3.2.3成本利润率 考核期内,利涧总额与成本总额之比,反映报告期或考核期内企业投人产出效率的综合指标 计算 单位为百分数(%) 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 成本利润率 ×100 成本总额 式中: 成本总额=营业(销售)成本十管理成本十财务成本 3.3运输效率 3.3.1车辆完好率 考核期内,完好车目占总车日的比率,计算单位为百分数(%. 计算公式 完好车旦 ×100 车辆完好率=! 总车前 式中: 总车日 -考核期内,每天在用营运车辆的累计,计算单位为车日 计算公式
GB/T20923一2007 总车日=习每天在用营运车辆 计算方法;一辆营运车辆,不管其技术状况是否完好,每保有一天即计为一个车日 在 考核期内,营运车辆发生增减变化时,新增车辆,以落籍并取得有关证件之日起开始计 算;报废车辆,自批准之日起不再计算 完好车日 -考核期内,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不需要进行修理或维修即可参加运输的车辆为完好 车辆,每天完好车辆的累计,单位为车日;完好车日=完好车数×目历日数 3.3.2车辆工作率 考核期内,工作车日与总车日之比,计算单位为百分数(%) 计算公式 >工作车日 车辆工作率=- ×100 总车日 式中: 工作车日=完好车日一停驶车日 3.3.3平均车日行程 考核期内,平均每一个工作车日车辆所行驶的里程,计算单位为车公里 计算公式 工作车日内的总行 平均车日行程一 总工作车日 3.3.4空驶率 考核期内,空驶行程占总行程的比率,计算单位为百分数(%) 计算公式 空驶行程 空驶率一 ×100 总行程 3.3.5实载率 考核期内,车辆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占其单车总行程与核定吨位乘积累计数的比率 计算单位 为百分数(%) 计算公式 车辆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 实载率- ×10o (单车的总行程×该车的核定吨位) 3.3.6待货时间率 考核期内,待货时间占完成运输任务时间总和的比率,计算单位为百分数(%. 计算公式: 待货时间 待货时间率- X100 完成运输任务时间总和 式中: 完成运输任务时间总和=起运时间待货时间十回程时间 3.3.7车辆新度系数 考核期内,表示营运车辆总体新旧程度的指标,本标准规定车辆按使用年限折旧 计算公式 >(单车原值×单车实际使用月数 车辆新度系数=1 全部货车营运车辆X96 式中: 单车实际使用月数超过96时按96算
GB/T20923一2007 3.3.8千公里维修费 考核期内,营运车辆完成千公里货物运输的车辆维修费用,计算单位为元每千公里(元/10'k m 计算公式 车辆维修费用 千公里维修费 行驶里程/1000 3.4燃料消耗及环保 3.4.1百吨公里燃料消耗 考核期内,营运车辆完成百吨公里周转量的平均燃料消耗数量,计算单位为升每百吨公里 [L/(10tkm] 计算公式 燃料消耗总量 百吨公里燃料消耗-一 总货物周转量/100 3.4.2环保合格率 考核期内,实际检查总车次数量中符合环保规定的车次数,计算单位为百分数(%). 计算公式, 合格车次数 环保合格率- ×100 检查总车次数 3.5运输质量 3.5.1正运量、正运率,准运量、准运率,货差量、货差率,货差值、货损量、货损率,货损值、货灭量、货灭 率、货灭值、货物缺失数,货物缺失率和货物缺失值按照JT/T619的规定,见A.! 3.6服务质量 3.6.1合同兑现率、客户满意率、客户投诉率和重大货运服务质量事故件数按照JT/T619的规定,见 2 A. 3.6.2意见处理率 考核期内,客户针对运输服务质量问题指出的意见中,运输企业予以及时查处并给予货主必要的物 质或精神补偿,取得满意效果的已处理意见数与客户提出意见数之比,计算单位为百分数(%). 计算公式: 已处理意见数 ×100 意见处理率= 客户提出意见数 3.6.3简便受托率 考核期内,简便受托(包括电话、登门、网络、信函受理及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联运业务的代办受理等 的业务票数与受理业务总票数之比,计算单位为百分数(% 计算公式 简便受托业务票数 ×100 简便受托率一 受理业务总票数 3.6.4一票运输率 考核期内,货主经一次购票(办理托运手续)后,由企业全程负责,提供中转联程服务至到达目的地 的一票运输票数与同期运输总票数之比,计算单位为百分数(% 计算公式: --票运输运票数 ×100 -票运输率= 同期运票总数 3.6.5零担(快运)班线密度 考核期内,营运区域内按零担(快运)班线组织运输的各营运线路长度之和的零担快运)班线营运
GB/T20923一2007 线路总长度与营运区域面积之比,计算单位为公里每平方公里(km/knm'. 计算公式: 零担(快运)班线营运线路总长度 零担(快运)班线密度一 营运区域面积 式中: 零担(快运)班线营运线路总长度 企业统计时,是相对本企业而言;政府评价时,应是所有经营 者营运线路总长度 3.6.6零担(快运)网点分布密度 考核期内,营运区域内零担(快运网点数与营运区域面积之比,计算单位为个每平方公里 (个/km' 计算公式 零担快运网点数 零担(快运)网点分布密度- 营运区域面积 3.6.7三级以上货运站的分布密度 考核期内,营运区域内三级以上货运站数与营运区域面积之比,计算单位为个每平方公里 个/km 计算公式 三级以上货运站数 三级以上货运站的分布密度= 营运区域面积 3.6.8电子信息网络化率 考核期内,实现网络化信息传输的营运网点数占总营运网点数的比率,计算单位为百分数(%). 计算公式: 实现网络化信息传输的营运网点数 ×100 电子信息网络化率- 总营运网点数 3.6.g计算机普及率 考核期内,企业每百人拥有计算机台数的比率,计算单位为百分数(%) 计算公式 企业计算机台数 计算机普及率- ×100 企业人数 3.7搬运装卸质量 搬运装卸合格率,按照JT/T619的规定,见A.3 3.8运输安全质量指标 行车事故次数、行车事故率、行车事故伤人量、行车事故伤人率、行车事故死亡量、行车事故死亡率、 行车事故损失,货运赔偿率按照JT/T619的规定,见A.4 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道路交通责任事故是指驾驶人员负同 等或者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 本节评价指标中的行车事故指道路交通责任事故 3.9不良记录指标 考核期内,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违反有关运输法律法规的次数 评价分析方法 常用的评价分析方法有简单评价法,差异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本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法,参见附录B
GB/T20923一2007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引用JT/T619 运输质量 A.1.1正运量 考核期内,完成正常货运的总件(吨)数,单位为件(吨) A.1.2正运率 考核期内,完成的正运量与同期运输货物总件(吨)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正运量 ×100% 正运率= 运输货物总件(吨)数 A.1.3准运量 考核期内,准时运达目的地的货运总票吨)数,单位为票吨 A.1.4准运率 考核期内,完成的准运量与同期运输货物总票(吨)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准运量 准运率 X100% 运输货物总票(吨)数 A.1.5货差量 考核期内,出现的运输货物差错件(吨)数 主要包括票货分离,误运送,误交付、件数不符和重量不 符等差错,单位为件(吨) A.1.6货差率 考核期内,出现的货差量与同期运输货物总件(吨)数的千分比 计算公式 货差量 货差率 ×1000% 运输货物总件(吨)数 A.1.7货差值 考核期内.出现的货差量的损失折款总金额,单位为元 A.1.8货损量 考核期内,出现的运输货物损坏的总件(吨)数 主要包括火灾、被盗、损坏,货物腐坏将货物被污染 和货物湿损等质量的损坏,单位为件(吨) A.1.9货损率 考核期内,出现的货损量与同期运输货物总件(吨)数的千分比 计算公式: 货损量 ×1000% 货损率 运输货物总件(吨)数 A.1.10货损值 考核期内,出现的货损量的损失折款总金额,单位为元 A, 1.11货灭量 考核期内,由于不正常原因造成毁灭和丢失的运输货物的总件(吨)数,单位为件(吨)
GB/T20923一2007 A.1.12货灭率 考核期内,造成的货灭量与同期运输货物总件(吨)数的千分比 计算公式: 货灭量 ×1000% 货灭率 运输货物总件(吨)数 A.1.13货灭值 考核期内,造成货灭量的直接损失折款总金额,单位为元 货物缺失数 14 A.1.1 考核期内,发生的货差量、货损量、货灭量的和,单位为件(吨) A.1.15货物缺失率 考核期内,发生的货差率、货损率、货灭率的和 计算公式: 货物缺失率一货差率十货损率十货灭率 A.1.16货物缺失值 考核期内发生的货差值、货损值和货灭值的和,单位为元 A.2服务质量 .2.1客户满意率 A 考核期内完成的客户满意票数与调查总票数中回复票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满意票数 客户满意率 ×1o0% 回复票数 A.2.2客户投诉率 考核期内客户投诉票数与同期运输货物总票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客户投诉票数 客户投诉率一 ×100% 运输货物总票数 A.2.3合同兑现率 考核期内货物完好、准时送达收货人的运输货物件(吨)数与同期运输货物总件(吨)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货物准时送达件(吨)数 ×100% 合同兑现率一 运输货物总件吨)数 A.2.4重大货运服务质量事故件数 考核期内由当事人投诉并经查证情节十分恶劣的服务质量事故的件数,单位为件 A.3搬运装卸 A.3.1搬运装卸合格率 考核期内抽样检查符合运输货物搬运装卸工序标准的合格车次数与抽样检查总车次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抽样检查合格车次数 ×100% 搬运装卸合格率= 抽样检查车次数
GB/T20923一2007 运输安全 A.4 A.4.1行车事故次数 考核期内,货运过程中发生的行车事故次数,单位为次 按照公安部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 分标准》的规定,分为4级,见表A.1 表A.1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事故等级 划分标准 -次造成轻伤1~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 轻微事故 足200元的事故 -般事故 -次造成重伤1~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000元的事故 -次造成死亡1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l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 重大事故 不足6万元的事故 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 特大事故 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A.4.2行车事故率 考核期内,货运过程中发生的行车事故次数与货物周转量的比 计算公式 行车事故次数 行车事故率= 货物周转量(百万吨公里 A.4.3行车事故伤人量 考核期内发生货运行车事故造成的被伤害人数,单位为人 A.4.4行车事故伤人率 考核期内发生货运行车事故伤人数与货物周转量的比 计算公式 行车事故伤人量 行车事故伤人率= 货物周转量百万吨公里 A.4.5行车事故死亡量 考核期内发生货运行车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单位为人 A.4.6行车事故死亡率 考核期内发生货运行车事故死亡量与货物周转量的比 计算公式 行车事故死亡量 行车事故死亡率- 货物周转量(百万吨公里 A.4.7行车事故损失 考核期内发生货运行车事故所造成人员、车辆和财产直接损失折款总金额如办理了财产保险,应 含保险赔付),单位为元 A.4.8货运赔偿率 考核期内货运质量事故赔偿金额与货运营业收人总金额的千分比 计算公式 货运赔偿率-货运"量事整黯金额x100% 营运收人总金额
GB/T20923一2007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综合评价法 B.1概述 综合评价法是运用多个评价指标对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进行评价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 参数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 B.2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综合评价法的步骤如下 a根据评价目的确定综合评价指标; b 收集数据并进行同度量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 确定指标权重, d)对经过处理后的指标值(变量值)进行汇总,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对道路货运企业进行评价或者排序 B.3消除量纲影响的方法 B.3.1相对化处理方法 先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标准值(基准值),然后计算各指标值(用,表示)与标准值用r表示)之 比用r 表示). 计算公式 根据评价单位和评价目的标准值(基准值)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确定 以公路货物运输系统要达到的目标值为基准值,评价企业对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寻找实际与 a 目标的差距所在; 以公路货物运输系统运行的前期历史值为基准值,评价企业公路货物运输的发展趋势,从中 发现薄弱环节 以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值或者先进水平值为基准值,评价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从而寻找出改 善公路货物运输系统的潜力 B.3.2函数化处理方法 此法又称功效函数法或功效系数法,是将每个指标值转化为用百分制表示的数值 转化步骤为 a)对每一指标确定一对阀值,包括一个上限值(即满意值)r和一个下限值(即不允许值)r ; 以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差作为分母,实际值(用r表示)与下限值的差作为分子计算功效系数 b) 用d表示). 计算公式为 d,=[(r;,一r./r;一r.]×40十6o 式中: 12,n,表示指标的颗序 第i个指标的功效系数; dl ×40十60 -对原来的功效系数的改进,主要为了使在综合评价中计算结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 等于0.
GB/T20923一2007 B.3.3标准化处理方法 在假定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将变量值转化为数学期望值为0,方差为1的标准化数值,从 而达到同度量的效果 具体步骤为 求出各指标的数学期望值(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a; b进行标准化处理: 计算公式为 .r’,=(.r;一r/a 式中: 标准化后的指标值; 实际指标值 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围绕0上下波动,大于0说明高于平均水平,小于0说明低于平均水平 B.4指标重要性权数的确定 B.4.1指标重要性的量化标准 采用A.L.Sarry的1一9比率标度法(以下简称比率标度法) 可用5种或9种判别,用数量表示 就是5个或9个标度,见表B.1 表B.1比率标度法 标 度 基本含义 表示两个指标同样重要 3 表示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稍微重要 表示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明显重要 表示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强烈重要 表示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极为重要 注1,2、4,6,8为上述相临判断的中值 注2若指标i与指标j比较得标度b ,则指标j与指标i相比得标度b=1/b B4.2专家评判 采用德尔菲法,步骤如下 a) 专家根据有关资料及由B.4.1确定的重要性的量化标准,独立的给出各指标的重要性权数; 分别计算各指标重要性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b 将计算结果及所有专家匿名意见返还给各位专家,反复征求意见,直至各专家所给权数趋于一 c 致为止 B.4.3对专家评判后得出的初始权数进行处理 B.4.3.1建立判断矩阵 例如有3个指标ri、.r、r.,通过专家评判进行两两比较后,其初始权数形成表B.2形式的判断矩 阵A 表B.2判断矩阵A的比率标度 标 指 1/6 1/3 1/9 10
GB/T20923一2007 B.4.3.2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各标度的乘积的n次方根W 计算结果如下 =0.794 w气 w-交 b =0.333; w,=6又9X=3.780 C B.4.3.3进行归一化处理 aW=0.794/0.794十0.333十3.780)=0.1618; w,=0.333/(0.794十0.333十3.780)=0.0679; b) w=3.780/(0.794十0.333十3.780)=0.7730 通过以上计算,初步确定3个指标的权重为:0.1618,0.0679,0.7730 B.4.3.4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当判断矩阵的阶数较高时,应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 检验方法如下 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只有CR<0.1时,才能说明通过判断矩阵得到的权重具有较好的 致性). 计算公式: CI CR= 威 式中: -致性指标 CI 计算公式见下 人nax CI一 n一 Am=习(AW/nW,=1×0.1618十3×0.0679十一×0.7730)/3×0.1618 十( ×0.7730)/(3×0.0679) x0.1al8十1x0.087g十可 +6×0.16189×0.0679十1×0.7730/(3×0.7730 =0.4943/0.4854十0.2077/0.2037十2.3549/2.319=3.0535 入m二丛_3.0535一3 (CI一 =0.02675 RI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见表B. 3 表B.3R1值 阶数n 10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l.41 l.45 l.49 0.02675 因此,随机一致比率CR =0.05144 由于CR<0.1,因而通过判断矩阵得到的权 RT 0.5 数达到了一致性要求 B.5综合汇总的方法 对数据进行综合汇总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综合法,加权平均法、综合计分法和距离法 本标准推荐采 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汇总 加权平均法可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和加权几何平均 如果权数已经过归一 1l
GB/T20923一2007 化处理,变量值可以直接乘以相应的权数 B.6综合评价 经过综合汇总,得出不同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数 通过综合指数与评价基准值(标准值)之间的比较 分析,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可以对自身运输能力,装卸作业、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各级运输主管部门和其 他相关单位也可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对各道路货运企业进行评价和排序 12
GB/T20923一2007 参 考 文 献 [1]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公路统计实务.2002-06.

道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评定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道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评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道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评定的编号:GB/T20924-2007。道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评定共有13页,发布于2007-12-012007-12-01实施
橡胶支座第4部分:普通橡胶支座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橡胶支座第4部分:普通橡胶支座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橡胶支座第4部分:普通橡胶支座的编号:GB/T20688.4-2007。橡胶支座第4部分:普通橡胶支座共有28页,发布于2007-10-012007-10-01实施根据2017年第7号公告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自2017年3月23日起,该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