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6984-2018

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金属材料X射线CT检测方法

X-rayCTtestingmethodoftheporousmetalmaterialsforsurgicalimplantapplication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金属材料X射线CT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金属材料X射线CT检测方法的编号:GB/T36984-2018。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金属材料X射线CT检测方法共有12页,发布于2021-0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3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1.040.40
  • 实施日期2021-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页
  • 文件大小964.90KB

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金属材料X射线CT检测方法


国家标准 GB/T36984一2018 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金属材料X射线 C检测方法 X-rayCTtestingmethodoftheporosmetalmaterialsforsurgieal implantapplieations 2018-12-28发布 2021-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6984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方法原理 检测人员要求 设备要求 CT检测工艺流程 图像质量要求 CT图像分析多孔金属性能参数 10检测记录、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连通性常用规则
GB/36984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外科植人物和矫形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l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市医疗 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重庆市标准 化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X射线数字化成像仪器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斌、方黎勇、邓阳全、李寿涛、陈思、李敬、陈浩、叶雷、樊铂、周健、节云峰 郝莉娜、郭晓磊,冈明、阿茹罕、罗庆、尹波、刘笑宇
GB/36984一2018 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金属材料x射线 CI检测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外科植人物用多孔金属材料的X射线CT检测的术语和定义、方法原理、检测人员要 求,设备要求、CT检测工艺流程、图像质量要求,CT图像分析多孔金属性能参数、检测记录、报告等 mm130mm 本标准适用于厚度为2 外科植人物用多孔金属材料的X射线CT检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23901.1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1部分线型像质计像质指数的测定 GB/T23901.5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5部分;双线型像质计图像不清晰度的测定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指南 GB/T29034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GB/T29069 GB/T29070无损检测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通用要求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1部分;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NB/T47013.ll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金属材料metalporousmaterialsforsurgealimmplantapplieationm 具有三维连通孔隙的外科植人物用的多孔结构金属材料 3.2 CT检测cTtesting 通过x射线或7射线,在对检测物体无损伤条件下 二维断层图像或三维立体图像的形式,清 以 二 晰、准确,直观地展示被检测物体的内部结构,组成、材质及缺损状况的技术 3.3 单张图像孔隙率single-layerporosity 单层CT扫描图像中,孔隙的面积与样本总面积的比值 3.4 a 平均孔隙率averageporsityof scanningimages 选取所有扫描的CT断层切片图像,计算每张切片图像的单张图像孔隙率,求得其均值 3.5 三维孔隙率3Dporsity 孔隙体积与样本总体积之比
GB/T36984一2018 3.6 开孔openpore 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孔隙 3.7 闭孔eoselpore 封闭于材料内部,与外部环境不相连的孔隙 3.8 开孔率openporosity 开孔的体积与样本总体积之比 3.9 闭孔率eclosedporosity 闭孔的体积与样本总体积之比 3.10 孔隙分布均匀性uniformityofporedistributionofasceanningimages 表征多孔材料内部孔隙均匀程度的参数 注本标准用样本所有扫描图像的单张图像孔隙率的标准偏差来表征 3.11 孔径poresize 孔宽(比如圆形孔的直径或狭缝孔两对壁间的距离),是表征多孔材料空间尺寸性质的一个代表 性值 3.12 diaeterdistriution 孔径分布pore 孔径大小的分布情况 方法原理 4.1本检测方法通过调节X射线源电压电流发射出能量合适的射线,穿过多孔金属材料,探测器对穿 过的射线进行搜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通过对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完成投影重建,获 得CT检测图像,再通过图像分割、三维重建、邻域生长和数学统计等图像分析手段和方法来获得受检 材料的内部结构、孔隙状况、性能指标,实现对多孔金属材料的X射线cT无损检测 4.2cT原理见GB/T29034 检测人员要求 5 从事外科植人物用多孔金属材料x射线cT检测操作的检测人员,应按照GB/T9445接受培训和 考核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6 设备要求 6.1设备组成 设备包括X射线CT设备以及图像处理系统 设备要求应符合GB/T29034和GB/T29070的 要求
GB/36984一2018 6.2x射线CT设备 X射线CT设备的性能指标应满足 选用探测器的单像素探元尺寸要求不大于0.2mm3 a b 选用探测器最高可承受射线能量值大于检测使用的能量值 选用探测器成像面积符合检测工艺的要求 c 选用探测器动态范围不低于4000:1: d 图像灵敏度宜采用线型像质计进行测定,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符合 GB/T23901.1的 规定; 图像分辨率宜采用双线型像质计进行测定,双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符合GB/T23901.5 的规定; 信噪比符合NB/T47013.11的规定 g 其余的指标应满足GB/T29034和GB/T29070的要求 6.3图像处理系统 6.3.1图像处理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计算机硬件配置应能满足cT图像的存储,运算处理要求 6.3.2 6.3.3图像软件至少应具有图像重建、图像显示,图像处理、图像测量、图像分析、可视化等基本功能" 以及孔隙识别与分割、单层图像的孔隙率计算、多层图像的平均孔隙率计算、样本三维重建、开闭孔识 别开孔孔隙率计算、闭孔孔隙率计算等功能 6.3.4其余的要求应满足GB/T29070的要求 CT检测工艺流程 7.1设备准备与校验 7.1.1用于多孔金属材料检测的cT系统应定期进行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射线源能量强 度、成像几何关系等要素的校验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 7.1.2在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或更换部件后,应对主要性能指标要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7.1.3针对具体检测需要,检测人员应按照规定对设备的实际检测能力进行校验 具体测试方法按照 GB/T29069进行 7.2系统自检与探测器校正 7.2.1训机完毕后,工业cT系统开始工作,运动系统初始化,系统自动完成自检及探测器校正过程 7.2.2探测器校正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在检测工艺条件下进行暗场亮场、偏置增益,坏像素校 正,建立较好的成像条件 7.2.3当重要参数改动(如焦距)时,应在新的扫描条件下校正探测器 7.2.4对于有校正模型的检测工艺,可以调用制作好的各校正文件 7.2.5亮场或增益校正时,推荐的经验灰度值约为探测器饱和值的80% 7.3工件安装 7.3.1根据被扫工件大小,检测部位及CT设备的具体情况,确定工件放置位置及方向
GB/T36984一2018 7.3.2使工件被测部位完全在有效检测视场内,并尽量靠近射线源,减小射线散射影响,确保足够的放 大比倍数,有利充分发挥设备空间分辨能力 7.3.3将待检工件稳定可靠的安装在固定的夹具上并置于扫描工作台上,夹具选择应保证足够刚度的 材料,确保扫描过程中,工件不会发生移位或颤动 7.3.4夹具材质选择应不影响到CT成像,推荐选择硬泡沫、碳纤维、有机玻璃、胶带等低密度材料来固 定工件 7.3.5放置工件时,应尽量避免工件上小平面与射线方向平行,可选择工件倾斜角度5"10" 7.4设定扫描参数 7.4.1射线源参数 7.4.1.1射线能量应确保能够有效地穿透被检试件,选择射线能量主要考虑到被测植人物金属材料、形 状结构,大小、密度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射线能量,确保图像信噪比质量要求 7.4.1.2管电流选择;选择合适的管电流,确保图像信噪比质量要求 能量选择依据可由最大穿透位置 DR图像灰度值判断,推荐灰度值不小于探测器饱和值的10% 7.4.1.3焦点选择;在射线能量和强度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小焦点模式,以提高空间分辨率 7.4.1.4滤波选择;应采用滤波板预先滤波,降低射束硬化和射线散射的影响 本检测中可以选用不同 厚度的Cu,Fe,AI、Ta等片进行滤波 7.4.2扫描模式的选择 7.4.2.1 根据植人物多孔金属的结构、尺寸特性,同时考虑到检测效率及目的因素,宜选择RO(只旋 转)扫描模式进行三代锥束或扇束扫描 7.4.2.2为保证检测效率,对于多孔金属缺陷检测及整体结构分析宜选择三代锥束扫描方式进行 7.4.2.3对于多孔金属特定断层结构分析宜选用扇束扫描方式进行 7.5工件位置的确定 7.5.1对于RO模式,扫描时在视野允许条件下,应尽可能放置工件位于等效射束宽度(Bw)最小位 置,可获得高的空间分辨率 等效射束宽度按式(1)计算 a十LaM一 Bw一 M 式中: 等效射束宽度,单位为毫米(mm); BW M 检测用放大比 焦点尺寸,单位为毫米(mm); -探测器像元尺寸,单位为毫米(nm mm 7.5.2将被扫工件尽量放置在探测器中间位置,这是由于对平板探测器来说,中心像素偏差要小于边 缘位置 7.6扫描图像矩阵 CT系统一般具有多种扫描矩阵可供选择,如512x512o024x1024.2048x2048等,主要根据 测试的空间分辨率要求选择扫描图像矩阵,建议在考虑测试时间的消耗的前提下选用较大扫描重建像
GB/36984一2018 素矩阵 7.7采样时间 根据扫描工件特点、材质,结构分析所需空间分辨能力、密度分辨能力及检测效率来决定扫描时间 通过调节采样积分时间来调节,配合射线源电压电流设置引起的图像灰度变化 7.8扫描测试 输人扫描参数,重建参数、工艺参数及产品特殊信息后,开启射线源,进人自动扫描测试过程 图像质量要求 8.1对于均匀物质在CT图像上应有较好的均匀度 8.2 图像应具有良好的对比度 8.3对于具有不同衰减系数的物质,在图像灰度级过渡上应具有明显的分界线,过渡边界不应模糊或 图像灰度缓慢过渡 8.4对于材料内部微小的结构特征,在系统空间分辨能力范围之内,应能够清楚的识别,具体指的是多 孔材料中的最小孔洞 8.5对于衰减系数差别较小的物质,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密度分辨能力 8.6被测物体的几何结构在CT图像上应正确反映,不存在扭曲变形和模糊 8.7图像噪声不宜低于45dB 8.8图像显示分辨率应不低于1024×768 8.9灰度等级应不小于8bit g CT图像分析多孔金属性能参数 9.1单张图像孔隙率 单张图像孔隙率是以该张CT图像为例计算该层上的孔隙率,计算方法以孔隙所占的面积与样品 所占面积的比值来表示 单张图像孔隙率按式(2)计算 X=×100% A 式中: 单层图像孔隙率,%; X -孔隙所占的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N 样品所占的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9.2所有扫描图像平均孔隙率 所有扫描图像平均孔隙率是计算每个扫描方向上每层图像上的单张图像孔隙率均值 如图1所示,在横向和纵向扫描层数分别为14层,按照式(3)计算每层图像上的孔隙率,最后求 28层单张图像孔隙率的均值为平均孔隙率
GB/T36984一2018 -M -M, Mr -M Me -M 纵向 -M -M, -M -M 一M -M NN,NNN,N,NN,N,NNNNN 横向 说明: M、M,M,M,M、,M、M、,M,M,M、,M、,M2,M和M -分别为纵向扫描的14张CT图像; N,N,N,N,N,N,N,,N,N,,Nw,N,Na,N和N 分别为横向扫描的14张cT图像 图1多孔金属植入产品截面示意图 # 十X、 X十X、 u1十X十 M4 X均 28 式中 X -所有扫描图像平均孔隙率,%; X N截面的单张图像孔隙率,%; X -N截面的单张图像孔隙率,%; X -M截面的单张图像孔隙率,% Xm -M截面的单张图像孔隙率,% 9.3三维孔隙率 由cT扫描的所有断层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的样本三维体模型;然后计算孔隙体积与样本总体积的 比值为三维孔隙率 g.4孔隙分布均匀性 用所有扫描图像孔隙率的标准偏差来表示孔隙分布均匀性 以图1中产品样件为例,各截面孔隙 度的标准偏差S按照式(4)计算 3" X、一X助)'十 X助 e (4 28 式中 孔隙率的标准偏差; X、 N,截面的单张图像孔隙率,% XM -M,截面的单张图像孔隙率,%; X 所有扫描图像平均孔隙率,%
GB/36984一2018 9.5孔径 圆形孔的孔径采用该圆孔的直径描述,狭缝孔的孔径采用两对壁间的距离描述 g.6孔径分布 根据孔径计算结果,按照统计需要设定相应的统计区间,统计孔径分布情况 9.7开/闭孔率 在外科植人物多孔金属的参量表征中,闭孔对生物组织的生长无意义,故应将开闭孔进行区分 开、闭孔示意图如图2所示 从CT图像重建获得样本三维体模型中,与外界轮廓不连通的孔隙为闭 孔 ,与外界轮廓连通的孔隙为开孔 开/闭孔所占的体积与样本总体积的比值为开/闭孔率 三维空间 的连通规则有6,13和26连通,连通规则示意图参见附录A,宜采用26邻域连通计算 开孔率按式(5)计算 Vae ×100% P开= V, 心 式中: P那 开孔率,%; V -开孔区域体积,单位为立方毫米(mm); pen V -样本总体积,单位为立方毫米(mm). 闭孔率按式(6)计算 Ve ×100% P尸闲= V 式中: 尸m 闭孔率,%; V 闭孔区域体积,单位为立方毫米(mm m eoe0 V 样本总体积,单位为立方毫米(mm'). 说明 1、2 开孔的孔隙 3、4 闭孔的孔隙 图2开孔与闭孔示意图 0检测记录、报告 0.1检测记录 检测记录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GB/T36984一2018 所使用的检测设备名称、日期、操作者 a b 检测时的工艺参数:扫描方式、积分时间、射线能量、焦点尺寸,滤波条件,试件位置、扫描直 径等; 试件名称、代号、材料、最大厚度及检测要求等; c d 根据需要附上原始图像文件或包括处理后的局部图像 e 检测原始记录及检测位置图由I、I级检测人员按规定填写,并签字; fD 多孔金属材料的CT扫描图像存档采用光盘等介质存储,一式三份,相关单位各自保存,保存 期不少于5年 10.2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报告名称及编号; a 工艺参数.CT设备型号、测试日期、测试人员、,测试工艺参数检测中所使用的附加装置 b c 检渊标准名称,代号等 工件参数:工件名称、代号、批次、序列号及有关检测的目的要求等; d 检测部位的信息利用系统坐标和参考工件本身的特征给出被检测切片的取向、扫描位置(高 度),切片厚度等; 检测项目指标、检测结果; f 检测报告应有操作人员和审核人员的签名并注明其资格级别 g h检测单位及签章 10.3其他 其他事项包括 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参数等; a b)检测报告由检测单位检测人员及相应责任人员签发并保存,保存时间不少于5年
GB/36984一201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连通性常用规则 医用植人多孔金属的三维体索模型中,孔隙可以定义为具有某种特定灰度值、相互连通的体素集 合 连通规则可以由图A.1所示的6、13和26三种邻域的连通性定义 6连通 13连通 26连通 图A.1三维图像的连通规则

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金属材料X射线CT检测方法

外科植入物是指在人体内植入的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例如人工髋关节、人工膝盖、人工心脏瓣膜等。这些植入物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验证,以确保其符合安全和有效性要求。

而多孔金属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在医疗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外科植入物中使用的多孔金属材料,其特殊的结构和成分给其检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GB/T36984-2018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X射线CT技术的多孔金属材料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多孔金属材料进行高精度、非破坏性的检测,为外科植入物的质量监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具体来说,该方法需要首先准备一套标准样品,然后采用X射线CT技术对这些样品进行扫描,得到其三维结构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各项物理参数,例如孔隙率、孔径大小、孔隙连通性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待检测的外科植入物与标准样品进行比对,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发现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就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因此带来的潜在危害。

总之,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金属材料X射线CT检测方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检测手段,能够帮助保证外科植入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钽材料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钽材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钽材料的编号:GB/T36983-2018。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钽材料共有10页,发布于2021-01-01
纸、纸板和纸制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纸、纸板和纸制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纸、纸板和纸制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的编号:GB/T36985-2018。纸、纸板和纸制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共有15页,发布于2019-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