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150-2020

回收硒原料

Recycledseleniummateria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回收硒原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回收硒原料的编号:GB/T39150-2020。回收硒原料共有11页,发布于2021-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H8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7.150.99
  • 实施日期2021-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713.84KB

回收硒原料


国家标准 GB/T39150一2020 回 收砸原料 Recycledselenmiummaterial 2020-10-11发布 2021-09-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9150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永兴鑫裕环保镍业有限公司、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荣鹏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湖南省金润硫业有限公司、永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凡、曹喜平、郑双明,朱赞芳、李荣鹏、侯千驹、谷丽、李水林,李俊、陈庚龙
GB/39150一2020 收 晒原料 回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回收晒原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 存、质量预报单及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晒原料(以下简称原料)的回收处置利用及贸易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562.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GB18597一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T23607铜阳极泥化学分析方法呻,钞、铁、镍、铅、铺、砸,确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原子发射光谱法 H2025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晒化学分析方法 YS/T226.12 第12部分:晒量的测定硫代硫酸钠容量法 Ys/T715.1二氧化晒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二氧化砸量的测定硫代硫酸钠滴定法 Ys/T745.!铜阳极泥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晒量的测定碘量法 Ys/T1084.3粗晒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晒量的测定盐酸胫胺还原重量法和硫代硫酸钠 滴定法 Ys/T1154粗晒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收砸原料recyeledseleniummaterial 经加工过的非自然生成的产物用于进一步加工的回收晒物料 3.2 夹杂物foreignmaterial 在生产收集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混人原料中的非金属物质包括木屑、纸皮、塑料、橡胶,玻璃、砖 头、石块等),但不包括原料的包装物及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其他物质 分类 原料按照产生来源及含晒量的高低分为六类,各类原料的分类、来源和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 规定
GB/T39150一2020 表1原料的分类、来源和化学成分 来源及表观特征 化学成分 类别 名称 包括晒锭、晒粒、晒棒、晒粉等纯晒产品加工过程产生的下脚料及粉 类 晒金属原料 Se99.0% 末等 无其他夹杂物 来源于生产加工等过程产生的晒含量达不到YS/1154要求的 I类 粗晒原料 Se>65% 粗砸 1级Se60% 来源于俩酸盐、亚砸盐、二氧化砸、二元砸化合物等俨化工产品生 M类 晒化工原料 产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残余料.次品,废品等 2级Se>35% 1级Se>10% N类 晒波 来源于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晒浮渣,培烧渣、燕憎残渣等 2级:Se>3% 1级:Se>20% V类 晒泥 来源于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晒污泥,酸泥、铅泥等 2级;Se>10% 3级;Se3% 类 含栖烟尘 Se>3% 来源于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晒烟灰、粉尘等 5 技术要求 5.1原料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类别、级别进行回收和贸易,不同类别和级别的原料不应相互混合 本 标准未列人的其他原料,可归人相近的类别中 5.2原料中放射性污染物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不应混有放射性物质; b) 原料(含包装物)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不超过所在地正常天然辐射本底值+0.25AGy/h; 原料表面a、月放射性污染水平为;表面任何部分的300em的最大检测水平的平均值a不超 c 过0.04Bq/em=月不超过0.4Bg/enr 5.3 块状原料表面不应含有遗尘,油污等杂质 原料中不准许混有易燃,易爆的物品 5.4块状原料的外形尺寸及单块重量,在不妨碍运输的情况下,同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 合同)中注明 5.5需方有其他特殊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试验方法 6 6.1原料用目视和产生的来源确定类别,其洁净程度用目视检验 6.2原料的化学成分检测根据晒含量按GB/T23607、Ys/!226.12、Ys/T715.1,Ys/T745.4、 Ys/T1084.3的规定或由供需双方商定的检测方法进行,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6.3原料的放射性污染物检验参照附录A的规定进行 6.4原料的供应方式,扣除杂质的方法,外形尺寸及单块重量的测量方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 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GB/39150一2020 检验规则 7.1检查与验收 7.1.1原料应由供方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或委托其他检验部门进行检验,保证其质量符合本标准 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并提供质量预报单 7.1.2需方应对收到的原料按本标准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进行检验,如检验结果与本标准或订货 单(或合同)规定不符时,应单独封存,并在收到之日起30天内,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 商解决 如需仲裁,可委托供需双方认可的第三方进行 7.2组批 原料应成批提交检验,每一批次应由同一类别,同一名称、同一级别的原料组成 7.3检验项目 应对每批次原料进行表观特征,放射性污染物、化学成分的检验 7.4取样 原料的表观特征及放射性污染物逐批进行取样 化学成分取样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7.5检验结果的判定 原料的表观特征,放射性污染物、化学成分检验结果任一项不符合要求时,判该批原料不合格,或由 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预报单 8 8.1标志 每批原料附有标签,其上注明下列内容 8.1.1 供方名称; a b)原料类别、级别 c 批号; d批重 本标准编号 e 8.1.2类别中属于危险废物的原料的标志还应按照GB18597一2001中的附录A和GB15562.2中的 规定进行 8.2包装 原料应包装后交货,类别中I类和I类原料其包装方式、尺寸和重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 货单(或合同)中注明;类别中属于危险废物的原料应按照GB18597和HU2025中相应的规定进行 8.3运输和贮存 8.3.1不同批次的原料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混装 8.3.2原料在运输、装卸,堆放过程中,不应混人爆炸物、垃圾,放射性物品,也不得用被以上物品污染
GB/T39150一2020 的装卸工具装运,有特殊要求时,应有防雨、防雪、防火设施 8.3.3第类至第V类原料的运输和贮存应按照GB18597和HJ2025中相应的规定进行 8.4质量预报单 原料交货时,应附有质量预报单,其上注明下列内容 供方名称; a b 原料类别、级别 c 批号及批重; d 检验结果; e 质量检验部门的印记; f 本标准编号 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所列原料的订货单(或合同)内应包括下列内容 原料类别、级别 a) b)化学成分等特殊要求; 重量 c 本标准编号; d 其他 e
GB/39150一20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放射性污染检验方法 A.1检验仪器 检验用仪器应符合GB18871,GB/T12162.3和GB/T5202的规定 A..2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测量 A.2.1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测量 在进行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测量前,应先测量并确定当地的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 A..2.1.1 A.2.1.2选择能够代表当地正常天然辐射本底状态,无放射性污染的平坦空旷地面的3个~5个点(可 作为固定调查点)作为测量点 A.2.1.3将测量仪之测量探头置于测量点上方距地面1m高处,测定其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每10 读取测量值1次,取10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测量值,取各测量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正常 天然辐射平均值 A.2.2巡回检测 A.2.2.1原料在经口岸通道前,应进行放射性污染的巡回检测 巡回检测时,尽可能地将测量仪器接 近被测物表面或装载原料的集装箱,车体,仓体等的表面,对被测物的周体表面进行巡回检测 A.2.2.2在巡回检测时已发现放射性明显超过3项检测指标管理限值时,判定为不合格 对已发现放 射性污染超过3项检测指标管理限值时,不再进行分检或挑选 A.2.3测试点分布 A.2.3.1对于装运原料的汽车、火车、集装箱、轮船或成堆摊放的散装原料,均可按网格法布点(见 图A.l) 用直接测量法进行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和表面污染的检测 图A.1放射性污染测量布点示意图 A.2.3.2汽车按车厢纵向2线和横向3线的网格法布点,于网格的6个交点上布点和测量
GB/T39150一2020 A.2.3.3火车,集装箱按纵、横2个方向的网格法布点测量,但不少于10个点 A.2.3.4轮船船舱根据舱面大小,按舱面的前、中、后3线和左、中,右3线布网格,与网格的交点上布点 测量,但不少于12个点 A.2.4测量 A.2.4.1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 A.2.4.2将仪器探头尽可能贴近被测物表面 A.2.4.3待仪器的显示值稳定后开始测量和读数,每10s读数1次,取10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点 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测量值 注,检测中,对管类、容器等包容体的检验,内部可能存在因屏蔽而从外部不易检测到的a,}表面污染 A.2.5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 A.2.5.1在役测量仪器应使用校验源进行跟踪校验(如早、中,晚各1次). A.2.5.2将仪器探头置于无污染质干燥地面上方,稳定后每10s读数1次,取10次读数的平均值D 为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 A.2.5.3根据校验源之净源值(R)调整仪器之挡位,将校验源扣置于探头上并立于原处,而后同样读数 10次,测得校验源之平均值D. A.2.5.4按式(A.l)计算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K, R K,= A.1 D D,一 式中: K, 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 R 校验源之净源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Gy/h); D 校验源10次读数的平均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Gy/h) D 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Gy/h) A.2.6测量值的修正 按式(A.2)计算修正后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D: =Ki K D. o A.2 式中 D 测量仪器修正后的测量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gGy/h). K 测量仪器的刻度因子(由仪器的检定证书给出) K, -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 D 测量仪器的测量值读数,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gGy/h) A.3u、B表面污染检验 A.3.1检测要求 -般aB表面污染水平的巡测和布点测量应与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的测量同时进行,必要时也 可分别进行该项目的巡测和布点测量
GB/39150一2020 A.3.2测试点布置 对a,B表面污染水平检测应按A.2.3的规定进行测试点布置,测量面积应大于300cm' A.3.3仅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效率测定 A.3.3.1用a表面污染测量仪测得天然环境留射本底10min的计数N A.3.3.2测定仪器校正源5min,得计数N A.3.3.3将仪器探头反转180"后再测定5min,得校正源的计数Na.(考虑平面源的不均匀性) A.3.3.4按式(A.3)计算仪器的效率因子n 1开(a》; N1. 十N2.一No No." “×100% A.3 7r(a) 10.A 式中: -a表面辐射污染检测仪器效率因子 7r(o N -对校正源先前5min测得的计数; 1,a N 仪器探头反转180"后测得的计数; N2," N 仪器对本底的辐射计数; A -a校正源(平面源)的活度值 A.3.4B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效率测定 A.3.4.1用3表面污染测量仪器测得天然环境辐射本底4min的计数Na月 A.3.4.2测定校正源2nmin,得计数N月 A.3.4.3将仪器探头反转180°,测定2min得校正源的计数Na(考虑平面源的不均匀性) A.3.4.4按式(A.4)计算仪器的效率因子)叫 N1,p十N2, No, ×100% A.4 7(p) 4A, 式中 8表面辐射污染检测仪器效率因子 7m(p -对校正源先前2min测得的计数; N 1, 仪器探头反转180"后2min测得的计数; N2 Nom 仪器对本底的辐射计数; A -校正源(平面源)的活度值 A.3.5a、表面污染水平测量 a.,;表面污染仪器探头尽可能接近被测物表面<仪器距被测物表面的距离分别不大于0 A.3.5.1 mm 和50mm),测量面积应大于300enm A.3.5.2以不大于100 s-'的速度移动仪器,进行a,B表面污染水平的检测 mm A.3.5.3 每个测试点应进行2次3次读数,每次间隔1min并读取其累积计数值N A.3.5.4按式(A.5)计算a、月表面污染水平Cwp Ca A.5 S x(/p 式中: Ca 在或(其中之一)表面污染水平,单位为贝可每平方厘米(Bq/cm=); N 检测仪器的计数;
GB/T39150一2020 或B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效率因子 -以 7n(a/p 检测仪器探测窗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 测量时间,单位为秒(s)
GB/39150一2020 参考文献 [1]GB/T52022008辐射防护仪器a,B和a/B(能量大于60keV)污染测量仪与监测仪 [[2]GB/T12162.3一2004用于校准剂量仪和剂量率仪及确定其能量响应的X和参考辐射 第3部分:场所剂量仪和个人剂量计的校准及其能量响应和角响应的测定 [3]GB18871一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回收硒原料GB/T39150-2020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在这个背景下,回收硒原料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和标准,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回收硒原料GB/T39150-2020》标准。 这项标准将回收硒原料的定义、分类、要求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和标准化要求。同时,该标准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检测依据,可有效保障硒原料回收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根据该标准,硒原料分为三类,即含硒废物、含硒物质、硒化合物。其中,含硒废物和含硒物质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和废料,而硒化合物则主要来自于电子、化工等行业的废弃物。针对不同类型的硒原料,标准也做出了相应的回收要求和技术规范。 回收硒原料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废弃物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同时,该工作还可为相关企业提供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总体来说,《回收硒原料GB/T39150-2020》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回收硒原料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法规的引导下,回收硒原料的工作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

激光指示器产品光辐射安全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激光指示器产品光辐射安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激光指示器产品光辐射安全要求的编号:GB/T39118-2020。激光指示器产品光辐射安全要求共有24页,发布于2021-05-01
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9130-2020。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共有13页,发布于2021-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工业硅

回收硒原料

回收碲原料